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学数学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学习知识不感兴趣,智力情感就会缺乏,就会对新知识、新事物变得迟钝。而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传统的教学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学习方法单一,学生没有自主性,课堂效率低。而新一轮课程改革却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而兴趣则是学习的营养剂。儿童一旦失去兴趣,教学就会发出红色信号,要提高学生的兴趣,重视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实质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便开始主动起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艺术是多方面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我们每个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
一、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需要数学,也离不开数学。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巧妙的导入新知识的学习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时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贴近实际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到一个和自己的生活相通的情境,“动态生成”数学问题,能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使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真实。如:在认识厘米这节课中,教材安排学生用不同的测量工具量书本、桌椅、笔盒,从而认识测量工具。这样一来学生觉得很枯燥,大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到后面的教学。针对这种情况,我创设了一个以蚂蚁王国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帮助小蚂蚁修断桥引入厘米知识。让学生利用手头的资源,如回形针、硬币、小棒作为测量工具指导学生去量扶手的长,得到数量不同的多种结果,从而引发知识冲突,“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多种多样呢”?以此引起悬念,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产生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迫切需要,这比单一的让学生来说更生动有趣,学生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同时鼓励他们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智慧,体验成功的快乐。
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示强烈的学习兴趣,老师的责任就在于鼓励诱导点拔,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好问、好动、好学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引发成功意识,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和思维的最佳状态中。例如:低年级的孩子的抽象概括水平极低,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上。那么教学时就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实践操作。在进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时,把准备好的一千克沙、一千克米、一千克豆、一千克油等等给每个学生掂一掂,让他们感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并让学生每个学生掂一掂,让他们感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并让学生分成小组,把带来的香蕉、梨、黄豆、米等称一称,满一千克掂一掂。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动手能力,达到教学的目标。又例如:学生学了“元&
分”之后,可以举办一次小商店买卖活动。也来当一回合格的售货元员和文明的顾客,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在数数、称称、算算的过程中都运用了数学知识。又如:学习了“乘加应用题”后,设计一个“春游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以老师的身份来组织春游,设想应从哪些方面来考虑活动的组织。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讨起来,考虑了如何租车才既省钱又合理、安全;如何购票最合算等,设计出了很多春游方案。这样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去解决问题,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并从中获得自我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进而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就会在探索成功的喜悦之中,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参与中体念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的关键。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放下尊严,要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作用,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共同学习的良好气氛,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才能在这种氛围中得以发挥。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每一位学生如果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对他的个性的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数学的能力更加自信。所谓“爱其师,信其道”,学生总是喜欢态度和善的老师,充满师爱的老师上课,如果教师对学生充满了爱和尊重,学生会产生一种“学不好”会对不起老师的情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出色;这次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得第一;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对那些差生,教师应把握难易程度,并常用肯定鼓励与赞扬,以树立学生自信心,增强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的信心,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东西给予热情的肯定;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尽量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与情感。平时对学生多一分关怀少一分训斥;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老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四、精心设计开放题,拓宽创新渠道
新课标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求异思维和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设想不到的,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富于联想,好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求异的精神。如:一年级《找规律》这一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会发现简单的图形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自己会设计简单的规律。在设计规律的时候,思维的角度不同,方向不同,结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让学生会发现规律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开放题:给学生一些正正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把这些图形按一定的规律摆放(要求:你可以选择一种图形,也可以选择两种图形)。一般思维的小朋友是把两种图形按不同的个数间隔摆放,再有的小朋友把同一种图形按不同的个数间隔摆放,还有的小朋友还根据三角形角的不同朝向来摆放规律。在摆放的过程中学生不拘泥于一种方法,一种思维,体现了学生思维的不同程度不同深度不同广度,开放题的创设就给学生这种求异的意识提供了舞台。
