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马蹄的《马蹄》与《大同》中的理想社会有什么异同

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 ”
我的图书馆
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 ”
中国古代的理想社会
14:44:33|&&分类:
阅读363 评论 &&字号:大中小&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现代庄子》马蹄 | 现代庄子 | 道家
《现代庄子》第09章 马蹄
是伯乐逼马学坏的,有罪
一、美哉,自然之马
漠北大草原,野马动成群。啊,自由的象征!
史前时代,是我们的祖先有求于马,而马无求于人。
马与人曾经互不相识,真正平等。
快蹄跑雪踏坚冰,厚毛抗风御寒冷。适应辽阔荒凉的
环境,是马的天性。
渴了自寻甜泉喝,饿了自觅茂草啃。喜欢独立自在的
生存,是马的天性。
翘起后腿尥蹶子,踢偷咬的豺狗,踢追捕的猎人。爱
和平,是马的天性。
马群告别故乡,被卖进城,看见高楼大厦,非常吃惊
。母马嘶叫:“天啦,里面居然住人!”公马喷鼻:“但
愿这里不住我们。”
与人类的相识,乃马类的不幸。一旦被相马权威伯乐
先生看中,检验合格,便是马最大的不幸。伯乐通知马主
人:“牵那畜牲来受训。”从此开始苦难的历程。
二、悲哉,人类之马
训练班的总教练是伯乐,姓孙,名阳,又名伯乐,以
马师的身份侍候爱马的秦穆公。其实伯乐是一个群体的共
名,哪个时代都有,哪个国家都有,可以姓张李王,赵钱
孙。他对人说,“鄙人的特长是整治畜牲。”他对马说:
“朋友,我了解你。你们谁优谁劣,谁纯谁杂,谁千里谁
豆腐,我一眼能看出来。请信任我,同我愉快合作。”那
些好出风头的马见他走来,都很激动,引颈长嘶。
训练课程可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烙烧杂毛,理鬃剪鬣,修脚钉掌,火印打
号,安笼头,衔嚼铁,系缰绳,又用皮带捆扎背部、胸部
、腋部、腹部、臀部,再拖进马棚内,关入糟枥,押上栈
床,其事甚烦。有一些天性倔强的马,受不了一连串的厚
爱,或咬或踢,怙恶不悛,遂被拉到屠场,宰了卖肉。第
一阶段结束,十有二三之马被杀。
第二阶段,耐饥考验,饿毙一批,耐渴考验,又渴死
一批。测试高速长跑能力,倒毙一批。突然加速,说是培
养爆发力,又累死一批。整顿作风,淘汰自由散漫分子。
统一步调,清洗离心离德分子。这两类被叫做害群之马,
当场屠了示众。第二阶段结束,十有五六之马已呜呼了。
伯乐训练班能卒业的马仅有小部分,均获毕业证,被
称为良骏。因其毛色互异,赐以嘉名,例如骅、骝、骢、
(马因)、(马辛)、骓、骐、骠、骝、骊,都很好听。
可怜这些骏马,口中嚼铁横卡,压疼舌根硌疼牙,缰绳一
拉,勒痛嘴巴,全身绊绊挂挂,从颈项周围到肛门上下,
屁股还要挨鞭打,说不出的尴尬,天性完全抹杀。自然之
马,悲哉,被改造成人类之马!
岂但整治马匹,人间七十二行,行行都有伯乐先生。
陶匠说:“鄙人的特长是整治粘土,捏造陶器,圆的溜圆
,方的正方。不信请用圆规比比,矩尺量量。”木匠说:
“鄙人的特长是整治木料,打造木器,曲的正曲:直的笔
直,不信请用曲线板比比,直尺量量。”伯乐何其多呀!
