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教育学好不好教育与执着教育相比哪个好

教育 |“你们去素质教育吧,我只想考上清华”
阅读 | 见解 | 态度
小学妹今年才大三,但每到高考季,她总会被室友和同学提醒一句:“你母校又上微博热搜了。”
小学妹的母校是大名鼎鼎的衡水中学,她也习惯了每年在这个时候,去网络上现身说法,试图跟那些说衡水中学是“高考加工厂”、“人间地狱”以及说衡水中学的学生都是“考试机器”的一批人讲她的想法。
衡水中学的确太具有话题性,近几年,每年包揽省文理科状元、每年有上百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2016年这个高中有3145名成绩600分以上学生,说是“高考神校”毫不夸张。与之相伴随的是持续不断的,对这个学校应试教育的征讨声。
学妹说经常有人问她,“你们高中是不是跟传说的一样没有自由啊?学校跟监狱一样有什么意思?”
学妹就总是回答:“累是蛮累的,但是觉得学习很难很苦的人,肯定学习成绩都不好。我们当时学习气氛很浓,大家都是自愿的,靠自觉,积极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奋斗和努力,所以主要还是快乐和幸福多一点”。
学妹说的这种感觉,我大概可以理解。那是一种在外人看来不可理喻的,每天都如同打鸡血般的斗志。因为一个目标,因为一个希望,自己逼着自己进取和向上。用现在流行的词来说,这种状态叫做“燃”。
一位叔叔家有对双胞胎女儿今年刚刚高考完,叔叔对两个女儿的评价就是“学疯了,管不了。”
双胞胎姐妹俩学习成绩都拔尖,但学习节奏不一致。老大喜欢贪黑熬夜,每天学到后半夜一两点钟。老二喜欢起早,每天凌晨四点就起床。所以姐妹俩房间的灯,几乎就是整夜亮着的。
叔叔想劝两个女儿都注意身体,甚至想强迫两个女儿多睡一会儿。但俩孩子谁都不同意。反问他们夫妻俩:“现在时间这么紧张,我们需要的是支持,为什么要拖我们的后腿?”。
从此叔叔只管准时接送,备好营养三餐和加餐食物,再不敢多说什么。
回想起我自己高考的时候,虽然比不上这两姐妹用功,但也差不多是起早贪黑,生怕落后。来回上学的路上都在用MP3反复听英语听力和要求背诵的古诗词的内容,恨不能每天有25个小时。
那时候自己数学是弱项,每天课间和中午拿着卷子和练习册跟同桌求教,听明白之后再整理到错题本上。没事就翻看,再重做一遍。
整个高三时间,说不上哪儿来的勇气和韧性,从心底里就是想考上理想的大学。为此付出再多也没关系。不用家长唠叨,不用老师逼迫,不用同学竞争,有一种修行般的自律自觉。
不是哪里都有衡水中学,但是哪里都有为了自己的大学梦,拼命努力的孩子们。把这种努力的孩子,简单定义为“考试机器”,“学习机器”不客观也不公平。
对任何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通过残酷的考试都意味着汗水和付出。不可否认,高考制度存在一些弊端和负面影响。但是必须承认,高考是一个最大程度上让孩子们不看身份背景、公平公正竞争的平台。
还记得前几年认识一个上初中的孩子,他父母告诉我,这个孩子的问题是“太爱看书了”。
当时我大跌眼镜,这也算问题吗?多少家长求之不得的事情啊。
孩子妈妈告诉我,孩子从小就爱看书,上厕所也带着书看。她特别担心的是孩子的眼睛会出问题,就逼孩子出去玩,没想到孩子拿着本书就躲到一个树荫底下接着看。
初中以后学习更是刻苦,也不爱出门,也不爱交朋友,她就更担心了。妈妈想了个办法,给孩子报了一个绘画班,这样可以让孩子放松,也可以多交一些朋友。妈妈跟儿子说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学画画好处特别多,结果孩子回了一句:“让别的孩子去素质教育吧,我只想考上清华。”
其实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跟考清华并不冲突,很多知名高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同时,各种其他能力也非常强。多才多艺,能玩又能学的“别人家的小孩儿”比比皆是。我问这个孩子,你知道清华是什么样的吗?为什么这么坚定要考清华?万一考不上会怎么样?
