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大点的重锤可以减小误差的方法有,怎么个说

||如何减小误差
如何减小误差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分析:物理实验离不开物理量的测量,但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
试题答案:在测量或称量时,出现误差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用最精密的仪器,也不能消除误差.A、即
试题答案: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是由测量工具的精细与否、读数的方向、人为因素等等情况造成的,
实验条件下产生的摩擦力,所以,得平衡摩擦力。因为用小车重力的分力平衡了摩擦力. 就相当于是
因为用的是电阻箱,所以想减小误差方法不多。最好的应该是缩短通电时间,因为时间过长会导致电阻
器材处理、使用不当,血细胞计数的误差分别来源于技术误差和固有误差.其中由于操作人员采血不顺
数字化误差来源:1、表示坐标的计算机字长有限;2、所有矢量输出设备包括绘图仪在内,尽管分辨
因为民用的GPS信号是经过美国军方人为干扰的,误差是肯定存在的。一般在10米以内。 如果你
试题答案:(1)A;(2)不变;(3)玻璃板和桌面没有垂直放置
电桥测量是用自身内部的电阻与被测电阻进行比较而产生结果的。这时被测电阻的接线电阻对桥路来说
试题答案:∵I=UR,∴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量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I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U,
1.尺子应平贴、平行要测量的物体 2.测量者应与要测的物体呈垂直的角度 3.多测几次,求平
属于探究规律。 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当电压一定时,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说,电阻越大,电
1. 光在反射时遵循什么规律?——探寻普遍规律是:光的反射定律。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
试题答案:B 试题解析: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为减小误差,应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进
1.暗室 2.尽量每次窄带光源 3.多波长 4反复测量
试题答案:A、为了读数准确,在进行实验之前,一定要对弹簧进行校对零点,故A正确;B、为了减
试题答案:(1)?AB牐?)vB="0.98m/s" ,△Ep=0.49J,△Ek=0.4
用小冰块,原因是此时冰与水的总接触面积大,能够更好的接近共熔状态。
一般拟合用最小2乘法, excel在用相关数据作图后,右键,趋势线,显示公式即可得出拟合曲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 2.减小误差方法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多次
电表改装与校准 实验目的 1、测量表头内阻及满度电流 2、掌握将1mA表头改成较大量程的电
当然是较小的碎冰啦,而且还要用小试管装着放在大烧杯中加热--“水浴法”加热。这样一来,碎冰
吊环与挂钩一定要垂直,用NAOH溶液冲洗净吊环,尽量保持液面水平不剧烈晃动
体温计的量程35摄氏度至42摄氏度 电流表读数 0-3A每大格1A,每小格0.1A 0-0
1、校准测量工具2、改进测量方法3、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测量值与真实值
A、“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多次测量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不符合题意;B、“研究杠杆的平衡
试题答案:【答案】ACD 试题解析:【解析】试题分析:选取计数点时,常使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
设沙桶质量为m,小车质量为M。沙桶重力为G,绳拉力为F。由于两者是一个整体且相对静止,所以
(1)钩码质量越小,系统实验误差越小,因此实验时钩码质量要小一些,故选A.(2)A、木板一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第5课时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_网易教育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 &&
&& 高考试题
第5课时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日16:57:03  
第六章 机械能
●实验目的和原理
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物体只有重力做功时,机械能守恒.当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只有重力做功,增加的动能应等于减少的重力势能,即验证|ΔEk|=|ΔEp|.
●实验装置及要求
实验装置如图6-5-1所示,因实验中要测重锤下落的高度h和下落过程中的速度v,故采用“留迹法”记录下重锤下落过程中的各个位置,打点计时器、纸带等装置作用即在此,因该实验中比较的是重锤自由落下一定高度时的ΔEk和ΔEp的大小关系,因而需要记下重锤下落的初始位置.实验时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然后给打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待振动稳定时再放开纸带.
