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牧资贷款标题怎么写?我公司想牧区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解决过冬饲料问题,又能给我是草原小牧民教案贷款。不知道标题怎么写?

内蒙古牧区生态减贫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博士论文
内蒙古牧区生态减贫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内蒙古响应国家发展经济的号召,加大了资源开发力度,大大满足了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伴随着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草原的生态建设步伐也悄然加快,牧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牧区也面临着更大的环境压力、发展压力和牧民增收的压力,草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草原畜牧业发展缓慢、城乡差距加大和牧区两极分化严重,牧区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论文结合生态环境政策,通过统计调查数据对内蒙古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牧区减贫现状进行分析;通过调研数据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典型地区牧民成本效益、牧区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环境政策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论文从经济和生态两个角度进行具体研究,一是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经济社会各项指标的纵向变化,综合比较了四大牧区、内蒙古东中西三大区域、城镇农区牧区的横向差异,深入剖析内蒙古及其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沿革、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二是研究内蒙古牧区草原退化、植被破坏背景下的生态环境现状,阐述生态环境政策的内容并分析其对牧民收入的影响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总结影响内蒙古牧区减贫的两个主要矛盾:一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也在进一步恶化。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政策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是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二是经济发展与分配不均衡的矛盾。内蒙古城乡居民收入高低悬殊,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造成牧区资本和人力资源的进一步流失,对于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内蒙古牧区贫困的原因不尽相同,对于自然原因如干旱带来的草原退化、自然资源贫瘠等造成的贫困,国家应该通过政策帮扶为主。论文重点研究经济发展导向的牧区减贫,对于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破坏以及执行生态环境政策造成的牧民收入减少的情况,国家在减贫中应该通过政策补偿为主。论文提出通过生态减贫的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牧民增收。生态减贫和牧区经济发展导向减贫相对而言,它是指在包容性增长的理念下,以国家生态补偿政策为主导,充分发挥牧民在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中的积极性,按照生态减贫的要求转变牧区牧民的生产经营方式,配合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措施,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增加牧民收入,协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3【分类号】:F327【目录】:
摘要6-7Abstract7-14第一章 导论14-26 1.1 研究背景14-17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7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7-22 1.4 研究内容、理论基础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2-24
1.4.1 研究内容22-23
1.4.2 研究的理论基础23-24
1.4.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24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创新之处24-26
1.5.1 研究方法24-25
1.5.2 技术路线25
1.5.3 创新之处25-26第二章 内蒙古牧区生态减贫面临的发展现状26-53 2.1 内蒙古牧区的界定26-27 2.2 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7-44
2.2.1 内蒙古经济发展状况27-33
2.2.2 内蒙古牧区社会发展状况33-37
2.2.3 内蒙古和新疆、西藏、青海经济发展的横向比较37-39
2.2.4 内蒙古经济的区域不平衡状况39-44 2.3 内蒙古牧区牧民收入差异分析44-50
2.3.1 牧民总体收入水平及城乡对比44-48
2.3.2 牧民收入水平的地区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48-50 2.4 内蒙古牧区贫困人口分布50-52 2.5 小结52-53第三章 生态环境政策在内蒙古牧区减贫中的效果分析53-75 3.1 生态环境政策的引入53-60
3.1.1 草原生态明显恶化54-57
3.1.2 草原具有独特的生态功能57-59
3.1.3 草原退化的原因59-60 3.2 生态环境政策及存在的问题60-69
3.2.1 草畜双承包制60-61
3.2.2 生态环境政策与生态补偿结合61-69 3.3 生态环境政策对牧区的影响69-71
3.3.1 草畜双承包制与牧民收入的变化69-70
3.3.2 生态环境政策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及牧民收入变化70-71 3.4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和牧业补贴政策的比较分析71-73 3.5 小结73-75第四章 基于锡林郭勒盟牧区生态减贫的实证研究75-90 4.1 牧民成本效益分析76-83
4.1.1 收入基本情况76
4.1.2 收入影响因素76-78
4.1.3 收入差距分析78-79
4.1.4 支出与负债79-83 4.2 生态环境状况83-88
4.2.1 生态环境基本情况83-84
4.2.2 生态环境保护意愿模型84-86
4.2.3 草地生态保护政策的重要性比较86-87
4.2.4 采矿业对牧区环境和牧民收益的影响87-88 4.3 小结88-90第五章 内蒙古牧区生态减贫实现方式研究90-99 5.1 生态减贫提出90 5.2 包容性增长理念90-93