马师强奸马意,还以为马应该谢他的恩。似乎马喜欢
被整治,被勒,被鞭。
陶匠强奸土意,还以为土应该谢的他恩。似乎土喜欢
被整治,被捏成方圆。
木匠强奸木意,还以为木应该谢他的恩。似乎木喜欢
被整治,被曲,被直。
有谁尊重马的天性,土的天性,木的天性,为马呼吁
,为土呼吁,为木呼吁。我只听见一片激赏之声,说孙马
师本领高,说张陶匠技艺强,说李木匠工夫好。
七十二行之外,还有国王。
国王强奸民意,还以为百姓应该谢他的恩。似乎大家
喜欢被整治,被管,被奴。他永远不晓得自己有什么错,
正如七十二行大大小小的伯乐,洋洋得意,死不觉悟。当
然,我说的是坏国王。
三、理想国的灭亡
好国王的治天下不会是那样的,我相信。
好国王能觉悟。他晓得,百姓有百姓的永恒。织布穿
衣,耕田吃饭,便是百姓的永恒。国王江山易改,百姓永
恒难变。凡是百姓,同得耕织,同得吃穿。同得就是同德
。耕织吃穿便是百姓永恒的同德了。好国王还晓得,百姓
有百姓的自由。百姓好比野马野牛野羊,自由蕃息在漠北
草原上,各自成群,大家一样,不偏私,不朋党,一便交
给大自然去牧放,就是天放。所以好国王让百姓同德,让
百姓天放,而不自作主张,弄得百姓停耕罢织,东流西浪
,家破人亡。国王有德,百姓记在心上。所谓有德之世,
就是这样。
远古大酋长,比好国王更好国王。那是至德之世,无
为而治,天下平康,民间与官方互相遗忘。人人肚子饱胀
,身体肥胖,昂头向上,走起路来噔噔响。谁也不必向谁
低头,大家眼睛含笑,直视前方,看不见是非,不懂得你
短我长。物我混淆,彼此不分,真是好时光。人快活,大
自然也欢畅。山不通车打隧洞,水不行船架桥梁。万物与
人和平共处,一切生命终老故乡,天下无逃亡。山山群兽
同居,树树众鸟合唱。草不割,木不伐,到处莽莽苍苍。
虎豹牵去做朋友,不然发扬。
从蒙昧的远古之世到启蒙的尧舜之世,至德萎缩了,
降为有德,酋长膨胀了,升为国王。好国王坏国王交替上
台,这时候出现了圣人。圣人耳聪目明,智能优异,发现
社会危机,于是手忙脚乱。(三‘贝’,如‘磊’)(上
‘尸’下‘贝’)驮碑似的抬出仁来,快马赶路似的奔向
义去。众人见他如此卖力,不但不肯凑趣,反而对他怀疑
:“人不为财,谁肯早起?嘻嘻。”圣人又觉得仁义大道
理,不太具体,于是制礼作乐,让礼法管制众人的行为,
让音乐驯服众人的情绪,以为这样将有助于实践仁义。他
哪晓得结果是引起了更严重的社会危机。礼法使人弄虚作
假,成了高级诈骗。音乐使人纵情快意,成了低级文娱。
从前家家耕织,同心同德,人皆是一样的。现在一分为二
,一些人锻炼成伪君子,一些人熏陶成真小人。社会由此
分裂,永不归一。理想国就这样坍成废墟。
所以我说:
不砍倒朴素的檀,哪有檀木。
不雕檀木,哪有祭怀。
不设祭怀,怎好祭拜神祗。
不敲碎天真的噗,哪有白玉。
不琢白玉,哪有朝版。
不握朝版,怎能朝拜君王。
不整垮天下正德,谁去听鼓吹仁义。
不毁掉天性常情,谁需要制礼作乐。
不沉湎五彩诱惑,谁去看美术图案。
不接受五声扰乱,谁需要音乐律吕。
砍倒朴素,敲碎天真,工匠是罪人。
整垮正德,毁掉天性,圣人是案犯。
四、人有政策,马有对策
漠北大草原,自由的野马,朴素的野马,天真的野马
,渴了自寻甜泉,饿了自觅茂草,喜了交颈摩擦,怒了回
身踹踢。生活方式简单,学得这四方面的技能,够之足矣
。文明人的狡猾狃狠,马不明白。马做梦也想不到人有那
一经整治,马就明白。人有政策,马有对策。马被派
去拉车,背上压辕,颈上套轭,额上戴累赘的铜镜,奈何
不得。马失群而孤绝,用阴险的目光看周围的一切。扭颈
缩项,诡计脱轭。猛拖蛮撞,皮带断裂。偷咬缰绳,暗吐
嚼铁。鬼鬼崇崇,似人做贼。朴素天真,完全毁灭。谁逼
马学坏的?伯乐伯乐,难道罪责!
