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小问怎么做,求解答,大学高数题目搜题软件。如果能告诉我这类型题目的解答,追加分。

知识点梳理
1.鸡兔同笼内容:鸡兔同笼是中国古代的名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问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2.解决方法(鸡兔同笼公式):解法1:(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
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
解法2:( 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
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解法3: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
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解法4:兔的只数=总脚数÷2—总头数
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解法5():X=( 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X=兔的只数)
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解法6(方程):X=:(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X=鸡的只数)
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 解法7:鸡的只数=(4×鸡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 兔的只数=鸡兔总只数-鸡的只数
解法8 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只数)÷2 鸡的只数=鸡兔总只数-兔总只数
解法9 总腿数/2-总头数=兔只数 总只数-兔只数=鸡的只3.主要解题思路:(1)假设法:假设全是鸡;假设全是兔;假设都抬起一只脚(2)方程法:一元一次法;二元一次法(3)抬腿法(4)列表法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某次数学竞赛共20道题,评分标准是:每做对一题得5分,每做错...”,相似的试题还有:
学校举行“春蕾杯”数学竞赛,每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或不做扣3分,一共有20道题,明明得了76分,他做对了_____道题,有_____道题做错了或没有做.
在一次数学竞赛中,共有15道题,每做对一题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4分,小华共得了72分,小华做对了多少道题?
某校举行的数学竞赛共15道题,规定每做对一题得10分,每做错一题倒扣4分,小明在这次竞赛中共得66分,问他错、对了几道题?Hi~亲,欢迎来到题谷网,新用户注册7天内每天完成登录送积分一个,7天后赠积分33个,购买课程服务可抵相同金额现金哦~
意见详细错误描述:
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当前位置:>>>
“圆材埋壁”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的问题:“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锯锯之,深一寸,锯道长一尺,问径几何?”如图,用数学语言可表述为:CD为⊙O的直径,弦AB⊥CD,垂足为E,CE=1寸,AB=10寸,求直径CD的长.
主讲:李娜
【思路分析】
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解.
【解析过程】
解:如图,连接OA设直径CD的长为2x,则半径OC=x,∵CD为⊙O的直径,弦AB⊥CD于E,AB=10寸,∴AE=BE=AB=×10=5寸,连接OA,则OA=x寸,根据勾股定理得x2=52+(x-1)2,解得x=13,CD=2x=2×13=26(寸).
直径CD的长26寸.
此题是一道古代问题,其实质是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通过此题,可知我国古代的数学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给视频打分
招商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A座4层409
扫一扫有惊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的节...”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1.选文第三自然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B.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C.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下面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的一项是 &
A.有渊博的知识
B.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C.有天才般的智慧和灵感
D.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第一自然段指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因此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
B.选文第二自然段的设问,既引发读者思考,又起到过渡的作用。
C.选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只要有知识就会有创造力。
D.选文列举事例,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本题难度:容易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1-天津地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这种情况“的前后文来概括指代的内容即可。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C项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选文中的观点:在拥有知识的基础上,如何去运用知识。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的节...”的最新评论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1.选文第三自然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____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B.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C.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下面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的一项是____
A.有渊博的知识
B.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C.有天才般的智慧和灵感
D.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选文第一自然段指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因此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
B.选文第二自然段的设问,既引发读者思考,又起到过渡的作用。
C.选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只要有知识就会有创造力。
D.选文列举事例,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中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对此我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1.选文第三自然段中的“这种情况”指的是____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B.这些知识随时都可以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
C.无论古代,还是现代,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D.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2.下面不属于文中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的一项是____
A.有渊博的知识
B.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C.有天才般的智慧和灵感
D.有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选文第一自然段指出,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止一个,因此不放弃探求非常重要。
B.选文第二自然段的设问,既引发读者思考,又起到过渡的作用。
C.选文中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只要有知识就会有创造力。
D.选文列举事例,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相似的习题。[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文]&&&&&&
[高三理]&&&&&&
[高二]&&&&
[高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您的位置: >
您的位置:
小学数学盈亏问题练习题(附答案)
作者:网编整理&&来源:新东方论坛&&时间:
  1、老师拿来一批树苗,分给一些同学去栽,每人每次分给一棵,一轮一轮往下分,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问参加栽树的有多少名同学?原有树苗多少棵?
