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真的可以像某些教育机构吹嘘的,通过一段时间的一对一专业辅导辅导成绩有所提高。

我想学的是:
相关课程推荐『家长辅导作业』相关搜索
(C)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智论的博客
智论 .cn/u/.html
智论的博客
关注好友人气:
好友关注人气:
精彩博文推荐
一对一教育 实验报告
一对一教育从字面上解释是指一位教师对一位学生进行的授课教育。其可分为机构式与个体式两种。全国现有著名的一对一教育机构数十家,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也有好些家。至于个体式的,则多得没法统计。
目前在国内,不论何种形式的一对一教育,绝大多数是以辅导的形式出现的。即学生在接受普通学校教育之余(假期或晚上),在某些方面接受一定的一对一教育。这种形式虽然也有利于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但学生接受的是班级与一对一两方面的重复教育。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加重了他们的课业负担,而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能让接受某方面一对一教育的学生,在相应方面暂时相对地脱离班级教育,且不更美哉?
本人从事中、小学教育与教研工作30多年,荣幸地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2007年内退时,正逢孙儿余亦想(下称想想)四岁多一点。基于上述思考,便决定以语数为教育内容,以实验的形式,对其实施一段时间的脱班式一对一教育。藉以做点探索。
该实验现已进行五年半,且准备从今下半年(四年一期)开始,基本结束此项实验,让想想随班就读。故特撰写该实验报告(本报告根据相关《日记》撰写,详情见《日记》)。
&&&&&&&&&&&&&&&&& &一. 理性思考
儿童语数脱班一对一教育的优势何在?能获得何种效果?实验前,笔者进行了下列理性思考与预测:
一、应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益。
众所周知,在班级授课制中,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时,无论多么高明的教师,都毫不例外地会出现一些顾此失彼,捉襟见肘的问题。因此,大部分学生要浪费大量的时间(我估计,在大部分教学班中有70%以上的学生要浪费50%左右的时间)。不仅优生如此,差生甚至尤为严重。辅导式的一对一教育,虽有利于因材施教,但其无法让学生充分利用随班学习的时间。从时间上说,是&抓了芝麻,跑了西瓜&。如果让儿童在语数方面(其他方面当然也可以)脱班去接受一对一教育,则能帮助他们赢得相当可观的学习时间,使其中的绝大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不仅能学好教科书,而且能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或学习大量的其他知识。也就是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益,加快学生的成长。
二、应有利于培育儿童的自学能力。
我认为,儿童自学能力不仅是儿童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而且是儿童创新能力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我认定,&创新从自学开始&。没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就无从谈起。而在培养自学能力的起始阶段,许多儿童都需要比传授式教学花费更多的时间。而在班级授课制中,由于受教学计划与课时计划等的制约,教师一般都处在赶时间的状态下,因而不可能让学生充分地自学。至于辅导式的一对一教育,则由于其时间更紧,注入式都嫌太慢,哪能顾得上培育学生的自学能力呢?而语数脱班式一对一教育,由于可以在较长时间段内去筹划与安排学习内容,因此在局部知识的教学中,几乎可以不受时间的制约。这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使之得到充分发展。
三、应有利于加强写字教学。
&&& 谁都会说,作为中国的中小学生,应能写得一手像样的汉字。这不仅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需要,更是中小学生学习实际的需要。因为在现阶段,学生们的书写大多还只能依靠硬笔来完成。再说,练好硬笔字,还有利于帮助学生减少错别字与培养学生做人的品质&&&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但在我国现代的中小学,想让学生写好汉字,这几乎是一种奢望&&没有多少学生的字能达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究其原因,如前所述,是&齐步走&的班级教学占用并浪费了大量时间,致使教师没多少时间去从事写字教学。而语数脱班式的一对一教育,则可以根据需要多安排一些时间进行写字教学,甚至可以做到不达教学目的不罢休。
