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写一篇《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诞辰150周年》作文。800左右。谢谢!

在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说说他家里的13个女人
1925年,孙中山去世当年,鲁迅曾在《华盖集o忽然想到》中感慨,“我希望有人好好地做一部民国的建国史给少年看,因为我觉得民国的来源,实在已经失传了,虽然只有十四年。”
如今是孙中山诞辰第150个周年,去世也已经91年,失传的民国历史也许更多。
许多人再次跟随先生脚步回溯,他的青春,他的颠沛流离,他的天下为公,他的乃需努力……
如果从另一种角度窥探,光环之外,他的身边人,孙家人,却也同样是一咏三叹,
特别是,孙家的红娘子们。
作为两千年封建王朝的终结者,离逝世并不久远时,孙中山还是被附会了许多神话:
传说孙母怀孕时梦见北帝入怀;传说他小时候组织孩子们COS洪秀全;传说郭沫若造访中山,见他少年时种下的酸子树亭亭如盖,便口占一句谶语“酸豆一株起卧龙”……
199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以更真实的方式解读过去的伟人,孙中山也从历史的迷雾中露出更多人性化的细节。人们开始发现,在“革命先行者”几个严肃大字的背后,他的一生,乃至整个孙家人的生活,远比教科书上精彩得多。
第一喜欢革命,第二喜欢女人
民初最深入人心的形象,主要是袁世凯和孙中山这对老冤家,前者靠权钱维系,后者则有官方推广。没多久,孙中山的标准像频繁出现在从小学教室到国民政府的显眼的位置上,通常画像会配有一副对联,上方横批是“天下为公”,左右两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革命”这个词汇的专有权,在很长一段时间,曾专属于孙中山和追随者们。
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掀起的第一次反清起义失败,避难日本神户,神户媒体第一次用这个源自中国《易经·革卦》,后来被明治维新赋予新含义的词汇定义他:“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日本第29任首相、曾先后庇护了孙中山和蒋介石的犬养毅,曾问这位好友兼扶持对象,最喜欢的事情是什么?孙中山的回答,不出意料就是“革命”。即便是对孙中山的执政水平持批评态度的一些人,也承认先生的革命鼓动能力和筹款能力,几无出其右者,最终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
后来呢?宫崎寅藏《孙逸仙其仁如天》一书中写着,犬养毅又问孙中山,革命之后第二喜欢的是什么,后者笑而不答,被再三催促后,才绣口一吐,说出了第二个词汇:“女人。”
在随后的解释中,孙中山将这个词汇定义为广义的女性,但这个故事未尝不可拿来作为他更人性化的注脚——与先生交往密切的刘成禹也在《先总理旧德录》记载,孙中山甚以伊藤博文“醉枕妇人膝,手握天下权”的风度为然。
倘若将这个“女人”具体到一个人身上,在当时语境下,很大可能是孙的妾陈粹芬,而非发妻卢慕贞。
卢慕贞(上图)是商人卢耀显的女儿,而卢耀显与孙中山的大哥孙眉相交莫逆。
卢慕贞嫁给叔叔辈的孙中山,不是因为爱情,而是孙家老太爷孙达成想以此拴住儿子日益叛逆的心。两人结婚的时候,孙中山距离革命只有一把手术刀的距离。她没有太多文化,思想传统,并不得丈夫喜爱,“相敬如宾”。
但她对家庭的付出,一定程度上,却将一意革命事业的孙中山从家庭的牵绊中解放出来。1886年,父亲孙达成病重,匆匆返家的孙中山见到妻子对父亲的悉心照顾,才真正接纳了她。然而,等他们的长子孙科出生没多久,孙中山即和在香港认识的女孩陈粹芬结为“革命伴侣”——陈粹芬(下图)的文化同样不高,但她敢作敢当,充满了对革命的热情,以及对先生的崇拜。
此后,孙中山不停辗转日本、加拿大、欧洲等地避难和组织起义,陈粹芬一直陪伴身边,以女主人的身份接待胡汉民、廖仲恺、蒋介石等人,以同志的角色参与了军火运输和情报传递等工作。与此同时,受丈夫株连而被清政府通缉的卢慕贞,带着婆婆和孩子辗转逃到檀香山,投奔兄长孙眉,一住10年,孙眉生意破产后,卢慕贞又带家人迁居香港,办了一家小农场,勉强维持生计。
