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贷款抵押物贬值贬值

我们在买房进行贷款时,按揭贷款其实是我们选择较多的一种方式,它是随着房地产兴起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信贷方式,是分期付款的一种。虽然我们会选择按揭贷款来实现买房,但是在贷款期限上的选择是我们所头疼的事项,究竟选择多少年才最划算呢?&首先在小君看来我们得按照买房目的来划分,如果是你是投资性买房,也就是为了追求房子的短期升值,借助楼市和房价的东风,让房子在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内总价上涨,然后迅速卖掉房子赚取差价。既然是投资买房,就需要确保资金灵活周转,二套房贷款款利率很高,不划算,所以一般最好是选择一次性全款,这个不用小君废话多说,一句话为了资金灵活,尽量全款。&但如果是自主买房,也就是刚需买的房子,不需要考虑房子是否升值的问题。若是刚需买一套房子总价格是在100万元左右,根据现行基准按揭贷款利率4.9%且按照等额本息来计算的话假如按揭贷款10年的话,那么每月月供等额本息是10557.74元,抛去本金外,需要单独支付总利息是元;若是贷款30年的话,那么每月月供等额本息是5307.27元,抛去本金外,需要单独支付总利息一共是元。可以看出贷款30年的利息总额比按揭贷款10年的利息足足高出了70万元,顿时你会觉得肯定选择10年,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简单,若是再加入一个因素进来看,就显得不一样了。&我们在加入人民币的贬值速度来看,对内是自从很早之前便开始了贬值路程,显而易见的就是物价上涨,据统计人民币对内贬值速度是每年10%左右,那么我们把贷款30年的利息总额加每年贬值10%来说,贷款30年利息换算为10年的就少了接近50%。所以对于刚需买房,按揭贷款30年是要比按揭贷款10年划算的多,当然前提是人民币继续这样贬值!想了解更为详细的,小君相信还是众鑫玩卡最为适合~人无贬基?人民币是否还将继续贬值_新浪网
今年6月中旬以来,人民币汇率从不到6.4快速贬至6.9以上,就在市场热议人民币汇率是否会破“7”之际,央行出手重启外汇风险准备金、要求银行防范人民币市场羊群效应,称有信心维稳向市场传递出稳定信号。消息公布后,境内外人民币汇率立即出现强势反弹。
分享专题至:
离岸人民币早盘收复6.92关口,或因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将应邀率团赴美举行中美经贸问题副部级磋商。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美元强势反弹和美联储加息提速,新兴市场波动不断加剧,人民银行很有可能在9月美联储加息后再次“跟随式”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
北京时间15日将近23点,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盘中跌破6.95,日内跌约500点,最低曾触及6.9587元,逼近6.60。15日全天,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连破6.90到6.95六道关口,日内振幅超过600点,刷新去年1月5日以来新低。
市场人士指出,土耳其里拉大跌后明显反弹,美元指数走势平缓,人民币汇率对应陷入窄幅波动,国内7月经济数据虽略显疲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有限,预计后续人民币仍将随美元双向波动。
2015年“8o11”汇改三年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各方面对汇率波动容忍度明显提升,市场主体行为更加理性成熟,货币当局的管理措施更加完善,人民币在走向大国浮动汇率的征途中迈出坚实步伐。
8月11日,第二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举行主题为“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全体大会。央行原行长周小川、中国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国家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央行国际司副司长郭凯等金融业大咖悉数出席,就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发表自己的看法。
过去我们总说人民币国际化要顺势而为,现在我们要谈要乘势而为。”胡晓炼说,美国挥舞贸易关税大棒,同时也为中国打开一扇门,那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的机遇。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
周小川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要比预期进展得快。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前,市场并未对人民币国际化有太多的期待,随着次贷危机发酵,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因。
如果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那人民币汇率就能在基本面的支撑下维持基本稳定;而贬值预期由于不能兑现为持续的供求关系改变,也会逐渐降温。这就是2017年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的基本原因,当年国际收支呈现“双顺差”。
为防范宏观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兴业研究外汇高级分析师郭嘉沂表示,这标志着逆周期调控政策逐步回归。
  是否有举措保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破7”?央行这么回答
澎湃新闻记者 陈月石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人民银行将如何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央行是否有举措保持人民币汇率不“破7”?8月21日下午,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亮相国新办吹风会,给出答案。
央行表示,下一阶段一方面要加强统筹协调,既形成政策合力,又防止政策叠加。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度,保持战略定力。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平衡好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切实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今年8月初从四川省副省长一职调任央行副行长的朱鹤新履新后的首次公开亮相。
要点一:四举措继续推进小微企业融资问题
发布会上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普惠口径小贷款(单户授信5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与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1-7月份新增6083亿,同比多增4042亿。余额同比增速快,7月末余额为7.38万亿,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上年末提高6个百分点,也比全部贷款增速高2.6个百分点。融资成本下降,7月份新发放的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41%,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
朱鹤新给出的下一阶段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方向共有四点,一是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继续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运用宏观审慎评估,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
二是深化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鼓励债券信用增进机构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支持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
三是夯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实施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落实好尽职免责,充分调动一线信贷人员积极性。
四是抓好督查考核评估,改进完善小微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等机制,加强宣介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依法依规查处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内外勾结、弄虚作假、骗贷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跨部门多层级失信联合惩戒。
要点二:回应是否有措施保持汇率不破“7”,央行称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李波表示,从去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有升有贬,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也明显提高,央行强调的是更多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搞竞争性贬值,也不会把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第二,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人民银行也坚持了底线思维,在必要的时候也通过宏观审慎政策对外汇供求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今年以来,尤其是6月份以来,央行行长易纲和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多次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发表看法,在一些工具的使用上也发挥了逆周期调节的作用,比如8月6号,人民银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到20%,这都是一些宏观审慎的措施来防止外汇市场的顺周期行为导致“羊群效应”。第三,汇率最终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是稳中向好的,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要点三:担忧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时面临资本金占用和MPA考核的掣肘,是不必要的
朱鹤新表示,少数扩张过快的金融机构可能在上述方面感觉到有压力,但是当前的MPA对总体金融机构广义信贷的增长实际上是不构成约束的,金融机构有足够的广义信贷增长的空间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但必要的资本充足要求是防风险的底线。
他表示,总的看,目前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普遍要高于监管的要求,同时还在通过内源和外源的多渠道来补充资本,可以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个上面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银行的资本是充足的,资本的充足是可以满足实体经济融资的合理需求。4月份定向降准以后,央行又在MPA中新增临时性的专项指标来专门用于考察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的情况,要求金融机构将降准释放的资金用于小微企业的信贷性投放,并将节约的资金成本用于向小微企业让利。7月份定向降准后,根据相应情况更新了考核要求,在MPA结构性参数中将考察范围扩展到普惠金融领域,普惠金融领域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将获得更优惠的结构性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小微和“三农”等领域倾斜。总之,MPA也适时做了一些调整,特别是参数上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方向性的东西做一些推进,通过正向激励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要点四:总体上结构性去杠杆的方向不会变
在被问及去杠杆的时间表会不会从现在的三年延长到五年或者十年的时间时,朱鹤新表示,去杠杆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效,这个方向不动摇。
纪志宏则表示,总体上结构性去杠杆的方向不会变,从这几年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情况看,不搞一刀切、把握好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宏观杠杆率总体趋稳。2017年我国杠杆率是248.9%,今年二季度也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宏观杠杆率已经基本趋于稳定,也就是说落实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的共同作用下,去杠杆取得了成效。从结构上来看,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明显回落,今年二季度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是下降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方面的管理在规范,住户部门杠杆率上升的速度有所下降,杠杆结构呈现优化态势。
以下是国新办例行吹风会的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近期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听取了财政金融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汇报。前一阶段我们已经请财政部的同志来介绍了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鹤新先生,请他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大家的提问。出席今天吹风会的还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先生,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先生。下面请朱行长介绍相关情况。
谢谢主持人。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来参加今天下午的例行吹风会,介绍一些人民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的务实举措。大家也知道,7月23号国务院第十八次常委会研究了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我们人民银行高度重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贯彻落实、全力以赴推进。下面我向记者朋友介绍相关情况,和大家一起分享人民银行在解决这方面的举措和心得。
2018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经济金融形势,人民银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形势研判和前瞻性预调微调,出台、落实了一系列旨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一方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适当对冲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通过降准和中期借贷便利(MLF)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应,净投放2.4万亿元,力度明显加大。增强信贷调控弹性,支持表外融资回表。扩大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将AA+和AA级公司信用类债券、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等纳入担保品,支持小微企业、绿色经济和信用债市场。
另一方面,牵头发挥政策合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综合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PSL)等工具,并动态调整宏观审慎评估(MPA)相关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今年三次降准释放资金中有1万多亿元定向支持小微等普惠领域。6月23日,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印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策文件,出台增加支小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15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等23条具体措施。6月29日,人民银行等五部门联合召开全国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电视电话会议,2万余人参会,传达到县到部门到机构到人。
总体看,相关政策措施有序落实,政策效果逐步显现。
一是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贷款保持较快增长。7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准备率为1.7%,比去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存款类机构间七天期回购利率(DR007)中枢从去年末的2.9%左右下降到8月中旬的2.6%左右。1-7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0.48万亿元,同比多增1.69万亿元,已是去年全年同比多增量的近两倍,7月末贷款余额增速为13.2%。
二是信贷结构继续优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不断加大。高新技术制造业、服务业、扶贫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较强。截至今年6月末,项目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30%。7月末,普惠口径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5.8%,比上年末高6个百分点。7月份新发放的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有了明显的下降,平均水平为6.41%,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
三是债市融资功能有所恢复,高等级债券利率显著下行。1-7月,企业债券净融资为1.25万亿元,同比多1.35万亿元。7月末,5年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为3.23%和3.48%,较上年末分别下降0.62个和0.40个百分点;五年期AAA级和A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分别为4.28%和5.26%,较上年末分别下行1.14个和0.61个百分点。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全力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相关工作。一方面要加强统筹协调,既形成政策合力,又防止政策叠加。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度,保持战略定力。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平衡好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过机制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意愿,切实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我简单把情况给大家做一些介绍。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欢迎各位提问。谢谢。
感谢朱鹤新先生的介绍。我们知道,央行是大家很关注的一个部门,关注的问题也非常多。今天我们还是围绕主题来进行互动,也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下面请大家提问,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开始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中心记者:朱行长,刚才您也提到了,现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刚才您也简单介绍了央行过去采取的措施,能不能具体介绍取得的成果?另外,我们更关注的是下一阶段央行会有哪些具体新的措施来缓解这方面的问题?
