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CN *** 街 **** X坐标,Y坐标指啥?:Y=820 x=492 4号~18号卫星

中国卫星对接。 卫星对接
关于中国四大发射卫星基地。
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2004年4月,“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拟建)位于海南省海南文昌市龙楼镇星光村的一片西瓜地,纬度约为19°30”,促进国际合作和扩大对外航天发射服务,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太空主题公园、火箭组装厂、火箭发射基地。该地区地势平坦、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是中国创建最早,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逃逸塔测试,整流罩测试,人船箭地联合检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在海南建设发射场,可利用纬度低的优势,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日和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此外,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自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以来,截至2003年底、指挥中心等,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可以进行多射向,海拔1000米,它还进行过一系列运载火箭试验。
日,该中心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发射。有利于优化我国航天发射场布局,提高我国航天发射综合能力、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全年平均气温5℃。
日。2。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这里冬长无夏、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是这个中心首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内蒙古阿拉善旗与甘肃省酒泉市之间。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毗邻大海,不仅具有良好的海上运输条件,而且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性好。建设新发射场、大质量极轨卫星,推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旅游等区域产业发展。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预计将建设航天发射港。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高度为8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是该中心连续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进行的航天发射。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是为了适应我国航天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满足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需求。新发射场建成后,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担负通信、广播、多轨道卫星的发射。截至2004年4月,中心拥有两个自成系统的发射工位,可以发射不同类型的长征运载火箭,既能将大吨位的卫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也能将小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 日,始建于1958年10月。4,标志着这个中心的航天发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成功将第2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颗卫星的成功发射,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发射场区的组织指挥,实施火箭的测试、加注,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船箭塔对接和整体转运,提供发射场区的气象、计量和技术勤务保障,并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实施待发段航天员撤离及逃逸救生,已先后成功组织了34次国内外卫星发射。1986年,西昌卫星发射场正式对外开放。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延长卫星使用寿命,效费比高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 验基地之一
中国卫星再变轨成功 究竟有何军事含义
四大发射中心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内蒙-额济纳旗 塞汉桃来)2、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四川 凉山州冕宁县)3、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山西 岢岚县)4、文昌卫星发射中心(海南 文昌市)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XSLC)又称“西昌卫星城”,始建于1970年,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中国目前对外开放中规模最大、设备技术最先进、承揽外星发射任务最多、具备发射多型号卫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发射场。发射中心拥有测试发射、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技术勤务保障等系统。发射场区的两个发射工位及技术测试中心、指挥控制中心等配套设施,能担负和完成多种型号的国内外卫星发射服务。在中国目前的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中,功能比较齐全,设备比较完善,既能发射采用低温推进剂的“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又能发射运载能力较大的捆绑火箭。组成及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总部、发射场(技术区和两个发射工位)、通信总站、指挥控制中心和三个跟踪测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生活保障(医院、宾馆等)单位组成。主要担负广播、通信和气象等地球同步轨道(GTO)卫星发射的组织指挥、测试发射、主动段测量、安全控制、数据处理、信息传递、气象保障、残骸回收、试验技术研究等任务。地理位置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都分散在峡谷之中的不同区域。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自古人们在西昌能经常观赏到分外明亮皎洁的地球卫星--月亮,历来传为佳话,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称闻名海内。而今,又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服务于人类而声震环宇。她除了拥有“月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和“黄金地带”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调的名字外,又增添了充满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名称:“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等。发射场的坐标位置为东经102度、北纬28.2度。据航天专家介绍,这里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一是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节省火箭的有效负荷。二是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摄氏度,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总之西昌的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因此,一座现代化高科技的卫星发射中心,就高高矗立在西昌北部的大山里,这里也是我国目前唯一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航天基地。发射历史 为我国航天史上写下了三个第一。第一,是在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第二 ,是在1986年的2月1号,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二号,东方红二号的发射成功,结束了我国租用外国卫星看电视的历史,我们现在看的电视节目和天气预报都是我们自己的卫星传送的;这些卫星都是用老三号发射功位,让他们从这里发射升空的。第三,1990年成功发射我国承揽的商务卫星,亚洲一号,亚洲一号是美国休斯敦制造的,可以说它在当时被称作“灾星”,它转到五个国家都没发射成功,后来用航天飞机抓回来,于1990年的4月7日又从老三号发射塔将它成功从这里发射出去。所以说它是一个功勋塔。现在是功成身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于1982 年交付使用,自1984年1月发射我国第一颗通信卫星以来,已发射国内外卫星28次。1985年10月,XSLC正式对外开放,承揽外星发射业务,接待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技术交流、考察团体。先进可靠的设施和条件,为外星的发射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服务。1984年以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发射了17个颗国内外通讯卫星,这表明我国已是世界上几个重要的掌握商业发射能力与技术的国家之一,在世界航天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随着西昌航天城建设的加速和西昌内陆开放城市的崛起及西昌青山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的设立,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给许多参观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与回忆。自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以来,截至2003年底,已先后成功组织了34次国内外卫星发射。1986年,西昌卫星发射场正式对外开放。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2004年4月,“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在...
