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了凡尔纳的作品成为现代什么小说先河现代科幻小说的先河?

《弗兰肯斯坦》是著名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19岁时写就的,据说是由于当年拜伦与雪莱在日内瓦彻夜畅谈,兴致所至时,拜伦提议在场所有人各写一篇神怪小说以做纪念。两位诗人没能完成约定,玛丽却写成了《弗兰肯斯坦》,这部小说在1818年出版后在伦敦引起轰动,在当时十分畅销,更是开创了科幻这一门文学流派。《弗兰肯斯坦》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弗兰肯斯坦通过拼凑尸块创造了一个怪物的故事。怪物原本心地善良,却因为相貌丑陋被人厌弃,它乐于助人,却没有人愿意接受他的好意。它向往爱情和幸福,但得到的却是欺骗和追捕,因为对人心失望,它杀光了弗兰肯斯坦的亲近之人,最终与他的“父亲”——弗兰肯斯坦一起同归于尽的悲剧故事。弗兰肯斯坦:造人者,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弗兰肯斯坦》这本书开创了科幻小说先河,许多导演都将这个故事搬上过大荧幕,还经常把怪物的头像与弗兰肯斯基的片名放在一起,所以很多人都以为弗兰肯斯基是怪物的名字。实际上,弗兰肯斯基是造人者,他从小就对世界上未解答的问题充满了热情,儿时,母亲意外地在他面前死去,因此,他将对科技的好奇和对生命本质的怀疑结合起来,希望借助科学实现起死回生的梦想。这部小说还有另一个名字,翻译时常常被省略,原名是《弗兰肯斯基:现代的普罗米休斯》普罗米修斯是希腊神话中的神,类似于我国神话中的女娲,他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共同创造了人类,普罗米修斯用泥土雕塑出人的形状,雅典娜则为泥人灌注灵魂,并教会了人类很多知识。当时天神宙斯禁止人类用火,普罗米修斯不忍人类生活困苦,便偷取了火送给了人类,因此触怒宙斯。普罗米修斯受惩图宙斯为了惩罚普罗米修斯,使他日日承受被恶鹰啄食肝脏的痛苦。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的形象普遍被认为是伟大的,他出于智慧,创造了人类,出于同情,将生存和光明带到了人间,是十全十美的典型,动机纯正,成就不凡。而反观玛丽·雪莱笔下的弗兰肯斯坦,既软弱又自私,为什么玛丽·雪莱会将弗兰肯斯坦称为“现代普罗米休斯”呢?小说创作于1816年,时值启蒙运动后期,浪漫主义思想在文艺界兴起,当时的玛丽·雪莱,便是浪漫主义的忠诚拥簇者——他们反对理性,崇尚自然。尤其认为普罗米修斯是对抗自然的典型,他太过相信自己是正确的,滥用了他的神权。神创造了人类,但是人类却并不完美,用仇恨和猜忌互相残杀,继而引起战争,使得生灵涂炭,神界也不得安宁。“肝脏”是感性的源头,所以上帝惩罚恶鹰啄食普罗米修斯的肝脏,惩罚普罗米修斯过度的同情心。普罗米修斯草率地创造了人类,并任由人类掌握火种,造成战争,为世界平添人祸。普罗米修斯造人,并不是成就了什么伟大的事业,而是做了一件错误的事。拥有善良的心性却变身邪恶的化身,是偏见逼怪物成为了坏人读者将弗兰肯斯基误以为是怪物的名字,还有一个原因,当时弗兰肯斯坦太过胆小,创造出怪物时并没有给自己的实验成果起一个名字,便被他的样貌吓得冲出了实验室。懵懂的怪物刚来到这个世界,心智是不懂得仇恨与情爱的懵懂孩子,他在大自然中盲目的奔跑,被倾洒在树影旁的月光所打动,被鸟鸣所安慰,被火堆的温暖所融化,还渐渐开始喜欢上帝创造的一切美好景致。怪物原来是向善的,是渴望美好的,却不得不走上了邪恶的道路,原因有三个:有分辩好坏的智力却生来孤独:怪物生来就带有成人的心智,他虽然没有关于世界的知识,但他却有着分辩美丑的心,怪物会因为鸟儿的鸣唱而喜悦:最初发现一种美妙的声音传入我耳里时,我非常高兴。麻雀发出的声音不好听,而乌鸫和画眉的声音却悦耳动人。