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捕集能耗的作用意义重大但障碍重重 原因到底是为什么

60被浏览11351分享邀请回答79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nchem/journal/v3/n4/full/nchem.1021.html#auth-1[7] Meng X, Wang T, Liu L, et al.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of CO2 into CH4 with H2 over Group VIII Nanocatalyst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for Solar Fuel Production[J]. Angewandte Chemie, ): .[8] [9] Pakhare D, Spivey J. A review of dry (CO 2) reforming of methane over noble metal catalysts[J].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 ): .[10] Chueh W C, Falter C, Abbott M, et al. High-flux solar-driven thermochemical dissociation of CO2 and H2O using nonstoichiometric ceria[J]. Science, 12): .[11] Ahlers S J, Bentrup U, Linke D, et al. An Innovative Approach for Highly Selective Direct Conversion of CO2 into Propanol using C2H4 and H2[J]. ChemSusChem, ): .[12] Bi Q Y, Lin J D, Liu Y M, et al. Partially reduced iridium oxide clusters dispersed on titania as efficient catalysts for facile synthesis of dimethylformamide from CO 2, H2 and dimethylamine[J].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 .[13] Liu X H, Ma J G, Niu Z, et al. An Efficient Nanoscale Heterogeneous Catalyst for the Capture and Conversion of Carbon Dioxide at Ambient Pressure[J].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 988-991.[14] Angamuthu B, Byers P, Lutz M, et al. Electrocatalytic CO2 conversion to oxalate by a copper complex[J]. Science, 93): 313-315.[15] North M, Pasquale R, Young C. Synthesis of cyclic carbonates from epoxides and CO 2[J]. Green Chemistry, ): .[16] Li Y, Yan T, Junge K, et al. Catalytic Methylation of C? H Bonds Using CO2 and H2[J]. Angewandte Chemie, ): .[17] 4910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通知
当前位置: >> >>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日 14时40分   来源:发展改革委网站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
封存试验示范的通知
发改气候〔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国资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标准委、有关中央管理企业、有关行业协会:
  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是“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国发〔2011〕41号)明确要求,在火电、煤化工、水泥和钢铁行业中开展碳捕集试验项目,建设二氧化碳捕集、驱油、封存一体化示范工程,并对相关人才建设、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做出安排。为贯彻和落实相关工作任务,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重点工作部门分工》(国办函〔2012〕68号),现就有关事项及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目的、意义和工作思路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一项具有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技术。发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在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现实情况下,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重要举措,并有助于实现煤、石油等高碳资源的低碳化、集约化利用,促进电力、煤化工、油气等高排放行业的转型和升级,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国中长期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各环节的技术研发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然存在成本和能耗高、长期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待验证等问题,开展试验示范既有助于通过实践来解决该技术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是该技术走向规模化和商业化应用、发挥其大规模温室气体减排潜力的必经环节。
  各地区、各部门应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整体要求,围绕贯彻《“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相关工作任务,按照“立足国情、着眼长远、积极引导、有序推进”的思路,加强对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试验示范的支持和引导,切实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主要工作任务
  近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试验示范工作:
  (一)结合碳捕集和封存各工艺环节实际情况开展相关试验示范项目。鼓励在煤化工、油气等行业开展针对高纯度二氧化碳排放源进行捕集的示范项目,在火电厂开展燃烧前、燃烧后、富氧燃烧等各种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路线的试验示范项目,加强不同二氧化碳捕集工艺路线间的技术和经济比较,不断解决相关技术实现产业化应用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加强对二氧化碳天然气藏(田)的开采的管理,严格限制以利用为目的二氧化碳气藏(田)开发,逐步关停现有气田,推动捕集所获的二氧化碳实现多方式、多渠道的资源化利用,提高试验示范项目经济效益。在二氧化碳排放集中地区加强二氧化碳封存潜力评价与选址工作。建立不同行业间的协调合作机制,加强二氧化碳捕集点(供应方)与封存地(需求方)的匹配和衔接。支持利用二氧化碳强化采油(气)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封存,视情开展一些小规模、探索性的二氧化碳陆上及海底咸水层封存试验。推动二氧化碳分离、运输等环节相关技术及工程的试验示范。
