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要把经济建设与什么有机结合起来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
 来源:学习时报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责任编辑:康慧珍
  正确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记者:“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目前看来,生态环境质量问题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要补齐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陈吉宁: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补齐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面临巨大挑战,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努力。
  我国环境问题的形成,既与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也是粗放发展模式带来的结果。长期以来,我国依托资源环境、劳动力及后发优势,走的是压缩型、追赶型的快速工业化道路,各种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爆发。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是在一二百年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的。对比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我国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的环境问题更加复杂。传统煤烟型污染与臭氧、PM2.5、挥发性有机物等新老环境问题并存,生产与生活、城市与农村、工业与交通环境污染交织。十几亿人口的现代化过程,这么大的体量、这么快的速度、这么短的时间,我们的环境压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都大,污染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的任务十分艰巨,难度前所未有。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环境质量改善是一个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治理水平提高而逐步实现的过程。相比国际上一些国家,我国是在较低的收入水平解决更为复杂的环境问题。美国提出PM2.5控制时的1996年,人均GDP达到2.8万美元,煤炭、工业能耗占比仅为20%、7%左右;而我国2011年提出PM2.5控制时的人均GDP为5400美元,能源消费中煤炭占68.4%,工业能耗占70%左右,能源和经济发展阶段差距较大,治理的复杂性和难度更大。随着环境治理措施深入推进,留下的很多环境问题是难啃的硬骨头,复杂性也在增多,解决的难度在加大,改善环境质量的边际成本在增加、边际效益在下降。
  与此同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越来越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对我国发挥更大作用的期待也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中国能够为事关人类发展与安全重大问题的解决投入更多力量,我国承担更多环境责任的压力也日益加大。
  记者:在您看来,“十三五”期间以环境质量为核心、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最大的难点在哪里?
  陈吉宁: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我们也在积极谋划“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联动协同效应,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十三五”环保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主要有三方面考虑。一是突出问题导向。环境质量是环境保护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环境保护的成效最终体现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只有从质量改善这个核心出发,才能厘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二是突出百姓期待。抓出一批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受益的环境治理成果,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三是突出系统科学治理。当前环境问题沿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取得好效果。以改善质量为核心,可以更好地统筹运用结构优化、污染治理、总量减排、达标排放、生态保护等实现质量的关键手段,形成工作合力和联动效应。
  实现“十三五”的生态环境目标,难点在于,我们仍是在快速发展和转型中破解环境问题,所以实现与全面小康社会相对应的环境目标,不能靠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必须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融合在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要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党委和政府要共同做好环保工作,各部门都有环保的责任,发展、工业等部门都有保护的责任。你不能一讲环保就是环保部门的事,你只管GDP,现在你在要GDP时,也要考虑GDP是黑的还是绿的。如果地方经济和环保“两张皮”的问题不解决,环境问题很难解决。必须把这个责任有效地落实到地方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同时还要推动每个人的环保自觉。
  要平衡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经常讲,如果经济发展一味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这是吃祖宗的饭、欠子孙的债,不算本事、难以持续;也不能只强调环保不顾及发展甚至搞垮了经济,这同样不算本事,最后也会伤害环保。当然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前者。一定要坚持两点论、辩证法,讲两点最终对经济和环保都有好处,只讲一点,对经济和环保都没有好处。
  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关键是要扭转发展的传统惯性模式,增强转型的决心和勇气。越来越多的实践让我们看到,发展与保护之间不仅相互制约,而且相互促进,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加强环境治理,利用环境保护来优化经济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可以让发展质量更好、效益更高。要改变环境保护影响经济发展的单向思维,处理好“长痛”和“短痛”的关系。不能把环境和发展对立起来,事物都是两面的,越不关心环境,就只能粗放式发展,粗放式发展总有一天会被历史淘汰,与其被动地淘汰,不如积极应对。要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环境保护真正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动力,把生态环保培育成新的发展优势,探索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责任编辑:康慧珍]
  仅靠一腔热血和情怀,并不足以促使作家拿起笔杆子去创造。从这个角度来讲,网络文学追求市场效益也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有原则和操守。  8月11日,以“网络正能量、文学新高峰”为主题的首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开幕式暨中国网络文学高峰论坛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是连续两年网络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网信事业发展道路的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风肃纪力度不减,始终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光明网版权所有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讲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doc 1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80 &&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更为高级的文明形态,是人类为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以组织实施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为抓手,加快向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转型,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
一、建设生态文明是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战略举措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发出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将环境保护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要求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十七届四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同等的战略高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调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一系列战略决策充分表明,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对发展与环境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对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江苏历届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90年代中期,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战略之一。进入新世纪,又作出了建设生态省的重大决策部署。“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环保优先、节约优先方针,要求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一起考核,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一起发展。全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特别是生态环保投入大幅增加,节能减排力度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取得积极进展,“绿色江苏”建设成效显著,生态建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总体呈现出经济持续增长、污染稳定下降、生态逐步改善的良好局面。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与“两个率先”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感受和期待相比,与建设生态文明、实现永续发展的目标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设生态文明是世界发展大势之所趋。当前,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竞争中的一个重要趋势。世界各国都在围绕绿色发展进行科技创新和科技储备,把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试图抢占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建立绿色机制、绿色标准,把生态环保与贸易、发展问题挂钩,力图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和主导权。我省是开放型经济大省,在这一新的竞争发展态势中受到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深刻。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建设生态文明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之所需。江苏人口密度大,人均环境容量小,单位国土面积工业污染负荷高,能源资源相对匮乏,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当前,我省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期,资源环境的约束持续加剧。必须把建设生态文明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有效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之所要。建设生态文明,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否见到实效,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看生态环保的力度有多大、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是否降低。必须把生态环境作为最稀缺的发展要素,倒逼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上来,决不能再走高投入、高物耗、高排放的路子,决不能以牺牲环境、破坏生态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决不能再发生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边治理边污染、边恢复边破坏的现象
建设生态文明是广大人民群众之所盼。环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要牢固树立 理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