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三项抗O升高,且手指关节肿风湿艾灸图疼 是不是风

发现抗O升高,就是得了风湿病吗?
抗O高,就是得了风湿病吗?
作者丨温岭一院王文龙
来源丨风湿科普大全
很多体检者,喜欢检查所谓的“风湿三项”或“风湿四项”,这个套餐中有个指标叫作“抗O”,经常遇到升高者,大家非常担心自己得了风湿病。
抗O高,就是得了风湿病吗?
抗O高+关节痛就是风湿性关节炎吗?
抗O高,就需要打青霉素吗?
门诊经常碰到因为抗O高来注射青霉素的病人,风湿性关节炎几乎没有,需要打青霉素者也是极少。今天为大家科普一下抗O高如何处理。
抗O是什么东东?
抗O,是指链球菌溶血素O,它是A组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之一,抗O升高提示感染A组溶血链球菌。A组链球菌感染后1周,抗O即开始升高,4——6周可达高峰,并能持续数月,当感染减退时,抗O检测值下降并在6个月内回到正常值,如果抗O滴度不下降,提示可能存在复发性感染或慢性感染。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心包炎、急性肾小球肾炎均可见抗O升高。
抗O高需评估有无急性风湿热
急性风湿热病情活动判断步骤和方法如下:
近期有无上呼吸道A组B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证据(发热、急性咽喉痛、颌下淋巴结触痛、咽部炎症性渗出物、鼻孔结痂性糜烂、猩红热等);
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发现轻微的关节炎或关节痛;
监测体温发现有无发热(尤其是低热);
有无心脏炎存在:原有心音、心率、心律和心脏杂音有无变化;
短期内新功能有无进行性减退或不明原因心力衰竭;
皮肤改变:环形红斑、皮下结节;
关节炎:游走性大关节炎,伴有红肿热痛;
实验室检查:①血沉、CRP增高;②心电图:P-R间期延长;③心超:二尖瓣狭窄或关闭不全;
通过上述步骤仍怀疑有风湿活动时,可试验性抗风湿治疗2周,如病情改善,提示风湿活动。
抗O升高的治疗
1.急性风湿热存在:根除链球菌治疗(长效西林120万U,每月肌注1次)、抗风湿治疗(阿司匹林),伴有心脏炎,需使用激素治疗。
2.预防急性风湿热复发:儿童长效西林60万U,成人120万U,每3周1次。疗程:成人不得短于5年,儿童至少持续至18岁,有心脏瓣膜病变提倡终生预防。
3.无急性风湿热但有链球菌上呼吸道感染:需预防急性风湿热发生,给予青霉素80-160万U/天,分两次肌注,疗程10天。
4.无急性风湿热且无链球菌上呼吸道感染:成人建议观察,不必抗生素治疗。
综上所述,抗O升高可见于很多疾病,抗O升高不代表风湿性关节炎,更不是所有人都需要青霉素治疗。首先应该评估有无急性风湿热表现,再确定是否符合风湿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心脏病。仅仅抗O升高,无发热,血沉、CRP不高,无关节疼痛,无皮疹等表现,无需使用青霉素治疗。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风湿三项包括哪些
风湿三项包括哪些
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情描述:最近老是听说老人们都患有了风湿病等,但是不知道造成风湿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听说有个什么风湿三项,有没有知道风湿三项具体是什么啊,是造成风湿的原因吗。
你好,建议及时的挂个风湿免疫科,做个血沉以及抗O和风湿因子等检查,及时的挂个风湿免疫科,及时的根据你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等辨证的给于抗风湿止痛的药物调理。
如果有关节痛症状,这三项正常,建议再做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检查,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有价值。得了类风湿建议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如血沉,抗链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等,如果确诊为风湿,目前尚无起效很快的特效药,可根据患者的证候、病情特点,因地、因时、因人治疗,辅以针灸。同时在饮食上避免生冷油腻辛辣食物,饮食清淡,常饮老姜水,多食大枣,核桃,莲子,晚上用热水泡脚半小时,揉搓脚心发热。
不排除是类风湿。有一部分患者在检查类风湿的因子是正常的,但身体已有症状?建议您做下类风湿的早期系列检查。排查一下。类风湿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以手指、足趾等小关节易受累,关节出现肿痛,晚期可致关节强直和畸形,功能严重受损。类风湿的临床表现:肌肉酸痛、僵硬、浑身怕冷、关节疼痛、甚至关节出现畸形。这种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确诊、早治疗。以免耽误身体。
风湿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多较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血液中多可检查出不同的自身抗体,可能与不同HLA亚型有关;对非甾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有较好的短期或长期的缓解性反应。广义上认为凡是引起骨关节,肌肉疼痛的疾病皆可归属为风湿病。延续下来,至今在风湿病分类上,广义的已有100多种疾病,包括了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内分泌性、遗传性、退行性、肿瘤性、地方性、中毒性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疾病。狭义上应该仅限于内科与免疫相关范畴的几十种疾病。其中有些病还是跨学科的,如痛风,骨性关节病,感染性关节炎等。
疾病常识&·&水渍疮