在描述清末民国家族的《大宅门》里,白家大厦将倾时,白二奶奶挺身而出,外御强梁,内惩家贼。卢慕贞和陈粹芬没有白二奶奶的手腕,外则期待奇迹的诞生,内则被动接受丈夫的安排。据一些史料和逸闻考证,在日期间,孙中山先后与女佣浅田春、邻居家的姑娘大月薰(下图)分别展开了一段短暂的恋爱,后者甚至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宫川富美子——在日语中,富美有“文”的意思。
这两段感情,孙中山离开日本后维系不多,外部的奇迹也在不久后发生。
1911年10月,在一连串的偶然和必然后,革命成功,先生被推举为民国临时大总统。不久后,卢慕贞带着儿女回国,第一次享受丈夫带来的风光,她被时人称为“国母”,所乘坐的邮船也被冠之“中华民国国母号”的美誉。
而陈粹芬却以患肺病去香港治疗为由,悄然离开。民国的一夫一妻制是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行《民法》以后的事,陈粹芬的离开引发了很多猜测,1942年她首次回应这次选择:“跟中山反清建立了中华民国,我救国救民的志愿已达……我自知出身贫苦,知识有限,自愿分离,并不是中山弃我,中山待我不薄,也不负我。”
与陈粹芬一同“隐退”的,还有孙眉。尽管小时候多次批评弟弟的叛逆,但为了支持革命事业,他先后拿出了70万美元,并最终因之破产。因为毁家纾国难,蔡元培等人推举孙眉出任广东都督,但孙眉被弟弟以“国事不能随便”以及“你缺乏政治手腕”说服,拒绝了这一要职,迁居澳门,不问外事,直到1915年2月去世。
被“抢走”的女儿
几年后,袁世凯拿走了大总统的宝座,卢慕贞离开南京,孙中山再次避难日本。
不久,卢慕贞第一次接到了丈夫的邀约——但来到日本,迎接她的并非是双宿双飞而是劳燕分飞,她的丈夫喜欢上了小他27岁的女孩宋庆龄。孙家的好友和同盟会元老,几乎全部反对孙卢两人离婚,卢慕贞毅然以“自己无法随丈夫奔走海外,宋庆龄可以追随照料为由”说服了他们。后来,在写给英国恩师康德黎的信中,孙中山拿出了同样的解释。
宋庆龄的父亲宋嘉树与孙中山是革命同志兼基督教友,在宋氏姐妹的童年时期,孙中山就见过她们。
1912年,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时,选了宋家长女宋霭龄做英文秘书,按台湾资深“外交官”陆以正的回忆录,孔令侃曾告诉他,孙中山钟情宋霭龄,但宋霭龄听从了父母劝阻,嫁给了衍圣公的后人孔祥熙。结婚后,宋霭龄离职,临走前推荐了刚从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毕业的妹妹宋庆龄(三姐妹见下图)。
和陈粹芬的选择相似,许多年后接受埃德加·斯诺采访时,宋庆龄承认,她最初对孙中山只是“对英雄的景仰”,想帮他拯救中国,但终归渐渐生情,谈婚论嫁。
这一年,宋庆龄22岁,她甚至比孙科还要小2岁。理所当然,宋嘉树夫妇表示了反对。但没过多久,在宋嘉树的另一个老朋友朱卓文的帮助下,宋庆龄逃出家门,以最快的速度和在日本和孙中山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仪式十分简陋,只有廖仲恺夫妇、陈其美及几个日本友人到场祝贺。
与行为的果断相比,在两人婚后的合影中,宋庆龄温文典雅。
可惜,父亲不喜欢女儿的这种美丽。追到日本却还是晚了一步,宋嘉树愤怒地在孙中山寓所门外大喊“我要见抢走我女儿的总理”,随后大病一场,宣布与孙中山割袍断义。为了在袁世凯治下自保,宋霭龄和孔祥熙也宣布与妹妹断绝关系。1918年,宋嘉树去世,至死都没有原谅孙中山。一年后,宋家才勉强认可了这个女婿,在上海法租界莫利爱路29号,他们和孙中山拍下了唯一一张合影。
很多年后,孙中山也体会了一把宋嘉树的心情。当时二女儿孙婉(下图2)去美国留学,想到长女孙娫(下图1)在柏克莱大学读书期间患病去世的遗憾过往,孙中山将孙婉托付给在哈佛学习的革命同志王伯秋帮忙照顾,没多久两人成婚,生了一双儿女。
王伯秋比孙婉大13岁,而且早在国内就已成亲,孙中山对这次“背叛”大怒不已,最终拆散了两人。孙婉后来再婚,但直到去世前都对父亲的行为耿耿于怀,她对女儿戴成功谈到当年被迫离开王伯秋时说:“我对你外祖父有意见。”或许是受母亲的影响,戴成功终身未嫁。
陈粹芬被同盟会元老认可为孙中山的平妻,源自她在革命中的担当。而得到他们的认可,宋庆龄付出的更多。1921年,孙中山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不料陈炯明叛变,炮轰总统府,为了掩护丈夫撤退,宋庆龄九死一生,并因劳累流产,而这是她唯一一次怀孕。