谢谢你的提问。大家知道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也是一个长期性的充满挑战的话题。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我们也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措施,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当然,这个课题也是一个可持续的课题,是一个要持续做下去的课题。
的确,当前社会关注度也比较高,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会同银保监会、证监会、发改委、财政部等部门加大小微企业政策的落实力度,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包括合理使用定向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和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完善宏观审慎评估,发挥信贷政策结构性引导作用,实施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强化政策执行和考核等。这段时间以来各项措施成效正在逐步体现。表现在:
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投放力度加大。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下降。同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也在不断改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一定的缓解。我有一组数据跟你分享一下。增量大,普惠口径小贷款(单户授信5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与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1-7月份新增6083亿,同比多增4042亿。余额同比增速快,7月末余额为7.38万亿,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上年末提高6个百分点,也比全部贷款增速高2.6个百分点。融资成本下降,7月份新发放的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水平为6.41%,比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这说明在缓解融资难、降低融资成本方面我们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发挥好政策合力,要做好政策协调,发挥“几家抬”的作用,切实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质效。
一是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继续运用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运用宏观审慎评估,引导金融机构将降准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
二是深化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高收益债券,鼓励债券信用增进机构通过信用风险缓释工具,支持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金融债券。
三是夯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引导金融机构完善小微企业贷款成本分摊和收益分享机制。实施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优惠,落实好尽职免责,充分调动一线信贷人员积极性。
四是抓好督查考核评估,改进完善小微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等机制,加强宣介推广好的经验做法,依法依规查处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内外勾结、弄虚作假、骗贷骗补等违法违规行为,实施跨部门多层级失信联合惩戒。
开前门,让我们的资金切切实实流向小微企业,流向实体经济当中。同时,要注意防范道德风险,守好风险底线,让活水流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谢谢你的提问。
中国日报记者:央行近期在多次表示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充裕合理,但是仍然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请问央行应该如何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使资金更好的流向实体经济。
谢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也非常有意思。一方面体现我们刚才介绍过的取得的成效,另一方面也体现出我们这方面的诉求是非常高的,也希望通过我们的政策能进一步的传导好,把我们政策之间的合力、政策之间的脉络,以及我们政策传导的流畅性实现好,真正起到“几家抬”的作用。
今年以来,我们货币政策在量、价和结构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无风险利率明显下行,中高等级债券利率明显下降。这就回答刚才第一个记者提问时实际上有几组数据已经实证这样的效果。当然的确也应该看到当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增多,央行将流动性注入银行体系后受到资金供、求双方意愿和能力的制约。信用扩张受到供给端和需求端多重约束,有时存在金融体系“有钱”难以运用出去的情况。因为大家可能感到,流动性非常充裕,充裕以后应该流到中小微企业,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从资金需求端来看,我们需要资金流向中小微企业,如果银行的资金投向产能过剩、环保不达标行业,投向一些受限的行业,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
当然我们更希望我们的资金流向我们鼓励的方向,比方说普惠领域的小微企业,比如说高技术的制造业、服务业等,这是我们重点关注和支持的对象。这方面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相关贷款增长是比较快的,融资结构有所优化。大家可能关注到,前面讲的产能过剩的、环保不达标行业的融资在下降,但下降的和增加部分的体量不对等,使得合规、合格的融资需求短期内增长放缓。为什么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小微企业自身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方说财务不规范的问题、规模效应欠佳,还有大家比较关注的抵押品不足等等问题,也制约了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缓解。从资金供给端看,市场风险偏好下降,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分支机构和信贷人员积极性不足,这也是一个方面。6月23日五部委出台的办法,实际上就是要解决政策合力“几家抬”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但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几家抬”是一个方面,同时也要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让金融机构在这个环节中发挥作用,让金融机构的信贷供给流到中小微企业,让中小微企业在市场上更有活力,我们的企业会走得越来越远,我们的企业活力将越来越足。
所以进一步疏通货币传导机制,对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防范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是打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举措,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货币政策要处理好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宏观总量与微观信贷之间的关系,坚持结构性去杠杆的大方向不动摇。二是金融机构要下沉金融管理和服务重心,按照财务可持续原则,合理覆盖风险、优化考核激励,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内在动力。三是与其他部门做好统筹协调,发挥好“几家抬”的合力,坚持不懈抓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四是从长远看,通过改革的举措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来疏通货币政策渠道,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支持实体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谢谢你的提问。
南华早报记者:关于小微企业,因为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比较高,也有外来因素,比如贸易保护主义。请问对于小微企业尤其是关于出口的企业,央行有没有一些措施支持他们融资。第二个问题,关于人民币最近波动比较大,央行会不会也有措施保持兑美元汇率在7的水平。
这个问题关注度是比较高的,今天我们李波司长也来了,请李波司长跟大家分享一下相关的情况。
听下来是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出口型小微企业的融资方面有没有什么举措,这块留给纪司长回答。第二个问题是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今天的主题是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知道汇率问题大家比较关心,我就简单回答几句。第一,人民币汇率主要是由市场供求决定,大家也看到了,从去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有升有贬,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也明显提高。我们强调的是更多发挥市场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搞竞争性贬值,也不会把人民币汇率作为工具来应对贸易摩擦等外部扰动。这些我们在本月发布的《政策货币执行报告》中也明确讲了。第二,在保持汇率弹性的同时,人民银行也坚持了底线思维,在必要的时候也通过宏观审慎政策对外汇供求进行逆周期调节,维护外汇市场平稳运行。今年以来,尤其是6月份以来,易纲行长和外汇局的潘功胜局长多次就人民币汇率问题发表看法,我们在一些工具的使用上也发挥了逆周期调节的作用,比如8月6号,人民银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到20%,这都是一些宏观审慎的措施来防止外汇市场的顺周期行为导致“羊群效应”。第三,汇率最终是由经济基本面决定的,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是稳中向好的,为人民币汇率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我就说这些。
我简单补充两句,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出口竞争能力是不同的,消化面临困难的方法也是不一样,有些企业加大了转型的力度,有的在融资上面临一些暂时的困难,我们将加强对出口企业的监测,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对面临暂时困难的企业,我们也提倡金融机构不简单的抽贷、断贷,如果产品还是有市场、有前景,我们支持银行给予合理的支持。
经济日报记者:最近我们听到有市场人士表达了这样的一种看法,觉得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的时候面临资本金的占用和MPA考核方面的掣肘,请问朱行长对这个观点怎么看?MPA考核在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方面有什么考虑?