总之,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才能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自主创新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学习知识不感兴趣,智力情感就会缺乏,就会对新知识、新事物变得迟钝。而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既抽象又枯燥,传统的教学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填鸭式,学习方法单一,学生没有自主性,课堂效率低。而新一轮课程改革却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在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而兴趣则是学习的营养剂。儿童一旦失去兴趣,教学就会发出红色信号,要提高学生的兴趣,重视教学的趣味性、艺术性,实质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艺术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便开始主动起来,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艺术是多方面的。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前提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认为我们每个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
一、创设生活情境教学,激发学习热情。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需要数学,也离不开数学。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巧妙的导入新知识的学习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时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贴近实际的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到一个和自己的生活相通的情境,“动态生成”数学问题,能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使学生学起来感到亲切、真实。如:在认识厘米这节课中,教材安排学生用不同的测量工具量书本、桌椅、笔盒,从而认识测量工具。这样一来学生觉得很枯燥,大大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到后面的教学。针对这种情况,我创设了一个以蚂蚁王国为主题的童话故事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帮助小蚂蚁修断桥引入厘米知识。让学生利用手头的资源,如回形针、硬币、小棒作为测量工具指导学生去量扶手的长,得到数量不同的多种结果,从而引发知识冲突,“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多种多样呢”?以此引起悬念,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产生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迫切需要,这比单一的让学生来说更生动有趣,学生也乐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同时鼓励他们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智慧,体验成功的快乐。
对于数学的兴趣是在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当学生通过努力获得某种成功时,就会表示强烈的学习兴趣,老师的责任就在于鼓励诱导点拔,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好问、好动、好学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引发成功意识,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的探索和思维的最佳状态中。例如:低年级的孩子的抽象概括水平极低,主要还停留在“直观形象水平”上。那么教学时就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掂一掂、试一试,对实际事物进行实践操作。在进行“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时,把准备好的一千克沙、一千克米、一千克豆、一千克油等等给每个学生掂一掂,让他们感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并让学生每个学生掂一掂,让他们感知一千克到底有多重。并让学生分成小组,把带来的香蕉、梨、黄豆、米等称一称,满一千克掂一掂。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动手能力,达到教学的目标。又例如:学生学了“元&
分”之后,可以举办一次小商店买卖活动。也来当一回合格的售货元员和文明的顾客,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在数数、称称、算算的过程中都运用了数学知识。又如:学习了“乘加应用题”后,设计一个“春游活动方案”实践活动。活动中要求学生以老师的身份来组织春游,设想应从哪些方面来考虑活动的组织。学生们积极主动地探讨起来,考虑了如何租车才既省钱又合理、安全;如何购票最合算等,设计出了很多春游方案。这样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去解决问题,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并从中获得自我成功的满足和喜悦,进而形成新的学习动机和愿望,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就会在探索成功的喜悦之中,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这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参与中体念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三、营造和谐的师生氛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设良好教学环境的关键。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角色,要放下尊严,要由知识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作用,合作探究的过程,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起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共同学习的良好气氛,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才能在这种氛围中得以发挥。教师应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每一位学生如果感受到教师对他的爱,对他的个性的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变得生气勃勃,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数学的能力更加自信。所谓“爱其师,信其道”,学生总是喜欢态度和善的老师,充满师爱的老师上课,如果教师对学生充满了爱和尊重,学生会产生一种“学不好”会对不起老师的情感,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自觉性。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处于愉快的学习情境中,用激励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如: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得很出色;这次我们比一比,看谁能得第一;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教师要善于运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他;对那些差生,教师应把握难易程度,并常用肯定鼓励与赞扬,以树立学生自信心,增强他们积极回答问题的信心,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东西给予热情的肯定;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尽量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与情感。平时对学生多一分关怀少一分训斥;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老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他们的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四、精心设计开放题,拓宽创新渠道
