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采的孙其峰画多少钱一平尺尺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1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Hi,看起来你很喜欢这些内容,但是你还没有登录!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收藏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欢迎光临神州网
当前位置: &
笔走千山——访著名画家李采
心游万仞& 笔走千山
——访著名画家李采
本刊记者 韩艳
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在世界绘画上独树一帜。无论是巧妙饱满的构图还是深沉厚重的笔墨,无论是高山巨壑还是一树一石,无不彰显作画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在冬日一个温暖的午后,记者采访了以山水画见长的李采先生。李采先生的画作清流急湍水波荡漾,古木参天沟壑纵横,十分重视水墨形式和笔墨魅力的表现与美感传达。先生年逾古稀,但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每天依旧要创作、绘画几个小时,而且他习惯把宣纸挂在墙上作画,这更令记者钦佩不已。
丝绸之路组画之《丝绸之路锦绣峰》& 246cm×98cm
测绘地形开始钟情山水画
李采年少时在洛阳大屯镇关帝庙入伍,十几岁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李采是首长的警卫员,回忆起战时经历,李采把我的思绪也带回到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李采白天跟首长在前线视察,晚上回到阵地后向警卫员班长汇报工作,并接受班长的培训。七个警卫员都要参加培训,其中有一个月的培训主要是识图管图,那段时间每位警卫员都背着一只手枪、一个望远镜和一筒图纸。第一次学习识图李采就读懂了等高线,并学会了依照地图摆沙盘。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采摆的沙盘受到了首长的表扬,首长看李采对军事地图钻研较精,决定送他去军校学习军事指挥,而当时李采家祖却要他继承传统中医。首长对李采说:“中医虽重要,军事指挥、加强国防建设更重要。要培养现代化的指挥员,就选到你了!”
丝绸之路组画之《丝绸之路第一峰》& 188cm×98cm
李采到了军校,入校考试成绩是最好的,被任命为中队长,负责一个教学班的管理和辅导。因图上作业熟练,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李采因所绘的图复原后实景相符,受到过校领导的表彰。李采所学军事地形学,是以等高线表示地形地貌的学科,凭借地图上高程相等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可以识别和演示各种地貌。李采需时常登山测地绘图,然后回到校园依图制作沙盘,再将沙盘还原成地图,演化沙盘地图互换。这些工作极大地激发了他写生绘画的兴趣,李采也体会了许多绘画心得,这便成了李采一生钟爱山水画的源头。
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组画之《中山峰》& 241cm×98cm
融易经精髓自成一家
李采军校毕业后分配到英雄部队,1960年因西藏问题,李采被派到54军参加剿匪和民主改革,结识了军中著名画家黄胄。李采在帐前拜黄胄为师,并请黄胄点评他的画作《雪山雄鹰》。黄胄说:“你是研究军事地形学的,用军事地形学和易经理念绘制山水画,自有独特性。”他猛吸烟又诙谐地说:“谁家中堂挂毛驴啊!真正的山水画是受欢迎的,但现在绘山水画的大家没有一个是学军事地形学的。用《介子园》中的画法画,画山无雄气,绘水无灵气,写生无生气!”黄胄的话如醍醐灌顶,李采一直铭记在心。