  【分析】:当分剩下12棵时不够每人分一棵了,如果再拿来8棵,那么每个同学正好栽10棵。通过这一句话,我们可以知道参加种树的同学一共有12+8=20人,加上再拿来的8棵,一共有20*10=200棵。所以,原有树苗=200-8=192棵。
  解答:有同学12+8=20名,原有树苗20*10-8=192棵。
  2、少先队员去植树,如果每人挖5个树坑,还有3个树坑没人挖;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请问,共有多少名少先队员?共挖了多少树坑?
  分析:这是一个典型的盈亏问题,关键在于要将第二句话“如果其中两人各挖4个树坑,其余每人挖6个树坑,就恰好挖完所有的树坑”统一一下。即:应该统一成每人挖6个树坑,形成统一的标准。那么它就相当于每人挖6个树坑,就要差(6-4)*2=4个树坑。这样,盈亏总数就是3+4=7,所以,有少先队员7/(6-5)=7名,共挖了5*7+3=38个坑。
  解答:盈亏总数等于3+(6-4)*2=7,少先队员有7/(6-5)=7名,共挖了5*7+3=38个树坑。
  3、学校安排学生到会议室听报告。如果每3人坐一条长椅,那么剩下48人没有坐;若每5人坐一条长椅,则刚好空出两条长椅。问听报告的学生有多少人?
  分析:典型盈亏问题。盈亏总数48+5*2=58,所以,长椅的数量就等于58/(5-3)=29条。那么,听报告的人数等于29*3+48=135人。
  解答:长椅有(48+5*2)/(5-3)=29条,听报告的学生有29*3+48=135人。
  4、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问小明带了多少钱?
  分析:在盈亏问题中,我们得到的计算公式是指同一对象的。而现在分别是圆珠笔和钢笔两种东西。因此,我们要利用盈亏问题的公式计算就必须将它转化成为同一对象--钢笔或者圆珠笔。
  小明带的钱买5支钢笔差1元5角,我们可以将它转化成买5支圆珠笔,因为我们知道钢笔与圆珠笔每支相差1元2角,把买5支钢笔改买5支圆珠笔,就要省下6元钱,也就是比原来差1元5角,反而可以多出6元-1元5角=4元5角。这样我们就将原来的问题转化成了:小明带的钱买5支圆珠笔多4元5角,买8支圆珠笔多6角。问小明带了多少钱?那么,盈亏总数=4元5角-6角=3元9角,每支圆珠笔价钱=3元9角/(8-5)=1元3角。所以,小明共有8*1元3角+6角=11元。
  解答:买5支钢笔差1元5角,相当于买5支圆珠笔多4元5角,每支圆珠笔的价钱=(4元5角-6角)/8-5)=1元3角。小明带了8*1元3角+6角=11元。
  5、幼儿园将一筐苹果分给小朋友。如果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个;如果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8个则缺2个。已知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问这筐苹果共有多少个?
  分析:与上一题类似,需要转化成两次对同一对象。
  解答:分给大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个,大班比小班多3个小朋友,相当于分给小班的小朋友每人5个则余10+3*5=25个,盈亏总数=25+2=27,小班人数=27/(8-5)=9人,苹果有9*5+25=70个。
  6、某校到了一批新生,如果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如果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10个,问这批学生可能有多少人?
  分析:如果每个寝室安排8个人,要用33个寝室,那么人数肯定多于32*8=256人,但不超过33*8=264人;如果每个寝室少安排2个人,寝室就要增加10个,即如果每个寝室安排6个人,要用43个寝室,那么人数肯定多于42*6=252人,但不超过43*6=258人;两次比较,人数应该多于256人,不超过258人。所以,这批学生可能有257或258人。
  解答:8*32=256,6*42=252,256&252,人数超过256人;8*33=264,6*43=258,258&264,人数不超过258人。这批学生可能有257或258人。
  7、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分糖果。若每人分8块,还剩10块;若每人分9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那么糖果最多有多少块?