5.2.1 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90-91
5.2.2 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定义91
5.2.3 包容性增长的基本要义91
5.2.4 包容性增长的政策内涵91-93 5.3 生态减贫的具体实现方式93-98
5.3.1 实现生态减贫的几种发展方式93-94
5.3.2 生态减贫实现的发展方向94
5.3.3 基于包容性增长理念完善其他配套政策措施94-98 5.4 小结98-99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99-104 6.1 研究结论99-100 6.2 政策建议100-104
6.2.1 推进包容性增长100-101
6.2.2 加大生态补偿力度101
6.2.3 加快产业结构升级101-102
6.2.4 加强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投入102
6.2.5 推进城镇化发展102
6.2.6 加大牧区金融支持力度102-104参考文献104-113附录113-120致谢120-121作者简历12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组;;[J];北方经济;2009年13期
罗必良;[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1990年04期
肖加元;席鹏辉;;[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向德平;;[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张莉;王育红;;[J];经济论坛;2008年13期
贺飞军,赵静;[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孔凡斌;;[J];林业科学;2007年01期
盖志毅;李媛媛;史俊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张山;;[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19期
沈可挺;郑易生;;[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马军;[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梅;;[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7期
鲍文;;[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赵芳;林恭华;李元庆;赵之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0期
刘强;彭晓春;周丽旋;张杏杏;;[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李传坤;韩天一;欧阳勋志;王伟峰;张邦文;;[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喻光明;魏雅丽;鲁迪;陶文星;张敏;王立国;;[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4期
田东芳;程宝良;;[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06期
杜英;王安;李建伟;;[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1期
曹素珍;郭淑青;巩红冬;马海财;曹建军;;[J];北方园艺;2011年14期
宋波;辛永亮;曹文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蜀榆;白中科;;[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沈根祥;黄丽华;钱晓雍;潘丹丹;施圣高;M.L.G;[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黄知中;;[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唐钊;杨利雅;;[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张生富;;[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马爱慧;张安录;;[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卢现祥;徐俊武;;[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国锋;;[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施大钊;海淑珍;;[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鱼小军;[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贾欣;[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底偃鹏;[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侯钰荣;[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吴磊;[D];武汉大学;2010年
金京淑;[D];吉林大学;2011年
彭诗言;[D];吉林大学;2011年
陶珍生;[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斯丽娟;[D];兰州大学;2011年
曹建军;[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云文;[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吴菲菲;[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宫旭胤;[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戴晓峰;[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郑水丽;[D];南昌大学;2010年
黄君;[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朱文宇;[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张婷;[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于国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刘斌;[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方鸿;曹明华;;[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林毅夫;[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图雅,文明;[J];北方经济;2002年12期
包玉山;[J];北方经济;2003年11期
布和朝鲁;[J];北方经济;2005年01期
张立中;范云霞;;[J];北方经济;2006年01期
盖志毅;包庆丰;杨志勇;;[J];北方经济;2006年03期