谢谢你的提问。我总的感觉,少数扩张过快的金融机构可能在这方面感觉到有压力,但是当前的MPA对总体金融机构广义信贷的增长实际上是不构成约束的,金融机构有足够的广义信贷增长的空间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当然我们也说了“三性原则”,必要的资本充足要求是防风险的底线,因为银行是一个审慎的行业、高风险的行业,对资本的要求非常高,所以必要的资本充足要求是防风险的底线,这样也有助于金融机构合理安排资产扩张的速度,也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总的看,目前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普遍要高于监管的要求,同时还在通过内源和外源的多渠道来补充资本,可以满足实体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个上面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因为我们资本是充足的,资本的充足是可以满足实体经济融资的合理需求。4月份定向降准以后,我们又在MPA中新增临时性的专项指标来专门用于考察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的情况,要求金融机构将降准释放的资金用于小微企业的信贷性投放,并将节约的资金成本用于向小微企业让利。7月份定向降准后,根据相应情况更新了考核要求,在MPA结构性参数中将考察范围扩展到普惠金融领域,普惠金融领域表现突出的金融机构将获得更优惠的结构性参数,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源向小微和“三农”等领域倾斜。总之,MPA也适时做了一些调整,特别是参数上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方向性的东西做一些推进,通过正向激励解决发展中的问题。
彭博社记者:
债券市场也是直接融资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央行是否会采取某些措施来疏通这些渠道的融资。
大家关注到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债券市场有了一些进展,取得了一些成效。纪志宏司长在方面是非常有经验的,请纪司长给大家作介绍。
其实在朱行长回答问题的时候提到一个数,今年1-7月企业债券净融资1.25万亿元,同比多1.35万亿元,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还是表现得很强的,很多大中型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获得融资以后,也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有更多的信贷资源来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我们也在努力推动债券市场的产品创新,拓宽债券市场覆盖面和渗透水平,让债券市场不只服务大型企业,还能服务中小型企业。下一步我们将在中小企业私募债、小微企业金融债、小微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拓宽资金的来源,更多的支持大中小企业的发展。
中新社记者: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通过实施台账管理等措施,落实责任制,强化责任制,请问把支小再贷款等政策落实到位,央行有何考虑?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支农再贷款,人民银行还是用的比较充分、用的比较普遍的,因为我知道各地方对这块是非常欢迎的,特别是一些农村金融机构和一些地方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上,人民银行给了很多支持,所以人民银行一贯高度重视再贷款的精准施策,在开展支农、支小再贷款时已经建立了台账制度。从实践看,台账是加强再贷款管理的重要抓手,有效的发挥了再贷款的结构引导和正向激励作用。近期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了再贷款台账的管理制度:
一是金融机构运用支小再贷款资金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应建立台账,详细记录每一笔贷款发放的对象、类型、证件号码或组织机构代码,贷款金额、期限、利率、用途等要素,并将台账按期报送当地人民银行。这说明资金的用途一定要规范,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流向哪里要说得清楚。
二是人民银行结合台账通过日常的监测评估、现场和非现场核查,对再贷款资金运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确保支小再贷款资金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贷款,优先支持单户授信5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将支小再贷款优惠利率政策切实传导至小微企业,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里也有一组数据,7月末全国支小再贷款约为1025亿元,比上月末增加81亿元,比年初增加96亿元。这里面我还要讲一个事儿,刚才说地方金融机构,特别是农商行、城商行、农信社,支农支小展开业务比较多的,在这个上面人民银行支持的力度也是比较大的,而且这两个是相互匹配的,如果支农支小贷款的力度大,它对支农支小再贷款的需求也相应大,说明小微企业的活力、小微企业的市场也在不断的拓展、不断的延伸。谢谢你的提问。
华尔街日报记者:想问一个去杠杆的问题,朱行长刚才讲到坚持做去杠杆这件事情,请问下一步会怎么样,在这方面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另外,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去杠杆的时间表,会不会从现在的三年延长到五年或者十年的时间。谢谢。
去杠杆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效,当然这个方向我们不动摇。具体的志宏司长在,把情况分享一下。
刚才朱行长特别强调,总体上结构性去杠杆的方向不会变,从这几年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情况看,不搞一刀切、把握好去杠杆的力度和节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宏观杠杆率总体趋稳。2017年我国杠杆率是248.9%,今年二季度也基本维持在这个水平上,宏观杠杆率已经基本趋于稳定,也就是说落实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加强金融监管协调的共同作用下,去杠杆取得了成效。从结构上来看,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明显回落,今年二季度企业部门的杠杆率是下降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方面的管理在规范,住户部门杠杆率上升的速度有所下降,杠杆结构呈现优化态势。我就补充这些。
再次感谢三位发布人,谢谢朱行长,谢谢两位司长,谢谢大家。今天的吹风会到此结束。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全面高效的宏观政策国际协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课题组
人民币国际化是人民币逐渐从中国的主权货币发展成为主要国际货币的过程。在当前“一 超多元”的国际货币格局下,人民币想要打破国际市场对美元、欧元的使用惯性、路径依赖,获得广泛使用的网络效应,最终实现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 币地位,仍然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现状
1.人民币国际化调整巩固,RII触底后强势反弹。2017年,全球经济形势复苏向好,贸易与投资回暖,发达经济体增长势头巩固,新兴市场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的压力下保持稳健,新动能更加强劲,增长表现好于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一年内连续四次上调中国GDP增速预测。综合国力提升,改革开放有序推进,夯实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基础。市场需求企稳回升,摆脱“恐慌”回归理性,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内源动力。在此基础上,跨境人民币使用政策体系以及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为人民币跨境与离岸使用创造了便利条件。总体来看,2017年人民币国际化逐渐消化前期负面冲击与预期,在波动中显著回升,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保持稳定地位。截至2017年4季度,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为3.13(图1),同比上升44.80%,强势反弹,基本回归至2015年水平。
2.资本金融项下人民币使用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功能得到夯实,频现亮点。海外人民币资金池已走出低谷,人民币国际信贷全球占比同比增长1.01%,呈现止跌回升态势。“债券通”进一步加快中国资本市场开放步伐,熊猫债市场稳步向前,点心债市场出现回暖迹象,产品体系不断创新并完善。人民币直接投资回归理性,在全球直接投资逐季度萎缩的背景下,人民币直接投资受到冲击总体较小,在全球直接投资中的占比快速攀升,成为拉动RII反弹的主要力量之一。2017年4季度,人民币国际金融计价交易综合占比达6.51%,创历史新高。
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主要障碍
1.全球货币政策酝酿变局,金融市场波动性与溢出效应上升。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面临转向,美联储开启加息和缩表进程,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退出极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上升,将对汇率、利率以及资产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短期资金流动的不确定性上升。特别是在当前全球金融资产分布相对单一的情况下,货币“竞争”加剧,汇率波动扩大,使得风险传染性和溢出效应增大,发展中国家金融脆弱性显著上升,对人民币跨境与离岸使用形成一定阻碍。
2.人民币金融产品不够丰富,市场体系有待健全。尽管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进入成长阶段,产品多样化、规模和交易活跃性有所改善。然而,受到宏观审慎监管、创新能力、市场结构等因素影响,境内人民币金融产品体系较美元、欧元等仍存在一定差距,2017年离岸人民币资金池仍处于萎缩状态。点心债发行低迷,缺乏丰富的产品,市场较为清淡。特别是汇率风险管理手段难以满足国际社会的需要,非居民缺乏充足便捷的人民币使用渠道和使用方式,对人民币跨境使用产生负面效应。
3.合规审查背景下人民币跨境流动通畅度有待提高。在全球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为了守住不发生金融危机的底线,中国加强了资本项下管理,完善资本跨境流动的真实、合规性审核,有效遏制了前些年比较盛行的、没有真实贸易背景的套利和投机性资本跨境流动,减少了一部分人民币跨境流动。资金进出境手续增多,便利性有所减弱,人民币跨境流动通畅度下降,对人民币跨境与离岸使用造成了负面影响。
4.CIPS业务不及预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强大基础设施的支撑。尽管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投入使用,但是参与机构、处理业务量不及预期,存在业务种类相对单一、证券清算结算体系割裂、交易流程和政策与国际惯例没有统一对接等问题。与美元、欧元的支付体系相比,CIPS在货币政策传导、资金周转优化、金融监管和经济预测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亟待进一步完善。
结构变迁中的宏观政策国际协调
历史经验表明,宏观政策国际协调的内容并非一成不变,协调机制也需与时俱进。随着世界经济格局和货币格局的变迁,原有协调机制难以取得实际效果,必须进行改革和完善,并在各方力量的推动下逐渐形成新的协调机制。过去二百年间,国际货币格局经历了英镑由盛转衰、美元主导地位确立和欧元诞生等一系列重大改变,国际协调机制也从由军事力量主导的政治利益协调,到国际组织牵头下的多方协调,再到不断兴起的区域协调。不难发现,每一次主要国际货币的更替都导致国际政策协调的发展演变,新兴国际货币都拥有自己主导的国际政策协调机制和平台。任何处于上升期的新兴国际货币,都要接受传统国际政策协调机制的“考验”,不合格的只能被迫退出国际货币竞争;幸存者还必须积极打造新的国际协调机制以赢得先发优势,为本币国际化构建制度基础。实际上,国际协调机制的成败,决定了新兴国际货币在新格局中的地位高低。显然,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必须服从这一历史规律。
