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教育理念

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专家在线回答网友问题。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父母该怎样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呢?
父母该怎样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呢?
我的老公对儿子过于宠爱,对儿子百依百顺,总是一味地迁就。这样以来儿子更加骄纵,一旦不合意就耍脾气,使小性子。请问,父母该怎样帮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呢?
孩子不能惯着,还是在于言传身教,父母就是最好的老师,做大人的要以身作则来慢慢教孩子,慢慢引导,一味地惯着不是爱孩子,你首先得告诉你老公这个道理,夫妻达成共识才能教育好孩子,如果一个教一个惯,也是达不到效果的!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作为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杜绝不健康的教育方式。作为父母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父母应该懂得:
(1)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能打骂。孩子还小,辨识度不高,不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在这种情形下,极易受外界的不良因素影响,导致不良行为的产生。对待这种情况,父母不能打骂,二十要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明白自己错在何处,从而避免再犯类似错误。经常批评、责怪甚至打骂孩子,容易让孩子对家长产生反感,导致亲子关系恶化,也会对孩子的幼小心灵造成伤害,导致孩子心理的不健康发展。
(2)不能对孩子过分溺爱。过分溺爱孩子会助长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对孩子百依百顺,一味地迁就,会让孩子更加骄纵,一旦不合意就耍脾气,使小性子,导致孩子的品行修养差。家长要想让孩子有良好的教养,就得改掉盲目溺爱孩子的习惯,让孩子有足够的动手能力。
(3)不能对孩子干涉太多,应给他足够的空间。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于是,总会勉强孩子做些他们不喜欢的事,对孩子限制太多,使孩子经常处于被动状态,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做事缺乏主动性,自制力也比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不利于身心健康。
(4)不能完全依着孩子的性子,放任不管。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孩子,就用金钱物质来弥补,所以对于孩子的各种生活杂事都不了解,万事依着孩子的性子,自己放任不管,这样的教育方式则会让孩子养成不负责任的坏习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
家长平时多和宝宝说说话,多给宝宝读读故事或者是儿歌,让宝宝在故事中明白道理,平时不合理的事情一定不要答应宝宝。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一年级学生的家长须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ppt 2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8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为孩子导航 做符合教育规律的家长 不适当的教子观 不适当的教子观: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脸—虚荣心;把孩子当成自己梦的实现者和生活缺陷的补偿者—补偿心;把孩子当成家的未来—赌博心;把孩子当成小大人,不能设身处地为孩子着想(把孩子当孩子看——蹲下来,看孩子)
注意家教误区
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 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 爱中学会爱 孩子在爱中学会爱 爱心培养从父母爱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开始 有孝心就会传递出爱的责任心
从了解孩子开始 教育孩子从了解孩子开始。了解今天的孩子(今天的城市孩子);了解你自己的孩子:气质、习惯、好恶等。
最好的教育是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
思维决定行为
栽种思想,成就行为;
栽种行为,成就习惯;
栽种习惯,成就性格;
栽种性格,成就命运。
不要忽视“小节”。
承认差异,允许失败
1.孩子之间存在差异,不能盲目攀比,取长补短是有条件的。
2.孩子自身的各方面存在差异,不能求全求美,引导孩子扬长补短。(扬短抑长)
智力与能力 会不会—是智力和学习能力问题
1.智力: 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2.智力也可以表现为: 语言智力、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艺术智力、体能智力、社交智力和自知智力。 3.学习能力:听、说、读、写、算和操作的能力。