孙学力;;[J];北方经济;2006年03期
翟雪玲;李毳;;[J];北方经济;2006年09期
富志宏;孟慧君;;[J];北方经济;2007年1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杜志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9年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侯扶江;[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丁赛;[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斯琴毕力格;[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曹芳;[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王越;[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何忠伟;[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陈薇;[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杨卫军;[D];西北大学;2006年
宗义湘;[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宋士云;[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松;[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年
张正宗;[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杜哲;[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7年
刘俊清;[D];内蒙古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呼格吉勒图;海山;;[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马军;任国佼;;[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李媛媛;马军;;[J];乡镇经济;2009年11期
任国佼;马军;;[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05期
盖志毅;李媛媛;史俊宏;;[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石天英;;[J];北方经济;2011年12期
艾云航;[J];民族团结;1995年11期
李启宇;张文秀;;[J];农业经济;2009年10期
路战远;栗林;刘孝忱;;[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年04期
路战远;栗林;刘孝忱;;[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爱荣;石青;崔赛华;;[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成光宇;陈茹;;[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海山;陈烈;;[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耿宝云;;[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佟海彪;孟慧君;滕有正;塔娜;;[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庞淑琴;;[A];生态健康与循环经济——第二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文集[C];2005年
赵振方;王月高;;[A];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张志如;徐斌;;[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张志如;徐斌;;[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韩丰泽;;[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新华社记者
王欲鸣;[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本报记者 李建国 通讯员 陈德亮;[N];中国水利报;2003年
李永生;[N];农民日报;2003年
大头;[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本报记者 郅振璞;[N];人民日报;2003年
贾志军;[N];中国水利报;2002年
商立今;[N];农民日报;2000年
本报记者 苏冠群;[N];中国水利报;2002年
记者陈翌爽;[N];中国水利报;2003年
佟海彪 孟慧君 滕有正 塔娜;[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振敏;[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苏日娜;[D];内蒙古大学;2014年
苏龙高娃;[D];内蒙古大学;2014年
李雅静;[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额尔敦桑;[D];内蒙古大学;2009年
赵辉;[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白福英;[D];内蒙古大学;2007年
哈申图雅;[D];内蒙古大学;2008年
包红霞;[D];内蒙古大学;2005年
陆华梁;[D];内蒙古大学;2013年
吕培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巴彦浩特镇辖24个嘎查村,农牧区人口8207人,约占全旗农牧区总人口的23%。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拓宽农牧民转产就业渠道,持续增加农牧民收入方面狠抓工作落实,2013年末,全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198元,较“十二五”初期增长了2974元。从实践来看,解决好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收入问题是全镇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优化农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农牧区经济是破解这一难题的现实选择。
  一、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坚持市场向导促进农牧民增收
