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的浴血反击电影的读后感读后感

扫码直接下载
《马克·扎克伯格》读书笔记——网络传奇人物风云
    这本书于2012年出版的,相对来说有点早,但读起来还是能从中吸取到一些东西的。看的过程中我总会联想到微信朋友圈(因为Facebook我也从来没有用过),感觉他们在某些方面很像。如今在国内,无论男女老少,每天泡在朋友圈上的时间都是惊人的。由于我自己也在软件公司里工作,所以书中提到的有关互联网的发展内容,我还是很感兴趣的,看后让我对互联网行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本书中描述了马克o扎克伯格的个人成长及他创造的企业Facebook的发展历程,马克o扎克伯格以经营“没有国界的帝国”为梦想,来创造并主导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社会,让Facebook的网站真实的记录着每个用户的生活,诸如他们的喜好、成就、快乐的记忆、不同反响的经历,甚至尴尬的照片,曾经爱过的人等等。扎克伯格不同于一般的创业者,他的目标是改变世界。他说:“Facebook的创建目的并非成为一家公司,它的诞生是为了履行一种社会使命,让世界更加开放,更加紧密相连。”扎克伯格相信世界的终极潮流是透明的,是共享的。他认为:“只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透明,才有利于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社会。因为在一个透明的社会里,人们将会为自己的行动后果负责,也会表现得更加有责任感。”学心理学出身的扎克伯格认为,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人”才是最重要的,当人们问起Facebook为何如此关注人性时,扎克伯格说:“我只是坚信,人们最感兴趣的事物其实是人。我相信人们总是喜欢做那些使自己开心的事情。为了使自己开心,他们需要了解他们身边的世界,了解他们身边的人。”正如书中还说: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Facebook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还利用了人们的“表现欲”与“窥视欲”等人性“弱点”。我想这也正是学心理学的他表现出对人性欲望和人际关系的特殊敏感。Facebook坚持社交网络的定位,以社区关系为核心,在此基础上让用户生产内容,并在庞大的用户和信息基础上寻求更多商业模式。这听起来有点像是“一劳永逸”。  同时这本书还深刻分析了Facebook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同时也介绍了互联网社交发展到现在的起伏与逃离。作者从扎克伯格个人开始说起,从他受到的家庭影响,他的兴趣等等,一直到后来他从一个技术型人才逐渐转变为管理型人才。书中有一小部分说他想要的仅仅是离公司总部近一点的公寓,这样就可以每天走路上班。尽管他的身价已经过百亿美元,但他却过着清教徒一般的生活,住在租来的房子里,并且一直坚持工作,开的车也很普通。他在Facebook上的兴趣列表中的一项是“消除欲望”。对此,扎克伯格解释说:“我想把重心放在我们正做的事情上,我觉得人很容易分心,被吸引到那些根本不重要的事或物上。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消除对不太重要的事情的欲望。”没有过多物质欲望的扎克伯格更容易在他兴趣方面取得成功,因为他喜欢做这件事,不在乎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到更多的钱。这一点是十分难得的,他能在面对巨额诱惑面前无动于衷,以此能看出他是真的把Facebook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他身上所具有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是值得每一个创业或职场人士所学习的。  他是21世纪网络神奇人物之一,20几岁,大学还未毕业就找到了他人生中最想做的事,勇敢的为之努力奋斗并收获成功,虽然成功路上也经历了很多挫折和烦恼。书中不仅写了他身上所具有的正能量的一面,也提到了他性格和为人处事中不好的一面。之前我在网上看到过的有关Facebook的文章,几乎都是正面的,也不知道Facebook在成长过程中也曾经历过这么多的挫折和困难,以及后来是如何解决的,所以读起来还是觉得挺有意思的。人无完人,每个人都需要不断的成长,虽然他是技术天才,但由于他太年轻,所以随着企业的不断的发展壮大,他迫切的感觉到在管理和销售方面,是他的弱项,于是他在不断的学习和提高管理能力的同时到处招兵买马,为企业物色最佳拍档人选,以助企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在第8章《扎克伯格的经营心得》中,有这样一段,我觉得很有道理:  在招募人才方面,甲骨文CEO拉里o埃里森有一个重要考核标准,就是要和应聘者吃一顿饭,如果吃饭的时候气氛融洽,他会考虑雇佣这个人。但如果让他很不爽,即便应聘者是天才他也不会雇佣。因为在埃里森看来,这样的人是和自己的价值观不同的人,应聘者对于公司以及创业者没有认同感,他就不可能随着公司长期发展。扎克伯格很认同这种观点,他认为Facebook需要的人才要具备两个特征,一是高智商,就像他所说的:“你可以聘请一位有10年工作经验的软件工程师,这个人做了10年软件工程师,可能这辈子都会做这行。这样挺好,这种人很能干,对公司很有帮助。另外,还有一些人,他们缺乏工作经验但聪明过人,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速度很快,也能在短时间里做很多事,经验丰富的人往往做不了这些。二是对他要做的事业具有认同感,“一个人无论多聪明多有效率,但如果缺少认同感,他不会真正努力。  虽然有人对这本书不屑一顾,觉得书中大都是数据的堆砌和杂志的摘录,但我觉得就像一位网友所说的:如果有一本书不管其中哪个方面让你觉得感动,铭记于心,那它就是一本好书。哪怕只是其中的一两句话触碰到你的内心,但这足以使你记住这本书。
0人参与讨论
388人参与讨论
写读后感赢理财好书&3000她币
活动时间: 2...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
talicai.com 京ICP证 B2-马克的完美计划读后感_百度知道
马克的完美计划读后感
马克的完美计划读后感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有所感而写成的文章就是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一文使我深受感触2.翻开书,...几个字印入的的眼帘,不禁让我想起...3.或者引用名言开头,在引出内容结尾一般是:1.这片文章是我深受启发...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在另一种生命里》&马克.李维&读后感和个人爱好语录收录
这是中国的转世学说吧,在法国或者别的国家不是应该信奉天堂和天使论的么?看完后,深舒一口气,啊啊,不愧是马克写出来的,环环相扣,就有一种一口气读完的那种欲望,带入感和情节植入感太强大,让我禁不住想,一个拥有巨大情感的灵魂,真的就那么简单把记忆带入到下个躯体的潜意识中么?