新课标指出: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加强求异思维和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求异思维是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想别人设想不到的,去找别人没有找到的方法和窍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富于联想,好于假设、怀疑、幻想,追求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即与众不同的求异的精神。如:一年级《找规律》这一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会发现简单的图形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自己会设计简单的规律。在设计规律的时候,思维的角度不同,方向不同,结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在让学生会发现规律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题开放题:给学生一些正正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把这些图形按一定的规律摆放(要求:你可以选择一种图形,也可以选择两种图形)。一般思维的小朋友是把两种图形按不同的个数间隔摆放,再有的小朋友把同一种图形按不同的个数间隔摆放,还有的小朋友还根据三角形角的不同朝向来摆放规律。在摆放的过程中学生不拘泥于一种方法,一种思维,体现了学生思维的不同程度不同深度不同广度,开放题的创设就给学生这种求异的意识提供了舞台。
总之,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才能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从而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自主创新能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8:26:05|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3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论文)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官方公共微信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学习啦【学习经验】 编辑:威敏
  物理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基础自然科学,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呢?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篇一
  一、利用物理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定义、定理、定律都是通过实验建立的。实验现象对人的感官有较大的刺激,实验过程能让学生有参与科学研究的体验,所以多数初中学生都对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掌握一些实验操作技能。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机会,而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中的安排。实验活动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也可以在课堂下开展;可以使用实验室配备的仪器,也可以自备自制实验器材,甚至可以使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纸张和钢笔做惯性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平口玻璃杯和纸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用眼药水瓶做物体浮沉实验、用木板和平面镜做潜望镜模型、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样的实验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通过联系日常生活生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不但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压强时,首先出示一幅单杠的图片和一幅沙发的图片,问学生:&坐在哪里感觉比较舒服?&然后再拿出一个装有重物的背包让一个学生试背,一次用扁而宽的背带,一次用细绳做背带,让他告诉全班同学他的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得到&压力大小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的结论。又如在讲密度应用时,让学生计算用能装一千克水的饮料瓶去装13千克煤油,最少需要多少个饮料瓶。几乎全班学生都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处理计算结果,得出答案是16个。教师再问:&用16个瓶子装煤油后,剩下的0.2千克如何处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生搬硬套的原则。
  三、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事实证明,教师教学语言生动有趣,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印象,而且教师本人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讲势能时向学生说:&当天花板上有一根鸡毛向你头顶落下时,你感觉怎样?而如果是头顶上的电风扇落下呢?你会怎样?&由此说明物体的势能和质量有关。又如,在讲势能和相对高度有关时,用人从课桌上跳下来和从三楼上跳下来进行比较,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用比喻的语言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语言中运用比喻,往往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如在讲光的反射定律时,是不能将&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但若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要求,学生不仅难以理解,而且很难记住。这时可以举例:父子两人十分相像,我们只会说儿子像爹,而不会说爹很像他儿子,因为先有爹,才有儿子,我们只会说后来的像先来的,而不会说先来的像后来的。又如,在热现象学习中,学生经常将温度&升高或降低&说成&增大或减小&,将&吸热或放热&说成&加热或减热&,似乎意思差不多,但这是不正确的。对此,可举例:张三是胖人,李四是瘦子,胖跟粗差不多,瘦与细差不多,能将张三说成粗人,将李四说成细人吗?这种有趣的比喻学生很容易接受。
  五、授以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有助于他们克服学习困难,较易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物理知识中有一些比较枯燥而难以记住的内容,可在阶段学习小结之后,收集或自编一些容易理解的物理口诀提供给学生,以帮助他们轻松地进行理解记忆。如凸透镜成像规律可总结为&一倍焦距看虚实,内虚外实;两倍焦距看大小,外小内大&,而力和运动的关系可总结为&动者无力匀动,静者无力永静;衡力等于无力,动静参照而定;动态变化必受力,受力未必是动因&。当然,这些帮助记忆的口诀都要求学生首先要理解。
  六、采用情绪激励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了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反复成功,就会促成学习兴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一些经过一定的努力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要注意及时抓住学生的成功之处给予鼓励。常用的激励语言如&思路正确&&解法巧妙&、&你还有其他方法吗&、&能不能更巧妙些&等,可针对实际情况使用。
  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篇二
  一、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
