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在哪些区域活动中教师的介入如何落实了《指南》中对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要求

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浅谈《指南》背景下的区域活动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区域活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并开展起来的.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中分别阐述了区域活动和各领域之间的关系.这充分说明:区域活动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独立的活动,它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改进,逐渐成为一个综合的、整合的活动,它能够和领域相互渗透,和主题相互关联.教师如何有效地开展区域活动,并将区域活动和五大领域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发展,一个值得探计和思考的问题.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经济开发区中舍幼儿园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我的图书馆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现在多数幼儿园都已认识到了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因此,各幼儿园都开展了形形色色、名目繁多的区域活动。教师在区域活动的组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区域活动能否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实际的区域活动组织中,教师往往会遇到诸多问题,下面我将就以下问题谈谈我的解决策略。
  问题一:教师是设置区域内容的“导演”,幼儿是被动的“演员”
  解决策略: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
  在设置区域时,注重幼儿参与。例如:“生成内容”。认识秋天的农作物时,我就组织幼儿到市场参观。“这是什么?它的根能吃吗?这黑黑的是什么,敢吃吗?……”我趁机建议:将这些农作物带回幼儿园观察,并请伙房叔叔做成好吃的。这样一个根据幼儿的欲望生成的认识活动就产生了。在解决问题时,注重幼儿讨论、分析。针对某些区域人多过挤的现象,我引导幼儿通过分析和讨论来增添区域数量,增添区域材料等,还在每个区域门前制作了一定数量的水果卡片、动物卡片等。通过持卡活动的办法来限制某个区域的人数(没卡的幼儿可通过与持卡幼儿协商来交换区卡)。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团队精神,操作能力,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幼儿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问题二:因为教师要照顾到全体幼儿,只在活动室里设置区域
  解决策略:区域位置的选定与设置要恰当
  首先要确定活动区域的空间位置,选择最佳空间布置相应的活动区域。例如;把图书角放在安静的寝室里,体育区放在走廊里,探索去、美工区放在活动室里等,确定好空间位置,以玩具柜为主要界限,划分动、静不同的区域,避免相互干扰。但在活动区域的设置上并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应当顺应主题教育活动的需要灵活改变区域的结构和作用,使教育环境富于变化,刺激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随时能从环境中得到学习讯息,得到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材料。
  问题三:全园幼儿设置大体相同的区域
  解决策略:区域活动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告诉我们,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因此,在区域设置上也应分层次。例如:小班开展构建区、娃娃家、生活自理区等;中班开设手工区、理发店、快餐店等;大班开设实验区、棋区、探索区等。在制定的目标上也要适度。例如:在构建区,小班对雪花插塑的颜色感兴趣,因此他们只求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插在一起好看,而不考虑插出来的物体像什么。但中大班的幼儿则对活动结果感兴趣,追求的是插出来的像什么,因此制定适度的目标可以避免要求过高使幼儿失去信心,或因要求过低而压抑幼儿创造力的发展等。
  问题四:投放材料越多越好
  解决策略:区域活动的投放材料要合理
  区域活动的材料是幼儿活动物质基础,不同的材料就引发不同的活动,达到不同的目的。首先,投放材料要具有教育性。投放材料不同,对幼儿发展的具体作用不同,但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幼儿某一方面如身体、智力或情感的发展。一物多用、富于变化的材料会使幼儿久玩不厌,能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创造力,使幼儿在玩中得到发展。其次,投放材料要有层次性。不要一下把材料都投入进去,应分期分批地不断更新,由易到难,不断吸引孩子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使他们有新鲜感。例如:大班探索区“奇妙的镜子”,先投放平面镜让幼儿玩,而后提供双面镜,让幼儿观察,感知其中的趣味性,孩子们惊奇地发现镜子里的东西多了;再提供三面镜的万花筒,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新的知识。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递进,幼儿的探索欲不断上升,使区域活动始终保持热烈的气氛。再次,投放材料可以“流动”。活动中使用的材料,往往在不同的时间里,在不同的环境里,被幼儿用来以物代物,成了自己需要的东西。“娃娃家”里的娃娃被抱到医院变成“病人”,“超市”柜台上的化妆品成了“美容院”里的常客……像这些材料的“流动”,像新鲜血液一样充实、引发着孩子们拓展自己的活动。但是,必须明确的是:材料的流动肯定会带来各种材料混放的问题,教师一开始就应要求幼儿在游戏结束后把玩完的材料放回原处,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投放材料必须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
  问题五:教师指导没有重点、高高在上
  解决策略: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指导要以观察为依据。例如:在小餐厅里,几名幼儿正兴致勃勃地切菜、炒菜、包饺子,并且把做好的饭菜招待给客人品尝,有一位客人指着菜谱说想吃海鲜,小厨师在厨房里又是洗,又是炒,忙个不停。这时,老师来了,孩子们没顾上招呼老师,老师说:“客人来了,你们怎么也不说客人好?”孩子们一边忙着手里的工作,一边附和说:“客人好!”老师设想的目标是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可他此时的指导思想与幼儿的活动意图、活动水平不相吻合。因此,教师的指导不仅没有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反而干扰了幼儿的活动。如果这样说:“你们这里需要服务员吗?,让我来当服务员招呼客人吧!”由此,让孩子知道在下次活动中可以增加服务员的角色,有礼貌地招呼客人。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提建议、评价等带动幼儿,使教师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幼儿的意愿。不能用“你必须这样做”等命令式、控制式的语言,这会抑制幼儿创造性、积极性的发挥。要确定指导的时机和对象范围。有的老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表现出很明显的盲目性、随意性。例如:到了“娃娃家”就问:“谁是爸爸,谁是妈妈?你们在干什么?”来到建构区问:“你们盖了做什么?”进了医院就喊:“医生,我要打针……”每个区域都是走马观花地进行指导,没有重点,没有观察作铺垫,这样的指导也就成了无的放矢。在指导对象范围上,要避免单一性集体指导和整齐划一的要求。恰当的指导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并对注意游戏常规、语言交往、知识技能等全方位的指导。最后,要进行及时的评价。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深化活动内容,促进幼儿自我发展,促进区域活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引导角色,使幼儿真正体会到自己是活动的主人,充分体验到区域活动的乐趣,这样才能使区域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阐述在哪些区域活动中如何落实了《指南》中对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要求_百度宝宝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活动项目的简单阐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