水渍疮是指因手脚溃水引致指(趾)间之湿疮。出《外科启玄》卷九。又名水渍疮。多因长时手脚浸泡水浆之作业,或久居水湿之地...&风湿三项(ASORFCRP);1抗O(aso)临床意义:;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1周后,ASO即开始上升,4;2、高胆固醇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及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参考值:正常人1:20稀释血清为阴性;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Ig;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能与肺炎双球菌C多糖体;⑴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在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典型类风湿根据
抗O (aso) 临床意义: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1周后,ASO即开始上升,4―6周内达高峰。风湿热病人于感染后4―6周时,80%可见ASO增高,如有血沉增快及白细胞增多,应结合临床表现,考虑风湿活动。 2、高胆固醇血症、巨球蛋白血症及多发性骨髓瘤病人,ASO也可增高,可能被检血清中有某种抑制溶血的物质存在。 2
类风湿因子(RF)测定 参考值:正常人1:20稀释血清为阴性。 临床意义: RF主要为IgM类自身抗体,但也有IgG类、IgA类和IgE类。各类RF临床意义有所不同。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阳性率为80%,且滴定度常在1:160以上。临床上动态观察滴定度多少,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其他风湿性疾病如SLE阳性率为20%―25%;硬皮病与皮肌炎阳性率为10%―24%,滴定度较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和约50%的健康人体内都存在有产生RF的B细胞克隆,在变性IgG(与抗原结合的IgG)或EB病毒直接作用下,可大量合成RF。健康人产生RF的细胞克隆较少,且单核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可抑制RF的产生,故一般不易测出。RF有IgG、IgA、IgM、IgD和IgE五类,用凝集试验法测出的主要是IgM类。多数作者认为,IgM类RF的含量与RA的活动性无密切关系;IgG类RF的含量与RA患者的滑膜炎、血管炎和关节外症状密切相关。IgA类RF见于RA、硬皮病、Felty综合征和SLE,是RA临床活动的一个指标。IgD类RF研究甚少。IgE类RF除RA患者外,也见于Felty综合征和青年型RA。在RA患者,高效价的RF存在并伴有严重的关节功能受限时,常提示预后不良。在非类风湿患者中,RF的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这些人以后发生RA者极少。 RF的检测
大多数RA患者血清中含有巨球蛋白类抗体,称RF。RF是抗变性IgG自身抗体,能与人或动物的变性IgG结合而发生凝集反应。现实验室测定RF的方法主要是胶乳凝集法,此方法特点:经济、简便、快速。约70%~90% RA患者血清中可检出RF阳性。RF在RA中的检出率和效价高于多种其他疾病,RF阳性支持早期RA倾向性诊断。尽管RF在RA患者中的检出率很高,但并不具有特异性,如红斑狼疮、风湿结节、病毒性感染、细菌感染等体内均可测出低效价的RF,给RA的诊断带来困难。因此RF对预测发生本病的价值不大,RF的检测不适合作为筛选本病的一个检验项目。但高滴度的RF对RA的诊断具有相对特异性,即随着RF滴度升高,RF对RA诊断特异性增强。 3
C反应蛋白(CRP)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能与肺炎双球菌C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期反应蛋白,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其他的免疫调控作用。它广泛分布于人体,胸水、腹水心包液、血液等处。在炎症、组织损伤时常迅速升高CRP能激活补体、促进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运动与吞噬有调理素样作用,并具有其他的免疫调控作用;能促进测定正常人末稍血单核细胞对黑色素瘤细胞的破坏作用;能影响淋巴细胞对促细胞分裂物质的反应性,与部分T淋巴细胞结合,抑制其功能;能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血小板第3因子活化和内源性ADP与5―羟色胺释放,对血小板凝集和血块收缩有抑制作用。 临床意义: ⑴CRP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在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等时,CRP在病后数小时迅速升高,病变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此反应不受放疗、化疗、皮质激素治疗影响。 ⑵各种化脓性炎症、组织坏死(心肌梗塞、严重创伤、烧伤等)、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等,血清CRP含量增高。 ⑶风湿热急性期及活动时,CRP含量可高达200mg/L。病情好转逐渐下降到正常。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典型类风湿根据其发病多为女性青壮年,关节肿胀呈对称性,最先侵犯四肢小关节(特别是手指关节、跖趾关节),有晨僵,有类风湿结节、血中RF阳性,以及典型的X线表现等,诊断一般无困难。晚期有关节滑膜肥厚及关节畸形,如指掌关节尺侧偏斜则更易诊断。 我们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87年修订的类风湿诊断标准。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必须具备下述7条中4条或4条以上:
① 晨僵至少1小时,持续6周以上。
② 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胀持续至少6周以上。
③ 腕关节、掌指关节(MCP)或近端指间关节(PIP)肿胀6周以上。
④ 对称性关节肿胀。
⑤ 皮下类风湿结节。
⑥ 类风湿因子阳性。
⑦ 手指关节X线变化证实。