  (二)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示范项目和基地建设。优先支持符合国情、成本较低、规模适度、有行业、地区特色和自有知识产权、近期有较大推广价值的半流程及全流程示范项目,加强对中长期较大规模,涉及捕集、驱油(气)和封存的一体化示范项目的引导。组织建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重点示范项目清单和项目库,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地开展相关项目申报、筛选和支持工作,完善项目审批和管理机制,支持建立一批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创新平台和示范基地,引导建立若干包含不同技术路线、跨行业合作的、具备工业规模和产业化应用潜力的全流程示范系统。
  (三)探索建立相关政策激励机制。研究探索有助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引导和激励机制,落实现行有关税收扶持政策。不断拓宽资金渠道,鼓励企业自筹资金和多方面融资,逐步探索对企业投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项目在信贷、价格、土地使用等方面配套支持。加快形成政府鼓励引导、企业投入、多方面参与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资金保障体系,着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发展的战略研究和规划制定。加强对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在我国中、长期发展潜力、障碍、风险和影响的评估,进一步明确其在我国未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中长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与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开发、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等相关领域中长期规划的衔接与结合。在摸清电力、煤炭及煤化工、石油石化、天然气、钢铁、水泥等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基本情况及深入分析这些行业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可行性和潜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政策需求和导向,引导相关行业在中长期规划中充分考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要求和部署。
  (五)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结合我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发展实际,研究制订涉及该技术工业规模应用以及产业化、商业化推广的工程规范和标准。加强对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效果、安全和环境影响评价,强化长期安全、环境风险的评估和管控,构建并完善相关安全标准和环境监管规范体系。积极参与和引导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国际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六)加强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加强对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人才培养、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加强与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相关的信息传播和知识普及,加深公众对该技术的认识理解。加强与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政府的合作,深化与国际金融组织和其他相关国际机构的合作,有效整合、利用国际资金、国际经验和国际资源。
  三、工作组织和要求
  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加强组织和领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牵头会同其它有关部门和相关机构,协调开展工作,力争尽快形成中央、地方、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其它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研究战略规划、制定政策法规、征集申报项目、提高公众意识、加强能力建设、扩大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各相关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整合公共资源,形成政策合力。
  地方发展改革委从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动产业改造升级的高度出发,重视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试验示范工作。抓紧摸清本地区相关行业、企业现状、潜力和政策需求,会同财政、能源、工业、科技、环保、国土资源等相关领域主管单位,加大对本地区企业开展试验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低碳试点地区要先行先试,重点结合本地区能源结构和高排放行业发展实际情况,探索鼓励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政策机制。
  火电、煤化工、钢铁、水泥、油气等重点行业和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积极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技术竞争力出发,积极加大对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试验示范项目的投入,积累项目建设、运行和管理经验。研究机构应积极参与试验示范过程中有关技术问题的解决以及相关标准、政策的制定,积极参与推动公众正确认识该技术。鼓励相关企业、研究机构和公众提出有利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建议。
  特此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
                         日
【E-mail推荐说说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能够大幅度减少碳排放量,被国际上广泛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关键技术之一。近日,由西北大学牵头申报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成立,这是目前全国该领域的唯一研究中心。什么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国家863计划“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关键技术”课题负责人——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马劲风教授,为您揭开CCUS技术的面纱。