在另一种生命里,以另一种身份,只要情感足够深刻,就注定会遇到前世的人,看来,我这样的普通人情感还是过于单薄了。可那种强大到有影响来世命运的气场,无论悲伤还是愉悦,都是注定的,不怀疑,不纠结,不也很好么?我想。
看这个,就觉得人性真的很奇妙,善是女人,恶也是女人,最纯洁的心是女人,最肮脏的心还是女人。做坏事男的是始作俑者,女的却有本事将其发扬光大。是不是因为女人的可塑性太强大了呢?
里边的老妇人说,(后来我才知道她是个根源级别的恶毒婆)“灵魂靠能量开启自己一段一段的旅程,像是电池一样,能量不够便会消亡。而能量,就是生命之源:情感。”也就是说,一个寄生在人体的灵魂,假如人体这个载体的情感不够丰富,灵魂也会消失的意思么?我一直以为,一个逝去的人是活在活着的人的记忆里的,原来是活在自己的情感能量环里么?爱的,恨的,各样种种。
所有的偶遇都不可能发生第二次,第一次是偶遇,第二次就是预谋了,一个吸引你注意并多次偶遇的一定不是巧合,是被跟踪了,就算你可能认为她是个预言家还很有智慧并且与众不同,她也必定是个对你没安好心的坏人。
爱德华爵士(后来揭开真相也跌破眼睛)在拍卖会上被洗劫一空,说他拍卖的是一幅赝品,甚至称他是欺诈者。抛开他饰演的角色和画家故意隐藏的画中秘密不说,书中描写的被隐藏了的真相的艺术品也是很震撼的艺术品呀。我不懂绘画艺术圈里的那些事,可也算是拿了两年画笔的人,如果不是专家,如果不懂它的价值,甚至没有落款就认不出来它究竟是不是真品,那你买来干什么用呢?因为你知道的仅仅是它的物理价值。收藏也好,审美也好,完全按照自己的所需和喜好不好么?或者,对美术馆或者收藏者来说,相对于画的艺术价值,可能落款的价值更高吧。好像人也是,看事情很容易就本末倒置了。
这是一本揭露人性和命运之说的神奇之书。
注:“#”号代表引领书中的一段话
# 弗拉基米尔回答说,如果人们在追求权利时遵循的是欺骗的原则,那他在作画时遵循的准则恰恰相反。
# 艺术,在其岌岌可危之时,常常会变得更加动人。
# 他这才发现生命比艺术更加有力,因为再完美的色彩搭配也无法诠释他此刻的痛楚。
# 一个丰富的灵魂总会招来同辈人的嫉妒与鄙夷。有些人只会在死亡中找寻到美丽。
# 艺术源于情感,这就是它能超越时间,获得永生。
# 人到了一定年纪,记忆中父母的形象就会保持不变,仿佛我们对父母的爱不容许我们再去回忆他们更苍老的样子。
我们对时间的感知是错误的。时间其实是个充满了能量粒子的维度空间。每种类别、每个个体,每颗原子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穿越这个空间。我今后也许能证明是时间容纳了宇宙而非宇宙包含了时间。
# 我们其实和先祖一样无知,我们热衷于研究却害怕发现。我们依靠信念来回应恐惧。
我们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节奏来创造或摧毁自己的生命。年华的流逝不能让我们变老,其实,让人类老去的是我们不断消耗和更换的能量。
# 这是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所以不要总来指责我的完美主义。在你的前途面前,我是苛求的。
# 那些作者想表现他们的专业和睿智,可到头来,他们的文章只是些矫揉造作的空话。
# 你们真的爱吃这个吗?生鱼片?我更偏爱那些看着就能忘记它们曾经存活过的食物。
# 在街的另一端,一副俄国老艺术家的画作在伦敦的天空下闪烁着夏日的光芒。这种夏天虽然属于过去,但将生生不息。
# 直到现在,他还清楚地记得不少童年往事。同时,他还完好地保留着一种能力——感动的能力。
# 男孩的父亲坐在他身后的一张长椅上。乔纳森出神地凝望着作品;而他的父亲则注视着他的儿子——他一生最美丽的作品。
每当有同事开始讲话,他都觉得像有一个师的坦克带着生锈的履带,朝着自己的耳膜迸发,驻扎完毕后,便朝他的太阳穴周围进行射击训练。
# 一次完美的邂逅指的是在合适的时候遇到合适的人。
# 我在你的眼睛里看到了两束光亮,一束光亮照亮你的理智,另一束则点亮你的情感。
# 你要当心,如果一个人总是左右为难,他就会很容易心碎。
# 我知道只有一样东西可以让时间留住美丽,那就是情感!
# 就算身处绝境,也还是要寻找希望。
# 如果想要幸福地生活下去,那就永远不要放弃希望。
# 人总是听命于自己的欲望,从不考虑自己带给他人的痛苦。
# 爱与恨都是构成生命的实体,而不是生命的看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文章吧
当前的位置: >
  《一篇读罢头,重读马克思》是一本由韩毓海,的精装,本书:49.00元,:344,特从上的一些的,对能有。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一):马克思的和 ——读《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以、、立场重读和马克思,是这本书的一大。和对的具有,两只手的使行稳致远。什么是和,书中也有相应的阐述,上来看,这对当下言必马克思却未必马克思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种直接的,毕竟书中将正在的中国社会和历史进行了,有“的历史、的和澎湃的”。   书中认为,“+”的方法是马克思的独创,也是其其他人的。跋语中,胡鞍钢地说,与是马克思独创的方法。上,学习马克思、重读马克思,最重要的还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仅仅是这个,还在于这个世界。是历史的,为了谁、谁、我是谁,这才是马克思的,也是马克思洞察历史发展、人类和之。和协作、与如何共存;金融、和这些的基本,如何民、为实体经济服务、为服务;一个真正的“人民”,如何牢固树立以人民为的发展,而不是被资本,陷入经济虚火的泥坑?破解这些,才是我们现在重读马克思的重要意义。   “起来的”“联合起来的生产资料”(资本),这就是“共产主义”。简单的,让人,大开。瞬,里就“无产者联合起来”,中天安门两侧的分别是:“中民”和“世界人民大万岁”。   对中国而言,马克思是一颗、。从历史的来看,西方之所以能够在16世界之后超越中国,,上是的财政金融,把经济转化为经济、资本经济。由“的”转化为以国债为发行的银行券。作者认为,这是一个革命性的。但是,中国则不能走“”之路,而是要把富强与“王道”起来。克服富强和“王道”之间的,仅凭和上层,必须动员全社会、发民。在大同的基础上,植根于最广大劳动者“共同致富”的,不断于人民群众对的,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才有。   1840年以来,中民血流成河、泪流成海,代中国人、挖山不止,今天我们的越来越近。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相结合、与中华的相结合,既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也不走“僵化”的“老路”,我们一定能够闯出一条“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一个的记住,1947年柯鲁克曾到河北省武安县十里店,并写成了极具价值的《十里店》。这个的调查,让那些脱离实际的人汗颜。   这部书实际上是作者韩毓海在北大“马克思著作”讲稿,后来也到清华进行了。带来大家阅读了马克思的三部著作:《资本论》、《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法兰西》。看书学习,弄懂马克思主义,这部书第三章“”里面有大段《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和《法兰西内战》的,阅读这些段落我是通过大声朗读的。思想与激情、与、与、与,马克思的叙事在130多年之后的今天依然激情澎湃、。书中也有一些观点或许,比如第二章所谓的“论”,不敢全部苟同,但是更多的却带给我实在的思考。   一树春向暮,雪枝残处怨风来。在这个蓓蕾初绽、万木争荣的里,“一篇读罢头飞雪”,思想和知识的确是一件的事情。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二):对马克思的理清  本书对于理清马克思思想中的几个关键概念很有帮助。   