四、应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与习惯。
实施语数脱班一对一教育,教育者由于管理对象单一,因此几乎不存在管理盲区。只要教育者自身正,且教育得法,想必更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五、应有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
由于语数脱班一对一教育在家进行,这就能为孩子的喝水、穿衣之类,以及疾病治疗等,提供更多方便。因此也就应该更有利于儿童的身体发育。
六、应不会对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许多人都担心,语文实行脱班教育后,便不能参加班级讨论等合作学习活动。这会不会对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产生不良影响?开展本项实验前,我利用参观毛泽东与刘少奇两位领袖故居的机会,对此作了一些考察。两位领袖幼年时,都是在家读私塾的,不仅没有参加过什么班级讨论等合作学习活动,而且他们所在的家庭都是&单屋&,没有邻居,即他们平时一般都不与其他孩子交往。毫无疑问,这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未产生不良影响。之所以如此,我认为,是因为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主要取决于其相关知识底蕴与思想品德素养。至于对话训练,看书也是其形式之一,而且是一种高层次的对话训练。因此,实行不太长时间的语数脱班教育,一般不会对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七、应有利于提高社会就业率。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问题将成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如果大力发展脱班式一对一教育,则可以使社会就业率得到显著提高&&仅按现有小学生的2%计算,全国就需要这类教师100万以上!因此大力发展语数脱班式一对一教育,不仅可以大大加快我国儿童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快我国人才的培养,而且可以大大提高社会就业率,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 二. 教育措施
对想想实施语数脱班式一对一教育的具体措施,这里只提纲挈领地介绍一下。
该项教育工作可分为学前期与学龄前两个阶段。
一、学前期(4-5周岁)。
为了让对想想的语数脱班式一对一教育在时间上有足够的回旋余地,我从想想四周岁起就开始了语文方面的教学。这一阶段的教学主要是识字与写字。
英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幼儿开始识字的时间分别为3岁、4岁、5岁,则其6周岁时的对应智商(平均)分别为125、120、110,入学前不识字的幼儿,6周岁时智商(平均)则为100(智商70以下为智障儿童,130以上为超常儿童)。这就是说,幼儿提前识字,一般的,对提高其智力水平有益无害。
想想学前期的识字从四岁零三个月开始,用时约一年,共识字约2000个。所学汉字只要求会认,不要求会写会&用&。 想想学前期识字可分为三个小阶段。
第一阶段为看实物图片识字阶段。这一阶段约40天(含休假&&下同),每天学习10分钟以内。共识字120个。
第二阶段为造句识字阶段。方法是,先让想想自己随便说一句话,再由我将这句话的汉字写在纸上让他认。由于其中的生字来源于想想的语言,因此,他认起来比较轻松。这一阶段约100天,每天学习20分钟以内。共识字540个。为了为想想独立识字作准备,这一阶段,还以想想已汉字媒体教他学完了汉语拼音。
第三阶段为阅读识字阶段。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借助汉语拼音识字。用时约210天,每天学习30分钟以内。共识字1340个。
想想学前期复习所认生字的主要方法,是机械重复。方法是,由我用毛笔将想想当天所学汉字分别写在边长为14厘米的80K铜版纸上,并用硬笔在右上角注明该字的出处,然后按照遗忘规律安排想想进行复习。凡复习时不能再认者,便让想想自己根据右上角的标记找到出处,实施再认。
想想正式学习写字是从五岁零三个月开始的。这实在是早了点。因为这时的幼儿,指肌还极不发达。我之所以要提前教想想学习写字,源于我给想想制定的写字计划在时间上较紧&&小学二年级前学好正楷,三年级前学好行书。我制定此计划的理由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学生的书写量迅速增大,如果这时不会行书,其书写就达不到必要的速度。到那时,儿童就可能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别下所学正楷字不顾,随手乱写,以便完成作业;要么坚持写正楷字而别下作业(如限时的考试)不完成。而后者是老师和家长绝不能允许的。因此,学生只能选择前者。若如此,所教正楷字就可能前功尽弃。在这方面的教学上,我是有过教训的。