碳排放贯穿生活多个方面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可能造成碳排放,中国目前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碳排放量高,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日益迫切。为了解决该问题,我国努力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健全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从2017年起,我国开始实施碳排放交易体系。“先进行统计,年消耗煤一万吨以上的企业都要进入国家碳交易体系,排放高的企业需要交钱,这部分钱可以拿出来推动减排环保的工作。”马劲风解释。碳排放交易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基础上,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逐步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除过碳交易体系的管理作用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抑制碳排放量持续上升呢?传统植树造林的方法对减少碳排放量成效缓慢,马劲风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种树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汉中是陕西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区,汉中的树木一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大概在六七百万吨,而一个电厂的碳排放,就需要两个汉中的所有树一起才能吸收掉。因此仅依靠种树吸收二氧化碳是非常困难的。”由此来看,快速减少碳排放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利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预测到2030年可以减少12%-13%的年碳排放量;到2050年,可以减少19%的年碳排放量。我们普遍认为,这种技术手段对中国的情况非常适合。”
什么是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
碳捕集与封存(CCS-CarbonCaptureandSequestration或CarbonCaptureandStorage)是将煤化工、燃煤(气)电厂等高碳排放企业产生的CO2捕集,然后注入地下深部地质构造或废弃油气田中进行永久性封存,以减少人类生产活动产生的CO2对于生态环境破坏的技术方法。
由于直接将CO2捕集后注入地下并进行地质封存的成本较高,一些学者将碳捕集与封存过程中的CO2驱油概念进行了扩展,提出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CarbonCapture,UtilizationandStorage)概念。
根据国际能源组织IEA的估算,到2050年,CCS技术将可以降低全球约六分之一的碳排放,被国际上认为是目前快速降低温室效应的有效方法。在工业技术水平不高和能耗高的情况下,“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是我国从燃煤电厂、水泥、钢铁、玻璃、化工等高耗能企业快速降低碳排放最有效的技术,甚至是唯一的技术,是高耗能企业实现零碳生产的必选技术。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碳捕集:即在燃煤电厂及高碳排放企业捕集CO2。
运输:通过罐车或输送管道将捕集的CO2运输到封存场地。特别是对于大规模CO2捕集与封存来说,管道运输是可行经济的方式。
地质封存:将CO2注入地下深部的油层中,在强化驱油(CO2-EOR)的同时进行封存,并在生产井口进行回收与回注。或者注入深部构造(主要是咸水层)中进行永久封存。这些油层或者深部构造往往在地下1000米以下,上覆泥质盖层致密而无法渗透CO2,并且具有多套盖层封堵CO2,确保其安全的封存于地下。
这项技术的意义和价值
该技术可以快速有效降低碳排放量,是实现《巴黎气候协定》全球气候治理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此外,通过大规模“全流程”工作,全面带动碳捕集、管道运输与地质封存监测技术与装备产业链,提升地方制造的工业技术水平,促进陕西地方企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拉动陕西省GDP,完成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
2012年,西北大学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关键技术”课题正式立项。2014年9月该课题成果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重点推广的33项低碳技术之一。2015年3月以该课题为基础的“靖边油田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项目”被中国和澳大利亚政府推荐为中国第一个列入“碳收集国家领导人论坛(CSLF)”国际认证的候选项目。2015年6月西北大学和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关键技术”课题,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靖边油田现场顺利通过了科技部高技术中心组织的专家验收。同月,以该课题为基础的“靖边油田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项目”顺利通过“碳收集国家领导人论坛(CSLF)”国际认证组织的答辩,成为国际认证的中国唯一全流程二氧化碳捕集、封存项目,使得陕西处于国内CCUS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2015年9月《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选择在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所属延安-榆林地区的项目场址,开展大规模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示范。
2016年,陕西省立项“延长石油集团100万吨CCUS示范项目”,该项目也成为国家“十三五”唯一支持的大规模CCUS示范。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了2016年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名单,由西北大学牵头申报的“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获批。西北大学在国内CCUS研究中表现突出,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同时也带动了全校多个学科共同参与CCUS技术的实施,促进了学科之间的交叉合作。
完成这项任务非常迫切