(记不住字要强化对的,可写在显眼处,不要强化错的)
方法与习惯 懂不懂—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问题
1.抓住课堂,严格遵循老师要求 2.固定学习时段、地点 3.分清轻重缓急
4.培养独立思考习惯(检查作业与“陪读”、家教)
动机与态度 想不想——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千万不要让孩子刚开始学生生涯就厌倦学习 1.立足孩子提要求、定目标,考虑孩子兴趣 2.家长不要“得寸进尺”(拖拉作业的孩子) 3.家长说话算话,令行禁止,不包办代替 4.以孩子喜欢做的事作为他完成了不喜欢做的事的奖励
孩子的告白
我的手很小,无论什么时候,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请慢些走路,以便我能跟上你。
我的眼睛并不象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地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对我加以过分的限制。
孩子的告白
家务总是繁多的,我的童年是短暂的,请花一些时间跟我讲一点有关世界上的奇闻,不要把我当作取乐的玩具。
我的感情是脆弱的。请对我的反应要敏感一点,不要整天责骂不休,对待我应象对待您自己一样。 孩子的告白
我是上帝赐给您的一件特别礼物,请爱护我,抱我的时候请经常训练我应会的动作,指教我靠什么生活,训练我对人的礼貌。
我需要您不断的鼓励,不要经常严厉地批评和恐吓。但要记住,您可以批评我做错的事情,不要批评我本人。 孩子的告白
请给我一些自由,让我自己决定有关的事情,允许我做错事或不成功,以便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有一天,我会随心所欲地、正确地决定自己的生活之路。
请不要试图把我和别的大哥哥、大姐姐相比较。不要怕我同你一起去度周末。小孩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快乐,正像父母从小孩那里得到快乐一样。 宽容并赞赏孩子 挑剔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苛责 ,
宽容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忍让; 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争斗,
称赞中长大的孩子,学会欣赏。
公平并支持孩子 讥笑中长大的孩子,学会羞怯,
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学会正义; 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自疚,
支持中长大的孩子,学会信任。
爱带来自信 赞同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自爱; 友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关怀; 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学会自信。 只有你能欣赏我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其他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只有你能欣赏我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这次数学考试全班50名同学,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千万不要忽略家长对孩子教育和命运的作用。为人父母,自己不仅要为自己的人生谋划,还要考虑孩子面对的人生。明智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人生属于他们自己,终有一天父母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但是在孩子羽翼未丰之前,父母和家庭的作用是关键。如果你的孩子没教育好,在外惹是生非,别人指责你的孩子时会说:“这个孩子家教不好”,人家不会说老师、学校没教好,人家会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养不教,父之过”。小孩最深的认知、最重要的场所是家庭,而不是学校。如果失去了家庭这个教育的重阵,再指望学校的解救,除了无济于事,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你的孩子没出息,问题一定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长大出问题,一定是父母种下的根源。父母常为子女的问题担忧,却极少想过很多是父母造成的。父母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永远无法解决子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家长掌握着孩子的命运,任何改变孩子的打算,都必须从改变家长自己做起。家长教育理念的“一念之差”,可以让孩子的命运有“千差万别”的不同。所以,作为家长应当承担首席教育官的责任,而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供养。当孩子成长的时候,做父母的也得成长。
现在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存在着“六大缺陷”、“五大冲突”。