远古大酋长的至德之世,无为而治,家家户户安居耕
织。人人思想自由而不起坏心,行为自由而不干坏事。一
边嚼一边笑,吃饭也在舞蹈。东走走西逛逛,消消肚子饱
胀。生活方式简单,学得耕织两方面的技能,够之足矣。
后代人的诡诈贪婪,他们那时做梦也想不到。
后代出了圣人,抬仁奔义,制礼作乐,天下就弄糟了
。礼乐剥夺行为自由,仁义妨碍思想自由,使家家户户不
安居耕织,而去矜夸智能,而去追逐利益。昏居乱臣,酷
吏奸商,大盗恶贼,伪君子啦真小人啦一齐上阵。朴素天
真,荡然不存。谁教人学坏的?圣人圣人,该承担犯错误大同世界是墨家的理想社会而不是儒家的理想社会
【提要】儒家崇尚“和谐”贬低“同一”,墨家尚同。所以,孔子不可能会提出所谓的“大同”之世,并把其做为理想社会来弘扬。《礼记o礼运》不可能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应该是伪托孔子写书蔚然成风的西汉时期。然而,墨家的思想被当作孔子的思想竞流传了一千多年,耐人寻味。&&&&& 一、引言“大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作为与“和”相对应的政治哲学范畴“同”在《国语》《左传》《庄子·天下》《墨子·尚同》等古典著作中都有论及。“大同”之世最早见于《礼记·礼运》。《礼运》记载孔子参加鲁国的一次祭祀活动时,同其弟子言偃(子游)谈话谈到“大同”之世。&& &康有为说:“著《礼运》者,子游。子思出于子游,非出于曾子。颜子之外,子游第一。”(《康南海先生口说o礼运》);郭沫若也说:“子思之儒和孟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应该只是一系。……这一系,事实上也就是子游氏之儒。”“《礼记o礼运》一篇,毫无疑问, 便是子游氏之儒的主要经典。”(《十批判书o儒家八派的批判》)&&&& 康有为在19世纪初期所著《大同书》也把大同之世的理想社会的原创者归于孔子。他附会西汉儒家公羊学派的“三世论”(衰乱──升平─太平),认为孔子“据乱世”而其志在太平世(大同之世),他自己构造了一个空想社会主义的大同世界(马洪林,1986.p.200)。新时期,认为大同之世是孔子的思想已成主流(党明德,1996;王路平,宋太庆,1993;王淑萍,2003),有的把“天下为公”归于孔子(张伯谈,2014.p.73),也有把大同之世归于儒家的理想社会(苗润田,2002.p.154),等等。&最近我在研究先秦时期有关国家治理的两重要概念,即“和”与“同”,发现大同世界是墨家的理想社会而不是儒家的理想社会。为此,我们做些解析。二、《礼记o礼运》与大同之世&&& 《礼记o礼运》:昔者仲尼与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言偃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三、关于大同之世的解析&&& &我们对“大同之世”的主要设想进行逐条解析:&&& (一)“天下为公”的时代&&& 我在《天下为公”的本义是指“官天下”》一文已做过解析,“天下为公”的本义是指“官天下”。《说苑·至公篇》:“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议曰:‘古者五帝禅贤,三王世继,孰是?将为之。’博士七十人未对。鲍白令之对曰:‘天下官,则让贤是也;天下家,则世继是也。故五帝以天下为官,三王以天下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叹曰:‘吾德出于五帝,吾将官天下,谁可使代我后者。’”《说苑》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约前77—前6年)所编。成书于鸿泰四年(前17年)。这段话说明,“官天下”是“五帝”时代。&&& 我们知道,孔子及其儒家的理想社会是西周。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礼乐文明”是由周公旦所开创的,“复礼”就是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墨家的理想社会是虞夏。庄子最早认为墨学是源于夏禹的:“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庄子?天下》);《淮南子?要训略》:“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清人孙星衍《墨子注后叙》认为墨学出于夏礼(孙诒让, 2001);此后一些学者围绕“源于夏说”提出了 与之相近的一些看法,如张采田《原墨》融“源于夏政说”与“清庙说” 提出墨子思想的历史文化渊源乃“祝史之遗教也”(张采田,1977);伍非百《墨子大义述》中的“墨家学术渊源”认为墨学出于儒而归于禹(伍非百,1933),等等。&& 显然,“天下为公”的时代并不是孔子及儒家的理想社会,却是墨家的理想社会。