宏观政策国际协调与人民币国际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人民币国际化是改革和完善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果,有助于丰富国际政策协调内容,提高协调机制的运行效率。同时,有效的国际政策协调能够营造人民币国际化所需的外部政策环境。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由该国经济规模、经济稳定性、产业竞争力、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深度决定。毫无疑问,为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国际竞争力提升等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经济结构转型政策等,为推进货币国际化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和制度基础。但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主要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可能极大地削弱中国政策效果;单纯考虑自身经济发展目标而制定的经济政策也很有可能对周边国家或其他国家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引发经济冲突,不利于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实现。加强同世界其他国家的政策沟通和协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策溢出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不确定性,有力保障宏观政策实现预期效果,为人民币国际化铺路,助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目标实现,形成更加稳健、平衡的国际货币新格局。
全面高效的宏观政策国际协调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要求;要将贸易、货币政策作为短期协调的重点内容,将结构改革、宏观审慎政策纳入协调范畴,从而完善国际政策协调框架;要重视多层次国际组织在协调中所体现的平台功能,积极寻求在新兴国际协调平台上发挥引领作用。要在“一带一路”上开展内容丰富的区域合作机制创新,为国际协调理论和实践提供新样本、新模式;妥善处理中美贸易摩擦和政策分歧,这是实现无危机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也是当前中国进行国际政策协调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新浪财经讯 8月21日,人民币中间价报6.8360,上调358点,上一交易日中间价报6.8718,在岸人民币上一交易日收报6.8525。
特朗普再度抱怨美联储加息 美元无奈承压回落
新的交易周开始,美元又一个交易日录得下滑。美元兑所有主要货币都保持稳定或扩大跌势。
尽管在纽市开始时没有买家,但有报道称,特朗普总统在上周末的汉普顿筹款活动中抱怨美联储加息,这一消息只会让抛售潮获得动能。
这是我们第二次听到总统对美联储的紧缩政策感到遗憾,从理论上讲,他的观点不应该影响货币政策。然而,如果央行下个月提高利率,但未能承诺第四次加息,毫无疑问,一些市场参与者将把这归因于总统的压力,不管其是否属实。
人民币破7不可怕 构建人民币贬值减压阀是关键
人民币会不会破7并不重要,人民币短期内的急速贬值,某种程度上也是情有可原,重要的是尽快形成市场化的而非行政性的人民币贬值减压阀。8月以来,为降低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央行已经两次祭出杀招—8月6日起,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8月16日,有消息称,央行上海总部今日通知,要求上海自贸区各银行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以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增加做空成本。无论是提高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还是禁止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在短期内都是必要的,但是之于中长期而言,不仅难以有效,还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
人民币是否破7并不可怕,问题的关键在于资本与金融账户要逆转,尤其是FDI(外商直接投资),有必要尽快扭转近几年的急速下滑态势。而在要素成本已经大幅上升的当下,要更多地吸引FDI,在平衡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放开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取消或降低准入门槛,对民间资本则更应大幅开放,如铁路、电网、金融等领域。这一切,都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中国社科院曾刚:人民币“脱锚”后 货币金融政策运行面临新挑战
曾刚认为,中国货币制度有一点挂钩美元,但这种货币政策制度存在双刃剑效应。坏处是中国央行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权,比如经济周期变动若和美国不同步,外汇储备变动或资本跨境进出流动会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干扰,目前市场特别能感受到这种冲击——美联储在加息,中国却在去杠杆,因此中国经济挺难受。但这就是“人民币挂钩美元”的锚定所付出的代价。
另一方面,好处是货币本身提供了边界约束,因此人民币供给不会超过外汇储备太多,因此在1994年这个货币制度形成后,中国恶性通胀发生概率和次数明显减少,中国很少出现其他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严重通胀问题,某种程度而言这与人民币锚定美元制度有很大关系。
在曾刚看来,这种货币制度还需要平衡三个问题:一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导致货币政策宽松的情况下,在原有人民币锚定美元的机制下,需要更多的美元外汇储备才能释放更多人民币流动性,但当前全球贸易冲突等因素,导致外汇储备增长难度加大,所以相关部门需要探讨新的货币投放途径,或者将人民币的锚,从挂钩美元转向挂钩一篮子货币。
二是如何稳定经济增长,现在中美经济周期不同步,我们现在有稳经济增长的需要,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主动减少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干扰,人民币需要“脱锚”(脱离挂钩美元)。
三是如何让人民币稳步脱锚,由于脱锚可能带来人民币汇率下跌压力,以及资本流出压力增加,因此央行如何重新建立对货币汇率稳定的预期,重振公众的信心,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以及行之有效的措施。
“现在我们还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脱锚之后,中国货币供给机制将发生哪些变化,比如美联储通过不断购买美国国债释放货币流动性,中国没有这么多国债可以买,那么央行以什么方式提供?比如债务方式提供,或者中期拆借便利(MLF),但这对整个市场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是短期的。”曾刚表示,若央行需要寻找可持续的,能够替代当前外汇占款实现基础货币供给持续增加的新路径,需要哪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主导,还需要相关部门综合权衡。
新浪财经“汇率换算微信小程序”现已接入22个主要国家汇率换算的实时行情,方便外汇投资者即时查询最新汇市信息。同时,小程序还可提供“换汇最划算”的银行信息,更适合各进出口企业、外汇公司、海淘族、出境游等群体使用。
在即将上线的小程序二期工程中,将会强势接入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的汇率行情,独步领先全行业!
  人民币破7不可怕 构建人民币贬值减压阀是关键
来源:时代周报
8月16日,人民币汇率距离破7仅差寸步—当日,人民币再次出现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8946,下跌90个基点,连续第六日下调,创下日以来的新低。
在人民币兑美元持续徘徊在破7边缘之际,过多地讨论人民币会不会破7,并无太大实质性的意义。无论是基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外贸出口成本优势趋弱等内因,还是基于美国经济和美元强势复苏,以及美国的贸易战攻势等外因,人民币的走弱及或将破7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实际上,人民币会不会破7并不重要,人民币短期内的急速贬值,某种程度上也是情有可原,重要的是尽快形成市场化的而非行政性的人民币贬值减压阀。8月以来,为降低人民币的贬值预期,央行已经两次祭出杀招—8月6日起,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8月16日,有消息称,央行上海总部今日通知,要求上海自贸区各银行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以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增加做空成本。无论是提高外汇风险准备金率,还是禁止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在短期内都是必要的,但是之于中长期而言,不仅难以有效,还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
在讨论形成市场性的人民币贬值减压阀之前,有必要先认识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重要性—一般而言,如果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则增长较快,人民币大概率是会升值的;如果国际收支为逆差或者顺差大幅收窄,意味着外汇储备减少或已明确呈现出减少趋势,人民币进入贬值区间则是较为正常的。
严格说来,国际收支又分为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其中,经常账户又包括商品贸易收支和服务贸易收支,资本与金融账户又包括资本输入与资本输出,以及对外资产和负债的所有权变更的所有交易。如果复盘过去20年我国国际收支的整体格局,从年,我国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持续“双顺差”,故而在这15年间,人民币整体持续升值,累计升值幅度达30%左右。但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经常账户、资本与金融账户则呈现出“一顺一逆”的态势,故而近4年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减少,人民币汇率的贬值动能明显大于升值—尤其是今年以来,一季度甚至出现了近20年未见的经常项目逆差的现象,且逆差数额高达341亿美元—究其原因,商品贸易并非主要原因,而是由服务贸易大幅逆差导致,其中以海外旅游海外购房的名义占了大头。
明晰了国际收支格局对汇率走势的重要性,构建形成市场化的人民币贬值减压阀,才能找到正确的抓手。在外贸出口成本优势趋势以及贸易冲突之下,至少在中期内(3–5年),我们的经常账户已经很难维持过去的高顺差,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这一趋势,只有等到我们在高端制造领域具备足够的优势时才能扭转。
所以,人民币是否破7并不可怕,问题的关键在于资本与金融账户要逆转,尤其是FDI(外商直接投资),有必要尽快扭转近几年的急速下滑态势。而在要素成本已经大幅上升的当下,要更多地吸引FDI,在平衡系统性风险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放开外商直接投资的领域,取消或降低准入门槛,对民间资本则更应大幅开放,如铁路、电网、金融等领域。这一切,都需要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人民币“脱锚”后 货币金融政策运行面临新挑战