“六大缺陷”即:1、作为私有品来看待。爱与爱是不同的。有的爱完全从对方着想,希望对方平安幸福。有的爱把对方当作自己的私有品,就像拿着自己的一个物件,虽倍加呵护,但不给其自由。这是一种自私的爱,为何费力不讨好,大概源于此。占有型的爱想控制所"爱"的人,主宰他能做的、不能做的事。其实这种爱与独裁无异。中国父母对子女的爱大抵如此。
很多母亲很容易把全副身心都投放在孩子身上,但是这种义无反顾的牺牲,很容易透过事无巨细的关爱与过问、管束与惩戒和不切实际的期望,让孩子的独立人格无从培养,怯懦、惶惑、恐惧与反叛相伴而生。
2、强制型教育。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做人的教育、生活能力的教育。但在我国,家庭教育却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父母成为学校作业的辅导员,亲子关系演变为功利的分数关系。家长总是觉得:不背上三十斤的书包,不参加几十个特长班,怎么上起跑线?其实,让孩子又一个真正开心的童年,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每个小孩都是天才,只要大人别每天抱给他一大堆教材。父母对孩子的强化提高不是永久性的,被强压后学到的知识、思维、技能是被动的。
争强好胜的家长,容易教育出内心拧巴的孩子。因为在这种家长的推动和逼迫下,孩子或许会取得世俗认可的成功,但“只许前进、不许失败”的教育策略,会在孩子心目中刻下“我只有更好,才会有人爱我”的烙印。这样长大的孩子会习惯将“真正的自己”和“更好的自己”混淆在一起,只有在自己做得更好的时候,才会接纳自己;一旦自己做不到更好,失掉了过去保持的优势,就会彷徨无依迷失方向。
3、期望值过高。家长们多有一种习惯,即看大人的世界总用成功作标准,而看孩子的世界总用成绩作标准。于是,便依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价值观,给孩子设计所谓通往成功的道路。有的家长总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以至为人父母总是对子女百般苛刻。然而,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会导致两个极端,即无限的崇拜和无限的失望。而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太多,会变得脆弱,逐渐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并变得患得患失。
4、抹煞个性。许多家长愿意为自己的孩子设计成长的道路,并尽力推着孩子照她们预定的路线往前走,哪怕在前行的路程中千辛万苦、呕心沥血,倾其所有,也在所不惜。家长不爱孩子的真实,而是爱他们希望所成为的样子,没有给孩子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而是别人怎么做、孩子也要怎么做的盲从产物,或者让孩子成为大人的拷贝。
现实中很多父母把孩子带动一个世俗的空间,去比较许多不该比较的事情,让孩子养成一些世俗的比较习惯,成绩不如别人自卑,衣服不如别人自卑,长相不如别人自卑。
5、道德教育滞后。中国快速从农业社会进入了商业社会,而中国人对商业道德和商业伦理构建滞后,所以中国人在商业社会里坑蒙拐骗的现象比比皆是。在这样一个慌乱中,有些家长不知道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比如,教育孩子诚恳,但孩子诚恳后却在外面受别人欺负;教育孩子善良,结果发现善良的孩子得不到社会的认可。有时家长自己都疑惑:是不是该教育孩子投机取巧一点,是不是该教育孩子凶悍一点。
6、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和交流沟通。大人常以为小孩什么都不懂,但大人什么都懂却不懂小孩。
“五大冲突”即:过高的期望,带来了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到来了孩子的无能;过分的溺爱,带来了孩子的无情;过多的干涉,带来了孩子的无奈;过多的指责,带来了孩子的无措。
为此,教育不仅从孩子抓起,更要从父母改起。家长对孩子教育分“五个层次”——第一层次:舍得为孩子花钱;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第四层次:家长为教育孩子而提升自己;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家长应该走出教育误区,在家庭教育中,树立正确的观念:
1、成长比成绩重要。作家龙应台写给儿子的一段话很值得家长们咂磨回味:“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有些家长把眼睛只盯住孩子的考试成绩,而不关注孩子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一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就索要其结果,这种“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做法在今天的家教中相当普遍。然而,成绩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我的一个同事讲到在教育孩子中一个奇怪现象:他的女儿在全市的统考中,成绩比平时在校的成绩要低,而且大部分学生统考中的成绩都比平时掌握的在校成绩要低。究其原因,发现有的家长,为了平时使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能得到老师有效的教育,经常看望教课老师,甚至带着礼物。老师受到了家长的青睐,刻意关注有关的学生,并在学校考试中怀着看到进步的心理,批改考卷成绩时,手下留情,这样就造成了平时成绩和实际能力不符。我这个同事得出结论:对孩子教育,没必要与老师进行非正常的来往。这个事例反映了现在的家长和老师过度看重成绩。