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夫见童子拾樵道理于道这句怎么划分节奏

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 │││││││
输入搜索内容:
 假如感觉还可以,不妨介绍给朋友!
选自:《寓林折枝》
作者:司马光
Original Text
Translated Text
  迂夫见童子拾樵于道,约曰:“见樵先呼者得之,后毋得争也。”皆曰:“诺!”既而行,相与笑语戏狎,至欢也。x然见横芥于道其一先呼,而众童子争之,遂相挞击,有伤者。
  在下看见孩子们在路上拣柴火,(跟他们)约定道:“看见柴火先喊的人得柴火,后面的人不得争。”他们都回答道:“好!”然后继续前行,互相谈笑嬉戏,非常开心。猛地看见路上一根小柴火,其中一个人先喊了,但是所有的孩子还是争抢那小柴火,并互相抽打,有的人因此受伤。
  迂夫惕然,亟归而叹曰:“噫!夫天下之利大于横芥者多矣,吾不知戒而日与人游,恃其欢而信其约。一旦有先呼而斗者,能无伤乎?”
  在下戒惧,赶紧往回走并叹息道:“唉!天下的利益大于小柴火的太多了,我没有戒备而每天和人们交往,凭借他们的开心的表情而相信他们守约。一旦有人先呼喊还要争斗,可能不受伤吗?”www. f
更新时间:
 相关评论共1条 查看相关全部评论
admin<font color="#08-11-11 11:46:04
IP :218.19.100.*来自:广东省广州市【注释】[1]x(xuè):惊讶地看。[2]芥:小草。[3]挞(tà):用鞭子或棍子打。
(名字请少于8个字)(登陆>>,注册>>)
(评论请少于500个字)
用户须知: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和《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本站编辑有权保留,编辑或删除网友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本评论提交者发言纯属个人意见,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现在北京时间: 20:43:43  
站长QQ:  -
- 版本v3.2&&& 司马光
&&& 迂夫见童子拾樵于道,约曰:&见樵先呼者得之,后毋得争也。&皆曰:&诺!&既而行,相与笑语戏狎,至欢也。x然见横芥于道其一先呼,而众童子争之,遂相挞击,有伤者。
&&& 迂夫惕然,亟归而叹曰:&噫!夫天下之利大于横芥者多矣,吾不知戒而日与人游,恃其欢而信其约。一旦有先呼而斗者,能无伤乎?&
&&& 在下看见孩子们在路上拣柴火,(跟他们)约定道:&看见柴火先喊的人得柴火,后面的人不得争。&他们都回答道:&好!&然后继续前行,互相谈笑嬉戏,非常开心。猛地看见路上一根小柴火,其中一个人先喊了,但是所有的孩子还是争抢那小柴火,并互相抽打,有的人因此受伤。
&&& 在下戒惧,赶紧往回走并叹息道:&唉!天下的利益大于小柴火的太多了,我没有戒备而每天和人们交往,凭借他们的开心的表情而相信他们守约。一旦有人先呼喊还要争斗,可能不受伤吗?&
发表评论_拾樵
评论列表_拾樵
推荐文章_文言文原文,译文
【原文】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刘义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
【原文】 饮马长城窟行 《汉乐府民歌》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
【原文】 寺人披见文公 左丘明 吕、s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
【原文】 北楚任侠者 刘安 北楚有任侠者,其子孙数谏而止之,不听也。县有贼,大搜其...
【原文】 西湖七月半 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
【原文】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
【原文】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
【原文】 守株待兔 《韩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
最新文章_文言文原文,译文司马光《迂书》
核心提示:司马光余生六龄,而父兄教之书,虽诵之不能知其义。又七年,始得稍闻圣人之道,朝诵之,夕思之,至于今二十有七年矣。虽其性之昏愚...