宋庆龄不仅仅是一个为爱情奋不顾身的女性,也是孙中山的政治主张继承人。她独立于国民党之外,曾指责蒋介石背叛革命,痛斥国民党蜕变为腐败集团;也超然于共产党之外,歌颂革命的成功,同时对某些运动持保留态度。1981年去世之前,她被授予唯一的“国家名誉主席”称号——她和卢慕贞,先后在人民中留下了“国母”的印象。
在革命和政治之外,两人的爱情与普通人并无不同。两人都算得上美食家,经常为对方下厨,而宋庆龄自豪地说,有一点许多人比不过她,中山是医生出身,她要是有点什么病痛,都可以轻松搞定。
在遗嘱中,孙中山要求“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赴吾妻庆龄,以为纪念”,而对孙科等儿女他只是期望“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后56年间,天下风云动荡,宋庆龄却从未更改对孙中山的追忆,她对隋永清说,和孙中山在一起的十年,是她一生最幸福的十年。
隋永清是宋庆龄贴身警卫秘书隋学芳的女儿。按年龄算,她和妹妹隋永洁应是宋庆龄的孙辈,但宋庆龄却收他们作了养女,她不喜欢被人叫成阿婆、奶奶,隋永清(下图)就叫她“妈妈太太”,陪伴了宋庆龄人生最后的20多年。
她们在上海
在隋永清之前,陪伴宋庆龄的是林耀梅,孙中山妹妹孙秋绮的女儿。
除了兄长孙眉,孙中山还有一姐一妹长大成人。姐姐孙妙茜没有生育,过继了一位养子,妹妹孙秋绮有一子一女。1917年,孙眉之子孙昌奉命押送军饷到广州,遭海军误击后坠江溺亡,宋庆龄就将孙昌的两位遗孤,以及生活也并不顺遂的林耀梅和林子谭雅馥一起接到广州大元帅府亲自抚养。
不久后,林耀梅做了孙家的“主管”,负责保证舅父孙中山的饮食安全。1937年,林耀梅在上海去世,谭雅馥没有随国民党退去重庆,在黄浦江边开了一家诊所,专注治疗灰指甲与鹅掌疯。
建国后,留在上海的孙家人还有孙穗芳,她是孙科和严蔼娟的私生女。
孙科的元配夫人是表妹陈淑英(下图),但他继承了父亲的多情,1932年与交际花严蔼娟未婚同居。四年后,孙科又结识了交际名媛蓝妮,抛弃了当时正身怀六甲的严蔼娟,孙穗芳因此流落在外。
严蔼娟母女曾跟去台湾和香港,要孙科给她们母女一个交代,却多次被孙科拒之门外,1951年失望的她将孙穗芳送回上海妹妹家。因为“家庭背景不好”,孙穗芳曾被大学拒之门外,在宋庆龄的过问下才得以入同济大学读书,1958年又被下放农村劳动,吃尽苦头后出走香港,嫁给豪门子弟王守基。后来因为家暴,孙穗芳离婚,重回一个人的生活。
孙穗芳走了,谭雅馥也在不久后去世,宋庆龄和孙家的亲人几乎没有了联系。1981年宋庆龄去世后,中共发出邀请,孙科的大女儿和二女儿孙穗英孙穗华作为代表回国,参加了追悼会。此后,生活在美国的两姐妹,与国内保持着频繁的联系,每隔几年就要回国探亲一次。
1989年,孙科最小的女儿孙穗芬回到中国,身份是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领事。而早在她之前,母亲蓝妮已经回国定居。1986年蓝妮接受中共统战部邀请从美回国访问,受到邓颖超、康克清等人的接待,出席了当年的国庆大典。邓颖超见到蓝妮(下图)的第一句话就是称呼她为“孙太太”,这个称呼叫得蓝妮热泪滚滚,邓颖超还请她留下来,她于是回到上海,住进1940年代自建的玫瑰别墅,这套房子曾被政府收回,又还给了她。
蓝妮是苗族人,苗王后裔,与李鸿章之后张爱玲,孔祥熙之后孔二小姐、汪精卫夫人陈璧君并称四大名门之女,孙科是她的第二位丈夫。
第一次婚姻她生了三女一子,长子李振亚的大女婿骆家辉,是美国首位华裔州长,曾任美国驻华大使。蓝妮离婚后,成为交际花,认识了孙科并陷入热恋,1925年私人秘书的身份,陪同新任民国立法院院长孙科在南京长袖善舞。抗战初期,蓝妮在重庆曾与周恩来、邓颖超等人交往,后因陈淑英到重庆,她为避锋芒重回上海,又与陈公博、周佛海及青帮大亨杜月笙等人往来密切,并经商致富。
抗战胜利后,与孙科不和的戴笠,以“汉奸嫌疑”将蓝妮送进监狱一段时间,1948年李宗仁在民国副总统竞选中战胜孙科,也曾炒作她修建玫瑰别墅时的民事纠纷——蓝妮因此离开孙科,两人再未见面。在她回大陆前,国民党元老张群寄给她一份台湾“出入境证”,邀请她回台,她对国民党驻美办事处的人说:“我是你们黑名单上的人,我不要去台湾……现在院长(孙科)都死了,我还去干什么?”