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类风湿X线表现分期标准是:
①Ⅰ期:关节或关节面骨质疏松;
②Ⅱ期:关节面下骨质疏松,偶见关节面囊性破坏或骨质侵蚀破坏;
③Ⅲ期:明显关节面破坏或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等改变;
④Ⅳ期:除Ⅱ、Ⅲ期病变外,并有纤维性或骨性强直。
由于类风湿的严重破坏性,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抗角质蛋白抗体是一种抗鼠食管角质层的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其阳性率达40%左右,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此外,Sa、RA33和核周因子(APF)抗体的检测正在由实验室走向临床,它们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较为敏感。
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的关节功能分为4级。
1级:功能状态完好,能顺利完成日常工作;
2级:日常生活能自理,但工作有影响;
3级:日常生活受影响,不能工作;
4级:大部分或完全丧失能力,需卧床或依靠轮椅,很少或不能自理生活。
类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实验室检查?
有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淋巴细胞及血小板增多为活动期表现。血沉加快。嗜酸细胞增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伴严重全身性并发症的象征。病变后期常发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高粘滞综合征
高丙种球蛋白血症可增加血浆粘度,以巨球蛋白(如IgG)最明显。血粘度增加,血流缓慢,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心力衰竭、腹痛、肠系膜动脉栓塞、皮肤紫癜和溃疡等。类风湿因子IgM和IgG复合物均可形成粘性聚集物,引起高粘滞综合征。
三、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滑膜中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能产生大量的类风湿因子,有IgM、IgG和IgA类风湿因子。其中以IgM类风湿因子含量较多、故目前多测定IgM类风湿因子。类风湿因子阴性,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本病。因为它可被其它血清蛋白所掩蔽。或由于在血清中被有高度亲和力的抗体所结合,而不易检出。
四、X线检查
关节X线片可见到关节面模糊,有侵蚀性损害。在疾病早期近关节处骨质疏松,软组织肿胀,骨质有侵蚀现象。晚期关节软骨坏死可使关节间隙变狭窄及纤维化。 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谱
ANA) 1 抗角蛋白抗体(AKA)―主要见于RA患者,是RA的高特异指标以及早期诊断指标,其阳性率为36%-59%,而特异性为95-99%。AKA可早于疾病的临床表现,而且是潜在的预后标志。滴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RA的诊断。罕见于其它非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性风湿病以及非炎症性风湿病。正常值:阴性(<1:10)。 抗CCP抗体和AKA同时检测,能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2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是诊断RA的高特异性指标,
敏感性63-76%,特异性在96%以上。是早期RA的预测指标,于RA典型临床症状出现数年前,即可呈现阳性。是RA的临床监测指标,辅助判断RA的活动情况以指导治疗。是RA的预后指标,评估感觉损害趋势和疾病进展。采用定量检测方法,比定性检测更加准确可靠。 CCP抗体检测对于RA检测的临床意义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最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全世界大约有1%的人患有此病。其特征为对称性的大小关节滑膜的炎症。起初的症状包括指关节肿胀疼痛,并且在关节部位有晨僵。因而,RA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开始合适的治疗对控制该病的病情非常重要。
到目前为止,对可疑RA的患者最常做的血清学实验是检测类风湿因子(RF)。RF是抗γ球蛋白抗体(主要为IgM类抗体),在RA中的阳性率为60-80%。由于在健康人群和各种感染性疾病以及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夏谱综合征、硬皮病和其它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也可检出RF,因此RF是RA的一个敏感但又不是很特异的指标。在40-60%的RA患者血清中还可检出抗表皮丝集蛋白(RA角蛋白,核周因子)抗体,丝集蛋白是表皮的一种连接角蛋白丝的蛋白。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可检测抗丝集蛋白抗体:在大鼠食管管腔侧的角质层(RA角蛋白)出现荧光;抗核周因子(APF)抗体在人口腔粘膜上皮细胞比较明显。
近年来研究发现丝集蛋白中的稀有氨基酸-瓜氨酸是抗原性表位的主要成分。用合成的瓜氨酸肽段作为抗原基质的ELISA是间接免疫荧光法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替代方法。通过比较研究发现用环化的瓜氨酸肽段代替线性的瓜氨酸肽段作为ELISA的抗原基质可将敏感性从49%提高到68%。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是RA的一个高特异的新指标。 抗CCP抗体主要为IgG类抗体,对RA的特异性为96%,在疾病的很早期阶段就可出现阳性,并且具有很高的阳性预告值:抗CCP抗体阳性的患者比抗CCP抗体阴性的患者更容易发展成可通过放射性方法检测到的关节损害。抗CCP抗体与RF具有相同的敏感性(抗CCP抗体:80%,RF:79%),但特异性更高(抗CCP抗体:96%,RF:63%),在79%的早期患者中可检出抗CCP抗体。 3 抗核周因子(APF)