  分析: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那么最多可以分到8块,即若每人分9块,还差1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1+10)/(9-8)=11人,糖果最多有9*11-1=98块;最后一人分不到9块,但至少可分到一块,即最少是最后一人差8块,根据盈亏计算公式,人数有(8+10)/(9-8)=18人,糖果最多有9*18-8=154块;所以,这批糖果最多有154块。
  解答:9-1=8,人数最多有(10+8)/(9-8)=18人,糖果最多18*9-8=154快。
  8、有48本书分给两组小朋友,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问第二组有多少人?
  分析:如果把书全部分给第一组,那么每人4本,有剩余;每人5本,书不够。说明第一组人数少于48/4=12人,多于48/5=9......3,即9人;如果把书全分给第二组,那么每人3本,有剩余;每人4本,书不够。说明第二组人数少于48/3=16人,多于48/4=12人;因为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所以,第一组只能是10人,第二组15人。
  解答:48/4=12,48/5=9......5,48/3=16,第一组少于12人,多于9人;第二组少于16人,多于12人。因为已知第二组比第一组多5人,所以,第二组有15人。
  9、在若干盒卡片,每盒中卡片数一样多。把这些卡片分给一些小朋友,如果只分一盒,每人均至少可得7张,但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现在把所有卡片都分完,每人都分到60张,而且还多出4张。问共有小朋友多少人?
  分析:60/7=8......4,60/8=7......4,说明卡片的盒数是8盒,“若都分8张则还缺少5张”,即如果我们在每盒中加5张(8盒共加40张),每人就可以得到8*8=64张,现在实际每人得到60张,即每人需要退出4张,其中要有4张是每人60张后多下来的,还有40张是我们一开始借来的要还出去,即要退出44张,4/4==11,说明有11人。
  解答:60/7=8......4,60/8=7......4,卡片有8盒,小朋友人数有(4+5*8)/4=11人。
  10、用绳测井深,把绳三折,井外余2米,把绳四折,还差1米不到井口,那么井深多少米?绳长多少米?
  分析:典型盈亏问题。盈亏总数=3*2+4*1=10米。
  解答:井深=(3*2+4*1)/(4-3)=10米,绳长=(10+2)*3=36米。
  11、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平均剪成5段,第二根平均剪成7段,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2米。原来每根绳子长多少米?
  分析:第一根剪成的每段比第二根剪成的每段长2米。那么,如果同样是5段的话,第二种就要比第一种少5*2=10米,现在第二种7段和第一种5段一样长,说明第二种的两段长是10米,也就是说每一段为10/2=5米。所以,绳子长为5*7=35米。
  解答:原来每根绳子长为7*(2*5/2)=35米。
  12、有一个班的同学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如果增加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6人;如果减少1条船,正好每条船坐9个人。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同学?
  分析:增加一条和减少一条,前后相差2条,也就是说,每条船坐6人正好,每条船坐9人则空出两条船。这样就是一个盈亏问题的标准形式了。
  解答:增加一条船后的船数=9*2/(9-6)=6条,这个班共有6*6=36名同学。
  13、张宇上午7时20分从家里出发到校上课。如果每分钟走50步,离上课还有7分钟;如果每分钟走35步,就要迟到5分钟。求学校的上课时间。
  分析:这种盈亏问题的另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主要是在计算盈亏总数时必须注意量的单位的统一。这里,盈亏总数不是7+5=12分,而是7*50+5*35=525步。所以,准点到校用时为525/(50-35)=35分钟。所以,上课时间是7点55分。
  解答:准点到校的用时=(7*50+5*35)/(50-35)=35分钟,学校上课时间为7点55分。
  14、"六一"儿童节,小明到商店买了一盒花球和一盒白球,两盒内的球的数量相等。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因节日商店优惠销售,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结果小明少花了4元钱,那么小明共买了多少个球?
