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土地公问答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行为主义理论中,关于条件反射有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在给狗吃食物前给予灯光,这样反复几次之后,狗一看见灯光就会流口水。(无条件反射——狗在没有灯光刺激之前流口水;外界刺激——灯光;条件反射——狗意识到灯光一出现便有食物,于是乎流口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实验中白鼠的无条件反射是什么呢?(条件反射是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那么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的联系和区别又是什么呢?题主非心理学专业,希望大家积极回答^_^,射射。
本人将分别简单介绍一下两种条件反射。并在最后总结两者的异同。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是巴普洛夫通过用狗做实验得出的。如下图所示:这种条件反射涉及到四个元素,分别是:Unconditioned Stimulus (UCS);Unconditioned Response (UCR);Conditioned Stimulus (CS)和Conditioned Response (CR)。同时,经典条件反射大致包含三个步骤,本人将在每个步骤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例子。这种条件反射涉及到四个元素,分别是:Unconditioned Stimulus (UCS);Unconditioned Response (UCR);Conditioned Stimulus (CS)和Conditioned Response (CR)。同时,经典条件反射大致包含三个步骤,本人将在每个步骤中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例子。第一步:Unconditioned Reflex(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一种无需学习的、自动发生的行为。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建立”在实验体神经系统中的反射。通常来说,这种反射在特定条件下对实验体具有生存价值。Unconditioned Stimulus (UCS) → Unconditioned Response (UCR)举例:去牙医诊所拔牙,牙医用电钻钻牙的时候感到疼痛难忍,使得自己想要逃离。第二步:Conditioning在这个步骤中会出现一个新的刺激物(被称为Conditioned Stimulus,简称CS),CS会和UCS进行配对,使两者产生关联。通常来说(但不绝对),配对过程需要多次重复。Conditioned Stimulus (CS) + Unconditioned Stimulus (UCS) → Unconditioned Response (UCR)此时,我们仍将这种反射称为UCR,因为这种反射仍旧是被UCS触发的,没有证据显示CS可以独立工作并触发反射。举例:多次去牙医诊所拔牙,每次都会被电钻弄得疼痛难忍,导致每次去看牙医时都疼得想逃离诊所。*由于这时的CS还不能算作真正有效果的刺激物,因此有时候这里的CS被称为Neutral Stimulus(中性刺激,简称NS)。但为了和下文统一,这里直接称其为CS。第三步:Conditioned Reflex(条件反射)在上一个步骤中配对成功的条件下,CS单独工作也可以产生反射,我们把这种反射称为Conditioned Response (CR),因为这是习得的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由CS和CR组成。条件反射仍旧是自动的,但区别于无条件发射,这是学习的结果。Conditioned Stimulus (CS) → Conditioned Response (CR)举例:所有的牙病都治好了,想要去牙医诊所感谢一下医生。但是刚一进入诊所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想要逃离的感觉。看完了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再来看看巴普洛夫之犬实验。在巴普洛夫之犬的实验中:在巴普洛夫之犬的实验中:狗食是UCS,看到食物的唾液分泌是UCR,铃铛声音是CS,听到铃响的唾液分泌是CR。实验过程大致如下:一开始,将一只正常的狗绑在架子上,当它看到狗食(UCS)时会流口水(UCR)。同时,每次这个狗看到食物的时候,实验人员让铃铛发出声音(CS),多次重复之后,铃铛的声音(CS)和狗食(UCS)产生了关联。最终,将狗食(UCS)移走,只让狗听到铃铛的声音(CS),狗照样流口水(CR),产生了条件反射。这是由条件刺激引发的条件反射,即S→R反射,S代表刺激(stimulation),R代表反应(reaction)。*原题中对这个实验的描述是“狗一看见灯光就会流口水”,而本人知道的版本是“听到铃铛的声音就会流口水”。请不要在意这些细节。操作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由斯金纳命名。实验道具是一种叫做“斯金纳箱”的器具,如下图所示:操作条件反射涉及到四个情况:Positive Reinforcement;Positive Punishment;Negative Reinforcement和Negative Punishment。这里要明确两点:操作条件反射涉及到四个情况:Positive Reinforcement;Positive Punishment;Negative Reinforcement和Negative Punishment。