●数据处理
为使实验原理更简单,让振针打第一个计数点的初速度为零,须挑选纸带上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 mm,使ΔEk=
mv2-0,在纸带上记下该点的位置O,并在纸带上从离位置O较远处开始依次选取几个连续的点1、2、3……并用刻度尺依次测出各点到位置O的距离.如图6-5-2所示,这些距离就是重锤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点1、2、3……时下落的高度h1、h2、h3……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求出各点对应的重锤速度vn=
,比较重锤下落各不同高度时增加的动能
mvn2和减少的重力势能mghn是否相等,从而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
●误差分析
因重锤自由下落时忽略阻力作用,所以在实验中应尽量减小由于纸带的阻力产生的系统误差.实验中,应选用密度较大些的重锤以减小空气对纸带的阻力,打点计时器应竖直架稳固定,纸带竖直拿高以减小限位孔对纸带的阻力,复写纸应放在纸带的上面使振针间接接触纸带,以减小振针对纸带的阻力,有条件的最好选用电火花计时器.另外g要取当地的重力加速度,若未指明,则g取9.8 m/s2.
由于测量长度带来的是偶然误差,减小该误差的办法是在测量下落高度时,一是选取的各计数点要离起始点O远些,可减小由于测物体下落高度h带来的相对误差;二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注意事项
mvn2=mghn式中都含有m,因此本实验中不需要测重锤的质量m.
2.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以保证第一个点是一个清晰的小点.
3.因重物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较大,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不一定取连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为计时单位.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例1】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同学选择了一条理想的纸带,用刻度尺测量各计数点对应刻度尺上的读数如图6-5-3所示.(图中O点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E分别是每打两个点取出的计数点)
根据纸带要求计算:
(1)若重锤的质量为m,则重锤从开始下落到打B点时,减少的重力势能是多少?
(2)重锤下落到打B点时增加的动能为多大?
(3)从上述数据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析:(1)重锤从开始下落到打B点时减少的重力势能为:
ΔEp减=mgh=mg
=9.8×0.195 0m
J=1.911m J.
(2)重锤下落到打B点时的速度为
vB=(sAB+sBC)/2T=(0.280 5-0.125
0)/(2×0.04) m/s=1.943 8 m/s
则物体从开始下落到打B点增加的动能为ΔEk增=mvB2/2=(1.943
8)2m/2 J=& 1.889m J.
(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其动能的增加量,故重锤机械能守恒.
归纳: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略大于其增加的动能的原因是:重锤在下落时要受到阻力的作用(打点计时器对纸带的摩擦阻力,空气阻力等),重锤克服阻力做功要损失一部分机械能.
●变式实验
【例2】 利用如图6-5-4所示的装置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按正确的实验操作得到几条纸带.一位同学选取了一条头两点间的距离明显小于2 mm的纸带进行标点(标出0、1、2、3……各实际点迹),测出各点与0点的高度差h1、h2、h3……那么能否用它正确计算比较点n位置处的动能与重力势能的对应关系(n=2,3,4……),即能否验证
mvn2=mghn?为什么?若不能验证,则应如何改进?
解析: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在纸带上记下初始位置,然后放开纸带.最理想的情况是在振针刚好打在纸带上的一瞬间释放纸带,纸带上的头两点的间隔就是自由落体在第一个0.02 s内下落的位移,即h1=
×9.8×(0.02)2 m=1.96
但这种情况很少,通常是在振针两次敲击纸带之间的某个时刻松手,虽重锤做自由落体,但头两点间的距离h1所经历的时间小于0.02
s,所以h1<2 mm,即等效为振针打首点的速度不为零,不能验证
mvn2=mghn.故首点不能从第0点开始,如从第3点开始到n点之间的纸带也能验证机械能是否守恒,即只要验证
mv32=mg(hn-h3)&
归纳:(1)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工作正常后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以保证第一个点是一个清晰的小点.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 mm的纸带,这样一条纸带记录的运动才接近自由落体运动.