李采慢慢开始明白,要想创作有灵魂的好作品,一定要走出去,只有深入大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生成的山水、丘壑,与自然交流,聆听山水的韵律,才能画出每座山的意境;用李采的话说,是“胸怀万象去,存活自我归”。每一次写生,无论是对人生还是对艺术,都是一次荡涤、滤静、丰富的过程,这样的过程需要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李采与群山大美相融感悟,人性与自然的深刻对话,以及对自我价值的理解,都最终融进了他的画作中。悟性自然,其实是灵活运用等高线还原山岳的宏观微观,正如李采所认为的,山是有智慧有灵性的。李采体悟着造化之奥妙,感受着自然之神奇,将身心、情感融入一座座大山之中,山川即我,我即山川,非我非物。
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组画之《昌黎峰》& 2339cm×89cm&
李采将测绘版图逐渐演化为绘画艺术,还注入了易经的理念。阴阳八卦、六十四卦、三易、四象、五行、六和、天人合一、九五之尊等等,都是绘画艺术的生命元素。一幅好的山水画,应是“厚德载物”的体验。《周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这样画山水,总体严谨,山势峭峻,近景出彩,中景出神,远景无尽,奥秘幽深。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构图繁复而笔法简洁,虚实相生,烟云流润,气势恢弘,境界清幽,意趣深远,深得山水之真趣。
李采认为,首先,要赋予山的神气,突出主题思想,如《报晓峰》《青莲峰》《禹王峰》《红军峰》《屈原问天峰》《蟠龙山抗日英雄峰》等。每幅作品均具史实和典故。其次,打定框架,使山体由四象结构群体展开,每组山体均具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主峰定位玄武,次峰青龙,配峰白虎。主峰前开阔(明堂),若设朱崔,宜小(土丘、小树),水流。突出主峰山体之外,每组山体均以“椅”、“状”、“三山制”组景,以造成许多峰岭坳沟。再次,按《三易》注魂,即《连山易》,象山出云,连绵不绝,仙气兴盛。《归藏易》,象生万物,归藏其中,景物丰厚。《周易》,广大精微,天地人和,丰富多彩。山山层面,阴阳分明,立体感自强。其四,若画寺庙古建筑,要按九五之尊比例,与山水景观相得益彰,且以自然景观为重,切勿人为破坏自然生态环境。面对大山的学子,我问大山,大山问我。一位秦岭老农看了我的画说:“山无大树枉为山!您这幅画就好在近景树大”。
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组画之《继光峰》& 236Cm×96cm
李采一直以来认真地吸收着优秀的传统山水画理论与技法,不拘一格地为己所用。气韵出于墨,生动出于笔,发墨质朴浑厚,用笔雄健活泼,既有南方山水所特具的书卷之气,又兼融于北方山水的大气沉雄,从而形成他的幽旷深远,率真闲雅,物态严凝,气壮雄逸的画风。
李采不满足于笔墨再现丘壑的状物功能,也不囿于一家一法的局限,而是含英咀华,集众家之长,自成一家。李采每到一处,对自然景色和绘画创作都有独到见解。迫塞繁密中见天地宽广,错落交叠中显沉厚松活,烟云苍茫中呈云蒸霞蔚,望之气象万千,神采粲然,扑人眉宇。他的作品加强了山水前后空间层次的布局,峰峦的大小对照,云雾的穿插呼应,树丛的高低参差,瀑布、溪涧流淌的急缓,明显地靠近着感性的真实。
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组画之《郑成功峰》& 248cm×98cm
七十二圣贤峰绘出中国画精髓
李采对劲峭挺拔、雄奇壮阔的祖国河山,有一种偏爱得近乎神圣的情愫。为了尽得山水的风骨,李采常不辞艰辛地在崇山峻岭中寻幽探微,足迹遍及神州大地,多年来,他将一座座山峰踩在脚下,把一幅幅美景尽收笔底。
在李采创作的众多绘画题材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谈起李采为何二十余年不辞辛苦地攀登祖国的群山峻岭,并画出七十二贤峰,李采说起了他的情结。十一岁那年春天,李采和父亲一起攀登泰山。父亲告诉他,登泰山,要心诚,心诚比泰山重;登玉皇顶,拜罢玉皇才准休息。怎么拜玉皇?原来父亲在登山的药褡里套层里藏两棵兰草和一把水果刀。父亲说,咱父子登玉皇顶,祭老祖宗和历代圣人,需种兰花两棵,磕头仨个!他让我挖坑,一起种上,就像在家院种花那样。父亲问,知道为何在此种兰花吗?李采答,兰花高洁,代表人的生命,用生命祭祖;再说,兰草入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莫道闲庭草,玉皇顶上荣”。父亲笑了,“还有下联呢”?“李白咏孤处,采子鉴东峰!”父亲又笑了,说:“李采,你有点文采!兰草的根茎入药,生脉之功。种兰,可谓一脉相承。人生无论险境危命,都要忠于祖国忠于祖宗!泰山五岳独尊,而我们要崇敬历代圣人!”几十年过去了,李采时常忆起此景,自然爱上了大山,便赋入了大山的神魂。