7月28日,在“2018中国资产管理年会”上,同时发布了《2018中国资产管理发展趋势报告》。 中国资管业的全面规范,2018年是真正开启大幕的一年。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新的资管格局正在形成。报告从全球与中国金融监管框架、大资管新规影响及新资管格局、非标压降与标准化投资、净值化转型问题及对策等方面探讨大资管如何涅槃重生? 其中,对银行资管面临的巨大挑战、信托业务去通道后拥抱主动管理、保险资管多元化发展、互联网资管“乱象”整治等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报告还特别对大资管行业未来全面进入净值化管理的发展方向,以及净值化转型过程中的疑惑难题,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解读。
本报记者&陈植&上海报道
由于脱锚可能带来人民币汇率下跌压力,以及资本流出压力增加,因此央行需要重新建立对货币汇率稳定的预期,重振公众的信心。
7月28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浦发银行联合主办的“2018中国资产管理年会”在上海举行。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在“风口投资主题论坛”上做题为《人民币脱锚与货币金融运行》的主题演讲。
他认为,中国货币制度有一点挂钩美元,但这种货币政策制度存在双刃剑效应。坏处是中国央行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货币政策的自主权,比如经济周期变动若和美国不同步,外汇储备变动或资本跨境进出流动会对中国经济增长造成干扰,目前市场特别能感受到这种冲击——美联储在加息,中国却在去杠杆,因此中国经济挺难受。但这就是“人民币挂钩美元”的锚定所付出的代价。
另一方面,好处是货币本身提供了边界约束,因此人民币供给不会超过外汇储备太多,因此在1994年这个货币制度形成后,中国恶性通胀发生概率和次数明显减少,中国很少出现其他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严重通胀问题,某种程度而言这与人民币锚定美元制度有很大关系。
在曾刚看来,这种货币制度还需要平衡三个问题:一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加导致货币政策宽松的情况下,在原有人民币锚定美元的机制下,需要更多的美元外汇储备才能释放更多人民币流动性,但当前全球贸易冲突等因素,导致外汇储备增长难度加大,所以相关部门需要探讨新的货币投放途径,或者将人民币的锚,从挂钩美元转向挂钩一篮子货币。
二是如何稳定经济增长,现在中美经济周期不同步,我们现在有稳经济增长的需要,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如何主动减少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干扰,人民币需要“脱锚”(脱离挂钩美元)。
三是如何让人民币稳步脱锚,由于脱锚可能带来人民币汇率下跌压力,以及资本流出压力增加,因此央行如何重新建立对货币汇率稳定的预期,重振公众的信心,需要一个漫长过程以及行之有效的措施。
“现在我们还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脱锚之后,中国货币供给机制将发生哪些变化,比如美联储通过不断购买美国国债释放货币流动性,中国没有这么多国债可以买,那么央行以什么方式提供?比如债务方式提供,或者中期拆借便利(MLF),但这对整个市场的成本是很高的,而且是短期的。”曾刚表示,若央行需要寻找可持续的,能够替代当前外汇占款实现基础货币供给持续增加的新路径,需要哪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主导,还需要相关部门综合权衡。
  新浪财经讯 8月20日,在岸人民币收报6.8525,上一交易日收报6.8815,升值290点。
美元指数小幅上涨
央行多管齐下 “剑指”离岸远期人民币汇率话语权
8月初,央行决定从8月6日起,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从零调整为20%。布朗兄弟哈里曼(BBH)全球外汇策略主管Marc&Chandler认为,此举一方面通过抬高远期购汇操作成本,缓解人民币快速贬值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央行开始重新增强离岸市场远期人民币汇率波动话语权的“风向标”。
而面对8月10日土耳其里拉崩盘引发的新兴市场货币投机沽空潮起,中国央行的调控措施也持续“加码”。
8月16日,央行上海总部要求即日起,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简称FTU)的三个净流出公式暂不执行,各银行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此举被市场解读为旨在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增加离岸人民币沽空成本。
8月17日,香港离岸市场一年期人民币HIBOR上涨55个基点,创下2016年12月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7天期离岸人民币HIBOR上涨1.17个百分点,创下去年11月22日以来单日最大涨幅。令不少投资机构感觉离岸市场人民币正被迅速抽离,担心远期市场沽空人民币头寸正面临越来越高的交割违约风险。
美元升值致海外融资汇兑损失 部分公司偿债压力增加
汇率错配给一些融入大量美元、又以人民币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公司带来一定财务压力,人民币贬值削弱了这些公司的偿债能力。尤其对于一些中资房地产企业和城投平台来说,他们的收入完全来自国内,可能面临债务到期偿还风险。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在发行美元债时,为应对汇率风险,提前通过衍生品进行远期锁汇,从而有效规避了汇率风险。
近期美元一路升值,让一些在海外融资的中资企业“坐不住”了。
原本利用境外低息环境融资的企业万万没想到,年初至今,美元对人民币汇率涨幅达6.2%。这导致企业财务成本迅速飙升,且已体现在部分公司的半年报中。
新浪财经“汇率换算微信小程序”现已接入22个主要国家汇率换算的实时行情,方便外汇投资者即时查询最新汇市信息。同时,小程序还可提供“换汇最划算”的银行信息,更适合各进出口企业、外汇公司、海淘族、出境游等群体使用。
在即将上线的小程序二期工程中,将会强势接入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的汇率行情,独步领先全行业!
  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7月份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减少205亿美元和127亿美元,延续了5月和6月的态势。
在近期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美元指数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外币贷款余额连连下降,在情理之中。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金融分析师鄂永健表示,在美元持续升值的趋势下,由于还贷时可能需要更多人民币,外币贷款成本升高,所以市场主体借外币的驱动力下降,外币贷款余额下降。
而且,美元贷款利率持续走高,则从另一个角度推高外币贷款成本,也是外币贷款余额降低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自2016年2月份开始至今,3个月内美元贷款利率由1.48%上升至3.35%,上升幅度达126%。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也提到,在美联储加息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境内外币资金供求变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外币存贷款利率有所上升。6月份,3个月以内、3至6个月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3.35%和3.61%,比3月份分别上升0.18个和0.19个百分点。
但是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外币存款利率上升,外币存款却出人意料地明显下降。
数据显示,今年4月至今,外币存款已经连续4个月出现负增长,4月至7月单月增加额分别为-222亿美元、-136亿美元、-118亿美元和-205亿美元。
大额美元存款利率则从2016年4月份开始持续上升。6月活期、3个月以内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0.33%和2.15%,比3月分别上升0.03个和0.23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赵庆明分析,境内企业为了减少汇兑损失,会及时归还境内外的外币贷款,进而造成外币存款减少。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虽然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波动,但是市场主体涉外交易行为却没有出现非理性行为和明显的套利行为。
这一现象从另一个数据上亦得到印证,即衡量经济主体结汇意愿的结汇率。今年以来,结汇率有所上升,市场主体持汇意愿总体下降。
根据外汇局披露,2018年上半年结汇率为66%,较2017年同期上升3个百分点,一、二季度分别为62%和70%,说明市场主体结汇意愿有所回升。7月份,结汇率更是上升为73%,是2015年7月以来最高值。
“我国外汇市场供求保持总体稳定,市场主体涉外交易行为理性有序。”外汇局新闻发言人日前指出,一是外汇储备余额稳中略升;二是银行结售汇和跨境收支逆差同比收窄;三是市场主体结汇意愿环比上升,售汇率略有增加。
  文章来源:华创宏观
人民币的“近忧”与“远虑”
我们认为人民币短期之压确定存在,称为“忧”,但人民币本轮贬值其实包括性质不同的两部分:合理贬值6%左右+市场惯性贬值3%。
人民币长期之压有基本面变化的苗头,称为“虑”,受到经常账户逆差,美国复苏拐点,国内有效信用扩张、贸易摩擦是否扩围金融四个变量影响。
不同以往的“短期之压”,7有何特殊?
首先,贬值预期并没有明显走强,即期贬值但远期贴水,掉期点明显为负;其次,汇率市场基本面并未看到恶化迹象;再次,本轮美元是小反弹非反转,本轮美国复苏拐点只会迟到不会缺席,目前拐点担忧是国际市场主要的预期方向;最后,本轮贬值的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不同,由于外需拖累明显,今年国内宏观在6-7月明确政策底,进入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拐点期,经济向下寻底的过程中叠加汇率触及关键点位,为避免风险资产波动共振,向美传递不主动激怒的友好谈判姿态,央行维稳意愿将逐渐增强,同时后续政策调控工具箱充分,因此短时间内破7概率依然较低。
7这个点位的关键特殊性在于,跌破7后无论即期市场还是衍生品市场都并未有过足够的量价交易基准。在境内风险资产尚未稳定、破7的心理担忧仍高的背景下,破7概率较低。
波谲云诡的“长期之虑”,内外赛跑?
人民币长期之虑中,市场需关注经常账户逆差的持续性和深远影响(利空长期汇率)、美国本轮复苏的拐点时间(利好汇率)、国内有效信用扩张的时点(利好汇率)、贸易摩擦是否扩围到金融领域(外压升值),本质是多空因素的一轮赛跑,有一定不确定性。
长期汇率波谲云诡,来源于四大变量中一半为外生变量。美国复苏的拐点时间为纯外生变量,贸易摩擦扩围和经常账户逆差均是半外生变量。只有国内信用扩张的时点是内生变量。
四大变量中,最值得市场关注的是经常账户逆差的变化,经常账户波动性加大,一方面服务贸易逆差持续高位,其中海外旅游消费和知识产权消费未来高增速的趋势仍在;一方面商品贸易顺差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后续或面临缩窄冲击。经常账户逆差对于长期习惯于顺差为底进行利汇率调控的决策层而言面临新的挑战,对于以外占作为主要构成的基础货币投放形成一定的新的思考和挑战。
每周经济观察
上周地产销售环比下降,7月房价环比涨幅一二线放缓、三线扩大;8月土地成交走弱;电力耗煤环比下降、同比转负;唐山环保预期提振钢价,上周钢材社会库存增加;台风、非洲猪瘟提振菜价和猪价;央行合计净投放1765亿元,隔夜市场利率大幅上行,银保监发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消费信心不足美元指数微跌,离、在岸人民币贬值,7月结售汇结束连续4月顺差。
1.人民币的近忧与远虑——汇率一本通·系列二
近期人民币汇率市场波动加大,从4月初至今已累计贬值9%左右,破7担忧再次燃起。
我们认为人民币短期之压确定存在,称为“忧”,但人民币本轮贬值其实包括性质不同的两部分(合理贬值6%左右,市场惯性贬值仅3%左右),考虑到政策纠偏转向+经济下行压力显现的特殊时点,在经济向下寻底的过程中,为避免风险资产波动共振,向美传递不主动激怒的友好谈判姿态,央行维稳意愿将逐渐增强,同时后续政策调控工具箱充分,因此短时间内破7概率依然较低。人民币长期之压有基本面变化的苗头,称为“虑”,市场需关注经常账户逆差的持续性和深远影响(利空长期汇率)、美国本轮复苏的拐点时间(利好汇率)、国内有效信用扩张的时点(利好汇率)、贸易摩擦是否扩围到金融领域(外压升值),本质是多空因素的一轮赛跑,有一定不确定性。
(一) 人民币本轮贬值中“合理贬值& 市场惯性贬值”各有多少?