想想学前期的写字教学也用了一年时间,同样可分为三个阶段(具体方法见日记)。
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约一个月(含休假&&下同),每天习字两节课,共60分钟。重点训练就坐姿势与执笔方法。这一阶段训练就坐姿势主要采取了&板矫绳拉法&。执笔方法主要是要求想想将笔的上端放在食指的近节上。
第二阶段为描红阶段。这一阶段约四个月,每天习字两节课,共60分钟。重点训练正楷笔法。硬笔正楷笔法要求与毛笔基本相同。各笔法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先由我握住想想的手反复写,让其体味其运笔要则,然后让其仿着写。
第三阶段为临帖阶段。这一阶段约七个月,每天习字两节课,共80分钟。重点训练字体结构。字体机构的要求以所选字帖为准。各字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先分析其结构特点,再握着手写数个,然后让其仿者写。
这三个阶段不是各自孤立的。一般的,后一个阶段要结合训练前一、两个阶段已训项目。
二、学龄期。(6周岁-现在)
同样是为了在时间上留有回旋余地,我让想想提前半年开始学习语数教科书。正式入小学一年级后,其课程表完全按学校不变。所不同的是,每天的第一、二节课在家自学(学校每天的第一、二节课均为语数),从第三节开始随所在教学班学习,直至下午放学。晚上一般再自习两节课(一般不做学校布置的作业)。
想想学龄期从开始脱班接受语数一对一教育至今已3.5年,按每年365天计算,除去节假日(包括进培训班学单簧管与学英语等)年均约91天,外去旅游年均约20天,实际年均约为254天有语数课。头半年,按天均1.75课时计算:1.75&126&0.5&110课时。后三年,按天均4.2课时(包括在家与在学校的所有语数课)计算:4.2&254&3&3200课时。二者合计:110+课时。实际分配情况如下:语文2269课时,数学635课时,其他296课时(预习四、五年级语文教科书的生字、新词约90课时,学习四年级数学教科书190课时,其他16课时)。
1、& 语文。
&&& 语文时间分配如下:阅读1075课时,作文280课时,练字914课时。
阅读时间分配:课内阅读655课时,课外阅读420课时。
⑴ 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时间实际分配如下:第一册100课时(加入了学前期学习汉语拼音25课时),第二册110课时,第三册120课时,第四册110课时,第五册110课时,第六册120课时。
为了配合练写正楷字,语文教科书的生字、新词均提前集中学习。方法是,先尽可能选用想想能理解的词语给生字组词(不一定采用课文中的原词),再以&读拼音、写汉字&的形式将其写在 &阴阳本&(我设计的一种上页写试题,下页写答案的本子)上,然后安排想想根据遗忘规律多次&读拼音、写汉字&。这样,既学习了生字、新词,又有计划地练写了正楷字,还复习巩固了汉语拼音,真是一举三得。
想想的课内阅读的主要形式是自学。我只根据不同年级制定出不同的自学程序,诸如&读课文1-2遍,标记生字、新词&;& 读课文1-2遍,分段、概括段意&;& 读课文1-2遍,复述课文&等等。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不论哪册教材的自学程序,最后一个项目都相同,即&给课文录音&。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小学生学习教科书的重点是熟读。但小学生一般都不愿意反复地读同一篇课文。可有一点例外,那就是当你要将他所读课文录音并予以保存时,他便会努力将其读得很流利。为了促使想想将所学课文都读到成诵的地步,我便采取了这种&篇篇录音&法。此后,在自习时,间或让想想&以听(听录音)代读&,用以调节长时间诵读的疲劳。
⑵ 课外阅读。
想想课外阅读的内容,主要可分为古代经典与现代书籍两部分,其课时数分别为290课时与130课时。
想想学习古代经典,大部分利用的是治疗眼疾的时间。治疗眼疾滴扩瞳药三次,共约四个月,这期间不能看书写字。于是,我将《弟子规》、《三字经》等用毛笔寸楷写在大白纸上教他学习。
至于课外阅读的材料,则一般是由我提议,由他确定的。不仅他不愿意读的不选,就是选定后读一下不喜欢,也可以放弃。如他先选定了《古文观止》,读一下觉得太难懂就放弃了;先选定了《解放军将领传》,读一下觉得人物多,太难记也放弃了。
想想的习作从形式上说,可分为单元作文(按教科书的安排习作)与日记(周记)两个部分。由于想想学习一年一期教科书之前已认识2000汉字,因此,单元作文从一年一期就开始了。即低年级教科书中的说话练习,不仅引导想想说,还在说的基础上让他用电脑&写&下来。日记(周记)虽然也有固定的写作时间,但到时间后,有话写则写,万一无话写则可以暂时不写。