也会因为火堆的温暖而快活:火堆给我的温暖叫我快活得不得了。还懂得追逐阳光:太阳照在白皑皑的地上,明晃晃的,它的温暖吸引了我。在飞速成长的后期,怪物还懂得了同情与爱,自愿帮助贫困的家庭:我还找到了另外一个办法帮助他俩。我发现那男青年每天要花大量时间为家里的炉子搜集柴火,就经常在晚上拿起他的工具(它的用法我很快就摸索出来了),砍好足够他们几天用的柴火背回来。然而,因为与生俱来的丑陋,怪物被他生平见到的所有人攻击和抛弃,他羡慕人类完美的样子却生而不得,他的丑陋令人避之不及,甚至怪物在水中窥见自己的样子,也会对自己的样貌感到恐惧。2.以为自己是平等的生命,却知道了自己是尸体制造的:怪物勤奋好学,借着观察一户人家学会了说话,又阅读了《失乐园》、《名人传》和《少年维特之烦恼》等提倡自由的著作,借助书本学习了认字。怪物喜欢思考,渴望求知,甚至比人还好学,他渴望学习世界上所有神奇的知识,但是等待他的,却是弗兰肯斯坦的实验日记,魔鬼的判决书。借一次偶然的机会,怪物阅读了弗兰肯斯坦的实验日记,在那以前,他以为自己是全新的生命,是上帝制造的亚当,是世界上最初的神迹,但弗兰肯斯坦在日记中事无巨细的描写了怪物是如何从一堆尸体变成一个生命的过程,怪物面对最残酷的真相,明白自己原来是撒旦的化身。怪物开始痛恨自己生来就与世人不同,还偷取别人的尸体而生,他明白了,原来自己生来就被厌弃是有原因的——他是被上帝抛弃的人,生来便被打下了十八层地狱,注定孤独,注定被厌弃。自己被厌恶是合理的,是甩不脱的命运。3.体验过希望,但又被迫放弃:这世界上唯一接受他,认为他拥有美丽心灵的人,是个看不见的老爷爷。在“出生”的第一个冬天,怪物走进了老爷爷的小屋,向老爷爷诉说自己的委屈,希望能通过老爷爷把自己介绍给村民。我是一片好心,这辈子从来没有伤害过谁,对人反倒有过些好处。但是,他们被一种严重的偏见蒙住了眼睛,分明是个善良而友好的朋友,他们却只看成可怕的妖怪。老爷爷和怪物相谈甚欢,这次顺利的谈话让挂物误以为自己是可以与人和平共处的,怪物燃起了与人亲近共处的希望。然而,当老爷爷的家人回来,怪物的梦想破灭了,村民看到怪物的样子,二话不说便开始殴打他,怪物连一句解释的机会都没有,便被打出了村庄。他开始厌恶自己的出生,开始仇恨弗兰肯斯坦为什么不给自己一副正常人的面容,一个正当的出身,丑陋让世人误会他,唾弃他,怪物却无能为力。最终,他点燃了老人曾经居住的棚屋,开始与自己生命中最初也是唯一的一段美好时光决裂。自此之后,人类一切的快乐都仿佛嘲讽着怪物的孤独,他开始接受,自己的存在就是痛苦,就是仇恨,就是丑陋。怪物找到弗兰肯斯坦,希望他为自己制造一个女伴,创造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同类,有了同类的陪伴,他就可以与自己的新娘隐居,永远离开人类,逃离被诅咒的命运。谁都没想到的是,科学家弗兰肯斯坦答应时信誓旦旦,却中途毁约,背信弃义,将制作了一半的新娘撕扯得粉碎,他洋洋自得地以为自己报复了怪物,却点燃了复仇的种子。那东西见我扯破了要和他一起过幸福生活的东西,就发出了一声魔鬼式的绝望与报复的号叫,然后走掉了。这本是怪物放弃复仇最后的机会,却被他的父亲——弗兰肯斯坦亲手碾碎。被所有人的偏见刺伤的怪物,被创造者抛弃的怪物,被仇恨和痛苦侵蚀的怪物,开始了他的复仇,整个故事从奇幻走向了悲剧。狂热:人类自以为是地相信自己的理性玛丽·雪莱在全书中都没有描写到是怎样制造出生命的,因为在玛丽看来,创造出生命的技术不是她想要叙述的重点,重点是弗兰肯斯坦的创造,在玛丽笔下,怪物甚至比人更可爱,比人更通人性,他拥有人天性中所有美好的一面,作为一个怪物,他对知识和人际关系的渴求,小心翼翼且遵守边界,在生命的早期,他一直控制自己不被偏见激怒,不被厌弃的行为冲昏头脑,然而却被世界推上了复仇之路。反观书中所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那些“理性”的代表们,却展现出了对科学非理性的狂热,对制造生命的技术趋之若鹜。