本轮从4月至今的总计9%的贬值可分为三阶段+两部分,其中合理贬值(4月-7月、8月至今)共计6%,市场顺周期惯性的贬值3%(7月-8月)。可见,虽然贬值幅度整体很高,但大部分还是顺应外盘变动的维持一篮子稳定机制下的合理贬值,真正的顺周期贬值幅度仅3%左右。
从2016年5月开始正式实行本轮维持一篮子稳定的新中间价定价公式机制以来,人民币汇率波动程度目前已经十分接近G7货币,在这样的弹性背景下,人民币中间价基本没有积攒贬值压力。
虽然没有积攒贬值压力,但当下波动到接近7这个特殊点恰逢我国国内政策纠偏转向+经济下行压力显现的特殊时点,市场担忧情绪因此而生。
(二) 不同以往的 “ 短期之压 ”,7有何特殊?
这一次贬值接近7和以往不同之处:首先,即期贬值但远期贴水,掉期点明显为负,贬值预期并没有明显走强,汇率衍生品市场早有应对,并未任由贬值预期滋生;其次,汇率市场基本面并未看到恶化迹象,结售汇逆差并未明显走阔、中央银行外汇占款仍在增加、代表企业汇率预期的出口结汇率与进口售汇率并未大幅走阔、外汇储备平稳;再次,2016年美元冲高幅度和动能明显强于本轮(当时高点高达103),对于美国经济拐点的预期还基本没有,当时更多的探讨在于特朗普上台后美国里根式强美元和经济复苏的可能性,本轮美元是小反弹非反转,美国期限溢价已经窄至20bp左右,表明金融市场对于美股和美国经济的悲观预期已经逐步提升,本轮美国复苏拐点只会迟到不会缺席,目前拐点担忧是国际市场主要的预期方向;最后,本轮贬值的国内宏观经济基本面不同,由于外需拖累明显,今年国内宏观在6-7月明确政策底,进入了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拐点期,经济向下寻底的过程中叠加汇率触及关键点位,为避免风险资产波动共振,向美传递不主动激怒的友好谈判姿态,央行维稳意愿将逐渐增强,同时后续政策调控工具箱充分,因此短时间内破7概率依然较低。
7到底特殊在哪里?7这个点位的关键特殊性在于,过去十年都没有跌破过这个位置,7之后的汇率交易是无人区,无论即期市场还是衍生品市场都并未有过足够的量价交易基准,那也就意味着对于所有交易员而言,汇率交易没有任何基于历史的压力位和支撑位的参考坐标系,破7之后再次形成交易图谱的过程本身就是波动率,也就是风险。这也是为什么短期内维稳意愿较强,经济向下寻底的过程如果和汇率在无人区中的再定价形成共振,将造成一定程度的风险资产价格的共振。因此在境内风险资产尚未稳定、破7的心理担忧仍高的背景下,破7概率较低。
(三) 波谲云诡的“长期之虑”,内外赛跑?
人民币长期之压有基本面变化的苗头,称为“虑”,市场需关注经常账户逆差的持续性和深远影响(利空长期汇率)、美国本轮复苏的拐点时间(利好汇率)、国内有效信用扩张的时点(利好汇率)、贸易摩擦是否扩围到金融领域(外压升值),本质是多空因素的一轮赛跑,有一定不确定性。
以上四大变量中,按照内外生性质来看:美国复苏的拐点时间是纯外生变量,我们本身无法过多把控。贸易摩擦是否会扩围到金融领域是中美未来交互谈判的结果,是半外生变量。经常账户逆差也是半外生变量,是内生的对外服务贸易逆差和半外生的贸易摩擦冲击商品贸易顺差下的综合结果。国内信用扩张的时点是内生变量。可见以上变量中,我们可以主动去调控或尽力主动作为的或只有一半,因此长期汇率波谲云诡的本意即在此。
四大变量中,最值得市场关注的是经常账户逆差的变化,经常账户波动性加大,一方面服务贸易逆差持续高位,其中海外旅游消费和知识产权消费未来高增速的趋势仍在;一方面商品贸易顺差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后续或面临缩窄冲击。经常账户逆差对于长期习惯于顺差为底进行利汇率调控的决策层而言面临新的挑战,对于以外占作为主要构成的基础货币投放形成一定的新的思考和挑战。
2.每周经济观察 2018年第33期
(一)地产销售环比下降,一、二线城市7月房价涨幅放缓
上周地产销售环比下降。截至上周五,30大中城市商品房日均成交面积48.72万平方米,整体同比上升2.25%,其中,一、三线城市同比分别上升36.73%和18.48%,二线城市同比下降14.82%;整体环比下降4.08%,一、三线城市分别微升0.72%和2.20%,二线城市环比下降10.02%(图表1)。土地成交方面,截至8月12日,8月以来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1366.65万平方米,较2017年同期的1933.88万平方米下降29.33%。
上周统计局公布7月70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数据,一、二线城市房价环比涨幅放缓,三线城市环比涨幅则继续加快。从环比来看,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0.3%,相比6月的0.6%回落0.2个百分点;二线城市上涨1.2%,涨幅回落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涨幅1.5%,涨幅相比6月扩大0.2个百分点。同比方面,一线城市同比上涨0.2%,6月为持平;二线城市上涨6.0%,涨幅扩大0.9个百分点;三线城市同比上涨7.5%,涨幅较前值进一步加快0.9个百分点。上周南京、重庆等城市进一步加大地产调控、打击投资性需求、整治房地产市场秩序,南京自日起暂停向企事业单位销售商品房,并联合11部门整治房地产企业、中介机构等违法违规行为。
(二)电力耗煤同比转负,钢价环比涨幅扩大
上周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环比延续下降,同比转负。上周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78.83万吨,环比下降3.30%,同比下降3.11%。上周南华工业品指数收于2184.05,环比上升0.53%。钢价指数收于161.6,环比上升1.62%(图表2)。上周螺纹钢期货价格环比下降0.17%,粗钢价格环比上涨3.32%,国产铁矿石价格环比上涨2%,进口铁矿石价格环比下降1.3%。上周六大发电集团库存环比下降1.71%;上周主要钢材品种库存增加,上周螺纹钢库存持平前值,线材库存环比上升2.96%,中板库存环比上升1.84%,库存环比累积速度有所加快;热卷库存环比上升0.79%。
上周高炉开工率66.16%,持平前值;汽车全钢胎和半钢胎开工率分别为67.37.51%和67.07%,环比分别大幅下降8.4%和2.6%。从电力耗煤、汽车钢胎开工率等高频数据来看,上周工业生产有所放缓,尤其是7月出现暴跌的汽车生产目前来看并未好转。上周媒体报道唐山由于空气质量排名较差,或于9月1日提前执行采暖季错峰生产,钢铁企业限产比例不低于50%,其他工业企业扩大停产比例和范围。且近期由于唐山市有重大活动,目前唐山已处于限产状态。唐山环保限产升级的提振下,上周钢价涨幅有所扩大。但钢材社会库存回升,预计钢价短期内高位运行。
(三)猪肉、蔬菜价格齐上涨,食品价格环比涨幅扩大
上周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收于100.86,环比上升1.38%;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收于100.08,环比上涨1.61%(图表3)。细项数据看,上周猪肉价格环比上涨1.11%,蔬菜价格环比上涨1.84%(图表4)。上周由于受台风“贝碧嘉”和“温比亚”影响蔬菜供给和交通运输,蔬菜价格环比涨幅有所扩大。上周,继东北地区出现非洲猪瘟疫情后,郑州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但目前疫情对猪肉实际供给影响不大,建议持续关注后续疫情演变情况,预计短期内猪肉价格仍有小幅上涨空间。
(四)隔夜市场利率大幅上行,银保监发文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上周隔夜市场利率大幅上行。上周五,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R001收于2.6254%,环比上行76.25bp,R007收于2.5429%,环比上行43.26bp(图表5)。截至上周五,1年期、5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上行15.81bp、9.75bp和9.99bp,期限利差收窄(图表6)。上周无逆回购到期,央行重启公开市场操作,进行1300亿元7天逆回购操作,OMO净投放1300亿元;上周央行进行3830亿元MLF操作,当日有3365亿元MLF到期。上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合计净投放1765亿元。