余生六龄,而父兄教之书,虽诵之不能知其义。又七年,始得稍闻圣人之道,朝诵之,夕思之,至于今二十有七年矣。虽其性之昏愚,惫而不能进,然勤亦至矣。时有所获,书以示人。
人之论高者则曰:“子之书庸而无奇,众人所同知也。”
论卑者则曰:“子之书迂而难用,于世无益也。”
嘻,我穷我之心,以求古之道,力之所及者则取之,庸与迂,惟人之所名也,我安得知之。
故命其书曰《庸书》,亦曰《迂书》云。
或谓迂夫曰:“子之言太迂,于世无益也。”
迂夫曰:“子知迂之无益,而不知其为益且大也;子知迂之有益,而不知其为损亦大也。
子不见夫树木者乎?树之一年而伐之,则足以给薪苏而已,二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桷,五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楹,十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栋,夫岂非收功愈远,而为利愈大夫?
古之人,惟其道闳大而不能挟也,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其言崇高而不能庳也,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贫贱困苦以终其身,然其遗风馀烈,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
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庳言以趋功,虽当时贵为卿相,利止于其躬,荣尽于其生,恶得馀泽以及后世哉!如余者,患不能迂而已矣,迂何病哉!”
或谓迂夫曰:“子之言甚庸,众人之所及也,恶足贵哉!”
迂夫曰:“然。余学先王之道,勤且久矣,惟其性之惛也,苦心劳神而不自知,犹未免夫庸也。
虽然,古之天地有以异于今乎?古之万物有以异于今乎?古之性情有以异于今乎?天地不易也,日月无变也,万物自若也,性情如故也,道何为而独变哉!
子之于道也,将厌常而好新,譬夫之楚者不之南而之北,之齐者不之东而之西,信可谓殊于众人矣,得无所适失其所求,愈勤而愈远邪?
呜呼,孝慈仁义忠信礼乐,自生民以来谈之至今矣,安得不庸哉!如余者,惧不能庸而已矣,庸何病哉!”
或曰:“为士何如?”
迂夫曰:“士者,事天以顺,交人以谨。谨司其分,不敢失陨而已矣。”
或曰:“为士者亦事天乎?”
曰:“是何言也?天者,万物之父也。父之命,子不敢逆,君之言,臣不敢违。父曰前,子不敢不前,父曰止,子不敢不止。臣之于君亦然。故违君之言,臣不顺也,逆父之命,子不孝也,不顺不孝者,人得而刑之,顺且孝者,人得而赏之,违天之命者,天得而刑之,顺天之命者,天得而赏之。”
或曰:“何谓违天之命?”
曰:“天使汝穷,而汝强通之,天使汝愚,而汝强智之,若是者,必得天刑。”
或曰:“何谓天刑?”
曰:“人之刑赏,刑赏其身,天之刑赏,刑赏其神。故天之所赏者,其神闲静而佚乐,以考终其命。天之所刑者,其神劳苦而愁困,以夭折其生。彼虽偻然而白首,犹贰负之臣,桎梏而处诸石下,虽逾千岁,恶足称寿哉!”
或曰:“夫士者,当美国家,利百姓,功施当时,泽及后世,岂独龊龊然谨司其分,不敢失陨而已乎?”
曰:“非谓其然也。智愚、勇怯、贵贱、贫富,天之分也。君明、臣忠、父慈、子孝,人之分也。僭天之分,必有天灾,失人之分,必有人殃。尧、舜、禹、汤、文、武勤劳天下,周公辅相致太平,孔子以诗、书、礼、乐教洙泗,颜渊箪食瓢饮安于陋巷,虽德业异守,出处异趣,如此其远也,何尝舍其分而妄为哉!”
迂夫曰:“言不可不重也。子不见钟鼓乎?夫钟鼓叩之然后鸣,铿訇镗鞳,人不以为异也。若不叩自鸣,人孰不谓之妖邪?可以言而不言,犹叩之而不鸣也,亦为废钟鼓矣。”
&上匿下虫&齿 迂夫病,&上匿下虫&齿呻吟之声达于四邻,通夕不寐。
有道士过之,问曰:“子知病之所来乎?”
