浅谈如何引导学生提问进入音乐欣赏课堂

您的位置: &
“学讲课堂”上学生“主宰”的音乐欣赏课——以《打开管弦乐欣赏之门》课堂实录为例
优质期刊推荐长度不能超过200个字
如何让音乐课堂增添魅力
如何让音乐课堂增添魅力&&&&&&&&&&&南乐县第四实验小学&&&杨伟娜摘要:传统的音乐教育活动仅停留在对学生听觉的作用上,而忽视了小学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从而影响了音乐教育的质量。而多媒体弥补了这种缺陷。本文主要是从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及其独特魅力入手,如何通过多媒体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态的信息,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共鸣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机地结合,使课堂冲破了时空限制,让音乐课堂教学魅力四射,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关键词:多媒体&&音乐课堂&&&情景&&形象直观&&  &正文&:新时代有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有新的教学理念,音乐课堂教学运用电教媒体为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电教媒体辅助音乐教学,其充满美感的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综合信息,则能自然地调动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去感受音乐的力度、速度、情绪,学生在欣赏优美画面和MIDI音乐的同时,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象身临其境一般,并激发起了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过去在音乐欣赏课中,主要靠录音机让学生聆听音乐。欣赏音乐的教学方法较单调,现在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更显形象和直观,从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对学生掌握音乐知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一、&运用多媒体,让音乐课堂直观起来&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歌曲的教学,大大丰富歌曲的表现力。如我在上《国旗国旗我爱你》一课时,在大屏幕上播放了祖国申奥成功,刘翔获得冠军等激动人心的画面,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祖国的强大和伟大,使歌曲音乐变得形象具体。利用投影将歌词内容直观化。低年级学生识字少,直接读记歌词有很大的困难。如:歌词--太阳天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我去上学校,天天不迟到,爱学习,爱劳动,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教师根据歌词内容,将太阳、花儿、小鸟、小朋友、学校组合的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图片理解记忆歌词。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前一节课都记不住的歌词,现在用半节课就能记下来了。   1、利用网络资源将音乐内容直观化。学生以前听音乐,就是听个热闹,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一点也不理解。如果在播放音乐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影视资料,二者结合,就会使学生易于理解。如:《哪吒再生》一课,在欣赏音乐同时,我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音乐内容所表现的动画片,把所学音乐与动画故事结合起来,所学的音乐就变的直观起来了,学生就能理解音乐中所蕴含的感情,很容易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2、利用录象、VCD将音乐游戏、舞蹈直观化。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是很有限度的,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生在下边基本上都是不知所措。如果先让学生对动作先有了感知,效果就不一样了。如:在教学《打花巴掌》一课的舞蹈动作时,先播放舞蹈动作录象,使学生对与音乐同步的舞蹈动作先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然后通过模仿来学习。这样学生学的即快又好,同时也给教师省了不少做示范的力气,也增强了动作的准确性,对于不善舞蹈的教师来说,更是帮了大忙。在欣赏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时,如果是只听音乐或教师的述说,那么这节课就显得不生动,学生听的兴趣也不大,但是现在通过多媒体功能的欣赏后,教学效果大不一样了。屏幕中动人的画面与美妙的音乐交织在一起,把那些可爱的小精灵们,如秧鸡、枭、山羌、飞鼠等与笛子、提琴、吉他等乐器一起奏响了奇妙的森林之歌,五彩缤纷的森林奇景,大自然中的真实音响和各种动物的鸣叫声,全部都展现在学生们眼前,把学生们带进了神奇美妙的森林中使学生们享受到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无穷乐趣,在愉悦中增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也激发了学生的欣赏兴趣。二、运用多媒体,让音乐课堂“简单”起来音乐教学同其它学科的教学一样也有重点和难点。我们如果把这些内容在备课时运用多媒体直观地出现在课堂上,就可以减少课堂上反复学习的时间,增大教学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学任务。《小白兔和小乌龟》是二年级第一学期的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歌曲.这首歌曲讲述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教学目标是通过乐曲的学唱,让学生了解并练习符点音符的演唱,培养他们想象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从而发展想象美的能力。我用《龟兔赛跑》的碟片通过重新编辑组合,配以歌曲,编制成动画,创设演示情境.上课时让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形象,随着悠扬的乐曲以律动的形式进入课堂,然后在大屏幕上呈现象的迷面,请学生猜一猜,并模仿乌龟和小白兔走路,接着播放小乌龟和小白兔的动画。请学生说一说小乌龟和小白兔的走路姿势(小乌龟走路缓慢,迟钝,用四分音符表示;小白兔脚步轻盈,用八分音符表示。)于是我抓住这一时机,谈话进入新课教学,充分讲述歌曲,了解歌词之后,让学生看另一段动画,那就是《小白兔和小乌龟》。