气候变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影响显著,为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共同应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要求中国在能源利用和生态保护方面做出更多改变,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承诺在2030年达到碳排放峰值,基于此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向每个省分配排放指标,对陕西省也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马劲风介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陕西省煤炭消耗每年不能增加超过1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每年不能增加超过1300万吨,且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不能再增加了。”
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是从国家到地方、从政府到企业都面临的挑战,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能够在碳排放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发展经济,就必须快速减少碳排放。传统的方法比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而减少碳排放,国家称之为“碳强度”下降,即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但是实施过程中碳排放总量还是增加的。而CCS技术,即碳捕集与封存,是一个非常快速有效减少碳排放总量的方法。国家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是推动CCS技术发展的机遇。”马劲风说。
这项技术我们有优势
马劲风介绍,“陕西目前具有CCUS产业链中几乎所有环节的产、学、研国内优势单位,并且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有最佳开展CCUS源汇匹配的条件”。独特的环境资源和产业优势让陕西通过重重竞争,努力争取到了中国第一个大规模CCUS产业化项目,这也是国家发改委“十三五”期间唯一重点支持的大规模CCUS项目。“要在陕西建立的碳捕集封存项目是中国第一个百万吨级别的项目。目前世界上该级别仅有十几个,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因此该项目具有相当大的战略创新性,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CCUS项目的实施,如科技部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行动、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年)》等。
CCUS技术包含了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其中创新性地用二氧化碳驱油技术取代了之前的水驱油技术,通过如此可以提高10%左右的原油采收率,不仅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点。“这个项目是国家给陕西的一个绿色发展机遇”,马劲风说,“大的石油公司很看重这个市场,并将碳捕集与封存看做和过去的石油天然气同等规模的大工业。”
&“在陕西开展大规模CCUS项目,可以带来大量就业机会,拉动陕西与CCUS相关产业链的技术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增加产值,推动地方经济转型并带动鄂尔多斯盆地周边省份的减排与CCUS产业发展,此外还能带动学科交叉,围绕CCUS产业链培养企业创新型人才。”马劲风说。
“我们的主要优势是二氧化碳地质封存关键技术,即把二氧化碳注入到油田驱油的同时,将二氧化碳封存在地下。然而封存到地下就要确保其安全性,目前我们主要是从地下地质、地表环境这个角度来监测二氧化碳在封存过程中的安全性,之后准备整合化工学院、物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及政、产、学、研力量,开展捕集技术研发及面对二氧化碳泄漏可能发生的不同情况,利用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来解决问题”,马劲风说,“不同于其他高校相关研究,我们现在实际上是在地质封存优势基础上,往(捕集)上拓展。”
本报记者 王嘉 通讯员 施依然 程弋菲 杜京翰 李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碳捕集意义重大但障碍重重 中国正推进20多个项目--相关文章
“” 的更多相关文章
近几年来,CCS(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一直是国际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热点。我国结合本国实际,在CCS的基础上提出了CCUS,即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与封存。随着我国的不断努力和实践,CCUS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行动,也对我国低碳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勇武上周强调,CCUS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无论是煤炭企业还是石油企业,CCUS都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CCUS有可能发展成一个重要的新兴产业。
根据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研究院在2014年2月份发布的最新关于全球 CCS现状报告显示,按项目生命周期(立项、评估、定义、建设和运行)计算,全球共有60个大型一体化项目,其中美国、欧洲和中国分别为19、11和12个,共42个,占70%。
该行动倡议迄今共确认6个对口CCUS项目。除了上述能力建设和试点项目之外,中美还将通过工作组CCUS项目和工作组温室气体数据倡议的跨团队合作,携手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建立有力的温室气体测量、报告和核查准则(MRV),首先关注延长石油CCUS项目。为提高锅炉效率并降低排放,中美两国正在寻找提高锅炉效率的解决方案,开发创新融资模式,在工作组“工业锅炉效率和燃料转换”行动倡议下,分享锅炉系统追踪、监控和标准化经验。
高昂的捕集成本是CCUS广泛应用的又一挑战。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不论是电厂配合燃烧前捕集技术,还是普通热电厂的燃烧后捕集技术,引入二氧化碳捕集环节都将造成发电成本增加。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华能集团上海石洞口捕集示范项目,捕集90%的排放二氧化碳,将使发电成本从大约每千瓦时0.26元提高到0.5元,成本几近翻番;中电投重庆双槐电厂碳捕集工业示范项目,捕集90%的排放二氧化碳,与普通电厂相比,投资成本将由4.59亿美元上升到5.45亿美元。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布《关于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的通知》,通知提出,推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试验示范是“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的一项重点任务。继华能集团北京热电厂及神华集团鄂尔多斯(行情 股吧 买卖点)等示范项目之后,国内五大电力之一的大唐集团近日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开发两座燃煤电厂CCUS示范项目,计划2015年投入运行,届时两个示范项目的年碳捕集量均可达100万吨以上。