这里要明确两点:“positive”指的是“给予”而不是“好的”,而“negative”指的是“拿走”而不是“坏的”;如果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增高,那你做的事情就是“reinforcement”,而如果某种行为出现的频率减少,那你做的事情就是“punishment”。*还有一种情况是刺激物对实验体没有效果,这时候刺激物被称为“中性刺激物”,下文将不做考虑。接下来本人将对这四种情况在生活中的应用分别进行简要说明,方便大家理解之后的理论部分。Positive Reinforcement给予实验体期望的东西,以此来增加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举例:当儿子将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齐时,父亲给儿子糖果。如果儿子“将自己的玩具收拾整齐”这个行为的频率增加的话,糖果就可以看作是一种“positive reinforcer”。Positive Punishment给予实验体不期望的东西,以此来减少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举例:母亲对在大街上乱跑的儿子大吼大叫。如果儿子“在街上乱跑”这个行为的频率减少的话,母亲“给予大吼大叫”就可以看作是一种“positive punishment”。Negative Reinforcement拿走或取消某种令人厌恶的刺激物,以此来增加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举例:母亲停止对街上正常行走的儿子大吼大叫。如果儿子“在街上正常行走”这个行为的频率增加的话,母亲“停止大吼大叫”就可以看做是一种“negative reinforcement”。Negative Punishment拿走或取消某种令人向往的刺激物,以此来减少某种行为的出现频率。举例:当儿子把玩具弄得一团糟时,父亲将儿子的玩具夺走。如果儿子“把玩具弄得一团糟”这个行为的频率减少的话,父亲“将玩具夺走”就可以看做是一种“negative punishment”。介绍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际生活应用,我们再回来看看斯金纳的实验。在著名的斯金纳箱实验中:斯金纳首先在上图的箱子中放入一只白鼠(图中的老鼠不是白鼠,但请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尽可能排除其他刺激物后,在箱中设置操作杆一类的东西,小白鼠可以自由活动,通过触碰操作杆,得到不同的结果。斯金纳箱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其实还有概率型奖励、固定时间奖励等其他形式,但题主问的是两种条件反射之间的区别和关联,故不表其他形式):触碰操作杆时总会有食物掉落下来。通过观察可以研究出食物这个令小白鼠期望的刺激物是否能增加小白鼠触碰操作杆的行为。如果小白鼠多次得到食物后确实增加了触碰操作杆的行为,那么结果就是positive reinforcement。小白鼠触碰操作杆时会被电击,当小白鼠不触碰操作杆时,电击停止。通过观察可以研究出电击这个令小白鼠讨厌的刺激物能否减少小白鼠触碰操作杆的行为。如果小白鼠在多次重复后发现按操作杆会遭到电击,并确实减少了触碰操作杆的行为,那么结果就是positive punishment。一开始小白鼠被持续电击,当小白鼠按下操作杆时,电击停止。通过观察可以研究出电击这个令小白鼠讨厌的刺激物能否增加小白鼠触碰操作杆的行为。如果小白鼠在多次重复后发现按操作杆可以取消电击,并确实增加了触碰操作杆的行为,那么结果就是negative reinforcement。一开始小白鼠触碰操作杆时会有食物出现,而后变成触碰也不再掉落食物。通过观察可以研究出移走食物这个令小白鼠期望的刺激物是否能减少小白鼠触碰操作杆的行为。如果小白鼠得知食物已经被取消,触碰操作杆食物不会再出现,并且减少了触碰操作杆的行为,那么结果就是negative punishment。通过一系列实验,斯金纳总结出操作性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反射是先有某种反应,而后通过奖惩得到强化,即R→S反射,R代表反应(reaction),S代表刺激(stimulation)。*时间有限,无法找到斯金纳本人的实验记录,因此无法确定上述实验是否是斯金纳本人做的还是其他人发展出来的。但无论实验员是何人,上述实验都是斯金纳箱的代表范例。联系和区别联系两者都是反应和刺激物之间的联系。巴普洛夫之犬是对食物和铃铛产生唾液反应;斯金纳箱是小白鼠触碰操作杆的行为由于刺激产生改变。两者都需要使用刺激对反应进行强化。巴普洛夫之犬是经过多次强化实验后,狗对铃铛产生了唾液反应;斯金纳箱是经过多次强化后,小白鼠的触碰操作杆的频率等有所变化。区别经典条件反射中,巴普洛夫的狗被固定在架子上,被动接受刺激;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斯金纳箱中的动物可以自由活动,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刺激物进行反应,建立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中,UCS(例如狗食)十分明确;操作性条件反射中,UCS不明确,例如在斯金纳的实验中,操作杆并会不产生类似狗食那种直接刺激。经典条件反射中,刺激物强化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实验体的行为导致刺激物的出现或消失。总的来说,经典条件反射是先有刺激再有反应(S→R);操作性条件反射是先有某种反应再获得不同的刺激(R→S)。