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组画之《屈原问天峰》& 236cm×96cm
李采开始创作《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源于李采的一位老首长,老红军王德清。在王德清任湖北省军区政委时,李采去看望他。王德清在诗书画创作方面,给了李采很多鼓励,临别时,送李采一本书《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这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七十二圣贤的主要事迹,李采回家后一口气读完,受到很大的触动。李采说:“他们都是圣贤,对中国历史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我所攀登的大山,都有这些圣贤的足迹和留下的诗文,以及传说、故事等,但书中却很少提及圣贤们的山水情怀。于是,我结合笔记、写生、照片、史志资料等,用圣贤们攀过的山及其诗文所描绘山色和抒发的情怀,绘作七十二圣贤峰并诗七绝。”
李采时常翻读的是《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中国通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时常为书中引用中国历代圣贤的经典言论而感动。李采告诉记者,“毛泽东说过,中国历代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有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改革家,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们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对我来说,以诗书画尤其山水画的艺术载体来学习中国历代圣贤和英雄人物,是我应尽的历史责任”。
蜿蜒的群山、巍峨的青峰、流泻的飞瀑、奔涌的山泉、苍翠挺拔的奇松、鬼斧神工的裸岩,还有山麓那林木掩荫的房舍、山间那清幽流水的小桥、山顶那凌空远眺的亭榭……这些都是李采笔下一幅幅画作中令人神驰的描绘。“用祖国神奇的名山大川,歌颂中国历代圣贤。也可以说,是以中国历代圣贤的爱国情怀,还原中国历代圣贤的大山般的英雄形象。神州因代有圣贤而神,中华以英雄辈出而华,这就是我所要画的七十二圣贤峰!”
抗日战争胜利组画之《蟠龙抗日峰》& 181cm×76cm
舍得之间尽显大家风范
李采行走祖国山河大川,遍寻贤人遗迹过程中,深谙民之疾苦。李采每年都会向社会、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小康村塞、农业富硒基地等捐赠价值千万元以上的书画,今年更是一次性向武夷山区捐赠书画价值1200万元以上。李采身份和画作价值虽高,但记者注意到他平时为人却很朴实,举手抬足之间让人倍感亲切。李采说,得之坦然方为得,失之淡然方为失,这两句话体现的是画家广阔的胸襟和热烈的情怀!李采的学养、气度、人格是他作品的支撑,而他的作品所承载的是厚重的文化历史与人文精神,这正是李采先生山水画的价值所在。
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组画之《成汤峰》 &278cm×96cm
&【人物档案】
李采,字子刚,又字仲然,号定都山人,1947年生,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理事。师从黄冑、张公、李燕杰,习以军事地形学和易经理念绘制山水人文景观。其作题材广泛,意境新颖,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悟性自然,山富骨气,云富仙气,水富灵气。所创重大题材组画,诸如《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重走红军长征路》《抗日战争英雄峰》《丝绸之路》《小康之路》《中国民俗文化》等均达艺品、精品、珍品三品境界。