  巴彦浩特镇耕地面积小,实施全面禁牧政策,受投资要求、劳动强度、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全镇设施种植业、舍饲养殖业发展缓慢,农牧民种养积极性不高,部分温棚、圈舍等基础设施闲置现象十分普遍。调整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以市场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为目标,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巴彦浩特镇认真贯彻落实盟委“以沙生植物产业化统揽三牧工作全局”的决策部署,坚持“生态、高效、节水”方向,立足实际,把发展特色沙产业作为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和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在巩固制种、温棚种植、舍饲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沙葱人工种植、苁蓉锁阳嫁接、生态林建设等特色沙生植物产业。目前,沙葱产业基本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达到了促进产业结构优化、节水增效、农牧民增产增收的效果。截止2014年末,全镇135户农牧户投身沙葱产业,实现户均增收1.5万元。未来几年,我们将打造以通古淖尔和格林滩地区为重点区域的沙产业示范区,继续推广以沙葱、肉苁蓉为代表的沙生植物种植技术,扩大种植面积,在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走以绿促农、以农带绿的绿色循环产业发展路子。
  二、多措并举,创新思路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一)积极探索灵活的土地流转模式。
  整合土地资源,成功引进北京凯福瑞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向日葵制种项目,格林滩地区的万亩耕地实现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驻地农民将土地统一发包后,劳动力从土地上得以解放,纷纷转向二、三产业,拿着地租和工资 “双份”钱,收入比以前提高了近三成。牧业嘎查凭借土地资源辽阔优势,积极引进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农畜产品加工等环保型工业项目落地,飞艇基地、锋威光电、哈伦光电、热电联产等一批符合巴彦浩特产业定位的工业项目陆续开工投产。嘎查通过土地征转、租赁、合作入股、提供配套服务等多种形式创收,增加集体积累,扩大农牧民就业渠道,农牧区土地有序流转探索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子,也为其他嘎查村通过发包、入股、合作、租赁等方式将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企业流转,实现“土地变资产、农牧民变老板”的新型农牧区经营业态提供了借鉴经验。
  (二)深入挖掘特色产业。
  顺应农牧业功能多样化趋势,结合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打好越野汽车文化、沙漠景观探奇、奇石欣赏评鉴、飞艇项目观光、蒙元文化民俗体会五张特色旅游牌,深入挖掘培育符合嘎查村实际的特色产业。依托通古淖尔地区5个嘎查独特的沙漠资源,成功打造了越野e族阿拉善英雄会旅游品牌,活动连续举办四年,有效带动通古淖尔地区旅游收入持续增长。仅2014年,通古淖尔地区农牧民从事住宿、餐饮、骑马乘驼、救援等商业经营活动收入就达135.6万元,与此同时,镇区三产服务业也因英雄会活动蓬勃发展。2014年,依托布古图嘎查地缘优势,我们采取“政府引导、群众参与、村企联建”的模式,统一规划建设,盘活闲置房屋,深度挖掘和硕特民族文化底蕴,成功打造了和硕特民俗文化村,嘎查村民通过劳务合作、房屋出租、特色养殖、独立经营等多种形式实现转产增收,和硕特民俗文化村项目的实施为巴彦浩特镇打造“一村一业”提供了实践经验。未来几年,通古淖尔嘎查沙雕公园、希尼套海嘎查旅游新村、扎海乌素嘎查农贸市场、巴彦笋布尔嘎查避暑山庄等一系列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新型业态将陆续落地生根。
  (三)扶持发展农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社。
  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牧民,是产业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巴彦浩特镇按照不同产业发展需求、不同功能定位和所在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带动功能。蒙绒羊绒、万铭年产3亿片锁阳保健食品、明昇乳业、西部利发和阿王府源沙葱深加工等项目为农牧业产业链延伸奠定了基础。在市场条件下,只有发展农牧区合作经济组织,把一家一户闯市场的农牧户组成 “联合舰队”,才能抗御风险保增收。为此,我们把引导农牧民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合作社作为突破口和着力点,立足资源禀赋、产业优势,积极推行“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和“订单农业”等发展模式,积极探索农牧民联合的有效组织形式。目前,全镇已组建华颖沙生菜业合作社、鑫益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等30余个农牧民合作经营组织,农牧业产业综合实力、竞争能力和发展后劲明显强化,为抵御市场风险,带动农牧民增收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
  (四)探索“村企联建”发展新思路。
  发挥好企业和嘎查村各自优势,找准双方联动共建的结合点,以实现“合理规划、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共同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形成村企之间组织上联合、发展上联动、利益上共享的新机制。已经实施的通古淖尔沙漠旅游、西关村村民安居、和硕特民俗文化村等项目,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引导企业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资源优势和嘎查村土地、劳动力、集体资金等优势实现强强联合,成为助推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重要力量。
  (五)引导农牧区劳动力有序转移。
  另辟蹊径,加快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进程,拓宽非农收入新渠道。充分挖掘巴彦浩特镇历史人文资源,通过培养创业带头人,争取政策支持等措施,引导农牧民向民俗文化、民族工艺品加工,奇石文化产业等非农产业转移。注重引进促进农牧民转产就业,助力农牧民持续增收的项目,依托巴彦浩特创业园、大漠奇石文化产业园、沙葱种植加工基地等重点项目实施契机,为农牧民创业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积极与就业部门对接,为用人单位和农牧区富余劳动力搭建信息平台,促进农牧区劳动力向二三产业有序转移。
  三、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为推进农牧区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保障
  为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减少生产和经营成本、降低生产经营和市场风险,巴彦浩特镇从送政策、传方法、化风险三方面着手,为农牧民稳定增收提供有力保障。送政策,就是把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群众中去,特别是粮食直补、良种补贴、草原补奖、公益林效益补偿等10余项直接惠及农牧民生产生活的补贴,镇政府严格核实把关,确保各项补贴资金直接、及时地发放到农牧民手中,让农牧民真正得到实惠。传方法,就是通过宣传培训、典型引导,开展农牧业科技培训活动,向农牧民灌输新知识、新观念和各项实用技术。近两年来,累计培训农牧民8000余人次,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升。化风险,就是增强农牧区防灾抗灾和综合生产能力,引导农牧民参加农业保险,开展动物疫病补免和常规免疫工作,及时向农牧区提供灾情预报服务,受灾后第一时间开展救助工作,切实减轻农牧民负担。