&&& (二)选贤与能&& &&所谓“选贤与能”,就是选举德才兼备的人担任天子和政府各级官吏。在这个问题上,儒家与墨家是有重大差别的。萧公权指出:“儒家从周尚文,观点近于贵族,墨子背周尚质,观点近乎平民。”(萧公权,2011.pp.29-30)儒家宣扬的是贵族政治。西周是典型的封建制国家,国家各级政府及官员都由贵族把持。虽然孔子用德来定义君子,但弘扬的还是贵族精神。《周礼·大司徒》规定:乡里推选贤才,“以贤制爵”。但这种“选贤与能”仅限于国人或乡人,不包括庶人或野人在内。墨家主张贤人政治。墨子认为,只有让德才兼备的贤人管理国家事务,才能充分平等地保障人民的利益(《墨子·尚贤上》)。墨子主张:“选天下贤可者,立为天子”(《墨子·尚同上》),“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墨子·尚贤中》)。同时,墨子主张唯贤是举,例如:“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墨子·尚贤上》);“官无常贵,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墨子·尚贤中》),等等。&综上可见,墨家反对西周的贵族政治和任人唯亲的用人政策,主张在天下范围内“选贤与能”。所以,更加强调“选贤与能”的应该是墨家。(三)“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里贯穿着墨家的“兼相爱、交相利”的基本原则。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关于这个问题,可参见我的《孟子一句话使墨家一蹶不振》一文。墨子的“兼爱”并不是一种纯粹义务或责任,也是有功利目的的。墨子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墨子·兼爱中》)。墨子关于兼爱问题讲得很具体。兼爱就是“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由此,就能讲信修睦、互不相害。天下就能做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 《墨子·非乐上》);“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天屑临文王慈,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 《墨子·兼爱中》)(四)儒家崇尚“和谐”,墨家崇尚“同一”&&& 在先秦时期,和与同是一对政治哲学范畴。所谓“和”,就是将不同的东西协调在一起,就是“和谐”;所谓“同”,就是齐一、统一、一、一律。&& &&西周礼乐文化和孔儒从“差别”出发而尚“和”。《国语·郑语》记载,周太史回答郑桓公有关西周的政治问题时讲到:“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也就是说,把不同的东西协调在一起就能生万物,把相同的东西相加,用尽了之后就完了。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o学而第一》)。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o子路》)。&& 墨家尚同。墨家所讲的“同”是指“同义”。“义,利也。”(《墨子·经说下》),“有义则生,无义则死。有义则富,无义则贫。有义则治,无义则乱。”(《墨子o天志上》),所以,墨子认为“万事莫贵于义” (《墨子·贵义》)。墨子尚同,就是在国家治理过程中,上下达成广泛共识,并认为上下同义是为政的根本(《墨子·尚同中》)。 关于这个问题,我将另文介绍。& 四、结束语&&& 第一,儒家崇尚“和谐”,墨家尚同。&&&& 儒家崇尚“和谐”,讲究“尊卑有序”,“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墨家尚同,要求“人人平等”,法律至上,上至天子、下及庶民,都要遵守法律。墨家反对“和谐”。儒家反对“同一”。所以,孔子不可能会提出所谓的“大同”之世,并把其做为理想社会来弘扬。&&&& 第二,《礼记o礼运》不可能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应该是西汉的作品。&&&& 《礼记o礼运》伪托孔子与言偃谈话时讲到“大同”之世。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孔子的著名弟子,与子夏、子张齐名。这段话看起来很像那么一回事。但是,基本可以确定是伪托孔子与言偃的名义所写。而伪托孔子写书蔚然成风的时代是西汉时期。&& 第三,墨家的思想被当作孔子的思想竞流传了一千多年,耐人寻味。&&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汉武帝设立“五经博士”。