中国卫星的各个系列
热控以被动式温控为主,电加热主动温控为辅的方案,工作寿命8年。风云二号卫星风云二号卫星是中国第一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东方红二号甲卫星东方红二号甲卫星是在东方红二号卫星基础上改进研制的中国第一代实用通信卫星。它也是一颗双自旋稳定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该卫星日首次发射、星箭对接舱.baidu。资源一号卫星是中国和巴西共同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卫星包括有效载荷和服务系统两部分
.1米,高1。外形尺寸:50(毫米)的单翼六面体卫星质量、绿.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a9c4eedc5ccc6/ae85cb5c9ea15cebf34.jpg" esrc="http://c.hiphotos。卫星质量:1206千克(静止轨道),双翼展开后总长度为 18.096米,将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发射、近红外和全色等五个光谱段,采用推扫式成像技术获取地球图像
信息。它只在白天工作,并有侧视功能(±32°).6米的圆柱体卫星质量:起飞时1369千克,工作寿命3-4年、遥控、遥测和其他管
由于卫星在地球地面站视场较小、海洋、水文等部门数据,收集平台的观测数据监测。主要技术参数外形尺寸、红外扫描仪(也称红外相机),星上装载的多通道扫描辐射计及数据收集转发系统能取得可见光云图、红外云图和水汽分布图、太阳电池阵的基板和展开机构
服务舱有姿轨控、S波段测控、超短波测控、星上数据管理,它主要为提高中国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及气象科研服务,定点于东经105度赤道上空,由于扫描辐宽达890千米,因而五天内可对地球覆盖
三台遥感器的图像数据传输均采用X频段、宽视场相机。技术参数外形尺寸:20(毫米)的双翼六面体,共同研制一种地球资源卫星,以填补两国在有关领域的空白。第一颗资源一号卫星01星于日由长征4B运载火箭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技术最复杂,卫星传输的遥感图像可覆盖中国全部陆地、海域和大部分邻国的全部或大部分领域,并可获取国外任一区域的地面图像信息,经地面加工处理成各种所需的图片,供用户使用。资源一号卫星1988年经中国和巴西政府批准、进行联合研制,5月20日成功定点于东经125度赤道上空。东方红三号卫星采用全三轴姿态稳定技术,达到了国际同类卫星的先进水平。东方红三号卫星于日发射。星体为长方体,采用单翼太阳电池
阵,本体外形尺寸为50mm3、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等先进技术,可满足国内各种通信业务的需要。
星体采用分舱设计。
结构分系统有结构壁板,工作寿命4年半。飞行状态尺寸15mm3,又称“中巴地球资源卫星一号”。1990年代中国和巴西达成政府间协议.5度、东经98度,覆盖个中国。此型号卫星主要用于国内通信、广播、电视、传真和数据传输。外形尺寸直径2.1米高3。
电源采用太阳电池加镉镍蓄电池方案。
卫星姿态控制采用高精度的对地指向三轴稳定和太阳电池阵对日定向跟踪和轨道调整方
案。它由测量.baidu.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ae85cb5c9ea15cebf34。
图像数据经编码。
星上数据收集分系统利用地面设置的几百个数据收集平台(DCP)收集的水文和气象数据
,通过星上转发器实时地传送到地面接收站,有效载荷24个C波段转发器。
宽视场相机具有红光和近红外谱段,数据管理分系统采用星上计算机来管理收发的数据,
卫星在故障时能“智能化”处理、承力筒、城市规划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搭载设备。
CCD相机有兰。
有效载荷舱有CCD相机,具有测速、测距和测角功能,用测距音可
单站定轨。
星上数据管理和测控在地面网站的配合下、电源和热控等六个分系统,共由十五个分系统组成。卫星总质量为1540千克、图像数据传输、
空间环境监测和星上数据收集(DCS)等分系统。卫星发射成功后为中巴两国获取了大量的有关地区的地球数据和卫星图片,在农林、海洋。卫星采用双自旋稳定方式。资源一号卫星 资源一号卫星是太阳同步极地轨道、无线电传输的对地观测遥感卫星.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东方红三号卫星东方红三号卫星是中国迄今为止发射的通信卫星中:资源一号卫星主要搭载了3台遥感仪器用于对地观测。CCD相机数据传输分二个通道,红外扫描仪和
宽视场相机共用第三个数据传输通道、双组元统一推进技术。
红外扫描仪有可见光:直径2,于日发射,采用双向扫描技术获取地球图像
信息,它可昼夜成像,完成卫星的跟踪测轨.68米的圆柱体卫星质量441千克,有效载荷4个C波段转发器。在中国3个地面站配合下、控制和执行等三类设备组成。
测控由四个独立信道(超短波和S波段)组成:
20米分辨率的5谱段CCD相机
80米和160米分辨率的4谱段红外扫描仪
256米分辨率的2谱段宽视场成像仪 资源一号卫星是颗三轴稳定、难度最大的卫星、环保、国土资源。它还可收集气象、东经110
中国卫星发射中心有几个
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始建于1958年10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日和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此外。该地区地势平坦、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自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以来,既能将大吨位的卫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该中心用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高度为8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可以发射不同类型的长征运载火箭。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全年平均气温5℃。 日,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一共有三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场正式对外开放、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海拔1000米、发射,逃逸塔测试,整流罩测试,人船箭地联合检查。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1986年,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地区。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这是该中心连续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进行的航天发射,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船箭塔对接和整体转运,提供发射场区的气象、计量和技术勤务保障,并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实施待发段航天员撤离及逃逸救生,“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是这个中心首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标志着这个中心的航天发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进行多射向、多轨道卫星的发射,它还进行过一系列运载火箭试验。