虽然,长期以来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的在许多中张口闭口间谈到“马克思主义”,但是,如果思考我们口中所声言的“马克思”,“断裂”和“”就会充斥其间。这样造成的一个是,马克思思想要么沦为某种,要么沦为某种的。   举一个简单的来说,如果说货币是一种一般等价物的话,那么,这种一般等价物又是如何成为统摄人类生活的资本的呢?一种简单的是,随着的扩大,使得货币必须成为脱离其实际的资本,才能远距离、长的价值交换,,从一般等价物到资本之间着某种的演化。但是,如果以此路径是无法资本为何在这一中实现增值的,因为,如果资本是一般等价物的形式,那么,它也只会地着商品的价值,或至多只是了中间商的“费”。这在上是说的。   韩书出,,这是因为我们了马克思与斯密之间的。我们以为从商品到货币再到资本这样的一条路径是马克思传承自斯密的观点,而是,马克思站在其独创的“哲学-经济学”立场上对斯密的观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以下对几个关键概念进行梳理:   1、货币与资本   韩在书中多次引用马克思的解释资本,即“以货币为形式的价值”。   而言,资本就是货币的金融化。但是,值得的是,这里的货币并非亚当斯密意义上的一般等价物的货币,而是经由银或们发行的、了债权的银行券,在此意义上,资本的就是资本家们为了增加流通需要的这些债权的各种变体。   资本之所以在流通中能够实现增值,一个重要的在于这种债权在流通中不断扩大。【韩认为,的发展就是在这种对信用、的量化上的,“可的道德”成了资本增值的重要。】   韩在书中指出,马克思在批判意义上所提出的货币,于银行家向所借的钱,国王以整个国家的信用为抵押物向银行家借款,于是,银行家此时成为了“国王的国王”。   事实上,西方的所谓“民族国家”的包含了多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国债等。   2、和   首先,对于“”必须予以澄清,韩指出,以往我们对于“阶级”的认识实际是的。在我们的脑海中,一提到“阶级”仿佛就一定是和相的,但是,韩指出,在马克思的中,一“阶级”的并非是他的收入,更为关键的是“方式”。   事实上,从马克思对社会的观点出发,他是从根本上否认将的人作为社会基础的那种观点的,个体只有在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才能够出他身为人的这一本质属性。   资本主义对的就在于,它将人分割为一个又一个的个体,断绝了个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使这些个体不得不仰赖于“联合起来的资本”。资本主义以资本为,使得少数资本家、或言阶级得以包括、等在内的生产资料。   在这种意义上,资本主义既不仅仅是某种经济上的交换,而进一步成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在方式中,资本家得以联合,而广大劳动者则孤立无缘。   所以,就此,马克思实际上是将无产阶级“树立为”资产阶级的,无产阶级本身并非一个自发性、实际存在的阶级。   3、制度   韩在书中详述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并以此来马克思是如何论述作为“无产者”的的是如何登上历史,并如何奔溃的。   韩指出,在马克思看来,制度有三个:一是人民民主,这是由劳动者联合起来建立的民主制度;二是式民主、协商式民主【实际即哈贝马斯所倡导的民主形式】;三是西方的沦为虚文的民主制度。   而西方的民主制度的是这样的三个:议会民主、宪政民主;国家制;流氓无产者的雇佣打手。   事实上,无论是何种政治制度形式,作为资本的者——资产阶级总是于维持的,因为只有的秩序才能资本的流通,进而保证资本的增值。   在议会民主或宪政民主制度中,资产阶级通过寻找政治人,让他们在议会中,从而保证没有人能够颠覆现有的社会秩序;在国家官僚制度中,资产阶级排除议会民主的低效率,更好的贯彻秩序的;而当前两者都失效时,流氓无产者雇佣打手维持稳定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要保持的是,虽然韩书确实有助于理解马克思的思想,在许多和中,甚至可以读出的,但是,作为一名的思考者,一定要警醒的是,这种“畅快淋漓”一定是以某种取得的。   排除韩书中某些“背书”的外,一个最大的在于,他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的这种“”却未必是马克思的。实际上,对于每一个伟大的思想者而言,思想的内在矛盾本非是全然不可的。与此,韩在多处叙述中胜于,将某些简单的问题过分,这也是有损的。至于其将同样的逻辑用与当下时,总有些自相矛盾处,对于的提出也更多属于。   另,如果对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进一步深入了解的话,韩的许多论述也是属于有意或无意的“误读”。其中包括他以一种主义的观点来解读作为马克思唯决的《资本论》;了资本和金本的,刻意抬高了马克思对于金融资本的批判,以此来将马克思置于当代语境之下;以货币的理论(如果可以被称为“理论”的话)来商品-货币的【事实上,在这种解释逻辑之下,劳动者的劳动和资本家的行为就会被解释为:在互相预付制度下的相互“欠债”,由此“”就会变成资本家通过“欠债”(未按照劳动者实际劳动量来支付的)来的劳动者的价值。而如果以此解释方式则对于的缺乏的解释力。】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 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 就一定要实现 ——《歌》  吾爱吾师,吾更爱。读完这本书,很大。  第一层收获,是对共产主义的思考又深化了,而且多了许多的思考,而更重要的是,多了很多。这些疑惑,就是以后我思考的,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以前关于共产主义的认识是一个小圆,知道的少,觉得不知道的就少,现在知道的多了,才发现不知道的真多。   第二层收获,是之外的。我是一个,对于共产主义是怀着的,所以以前对于的是,尤其是那些一星,必须是。然而读完本书以后,由于有了很多,我反而更愿意去看看这些的,以求得真理。而看完这些批评,理解确实。所以,我最大的收获,是实践了以前阅读的——我们争吵,并不是为了,而是为了真理。更为重要的是,这个体会将继续的实践,是的。  当然,书评要说收获,更要谈思考。  什么是共产主义?要理解这个问题,说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对比来看是很有的。共产主义,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与之对应的资本主义,则是生产资料制。生产资料是劳动资料和劳动的,我认为可以理解为创造的必要工具。所以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在于,这些工具掌握在谁手上。  如果掌握在少数上,我们大多数的劳动者就是者,是被雇佣的人。只要存在雇佣关系,剥削和就必然存在,雇佣者倚仗生产资料,剥削被雇佣者是的,他们不用劳动,就能躺着获利。共产主义的,就是消除压迫和剥削,就是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由此看来,我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财产私有制,是有本质的,共产主义的目的,是消灭剥削,并不是强制消灭个人财产私有。  如何消灭剥削呢,就是生产资料共有。所以我们知道,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上是以“公有制为”的,也就是说,理论上,雇佣我们的是国家或者,国家是共有,集体是我们所在的集体,所以获得的也是全民所有,不存在剥削。这就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方法。  