(2)本实验中还可以用图线的方法验证,即作出v2/2-h图线,若图线斜率为当地重力加速度g,则机械能守恒.若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明显小于2
mm的纸带,则图线是不经过原点的一次函数线(为什么?);若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 mm的纸带,则图线是正比例函数线.
&&上一篇:
&&下一篇:
&<font color=-28 16:43)
&<font color=-28 16:43)
&<font color=-28 16:43)
&<font color=-28 16:25)
&<font color=-28 16:25)
&&论坛热贴
&&我也评两句
网易通行证:
您的发表的评论将在5分钟内被审核,请耐心等待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copy张明和王芳合作,进行“测定盐水的密度”实验:
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步骤二、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步骤三、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2-m1
他们收拾好实验器材后,一起对实验的过程进行了评估:
张明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正确,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是准确的.
王芳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的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但我们测量得到的数据还是有了较大的误差,导致计算的结果误差较大.
张明认真思考后,同意了王芳的意见,然后,他们一起继续探讨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尽量减小测量的误差.
根据张明和王芳对实验过程的评估,请你回答:
(1)王芳这里所指的“测量误差”是在上述实验步骤的第三步产生的,导致了盐水体积读数偏小(填“偏大”或“偏小”),从而使得盐水密度的计算结偏大(填“偏大”或“偏小”).
(2)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必须从质量和体积两方面的测量进行控制.根据张明和王芳的分析意见,在不增加实验测的条件下,提出你的实验设计方案,使实验结果的误差达到最小.实验步骤是:步骤一、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烧杯的总质量为m1步骤二、将烧杯中的盐水部分(或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步骤三、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m2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1-m2V.
(3)在你的设计方案中,控制误差的思路是:改进方案避免了因盐水沾在烧杯壁所引起的误差..
解:(1)此实验中,液体从烧杯全部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烧杯壁粘液体,测得体积偏小,密度偏大;
(2)改进方案:
步骤一、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烧杯的总质量为m1
步骤二、将烧杯中的盐水部分(或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盐水的体积V
步骤三、用天平测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为m2
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1-m2
(3)改进方案避免了因盐水沾在烧杯壁所引起的误差.
故答案为:(1)三;偏小;偏大;(2)改进方案如上;(3)改进方案避免了因盐水沾在烧杯壁所引起的误差.
(1)在将盐水从烧杯中全部到倒出时,烧杯壁易粘液体,会使测量盐水的体积偏小,根据ρ=计算得出的盐水密度偏大;
(2)减小误差的办法就是:去掉步骤一,改为测量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这样就防止了残留问题.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做“验证机械能守衡定律”中,质量大点的重锤可以减小误差,怎么个说法?
情意绵绵〃牪菒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不会,这个实验是看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和动能的增加量的大小关系.质量没有一点影响的. 求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这个和质量是没有关系的。因为在你列了方程后就会发现方程两边的质量可以约掉的。所以和质量没关系啊!
扫描下载二维码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 选用质量大的重锤可减小实验误差B. 实验结果总是动能增加略大于势能减小C. 固定好打点计时器,用手拿住穿过限位孔的纸带一端并静止靠近打点计时器处D. 先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重物自由下落时纸带上就能打出一系列点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A、实验供选择的重物应该相对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物体,这样能减少摩擦阻力的影响,故A正确.B、由于纸带通过时受到较大的阻力和重锤受到的空气阻力,重力势能有相当一部分转化给摩擦产生的内能,所以重力势能的减小量明显大于动能的增加量.故B错误.C、固定好打点计时器,用手拿住穿过限位孔的纸带一端并让重锤靠近打点计时器,以便在纸带上打出更多的点,故C错误.D、先接通电源,再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故D错误.故选A.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解决实验问题首先要掌握该实验原理,了解实验的仪器、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以及注意事项.清楚该实验的误差来源.
本题考点: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考点点评:
要知道重物带动纸带下落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能量守恒.知道能够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