上周银保监会发布银保监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信贷工作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通知,通知重点着力于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通知包括以下要求:(1)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适当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对符合授信条件但遇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要继续予以资金支持,不应盲目抽贷、断贷;对成长型先进制造业企业,要丰富合格押品种类,创新担保和融资方式。(2)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强化小微企业、“三农”、民营企业等领域金融服务,降低融资成本。(3)支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对必要的在建项目要避免资金断供、工程烂尾。(4)积极发展消费金融。(5)做好进出口企业金融服务,对受国际市场冲击较大、遇到暂时困难但仍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优质企业,在资金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6)盘活存量资产,积极参与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7)严禁附加不合理贷款条件。通知实际上是对近期经济外贸、企业经营、基建大幅下滑等领域出现的变化的反映,要求银行做出相应资金倾斜支持,近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被政策密切关注,不排除后续会有相关措施继续出台支持实体融资。
(五)消费信心不足拖累美元指数微跌,离、在岸人民币贬值
上周五美元指数收于96.1236,环比下行0.21%(图表7)。上周美国公布8月密歇根大学信心指数,初值95.3,预期98,相比前值97.9出现大幅下降,为自去年九月以来新低。其中大型家庭耐用品的购买条件跌至近四年来的最低水平。上周美国7月新屋开工 116.8万户,不及预期的126万户,前值也由117.3万户下修至115.8万户。上周经济数据显示贸易战下,美国居民消费出现颓势,经济上行动能现颓势,美元指数环比小幅走弱。但近期土耳其危机提振美元,路透数据显示,美元净多头仓位创下2017年1月以来新高。
上周,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收于6.8815,环比上行241bp;美元兑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收于6.8760,环比上行334bp(图表8)。上周外管局公布7月结售汇数据。7月结售汇逆差630亿元人民币,等值94亿美元,较6月顺差131亿美元减少225亿美元,结束此前连续四月的顺差。代客结售汇逆差29亿元人民币,6月为顺差473亿人民币。其中,银行远期代客结汇签约1359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4660亿元人民币,远期净售汇1028亿元人民币。
  稳汇率大战开启: 央行多管齐下 “剑指”离岸远期人民币汇率话语权
本报记者&陈植&上海报道
“可以预见的是,在人民币跌向7之际,央行的汇率保卫战将很快打响,不排除重蹈去年5月以来的现象——用引入逆周期因子等外汇干预组合拳一举打爆人民币空头。”
8月17日,外管局最新数据显示,尽管7月人民币汇率下跌较快,但当月银行代客结汇10561亿元人民币,售汇10590亿元人民币,结售汇逆差仅为29亿元人民币。不过,在人民币贬值预期犹存的阴影下,这预示着银行远期售汇压力与日俱增。
“如今越来越多外贸企业都知道银行收紧售汇额度,纷纷借助远期购汇等方式锁定未来购汇额度与汇兑成本。”一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为了对冲远期售汇业务汇率波动风险,银行往往与企业签订远期售汇合同后,在境内外即期外汇市场买入等额美元头寸锁定汇兑成本,此举直接导致外汇市场购汇盘大增,给人民币带来日益沉重的下跌压力,甚至成为近期人民币跌破6.9整数关口,不断逼近前一轮人民币贬值周期最低点6.9633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部门已意识到这个问题。8月初,央行决定从8月6日起,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从零调整为20%。布朗兄弟哈里曼(BBH)全球外汇策略主管Marc&Chandler认为,此举一方面通过抬高远期购汇操作成本,缓解人民币快速贬值压力;另一方面也是央行开始重新增强离岸市场远期人民币汇率波动话语权的“风向标”。
而面对8月10日土耳其里拉崩盘引发的新兴市场货币投机沽空潮起,中国央行的调控措施也持续“加码”。
8月16日,央行上海总部要求即日起,上海自贸区分账核算单元(简称FTU)的三个净流出公式暂不执行,各银行不得通过同业往来账户向境外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此举被市场解读为旨在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增加离岸人民币沽空成本。
“目前此举收效不错,16日晚离岸人民币汇率一度跳涨逾900个基点,出现难得一见的境内外汇差倒挂现象——境外离岸汇率较境内在岸汇率反而高出逾300个基点,令投资机构对人民币未来波动趋势的预期迅速分化。”&Marc&Chandler向记者直言。但它更大的影响,在于对离岸市场远期人民币沽空操作构成巨大冲击。16日晚离岸人民币一年期远期掉期点数骤升,从350个基点升至830个基点,创2016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远期掉期点数大涨,被认为是做空人民币成本飙涨与风险骤增的一大信号。
8月17日,香港离岸市场一年期人民币HIBOR上涨55个基点,创下2016年12月以来的单日最大涨幅,7天期离岸人民币HIBOR上涨1.17个百分点,创下去年11月22日以来单日最大涨幅。令不少投资机构感觉离岸市场人民币正被迅速抽离,担心远期市场沽空人民币头寸正面临越来越高的交割违约风险。
购汇盘骤增“主导”人民币快速下跌
记者多方了解到,尽管今年前4个月人民币持续升值,但银行并没有放松资本跨境流动管理政策——具体而言,多数银行依然延续前些年人民币贬值时期的外汇管理措施,包括要求分支机构结售汇逆差额度需逐月减少、单月结汇额需高于售汇额等,不少企业因此难以按时完成购汇手续,向境外机构支付市场推广、活动赞助等款项。
这也让银行远期售汇业务(即企业远期购汇)变得风生水起——在银行严控当月结售汇额度的情况下,远期业务可以帮助企业在未来锁定购汇额度同时,并通过灵活选择执行价格规避未来汇率波动风险。
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发现,随着6月人民币下跌速度突然加快,远期业务需求增速过于迅猛。
“最初是外贸企业担心中美贸易争端升级可能导致人民币汇率下跌,将原先分期分批购汇业务改成一次性全额购汇。”他回忆说,在6月人民币汇率跌破6.6之后,不少企业与中概股公司纷纷加大购汇力度,要么筹资偿还海外债券本息,要么用于年中利润分红。
究其原因,这些企业都在6.7上方发行海外债券,一旦人民币跌破6.7,意味着企业需要拿出更多人民币兑换美元偿还债券本息,导致财务压力骤增,多数中概股公司则担心人民币持续贬值将加大美元分红开支,导致下一年度企业因汇兑风险遭遇更大损失,因而迫切渴望尽早换汇。
“在银行总部严禁企业提前购汇偿还海外债券或利润分红的情况下,为了维护客户关系,我们基本都将这些业务转到远期购汇业务。甚至在当月银行自身远期购汇额度封顶的情况下,我们私下还将部分业务转给其他拥有外汇额度的城商行。”这位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
其结果就是银行远期售汇额骤增。记者根据外管局数据计算发现,今年前6个月银行代客累计远期净售汇高达1599亿元人民币,其中在&6月人民币大幅下跌期间,当月银行代客远期净售汇额(即企业远期净购汇额)增加幅度达到886亿元,占比逾50%。
8月17日,外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银行代客远期结汇签约1359亿元人民币,远期售汇签约2387亿元人民币,远期净售汇达到1028亿元人民币,创下今年以来最高值。
“这足以改变外汇市场供需关系。”他强调说。在与企业签订远期售汇合同后,银行等于承担未来一段时间内汇率波动风险。因此银行除了内部“消化”,会将大多数企业远期购汇合约拿到外汇市场进行对冲——在境内外即期外汇市场买入大量美元头寸锁定汇率波动风险。
但此举导致整个外汇市场购汇盘骤然增加,甚至成为主导人民币持续快速下跌的最主要幕后推手之一。
“很难想象过去3个月境内外人民币市场一下子涌现逾300亿美元的购汇盘,在市场缺乏足够对手盘消化的情况下,这些购汇盘每天都会促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呈现惯性下跌趋势。”上述国有银行外汇交易员强调说。这也是8月初央行调高银行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抬高企业与银行远期业务的操作成本,从而削减购汇盘规模,逐步缓解即期人民币汇率跌幅过快的压力。
“过去两周,目前此举还没看到明显的效果。”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强调说。究其原因,在土耳其里拉暴跌引发新兴市场投机沽空潮起、中美利差收窄、中美经济基本面分化、中美贸易争端升级的情况下,不少企业宁愿按照1.5%-2%融资成本从海外筹集美元头寸,替银行缴纳外汇风险准备金,也要持续扩大远期购汇额度。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假设企业预期1年后人民币会贬值到7.2,而目前人民币汇价是6.9,那么加上银行约500个基点的风险报价,此项操作盈亏平衡点所对应的人民币汇率差不多在6.95附近,只要企业押注人民币跌破6.95,扩大远期购汇额度套取人民币贬值收益就变得有利可图。