曰:“不知也。”
道士曰:“病来于天,天且取子之齿,以食食骨之虫,而子拒之,是违天也。夫天者,子之所受命也,若之何拒之?其必与之。”
迂叟曰:“诺。”
于是以齿与虫,昏然而寐,一夕而愈。
迂夫夜立于庭,拊树而虿螯其手,捧手吟呼,痛彻于心。家人呼祝师祝之。
祝师曰:“子姑勿以虿为惨烈。以为凡虫,而藐之曰:是恶能苦我哉!则痛已矣。”
从之,少迟而痛息。乃谢祝师曰:“尔何术而能攘虿之毒,如是其速也?”
祝师曰:“虿不汝毒也,汝自召之;余不汝攘也,汝自攘之。夫召与攘,皆非我术之所能及也,子自为之也。”
于是迂夫叹曰:“嘻!利害忧乐之毒人也,岂直虿尾而已哉!人自召之,人自攘之,亦若是而已矣。”
天雨,迂夫出,见贩车息于高蹊者。指谓其徒曰:“是车也,将覆不久矣。”
行未十步,闻讙声,顾见其车已覆。
其徒问曰:“子何用知之?”
迂夫曰:“吾以人事知之。夫天雨道泞,而蹊独不濡,又狭而高,是众人之所趣也,而车不量其力,因狭擅高,久留不去,以妨众人之欲进者,其能无覆乎?祸有钜于此者,奚贩车之足云。”
迂夫见童子拾樵于道,约曰:“见樵先呼者得之,后毋得争也。”
皆曰:“诺。”既而行,相与笑语戏狎,至欢也。瞲然见横芥于道,其一先呼,而众童子争之,遂相挞击,有伤者。
迂夫惕然,亟归而叹曰:“今天下之利大于横芥者多矣,吾不知戒,而日与人游,恃其欢而信其约,一旦有先呼而斗者,能无伤乎?”
或曰:“蘧伯玉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信乎?”
曰:“何啻其然也,古之君子好学者,有垂死而知其未死之前所为非者,况五十乎?夫道如山也,愈升而愈高;如路也,愈行而愈远。学者亦尽其力而止耳,自非圣人,有能穷其高远者哉!”
迂叟曰:“天力之所不及者,人也,故有耕耘敛藏;人力之所不及者,天也,故有水旱螟蝗。”
迂叟曰:“有兹事,必有兹理,无兹理,必无兹事。世人之怪,怪所希见,由明者视之,天下无可怪之事。”
易曰:“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世之高沦者,竞为幽僻之语以欺人,使人跂悬而不可及,愦瞀而不能知,则尽而舍之。其实奚远哉!是不是,理也;才不才,性也;遇不遇,命也。
迂叟事亲,无以逾人,能不欺而已矣。其事君亦然。
或问:“迂叟事神乎?”
曰:“事神。”
或曰:“何神之事?”
曰:“事其心。”
或曰:“其事之何如?”
曰:“至简矣,不黍稷,不牺牲,惟不欺之为用。君子上戴天,下履地,中函心,虽欲欺之,其可得乎?”
迂叟曰:“宽而疾恶,严而原情,政之善者也。”
或问:“子能无心乎?”
迂叟曰:“不能。若夫回心则庶几矣。”
“何谓回心?”
曰:“去恶而从善,舍非而从是,人或知之而不能,徒以为如制駻马,如斡磻石之难也。静而思之,在我而已,如转户枢,何难之有?”
迂叟曰:“言而无益,不若勿言;为而无益,不若勿为。余久知之,病未能行也。”
迂叟曰:“学者,所以求治心也。学虽多而心不治,安以学为?”