有时成绩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家长的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而且家长和学校的教育应该重视的不是单纯的成绩,也不是单纯的技能和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智慧和精神追求。若其目的只是追求技能和知识,而没有智慧和精神追求,那么这些知识和技能是没有方向感的。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因为,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的保护自己,无法与别人共享---那么即使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呢?为此家长要转变教育观念,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比如要教育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懂得宽容;培养孩子直面挫折的勇气;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让孩子敢于有梦想;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等等。
2、经历比名次重要。孩子的成长期是锻炼的时期,经历远比名次重要。家长要关心孩子的身心快乐和好习惯的养成,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四力”,即:战胜困难的意志力,快速集中的注意力,丰富具体的想象力,勇于实践、勇于交流的活动力。让孩子走好脚下的每一步,每一个脚印都是他前进路上的路标。
&&&3、付出比给予重要。不要太过于溺爱孩子,要让他们懂得付出。对孩子的给予就像浇花的水,浇得适量,可以使花木健壮、繁花似锦、花开四季、鲜艳夺目;浇得过量,就使得花木连根腐烂。对孩子,要适当给予,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懂得付出。
4、对话比对抗重要。父母的心平气和是孩子成长的最大养分。父母如果随着自己情绪的好坏来教养孩子的话,那么这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定是无所依从,他搞不清楚到底想要什么,也搞不清楚自己怎样迎合父母的脾气。如果我们的父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任何时候都能充满理性地跟孩子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话,那么孩子也一定会养成心平气和的情绪,能够心平气和地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败等等。
很多孩子有事情不愿意和父母讲,原因是他们曾经有过和父母谈话、但是不被父母理解反而受到批评或指责的经历,同时,很多父母没有足够的耐心坐下来认真倾听自己孩子讲述或是等他们把话讲完。孩子如果觉得家里很冷漠、父母很可怕,这孩子离出问题也就不远了。家庭要营造温暖,家长对儿女要多平视少俯视,要引导孩子,经常和孩子沟通,和孩子交流做朋友。但注意,有的家长全程陪读,殊不知这种“关心”在孩子看来,却是监督大于关爱,使孩子有如芒在背的感觉。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家长充当的不是导演,而是拉拉队。
5、激励比指责重要。不中国家庭擅长打压式教育、比较式教育、限制式教育,应当采用鼓励式教育、尊重式教育、引导式教育。作为父母,最不能对孩子做的一件事,就是贬低孩子。家长必须有一个本领:在任何情况下既能督促孩子进步,又能保持孩子自尊不受伤害。关于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要明确几点:1、父母必须和孩子共同讨论现有的管教问题,同时让他们参与思考解决对策。2、管教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自制力。3、处罚只是管教的一种方法,而且它的效果通常最差,它只教了孩子不应做哪些事,而不是该做的事。4、正面回馈和鼓励,经常是最有力的管教方式。
孩子在什么时候最需要父母的爱?当孩子做错的时候,当成绩不好的时候,当老师告状的时候,当父母开家长会回来的时候,当孩子和老师、同学有矛盾的时候。
中国孩子最希望父母做的五件事:1、成绩考不好时,不骂我,而是在我身边帮我找出错的原因;2、不随便在别人面前说我不好、不乖;3、不要求我像谁一样学习,我有我的特点,不需要模仿别人;4、尊重我的看法,听完我的意见再说话;5、在我面前不吵架、不撒谎……多鼓励多激励多赞赏是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是沐浴孩子成长的雨露阳光。孩子在受到赞赏鼓励之后,会因此而更加积极地去努力。
家长教育孩子有三忌:1、忌恐吓、冷落。长期恐吓、冷落孩子,孩子易产生紧张、焦虑、抑郁、敏感、恐惧等反应。2、忌对比中“抹煞”努力。长期抹煞孩子成绩,使孩子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会逐渐变得自卑、压抑。3、忌夸张言辞影响。长期夸张刺激孩子,容易为许多不良行为诸如撒谎、爱吵架、欺骗等行为埋下祸根。
你的孩子就是你的孩子,没有必要去和别人比。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孩子都该在他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永远不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只要你的孩子今天比昨天有进步,你就应该祝贺他、肯定他、鼓励他。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