这时乐曲和画面变得轻松活泼,学生一边跟唱,一边模仿两只小动物的动作。学生发挥想象,有的拍手,有的跺脚,还有的小跑……动作各不相同,精彩纷呈,促进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做到在“玩中学”,“动中学”和“乐中学”,教学效果非常好。&三、运用多媒体,让音乐课堂“灵动”起来在音乐欣赏中,如何让学生听得明白,听出感受?关键就在于必须紧紧抓住学生听觉感知这个先决条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静心聆听,仔细观看。以往,音乐教师在欣赏教学时往往要准备好图片、录音机、录音带……黑板上写大量板书,既浪费时间又乏味;现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任何乐谱、图片、实物都可以放大到大屏幕展示,各种乐谱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式凸现在大屏幕上,可以对学生的视觉加强刺激,促进他们对乐曲的领悟、理解;而二胡、铃鼓、三角铁、小提琴等乐器的放大投影,使各种乐器的介绍更形象、更准确。我在引导学生赏析乐曲《雷鸣电闪波尔卡》的开头、高潮、尾声三部分片断音乐中:欣赏前,我引导学生结合音乐和画面去感受每段乐曲的力度、速度、器乐音色及乐曲的情绪。学生在欣赏乐曲开头部分音乐时,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雷鸣;高潮部分乐曲速度加快并采用一系列下行音,使音乐气氛突然紧张起来,似是“山雨欲来风雨楼”,暴风雨即将来临,但在露天广场跳舞的人们毫不在意,反而越来越欢;尾声部分用了两次长颤音,欢快地结束全曲。学生在欣赏乐曲时非常投入沉浸在电光霍霍、雷声隆隆的景象和人们纵情起舞的意境之中,脑海里浮想联翩,将自己和画面音乐溶为一体,这样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愉快地接受知识。而为了让学生更快地熟悉几种西洋乐器的音色和形状结构特点时,我通过电脑分别播放每一种乐器的音乐片断,然后用电脑将每种乐器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对每种乐器从音色到形状都有了一定的感受和认识。这样,学生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就能自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从而进一步地去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在欣赏圣桑的《天鹅》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那郁郁葱葱的森林、碧绿如茵的草地,欣赏那从湖面缓缓移过的皎洁月光,欣赏那天鹅高贵典雅的身姿和安详自在的神态。钢琴以清澈的和弦、清晰而简洁的奏出犹如水波荡漾的引子。在此背景上,大提琴奏出旋律优美的主题,描绘了天鹅以高贵优雅的神情,安详浮游的情景。中间部分由第一部分主题固定发展而成,犹如对天鹅优雅而端庄形象的歌颂,把人带入一种纯洁崇高的境界。第三部分,钢琴以优美的琴音表现出天鹅游荡于水面时,水面波动、天鹅高雅悠闲。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渐消失。在这首乐曲里,如果大提琴代表了天鹅,钢琴就是那波光粼粼的湖水,美丽的天鹅公主期待着王子的到来。那伤感柔情的音乐,那诗情画意的场景映入学生的眼帘。学生们的心情也随之活跃起来,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力,大大提高和充实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四、运用电教媒体,让音乐课堂“拓展”开来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功能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体验中产生情感的共鸣并不断延伸,从而达到领悟知识的目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强、信息资源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由于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范围广,容量大,给教师极大的操作空间,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在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增长学生见识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比如,教唱《看大戏》时,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河南豫剧《花木兰》,使学生能用多种感官进行感受,感受到豫剧的唱法,丰富的舞台表演,电教媒体以其直观形象,活泼生动的特点,不仅对学生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还将学生带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学生无不被演员的表演折服;演员的舞刀、舞枪、舞棒,引来学生阵阵喝彩。学生欣赏完后,能有很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可趁此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唱充满豫剧韵味的《看大戏》,并掌握发声方法,进行音乐的拓展。虽然学生唱得不一定很好,但他们一定是用心的、开心的。在这种多种感官教学中,学生真真切切地看、明明白白地听、认认真真地学,从动眼动耳到动口,由新奇到喜爱,由被动到主动,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此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实践证明,多媒体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发挥电教媒体传递、变动、再现作用,让音乐中的形、声、色、情、意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觉器官,有利于将学生带入音乐中所描绘的艺术境界去感受美、领悟美,表达美,大大提高了音乐教学效果,让音乐课堂教学魅力四射,将学生们带入了五彩缤纷的音乐世界,为学生音乐素质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您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
谁看了这篇日志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_音乐教学反思