和蓝妮分手后,孙科心有遗憾,因此视女儿孙穗芬(下图,和妈妈蓝妮)为掌上明珠。
在香港高中毕业后,穗芬考上了美国一家教会大学,由于台湾当局对父亲的阻挠,她没拿到签证,转而在17岁那一年进入台湾民航,成为全台历史上最年轻的空姐,并嫁给一位美国的二战飞行员。移居美国后,孙穗芬又萌发了读书的想法,39岁时和儿子一起进入亚利桑那大学,拿了秘书和金融的毕业证,还抢走了本该是年轻人专属的华尔街日报奖,一个只颁给全美金融最优秀毕业生的大奖。在中国做了几年外交官后,1994年孙穗芬辞职“下海”,奔波于有母亲所在的上海和香港、美国之间。
两年后蓝妮在玫瑰别墅去世,临死前,她的手里还攥着孙科写给她的一张字条:“我只有原配夫人陈氏与二夫人蓝氏二位太太,此外决无第三人,特此立证,交蓝巽宜二太太收执。”
孙科多情,对父亲的妻子们也十分宽容。在电视剧《孙中山》中,孙科对孙宋联姻并不情愿,但在孙穗芬的回忆中,这对年龄相仿的“母子”一直相处得非常融洽,孙家大媳妇陈淑英和宋庆龄关系也很好,孙科甚至要求别人称呼陈淑英为“孙太太”,以区分人们对宋庆龄“孙夫人”的称呼。他还邀请陈粹芬到香港定居,以便孙家人照顾她,欢度余年。
失去光环之后
孙科对内亲和,对他人却要严苛得多,胡汉民曾形容他:“因为是中山先生之子,所以有革命脾气;因为在国外长大,所以有洋人脾气;因为是独子,所以有少爷脾气。他有时只发一种脾气,有时两种同发,有时三种一起发。”
他在民国政府担任过多个要职,包括三任广州市长、铁道部长、行政院长、立法院长和国民政府副主席等等,身边却没有形成一个能影响国府决策的政治势力。
蒋介石也不喜欢这位最大的“官二代”,屡次在日记中狂骂“犯上作乱”。1949年退到台湾时,蒋介石没有通知当时在香港的孙科,不允许他去台湾;孙科想去美国,也被蒋拦了多年,不允许给孙家人发护照,孙穗芬因此躺枪。后来周恩来亲自邀约,但对中共有误解的孙科依旧拒绝,选择靠子女接济生活,度过了十多个落寞而清苦的春秋,一直到1965年才被允许去台湾定居,平淡地生活了7年后去世。
孙科回台湾,只带了两个儿子孙治平和孙治强,孙治平曾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总统府顾问”等职,并没太多权力,后来辞职移居香港。孙治强只担任过台北“故宫博物院”顾问等闲职,一度沦落到租房居住,“因经济困难上书国民党高层请求改善待遇”——最后改善孙治强待遇的是妹妹孙穗芳(下图),她第二次到台湾,终于见到了已经75岁的父亲孙科。2001年,孙治强赴美参加儿子孙国升的大学毕业典礼,心脏病突发去世,从此台湾再也没有孙中山的后人。
2005年5月,陈水扁公布了新一届所谓“总统府资政和国策顾问名单”,孙治平的儿子孙国雄在25位顾问中排名第24。从小在美国受教育的孙国雄不懂中文,甚至因答不出孙中山的经历而遭责问,他没有接受陈的邀请赴台从政,而是在好莱坞做了37年的特技演员,并成立了一家特技培训公司。
与政治最近的是孙穗芳。被孙科重新接纳回孙家后,她以女性之身一力挑担,成为最主动的孙中山思想宣传者,出版了《我的祖父孙中山》等书籍,在全世界举办了800多场宣传孙中山的演讲,还在深圳创办了孙中山心血管医院,甚至计划在中国捐建3000个孙中山铜像。宫川富美子的儿子宫川东一,也在日本“消费”孙中山,2008年他出版了《孙文留在日本的女儿和外孙》,又在电影《孙文?100年前を见た的男人》中,介绍孙中山的事迹,以及他自己的“人生成功方法”。
孙家的血脉延续到第五、第六代,老人则不断凋零。2011年元旦,孙穗芬在台北遭遇车祸,不久去世,马英九等人前往吊唁。同年,孙眉的曾长孙孙必胜拿到俗称中国“绿卡”的中国永久居住许可证,成为海外回归的第一个孙氏后人。此前,最出名的是他在香港的三弟孙必达,其曾长期当选全国政协委员。
很显然,孙家后人正与大陆渐行渐近,孙中山在中国民众的记忆里也越来越丰满,每每出现沿海铁路规划等大事件,人们总会提起孙中山《建国方略》里的铁道大设想,尽管褒贬不一,但褒不过于“国父”,贬不过于梁启超“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人们允许孙穗芳之子王祖耀称赞“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实现并升华了曾祖父的百年梦想”,也允许对他的执政能力和情感之路的指摘,众说纷纭的同时证明,神格散去,他正作为一个自然人,出现在民族记忆中。
回到那场对话,犬养毅的追问并未结束。孙中山还有第三个回答:“书”。这个答案不需要附会,但它才是孙中山成功、成名的基础。
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转载请联系作者vzsong/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关于写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征文精选
关于写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征文精选
  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上千年的缠足陋习。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征文作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征文  一身朴素的中山装,透露着不灭的信仰;两道浓密的眉毛,咏唱着心中的誓言;坚定的眼神,传达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箴言。  这就是他――孙中山。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站起来,成就了中国历史上辉煌灿烂的篇章。  打开信封,听闻女儿患病去世。悲痛如子弹一般击穿了他的心灵,他痛,他哭,他流泪。丧子,这是莫大的悲伤啊!经历其中,往往很多人一蹶不振。可是,他不是常人,他不是一般人。悲痛后,他很快地站了起来。因为他知道――他,是一个使者,肩负着把民主与自由带到中国的使命。是使命,让他坚定了奋斗的方向。是使命,让他傲然挺立,站在了革命的前线。我明白,他,早已化悲痛为力量,在黑暗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用他的坚毅,用他的的信念,开辟着一条崭新的道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一条光明的道路。是使命,让他站起来,再站起来。  居室的门,被粗暴的宪兵踢开。转瞬之间,他已面临着牢狱之灾。突如其来的变故,把他狠狠地打翻在地。他彷徨,他迷茫,他苦闷。可是,他不是常人,他不是普通人。他有坚定的信念,他有正确的方向。顷刻间,他又站了起来。因为他知道――他,是一个开拓者,他要拓展民主与自由,他要让民主与自由的火种在中国大地上熊熊燃烧。我想:是这份信念造就了他,是这份信念让他毅然站了起来。监狱中高高的铁栏阻碍不了他的思想,剥夺不了他的心灵。即使四周满是黑暗,但他的心里,却满是用信念铸成的光明。  我思索着,他战斗的理由,耳边回响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呐喊。  病榻上的他,继续用自己的毅力,谱写着他不平凡的一生。  他,是一个战士,不到最后一刻,决不罢休。生命可以老去,可是,那份决心和毅力,却是衰老打不到的。  他,挥舞着民主、自由的大旗,一次次地跌倒,又一次次地站起来,再站起来。他影响了一代革命党人,成为他们继续战斗的力量源泉。也使这条他用一生铺成的民主与自由之路更加开阔,更加平坦。  跌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后没有站起来。一点点失败,一点点挫折,怎么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怎么能打到我们呢?  像孙中山先生一样,站起来,再站起来,路的尽头就是光明的海。  篇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征文  他,是我们南京的名人,他也是一位伟人,他就是孙中山。  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孙中山从小就讨厌古代的陋习。  孙中山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姐姐一点也不怕吃苦,挑柴、做饭、插秧,