由于RF的检测对RA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近年来研究者在这方面进行许多探索,发现RA患者血清中具有很多较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如APF、抗RA33/36抗体等,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2]。测定APF方法主要是间接荧光免疫法。研究者发现,APF在RA患者血清中检出率高,且特异性强,达72.7%~90%,可作为一种较理想的诊断指标。研究者还发现APF阳性与RA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相关性[3]。由此可见,APF不仅可以作为RA早期诊断的一项指标,同时也可以作为病程发展及预后的标准。但由于APF作用底物材料不易获得,其抗原成分也不清楚,因此该抗体的检测未能广泛用于临床诊断。 4 抗核抗体(ANA)
ANA泛指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自身抗体,其性质主要是IgG。ANA主要存在于患者血清中,其检测方法主要是免疫印迹法,它是生物技术发展到今天的一门新的检测手段[4~6]。现已证实免疫印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及易操作性,适应于不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7]。近年来,研究者发现,抗RA54抗体对RA的诊断具有高度特异性,国内有文献报道[8],抗RA54抗体仅见于RA患者的血清中。但由于其检出率较低(阳性率约为14%),所以,虽然其特异性高,但作为RA的筛选项目在各实验室还很少被采用。 以上讨论了RA的三种实验室检测手段,各有利弊,但仍没有一种方法可以作为诊断RA的特异性实验,所以现在临床
诊断RA患者时,仍以其临床症状为主,实验依据为辅助性诊断。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HLAⅡ类基因与RA发病及临床表现的相关进行了研究,发现HLAⅡ型基因中的oR基因与RF阳性率有关。研究者进一步发现,RA的发生主要是与HLAⅡ型基因中的HLADR4有关,尤其是HLADRB 1等位基因第三高变区的氨基酸主序列有密切关系。RA是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又没有一种特异性的实验诊断,给RA早期诊断带来一定难度。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着眼于这类疾病基因工程的研究,寻求一种更好的实验诊断方法,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AKA APF及抗CCP联合检测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早期诊断
目的:联合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抗环瓜氨酸抗体(CCP)和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探讨RA的早期诊断方法。方法:对已确诊的71例RA患者、207例非RA的自身免疫病患者同时测定抗CCP抗体(ELISA法)和AKA、APF(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AKA、APF及抗CCP抗体对早期RA的敏感性分别为46.5%、77.5%和69.0%;特异性分别为100%、100%和98.8%。CCP及APF的阳性检出率高于AKA(p<0.01)而与类风湿因子(RF) 无差异(p=0.067).RF弱阳性或阴性的RA患者,AKA、APF及CCP可为阳性。结论:CCP抗体及APF对RA 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高度的特异性,联合检测AKA、APF、CCP抗体可作为早期RA病人及RF阴性RA病人的早期诊断指标。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弥漫性自身免疫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迄今尚未阐明[1,2],而早期诊断和系统性治疗是防止关节畸性和致残的关键。以往RA的辅助检查只有X线和类风湿因子(RF)检测,X线改变多发生在关节受损以后,因而说不上早期诊断;而RF并非RA的特异性抗体,往往在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PSS),甚至正常老年人中都可以有一定程度的增高(正常老年人阳性率10%~30%[3]),因此往往RF只可作为RA常用分类标准的一个指标[4]。近年来研究发现,抗核周因子抗体(AP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聚角蛋白微粒蛋白抗体(APA)等对RA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且可用于RA的早期诊断[5~7]。2000年Schellekons首次人工合成出他们的共同抗原决定簇环瓜氨酸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了RA患者的CCP抗体,发现该抗体在RA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高度的特异性[8,9]。近年来我们亦对我院门诊和住院的部分自身免疫疾病患者进行了AKA、APF、及CCP的检测。并与RF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3
RA是一种高致残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全世界发病率约1%[11],我国的发病率达到0.34%~0.36%。鉴于RA的高致畸性,如何早期特异的诊断出RA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RF为诊断RA最早使用的血清学指标,其成份主要为19S的IgM。RF因其检测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RF的特异性相对较低,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中均可有RF的增高,甚至某些正常老年人中也有一些阳性率[3],所有这些缺点较大的限制了RF在RA中的应用价值。