&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在音乐欣赏课中,怎样引导学生对欣赏曲的情感内涵和音乐表现形式整体把握,去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这是摆在我面前的大难题。每个学生都是创造的天才,把一根木棒交给他,他绝对给你即兴敲出不同的节奏,声响,音色。这是他的潜能,他的兴趣,他在探索,他要表现,从而得到自我肯定。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是从以下两方面来做的。 一、敲出情境。在教授《鸭子拌嘴》时,学生听的比较模糊,我让每位学生手里都拿支笔在铅笔盒上根据音乐的节奏变化来敲击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境,想象鸭子走路、喝水、捉鱼、拌嘴时所发出的不同声响,用不同的节奏来表达不同的情节,再由小组合作商量表现群鸭戏水,吵闹时的情景,并注意提示学生所采用的节奏与音乐表现的内容相吻合。在这样的教学情景中,学生便能很好地理解乐曲表达的内容与情绪,并常尝试自己去表现、创造。 二、敲出创造。在聆听《我是人民的小骑兵》时涉及到编创不同的节奏、参与表现乐曲的练习。我采用了先教乐理知识二分、四分和八分音符,一般的教学只讲“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八分音符唱半拍”。这些概念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我从学生内心感觉出发,制造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从而将“拍子”的抽象概念进行化解。首先,让学生们分辨出不同的节奏:舞蹈节奏x&---&x&---,马蹄声xx&xx&xx&xx,枪声:嗖 0 嗖 0。其次,用碰铃、双响筒、小锣来敲击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使学生得到直观的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敲击方式把听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节奏感知的过渡。   为巩固已学的概念,我把几段风格各异的儿歌让学生按一定节拍创编,然后敲击出来。当他们亲自感知到节拍的时值概念时,就可以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牢牢掌握,从而灵活运用,自由创造。   想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
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相关文章:查看更多>>如何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又称创新思维,是人类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创见性的高级精神活动。由于它可以提供新颖独创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因此是开拓人类未知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活动,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能促进学生智商的发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诱发创造灵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时代的呼唤、教育的升华,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有效途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有创造力的人,社会就不可能向上发展。&现代初中音乐教学也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更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探究、质疑、调查,更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性思维,从定义上将是指脱离传统的思维模式,产生出独特的思维能力,发展新事物关系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表现在不满足于用现有的知识和社会常识去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而是用崭新的创见来处理问题。而音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创造能力的培养显得越来越重要,创造性想象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本前提。
  下面就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创造能力首先要培养创新意识。
  愉悦的环境使人产生好的心境,从而带来灵感,良好的心情会使孩子们在充满情趣和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于是,在音乐欣赏课中,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环境,建立一种平等、民主、开放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温馨、快乐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趣,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这样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大胆地进行创新。音乐欣赏的过程本身,是进行作品的第三度创作。如果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一些活动,让学生进行再创作,那将是对作品理解的一种升华。再创作还表现在对课外文娱活动的开展方面。如在欣赏了李焕之的《春节序曲》之后,可以结合舞蹈兴趣小组的活动,先教给同学们以汉族舞蹈的基本舞步,让同学们根据音乐情绪,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能动性,创编一个汉族情绪舞。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又加深了对《春节序曲》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形成习惯,但这需要经过长期的引导并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结合起来。
《如何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课中的创造性思维》摘要:开拓人类未知领域,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活动,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音乐欣赏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具有独特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能促进学生智商的发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诱发创...: ◇
&? &? &? &? &? &? &? &? &? &? &? &?