样样活都干。一天孙中山从外面回来看的到妈妈在给姐姐缠足,姐姐很痛苦,眼泪直往下流,孙中山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便问妈妈:“你为啥要让姐姐受这份罪呢?”妈妈说:“孩子,我也知道缠小脚不好,可这是祖宗传下来的啊。”从此孙中山再也没有听到姐姐的歌声,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后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当了临时大总统,他首先废除的就是这个残害中国上千年的缠足陋习。  孙中山,一届伟人,为祖国做出了许多。他永远留在人们心中!虽然我们已经过上了很好的生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美好生活是这些革命先驱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要好好学习,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三: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征文  是他,推翻了中国五千年以来的帝王封建王朝;是他,让民族解放,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中华人民却感到了身心的快乐;是他,让混乱的中国军阀统一,让中国人万众一心;是他,创建了中华民国,领导了“辛亥革命”。尽管他最终还是仰天长逝,没能帮助中国脱离苦海,但我还是仰慕他。他,就是孙中山。  孙中山,日出生在香山,虽然在家乡广州起义失败后,他并没有气馁,就在英国攻读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然后在1905年8月,在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后进一步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且日,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13日被迫提请辞职。孙中山在创立了三民主义,让中国人内心有了更大的奋斗目标。孙中山成了中国人的骄傲。  孙中山下台后,与有“国母”的宋庆龄在1915年结婚,他并没有放弃,他着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发动了二次革命,江西、南京、上海、四川等把先后起兵讨袁,但由于国民党内部涣散,在袁军的进攻下逃亡日本。1905年8月,他倡导了三民主义的口号,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构成,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虽然孙中山离我们远去了,但是我们会永远铭记他,让他的“三民主义”精神响彻在祖国的大地,让我们在困境中走出困难,走出自信,迎来光明,拥有胜利。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相关优秀作文推荐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论文_丘立才用户_新浪博客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论文
&学易知易 &知易行易
&&&&&&——弘扬孙中山思想研究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丘立才
&&&&我曾在某次学术会议上说到,在广东的历史上,在广东的思想史上,广东出了三个思想家。第一个思想家是唐朝的慧能,他把西方印度传来的佛教成功地中国化,开创了南禅之宗,他不识字而由弟子记录撰写成的《六祖坛经》,成为佛家的经典,他的佛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成了佛家“顿悟”的法偈,他与僧对话:“风动!幡动!非风动幡动,乃心动也!”“心动”成为思想界“禅学”的开山祖。第二个思想家是明朝的陈白沙,他把唐朝慧能的“心动”的“禅学”发展为“心学”,“心为道舍,心具万理”乃心学之主旨,并以“静坐求道”发展慧能的“顿悟”,把宋朝的“理学”发展为“心学”,“心理吻合,随处体认天理”形成了“江门学派”,他的“贵疑自得”“静养端倪”,他的“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影响学生湛甘泉,影响王阳明,乃至影响易白沙、毛泽东。第三个思想家则是指孙中山。孙中山把陈白沙的“心学”发展为“心知”,把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发展为“行易知难”。孙中山如将自己的思想体系发展下去,绝对是个大思想家。只是他矢志要成为一位政治革命家,推翻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孙中山思想的核心是“行易知难”。他用了十大证据来论证:一为饮食,二为用钱,三为作文,四为建筑修屋,五为造船,六为长城与欧洲战场(包括筑城),七为开凿运河,八为电学,九为西方化学制造品、东方的豆腐、瓷器,十为进化。其意思是说,“做一件事很容易,但要知道当中的道理或原因却很难。”举个例子:就好像请泥水工匠建房子一样。你要他建起来,不难,时间问题而已。但你要他说出建房子时的一些建筑原理或者土木工程
知识,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那么他就不一定知道。孙中山创立“行易知难”作为他搞革命的哲学理论依据。就是想告诉革命者:你要去搞革命,去打仗,不难。但你想要搞得成功,你就要知道怎么去搞,以后要走的是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怎样才能成功。要真正理解这当中的道理,却很难。不是每个人都懂。只有先知先觉者的革命领袖才懂。关于中国思想史的大体上,孙中山认为可分成“行先知后、知先行后、知行合一”等几种类型
其中有的主要侧重于从认识的产生、来源方面说明知与行及其关系,作为革命领袖是先知先觉者,而群众则是后知后觉者,革命就是先知先觉觉后知后觉的思想过程。
&&&&孙中山“行易知难”这一思想是在《孙文学说》的《自序》中提出来的,是在民国七年(1918)十二月三十日上海作“建国方略”的“自序”提出。序中倾诉了辛亥革命的辛酸:“溯夫吾党革命之初心,本以救国救种为志,欲出斯民于水火之中,而登之衽席之上也。今乃反令之陷水益深,蹈火益热,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者,此固予之德薄无以化格同侪,予之能鲜不足驾驭群众,有以致之也。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也。”“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难“之说也。此说始于传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年来,深中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破矣。故予之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也。呜呼!此说者,予生平之最大敌也。其威力当万倍于满清。夫满清之威力不过只能杀吾人之身耳,而不能夺吾人之志也。乃此敌之威力则不惟能夺吾人之志,且足以迷亿兆人之心也。是故当满清之世,予之主张革命也,犹能日起有功,进行不已。惟自民国成立之日,则予之主张建设,反致半筹莫展,一败涂地。吾三十年来精诚无间之心,几为之冰消瓦解,百折不回之志几为之槁木死灰者,此也!可畏哉此敌!可恨哉此敌!”
