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轴向传热可以可忽略不计 英文

传热管轴向导热影响的分析_夏新林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传热管轴向导热影响的分析_夏新林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固壁轴向导热对微小管内对流换热影响的实验研究--《清华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固壁轴向导热对微小管内对流换热影响的实验研究
【摘要】:随着微加工技术和MEMS技术的快速发展,当量直径在微米/毫米量级的微细、微小通道在现代工业中被广泛使用,微细/微小管内的对流换热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由于微加工技术的限制,微细管的壁厚相对于管内径而言较大,常规尺度下被忽略的固壁轴向导热对管内对流换热的影响,在微尺度下需要给以充分的重视。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固壁导热对微细管内对流换热的影响。实验采用内径为924 和952 的厚壁不锈钢圆管作为实验管,其外内径之比分别为2.1和2.4。通过对不锈钢管进行直接通电加热产生均匀内热源的方式,实验研究了以去离子水为工质的管内不可压层流换热。当采用文献中常用的算术温差法整理数据求总传热系数时,结果与常规认识一致;当采用忽略固壁轴向导热影响的一维热阻模型整理实验数据时,扣除固壁导热热阻后获得的努谢尔数明显与常规尺度下的理论预测值不同。
论文采用FLUENT通用软件对实验工况下的管内对流换热与固壁导热的耦合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表明管内换热已经进入充分发展阶段,用壁温与当地流体的截面平均温度之差定义换热系数获得的努谢尔数接近4.36, 与常规尺度下等热流边界时的努谢尔数相近。但用忽略管壁轴向导热的一维热阻模型整理数据时,努谢尔数明显大于4.36, 且并且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
研究结果表明,管壁轴向导热的作用与大尺度下厚壁管的对流与导热耦合问题相同,采用忽略固壁轴向导热影响的一维热阻模型整理微细/微小管内对流换热可获得偏离常规尺度下理论预测的努谢尔数,取决于条件的不同,所得出的努谢尔数既可大于(固壁有均匀内热源)也可小于(外壁为等温或对流条件)常规尺度下的理论预测值,且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但不能称为微尺度对流换热的新现象。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4【分类号】:TK124【目录】:
中文摘要2-3
ABSTRACT3-7
第1章 引 言7-16
1.1 研究背景7-8
1.1.1 MEMS技术7-8
1.1.2 微尺度生物检测技术8
1.2 微细通道内流动及换热的研究现状8-14
1.2.1 微细通道内单相不可压缩流动实验研究综述9-10
1.2.2 微细通道内对流换热实验研究综述10-14
1.3 固壁轴向导热对管内对流换热的影响14-15
1.4 本文研究内容15-16
第2章 实验系统和实验方法16-31
2.1 实验装置简介16-17
2.2 实验系统组成及测试仪表17-21
2.3 实验段21-27
2.3.1 密封方法22
2.3.2 微管连接方式22
2.3.3 管径及管内壁粗糙度测量22-27
2.4 控制与采集系统27-28
2.5 实验方法28-30
2.5.1 流量测量及压力监控28-29
2.5.2 加热方法29
2.5.3 温度测量29-30
2.5.4 其它注意事项30
2.6 实验条件与实验步骤30-31
第3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31-43
3.1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31-35
3.1.1 热平衡核算31-32
3.1.2 Nu的计算方法32-35
3.1.2.1 算术温差法32-33
3.1.2.2 一维热阻模型33-35
3.2 实验结果与分析35-40
3.2.1 总传热系数35-38
3.2.2 基于一维热阻模型的管内对流换热Nu38-40
3.3 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40-41
3.4 小结41-43
第4章 固壁导热对管内对流换热影响的数值模拟43-50
4.1 数值计算模型43-45
4.1.1 物理模型与基本假设43-44
4.1.2 控制方程与边界条件44-45
4.1.3 模型验证45
4.2 计算结果与讨论45-48
4.2.1 数值模拟结果46-47
4.2.2 固壁导热对微细管内对流换热的影响47-48
4.3 小结48-50
第5章 结 论50-51
参考文献51-54
附录1 数据采集转换程序54-55
附录2 数据整理程序55-5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殷欣;何雅玲;陶文铨;孙杰;;[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1年07期
彭岚;张伟;李友荣;孟海泳;;[J];人工晶体学报;2011年03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振宇;张慧生;;[A];计算流体力学研究进展——第十二届全国计算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吴峰;王秋旺;罗来勤;;[A];2004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倪冰;罗志国;邹宗树;;[A];2008年全国冶金物理化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褚学森;颜开;;[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孔高攀;陈小燕;秦丰华;;[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赵启强;;[A];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学术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吴子牛;;[A];全国流体力学青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任玲;朱克勤;;[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论文摘要集(下)[C];2005年