  物理学作为人类探索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的最有力的工具,有着和为人类一样古老的历史。物理学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及人类本身的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它本身就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要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进步和文明无一不闪耀着物理学的光芒,物理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进入科学技术的任何一个领域都必须敞开物理学的大门,树立学生学习物理学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物理的目的不仅在于单纯地学习一些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物理学,使自己在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得到较好的训练,培养自己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唯物辩证观,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好物理学,不仅能了解物质世界的奥秘,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为将来进一步探索科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利用&好奇&心理,激发求知欲,培养兴趣
  中学生对成长过程中见过的很多新鲜事物和新奇现象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想寻找这些现象和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好奇心正是学生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的动力和源泉。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仍是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使学生去探索。例如,大气压强这个概念,对中学生来说进比较抽象的,因而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来调动学生积极探索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水杯厚纸片&的演示实验:在装满水的杯子上盖上纸片,将杯倒过来,放开手后,厚纸片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是不是受到一个向上的力?那么这个力是谁施加的呢?接下来教师再和学生共同做&马德堡半球&实验,空心的半球合在一起,用两抽气筒抽出球内的空气后,请两个大个子学生用力往两边拉,结果两名学生满头大汗,而结合在一起的半球并未被拉开。这是为什么?教师打开半球管子上的开关,嘶嘶声响过后,两手轻轻地就把两个半球分开,学生感到惊讶,充满了好奇。经学生们认真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学生最终认识到大气具有压强,而且大气压强在任何方向都存在。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探索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愉悦,就会更加激发他们潜存的愿望,此时的学生思维就会十分活跃,教师这时应抓住时机,向学生发问: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呢?这时学生们就广开思路充分想象:有的说,在喝汽水时把吸管插入瓶中,用嘴吸就能吸到瓶中的汽水,这个现象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有的说,用嘴吸空的塑料袋,就会看到塑料袋瘪下去,这也是由于大气压存在的缘故&&这样,通过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三、利用&好动&特征,鼓励探究,培养创新能力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科学实践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可见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离不开观察,观察是实验的前提,实验是观察的发展。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也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条件在课内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使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独立探索物理世界的本质,体验科学探索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在课外,多开展活动,比如参观、访问、听讲座、看科普展、参加物理竞赛等,让学生不仅从课内学习物理知识,在课外也能增长见识和开拓视野、丰富物理知识、应用物理知识。同时,还应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鼓励学生搞小发明、小创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四、注重师生的感情交流,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双边活动,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信息的传递,还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和情感两方面的动态人际过程。学生可能因为不喜欢老师而厌学,而学生的厌学情绪,往往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水平发挥,容易使教师在教学中产生急燥情绪,这样在学生中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和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要有充分的耐心,一定要擅于利用情感因素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很好地进行自我情感调控,使自己的情感一直处于饱满、愉悦、热忱的状态,以感染学生情绪,从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同时教师还应对教材进行适当情感处理,避免学生学习时的枯燥乏味,并且能够将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加工处理,使用情感迁移法、言语情趣法、拟人比喻法、轶事插入法等方法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教学内容高质量完成。教师还应注意师生感情的交流与培养,在学习、生活中处处关怀和爱护学生,与学生多交流、谈心,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要单独加以辅导,帮助他们分析学习差的原因,提出其改进学习的方法和建议。再者,教师还应该积极了解同学们对自己教学的意见和要求,根据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更加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总之,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注重利用情感因素来教学,使学生爱上物理课,爱学物理。
  五、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物理兴趣
  有的学生在初中时对物理兴趣很浓,而到了高中阶段却逐渐失去兴趣,甚至讨厌学习物理。其原因是从初中到高中,物理学习的层次、要求明显不同。初中物理以定性讨论为主,而高中物理以定量描述为主,学生对这一转变常常不习惯,出现所谓的&台阶过高&的障碍,尤其是由物理概念的定量化而引进较多的数学表述、数学测量和数学计算,进一步增加了物理学习的难度。正因为此,使学生学习起来颇感吃力,往往花了功夫却没有成效,从而失去信心和兴趣。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足够重视,多了解、分析其学习困难的原因,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法降低台阶,适当放慢速度,逐步使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加强理解和认识。例如,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不应直接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而应首先从力和加速度的概念入手,讲清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以及质量的概念,从而做好有关的知识铺垫,再引入定律的实验,最后进行理论讨论。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从而掌握好这一定律。总之,在实际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物理学习能力,使他们恢复自信,再次对物理产生兴趣并提高兴趣。
猜你感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相关的文章
【学习经验】图文推荐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