&&&&孙中山
创立“行易知难”的思想,作为他搞革命的哲学理论依据。就是告诉革命者:你要去搞革命,去打仗,不难。但你想要搞得成功,你就要知道怎么去搞,以后要走的是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怎样才能成功。要真正理解这当中的道理,却是很难的。不是每个人都懂的。所以心理建设、思想建设是头等重要的。他把中国传统的“知之非艰,行之惟难”,视之为“生平之最大敌”,从而把它改造为“行易知难”,高度重视思想启蒙的重要性,“盖以此为救中国必由之道也”。并指出此是治中国的大病“暮气太深,畏难太甚”之良方。
&&&&孙中山提出的“知”与“行”、“难”与“易”的问题,是远古至今乃至于将来的永恒问题。“行”与“知”的关系不碍有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行而知之。生而知之,众生平等,是人生下皆知,皆易能行。而残疾故障人士就艰难地生存行走,社会必须给予特殊照顾。行而知之,各人所处的时间空间不同,难易程度也就不同。中国读书人传统的读本《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格物致知”就包含了“学而知之”,又包含了“行而知之”。重点在“学而知之”。也是《论语》开门见山告诉人们:“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社会前进的着力点在于“学而知之”。中华民族的祖先给后人发明了“易经”、“易学”,所以就要学易知易,知易行易。
&&&&易学是日月之学,易学是明白之学,易学是医药之学。易学是日月之学。“易”字的形,上部为“日”下部为“月”。“日”,为阳;“月”,为阴。日月变化,阳阴变化,称之为“易”。日月交易,阳阴交易,是生万物,万物生长靠阴阳。“易”字的形,上部为“日”下部为“勿”。“日”,“实也,光明盛实也,太阳之精不亏。”“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故遽称勿勿。”光明盛实的太阳会变动,地上所竖的旗游也会移动,这种天地的变移,就称之为“易”。易学是研究日月宇宙的学问。易学是明白之学。上部为“日”下部为“月”。“月”在两“日”之间,懂三日(晶)的变化,是为“明”;而将“日”为之一撇,撇去“日”是为“白”。既懂“日”又懂“月”,还懂“日”“月”的变化,那就真正明白了。人生活在地球上,人人都明白地球围绕着太阳转。明白白天是“日”,夜晚是“月”;白天干活,夜晚睡觉。这一宇宙规律必须人人明白的,必须遵循的。易学还是医药之学。人在自然界生活也有“疫”病会流行于人们中间,“易”不但与“癔”、“疫”同音,也与“翳”、“益”同音,说明“易”是能医治人与“日”“月”不适的疫病。“易”的核心是“爻”,“爻”与“药”同音,阳爻与阴爻相互平衡,勿药而疫病除。因此,易学是医药之学,中医的《黄帝内经》是《易经》在人体疫病的医治的具体体现。
&&&&学易知易,知易行易,关键在于明白把握易道。把握了易道就能驾轻就熟,简易到不能再简易了。易道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道是:一划开天,阴阳辟地,女男产人。立天之道乃旡有,立地之道乃阴阳,立人之道乃女男。立天之道乃旡有,旡中生有,化有为旡。立地之道乃阴阳,地球东半球为阳,西半球为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生长靠阴阳。立人之道乃女男,男婚女嫁,繁衍后代,父教母育,顺天应命。
&&&&学易知易,知易行易,初知有“三易”。《易经》是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的一部书,也就是说,是研究自然、社会、人类等发展变化的一部书。学本知本有三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连山易》、《归藏易》或为秦火,已佚,深为遗憾!《连山易》、《归藏易》虽佚,仍有迹可循。《易经》最早是以艮卦为首的《连山易》,又称《列山易》、《烈山易》,是炎帝时代的作品。接着是以坤卦为始卦的《归藏易》,是黄帝时代的作品。中国人类社会所经历的时代:水的时代、木的时代、火的时代、土的时代、金的时代。炎帝为火的时代,火的时代是人类能使用火的工具,并发明使用符号,遂使人类真正告别了动物,以《连山易》为代表。黄帝为土的时代,由火的时代向土的时代过渡,作为亚文明理论的指引,以《归藏易》为代表。《连山易》是有符号无文字的作品,《归藏易》是有符号无文字向有符号有文字过渡时的作品,《周易》则是有符号有文字的作品,由土的时代向金的时代过渡,作为文明理论的指引。