何长江;孙锦山;梁仙红;刘超;孙海权;;[A];计算爆炸力学进展[C];2006年
林木春;王正兴;;[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会地基处理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地基处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工业报;2003年
尔东;[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杨慎勤;[N];中国水利报;2001年
冯卫东;[N];科技日报;2008年
冯卫东;[N];科技日报;2008年
孙燕;[N];中国企业报;2003年
邓菲;[N];中国汽车报;2004年
本报记者 罗赛军;[N];计算机世界;2003年
方圆;[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卢启英;[N];中国矿业报;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宇;[D];清华大学;2004年
蒋学炼;[D];天津大学;2004年
李玲玲;[D];天津大学;2012年
宋玉国;[D];吉林大学;2004年
周小惠;[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李爽;[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兰万里;[D];北京化工大学;2007年
何亮;[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马建;[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张全壮;[D];重庆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青岛科技大学传热学复习真题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青岛科技大学传热学复习真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土壤源热泵单U型垂直埋管换热器的传热研究和设计计算研究.pdf 9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硕士学位论文
土壤源热泵单U型垂直埋管换热器的传热研究和设计计算
姓名:蒋建龙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市政工程
指导教师:俞亚南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大地作为冷热源,通过中间介质在埋设于地下的封闭
环路中循环流动,与大地进行热量交换,进而由热泵实现对建筑物的空调。与传
统空调方式比较,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具有节能和环保的特点。
它在欧美己有数十年的历史,近年来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并己开始得到应用。
但是有关地热换热器的传热研究以及设计计算等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完善,也缺乏
相应的规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源热泵的应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分析地热换热器的传热过程、更好地将地热换热器与热泵机
组匹配耦合起来,以便于设计合理、有效的地热换热器。本文在分析了现有传热
模型局限性的基础上,通过钻孔壁将地热换热器的传热模型分为两部分:钻孔外
的传热模型和钻孔内的传热模型。钻孔外的模型是在目前比较先进的有限长线源
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钻孔直径、远端半径和地面这一边界条件,建立了有限长柱
源模型,弥补了线源模型和有限长线源模型的先天不足,使传热模型与实际更相
符。钻孔内的模型采用目前比较先进的哈工大的准三维传热模型。应用分离变量
法、格林函数法以及拉普拉斯变换法分别对钻孔外、内模型进行了解析求解,并
应用有限元模拟出温度场,验证理论解的可靠性。
本文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设计出合理、有效的地热换热器。那么,地热换热器
的传热研究必须和热泵机组的运行状况耦合起来。换热器内介质出口温度正是热
泵机组冷凝端介质的进口温度,正是通过这一纽带,本文对地热换热器的设计计
算编制了程序,为地热换热器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地源热泵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科学研究领域,节能、环保、美化环境,有着
广阔的发展前景,存在着广阔的空间,值得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和试验。
关键词:地源热泵地热换热器节能环保传热研究设计计算
Groundsourceheat
pump(GSHP)airconditioningsystems
transferbetweenthe
soil aheat
source/sink,achieve
orantifreeze
workingfluid(water
inadosedburiedinthe
tootherconventional
ground.Compared
sourceheat
alternatives,the
pumpsystem
renewable boaststhefeaturesof
theenvironment
energy,and
protecting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忽略不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