关于建设“低碳湖南示范省”的建议。杭州提出以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设想;上海零碳中心采用本土化产品建造了中国第一座零碳建筑——上海世博会零碳馆,设置零碳报告厅、零碳餐厅、零碳展示厅和六套零碳样板房。比如:创建一批低碳企业、低碳行业、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照明示范区、低碳经济产业示范区等。
王有为:中国绿色建筑发展新动向。为了规避城市病等城市暴露的问题,标准规定,一要编制城区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文件;二要建立相应的城市设计专家评审负责机制;三是建立城市设计监督机制。建筑碳排放计量。《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的抉择倾向是:一要提供碳排放清单,分板块(产业、建筑、交通)计算;二是提交三种碳排放参数是基本要求(碳排放三种表征方法);三是重点是建筑碳排放;四是自身前后比较是基础,同条件同性质城区相比较。
从其报告中得知,今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建筑工业化发展、建筑碳排放计量交易、绿色低碳教育宣传等将是我国绿色建筑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在分析了50个代表性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清单后,我们认为,不同城市碳排放的可比性存在障碍:一是城市性质不同,资源开发型城市、工业主导型城市、综合型城市、旅游型城市这四种类型的城市并不具备可比性:二是不同地理位置的城市,采暖季不同也要注意:三是要注意城市能源国家统一配送的城市。
延长石油碳捕集利用封存项目纳入中美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双边合作。声明明确提出,关于2014年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所提的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两国已选定由陕西延长石油集团运行的位于延安-榆林地区的项目场址。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及中美气候变化工作组报告中多次强调,推动双方“碳捕集和封存技术(CCUS)”合作及重大项目示范。
《低碳经济》考试答案。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我国政府是在( )年9月8日首次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能源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发展道路,更多的是要在( )上进行调整。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发展低碳技术和低碳能源带来了机遇。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我国领导人是在2004年提出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能源技术。尽管低碳经济在全球倍受关注,但何谓低碳经济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科技部长万钢(资料图)中国科技[0.24 0.42%]部长万钢13日在英国伦敦参加第三届&碳封存领导人论坛&部长级会议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广受关注的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可以被当作资源进行利用,这样既应对了气候变化,又开发了新的市场,有利于相关技术的商业化发展。万钢说,可以考虑对捕捉到的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利用,以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万钢说:&二氧化碳并不是废气,应把它当作资源进行利用。
今年3月以来,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进节能减排,中国石油集团和神华集团在“红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简称石化联合会)的介绍下,一拍即合,加快在陕西、甘肃、宁夏和内蒙古地区CCUS的全产业链合作(二氧化碳捕集、运输及驱油埋存),受到业界高度关注。
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要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减排目标,就要排除发展绿色GDP的阻力。中国应在提高对碳资源价值的认识,使人民币成为碳交易计价的主要结算货币,培育碳交易多层次市场体系,开展低碳掉期交易、低碳证券、低碳期货、低碳基金等各种低碳金融衍生品的金融创新,改变中国在全球碳市场价值链中的低端位置,获取国家最大的战略权益。
:: 发展低碳经济:挑战和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挑战和机遇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北京时间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低碳经济的核心是低碳产业、低碳能源、低碳技术和低碳消费,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低碳革命。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
低碳经济与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与森林碳汇 一、全球变暖与低碳经济。一是现代经济发展由以碳基能源为基础的不可持续发展经济,向以低碳与无碳能源经济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根本转变;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求是:发展低碳经济应有紧迫感 重点做好6个方面求是:发展低碳经济应有紧迫感 重点做好6个方面
18:03 求是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明确表示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切实努力&,同时强调中国将进一步采取四项强有力的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其中之一就是&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什么是碳交易?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发达国家履行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时可以采取3种在&境外减排&的灵活机制。其二是清洁发展机制(CDM),指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实现&经核证的减排量&(CER),大幅度降低其在国内实现减排所需的费用;截至目前,国家发改委批准的CDM项目已经接近2000个,我国在联合国CDM执行理事会注册成功的项目数量接近500个,注册成功的项目数和减排量均居世界首位。
公益碳平台:碳核算的另一种可能?对于低碳减排现实效果一直持怀疑态度的人,现在有了新的可供参考的来源:&公益碳踪&平台。公益碳踪。据记者了解,&公益碳踪&平台第一阶段主要集中在照明、新能源和碳汇等领域,对所有NGO和企业开放,并且还希望可以鼓励更多低碳实践公益项目参与,进行减碳效益的统计和展示。目前飞利浦的公益项目&绿色点亮未来&,将是第一个在&公益碳踪&平台上呈现的企业低碳实践公益项目。