(作者系巴彦浩特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
阿拉善日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阿拉善日报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阿拉善日报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阿拉善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阿拉善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
我也来说两句:我是有牧区户口的牧民后来去农村信用社上几年班以退休的能不能享受牧民的待遇_百度知道位置:&>&&>&&>&
锡盟牧区牧民养老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锡盟牧区人口20.5万人,牧区60岁以上老年人3万人,约占15%。过去,因家庭条件、进城落户等多种因素困扰,牧民养老一直延续着在牧区居家养老的传统习俗,给牧民老年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近年来,面对牧民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锡盟盟委、行署围绕牧区养老服务需求,推动牧区养老服务业创新,积极探索“集中居住,养老育幼,政府扶持,多元运营”的独具草原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实现了群众住得起、企业办得起、政府扶得起、子女安心、政府放心、老人舒心的新变化。
  一、“三型”结合,开启养老服务新模式
  锡盟从解决牧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出发,加快建设“养老育幼”等不同服务功能的特色养老机构。
  一是养老育幼型,解决老年人进城陪读养老和子女教育问题。由于苏木镇撤并,牧区学校包括幼儿园都集中到旗县所在地,牧区孩子上学、入托大部分由老年人进城陪读陪护成为新趋势。锡盟因势利导,助推服务,在规划建设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时,既考虑牧区老年人在城镇的日常生活,又着重解决牧区老年人进城陪读居住和家庭子女受教育问题。比如,锡林浩特市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旁规划建设了“蒙古族第一幼儿园”;东乌旗道特淖尔镇综合服务中心优先考虑在本镇幼儿园陪读的老年人入住,牧区老年人既能就近接送幼儿上学,又能享受集中的养老服务。
  二是医养结合型,解决牧区困难老年群体的医养问题。制定落实医养政策,支持医疗单位在养老机构设置或合作设立医疗站点,采取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订协议、派驻医师巡诊、合作服务的方式,实现了养老服务资源与医疗服务资源互补互融的新常态。利用草原天然温泉药浴疗养的优势,发挥蒙医蒙药、策格等传统疗法在老年养护及老年病康复治疗方面的作用,同时各地的综合医院特别是蒙医院为养老机构普遍设立了针对老年人转诊的绿色通道,充分满足入住牧区老年人身心健康需求。
  三是民俗颐养型,解决进城老年人的“草原情结”。一是注重在旗县所在地的养老服务机构内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在建筑风格、内部设施等方面尽量设置与牧区生产生活相近的民族符号,开展适合牧区老年人特点的蒙古象棋、民族歌舞等文体娱乐活动。二是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在有条件的苏木镇或嘎查所在地建设特色牧民养老院,配套建设适度规模的牧业养殖基地,鼓励涉牧类社会组织、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入驻牧区养老机构,开展民族餐饮、民族工艺、民族传统文体娱乐服务,满足入住老年人参与牧业生产活动、愉悦身心、丰富和充实晚年生活的需要。
  二、政策驱动,开拓养老服务新空间
  近年来,锡盟在牧区养老服务业方面积极探索实践,采取多种措施,有力推动了牧区养老服务业发展。
  一是政策推动,完善机制。为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制定出台了《锡林郭勒盟老年人优待办法》、《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实施意见》、《入住养老机构服务对象政府补助优惠办法》、《养老机构责任保险制度》等政策措施。在养老机构发展方面,全面落实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减免和建设运营补贴支持等各项优惠政策,对公建民营的给予经营前期免收房租和相关税费,有效降低管理运营成本,推动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入住补贴方面,根据入住老年人的经济条件,制定相应比例的生活费用补贴标准,对特困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的费用,由地方政府全额给予补贴;对低收入困难老年人入住老年公寓的费用,由地方政府给予部分补贴;鼓励有意愿、有经济条件的牧区老年人自费入住老年公寓,引导和督促养老机构完善相应的服务功能,确保牧区老年人进得去、留得住、过得好。目前,锡林浩特市政府给入住爱祺乐牧民养老服务中心的每位老人配备一部老年手机、每月补贴话费10元、每年补贴公交费100元,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免费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阿巴嘎旗政府对入住养老机构的残疾老年人房屋租赁费优惠50%,设备租赁费优惠50%,取暖费、物业管理费全部由政府补贴,并对高龄、独居、失独、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给予575元生活补贴,提供无偿或低偿护理服务。
  二是多元投入,政府扶助。采取公建民营、民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投资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政策扶持、市场培育、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福利彩票公益金、民间资本、社会资金等多途径筹资机制,积极探索城镇保障性住房向牧区困难群体延伸,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发展牧区养老的积极性。从2014年开始,锡盟计划投入建设资金8.4亿元,其中政府投入2.96亿元,社会力量投入5.44亿元,重点在北部旗所在地和区域建制镇筹建13处牧区养老机构,其中公建民营7处、民办公助6处,2016年全部建成后床位数将新增8700张,达到牧区每千名老人290张,可承担87%的进城老年人机构养老。如,锡林浩特市爱祺乐牧民养老园区采取公建民营的方式,园区由市政府投入8900余万元建设,并按照配套标准完善了水、电、路、暖、通讯、广播电视等配套设施,然后选择有实力的企业注册了爱祺乐牧民养老服务中心参与运营,实行政府统筹管理,企业承包运营。阿巴嘎旗哈乐穆吉养老服务中心采取民办公助方式,养老服务中心由企业自主改造建设,旗政府在入住老人房租和建设便民超市、洗浴中心、文体活动室等配套设施方面给予补贴。