我特别注意指导想想从生活中取材,做到有话可说。由于我与想想在一起时间很多,他的经历与见闻,我大多了如指掌。有时,在第一时间提醒他注意;有时,作文前先引导他回忆。至于写景的文章,则先带他到实地观察后,再让他先说后写。这样,他的习作不仅有话可写,而且较好地培养了他积累习作素材的能力。这可以说是一对一教育的最大好处之一。另外,我还注意指导想想有针对性地阅读。除了从教科书中获取教益外,还购了《同步作文》让他学习,从网上找些资料让他读读。至于修改,则一般是指导他自己动手。
想想学龄期专门用于练字(不含抄写生字、新词及其他作业性写字)的课时数分布如下:练硬笔正楷440课时,硬笔行书425课时,毛笔正楷50课时。
想想的就座姿势与执笔方法的良好习惯在学前期还远没有形成。因此,进入学龄期后,这方面的训练仍然继续进行。就座姿势一般借助实物实施控制。这方面的控制曾进行过多次改进。执笔方法的训练也费了不少功夫。具体方法说起来均很复杂,祥情见《日记》,这里免述。
正楷笔法与结构训练承学前期进行,方法没有多大变化。
为了切实提高将来的书写速度,我在教行书的同时,还教了一些草书字根。行(草)书比正楷更难教,问题在于想想无法理解其笔法与结构的本质。给七、八岁的孩子教行、草书,是真正意义上的&试验&,实在没有成功的把握。
2、& 数学。
数学的课时分配是:课内355课时,课外280课时。
想想学习数学教科书的课时分配是;第一册48课时,第二册44课时,第三册49课时,第四册60课时,第五册72课时,第六册82课时。
数学教科书均以自学为主,如果确实无法学懂,我也尽可能少作提示,至少要留下最后一两步让想想自己完成,不一讲到底。想想学习数学教科书没有象班级授课制那样&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而是让他根据自己的兴趣不间断的往前学(包括做教科书上的习题)。当出现&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时&,便让他自己回过头去复习。就这样,学习一册教科书后,才让他做《基础训练》与《单元测试卷》。这样做,对教育者来说简单易行,也符合儿童总想知道&后面有什么&的好奇心理。当想想学到后面,发现自己将前面的知识忘了,再回过头去复习时,一般也不会有嫌烦感。而且这样学习,后续复习时间距拉得较大,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所学知识在脑海扎根更深,记得更牢。
想想的课外数学主要是学习奥赛数学(他对速算法等不感兴趣)。奥数教材采用的是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开心奥赛金牌教程》。该套教材从二年级开始,每年级一册。想想已快学完四年级册。学习奥赛是我推荐,由想想自己选定的。其学习方法与学习数学教科书基本相同,即以自学为主。只有个别单元,由于难度实在太大,我作了一些辅导。其余都没有让我说多少话。
除语数以外,其他方面,在校接受学校教育的同时,我也注意了统筹兼顾。德育方面,我特别注重民族传统、热爱祖国、关心他人、诚实守信,与日常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在这方面,我特别重视言传身教。比如,教他守信任,我自己对人就从不失信。体育方面,除了让想想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外,我特别注意疾病的防治。他三岁时就患上了咳嗽变形性哮喘(是我给定性的),多次到好些大医院治疗都毫无效果。最后还是我采用&土单方& 给控制的。我还特别重视想想的视力矫正与保护。在家学习时,总是陪他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从不间断。美育方面,我发现他有一定的音乐天赋,就支持他学习单簧管。英语方面,我根据朋友&早启动&的提议,五岁时就安排他看《迪士尼英语》光碟,看《音标》光碟,教他掌握英文字母。
&&&&&&&&&&&&&&&&&&& 三. 实验总结&&&&&&&&&&&&&&&&&&&&&&&&&&&&&&&&&&&&&&&&&&&&&&&&&&&&&&&&&&&&&&&&&&&&&&
一、成效。
1、 学习效益大大提高。
教育心理学认为,决定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因素是自身素质、家庭环境与教育影响。因此,在总结本项实验成效前,应该对想想的自身素质作一个评估。关于想想的智商,一直没有做过全面检测(我相信不低),只在2010年7月,去湖南省儿童医院做过一次&持续性注意力&检测,检测得分为30.3分。即想想的&持续性注意力&&在30.2%的同龄孩子前面,在69.6%的同龄孩子后面&(这是其检测结果的原始描述)。这就说明,想想的&持续性注意力&偏低。是的,还在幼儿园小班时,老师就多次说他&实在太吵&。 &太吵&是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外部表现。儿童的注意力通常排在智力(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的首位。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由于注意,人们才能不被其他事物所干扰,才能集中精力去感知一定事物,思考一定问题;没有注意,人们的各种智力因素就会因为得不到支持而失去控制。由此可见,注意力在儿童的学习中占有何等重要的地位。因此,注意力居中等以下的儿童,如果随班就读,其学习成绩哪怕要达到中等水平都是比较困难的。故在总结对想想所实施脱班一对一教育的效果时,应考虑这一因素。(注意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小学低年级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注意会逐渐占主导地位。当有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时,注意力问题就可能不再是大问题了。)