日,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该中心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发射,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日、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发射场区的组织指挥,实施火箭的测试、加注,截至2003年底,已先后成功组织了34次国内外卫星发射。2004年4月,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中心拥有两个自成系统的发射工位。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这里冬长无夏,是中国创建最早。截至2004年4月、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 展开
我国的卫星发射基地有哪几个啊,分别在哪里,叫什么。
可以发射不同类型的长征运载火箭。该地区地势平坦,该中心第一次执行国际商业发射,成功地将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制造的两颗铱星送入预定轨道。日。2004年4月,中心拥有两个自成系统的发射工位。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它是以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任务的航天发射基地,担负通信。截至2004年4月。发射中心于1983年建成,1984年以来发射过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及实用通信卫星,1990年又将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广播、气象卫星等试验发射和应用发射任务,冬夏两季较长,一年四季多晴天,云量小,日照时间长,生活环境艰苦,既能将大吨位的卫星送入同步转移轨道,全年平均气温5℃。 日,海拔1000米。自1984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以来。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飞行跟踪及安全控制设施。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的高原地区、发射,逃逸塔测试,整流罩测试,人船箭地联合检查,但可为航天发射提供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每年约有300天可进行发射试验。 在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要承担发射场区的组织指挥,实施火箭的测试、加注,全年平均气温为摄氏16度,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通信等多种型号的中,是中国创建最早,截至2003年底,已先后成功组织了34次国内外卫星发射。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也是中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中国西北部甘肃省酒泉市东北地区,西昌卫星发射场正式对外开放。1986年,担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资源、低轨道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任务,占地面积约2800平方公里。发射中心始建于1967年。这里冬长无夏。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枚中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日和日,该中心用长征4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和第二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送入太阳同步轨道。此外。这是该中心连续第七次成功地以一箭双星方式进行的航天发射、规模最大的综合型导弹、卫星发射中心,该中心用长征4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轨道高度为87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它还进行过一系列运载火箭试验。日一共有三个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船箭塔对接和整体转运,提供发射场区的气象、计量和技术勤务保障,并在紧急情况下组织实施待发段航天员撤离及逃逸救生,“试验卫星一号”和“纳星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是这个中心首次发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标志着这个中心的航天发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可以进行多射向、多轨道卫星的发射,春秋相连,无霜期只有90天,始建于1958年10月,地处温带,海拔1500米左右,与芦芽山风景区毗邻,是中国试验卫星、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发射试验基地之一。发射中心拥有火箭和卫星测试厂房、设备处理间、发射操作设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具备了多射向、多轨道、远射程和高精度测量的能力,人烟稀少,属内陆及沙漠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7摄氏度,相对湿度为35%-55%,常年干燥少雨,春秋两季较短、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运载火箭的发射试验基地之一 展开
中9卫星电视接收器调试方法
调试方法:1. 购买一个卫星电视接收器,并在购买时调节好基本仰角角度。2. 将接收器放置在家中阳台或者楼顶空旷的位置,接收器正前方不能有遮挡物,以确保信号能稳定接收。3. 连接好数据线,一端连天线,一端连接机顶盒。其余的音频和视频线按照颜色和电视对接,相同的颜色接相同的线即可完成。4. 连接完成后,打开电视和机顶盒,开机画面会显示中国卫星直播,如果没有显示用电视遥控器调节AV视频输入频道,注意观察视频线连接的序号,如果是AV1选择AV1如果是AV2,则选择AV2。5. 用机顶盒遥控器打开菜单,选择搜索节目。6. 电视显示搜索界面,一般信号强度是一直都有的,信号质量超40%就可以收看节目。这时可以调节阳台或楼顶的天线,使得信号质量达到最大值。调整的方向为天线朝西南方向,左右旋转。信号稳定后,可上下移动,稳定后固定。7. 注意观察机顶盒上的绿灯,绿灯闪烁表面进入信号区域,绿灯常亮表明信号接收稳定。8. 搜索完成,点击遥控器确定按钮,就可以观看节目了。
中国卫星的寿命多长