轻松愉快才是做父母的正确方式。每个孩子,都有成长的动力与智慧,也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父母付出心血的方向,不应该是无时无刻的督促、唠叨和批评,而是培养孩子主动学习、独立面对风雨,帮助孩子顺势自发生长。如此父母轻松,孩子愉悦。
一个放牛娃牵着一头牛进牛栏,可无论他怎么用力拉牛绳,牛就是不进去。放牛娃又掉转头来,到牛的身后,举起鞭子狠狠地抽打,可牛仍是死活不进牛栏。这时,一位老农见了,便在地上扯了一把青草,放在牛的眼前,老农不费吹灰之力,牛就乖乖地跟着他进了牛栏。我们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像那幼稚的放牛娃,总喜欢用各种说教的“绳子”去牵动着孩子,而这些婆婆妈妈、空洞无物的说教,只会给孩子造成厌烦心理,结果徒劳无功。然而,这些家长又恨铁不成钢,举起各种处罚的“鞭子”去驱动着孩子,这又造成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跟你对着干,你要他左,他偏向右,你要他前,他偏向后,结果适得其反。我们为何不放下这些“绳子”和“鞭子”,给孩子一把“青草”呢?一句赞扬的话语,一次肯定的点头,一丝温暖的微笑,一点小小的奖赏……这些并不昂贵却又营养丰富的“青草”,最适合滋养孩子们稚嫩的心田。
6、积极比消极重要。我经常听到有的家长对的孩子讲:“我这一辈子算是没希望了,全靠你了!”这样说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因为在孩子心中,父母都是伟人。但父母那么崩溃,孩子还有希望吗?什么的父母对孩子最有帮助?不屈不挠、不断奋斗、积极进取---这样才对孩子有积极的影响。为人父母,每天都要对孩子行为进行解释。积极的解释引导积极的心理和情绪,如果一味进行消极的解释,你的孩子就可能会自卑、无助。
7、身教比言教重要。 中国式父母,更愿意走省心的路子,给孩子最催肥的食物、最昂贵的衣服、最慵懒的生活环境,不让孩子做家务活,中国式家长将此视为自己对孩子的付出。在孩子身上,他们更愿意花钱,花多少钱也无所谓,但他们唯独不愿意给孩子最需要的身教——家长的优秀。许多家长与“优秀”犯冲,他们更愿意打打麻将、看看电视、逛街购物。他们不知道以身教的形式,让孩子知道优秀的价值与意义。他们信奉的是:自己当猪,却望子成龙。
孩子因成绩不好,被家长骂“笨鸟”,孩子不服气地说:史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第三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蛋了,要下一代使劲飞。家长也不想想,基因突变——让猪孩子成为龙孩子的几率不比摸到几亿元彩票大奖更高,你孩子的智商九成九与你持平。你没出息,抱怨上一代没让你成为坐享其成的富二代,接下来你会很快听到同样的抱怨,从你孩子的嘴中说出来。孩子是否优秀,身教才最具决定性。这道理人人知道,为何却不肯丢开那毫无营养的电视节目、踢开麻将桌,回到你的人生事业上来,读几本书、或做点什么事,让自己现行优秀起来。你无法强迫孩子优秀,但善待自己,让自己活出价值来,这应该不难。
8、教养比教育重要。我们常说到教育,却很少提教养,但教养比教育更重要。教育不足,可以后天弥补,没有教养,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穷养富养都不如教养。教养实际上是早期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天花板,决定着孩子一生的行程。
现代社会,从不缺少锦衣玉食的富贵人家,缺的是一种高贵得体的家庭教育。很多父母竭尽全力,只为了给子女创造更好的物质生活,却疏忽了最基本的也是最必要的家庭教育。并且,有些父母在争取物质利益的时候抛弃了最基本的道德与修养,在不觉中为孩子做出了最差的榜样。其实,这何尝不是舍本逐末、杀鸡取卵。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条件,又怎能比得上为他塑造一个端正的三观,良好的教养才是他以后立足社会的根本。
教养与修养不同。教养注重的先天的家庭教育,而修养更多的是强调的后天完善。可以这么说,教养可以用来评价一个未成年的言行举止。而成年人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法律上,都已具备了自主的行为意识,所以在衡量他的行为规范时,用修养更为恰当。教养虽与修养不同,但教养与修养又有联系,换句话说,孩子的教养与父母的修养有着联系。如果把原生家庭当作一块土壤,那么父母的修养就是养料,而孩子的教养则是培育在土壤里的果实。果实长成什么样子,与土壤有关,但更多的是与提供的养料有关。
有什么样的教养,就得到什么结果。一个处于成长期的孩子,对于外界信息的吸收缺乏最基本的甄别能力。所以这时候就需要周围的成人为他们提前做好遴选,将最优质纯净的信息灌输过去。因为这些信息,很可能就成为他以后三观与人格的一部分。任何一种品格的形成都是有迹可循的。蛮横霸道、自私无理的熊孩子背后,绝对有一群与人苛刻、却对孩子万分宠溺的长辈。父母的修养,就是孩子的教养。
所谓教养主要体现在人品上,其实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是人品教育。有一次记者问李泽楷:“你的父亲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李泽楷答道:“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我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现在的中国进入了对家庭教育非常复杂的时代,对于“成功”社会上的标准就是这个人有钱有地位有财富;那么要达到这个成人标准,折射到家庭教育的标准多是要求孩子在班里进前几名,要考入名校,而且标准非常单一,把成功限定在一个特别狭小的范围之内,对孩子来说就是成绩好、考高分,孩子五六岁弹钢琴,就会得到奖赏。其实孩子的成长有很多标准,比如说人品是否高洁,个性是否健康,做事是否有创造力、想象力,有没有吃苦精神、勤奋精神,有没有摔倒地上敢于爬起来的精神等等,而其中人品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的头等大事是人品教育。是否把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教育好,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