AKA是1979年Young等发现并命名的,其成分主要是IgG,AKA对R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既往研究表明,AKA对RA的平均阳性率大于46%,特异性接近98%,被认为是RA最特异的生物学指标[12],有作者发现AKA阳性的“健康人”,几乎均可发展成典型的RA[13],这表明AKA在RA早期诊断中的重要作用。APF靶抗原存在于人颊粘膜角质透明颗粒中,1995年Sebbag从人颊站膜细胞中提取了该抗原,APF与AKA一样,都可以出现于早期RA患者中,1997年Kurki等提出APF与AKA是RA进行性发展的标志[13]。我们的检测结果中,AKA阳性的APF都阳性,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的AKA和APF所针对的抗原是同一种抗原即角蛋白组丝状素原相符合[14],然而AKA的检测灵敏度不如APF,又因为APF抗原片的保存时间较短(仅为1~2周),检测稳定性不及AKA,这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探讨。抗-CCP抗体主要为IgG类抗体,CCP可以人工合成,因此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又因为抗-CCP抗体测定可用ELIASA法检测,避免了APF与AKA测定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带来的操作烦琐、成本高并且稳定性不易控制等缺点,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实验中抗CCP抗体阳性率和特异性分别为69.0%和98.8%,表明抗-CCP抗体检测是RA的一项特异性很高的血清学指标。另外国外有学者研究认为,抗-CCP抗体阳性的RA患者骨关节破坏程度较阴性者严重[15],表明抗-CCP抗体检测对预测RA患者疾病的严重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以上四种诊断指标各有其优点,可互为补充,四种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任何两种指标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所以联合检测可以更早期、更准确的诊断RA。 -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
风湿性关节炎起病较急,受累关节以大关节为主。开始侵及下肢关节者占85%,膝和踝关节最为常见。其次为肩、肘和腕、手和足的小关节少见。关节病变呈多发性和游走性,关节局部炎症明显,表现有红、肿、热、痛、压痛及活动受限,持续时间不长,常在数日内自行消退。关节炎症消退后不留残疾,复发者少见。在关节炎急性期患者可伴发热、咽痛,心慌、血沉增快及C-反应蛋白增高等表钡,病情好转后可恢复至正常。 诊断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前1-4周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急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常伴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如心肌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价明显升高,咽拭培养阳性和血白细胞增多等。风 湿性关节炎检查诊断
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主要依据发病前1-4周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急性游走性大关节炎,常伴有风湿热的其他表现如心肌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等,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0”凝集效价明显升高,咽拭培养阳性和血白细胞增多等。抗链(抗链球菌溶血素)是人体被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血清中出现的一种抗体。将近85%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有抗链增高的情况,通常在1:800以上。当然,风湿性关节炎恢复后这种抗体可逐渐下降。风湿性关节除了抗链增高外,实验室检查还可发现如下异常: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l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80一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2)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达90毫米/小时以上;C―反应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过后(约1―2月)渐渐恢复正常。
3)关节液检查,常为渗出液,轻者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重者可达80×l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数为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
(4)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均为阴性。