迂叟曰:“小人治迹,君子治心。”
或谓迂叟:“子于道,则得其一二矣,惜夫无文以发之。”
迂叟曰:“然。君子有文以明道,小人有文以发身。夫变白以为黑,转南以为北,非小人有文者,孰能之?”
迂叟曰:“圣人之道如天地,天地之间靡所不有。众人之道如山川,如陵谷,如鸟兽,如草木,如虫沙,各尽其分,不知其外。天地则无不包也,无不遍也。”
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盖孔子之前,为比干者,则非微子矣,为微子者,则非比干矣,为箕子者,则非比干与微子矣。至孔子,然后人知三子者,皆仁人也。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如其仁,如其仁。”
孟荀氏之言曰,“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羞称五伯。”
以是观之,孟荀氏之道,概诸孔子,其隘甚矣。
迂叟曰:“合天下而君之之谓王。王者必立三公,三公分天下而治之曰二伯,一公处乎内,皆王官也。周衰,二伯之职废,齐桓、晋文纠合诸侯以尊天子,天子因命之为侯伯,修旧职也。
伯之语转而为霸,霸之名自是兴。自孟荀氏而下,皆曰由何道而王,由何道而霸。
道岂有二哉,得之有浅深,成功有小大耳。譬诸水,为畎、为浍、为谷,为溪、为川、为渎,若所钟,则海也。大夫士,畎、浍也,诸侯,溪、谷也;州牧,川也;方伯,渎也;天子,海也,小大虽殊,水之性奚以异哉。”
或问:“子绝四何以始于毋意?”
迂叟曰:“吉凶悔吝,未有不生乎事者也;事之生,未有不本乎意者也。意必自欲,欲既生于此矣,于是乎有从有违。从则有喜有乐有爱,违则有怒有哀有恶,此人之常情也。爱实生贪,
恶实生暴,贪暴,恶之大者也。是以圣人除其萌,塞其源,恶奚自而至哉!”
或曰:“毋意于恶,既闻矣,敢问圣人亦毋意于善乎?”
曰:“不然。圣人之为善岂有意乎其间哉,事至而应之以礼义耳。礼者履也,循礼则事无不 行,义者宜也,守义则事无不得。圣人执礼义以待事,不为善而善至矣,圣人岂有意乎其间哉!”
或曰:“然则圣人之心,其犹死灰乎?”
曰:“不然。圣人之心如宿火耳。夫火,宿之则晦,发之则光,引之则然,鼓之则炽,既而 复掩之,则乃晦矣。深而不消,久而不灭者,其宿火乎?圣人之心亦然。治其心以待物,物至而应,事至而辨,岂若死灰哉!灰死,则不复然矣,奚所用哉!”
或曰:“毋固、毋必,奚以异乎?”
曰:“在我为固,在人为必,圣人出处语默,惟义所在,无可无不可,奚其固?成败祸福系命所遭,谁得而知之,奚其必!”
或曰:“然则何以终于毋我?”
曰:“有意有必有固则有我,有我则私,私实生蔽。是故泰山触额而不见,雷霆破柱而不闻。无意无必无固则无我,无我则公,公实生明。是故秋毫过目无不见也,飞蚊历耳无不闻也。其得失岂不远哉。”
或曰:“士不好富贵,则为士者不得其用,刑赏不行矣。”
迂叟曰:“小人有才,必求用于世,以利其身,不赏不劝,不刑不惩。君子有才,亦求用于世,以行其道,劝不待赏,惩不待刑。自古乱臣贼子,未有不出于好富贵者也,为上者亦何利哉!”
迂叟曰:“受人恩而不忍负者,其为子必孝,为臣必忠。”
迂叟曰:“人情苦厌其所有,羡其所不可得。未得则羡,已得则厌,厌而求新,则为恶无不至矣。”
或问:“老释有取乎?”
迂叟曰:“有。”
或曰:“何取?”