&&&&学易知易,知易行易,初知有“三易”。知本行本有三易:变易、简易、不易。一、“易”乃变易。“易”是飞鸟的形象,而且“易”与“翼”同音,可以由“易”连想到飞鸟不停止动的双翼,这是取运动,变化的意思。“易”又是“蜥蜴”的“蜴”,蜥蜴的保护色随着十二时的变化而变化,以象征宇宙森罗万象的千变万化的意思。“易”又是由“日”、“月”两个字合成的,日代表阳,月代表阴,所以“易”又代表阴阳运动的变化规律。因此,“易”最根本的意思是变易。由阳变阴,由阴变阳。《易经》很重要的是研究阴阳的变易。由旡极变太极,由太极变阴阳两仪,由阴阳两仪变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四象,由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变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由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重叠而变成六十四卦,以六十四卦表示万事万物的变化。
二、“易”乃简易。所谓简易;就是简单地掌握了爻、卦、位,就可以读懂《易经》。先谈爻,一部《易经》简单地由▅▅▅▅▅和▅▅ ▅▅这两种称作阳爻和阴爻的符号组成,爻为易学的基本原理。次谈卦,卦起源于古天文学,“卦”字“从圭从卜“,从圭,土圭也,用泥土堆垒而成,来测日影;从卜,则是测日影不用土圭,改用八尺标竿代之,为保标竿的垂直,标竿上挂一条绳子,绳子下悬一重物,故象“卜”字,卜为易学的应用技术。一部《易经》就是简单地由八卦(称经卦),两卦相重为六十四卦(称别卦)而组成。要读懂《易经》最基本的是要瞭解八卦所象征的自然物。后谈位。各爻在卦中的位置叫做“位”。八卦中三爻之位分别为天、人、地三位。六十四卦中六爻之位分别为天之旡有、人之女男、地之阴阳六位,即五爻六爻为天位,三爻四爻为人位,初爻二爻为地位。空间与时间相吻合,则初爻、二爻为人事物的潜伏、出现阶段,三爻、四爻为人事物的生长、以展阶段,五爻六爻为人事物的高潮、结局阶段。
三、“易”乃不易。变化不易的大宇宙,都具备法则性,整然有序,循环不已,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小宇宙中人的运命,也同样的具有法则性;所以说”不易”。《易经》的不易表现在:用阳爻▅▅▅▅▅和阴爻▅▅ ▅▅把握事物的符号不易。而卦中六爻位表示天位在上,地位在下,人位在中,三位不易。六爻位即变化:由太极变两仪(阴阳),由两仪变四象(太阴、少阳、少阴、太阳),由四象变八卦(坤、艮、坎、巽、震、离、兑、乾),由八卦变十六卦,由十六卦变三十二卦,由三十二卦变六十四卦,这“六变”不易。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尽管有不同的方式,但六十四卦所表示的意义不易,且六十四卦无限循环的意义也不易。总之,整个宇宙的规律法则为:生死不易,阴阳不易。旡中生有,化有为旡,生中有死,死中有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生长靠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阴阳阳,阳阳阴阴。
学易知易,知易行易,深知则有“八易”。学本知本有八易:《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兑易》、《坎易》、《震易》、《巽易》、《离易》。易经最早是以艮卦为首的《连山易》,接着是以坤卦为始卦的《归藏易》,跟着是以乾卦为首卦的《周易》;应有以兑卦首卦的《兑易》,接着是以坎卦为始卦的《归藏易》,跟着是以震卦为首卦的《震易》;还应有以巽卦为始的《巽易》,最后是以离卦为首的《离易》。《连山易》、《归藏易》已过、已佚。自公元前1144年西伯姬昌囚于羑里演易了《周易》,周易思想作为学界主流至今已有3160年。《周易》以乾卦为首的易学,为中国封建制度的奠基提供了理论指导,乾为天,《周易》为周朝统治800年天下提供了指导思想,周易思想的核心是“三天主义”(即以“天子”授“天命”治“天下”)。乾为天,乾为龙,乾卦就是龙卦:潜龙、见龙、乾龙、跃龙、飞龙、亢龙、群龙,中华民族号称为“龙的传人”。周易发展至现代化的今天,“周易”当易,“兑易”当立。“兑易”是以兑卦为首的易学,到了21世纪《周易》当易,《兑易》当立。苍天变易以兑易始,地球变易以海洋始,人伦变易以少女始。兑易—税易—说易—悦易。兑易思想不但对中华民族有喜悦之引,对全人类也有欣悦之导。按宇宙易理发展,还会出现以坎卦为首的易学《坎易》,也会出现以震卦为首的易学《震易》,更会出现以巽卦为首的易学《巽易》,最终会出现以离卦为首的易学《离易》。届时,或许人类会“离”开地球到另个星球生活,或许人类会进化成更高级的动物,那是非今之所知了。
学易知易,知易行易,深知有“八易”。知本行本亦有八易:前述初知有“三易”:变易、简易、不易,再加上交易、反易,对易、移易、转易这五易,共有八易,知之行之,不至陷于迷途。君不见在时空坐标中,顺着前进,不亦易乎?时间:冬春之交、春、春夏之交、夏、夏秋之交、秋、秋冬之交、冬;空间:东北、东、东南、南、南西、西、西北、北。现将交易、反易,对易、移易、转易这五易,续前“三易”简述如下。