重走红军长征路组画之《思源峰》& 318cm×96cm
编辑:王秋菊  ?? 点击“神州杂志”关注我们
  心游万仞
  笔走千山
——访著名画家李采
  ?? 本刊记者 韩艳
  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在世界绘画上独树一帜。无论是巧妙饱满的构图还是深沉厚重的笔墨,无论是高山巨壑还是一树一石,无不彰显作画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在冬日一个温暖的午后,记者采访了以山水画见长的李采先生。李采先生的画作清流急湍水波荡漾,古木参天沟壑纵横,十分重视水墨形式和笔墨魅力的表现与美感传达。先生年逾古稀,但声音洪亮、精神矍铄,每天依旧要创作、绘画几个小时,而且他习惯把宣纸挂在墙上作画,这更令记者钦佩不已。
  ?? 丝绸之路组画之《丝绸之路锦绣峰》 246cm×98cm
  测绘地形开始钟情山水画
  李采年少时在洛阳大屯镇关帝庙入伍,十几岁时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李采是首长的警卫员,回忆起战时经历,李采把我的思绪也带回到那段烽火硝烟的岁月。李采白天跟首长在前线视察,晚上回到阵地后向警卫员班长汇报工作,并接受班长的培训。七个警卫员都要参加培训,其中有一个月的培训主要是识图管图,那段时间每位警卫员都背着一只手枪、一个望远镜和一筒图纸。第一次学习识图李采就读懂了等高线,并学会了依照地图摆沙盘。一次偶然的机会,李采摆的沙盘受到了首长的表扬,首长看李采对军事地图钻研较精,决定送他去军校学习军事指挥,而当时李采家祖却要他继承传统中医。首长对李采说:“中医虽重要,军事指挥、加强国防建设更重要。要培养现代化的指挥员,就选到你了!”
  ?? 丝绸之路组画之《丝绸之路第一峰》 188cm×98cm
  李采到了军校,入校考试成绩是最好的,被任命为中队长,负责一个教学班的管理和辅导。因图上作业熟练,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李采因所绘的图复原后实景相符,受到过校领导的表彰。李采所学军事地形学,是以等高线表示地形地貌的学科,凭借地图上高程相等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可以识别和演示各种地貌。李采需时常登山测地绘图,然后回到校园依图制作沙盘,再将沙盘还原成地图,演化沙盘地图互换。这些工作极大地激发了他写生绘画的兴趣,李采也体会了许多绘画心得,这便成了李采一生钟爱山水画的源头。
  ?? 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组画之《中山峰》 241cm×98cm
  融易经精髓自成一家
  李采军校毕业后分配到英雄部队,1960年因西藏问题,李采被派到54军参加剿匪和民主改革,结识了军中著名画家黄胄。李采在帐前拜黄胄为师,并请黄胄点评他的画作《雪山雄鹰》。黄胄说:“你是研究军事地形学的,用军事地形学和易经理念绘制山水画,自有独特性。”他猛吸烟又诙谐地说:“谁家中堂挂毛驴啊!真正的山水画是受欢迎的,但现在绘山水画的大家没有一个是学军事地形学的。用《介子园》中的画法画,画山无雄气,绘水无灵气,写生无生气!”黄胄的话如醍醐灌顶,李采一直铭记在心。
  李采慢慢开始明白,要想创作有灵魂的好作品,一定要走出去,只有深入大自然,亲身体验自然生成的山水、丘壑,与自然交流,聆听山水的韵律,才能画出每座山的意境;用李采的话说,是“胸怀万象去,存活自我归”。每一次写生,无论是对人生还是对艺术,都是一次荡涤、滤静、丰富的过程,这样的过程需要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李采与群山大美相融感悟,人性与自然的深刻对话,以及对自我价值的理解,都最终融进了他的画作中。悟性自然,其实是灵活运用等高线还原山岳的宏观微观,正如李采所认为的,山是有智慧有灵性的。李采体悟着造化之奥妙,感受着自然之神奇,将身心、情感融入一座座大山之中,山川即我,我即山川,非我非物。