风湿性关节炎特点 (1)疼痛持续时间短,一般为12―72小时,最长也不过3周,而且多以大关节为主,如膝、肘、肩等关节。 (2)游走性疼痛,即一个关节的疼痛好转后或还未明显好转,另一关节又受到侵袭,发生疼痛。(3)关节疼痛时伴有发红、肿胀、关节周围有压痛、拒按。(4)对称性疼痛,病变可同时侵及双侧肢体的相同关节,例如双膝、双肘关节可同时发生疼痛。(5)疼痛的同时,皮肤可伴有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6)疼痛可在多个关节同时发生。(7)疼痛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强直或畸形,关节功能可恢复。
风湿性关节炎属变态反应性疾病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多以急性发热及关节疼痛起病,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常见由一个关节转移至另一个关节,病变局部呈现红、肿灼热、剧痛,部分病人也有几个关节同时发病不典型的病人仅有关节疼痛而无其他炎症表现,急性炎症一般于2-4周消退,不留后遗症但常反复发作。若风湿活动影响心脏,则可发生心肌炎甚至遗留心脏瓣膜病 风湿性关节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抗链O即抗链球菌溶血素O,是人体被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血清中出现的一种抗体。80%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杭链O增高,常在1:800以上。病情恢复后,这种抗体可逐渐下降。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除抗链O增高外,实验室检查还可发现如下异常: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多在l0×109/升(即10000/立方毫米)以上,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明显上升,高达80一90%,有的出现核左移现象。
(2)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和C―反应蛋白通常是各种炎症的指标,在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急性期,血沉可达90毫米/小时以上;C―反应蛋白也在30毫克/升(30微克/毫升)以上。急性期过后(约1―2月)渐渐恢复正常。
(3)关节液检查,常为渗出液,轻者白细胞计数可接近正常,重者可达80×l09/升(80000/立方毫米)以上,多数为中性粒细胞。细菌培养阴性。4)类风湿因子和抗核抗体均为阴性。 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前的注意事项?预防:
1、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其抗御风寒湿邪侵袭的能力比一般没经过体育锻炼者强得多。
2、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3、注意劳逸结合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恢复期,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4、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有一些患者是由于精神受刺激,过度悲伤,心情压抑等而诱发本病的;而在患了本病之后,情绪的波动又往往使病情加重。这些都提示精神(或心理)因素对本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重要的。
5、预防和控制感染
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人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
英国研究人员最近研究发现,大量吃红肉会增加患风湿性关节炎的危险,该病无法治愈,是―种可导致人残疾的疾病。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39风湿三项等内容。 
 风湿三项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仁记说体检(二十七)风湿三项生活中,虽然风湿病离我们很近,但是很多人还是普遍不了解风湿,风湿作 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因其患...  风湿三项 抗链球菌溶血素“O” 抗链球菌溶血素 “O”【链球菌溶血素 O】A 组链球菌的代谢产物之一,可以溶解人红细胞,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抗链球菌溶血素 O...  类风湿的三项判断指标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有用处的网友可以参考一下什么东西是类风湿因子? 什么东西是类风湿因子? 09:38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点击: 150 ...  风湿三项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风湿三项化验,风湿化验单上饶县铁山乡卫生院检验报告单姓名: 科室:内科 检验项目 性别: 标本: 结果 参考值 年龄: 送检医生...  免疫学检查:病毒感染、 免疫学检查:病毒感染、风湿及内分泌检测 检测名称 风湿三项 类风湿因子(RF) 抗 sm、抗 Rnp 抗 SSA、抗 风湿七项 SSB、抗 Rib、抗 ...  该例收入院后较有意义的检查项目是: A.查风湿三项、抗DNA酶、血沉B.复查经胸超声心动图加X线胸片C.复查超声心动图+中段尿培养D.常规抽血培养病原菌+食管超声...  有关风湿三项检查判断:当 ASO 升高,而 ESR 与 CRP 阴性,则表明有链球菌感染,或风湿热的恢复期;当 ESR、CRP 升高,而 ASO 正常,则 考虑有其他感染;若三项均...  三、类风湿关节炎要做哪些检查? 传统的“风湿三项”是指:抗 o、血沉、类风湿因子(RF) 。RF 在类风湿关节炎阳性率 为 50%-70%左右,持续高滴度 RF 常提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指风湿性关节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