  三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根据牧区地广人稀的特点,在科学评估和预测未来牧区养老设施社会需求趋势的基础上,以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为依据,结合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在旗县所在地镇规划建设200-500户适度规模、集中居住的养老园区,每个园区投资万元以上;在区域重点建制镇规划建设20-50户的集老年公寓、幼儿园、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每个中心投资300万元以上,逐步形成空间布局优化、发展模式多样、社会参与广泛、服务保障优质、老年群体共享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实现牧区养老机构全覆盖,促进牧区养老服务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锡盟已投入3.5亿元,建成并投入使用牧区养老机构9处、床位2852张,入住牧区老年人2700人。
  四是建管并重,规范服务。各地都制定了牧区养老机构管理办法,进一步创新和完善养老机构的使用管理服务机制,满足不同对象、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服务需求,全面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整体运营水平。阿巴嘎旗哈乐穆吉养老服务中心采取以联系户为协调基础、以中心户为联系纽带、以老年协会为决策领导的自我管理模式,联系户由同一苏木镇入住的牧民推选,中心户和老年协会由全体入住牧民推选,共同负责协调入住老人相关事宜,组织举办各类老年文体活动,这种模式使入住老年人既可以参与管理,又可以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中加深了解,达到互助、互谅、互敬、互爱的目的。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建立智慧养老信息管理平台,强化数据查询、养老服务需求评估、养老补贴管理、养老机构运营监控等功能。依托“12349”综合服务平台和“12333”社保公共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及时有效的救助关怀服务。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公益慈善、为老服务、基层老年人协会等社会组织,主动承接养老服务,引入慈善惠民超市进入养老园区开展为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制定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将国家规范的《养老护理员系列教材》译成蒙文,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力度,护理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5%。
  三、特色养老,促进牧民幸福和谐
  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扶持,牧民养老服务发生了显著变化,有效提升了老年牧民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促进了牧区和谐稳定。
  一是有效满足了牧民养老的多样化需求。一是解决了进城养老的生活需求。牧区养老机构在建设中充分考虑了过去牧民户与户间相对比较独立的生活习惯和集中居住、统一服务的需要,按户为老人提供居住场所,统一建设老年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洗浴中心、内部食堂、生活超市等基础设施,为进城的牧区老年人提供经济适用、适合养老助学实际需要的居住环境。目前,锡盟生态移民和陪读等进城居住的牧区老年人1万余人,占牧区老年人口总数的32%,已有1290户牧区陪读等进城老年人进入机构养老。二是丰富了老人精神文化需求。牧民养老机构通过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为牧区老年人创造有一个有相同风俗习惯、相同生产生活方式、相同语言环境的集体生活空间,营造适合老年人相互交流、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文化活动等需求问题,有利地促进了老年人身心健康,使牧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二是有效缓解了传统家庭养老的各种矛盾。牧区养老服务建设关系到牧区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需要更多的社会服务机构来代替子女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以及适当的精神照料。通过发展社会化机构养老,有效缓解了牧区老年人子女无条件、无时间赡养老人等各种家庭矛盾和问题,既消除子女的后顾之忧,使之安心从事牧业生产或转移进城,又增加了老人与子女相互理解、关爱、体谅的亲情。
  三是有效扩大了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带动了社会就业。引导和支持牧区养老服务机构引进企业、个人开展民族传统食品药品、服装服饰、保健理疗、图书阅览、商场超市、金融通讯等服务,扩大养老服务消费市场。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进驻养老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实现就业与养老服务消费的双向促进。目前,锡盟牧区养老机构从业人员达400余人,有70多家社会组织入驻牧区养老机构开展服务,锡盟养老服务机构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
  四是有效促进了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牧民赖以生存的根本是草原,减少牧区人口、减轻草场压力,是有效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牧民持续增收的关键,而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经济条件等制约,成为牧区人口转移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发展牧区养老机构,为锡盟进城陪读居住牧区老年人提供政策支持和基本生活保障,调动进城养老的积极性,带动子女和下一代转移进城,不再从事原有的畜牧业生产,缓解了人、地(草场)关系的矛盾,减轻了草场压力,促进了草原的生态修复。
  五是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大力发展牧区养老服务事业和相关产业,顺应了广大牧民群众的呼声,通过养老机构把党和政府的相关惠民政策,送到了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让牧区老年群众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是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开展“三严三实”教育活动的生动实践,搭建起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牧区当优秀的牧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