这个孩子告诉我,当时考清华是随便一说。未必一定要考上清华,但是就是喜欢学习,想读好书,想以后考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想多赚点钱,让我爸别那么辛苦。”
孩子说他在妈妈手机里,看到一张爸爸在三亚干活的照片。三亚潮湿闷热,他爸爸穿着特别廉价的又脏又旧的半袖,在工地上干活……
这个孩子的早熟与懂事,让人又惊讶又心疼。他心疼爸爸,但是作为一个未成年人的他,能为爸爸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可能只有他擅长的读书、学习、考试而已。这条路不好走,但却是通向一条更精彩未来的捷径。
仔细想想就能发现,这些年打造“高考神话”的学校,都是在偏远,又没有什么自然资源做支撑的地区:
老牌名校黄冈中学地处湖北大别山南麓;近十年来如雷贯耳的新星名校安徽省毛坦厂中学,地处大别山深处,不少人都说它“在地图上找不到”;还有小学妹的母校衡水中学,所在地衡水市盐碱地占绝大多数。
这些地区在没有“名校”光环之前,经济发展颇为困难。很多当地人都把考大学当成是唯一的出路。学校愿意拼命教,孩子们愿意拼命学。就为了改变原本出去打工,或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而已。
曾经有记者问过毛坦厂中学的领导,“在你们学校,素质教育是不是压根儿没人提?”
校领导回答:“提啊,怎么会没人提?不过说良心话,学生都上高中了,现在来强调搞素质教育,是不是太晚了?该什么素质就什么素质,木已成舟。放任他们各取所好去玩、去放纵,花父母亲一大堆钱,浪费一大堆社会资源,最后考不上大学,那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才叫失职,才叫没素质呢!”
校领导的话,说的很坦率。不由得想起前阵子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面的祁同伟说的那些让人难过窒息,又让人颇为同情的话:
“我们没有一个好的老子,不能随心所欲的做事。个性对于我们而言,是个很奢侈的东西。”
“我们处在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身的命运,并且改变了整个家族的命运。这种机会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如果我们这代人不为此付出代价,那么我们的下一代就要付出代价。为了抓住这个机会改变命运,我可以不择一切手段。”
祁同伟终究是错了,背叛了人民和自己的良知。但是这些学校和考生所面对的情况截然不同,他们彼此信任彼此合作,为了高考,并没有伤害这个社会的底线和正义。
如今的高考名校不乏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颇有财力人脉的考生和家长。但最初的名校中,绝大多数都是来自贫困农村的,成绩优秀,心怀梦想,却没有任何背景的孩子们。
他们用自己三年的青春去换取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用自己的执着和努力去打破一线城市和不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公,用拼命的态度和“献身”的精神,把农村子弟进入名校的那道窄门变宽一点点。这种抉择,同样有着一种“胜天半子”的悲壮和气势。
网上流传着一段小视频,拍摄的是衡水中学的毕业生们,步入大学之后,对自己高中的看法。
其中一个女生说,很多人会来衡水考察,想复制衡水的模式。但是他们只能学到表象,他们学不到精髓。他们不会有那么敬业负责任的老师,也不会有那么浓厚的学习氛围……
的确,想要靠着打骂教育和严格的管理来实现让每个孩子的成绩都突飞猛进是不可能的,外人看到的是这些高中规律的作息时间,半军事化的管理手段。这是支撑着这些学校的精髓却在于有强烈学习意愿的学生和拥有高超教学能力和高度责任心的老师。
看到过一位高三学生写在本子第一页上的话:“只有地狱磨练,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手指流血,才能拨弹出世间的绝响”,“同校同读岂愿甘居人后,同窗同学焉能甘拜下风”……
从总体上来说,素质教育确实大有裨益。把孩子们从分数的挟持中解救出来,过多的提到成绩,提到升学率,会局限孩子们的视野,束缚孩子们的思想。
但是世事有时候并不是非黑即白,“应试教育”有它的短视和弊端,但也有它暂时存在的土壤和空间,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通过奋斗实现社会地位的提高,给他们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尤其,当你只是个寒门子弟。
也许对于是“应试教育”是否应该存在的争论还会不断持续多年,但努力的孩子们,不该成为这场争论的众矢之的。我始终相信,那些对于命运敢去抗争,对于机会尽全力争取,对自己的选择甘于负责的这些人,值得拥有掌声和尊敬。
更多精彩内容 可登录 尚书网
广西“书香校园.阅读圆梦”网络征文活动已经开始啦!