曰:“释取其空,老取其无为、自然,舍是无取也。”
或曰:“空则人不为善,无为则人不可治,奈何?”
曰:“非谓其然也。空,取其无利欲之心;善,则死而不朽,非空矣。无为,取其因任;治,则一日万几,有为矣。”
或问:“禹凿龙门,辟伊阙,有诸?”
迂叟曰:“龙门、伊阙,天所为也,禹治之耳。非山横其前,水壅其流,禹始凿而辟之,然后通也。”
或曰:“何以知之?”
曰:“孟子云,禹之行水,行其所无事。若凿山以通水,不可谓之无事矣。”
学黄老者,以心如死灰,形如槁木为无为。迂叟以为不然,作无为赞:
“治心以正,保躬以静。进退有义,得失有命。守道在己,功成在天。夫复何为,莫非自然。”
圣人专以利人为心,于术无不知也。谷而可辟,则不教人耒耜也;死而可违,则不教人棺椁矣。夫岂非天使民食且死,虽圣人不能违乎?
人之情,讳有而不讳无。离娄之明,人谓之瞽,不愠矣。柳下惠之和,人谓之污,不怍矣。
或曰:“庄子之文,人不能为也。”
迂夫曰:“君子之学,为道乎为文乎?夫唯文胜而道不至者,君子恶诸,是犹朽屋而涂丹雘,不可处也;眢井而幂绮绩,不可履也;乌喙而渍饴糖,不可尝也,而子独嗜之乎?”
或曰:“庄子之辩,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
迂夫曰:“然则佞人也。尧之所畏,舜之所难,孔子之所恶,是青蝇之变白黑者也,而子独悦之乎?”
或曰:“扬子之谄也,以王莽为可以继周公、轶阿衡。”
迂夫曰:“得已哉扬子之为书也,品藻当世,蜀庄子真仲元靡不及焉,莽宰天下,而自况于伊周,敢遗诸乎?何鲍之死,不可不畏也。虽然,莽自况伊周则与之,况黄虞则不与也。其志将曰:为伊周而止,斯可矣;不止而至于篡,伊周岂然哉!”
或曰:“吾子摈庄而引扬,或者为党乎?”
曰:“无党也。使庄为扬书,斯与之矣;扬为庄言,斯拒之矣,孰党哉!”
或曰:“甚矣!子道之隘也,奚容之不兼。”
迂夫曰:“沱潜之于江也,榛楛之于山,兼容焉可也:莠之于苗也,冰之于火也,欲兼得乎哉?”
或曰:“有人于此,人指其过而告之则喜,何如?”
迂夫曰:“君子也。”
或曰:“曷若无过而指诸?”
迂夫曰:“君子履中正而行者也,故有过则人得而指诸;若夫不中不正之人,终日所为皆过也,又安得而指之?”
或曰:“尧舜之德,何以为难能?”
迂夫曰:“舜自修于畎亩之中,而闻于尧,此舜之难也,舜在畎亩之中,而尧知之,此尧之难也。”
迂夫曰:“鞠躬便辟,不足为恭;长号流涕,不足为哀,弊衣粝食,不足为俭。三者以之欺人可矣,感人则未也。君子所以感人者,其惟诚乎?欺人者,不旋踵人必知之,感人者,益久而人益信之。”
迂叟曰:“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闻者骇曰:“何谓也?”
迂叟曰:“衣冠,所以为容观也,称体斯美矣。世人舍其所称,闻人所尚而慕之,岂非以耳视者乎?饮食之物,所以为味也,适口斯善矣。世人取果饵而刻镂之,朱绿之,以为盘案之玩,岂非以日食者乎?”
迂叟曰:“天之所不能为,而人能之者,人也;人之所不能为,而天能之者,天也。稼穑人也,丰歉天也。”
司马光(-1086),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宋仁宗时中进士,英宗时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朝廷内外有许多人反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就是其中之一。王安石
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
《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迂夫见童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