但是我们为什么还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呢?因为我们发现,公有制经济我认为体现的是公平,而忽视了效率,光靠公有制经济,实践发现效率不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很大的提高,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和我们中国的初衷向违背。于是,我们发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能容忍一些剥削,换得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让人民富裕起来。我想,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初衷,鼓励解放思想所在。  现在,我们发现,公平问题已经超过效率问题,是我们的主要矛盾了。于是,我们反过来,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发展不平衡的矛盾,需要注重公平问题,回归到马克思主义的内核中,去消灭剥削,去消除贫富差距。  于是,我们发现现在中国又有点走回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了。有人认为是来回摇摆,我认为这才是中国共产党,一切核心都是“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绝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围绕这个目标不变,变的只是方法和手段,不一定要马克思社会主义一条路走到黑。  说完对于中国发展的思考,再来谈谈我的疑惑。  书中提到一个观点,是“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个观点是这么来的,首先我们需要承认,资本是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为资本将生产资料的聚合起来,形成整体,可以大大增强竞争力与效率。所以资本是能提高生产力的工具,他是好是坏,只是看在谁手里。当资本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毫无疑问,就是剥削,但是,如果资本能够掌握在大家手里,就是很好的工具。  可是资本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为独立的小生产小劳动者虽然是一个阶级,但是他们是互相孤立互不信任的,他们难以自发的联合起来。于是需要一个公正的金融手段,来帮助这些小生产者小劳动者形成资本,帮助他们提高生产力。  我的问题是,确实需要让小生产者小劳动者这些“无产者”联合起来,但是他们不能自发的联合,这怎么办?  作者说,需要金融,面向无产者的金融。现在的金融业是以信用为基础,完全变成了不产生价值的蛀虫阶级,通过货币手段剥削无产者,甚至是企业家。他提到以前阿拉伯世界,因为穆斯林的教义,金融手段是完全服务于经济贸易的,不能放高利贷,就不存在钱生钱。可是,我们如何建立其一个这样类型的金融手段呢?金融就是资本,还是金融属于资本手段,或者金融和资本的具体关系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给出了解决办法了么?读完这本书,这个问题还是不甚明了。  还有一些疑惑,例如马克思主义的实现需要道德基础,还是只需要物质基础,还是物质基础就能保证道德基础?消灭雇佣就是消灭资本吗?等等等等,都是我读完本书需要深入学习思考的地方,也是我评价本书较高的原因。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我脑海徘徊。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四):还原真正的马克思  上面的书评是完全的胡说八道!这本书告诉我们金融是个好东西,它把生产资料组织了起来,问题是现在少数人占有了金融,然后脱离生产和经济的钱生钱,这造成了富者愈富、穷者愈穷,你觉得这合理吗?这跟契约精神有什么关系?契约能保证公平吗?我们在不干活就要饿死、病死的时候只能选择要么给这个老板干、要么给那个老板干,但是我们不能选择不干,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我们和老板是公平的吗?相信契约可以解决问题,真是憨直!这本书里告诉我们共产主义就是要让组织起来的生产资料为组织起来的劳动者服务,有什么错?这是天地间的真理!劳动者自食其力、免于剥削和压迫,难道是过分的要求吗?书中太多拨乱反正的观点,实在是让人不忍释卷,读这书痛快!因为道理说的透,让人心里敞亮!让人“念头通达”!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五):【笔记】坚实潜行,蹄疾步稳  0p 经济学家天生不懂哲学和历史。不懂私有财产的本质就是奴隶(不懂资本主义是建立在世界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暴力基础之上。   4p 马克思经济学是在对“市场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批判上,建立起来的“资本经济学”,或者说是“金融经济学”。   7p 真正把经济学大师分开的东西并不是他们对待政府或市场的态度,而是他们对待资本、金融和债务的态度。   8p 马克思认为货币交换、市场经济(特别是信用制度),都是被竞争性(直率地说就是战争性)国家体系创造出来的,而绝不是由于人性的偏好而产生的,因而,它们是战争与资本联姻的产物,也就是国家间武力与金融竞争的产物。而所谓的竞争性市场,也不过是竞争性的国际关系的日常化、社会化的表现。   10p 真理一向命运不佳,这因为从来没有现成的、已经准备好的耳朵去聆听它的声音,而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来说,再好的乐章也是白费的。而且,“整理的耳朵”也并不是整理的学说本身塑造和培养出来的,只能在现实的教训和磨难中形成。   12p “公共信用,是资本的信条,破坏国债的信用是不可饶恕的罪恶”。马克思研究和描述的核心问题不是商品市场,自由贸易;而是资本市场、金融交易,是“债务驱动的发展模式”的兴起、与限度。   15p 货币不是交换的中介,而是成为依托政府债务发行的银行券。实际上,国债是国家的让渡,银行是国债的产物,货币经济是银行的产物。所以这种以国家的名义装饰起来的大银行,只不过是私人投机家的公司,作为国民的永远债权人,展开对国民无限的掠夺。   17p 即使没有贸易、没有市场、没有劳动,只要有好战负债的政府,那么依托于政府债务的货币也会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市场不能制约政府,民主不能制约政府,但这些通过经营债务而致富的资本和银行家可以。资本家作为主要国债的组织者和持有者,他们的活动不断地促进国家经济的货币化。   22p 金箍棒有威力,是因为背后有紧箍咒支持着。无论是工业革命还是议会革命,它们的基础都是军事革命,而军事革命的基础则是金融和财政革命。   28p 资本主义的基础制度:殖民制度、战争国债制度、国际信用制度、关税和税收制度和商业战争。   35p 革命是组织起来的社会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它不是请客吃饭、不是作文绘画,也不靠法律实行(法律不过是为暴力和惩戒背书而已),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   37p 世界货币的起源是奴隶,全球贸易的标志是贩奴。这是因为,只有人,才能被债务驱动来产生空前的暴力。