说想想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主要表现如下:
课内语文方面。想想学习1-6册教科书前,即学前期的第一年(学前期的第二年用于汉字书写教学除外),识字用了约6000分钟。按一课时40分钟计算,可折为150课时。如果将其全部计入1-6册语文教科书的学习课时数,则学习这六册语文教科书的总课时数为655+150=805课时。再计算一下学校教学这些教科书所用课时数(课表课时数+每晚家庭作业课时数+寒暑假作业课时数)各册均约为300课时,六册总课时数约为1800课时。这就是说,想想学习这六册教科书节省了995课时。课内数学方面。想想学习1-6册数学教科书的总课时数为355课时。学校教学这六册数学教科书的课时数(计算方法同语文),各册均约为150课时。六册总课时数约为900课时。两抵节省545课时。语数合计节省约1540课时,节省率约为57%。另外,想想在学前期提前识字一年,赢得150课时,提前半年学习语数教科书赢得110课时,三者合计共赢得1800课时。这是一个什么概念?这里不妨来一个假设:如果想想将这些时间全部用来学习语数教科书,且保持现有学习速度不变,则至今已经完成小学语数全部教科书的学习任务(因为想想学习1-3年级语数教科书只用了1160课时)。如果将这些时间全部用来阅读课外书,并按想想现在平均每课时阅读课外读物1.4万字的能力计算,所节省的时间可以阅读每册14万字的课外书180册左右!【想想所赢得的1800课时的实际去向是:课外阅读420课时,预习四、五年级语文教科书的生字、新词90课时,学习奥数数学280课时,学习四年级数学教科书190课时,增加写字课804课时(在学校课表写字课总数110课时的基础上增加的时间),其他16课时】
定然,效率必须数质并举&&想想这六册语数教科书的学习成绩怎样呢?&&虽不十分冒尖,但应属上等。其期末考试成绩列表如下;
【说明:想想每册教科书的学习时间与考试时间都隔得较远。如第六册,语文是2010年6月前学完的,数学则是2009年12月前学完的,而且考试前没有进行系统地复习。另外,从第六册答卷看,数学所失10分中,偏难题未失分,有8分是计算失误,2分是选择失误。(语文答卷失分情况不详。)】
正因为想想赢得了大量时间,这也就为他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了时间条件,使之得到了较好地发展:
课外阅读方面。古代经典,想想学习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增广》、《论语》、《三国演义》等,还学习了《师说》、《出师表》、《岳阳楼记》等十余篇古文,《赤壁怀古》、《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等若干首宋词。除《三国演义》外,其余古代经典的学习,都基本做到了能认识其中的生字(不要求默写),理解其大意,做到熟读成诵并录音。现代书籍,学习了《郑渊洁童话》(20册)、《世界100名人传》、《歇后语大全》、《成语典故》、《海底两万里》等。以上共书30余册,达600余万字,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1-3年级课外阅读下限总量20万字的约30倍。
作文方面。想想至今共写作文与日记226篇,共约4.5万字。这些作文与日记所记叙的均是想想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大多做到了语句通顺,层次清楚,标点正确,极少错别字。而且已初步建立起习作的自信心。
课外数学方面。想想不仅已经学完《开心奥赛金牌教程》三年级册,四年级册也快学完了。
其他方面。想想近两年来,大多数星期六每天学习一节课的单簧管,学习效果不错。去年暑假开始学《剑桥英语》,他的自我感觉也很好。
我相信,播了种,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2、自学能力超常发展。
最令人兴奋的,是想想现已具有超常的自学能力。
在阅读方面,想想不仅能顺利地通读现代儿童文学作品,而且基本能读懂《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古代文学作品。数学方面,不仅可以自己学习教科书,而且可以不必他人作太多辅导,自学奥赛数学。几个月前的一天,他拿了一个奥数题来问我,我看了好一阵也没有找到解法。要知道,数学是我的强项。正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站在一旁的想想却找到了解题方法。