有趣的事实:与题目无关在上述斯金纳箱的第三个实验中,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小白鼠被放入一个一开始就通了电的箱子,如果小白鼠不去触碰操纵杆,就会被持续电击。尝试触碰了之后,电击停止。于是,小白鼠很快学会了要去触碰操纵杆,减少被电击的次数。这是不是跟生活中的某些例子很相似呢?孩子不听话,经常会遭受父母的打骂。在这里,“打骂”就相当于“电击”,是一种惩罚行为。于是,孩子们很快就会学着去做某件父母希望他们做的事,无论是收拾屋子也好,专心学习也好,总之就是父母乐意看到的事情。就像实验中的小白鼠很快就学会了去触碰操纵杆一样。看上去,惩罚在短期内是很有效果的。但是!这个实验有趣的一点就在于,当彻底不通电之后,小白鼠就再也不去触碰操纵杆了。但是!这个实验有趣的一点就在于,当彻底不通电之后,小白鼠就再也不去触碰操纵杆了。类似地,当不再受到打骂之后,孩子们的不良行为也会很快反弹回来,同时,短期内养成的所谓“良好习惯”也会即刻消失。因此,心理学家认为,奖励好的行为比惩罚坏的行为更为有效,也更能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那么自然,当他们明白了该做什么之后,也就不会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情了。相反地,有些时候不合适的惩罚甚至从一开始就会产生副作用,让孩子们更难养成好习惯。而且,据报道,经常打骂孩子,会增加他们产生心理疾病和其他疾病的风险。本人在这里写这些东西的目的是希望那些迷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家长们能够反思一下:你们的棍棒,真的能让孩子们养成终身受用的良好习惯吗?还是说在他们表现良好的时候给予他们鼓励会更有效果呢?以上。参考操作制约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伊凡·彼德羅維奇斯金纳箱:人类学习的秘密斯金纳箱_百度百科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_百度百科经典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型条件反射理论异同台湾wiki对巴普洛夫的介绍关于打骂孩子会产生身心上不良影响的报道Pavlov’s DogsOperant conditioningClassical conditioningReinforcement Theoryhttp:///behavioralpsychology/a/classical-vs-operant-
巴甫洛夫的经典反射是将某些刺激同无条件反射联结,通过多次的重复动作而形成条件反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是在基本反应的基础上施于强化刺激(正面的或负面的),从而使这些反应出现更快或者基本不出现。
教育学某年研究生统考辨析题!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反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反应性行为是指某种特定的、可观察到的刺激所引起的行为。而操作性行为是指没有任何能观察到的刺激出现的情境下发生的有机体行为。反应性行为往往不是随意的行为,有机体被动地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如果没有先行的刺激就没有后继的反应,而操作性行为大多是随机的或有目的的行为,代表着有机体对环境的的主动适应,由行为的结果所控制。在前面答案提到的实验中也可以看到,反应性行为是先有刺激后出现行为,建立新的S-R联结,而操作性行为是先有行为,后出现正强化或负强化,是由结果决定行为的。以上是结合书上内容及自己的理解写的,如果有表达错误或不清,那那部分就是我自己的原创。。。
简单说,经典条件反射不涉及认知功能,主要依靠本能建立起信号和反应间的联系。而操作性条件反射使用的一套奖励-惩罚制度,通过鼓励某种行为,同时忽视或惩罚另一种行为来达到学习目的。 对于动物进行的实验表明,使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需要的时间更长,因为需要动物自己去领悟获得奖励的条件。反过来经典条件反射相对耗时较短。
同学你不是骗作业的吧……对于外行来说百度的结果足以满足好奇心了
其它类似问题
其它人正在问的问题导读:第三扇门: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在分析人的行为原因之前,我们必须先对人的行为进行分类。在斯金纳之前,华生曾通过实验得出了“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结论,而斯金纳认为这一结论是不全面、不准确的。他把动物和人的反应或行为分成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种行为。第一类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行为,实际上属于被动行为。比如,当一个人不小心摸第三扇门:行为是如何产生的? 在分析人的行为原因之前,我们必须先对人的行为进行分类。 在斯金纳之前,华生曾通过实验得出了“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结论,而斯金纳认为这一结论是不全面、不准确的。他把动物和人的反应或行为分成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种行为。 第一类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行为,实际上属于被动行为。