电影中的弗兰肯斯坦弗兰肯斯坦是历史上第一个以“科学狂人”出现的形象,他崇拜科学和一切新的技术,童年阴影让他念念不忘地想要破解生命之谜,但是在这条路上,他鲁莽地只知道向前冲,却不计后果。世界一直对我来说一直是个谜,吸引着我去探索、发掘。我有着巨大的好奇心,试图揭开自然界所隐藏着的法则的狂热,以及揭开谜团后的欣喜若狂,这种儿时最早的情感波澜,我至今都能记得。弗兰肯斯坦是天才,他居然独自在实验室中创造了一个生命,然而,他并没有做好迎接一个新生物的准备。实验成功了,弗兰肯斯坦的怯懦却让他十分害怕他的实验成果,他因为恐惧放弃研究他赋予了生命的怪物,甚至不愿意为他命名,便抛弃了他,还将他称之为“魔鬼”,怪物遭遇来自“生父”的遗弃,导致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面对怪物的复仇,他怕事情败露牵连到自己,自私地隐瞒了怪物的存在,在面对怪物时,也只会一味的躲避、消极应对;在怪物出生时,弗兰肯斯坦逃跑,在怪物预言会杀死自己的妻子时,弗兰肯斯坦竟然抛下妻子独自寻仇,在一切悲剧发生之后,他离开了故乡日内瓦,理由竟是“在我处于逆境时,日内瓦却变得可恨了。”最终,弗兰肯斯坦背叛诺言,把制作了一半的怪物新娘撕碎,是激怒怪物的最后一根稻草。弗兰肯斯坦在他人口中是伟光正的形象,在玛丽笔下,行为却处处展露出人的黑暗面。这样的人,盲目的追逐科学技术,却不顾伦理道德,成功的制造出生命,却不懂教化与培养,有机会阻止悲剧,却选择了逃避与漠视。科技是理性的化身,但驱使弗兰肯斯坦追逐科技的却是狂热的感性,他盲目地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世界,创造技术,却害死了自己最亲爱的人。科技的滥用之殇,不在科技而在人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不仅是科幻文学的开山之作。更重要的是,她开创性的审视了科技发展与人类的关系,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让当时科技蓬勃发展的欧洲开始思考科技发展背后威胁。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人们相信人类的理性拥有至高无上的力量,理性能够解答一切问题。人们相信,世上万物的运行,一定遵循规律,如果一个问题提出来,我们无法解答,并非理性不通,而是这个问题提得不对。正确的答案、正确的观点、正确的理念理想,彼此之间必定是兼容的,且肯定以理性为指导。启蒙主义之所以会有这样一些论断, 跟当时科学的突飞猛进有很大的关系。法国有个早期的启蒙思想家叫丰特内勒,他说过一句话,说「政治、道德、文学类的著作如果由几何学家来写,会更完美」。在当时,科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投身于科学,蒸汽机的发明更是将科技推上神坛,人们不仅仅是相信科学,甚至有些迷信科学,认为科技是世界之源。玛丽·雪莱然而,玛丽在用《弗兰肯斯坦》这个故事预言了,科技这个中性的工具,如果过度崇拜,没有规则约束,将会产生不可预期的后果。细数历史,纳粹时期约瑟夫·门格勒“改良人种”试验,日本731部队的人体实验,以及美国的危地马拉梅毒试验。都证明了在没有道德伦理约束下,对于科技的滥用是全人类的悲剧,破坏了人类生而为人的尊严。时代之父亨利·卢斯曾经说过,“负责任的自由,就是戴着镣铐起舞。“这也是每个玛丽·雪莱在《弗兰肯斯坦》这部书中想要昭示的,不存在绝对的理性,人是感性脆弱的动物,人需要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使用科学,发展科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凡尔纳的作品成为现代什么小说先河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