“这让我们相当为难,一方面央行要求我们不要对顺周期行为推波助澜,另一方面企业远期购汇需求还在上涨。”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因此银行内部开会决定适度放缓部分投机意味较大的企业远期购汇审批流程,进而控制银行远期售汇业务规模与即期市场对冲操作额度,缓解顺周期行为持续升温。
与此同时,银行也在加大内部“消化”力度,通过自营部门售汇“撮合”企业远期购汇需求,削减由此造成的购汇盘激增局面,给人民币下跌压力“减负”。8月17日外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银行自身结汇717亿元人民币,售汇1318亿元人民币,当月结售汇逆差高达601亿元人民币。
但这造成银行自身美元头寸进一步吃紧,不得不从境外离岸市场加大美元头寸的“引入”,反而给离岸远期人民币汇率持续下跌“添了一把火”。
在他看来,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光靠银行管控远期售汇额度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如何扭转当前离岸市场远期人民币汇率下跌压力较大的局面,从而减少企业远期购汇套取人民币贬值收益的热情,令人民币汇率不再受购汇盘“钳制”,呈现清洁浮动。
离岸远期人民币汇率话语权“多轮交锋”
在上述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看来,在央行调高银行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初期,市场似乎并没有洞察出央行有意重新增强离岸市场远期人民币汇率波动话语权的意图。
8月6日上述政策落地首日,香港交易所美元兑人民币(香港)期货单日成交量高达22105张合约(名义价值22亿美元),远远高过今年7月以来每日平均12867张合约(名义价值为13亿美元)的成交量。这意味着大量企业与银行将远期购汇交易头寸拿到境外市场进行风险对冲,规避境内相关操作需缴纳20%外汇风险准备金的要求。
多位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承认,上周以来他们也将不少企业远期购汇业务拿到境外离岸市场进行风险对冲。
“此举等于将境内购汇压力向境外离岸市场转移,导致离岸市场顺周期行为进一步升温,反而持续加大离岸市场远期汇率对当前人民币跌幅的影响力,甚至上周以来,不少机构是根据离岸市场远期人民币跌幅扩大,进而押注即期人民币一路跌破6.9。”&Marc&Chandler直言。这也是上周央行召集14家中间价报价行举行座谈,要求他们不要对顺周期行为推波助澜的主要原因之一。
毕竟,离岸市场远期人民币汇率下跌压力与日俱增,无形间会影响报价行对未来人民币汇率涨跌的判断,由此在报价环节存在一定“倾向性”,无形间放大了人民币下跌趋势,导致顺周期行为与羊群效应持续发酵,甚至令美元兑人民币1年远期(NDF)溢价从当前2.3%迅速上升至4%-5%,回到2016年人民币贬值期间的溢价水准,造成更强烈的人民币持续下跌市场预期。
“在8月16日央行采取措施抽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前,央行对中间价报价行的劝诫似乎仍没有起到预期效果。”Marc&Chandler认为。究其原因,是土耳其里拉突然暴跌引发美元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直逼97整数关口,导致境内外人民币汇率双双跌破6.9,触发更多企业“逆势”加大远期购汇操作额度避险,银行被迫在即期市场买入更多美元对冲风险,反而引发更强的顺周期行为与羊群效应。
在他看来,要改变当前局面,央行需要多管齐下:一是重启逆周期因子,再度打破市场押注人民币持续快速贬值的预期;二是抽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进一步抬高沽空离岸人民币成本,从而逐步缓解远期人民币汇率沽空压力,分化市场预期;三是加强市场沟通,扭转此前人民币持续下跌的市场预期;四是持续打击违规外汇业务,减轻资本外流压力。
“从16日央行要求自贸区银行不得向境外同业账户存放或拆放人民币资金分析,目前央行已经开始有步骤地收紧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抬高沽空人民币成本,令远期人民币沽空操作面临交割风险。”Marc&Chandler向记者指出。不排除接下来央行会通过在离岸市场进行掉期交易操作,“吸收”大量远期沽空人民币头寸,扭转人民币贬值预期,从而令企业远期购汇套利行为与海外投机资本无利可图,迫使他们止损出局。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指出,在离岸市场开展掉期交易影响远期人民币汇率波动预期,一直是各国央行“调控”汇率涨跌压力的重要手段,但此举要获得成功,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包括抽离货币流动性令沽空资本自乱阵脚,以及传递明确干预信号,影响市场操作情绪等。
“可以预见的是,在人民币跌向7之际,央行的汇率保卫战将很快打响,不排除重蹈去年5月以来的现象——用引入逆周期因子等外汇干预组合拳一举打爆人民币空头,彻底扭转人民币贬值预期。”他直言。
  人民币相当于多少外币?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易晟财富】
中国人民币到底有多值钱呢???
1 英镑 = 8.91 人民币1 人民币 = 0.11英镑
1哈萨克坚戈=0.02人民币&
1人民币=51.08哈萨克坚戈
1 泰铢 = 0.20 人民币1 人民币 = 5.03 泰铢
1朝鲜元=0.007人民币
1人民币=135.19朝鲜元
1 欧元 = 7.80 人民币1 人民币 = 0.13 欧元
1缅甸元=0.005人民币
1人民币=203.72缅甸元
1 南非兰特 = 0.49 人民币1 人民币 = 2.05南非兰特
1马尔代夫拉菲亚=0.4325人民币
1人民币=2.31马尔代夫拉菲亚
1 斯里兰卡卢比 = 0.04人民币
1 人民币 = 23.00斯里兰卡卢比
1塔吉克斯坦索莫尼=0.75人民币
1人民币=1.35塔吉克斯坦索莫尼
1 挪威克朗 = 0.83 人民币
1人民币=1.20挪威克朗
1 越南盾 = 0.00029 人民币
1 人民币 = 3413.61 越南盾
1圭亚那元=0.03人民币
1人民币=30.52圭亚那元
1 哥伦比亚比索 = 0.0023 人民币1 人民币 = 441哥伦比亚比索
1 美元 = 6.64 人民币
1 人民币 = 0.15美元
1 加拿大元 = 5.35 人民币1 人民币 = 0.15 美元
1印度尼西亚卢比=0.0005人民币
1人民币=2036印度尼西亚卢比(盾)
1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那=2.09人民币
1 人民币 = 0.48 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那
1 俄罗斯卢布 = 0.12人民币1 人民币 = 8.75 俄罗斯卢布
1 印度卢比 = 0.10 人民币1 人民币 = 9.88印度卢比
1 新台币 = 0.22 人民币1 人民币 = 4.573 新台币
1澳门元=0.8252人民币
1人民币=1.21澳门元
1 港元 = 0.85 人民币1 人民币 = 1.17 港元
1巴基斯坦卢比=0.063人民币
1人民币=16.17巴基斯坦卢比
德国马克已停止流通,用欧元代替
意大利里拉已停止流通,用欧元代替
1 爱尔兰镑 = 9.49人民币
1人民币=0.11爱尔兰镑
1 澳大利亚元 = 5.22 人民币1 人民币 = 0.19 澳大利亚元
法国法郎已经停止流通,替代货币是欧元
1 沙特里亚尔 = 1.77 人民币1 人民币 = 0.56 沙特里亚尔
1意大利里拉=.0039人民币
1人民币=255.06意大利里拉
1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多布拉=0.0003人民币
1人民币=0.15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多布拉
1佛得角埃斯库多=0.07人民币
1人民币=14.09佛得角埃斯库多
1 罗马尼亚列伊 = 1.70 人民币
1 人民币 = 0.59 罗马尼亚列伊
1 瑞士法郎 = 6.80 人民币1 人民币 = 0.15 瑞士法郎
1蒙古图格里克=0.0027人民币
1人民币=369.29蒙古图格里克
1荷兰盾=3.7506人民币
1人民币=26.54荷兰盾
1日元=0.05.871人民币
1 人民币 = 16.94 日元
1韩元=0.006人民币
1 人民币 = 172.29 韩元
苏里南盾(SRG)已经停止流通,替代货币是苏里南元(SRD)
1土耳其里拉 =1. × 10-6&人民币
1人民币 = 土耳其里拉
1 新加坡元 = 4.8804 人民币
1 人民币 = 0.20 新加坡元
1阿尔巴尼亚列克=0.05848人民币
1人民币=17.04阿尔巴尼亚列克
1 阿尔及利亚第纳尔 = 0.059 人民币1 人民币 = 17.01 阿尔及利亚第纳尔
1阿富汗尼=0.1人民币
1人民币 = 10.24阿富汗尼
1 阿根廷比索 = 0.38 人民币1 人民币 = 2.63阿根廷比索
1阿联酋迪拉姆=1.81人民币&
1 人民币 = 0.55 阿联酋迪拉姆
1 阿曼里亚尔 = 17.25人民币1 人民币 = 0.06阿曼里亚尔
美元兑人民币汇率
人民币汇率调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币大幅贬值银行贷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