比如,当一个人不小心摸到烫的东西,他会马上把手移开,这个过程是先有刺激(手被烫到)后有行为(把手移开),刺激的强弱和频率直接制约着行为的发生概率及其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行为与先前的刺激或发生的事件有关联。 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动物或人自身发出的反应和行为,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它是自发的,比如斯金纳箱中的白鼠和鸽子的行为。操作性行为实际上属于主动行为,它能对环境做出主动适应,是由行为的后果反过来控制下一步行为的。如果行为的后果能产生积极效应,使行为者得到较大的满足,那么这种行为就能得到强化,使得该行为在以后发生的概率增大;如果行为的结果不能使行为者感到满足,或者满足程度不够,包括使行为者感到失望,那么这种行为就得到了惩罚,行为主体就会自动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这种行为在以后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总而言之,应答性行为与刺激或某个先前发生的事件有关,必须有先前发生的事件,才会有后来的行为,而操作性行为与刺激或先前发生的事件无关,而是与以前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有关。无条件反应是一种应答性行为,比如将食物放进狗嘴里时出现的唾液反应,而我们日常生活行为中的大部分行为属于操作性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斯金纳并不认为操作性行为不依赖于刺激作用而产生,而是说我们并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刺激引起了这种行为,而且他认为这个原因也并不重要,没有必要去了解。操作性行为并不取决于其先前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所控制的。比如当一个孩子做出的礼貌行为得到老师的夸奖,这种夸奖就是礼貌行为带来的一种后果,即强化的后果,那么,下次他再一次做出礼貌行为的概率就会增加。反之,如果一个孩子在与别人打架时受到老师的斥责,这就是打架行为带来的一种后果,即惩罚的后果,那么,下次他再和别人打架的行为就会减少。 斯金纳的研究重点是操作性行为,他的操作条件作用或称为操作条件主义理论、强化理论都是建立在这一类行为基础上的。 为了更好地理解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我们可以把它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做个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如铃声)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如食物)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动物或人,如一只狗)学会在单独呈现该刺激(如铃声)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射的条件反射(分泌唾液)。经典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建立的,是暂时性的神经联系。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又称工具性条件反射),是通过个体自己的某种活动、某种操作(如鸽子压杠杆)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某种条件反射。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十分强调强化的作用,不同的强化方式效果不同,因此,它们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即均依赖于强化。它们的不同点有两个:第一,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如食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并不明确,一般是个体自身的一些因素促使个体操作动作的(如鸽子压杠杆);第二,经典条件反射中个体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的过程中,个体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如鸽子压杠杆)来达到目的(得到食物)。 经典条件反射只能用来解释应答性行为,而操作条件反射则可以用来解释操作性行为。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物,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会增加。而且,强化物与实施强化的环境一起,都是一种刺激。行为是由反应之后的后果来决定的,强化的后果会使该行为在未来重复出现,而惩罚的后果会使该行为在未来减少或消失。 我们可以列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的区别。比如,看到梅子就会分泌唾液,是因为以前人们有过吃了梅子就解渴的经验,每次吃了梅子之后会感到解渴的愉悦,梅子与身体的反应(分泌唾液)建立了一种联结,这种联结和反射就是经典条件反射。