要搞好孩子的礼貌教育。礼貌的语言习惯是人品的体现。我们总说“童言无忌”,孩子一些没礼貌的行为都是无心之失,等长大了他们就懂了。中国有句古话叫“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端正的礼貌习惯,要从小开始灌输。为此家长要做好榜样,生活中孩子的人品和道德树立来自于榜样的力量,父母作为孩子的榜样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起楷模。
9、“长跑”比“短跑”重要。这些年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孩子人生不是“短跑”,如果属于短跑,只有区区十几年,家长可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如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就孩子的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那么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
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孩子的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
买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假设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10、想象力比知识重要。上面我提到: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而家长应该明白,对孩子来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爱因斯坦就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想象力和知识存在某种矛盾。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人的大脑一山不容二虎: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成为知识渊博但丧失想象力终身只能重复前人发现的知识的人。很少有人能让知识和想象力在自己的大脑里共存,一旦共存,此人就是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成功人士了。在孩子童年时,让其晚接触知识,有利于想象力在孩子的大脑里安营扎寨,倘若孩子成为想象力和知识并存的人,那就更好了。
&&&&&11、有用比有才重要。不要期望值过高,不要希望人人成才,只要个个有用就行。甚至,不要指望孩子往天上飞,只要别往地下载就行。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首先是人中人,然后才是人上人。家长最主要的责任不是教育孩子成才,而是成人。不要只是“望子成龙”,而是要“望子成人”。也就是说,首先保证孩子做一个善良的人、真实的人、健康的人、快乐的人,要具有健康快乐的个性、积极向上的态度、宽广博大的胸怀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最主要的是保障孩子“平安”,达到“平安”要监护好四条线:生死线、法律线、道德伦理线和健康线。家长应该首先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健康的人,包括身体健康和心智健康,这是人生最重要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孩子长大应该成为一个能自食其力的人,这也是人生的基础之一。至于成才或出人头地,那都是以后的事情,并非人生的最主要的目标。现在不少家长重视孩子“成功”教育,而忽略“人品”教育或者叫做“美德”教育,实际“人品”、“美德”的教育更重要,正如贝多芬所说:“把美德、善行推荐给你的孩子们,能给人带来幸福的只有它,而不是财富。”家长都爱自己的子女,而只要使孩子成为一个被尊重的人,他的一辈子才会活得特别顺利。父母亲可以想一下,你们是想做一个倍受欢迎的人,还是一个处处被防范的人?你给孩子什么东西,孩子将来就是什么样的人。不是不教育孩子成功,但不要一味追求孩子成功。孩子的人生就像航行,必须打造好一只好船,才能负重。如果没有打造好船,越负重多越危险,甚至翻船。只有打造一只好船,载负其它东西才有意义,才会驶向成功的彼岸。
12、自立比成功重要。做父母的要培养儿女自立,不能过分地关心溺爱。一般来讲,我们把儿女养大,供他念书,走向社会,成家立业,就算完成任务了。可是,现在很多父母都对儿女溺爱,只会用物质和金钱去惯养他,不会用精神去教导他,更不会用自己的优良品行去引领儿女,最终导致儿女养成种种恶习,造下无边的罪孽。那可真是爱他越深,害他越深,简直就是一个劲儿地把儿女往地狱里推,也是把自己往地狱推。