而直到现在,人本身还是作为货币在全球流通,承担着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   40p 只要抢劫和暴力是合法的,那么资本就向暴力和抢劫投资,而不是简单地向贸易和自由贸易投资   43p 商品交换,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成为大国崛起的真正动力,而只有把一切财富都转化为货币化的资本,变成追逐利的投资,方能构成崛起的动力。驱动世界市场的不是商品交换,而是被资本推动的暴力。   44p 价值是商品在金融时代所取得的一种形态,商品的金融价值可以远远大于其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并且可以与其使用价值,交换价值毫无关系。而且商品价值本身只取决于生产资料(资本和土地)所有权,劳动的价值在生产资料完全被私人垄断的情况下更是一文不值。   45p 贵金属根本不能支配世界经济,债务货币(银行券)代替金属货币,统治全球。   51p 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实际上维护“金融霸权”。把全世界的生产资料以暴力的手段垄断在自己手里,使这些生产资料变成货币化的资本,让人与生产资料和原有的社会关系完全剥离,而处于奴隶状态。   58p 中国传统思想讲的实际,是介于康德的“纯粹理性”和马克思的“实践理性”之间的“实用理性”。宗教感不发达,排斥冒险,难免滑头。   61p 康德:人最大的冒险就是预测未来,就是勇敢地面对和把握不可预知的未来。   63p 康德: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这里的星空指的是不可知的未来,而道德法则指的是死亡。勇敢地面对死亡和不可知的未来,这就是启蒙的勇气。   63p 金融的实质是“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但是金融还是无法被“科学”预测的,一切被理性证明和保证对未来的预测终究也只是一种可能性,而绝非现实。   63p 把握不可知的、虚拟的时空,这种冲动也就是宗教的冲动,没有信仰就没有信用。信用制度是从宗教里发展出来的。没有宗教感,也就缺乏了向未知和未来的世界投资的勇气。   73p 金融不过是组织生产资料的手段:它既可以是剥夺劳动者的生产资料为资本家所独占的手段,也可以是把分散的生产资料集中起来为劳动者所用的手段。马克思质疑万物资本化、支持万物商品化。   74p 资本是把一切社会财富转变为货币表达的投资品,是以货币为完成形式的价值形态;信用是把分散资源集中起来用作投资生利的工具,是现代经济秩序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89p 资本、信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是自由的工具,也是奴役的枷锁;它造成了空前的压迫,也孕育着解放的潜力。   92p 现代社会根本矛盾在于生活资料的有组织和劳动者的无组织,在于生产资料被少数人垄断和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克服这种困境的唯一办法,是让资本为生产劳动和贸易服务 — 是劳动支配资本,而非资本支配劳动。   96p 共产主义的本质是坚持资本为劳动服务,金融为产业服务。它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遥远未来的理想,而是现实社会的运动,是消灭现存状况的行为。这个主义存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   98p 经济交换方式决定政治组织方式,而社会关系构成了经济模式。人类的交往方式是一切的基础。而信用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更是经济和政治的基础。古典经济学家把交换和经济视为基础,而马克思把社会交往视为基础,从而把信用和人们之间的信任视为一切社会关系得以成立的前提。商品交换只是社会交往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特定的、历史的,而不是永恒的、天然的。此外,物质与精神、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也不是谁决定谁、谁取代谁,而是相互内含的。   119p 所谓加强党对于改革的领导,核心在于加强党对于战略性投资的规划和领导,加强党对于公共资产投资的领导。负债必须合理,而不是不可控的。   126p 啥是农民?农民就是斤斤计较的人,就是一点儿亏都不肯吃的人。农民就知道和农民过不去,成天和自己人竞争。这个自发的势力为了眼前的利益会随时放弃自己的根本利益(政治利益。虾米不知道怕大鱼小鱼,只知道自己的对手是虾米。   135p 批判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把批判对象中遮蔽的东西揭发、展示出来。粉碎“知识的密谋”和以“密谋”的形式存在的知识,把一切都公开。   137p 真理最大的敌人不是谎言,也不是神话,而是扯淡 — 一本正经地说废话。而扯淡的死敌不是真理,而是批判。   143p 交换只是在互相对立的陌生人之间发生的一种社会交往方式,它一如既往地促使着社会关系向“陌生人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人与人信任关系的破裂而壮大。从而升级为与“敌人”打交道的方式—债务。   145p 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就是战败者必须履行其法定的赔款义务,这是对他们最严酷的惩罚。   150p 所谓的自发调节的市场本身就是一种冷酷的规范。因为市场关系的现实基础是建立在债务人和债权人这种真实关系之上,因此市场从本质上说是强制性的,计划则不然。   155p 世界上每一个文明都有自己的传统,而传统其实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因为“传统”讲述的无非是活着的与死去的人之间的关系,而一切宗教实际莫不起源于此。   159p 一旦债务关系神圣化了,那么债务本身也就成了财富,成了利润的来源。也就是说,当欠债还钱由道德戒律上升为不可动摇的法律时,对于贷款者来说,放债就是完全没有风险责任的,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把债务打包成证券,当作财富来发售的逻辑才能够成立,经营这种生意的金融业也才能壮大。   161p 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实质就是可计量的债务关系,债务关系的货币化(宗教的理性化)一切资产阶级法律和道德关系的真正起源和实质。换言之,“债务”与“道德责任”之间的区别并不在于债权人的强制能力,或者债务人的内疚和自省能力,而在于债权人是否有办法定量他、精确地和详尽地说明债务人到底欠他多少债。   163p 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的出发点绝不是商品交换,而是“以货币为完成形式的价值形态”,即货币化的道德、货币化的责任、货币化的价值和货币化的债务。   170p 西方所发明的货币制度并不是建立在“经济”和生产发展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政府和企业的“债务”的基础上。   173p 今天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讲清楚“开放资本账户”是什么意思。西方金融业看好中国银行的原因不是它们本身有什么能力,而是它们所支配的企业和市场。所以,人民币国际化与开放中国金融业供西方投资并没有直接关系,而与中国企业和经济总量有关系。   183p 中国最富有的精英具有让金钱和权力相互转化的能力,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把道德信用转化为金钱的能力。因此,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土豪暴富和道德破产的“比翼双飞”成了美日乐观其成的进程。   