  ?? 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组画之《昌黎峰》 2339cm×89cm
  李采将测绘版图逐渐演化为绘画艺术,还注入了易经的理念。阴阳八卦、六十四卦、三易、四象、五行、六和、天人合一、九五之尊等等,都是绘画艺术的生命元素。一幅好的山水画,应是“厚德载物”的体验。《周易·乾》:“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这样画山水,总体严谨,山势峭峻,近景出彩,中景出神,远景无尽,奥秘幽深。笔墨沉厚浑朴而不失腴润秀雅,层次分明而浑然一体,构图繁复而笔法简洁,虚实相生,烟云流润,气势恢弘,境界清幽,意趣深远,深得山水之真趣。
  李采认为,首先,要赋予山的神气,突出主题思想,如《报晓峰》《青莲峰》《禹王峰》《红军峰》《屈原问天峰》《蟠龙山抗日英雄峰》等。每幅作品均具史实和典故。其次,打定框架,使山体由四象结构群体展开,每组山体均具北玄武,东青龙,西白虎。主峰定位玄武,次峰青龙,配峰白虎。主峰前开阔(明堂),若设朱崔,宜小(土丘、小树),水流。突出主峰山体之外,每组山体均以“椅”、“状”、“三山制”组景,以造成许多峰岭坳沟。再次,按《三易》注魂,即《连山易》,象山出云,连绵不绝,仙气兴盛。《归藏易》,象生万物,归藏其中,景物丰厚。《周易》,广大精微,天地人和,丰富多彩。山山层面,阴阳分明,立体感自强。其四,若画寺庙古建筑,要按九五之尊比例,与山水景观相得益彰,且以自然景观为重,切勿人为破坏自然生态环境。面对大山的学子,我问大山,大山问我。一位秦岭老农看了我的画说:“山无大树枉为山!您这幅画就好在近景树大”。
  ?? 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组画之《郑成功峰》 248cm×98cm
  李采一直以来认真地吸收着优秀的传统山水画理论与技法,不拘一格地为己所用。气韵出于墨,生动出于笔,发墨质朴浑厚,用笔雄健活泼,既有南方山水所特具的书卷之气,又兼融于北方山水的大气沉雄,从而形成他的幽旷深远,率真闲雅,物态严凝,气壮雄逸的画风。
  李采不满足于笔墨再现丘壑的状物功能,也不囿于一家一法的局限,而是含英咀华,集众家之长,自成一家。李采每到一处,对自然景色和绘画创作都有独到见解。迫塞繁密中见天地宽广,错落交叠中显沉厚松活,烟云苍茫中呈云蒸霞蔚,望之气象万千,神采粲然,扑人眉宇。他的作品加强了山水前后空间层次的布局,峰峦的大小对照,云雾的穿插呼应,树丛的高低参差,瀑布、溪涧流淌的急缓,明显地靠近着感性的真实。
  ?? 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组画之《继光峰》 236cm×96cm
  七十二圣贤峰绘出中国画精髓
  李采对劲峭挺拔、雄奇壮阔的祖国河山,有一种偏爱得近乎神圣的情愫。为了尽得山水的风骨,李采常不辞艰辛地在崇山峻岭中寻幽探微,足迹遍及神州大地,多年来,他将一座座山峰踩在脚下,把一幅幅美景尽收笔底。
  在李采创作的众多绘画题材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他的《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谈起李采为何二十余年不辞辛苦地攀登祖国的群山峻岭,并画出七十二贤峰,李采说起了他的情结。十一岁那年春天,李采和父亲一起攀登泰山。父亲告诉他,登泰山,要心诚,心诚比泰山重;登玉皇顶,拜罢玉皇才准休息。怎么拜玉皇?原来父亲在登山的药褡里套层里藏两棵兰草和一把水果刀。父亲说,咱父子登玉皇顶,祭老祖宗和历代圣人,需种兰花两棵,磕头仨个!他让我挖坑,一起种上,就像在家院种花那样。父亲问,知道为何在此种兰花吗?李采答,兰花高洁,代表人的生命,用生命祭祖;再说,兰草入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莫道闲庭草,玉皇顶上荣”。父亲笑了,“还有下联呢”?“李白咏孤处,采子鉴东峰!”父亲又笑了,说:“李采,你有点文采!兰草的根茎入药,生脉之功。种兰,可谓一脉相承。人生无论险境危命,都要忠于祖国忠于祖宗!泰山五岳独尊,而我们要崇敬历代圣人!”几十年过去了,李采时常忆起此景,自然爱上了大山,便赋入了大山的神魂。
  ?? 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组画之《屈原问天峰》 236cm×96cm