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会养活自己。这门课不及格,其它的,都不好说了。人的生存能力不如其它动物,是因为父母对子女的呵护比别的动物更无微不至。父母最需要留给孩子的是什么?不是钱财、房子、车子,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应当是:当你离开这个世界,孩子能够拥有独自应对和驾驭起伏跌宕的世界的能力,也就是抗挫折能力,包括:身体健康,情绪管理,控制冲动,人际交往,自尊自信,乐观现实,设立目标解决问题,主动探求。授子以漁,不是授子以鱼。
家长的责任应该是为孩子追求幸福和自我实现创造平台。不仅要重视成功教育,更要重视生存和自立教育。家长不仅要教育孩子要勇敢前进,还要教育孩子后退和转弯,如果光前进碰到南墙怎么办?不仅教育孩子要坚强,而且要教育孩子学会柔弱,以坚韧面对人生困惑,如果光刚强了,孩子遇到不平就会跳楼或出走;不仅教育孩子要往高处走,还要教育孩子学会往低处行。一个人是否幸福往往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性格。所以,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把培养孩子良好性格始终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在一个孩子长大过程中,会出现许许多多问题。他们不仅是在身体方面慢慢长大,心理上也在一天天地变化。为人父母,千万不要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体上,而忽略了孩子心理的成长。
家长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可采取“加减乘除”态度:加法——多给孩子增加一些当家作主的机会;减法——减少对孩子的干预,越俎代庖只会减少孩子的独立性;乘法——加法的倍增,在孩子小时指导孩子形成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除法——着重分担分享,主动分担孩子的痛苦,分享孩子的快乐。
孩子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孩提时期的教育对一生有很大影响,要注意孩子成长的规律,尽可能地培养他们积极的心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好的氛围和环境。一般来讲,指责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怨天尤人;敌意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好斗逞勇;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畏首畏尾;怜悯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消极退缩;嫉妒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勾心斗角;羞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容易形成罪恶感。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满自信;赞美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爱人爱己;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广大;认同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掌握目标;分享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慷慨大方;诚实公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维护正义真理;安定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信任自己、信任他人;友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对世界多一份关怀;群众中长大孩子,将来必能有平和的心境----
家长要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学会自主、自立、自强。家长所承担的责任,是把孩子扶上马送一程,所要做的是消除子女的困惑,缓解子女的压力,为子女打造舞台,实现梦想。作为父母,有三大责任:1、成为孩子的榜样;2、帮助孩子建立强大内在力量和外在好习惯;3不惜代价帮孩子实现梦想。
一个真正希望了解孩子的父母,并不通过某种理想的幕布去看孩子。假如他爱孩子,他便会观察孩子,研究孩子的倾向、性情和他的特性。惟有当一个人不爱孩子的时候,才会把某种理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因为如此一来,由于要求孩子成为这样的一种人或是那样的一种人,一个人的野心便借着孩子而获得实现。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生不是短跑,没必要斤斤计较于起跑的快慢得失。人生是一场长跑,你要经过城市的街角,你要泡过山坡,你要穿过森林,你要沿着河流,你要看着流云。人生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景致。不必把人生的所有希望压缩起来,一下子放在放在年幼的孩子身上,而把他压垮。
我们谈到教育时,可以有两种形象:一种是训练动物,教动物很多习惯、规矩、本事;一种是培养植物。两个方面都很重要,但我总觉得人们比较容易忘掉后者。只要有阳光、土壤,植物靠着自己的力量就能成长…这里相当于土壤和太阳的,应该是教师和父母等孩子周围人们的温暖的、耐心等待的心。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