185p 资本生产的场所是工厂,资本流通的场所是市场,信用发生的场所是金融机构,只有这里才是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神经中枢”和“大脑”。   187p 信用凭证(汇票)支配着流通。真正的信用货币不是以货币流通(不管是金属货币还是国家货币)为基础,而是以票据流通为基础。即资本的流通不是具体的货币流通,而是债务流通。   188p 《资本论》只是断章残简,是马克思没能完成的著作,只不过是“思想的开头”。同时,《资本论》只能就它所想探讨的主题着重指出“必要的几点”,而真正的内容在“计划之外”,最精彩的部分也不得不“在考察之外”。马克思所留下的巨大空白,将随着时间流逝,日益被人们所感受到。”我们阅读马克思,无非就是从这些空白出发,继续思考。   190p 经济学家面临的困境并不在于他们的数学工具不够,而在于他们总是以为可以用数学来代替思想。   195p 商品生产与交换追求的不是货币,而是信用凭证,所以发明信用、掌握信用、经营信用工具远比掌握生产工具,掌握市场,从而积累价值更重要。所谓资本主义的奥秘,就是依靠垄断信用机制,不经过商品生产环节就让钱生钱。这即是反市场的,也是反生产的。   202p 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不在市场,而在理财,只会敛财却不知生财,政府拿着一大笔钱不会投资,只会划拨,以为这样能应对社会矛盾,健全市场经济,而实际上这无助于国家的强盛。   215p 行小惠还要全大体,要使改革顺利推进,一是产权不能过于明晰,而是不能只让一部分人得利。   226p 佃农定理:鼓励赚钱与发展经济比宣导民主更重要。鞭子下的分工协作比无政府下的竞争更有效。经济发展和赢利需要稳定的秩序和良好的投资环境,需要强有力的秩序维护者,而不是彼此扯皮、推诿吵架的议会民主。而民主的本质就是赚钱与发展经济,离开了赚钱与发展经济只能是动乱。另外,赚钱和发展经济不一样,赚快钱会遭到金融危机打击,从而经济一蹶不振,社会陷入动乱。   230p 宪政只是学者的民主,是书生治国、专家治国,是十足的妄想。宪政只能在政治之外,因为政治永远是实力的较量,是枪杆子和钱袋子的比拼,是人数的对抗。   232p 资本家阶级是冷静务实的,他们根本不喜欢耽误他们赚钱的民主,喜欢唱民族高调的只是资本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代言人。   233p 流氓的好处在于,他们办事勇敢(不择手段),而且很有效率。所以资本家雇佣他们监督和抽打自己,并把它们奉为阳光雨露和公平正义的象征,这就是最大的人间喜剧。   236p 现代社会的脆弱性:这个社会的经济交换方式与社会交往方式严重脱节。商品交换和货币关系,会加速把人改造为对立纯粹的“私人”,从而进一步将经济交换与社会交往的关系越扯越远。现代社会之所以是贫困的,并不是因为它缺乏别的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信任。唯一的出路,是重新建立并增强维系劳动者之间的信任互惠关系,让这样的“人民金融”为生产劳动和劳动者服务,并使创造出的财富归劳动者所有(而不是流向少数特权精英)。   237p 民族的崩溃绝不是社会主义胜利的征兆,因为资产阶级民主的崩溃虽然蕴含着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萌芽,但是它却更可能导致流氓无产者的统治。   241p 劳动者彼此之间的团结程度、信任程度与代理人权力的强弱成反比。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市场,金融自主化比市场竞争更重要。别忘了市场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收入差距过大只能加剧劳动者之间不信任,最终造成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劳动效率的破坏。   253p 市民社会里的个人之所以不能联合起来,而不得不诉诸幻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互相之间不了解,没有共同语言。于是一些人借用幻象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现实诉求,而另一些人则用来掩盖自己的庸俗目的。   261p 依赖自然交换且尚处于自然、自发状态的阶级,就没有能力组织起来、没有力量代表自己。这样的阶级希望“青天大老爷”来保护自己利益,而实际上他们只能是大鱼的饲料,小鱼的食物。   265p 要摆脱债务是天然的想法,就必须粉碎语言是借来的那种定见,就必须让我们支配和创造自己的语言,让内容战胜辞藻、实质战胜形式、活人战胜死人、内容战胜仪式。   267p 流氓无产者意图营造一个彼此没有信任的社会,这样他们可以扮演社会信用代理人的角色,安心从事金融诈骗的工作。用国债产生的馈赠和金钱来来收买反对者,让国民全部成为负债者。   281p 共产主义 = 联合起来的劳动 + 联合起来的资本(劳动资料)。如果生产资料组织模式落后,再先进的劳动组织也无济于事。   292p 所谓“中产阶级”,是那个财产不多也不少的阶级,他们唯一关心的时候自己的财产不要减少,他们担心一切社会变革会威胁自己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家当的安全、所以他们反对一切变革、反对一切政治运动、反对一切联合和团结。他们也许可以让这个社会稳定,但他们肯定也能让这个社会固步自封。这些人彼此不信任,于是没有自己的政治代表,也不能形成有效力量,终于,他们被金融大资产阶级给代表了。   299p 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只能导致私人垄断,而这是绝对不利于生产资料的组织和有效利用。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转化为资本和信用,却只能被资本家剥夺。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六):读后感一则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北京大学中文系韩毓海教授的这本书,书名就很霸气,也容易让人望而却步。事实确实如此,对于一个没有什么经济学概念的人而言,300来页的文字,我从日翻开第一页,断断续续,抓耳挠腮,到现在才算是囫囵吞枣第一次读完。也基本上是边读边忘的那种,以至于留白处自己的读书笔记内容都自让我自己惊讶。头皮屑飞了不少,不知道算不算应景了。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实质是韩毓海针对马克思的三部作品《资本论》《法兰西内战》《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货币、债务、道德、信用等进行了深刻剖析和解读。从而鞭策当代人要看懂并解决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就要回归马克思。我们搞社会主义,但如果连“什么是社会主义”都没有搞清楚,这恐怕是不行的。重读马克思,连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资本论》都没翻看过,也是不行的。就像韩毓海说《资本论》的核心实质上在最后一章,而整个《资本论》对于马克思而言不是完成,却是刚刚开始。正如绝大多数哲学家一样,马克思的思想还在驰骋,躯壳却提前离开了。  我认为书中,目前最实用也是最精彩的还是“信用是货币化的道德”。而资本主义的秘密就是在于把道德转化成了货币。信用在当今社会,比生命更重要!而虚拟经济的灵魂也就是信用。  尼采说,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实质就是可计量的债务关系,债务关系的理性化是一切资产阶级和道德关系的真正起源和实质。西方名著小说也多次提及道德与法律失衡而决定了社会经济走向,这或许就最终形成了某个时段下的社会体系构成。