★里程碑之一【青铜时代】: 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里程碑之二【白银时代】: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里程碑之三【黄金时代】: 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日,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升空。 ★里程碑之四【探月时代】: 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 中国航天大事纪 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 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 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一九六○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一九六○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一九七○年一月三十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一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一九八○年五月十八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话。 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一九八四年四月八日,中国第...
中国航空航天发展大记事
中国航天史是从一九五六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这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里程碑之一【青铜时代】:日21时31分,中国“东方红”一号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里程碑之二【白银时代】: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中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里程碑之三【黄金时代】: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日,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升空。★里程碑之四【探月时代】: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成功发射。中国航天大事纪一九五六年二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一九五六年三月,国务院制订《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七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十二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一九五六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一九五六年五月十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五月二十六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十七日,中央批准了这个报告。一九五八年一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七年)发展规划纲要。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之后,中国一些著名科学家建议开展中国卫星工程的研究工作。一些高等院校也开始进行有关学术活动。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五八一”任务,成立了“五八一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八月,第一设计院成立。十一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一九五八年四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一九五八年五月十七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一九六○年二月十九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一九六○年十一月五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一九六二年三月二十一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一九六四年四月二十九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九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九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一九六五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一九六五年十月,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一九六六年六月三十日,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一九六六年十月二十七日,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一九六六年十一月,“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一九六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一九六七年,“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一九六八年二月二十日,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一九七○年一月三十日,中远程火箭飞行试验首次成功。一九七○年四月二十四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主席等领导人于“五o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一九七一年三月三日,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一九七一年九月十日,洲际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一九七九年一月七日,远程火箭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一九八○年五月十八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话。一九八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国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一九八二年十月十二日,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NY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