同样道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属于经典条件反射,这些反射或者说人的反应、行为,是以先前的刺激作为条件的;而操作条件反射的例子也有很多,比如,当一个孩子上课积极发言,这种行为得到老师口头上的夸奖或物质上的奖励(如奖励一个小红花),这种上课积极发言的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以后这种行为发生的概率就会增加,这就是操作条件反射,或者叫做操作条件作用。 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斯金纳的操作行为理论来解释孩子的一些行为了。例如,为什么有的孩子喜欢说谎?首先,我们应了解这种说谎行为的目的。多数说谎行为是为了防止批评或惩罚,或者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或者为了获得某种东西。当孩子通过说谎行为发现他能够达到这些目的,而且并没有被人发现,或者即使谎言被揭穿,但是后果相对于谎言所能带来的好处显得无足轻重,那么这种行为就能得到强化,从而使得这种行为在以后发生的可能性增加。 包含总结汇报、考试资料、资格考试、IT计算机、计划方案、旅游景点、办公文档、专业文献、应用文书、人文社科以及斯金纳等内容。本文共2页
相关内容搜索当前位置: >>
心理学常考实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
发布时间:&&11:56:10
作者:闽试教育浏览:1211
名师答疑: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其核心内容是: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上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是在他设计的一种动物实验仪器即著名的“斯金纳箱”中进行的。下面,的小编整理了《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这一常考的心理学实验,具体内容如下:实验程序箱内设有特殊装置——杠杆或键,箱子的构造尽可能排除一切外部刺激。在箱内放进一只饥饿的白鼠或鸽子,动物可在箱内自由活动,当它压杠杆或啄键时,就会有食物掉进箱子里的盘中,箱外有一装置记录动物的动作。偶然一次压杠杆得到食物,就会导致动物压杠杆或啄键的频率越来越多,即学会了通过某一操作来得到食物的方法。斯金纳将其命名为操作性条件反射或工具性条件作用。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类型斯金纳对反射“进行操作分析”,认为人类行为有“前因一后果”关系,即前一个行为的后果,可以是后一种行为的激励因子并决定以后的行为。行为反应后的结果刺激既可以是积极、轻松愉快的,也可以是消极、痛苦的。这些刺激可以从无到有逐渐增强,也可以从有到无逐渐减弱,这就是他所谓的“强化作用”。斯金纳花了大量时间来研究强化的作用,涉及到强化物的种类、性质及强化物的实施程度等。根据操作条件反射中个体行为之后的刺激性质以及行为变化规律不同,可将操作性条件反射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正强化:是指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积极刺激增加,从而使该行为增强。 负强化:是指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的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增强。 消退:是指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积极刺激的减少,从而使该行为反应减弱。如果为使某一行为减少而有意撤销或减少某种积极刺激,便称为“负惩罚”。 惩罚:是指个体行为的结果导致了消极刺激的增加,从而使行为反应减弱。(2)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与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不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是对一个已知的特定刺激做出反应,称应答反应;而斯金纳所发现的是在没有看到外界刺激的情境下的反应,称操作反应。被试动物的反应不是由已知的某种刺激物引起的,操作性行为(压杠杆或啄键)是获得强化刺激(食物)的手段。动物通过自己的操作行为反应,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或称操作性条件作用。 (3)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意义操作性条件反射重视行为的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用。任何与个人需要相联系的环境刺激,只要反复出现在某一种行为之后,都可能对这种行为产生影响。人类的许多正常或异常的行为反应,各种习惯或症状——包括外显行为及其伴随的心身反映,都可以因操作性条件反射而形成或改变。该理论在医学心理学中广为应用,如解释个体吸烟、依赖性等不良行为的形成机制,指导各种行为治疗如厌恶疗法等。心理学实验是心理学常考的要点,数量不多,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掌握。之后,福建教师招聘网的小编会继续整理心理学常考的实验,敬请关注!&推荐阅读:&
Copyright @
闽试教育官网
闽ICP备号-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闽试教育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普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