把道德责任转化为“可计量的债务”的实质是基于数学,正是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将宗教、道德和哲学转化为了自然哲学,这就是一种对债务进行数目字管理的学问。经济学的实质就是人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学问,恰恰不是物物交换的理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远比《国富论》深刻。马克思不是把“商品”,而是把资本——“以货币为完成形式的价值形态”作为了自己分析的起点和基础。更加通俗点的理解就是——道德就是种高价资本。因为物质与精神、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本身就不是谁决定谁、谁取代谁。而是相互内含的。资本主义现代性把信任转变成可进行货币计量的信用。任何事物都可以实现量化。从感性的信任到信用体系的健全,最后到信用的货币量化计量。时代在不断发展推进。而信用体系下滋生的就是负债经营方式,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乃至个人都必须采用负债经营的方式,这实质就是一种制度的安排,一种所谓的“顶层设计”。我们甚至可以透过历史,惊讶的发现,事实上,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均是欧洲各国之间债务关系破裂的结果。  而中国近代的落伍恰恰就是两个原因:一是科学技术落后,二是没有信用制度且金融工具落后。我们必须不断加强中国的实体经济和科技的投入,提高生产力,壮大中国的经济基础,只有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企业能力超过了美国,中国最终才能走出一条把货币发行建立在强大的生产和贸易的基础之上的“强货币”之路。但在今天的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和贸易能力,即使连美国也不怀疑这一点,胆识很少有人相信中国拥有把自己的道德责任和信用转化为货币的能力。恰恰相反的是,中国最富有的精英阶层往往却是最声名狼藉的“土豪”,它们与中国历史上的商人阶级一样,具有把金钱转化为权力的能力,从来没有把道德信用转化为金钱的能力。归根到底,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企业,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信用比任何东西都还要重要。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里面还有很多惊艳之笔,例如讲到英格兰银行由银行家的银行变成了政府的政府,英格兰银行作为绝对的权利。那么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对于我们当下的整体也是有着深刻警醒的作用。再例如马克思质疑的并非“万物商品化”,而是“万物资本化”。马克思反对的是“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马克思从来没有反对资本为人民服务、为生产发展服务、为联合起来的劳动服务,他反对的只是资本为资本家服务、为炒钱服务。我想《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的现实意义在近十年都不会褪色,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好书。虽然我和大多数朋友圈的人多半是没有什么哲学、经济学基础的,但这不影响阅读,因为渴望认知世界的心人是一样的。虽不如学术大家能够剖析传道,略知梗概也不是一件坏事。但在没有文学修养的人那里,《红楼梦》是不忍卒读的,而对于没有哲学-  经济学修养的人来说,《资本论》自然也不忍卒读,他无非等同于几个干瘪的教条而已。而所谓的修养,除了阅读的沉淀,更核心的还是看问题所站的角度,而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根本问题就在于,经济学的教材里没有世界,没有传统,没有公平正义,师长们正在以高尚的名义教给那些天才的学生卑劣的行径,随着经济学和法学专业“遍地开花”,坑蒙拐骗的人和讼棍也越来越多。  卢梭的名言——人生而自由。  接下那句很多人容易忽略,但恰恰无视的往往是精髓。“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中”。实际上,人一生下来就不在自然状态下,而是困在特定的制度中、生活在特定的制度条件下。马克思说,在自然状态下,每个人都可以说他自己的语言、发明他自己的语言,这起码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事实上,现实中每个人都只能学说某种或某几种语言,都必须遵守既定的语言制度和规范,正如人们今天总是认为英语是“最自然规范的语言”一样。最近在读的威尔杜兰特的《哲学的故事》对我理解马克思的精神层面有了很大的帮助。哲学家的思想是无限的,生命往往是有限的。传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沉淀。这是马克思超越一切经济学家,特别是亚当斯密传统的根本点。因为马克思是站在斯密的终点上进行新的思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找到新世界的答案。  码字于胜利街一元路  日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七):不要用一个史实去否定另一个史实  资本家黑心,是的。   共产主义者就是大公无私?未必。   符合马克思标准(暴力革命)的共产主义者,列,斯,毛无疑是合格的。这些极左的激进分子,在我看来,与李自成,洪秀全并无太大区别,一样的出身底层,一样的狂妄嚣张反传统。共产革命全球化的结果,就是将诞生无数个古格拉,无数次政治运动,不计其数的无辜死难者。   只会破坏,不会建设,这是共产幻想家们的软肋。   把资本家从企业赶走,使官僚接管企业,无视市场规律,发布计划指令,企业效益越来越差,官僚却越来越腐败,最终借着改革开放市场化把企业贱卖了之,挥霍工人的血汗。你能说官僚比资本家好?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八):通俗的马克思经济  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上大学的时候,听马克思主义课是要睡觉的。我算是个好学生,但是只要是政治课必睡觉,就算自己很兴奋,听到老师上课讲时,也处于睡觉状态,这就是马克思的“魅力”。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让我重读了马克思,具体地说是马克思对经济的解读。作者韩毓海,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作品《五百年来谁著史》。这部《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主要讲述了,用马克思的角度方式,来解释中国的“前世今生”。并用同时代西方的案例来诠释中国经济。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以“资本”为主,第二章讲述了市场经济的起源,以及货币。第三章,用马克思的方式,西方的案例陈述中国经济的现在与将来。   对我个人来讲,经济类的书我很少接触,读这本书,让我有了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是,让我对经济和历史的关系产生了不同的感想。用经济,来解释历史的战争,解释国家的本质。   当读第一章的时候,发现了历史中鸦片战争的真相。原来林则徐虎门销烟造成了英国金融市场的混乱和崩溃,严重威胁了英国的金融霸权。而这正是英国议会一致表决通过,必须对中国诸多一战的真正理由。   西方各国家都是资本主义国家,那么中国为什么不能资本主义呢?