四、“易”乃交易。交易就是阴交乎阳,阳交乎阴。《易经》本身就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这其中的阴阳都是变化着的,于是阳往交易阴,阴来交易阳。八卦就是阴阳交易而成,乾卦
是两仪的阳仪和四象的老阳和阳而交成;兑卦
是两仪的阳仪和四象的老阳和阴而交成;离卦
是两仪的阳仪和四象的少阴和阳而交成;震卦
是两仪的阳仪和四象的少阴和阴而交成;巽卦
是两仪的阴仪和四象的少阳和阳而交成;坎卦
是两仪的阴仪和四象的少阳和阴而交成;艮卦
是两仪的阴仪和四象的老阴和阳而交成;坤卦是两仪的阴仪和四象的老阴和阴而交成。阴爻阳爻是如何交易成六十四卦的。可从乾卦
出发,交阴而成,也可由坤卦
出发,交阳成六十四卦。
五、“易”乃反易。宇宙间万事万物皆相反相成,阴阳、刚柔、动静、大小、顺逆、内外、往来、上下、方圆、进退、屈伸、远近、新旧、福祸、死生、有旡,左右、高低……无不相反相成。有相反就有运动,就有变化。《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无不由相反交易而成。六十四卦中乾卦
,这八个卦的卦体颠过来倒过去,反过来反过去都不变。实际上大过卦是兑卦的正反,小过卦是震卦的正反,中孚卦是巽卦的正反,颐卦是艮卦的正反。而其它五十六卦从俯仰角度来观察就产生了反易卦。最明显的反易是泰卦和否卦,否极泰来,泰极否来。
六、“易”乃对易。八卦方位图:乾坤两者相对,天地相对;兑艮两者相对,泽山相对;离坎两者相对,火水相对;震巽两者相对,雷风相对。由此观之,对易就是比其阴阳,絜其刚柔而对观之。由八卦而对易为六十四卦,其对易的情况如下:乾卦
对易而为坤卦
对易而为剥卦
对易而为比卦
对易而为观卦
对易而为豫卦
对易而为晋卦
对易而为萃卦
对易而为否卦
对易而为谦卦
对易而为艮卦
对易而为蹇卦
对易而为渐卦
对易而为小过卦
对易而为旅卦
对易而为咸卦
对易而为遁卦
对易而为师卦
对易而为蒙卦
对易而为坎卦
对易而为涣卦
对易而为解卦
对易而为未济卦
对易而为困卦
对易而为讼卦
对易而为升卦
对易而为蛊卦
对易而为井卦
对易而为巽卦
对易而为恒卦
对易而为鼎卦
对易而为大过卦
对易而为姤卦
。六十四卦对易构成三十二对。
七、“易”乃移易。所谓移易,是指卦内的阴阳爻的移动,其移动是有规律的,即阳升阴降,阳爻上升,阴爻下降。一般来说,阳爻上升至第五爻,阴爻下降至第二爻,就是移易至正位。乾卦和坤卦全部都是阳爻或阴爻,它的移易是这样的:象征阳阴的乾坤二卦是代表天地生成万物之源,乃是基本卦,它的移易是这两卦的爻位互易,乾卦九二升于坤卦六五爻位则成坎,坤卦六五降于乾卦九二爻位则成离,而坎离两卦为上经之终;坎离二卦相配合,又成为既济(离下坎上)和未济(坎下离上)两卦,为下经之终。因此,乾坤二卦中阳阴爻位的升降,乃为八卦与六十四卦移易的基础。
八、“易”乃转易。转易(周转易)分为内转易和外转易。先谈内转易。一卦六爻之中,除上下两卦之外,另有第二、三、四爻组成一个新卦,第三、四、五爻组成又一个新卦,人们称之为互体。反之,由第五、四、三爻组成一个新卦,第四、三、二爻组成又一个新卦,人们称之为转体。互体和转体合称为内转易。内转易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每卦的第二爻至第五爻需要有变化。卦体第二爻至第五爻无变化的有:乾卦、坤卦.夬卦、姤卦、剥卦、复卦、颐卦、大过卦,这八个卦。再谈外转易。外转易在每卦的六爻中开始,万事万物都是由初爻(潜伏)、二爻(出现)、三爻(生长)、四爻(发展)、五爻&&/span&高潮)、上爻(结局),这样不断地循环周转变化的。而六十四卦循环周转变化的规则,分伏羲先天周转易和文王后天周转易。伏羲先天周转易是从乾卦开始,坤卦终结,标志着自然界的易成,是自然的周转规律。文王后天周转易是从乾坤卦开始,以未济卦终,除有自然的周转规律以外,还有人伦的周转规律。自然界如此周转循环不已,人类社会是否也如此周转循环:水的时代、木的时代、火的时代、土的时代、金的时代、气的时代,是否又周转循环:水、木、火、土、金的时代,或是人类消亡,或是人类移殖,或是人类进化,这还要看人类历史未来的发展给予验证。
&&&&不管人类历史未来的发展如何,把孙中山思想的“行易知难”,弘扬传播发展成“学易知易”、“知易行易”,让人类简易地学之、知之、行之;并付之以行动,兑之、税之、说之、悦之地幸福生活着、前进着。
丘立才用户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391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中山诞辰150周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