由于想想已经具备超常的自学能力,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走正道,我相信,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因为即使出了问题,也可以通过自学来解决。
再说,自学是创新之母。想想所具备的超常的自学能力,按理说,将会顺势向前发展。这种发展则应该有利于增强想想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写字教学效果明显。
由于赢得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因此,在想想写字的教学中,几乎没有考虑时间问题。为了让想想练就写字的过硬本领,我让他花了他同年级学生十余倍的时间学习写字,这是随班就读做梦也不敢想的。几年来,想想为练字写了150多个中、小字本,练字总数达18万有余(不含抄写生字、新词及写其他作业的写字)。至于效果,总的来说是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4、良好品德与习惯初步养成。
关于想想的思想品德行为与习惯,这里姑且用学校的两则评语代为说明。
现就读的城郊中心小学,三年级第二学期(日)班主任钟苗老师评语:&想想,你是位特别聪慧且有才华的男孩。你有一颗善良包容的心,能够和每一位同学成为朋友。在课堂上,你能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且语言表达能力强。在作文方面,老师觉得你还有潜能,只要用心,会更出色。&
剑桥外语学校杨老师日评语:&想想,你是一个聪明好学,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很强的孩子。你对人和善,为人大方,同学们都喜欢和你交朋友,老师也以你为傲。只是你在课堂上有点讲私话哦,杨老师相信你能改掉这个小毛病,表现更为出色。&
我觉得还有一点特别值得一提,那就是想想对文化学习不反感。如,别的孩子大多认为假期就是玩耍,学习是分外事。他们宁肯整天在外面胡混,也绝不同意拿点时间看看书或学点别的什么。这可以说是令大多数家长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想想不是这样,对在假期安排适当的时间学习,不论学单簧管,学外语,还是学习其他别的什么,从不讨价还价。这一习惯的养成,为其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身体素质良好。
不知是用多了电脑还是别的什么原因,2010年,想想的视力一度降到了0.3与0.6。要治疗这类眼疾,对于其他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不仅用扩瞳药的时间长达数月,学习上存在问题,而且会因监护困难,矫正视力的措施也难于落到实处。想想则不同,用扩瞳药时,均改为学习适当的内容;矫正视力时,也得到全程监护(如保持眼睛与桌面的距离,坚持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因此,想想的视力恢复极快,仅年多时间就恢复到了1.2与1.5。想想身体的其他方面也很正常。九岁时,其身高为143公分,体重为34千克。是班上的跑步健将,且玩点篮球、乒乓球与象棋。
6、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强。
从上面两位老师的评语中看得出,想想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社会交际能力也都比较强。
二、经验。
本项实验至今所获得的主要经验可概括为&三因&。
1、因内容确定是否自己学习。
爱自学是儿童的天性,能自学是儿童与生俱来的本领,。上课时,我不仅不因为自己时间充足而一讲到底,而且不象班级授课制那样先讲后练,而是顺应儿童的天性,让其自学。我认为,象想想一类持续性注意力不强(即&多动&)的儿童,尤其应该尽可能多地引导他们自学。
想想的学习实践证明,最适合儿童自学的学科是数学教科书。想想虽然持续性注意力不强,但自学数学教科书时,注意力几乎不成问题。除了部分难度较大的思考题,想想几乎没让我费口舌。其次,比较适合儿童自学的是低年级语文的阅读。不要以为教师不多讲点儿,儿童就不能很好地理解语文教科书,。其实,教师对教科书所作解说,对大部分低年级儿童来说没多少价值。因为他们大多不能理解。即使能理解那么一点儿,也大多记不住。还不如恰当地组织儿童多读几遍,让儿童在读中体味其妙处。对低年级语文的阅读,我所费口舌同样很少。大多数课文都只提一两个问题,检测一下其对课文的理解情况。但学校的老师却说想想的语文学得不错&&词汇丰富,表达能力强。
当然,也有些内容不够适合自学,例如写字。写字是一门艺术。大概艺术性的知识在入门时都不太适合于自学。还有作文,入门时也宜于适当作点辅导。
2、因情况确定是否集中学习。
所谓集中学习,就是在某一时间段内集中学习某一内容。一般情况下,几个不同科目的内容应以课时为单位交叉学习,以便顺应记忆规律,减少遗忘。但有时因特殊需要,也可以将某一学习内容放在某一时间段内集中学习。例如,为了配合治疗眼疾,我曾三次让想想停下其他课程专门学习由我抄写的古代经典,每次一至三个月不等。为了让想想的写字在某时间段内来一个突破,我也曾三次让想想停下其他课程专门练字,每次二至六个月不等。
3、因效果确定是否改变方法。