当时只是《仪礼》作为经典之一。郑玄注《小戴礼记》为世人推崇,导致《小戴礼记》地位逐渐攀升。到了唐朝,孔颖达疏《五经正义》时,《小戴礼记》第一次取代《仪礼》成为五经之《礼》。自此之后,人们却闭着眼睛“念经”。然而,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之前, 读书人对“四书五经”都有“童子功”,像康有为、郭沫若这样的大家,照样把墨家的大同思想当作孔子的思想来研究,真有一点吊诡!&&& &(日)&参考文献:马洪林,1986.康有为[M].上海人民出版社。张伯谈,2014.孔子的梦与中国历史[M].同济大学出版社。苗润田,2002.解构与传承:孔子、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M]. 齐鲁书社。党明德.孔子的大同思想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东岳论丛, 1996(2).王路平,宋太庆.论孔子的大同思想[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4)。王淑萍.孔子的大同施政思想及其对毛泽东的影响[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孙诒让, 2001.墨子间诂?墨子注后叙[M].中华书局。张采田,1977.原墨//墨子集成[C].严灵峰,编辑.台北:成文书局。伍非百,1933.墨子大义述[M].亚细亚学会年。萧公权,2011.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册[M].商务印书馆。&& &读《马蹄》有感-海文库
全站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文学研究
读《马蹄》有感
叶丹文新学院2012级 1班从《马蹄》篇见庄子之妙在《庄子》所有的篇目中,《马蹄》应该是其中构思最精巧简明的一节。庄子在文中以马喻人,以伯乐喻圣人,通过伯乐对马的摧残,揭露了所谓“圣人”之道对人性的摧残,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在《马蹄》中,庄子提到了 “草饮水,翘足而陆”是马之真性;“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是民之所乐。这反映了他这种无拘无束,归返自然,珍视人的自然本性的主张。综合以上两点,可以概括庄子的处世哲学为―求真。在庄子的哲学中,“真”代表着自然,庄子主张顺从天道,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让自然的、人性的东西自然而存。以下便是庄子求真之例。庄子认为马之真性是“草饮水,翘足而陆”。意思就是说:马饿了吃草,渴了喝水,性起时扬起蹄脚奋力跳跃。马匹能够自由自在的享受大自然,不受拘束,没有纷争,没有羁绊,这就是马的真性情。马的真性情还表现在:“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踢”。马能够自由自在的表达自己的性情,这是一种快乐,一种自由。而庄子自己却不能自由自在的生活,要受时间,受社会制度的约束。这在庄子看来都是不自由的,不是自己的真性情。马的真性是“草饮水”,它只是动物,它如此自由自在,活的是真自“我”。悲喜由心生,是一种超脱;从马可以想到人,当人面对种种制度、规章时,心神往往被羁绊,被束缚了。在《庄子》中,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能随手引入文章,或取譬喻, 1 叶丹文新学院2012级 1班或作佐证。如:“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状态在庄子看来是至德之世。在“至德之世”时,庄子又进一步引入了“山、泽”保持其原始状态,万物欣欣向荣的状态。庄子将草木的茂盛和人们的幸福生活联系在一起,进一步证明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庄子―这个淡泊宁静的人,他的求真理念也值得我们一直去追寻,追寻着他的脚步,去找寻真知。2
上一篇: 下一篇: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庄子骈拇 庄子马蹄全文及译文-历史趣闻网
www.lishiquwen.com昭人类社会之兴衰,究古今往事之踪迹
当前位置:>>>
庄子骈拇 庄子马蹄全文及译文
历史趣闻 www.lishiquwen.com 08:14:53字号: |
[导读]《骈拇》是一篇文章,庄子的,写在《庄子》这本书的《外篇》里面,也是庄子的寓言之一。长在一起的脚趾,庄子说,这是个多余的东西。那么事物本来就有