  李采开始创作《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源于李采的一位老首长,老红军王德清。在王德清任湖北省军区政委时,李采去看望他。王德清在诗书画创作方面,给了李采很多鼓励,临别时,送李采一本书《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这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七十二圣贤的主要事迹,李采回家后一口气读完,受到很大的触动。李采说:“他们都是圣贤,对中国历史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我所攀登的大山,都有这些圣贤的足迹和留下的诗文,以及传说、故事等,但书中却很少提及圣贤们的山水情怀。于是,我结合笔记、写生、照片、史志资料等,用圣贤们攀过的山及其诗文所描绘山色和抒发的情怀,绘作七十二圣贤峰并诗七绝。”
  李采时常翻读的是《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中国通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时常为书中引用中国历代圣贤的经典言论而感动。李采告诉记者,“毛泽东说过,中国历代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有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是改革家,是伟大的爱国者。他们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对我来说,以诗书画尤其山水画的艺术载体来学习中国历代圣贤和英雄人物,是我应尽的历史责任”。
  蜿蜒的群山、巍峨的青峰、流泻的飞瀑、奔涌的山泉、苍翠挺拔的奇松、鬼斧神工的裸岩,还有山麓那林木掩荫的房舍、山间那清幽流水的小桥、山顶那凌空远眺的亭榭……这些都是李采笔下一幅幅画作中令人神驰的描绘。“用祖国神奇的名山大川,歌颂中国历代圣贤。也可以说,是以中国历代圣贤的爱国情怀,还原中国历代圣贤的大山般的英雄形象。神州因代有圣贤而神,中华以英雄辈出而华,这就是我所要画的七十二圣贤峰!”
  ?? 抗日战争胜利组画之《蟠龙抗日峰》 181cm×76cm
  舍得之间尽显大家风范
  李采行走祖国山河大川,遍寻贤人遗迹过程中,深谙民之疾苦。李采每年都会向社会、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小康村塞、农业富硒基地等捐赠价值千万元以上的书画,今年更是一次性向武夷山区捐赠书画价值1200万元以上。李采身份和画作价值虽高,但记者注意到他平时为人却很朴实,举手抬足之间让人倍感亲切。李采说,得之坦然方为得,失之淡然方为失,这两句话体现的是画家广阔的胸襟和热烈的情怀!李采的学养、气度、人格是他作品的支撑,而他的作品所承载的是厚重的文化历史与人文精神,这正是李采先生山水画的价值所在。
  ?? 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组画之《成汤峰》 278cm×96cm
  【人物档案】
李采,字子刚,又字仲然,号定都山人,1947年生,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理事。师从黄冑、张公、李燕杰,习以军事地形学和易经理念绘制山水人文景观。其作题材广泛,意境新颖,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悟性自然,山富骨气,云富仙气,水富灵气。所创重大题材组画,诸如《中国人文七十二圣贤峰》《重走红军长征路》《抗日战争英雄峰》《丝绸之路》《小康之路》《中国民俗文化》等均达艺品、精品、珍品三品境界。
  ?? 重走红军长征路组画之《思源峰》 318cm×96cm
  刊拥有此文版权,若需转载或复制,请注明来源于神州杂志,标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范曾书画多少钱一平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