人们常将目标与方法之间的关系比作老鹰捉小鸡。老鹰要捉住行进奔跑的小鸡,就必须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前进方向。教育工作也一样,为了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有时得不断地调整教育方法。如在作文教学中,我先采用的是&精心指导写,精心指导改&的方法。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样做有损想想的写作自信心。我于是改用了&只定字数,不看不改&方法。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发现,这又导致了想想只计算字数,不讲求质量的问题。于是,我又改用了&计分简评&法。即当想想的作文(日记)写好后,拿来看一看,评个分数,再当着他的面从优点与不足两方面作一个简评。现在看来,采用这一方法的效果不错。再如,为了纠正想想写字时头离作业本太近的问题,我先后改用了上十种实物控制措施。
三、体会。
至于主要体会,则可概括为教育者必须具备&三心&。
在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耐心是一对一教育的教育者必须具备的首要品质。没有耐心就不能从事这一事业。这是因为,一对一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是零距离接触,教育者如果没有耐心,焦躁甚至发火,这要比班级教学中,学生接受教师的同类行为难受得多。这种难受则必然要转化为不安与害怕。存在不安与害怕心理的孩子则必然无心学习。若长此以往,这一教育就可能没法继续进行。
对孩子有耐心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它简直难于上青天。一点知识,一个要求,你讲五十次,一百次,孩子理解并予以认同,但没落实,你也许还能变换花招,和颜悦色地再继续几十次。可如果你花样用尽,继续几百次乃至上千次仍无济于事,你能耐得住性子吗?在实际教育与教学中,这类情况简直屡见不鲜。不仅诸如&写字时要抬起头&,&吃饭时左手不要放在桌下&之类是这样,许多很简单的知识也常常是这样。比如,我从开始教想想写汉字就教了&点&的写法。此后几乎没停止过有关&点&的教学。五年半来,说是教过成百上千次不过分吧?可想想到今上半年为止仍然爱将字首的单点写成撇。对此,我耐住了性子,没发过火。可见我还是较有耐心的。不过,我也有许多时候没耐住性子,发过火,甚至打过人。说起来主要还是在写字教学上。前面说过,为了教想想把字写好,五到六岁时曾用了一整年时间教学写字。此后,平均每天(不含非学习的日子)又用了约2个课时,差不多占全部教学时间的1/2教学写字(包括结合抄、默生字新词练字,与利用一些特殊时间练字)。教学的时候,想想确实学得不错,写得有模有样,可就是到做作业时&不用&。如果是考试时,因为时间紧只能随手写,那还说得过去,如果个别字忘了用,也情有可原。可大部分时候是一点客观原因也没有,他就是&不用&。比如,新教科书到手时,或使用新本子时,他便在封面上写上自己的名字&&不知多少次教他写过自己的名字,并多次给他讲过写好自己名字的重要性。一次,他写完后,我一看,不仅没有一字写得像样,而且没有一笔写得合适。我估计,他们班的同学,没谁的字会写得比这更糟。这时,我再与他谈心,再手把手地教他写。按理不会再出现第二次了。可不仅接着出现了第二次,还接着出现了第三次。如果这时你还耐得住性子,那我敢说,你的教育就没有必要再进行了。因为那样,你的一切教育都会成无效劳动。难怪有专家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有人会说,你的方法不对吧?是的,我也这么追问自己。不过,我也是个极其讲究教育方法的人,否则,那特级教师的牌子岂不白给。要知道,你再肯动脑筋,也不是所有教育内容都能找到理想教育方法的。在找到理想方法前,你总不能长期停下不教吧。教育中的许多问题,并不像人们写文章中所说的,找到一个突破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相信,个中大多是戏说,即使有也少得微乎其微。
当然,也应该承认,在写字教学上,正因为我期望值太高,耐心又相对不够,才导致了所用时间远远超出预期,效果却不尽人意。我在写字教学上的耐心不够还表现在,想想的正楷字还只形成技能,没有形成技巧时,就急于求成,教他学行书、草书。由于想想对行书、草书的本质不能理解,便导致了画虎不成反类狗的结果。这也从反面证明了,实施一对一教育的教育者,首先必须有耐心。
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者不仅要提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以身示范,并监督落实。提要求容易,要以身示范,监督落实就难了。其需要教育者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韧劲。比如,一对一教育也必须有与学校类似的作息时间表。教育者便同时是司时人。这就要求教育者的头脑里几乎一年到头,每时每刻都要绷着时间这根弦。这就需要足够的恒心了。