记得当年历史老师说,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失败了,所以中国不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而本书给了我真正的说法:因为中国没有组织资本的能力,在经济上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没有向国家发展投资的信用工具。所以企业家、搞产业的实业家贷不到钱,产品也卖不出去,而搞社会主义不是共穷,而是共富。   第二个看法是,经济类的书不是用那种一边倒的批好与不好。虽然本书中运用了马克思的经济原理,但是书中还大量运用了亚当o斯密的《国富论》,作者很客观的结合了斯密和马克思的经济原理,也可以说,马克思经济原理一部分也是在斯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用大量的案例,真实丰富的语言写出了西方和中国之间的经济体制的差距,再一次运用马克思经济原理来为我们展示中国未来的发展。。。。。。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九):重读马克思  相信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与大多数人所受的以剩余价值剥削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很不一样。本书以金融价值、信用体系为线索解读马克思主义,重点回溯了欧洲资本主义是怎样随着战争国债制度、殖民主义、奴隶贸易和国际信用体系的建立而发展壮大的;通过分析《拿破仑.波拿巴的雾月十八号》,表明了“流氓无产者”(金融投机者)当国的危机所在。同时,作者穿插介绍了马克思融合了政治、经济、历史等角度,“批判”式的写作方式,以及对中国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政治经济制度成因的理解。 本书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较为独特,这也是被诟病最多的地方。抛开对原著的忠诚度暂且不论,本书的一些论断与近期金融领域的政策走向较为贴近;同时,在对待传统文化(含伊斯兰文化)和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学研究的政治历史视野、批判式的写作风格(而非流行的“讲故事”)对社科知识传播过程中去伪存真的作用等议题上,本书也能引人思考。  《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读后感(十):2017读书清单之48 读韩毓海《重读马克思》  2017读书清单之48 读韩毓海《重读马克思》  第48本    北京大学教授韩毓海著《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 2017年度第48本读物。中信出版社2014年3月版,2014年7月印刷,328页,21万字。  2015年中的一天,我所敬重的夫子郑重地向我推荐一本书《一篇读罢头飞雪,重读马克思》,夫子一般不随便推荐书籍,我记得一共就向我推荐了三本书。五年前推荐《遥远的救世主》,前年推荐这本书,今年又推荐第三本书《诗经》。夫子如此郑重,于是我就诚惶诚恐的读了起来,但哲学方面的书,往往枯燥,对没有哲学慧根的我而言,读起来非常吃累,大约读了几十页就放下了。偶尔也翻翻,然后又放下。偶尔也在喜马拉雅断断续续的听一段音频。夫子倒是很认真,中间问了几次我的阅读情况。我支吾无以作答,夫子便不再相问。  今年再次重新拾起,不是因为夫子,而是前段时间读的任志刚的《为什么是毛泽东》,既然毛泽东一生如此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于是又把韩毓海的《重读马克思》翻了出来。前前后后,断断续续,连听带看,大约一个月的时间读听了两遍。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实质是借贷、信用,而不亚当是斯密老头的商品交换;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以互相预付的信用制度为基础;资本主义的流通方式是信用即票据流通而非货物流通。  金融与信用让有信用的人在没有收入之前就有大笔的银子可以花费,这就使得任何昂贵的事情包括战争变得容易实现与不间断的进行。这一点与今天的中国社会也非常的贴合。其中信用是关键点,自宋明以来,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关键,还在于中国人的不重诚信,如五常仁义礼智信,诚信在末尾;社会主义价值观12项,诚信排第11位,所以中国要建立强大的信用体系任重而道远。  马克思认为,大国崛起的本质是金融与战争。侵略、殖民战争是金箍棒,而金融是紧箍咒,金箍棒的威力来自紧箍咒的支持。而这些却是《大国崛起》电视专题片不能告诉我们的。  亚当斯密因为反对积累金银的重商主义而轻视货币,他不知道商品交换、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成为大国崛起的真正动力,而只有把权力和暴力都转化为货币化的资本,变成追逐利润的投资,方能构成西方大国崛起的动力。于是马克思的结论是,驱动世界市场的不是商品交换,而是被资本推动的暴力。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也证明了马克思的说法。  但问题是,这个说法如何解释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大国崛起之路呢?这四十年来,我们中国可是坚持和平走的是商品交换、市场经济道路啊,我们既没有打仗也没有强买强卖,而且关键是我们成功了。看来,马克思也解释不了今天世界的所有问题。  这本书是韩毓海老师在2008年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陷入金融危机不能自拔以后的2013年写就的。可是从那以后,那个并不懂经济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居然带领美国走出了严重的经济危与金融危机机,如今美国经济早已经走上正轨,美国股市也是迭创历史新高。资本主义至少是美国式的资本主义,有着在受到重创以后自愈的特殊本领,这不能不令人叹服。列宁、斯大林都曾说过,是美国在二十世纪初期拯救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制度。  韩毓海老师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信用不是被生产者所掌握,而是被少数的大鳄、猛兽支配,从这个意义上讲,资本主义就是钱生钱的欺诈游戏,而且是不必通过市场交换和生产领域就能在金融机构间赌博生利。我觉得,极端的财富两极分化肯定是有严重的社会问题的,这个必须通过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税收等办法解决,但认为金融市场就是欺诈游戏、而没有正能量,也是片面的。韩毓海老师是反对股市融资的方式的,认为是庞氏骗局,可是真的不能否认,中国股市对于国企改革、企业改制脱困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必讳言,金融市场在泡沫严重和极度萧条时都会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只要在正常的轨道上行驶,对经济就有正面的积极的拉动作用。看来韩毓海老师的认识也有些片面。  总体看,这本书用来指导现今社会可能不一定很实用,但对于了解过去几百年的资本主义以及有关的常识,还是十分有助益的,给五分。
深度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浴血反击的读后感5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