 | 
 | 
 | 
 | 
 |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9:00-17:00)
电话:010-音乐课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欣赏音乐-音乐论文-论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
音乐课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如何欣赏音乐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1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
  赏识,即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欣赏态度。亦是组织教学的又一重要元素。能否把握这个度,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积极性和树立自信的关键所在。地运用赏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要在欣赏的基础上加以理性赞扬,并及时作出中肯的评价。如何欣赏这也是学生的必修课教学。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作品,对音乐表现手段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表现能力。
  2利用多媒体再现音乐形象
  小学生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多媒体生动、具体的表现形式充分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方式,将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乐理知识时,教师会显得尴尬、无奈,枯燥的理论知识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氛围沉寂乏味,致使教学活动面临两难的局面。这时多媒体的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教学《快乐的小熊猫》这节欣赏课时,笔者将音频视频相结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熊猫图片和视频,丰富、生动的内容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思维,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翱翔于音乐的天空,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深化学生对深层意境的感悟,树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理念,挖掘音乐的内涵,提高。教会学生用心灵去体验和感受音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以及音乐素养,充分借助音乐本身具备的艺术感染力来学生。又如,在教学《两只小象》这首很有童趣的歌曲时,考虑到小学生非常喜爱小动物,我们就在课堂中始终贯穿“小动物”这一主题。先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各种小动物图片,再播放它们的叫声和生活习性,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再把《两只小象》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模仿大象和小象走路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不同的节奏、强弱和长短的体会,学生就能以高涨的学习热情轻松掌握歌曲节奏,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
  3有效利用乐器培养学生如何欣赏音乐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所有的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真实、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器乐教学是音乐课程中的重要领域,也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进行简答的打击乐曲演奏,不但可以让他们通过实践获得更多知识与技能,而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做法如下:在欣赏歌曲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歌曲中所用的乐器,并拨动乐器让学生听一听音色,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摸一摸、拉一拉、弹一弹、吹一吹,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欣赏和学习活动。例如,在欣赏二胡独奏《赛马》时,可以先给学生展示该曲目的乐器DD二胡,指导学生认识二胡的形状、组成,然后拨动琴弦,让学生听一听二胡的音色,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自己拉一拉,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接下来教师再介绍二胡的滑音、泛音、各种装饰音等,并模仿鸟叫声,通过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被二胡音色深深地吸引,目不转睛地盯着教师手中的二胡,发出各种各样的感叹声,全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音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
  柳斌在“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的审美教育”中谈到,“审美的特殊性质,在于通过审美活动来教育学生。这种教育不是靠讲道理,靠逻辑的力量来说服人,而是靠形象,靠感性的力量来感染人。所以,它能够使学生在鉴赏与品味事物的过程中,既得到理智上的满足,又得到感情上的愉悦。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收到思想教育难于收到的教育效果。”美育不仅是教育的必修课,它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感情的熏陶,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开始。
  总而言之,音乐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内运用音乐美、自然美、生活美,音乐又是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文章列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课堂引导的策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