给你中意的文章投上你支持的一票吧!
《孔子的故事》《爱的教育》《少年音乐和美术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宝葫芦的秘密》《安徒生童话》《林汉达历史故事集》《奇妙的数王国》《小猪唏哩呼噜》《城南旧事》《让孩子着迷的77×2个经典科学游戏》《我的妈妈是精灵》《夏洛的网》《草房子》《猜猜我有多爱你》《第一次发现丛书》《稻草人》《长袜子皮皮》《昆虫记》《三毛流浪记》《亲爱的汉修先生》《蝴蝶.豌豆花》《神奇的校车》《儒勒·凡尔纳丛书》《中国神话故事》
《培根随笔》《汤姆索亚历险》《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边城》《海鸥乔纳森》《科学的旅程》《格列佛游记》《傅雷家书》《名人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苏菲的世界》《平凡的世界》《泰戈尔精选诗选》《唐诗三百首》《绿山墙的安妮》《呼兰河传》《汉字王国》《论语》《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老人与海》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家庭教育切忌过于执着_百度宝宝知道
&家庭教育切忌过于执着
流氓没有兔
宝宝9个月LV.10
  这里的执着,是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懈,不能超脱。禅宗帮助人获得内心的宁静,核心就是去执着。家庭教育,需要适度的执着,但是如果过于执着,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障碍,也是烦恼的根源。
  一位妈妈问:“为什么我对朋友、同事脾气都很好,怎么到了孩子这里,脾气却总是无法控制?说起来都是小事,但心里的火直冒,怎么忍都忍不住。”
  说起来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普遍、最深刻的一个根源就是:因为太在乎,所以对孩子过于执着,把一些事情看得太重,想淡定也难啊!对其他人则没有那么执着,对事情不是那么在意,能顺其自然,所以,脾气自然不大了。
  在家庭教育中,适度的执着是需要的。我成长的那个时代,大部分家长不大管孩子学习,孩子喝汤还是吃肉要看自己的造化。这样虽然减少了内耗的痛苦,但不利于孩子发挥潜能。所以,如果父母有能力,还是需要适当坚持和努力,去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现在很多父母则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生怕因为自己而使孩子失去了“优秀”的机会,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很重,从而过多地压榨孩子,逼迫孩子。父母过于执着,自然患得患失,忍不住生气、发火,结果和孩子关系紧张,内耗过多,不但大家都痛苦,还阻碍了孩子的成长。
  过于执着的影响无处不在。
  比如执着于孩子的生活习惯,如果孩子偶尔不按时睡觉、不刷牙、吃饭不专心、不想洗澡,就会上纲上线,放大事情的影响:今天没做好,是否以后都做不好?小事不养成好习惯,遇到大事怎么办?生活上不养成好习惯,怎么会有好的学习、工作习惯?这样一来,生气发火就是难免的了。
  再如一定要把孩子培养得优秀、学习成绩好,一定要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有这样的目标是正常的,但“一定”就过于执着了,让自己压力很大,情绪自然难以控制了。
  有的父母总是急于改变孩子,恨不得孩子马上优秀,问题马上解决。这也是过于执着。其实孩子的进步需要一个过程,有反复,有不如意的状况,是正常的现象。
  放下过多的执着,心才能静下来,才能有智慧去处理好事情。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比别人差,其实是因为学习比别人差,并不是孩子什么都差,抛开学习孩子可能是不错的,也有很多优点。其实学习好可能没那么重要,即使考上了一本,获得的工作也大部分和大专或二本相同,发展得如何还要看综合素质。所以,不要因为孩子学得不如别人就说孩子比别人差,让我们学着全面评价孩子,看到孩子的优点。
   更多、更全面的的育儿心经、亲子知识、父母课堂等资讯!关注“爱宝宝育儿亲子教育”,让您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少走一点弯路!,公众号搜索“aibaobao1982”(长按复制)
扫码或保存
邀请好友扫一扫分享给TA或者清华学生体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清华学生体会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清华学生体会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7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执着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