《报告》梳理了光伏扶贫政策在各地的实施情况,评估了实践案例的可复制性,探讨农村新能源与扶贫减贫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扶贫开发政策已实施30多年,为了实现2020年农村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国家开展了多项扶贫措施,在农村推广光伏发电技术是其中一种尝试,旨在实现低碳减排和减贫发展双丰收。农村的脱贫发展需要能源的支持,而能源的发展又不能破坏环境,农村新能源与扶贫减贫相结合的路径还处于尝试阶段。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建议,确定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基调,并在建设两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一节中,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这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与任务,&十二五&应将节能放在优先位置,调整能源战略,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建设,减少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影响。
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 十八子li的日志 - 网易博客。当前,要抓紧区域性低碳性社会试点工作,在全国建立一批低碳社会实践区、低碳产业实践区、低碳经济区、低碳城市实践区,积极争取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国际组织扩大中国低碳城市试点。各省市可以建设起若干低碳社区、低碳商业区和低碳产业园区等低碳发展综合实践区,以促进低碳技术的应用,带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为在全国建设低碳社会、低碳城市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第一,要发展低碳能源,低碳能源就是除了煤之外还要发展的清洁能源,包括风电、水电、太阳能,其次就是清洁煤。其实质是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等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大规模开发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实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和环境的根本转变,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谁掌握低碳核心技术 谁就有发展主动权。如清华大学建立的&低碳能源实验室&、同济大学的&低碳经济与 减 排 促 进 中 心 &、 四 川 大 学 的&低碳技术与经济工程研究中心&等,为打造我国低碳技术战略研究平台打下良好基础。其三,要积极参与国际上关于低碳技术的交流,在充分吸取国际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我国低碳技术创新步伐,尤其是要加强与发达国家在低碳能源技术和碳 捕 获 与 埋 存 技 术 方 面 的 交 流 合作。
黄晓勇:我们需要改变能源结构 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发展_时政频道_新华网。能源问题是一个涉及到全球各个国家重大利益的切身问题,特别是我国新能源的核心和关键技术领域,普遍同世界相比落后很大,新能源的产业规划应该放在注重推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国际合计合作的深入发展,解决我国能源利用中存在的关键和迫切问题,从而带动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发展,共享可再生能源的创新成果。
建设低碳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已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低碳&的概念随之进入人们视野,各种&低碳&提法也应运而生,尽快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了人们的梦想。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既有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履行减排义务的现实考虑,更有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开拓经济发展空间的长远打算,当前,我们应在政府主导下,依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更新以及对外合作,将我国的低碳社会计划稳步推进。
国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低碳经济的?低碳经济有哪些特征?我国要不要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便为研究制定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在上述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其三,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
碳基金:英国推广低碳技术的重要支撑碳基金:英国推广低碳技术的重要支撑。低碳经济要求建立相应的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碳基金对应用低碳技术的企业进行商业投资。碳基金与企业的交流涉及二氧化碳减排潜力、技术成熟度、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这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对低碳技术的直接需求以及应用低碳技术所产生的综合效应。
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包括现在国家领导人在谈到低碳经济时,往往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三个概念同时提,指出要积极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完成的《斯特恩报告》对低碳经济概念在全球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份报告指出,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包含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
国内碳交易市场计划2017年启动 7大试点先试水。同国外碳交易市场相类似,我国目前的碳交易市场也分为两部分,即强制性的配额交易及以自愿性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交易,其中以配额交易为主,七省市试点在履约时均允许排控企业使用一定比例的CCER。碳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指直接参与碳交易市场经营以及碳资产的经营如碳经纪、碳资产的开发商、咨询提供商等,这部分企业将从碳交易市场规模的扩大和交易量的提升中直接获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碳捕集与封存 李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