要论恒心,恐怕没多少人能与我相比。想想从起床到学习,从送学校到接回来,我都守时守信,从不失误。不论我在做什么事,只要想想来问学习上的问题,我都会优先他。要求他不骗人,我则从不在他面前说谎。有一天,我婆婆要逗一逗想想,对我说:&想想回家后,你告诉他我不在家。&想想回来后,我便对他说:&奶奶要我告诉你,她不在家。&事后,想想说我骗人了。我说:&没有啊。我是说,奶奶要我告诉你,她不在家,我并没有说奶奶不在家哦。&你看,孩子时刻在盯着你。你如果没有恒心,哪怕是稍微随便一点,那你的教育就可能全功尽弃。
人,接触的时间越多越长,发生摩擦或冲突的几率就越大。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发生正面冲突的几率虽然不大,但各自内心的反感情绪则不会低于其他人群。而其他人群各自内心的反感情绪大多不会过分影响工作或生活,而受教育者内心的反感情绪则会明显降低教育效果,甚至使教育效果为零。这就是说,受教育者对教育者产生反感情绪的几率甚大,如果处理不当,则其教育效果就可能大打折扣。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抚平受教育者心灵的反感情绪呢?实践证明,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爱&&看得见,摸得着的爱。
如上所述,我对想想是发过火,打过人的。但想想对我似乎没有什么长积心中的反感。这大概因为想想能感觉到我是诚心爱着他的。
是的,我爱想想,不只在内心,更多地表现在行动上。从他四岁开始,我老两口每次外出旅游都得带他一同去(这里还有我对他实施的语数一对一教育为他创造的一个特殊条件,即进入学龄期后,不用担心因缺课而跟不上班)。我计算了一下,几年来,以我老两口为主,加上其他家庭成员,带想想外出旅游平均每年达20天之多。再如,想想很小就患了咳嗽变形性哮喘病,每年总要复发两三次,大多靠单方治疗,且每次治疗时间大多在一月左右,每次都是我亲自弄药材并熬好给他服。对这中间的蕴含的爱,想想应该是能感受得到的。我想,定是这种爱抚平了想想心灵的反感。(当然,家庭其他成员给予想想的爱更多,因与本文无关,故不提及。)另外,我如果因不得已发了他的火,事后我总要与他谈心,表达我难受的心情,对他予以恰当地安抚,让他理解我无奈之中所包含的爱心。
最后,就&基本结束&对想想实施语数脱班一对一教育,让其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随班就读的理由作如下说明:
其一是因为想想学习的自信心已初步建立。如前所述,想想所掌握的语数知识,在同龄孩子中已处于领先地位。正因为如此,想想对自己将来的学习充满了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是说,想想已在知识与精神两个方面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二是想想的自学能力已初步形成。想想已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这是无容置疑的。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就能较自由地获取知识。因此,他一般不会像其他孩子一样,因某种特殊情况落下一定课程后,出现跟班不上的问题。而且由于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在班级教学中,他还可以像接受一对一教育时那样,恰当地利用多余的时间在某些方面进行一些自学,从而加快自身知识的增长。
其三是适应班级的教学与应试形式的需要。想想接受语数脱班一对一教育是暂时的,迟早要随班学习。为了避免因入班太迟而不能适应班级的教学与应试形式,再加上他已经具备以上两个条件,故决定基本结束本次实验,让想想随班就读。
所谓&基本结束&,是因为还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不能完全结束。第一是想想已经学完了四年级全部数学教科书,因此,随班就读后一年内的数学课,要用来作些课外阅读或自学其他知识。还有,想想四、五年级语文的生字、新词也已经预习完了,随班就读后,其时间也有一个利用或恰当处理的问题。否则,不仅会浪费这些课内的时间,而且可能由此养成不听课的坏习惯,甚至可能因为无所事事而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第二是想想从一对一教育转为随班就读,有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予以关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做到万无一失。
&&&&&&&&&&&&&&&&&&&&&&&&&&&&&&&&&&&&&&&&&&&&&&&&&&&&&& 余& 志& 伦
&&&&&&&&&&&&&&&&&&&&&&&&&&&&&&&&&&&&&&&&&&&&&&&&&&& 日
智论的博客 的更多博文
所属自分类:
(39) | 分享数
(0) | 转载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上一对一辅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