思想家庄子骈拇全文翻译《骈拇》是一篇文章,的,写在《庄子》这本书的《外篇》里面,也是庄子的寓言之一。长在一起的脚趾,庄子说,这是个多余的东西。那么事物本来就有的东西呢?保持本心,老调重弹的问题来了——顺其自然。庄子画像四个部分,层层递进。做一些事情呢,反倒不如不做。你不做呢,就叫做“无为”。无为怎么实现呢?顺其自然吧,顺其自然吧,顺其自然吧,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无为之后呢?效果特别的好。不信你一对比,看,我没说错吧。有为都造成了多少危害啊,无为和有为一比,好处是大大的有。庄子在作品里,也比较喜欢拿着维护封建礼乐制度的某些圣人批判。在《庄子》里面类似的文章有很多,不管是真是假,反正是拿着某些诸子百家的个人故事阐述道理。回归自然多好呀,这一个制度那一个制度的不嫌累嘛,就比如说,还有同时代的,一个个的,让人看了就讨厌。假情假意的,虚伪到一定的境界了。自然率性,有什么不好的?这么假惺惺的活着,不累么?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毕竟是旧式的奴隶主贵族代表,某人的某些主张还是否定了时代的发展的。但是架不住人家的才情高啊,辩论厉害,首先是把自己说服了,因此陈词说理就特别的有条理性,渲染的感觉特别的强。所以,还能怎么说呢,取其精华吧。庄子马蹄全文及译文马蹄,骏马的蹄子。这篇文章马蹄是取文中开头的马蹄两字作为篇名的意思。庄子画像第一个写的是两个比喻。马本来自在生长没有被人类所制服利用。虽然朝堂变更,和马却没有关联。伯乐说,他能管治马。于是给自然之物马匹套上了马鞍,钉上了马掌,用马来给君主们使用,给马匹制定了衡量好坏的标准,结果马匹被淘汰,死的伤的越来越多,马的数量越来越少了。陶艺师傅擅长用土制造各种器具,烧制各种形态,给土定了固定的圆或者方。木匠最会使用木头,造出的木器都有固定尺寸。然而马匹,土和木都喜欢这样被约束管理吗?这和管理国家一样。天下百姓有他们自己的本性耕耘劳作,织布穿衣。如果像古代一样按人的本性生活那该多好。等到这个世上出了圣人,改变人的本性,去塑造什么仁,德,追求什么理想道德,于是就有了扰乱人们心智的困惑。人们开始学着去追逐智慧,获得仁义,而不能简单淳朴的依据本性生活,这都是圣人做的错事啊。人类最本能的自然之性,愚昧,笨拙,这是朴素和质朴,并没什么不对。等到出现了贤仁,礼乐,规矩,这就像马有了奔跑快慢好坏之分。马匹学会了努力奔跑,套上了马鞍笼头,这样已经改变了马的天性。马匹之间不断竞争,劣马没有达到标准的就变得难以生存。这是在残害马匹。这和人类一样的道理。庄子秋水的故事庄子的理论简直称得上是思想的巨人。他写了许多宝贵的文章,多达十几万字。这些财富又分为三类,一类是内在是他的本心,也就是他思想的核;一类称为外,可以说是他对思想的解说,也是自己核心思想对外的延伸;再一类就是融合各种思想学术研究所成的成果。庄子雕像如果核心像君王威严四方,那外在像臣子,遵从君意,而杂篇就像子民了。秋水这篇长文就是第三部分杂篇里的一篇。秋水形式上记载的是河神与海神的谈话,谈话内容却博大精深,所阐述的哲理发人深思,直抵人心。秋天下起雨,雨水流落河流,河流浇灌大地。整个大地河水上涨,形成气势,河神很是得意。可是等到他看到了东边的大海,才发觉自己渺小可笑,不禁羞愧反省自己的自大。河伯向海神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海神于是淳淳教诲,引导河伯认识广阔的世界,给河伯上了一次生动的如何认知世界的哲理课。海神告诫河伯,首先要能认识到自己的渺小,应该有更广阔的胸怀去看待世界,其次应该超脱自己,追求宇宙万物间的大道。文章洋洋洒洒,奇思妙想通过形象化的河海所思所感引申到天地万物,在借海神之口道出人生真正大境界是追求大道。用词造句方面技艺娴熟,营造气势磅礴之境。具体文章内容就不多赘述,如果对人生迷茫,多读庄子,反倒不失为一个很好的明心良方。
责任编辑:lishiquwen
与庄子相关新闻
战国思想家庄子简介,姓庄,名周,字子休,宋国蒙人,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著作里比较精练有深刻含义的句子被读者所认同并且广为流传为名句。庄子写的文字表达了庄子想要阐述的道家智慧。这些包括了做人,为孝,谋事,人生
孟子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吧,据史料记载孟子生活在战国时代,他本来的名字叫孟轲,他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学生。他的祖先曾是鲁国的贵族,父亲的名字叫激
庄子集道家所成,崇尚以自然之法生存,认为世间万物都处于轮回的平等状态。他的思想在当时引起很大轰动,与纷乱的格局显得格格不入。
与庄子相关人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庄子马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