  分析:花球原价1元钱2个,白球原价1元钱3个。即花球原价10元钱20个,白球原价10元钱30个。那么,同样买花球和白球各30个,花球要比白球多花10/2=5元,共需要30/2+30/3=25元。现在两种球的售价都是2元钱5个,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需要(30/5)*2*2=2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能省下25-24=1元。现在共省了4元,说明花球和白球各有30*4=120个,共买了120*2=240个。
  解答:花球和白球各买30个时,可比原来省下=(30/2+30/3)-(30/5)*2*2=1元,省下4元,花球和白球各买30*4=120个。所以,小明共买了240个球。
  15、苹果和梨各有若干只。如果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还多4只,梨恰好装完;如果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苹果恰好装完,梨还多12只。那么苹果和梨共有多少只?
  分析:7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比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多了2只苹果,梨从刚好到多12只,相当于把原来装好的袋拿出了12/3=4袋,抽出其中的苹果(4*5=20只)和原来剩下的4只(共20+4=24只)苹果,添加到其余原来装好的袋子中去。每袋添加2只,添加了24/2=12袋刚好装完。所以,原来装了12+4=16袋,苹果有16*5+4=84只,梨有16*3=48只,合起来有84+48=132只。
  解答:(12/3)*5+4=24,5只苹果和3只梨装一袋,共装了24/2+4=16袋,所以,苹果和梨共有=16*(3+5)=4=132只。
  (责任编辑:胡静平)
&&&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北京市海淀区私立新东方学校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需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北京新东方学校”,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③ 如有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速来电与北京新东方网联系,电话:010-。问题解决:(1)在某地有一个山洞,里面藏着无数的财宝,在山洞的入口处有8块标牌,上面有如下数学算式:& 经人破解,发现原来在上述的某个数学算式后面有一个开启山洞大门的金钥匙,其它的什么都没有.你只能计算一次拿到钥匙,里面的所有财宝就都是你的:假如你没有拿到钥匙,那么所有的财宝你都拿不到了.把上述算式进行计算后,钥匙就在绝对值最小的标牌下面,聪明的你能拿到所有的财宝吗?试试看!(2)小明在做数学作业时,不小心打翻了墨水,把一道解方程$\frac{1}{3}(2+$?x)+1=x题污染了,小明灵机一动,翻看了书后的参考答案,知道这个方程的解x=-2.5,于是他很快确定了被污染的“?”部分,复原出原方程,你能知道小明是如何求出被污染部分的?(3)如图,OA⊥OB,OC⊥OD,∠BOC=28°,求∠AOD的度数.
(1)先计算出所给的算式的值,再比较出其绝对值的大小即可得出结论;(2)设被污染的部分为m,把m代入即可得到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再把x=-2.5代入此方程可得出m的值;(3)根据OA⊥OB,OC⊥OD,∠BOC=28°可知∠AOD=∠AOB+∠DOC-2∠BOC,再把各数值代入求解即可.
(1)由计算知:(下面每计算对一项得0.5分)①|72-83|=11②-|-π|+3.14=-π+3.14③(-1)12-22=-3④|7-(-8)|=155-|(一2)3|=-3⑥34÷7-5=$\frac{34}{7}-5=-\frac{1}{7}$⑦(-1)÷6=$-\frac{1}{6}$⑧|-3|×(-3)+2÷0.2=1其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π|+3.14…(5分)因此金钥匙就在这个牌的下面…(6分)(2)设被污染的部分为m则方程为$\frac{1}{3}$(2+mx)+1=x…(2分)将x=-2.5代入,得$\frac{1}{3}$(2-2.5m)+1=-2.5…(4分)解关于m的方程,得m=5…(5分)原方程为$\frac{1}{3}$(2+5x)+1=x…(6分)(3)如图,因为OA⊥OB,OC⊥OD,∠BOC=28°…(2分)所以∠AOD=∠AOB+∠COD-1∠BOC,即∠AOD=180°-28°=152°…(6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道大一高数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