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产阶级是什么意思是终产阶级

为什么说长跑是中产阶级的新宗教?
  跑步让凡人成为了明星,让新中产们成为了“健康”和“毅力”的代言人。跑步制造奇迹,跑步面前众生平等。跑步的人们相信:“只要踏上赛道,你的灵魂就会被召唤。”
  几个月前,美国NPD研究公司公布了一份报告,过去一年间美国市场的牛仔裤销量下降了6个百分点,而与此同时“休闲运动裤”的销量却上升了7%,街头越来越多的人都穿着瑜伽裤和慢跑裤,甚至背着健身包,仿佛总在去健身房的路上。上一次牛仔裤销售的下降,还是年代,嬉皮士们热衷的灯芯绒裤第一次挑战了牛仔裤。
  过去几年的中国街头,也开始出现了一个新的城市景观:各地的年度马拉松赛事、山地马拉松、商业越野跑和三铁比赛、彩粉跑等趣味跑活动异乎寻常的火爆;特别在北上广这些特大中心城市,不仅从早到晚奥体公园、体育场之类总是人满为患,连雾霾天也不例外,著名地产商、经理人和白领阶级、公知和媒体人似乎都一夜之间爱上了长跑,不少人到处参加各地、各国的马拉松比赛。
  在灯芯绒裤盛行的年代,如美国电影《阿甘正传》,越战退伍大兵阿甘突然起意从东海岸往西狂奔,如宗教一般吸引了无数的跟随者,几乎代表了法国68革命后一代人的转型。对那些嬉皮士一般的跑者们来说,长跑意味着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改变,这是他们的共同感受,仿佛新宗教一般。只不过,今天的中国长跑浪潮中,更多的跑者却像雅皮士,许多还是中年刚刚加入。他们可能是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的昔日读者,今天步入中产,继续跟随他的《我跑步时想些什么》,人手一册《跑步圣经》地加入了长跑的热潮。
  如此情形,像极了古印度的苦修,Sannyasa。那本是婆罗门年过50后,将财产和家业交给已经成人的子女,然后遁入树林,开始隐修的宗教生活。在佛教那里,类似的苦修当然不必等到50,但是出世的生活确实不是普通人能够轻易实现的,如果说在家修行、遵守戒律的居士生活也算苦修,那多少有些矫情。
  可是,长跑似乎便提供了一种现代生活中的苦修路径。也许就是长跑的单调枯燥和长时间重复产生的肢体痛苦,带来肉体与精神的分离与紧张,然后在这一分离的紧张中重建了精神对肉体的感知与控制,即身体,如苦修的僧侣一般,然后从多巴胺中品尝喜悦,获得仿佛完全新生的身体感受。
  长跑也因此意味着一种仿佛中产阶级的新宗教:每天每周40公里到100公里的训练是它的功课,各地各式的马拉松比赛是它的弥撒仪式,而天天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里晒跑步心得、跑步路线便是分享和喜悦。如此一来,跑步带来的痛苦和快感,足以驱动这些跑者坚持下去,并且重新安排生活和工作,告别日常世俗的腐败生活。
  试想,在一个地沟油泛滥、社交依赖饭局、热量严重过剩的国度里,遍布身材走形、缺乏教养、谈吐和气质猥琐的形象,而当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新兴中产阶级的先锋们,似乎意识到了需要过一种反思的生活,首先便是从身体的改造开始,一场身体为中心的宗教运动便兴起了。
  而宗教总是需要偶像的。在这场身体的城市运动景观中,2014年,最引人注目的是网民@花椒毛豆的马拉松女神的出现。生活在杭州的花椒毛豆,在过去一年频频参加各地马拉松赛事,并且担任领跑兔子,吸引了众多的跑友注意,也制造出新媒体的马拉松热点话题。
  如何传播?长跑热潮中,另一个悄悄的变化,则是“咕咚”APP的普及和扩展,大大超过了稍早结合苹果手机的Nike+。咕咚以安卓手机为平台,从2013年底双向开放应用接口,向各种手环应用、保险公司等拓展,推动了长跑运动的商业化和个人化的结合。
  不过,最能反映长跑热潮社会性质的,莫过于10月在北京和天津先后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两次比赛都遭遇严重雾霾,戴着各式口罩、防尘面具甚至军用防毒面具的跑友,在能见度不足200米、细颗粒物PM2.5指数接近爆表的严重雾霾中,俨然代表着社会抗议的象征。
  尽管北马组委会事先做足了防范,例如增设了900余个流动厕位、用两个月的时间逐一审查报名者资格、第一次在号牌上使用实名、事先警告不得在红墙边撒尿并派出北京化工大学的“志愿者”以拉拉队身份看守红墙,但是却未能防止北马变成了一次“口罩马拉松”。北马的参赛者们利用这次官方赛事,进行了一次自发的、也是雾霾危机以来唯一的一次公开的大规模抗议,为长跑的阶级性质或者“苦修”的“入世”意义做了最有力的阐释。
  因为长跑的“苦修”体验和APP的结合,仿佛回到了启蒙时代的科学与身体的结合、喜悦与技术的并用。在斯洛文尼亚哲学家齐泽克的身体政治意义上,中产阶级们身体被完全剥离体力劳动、从事着非物质生产,也往往沉浸于身体与自由分离的统治幻觉中,而当他们重新掌握自己的身体而重新安排了个人生活空间和进程,相对僵化固定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秩序而言,无异于重新获得了个人主权,他或她都要开始认真面对时间剥削的资本主义或者任何权力体系所制造的身体政治幻觉。
  而当长跑风潮兴起,这种貌似孤独的跑步,便利用新媒体和中产阶级的影响力,大大增进社交,产生一种基于新的身体政治的人群,如新公民的群体。它既不同于腐朽的统治阶级,也区别于同样腐败的被统治阶级,长跑也演变成为身体政治的集体行动,挑战并且改变陈旧腐朽的城市景观,然后,无数个人层级的解放终将汇聚而成社会的转型。雾霾天的官方赛事不过是为此提供了一个插曲性的展示机会。
  当我们在谈论跑步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波德里亚/哲学家:“三世纪的基督教苦行者在匮乏和骄傲的静止中所寻求的东西,他在身体肌肉的精疲力竭之中去寻求。在苦修方面,他是那些在健身房,利用装有铬合金滑轮和可怕的医疗假肢的复杂器械,有意识地令自己疲惫不堪的人的兄弟。从中世纪的刑具到流水线工作的工业活动,再到利用机械假肢锻炼身体的技术,这中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就像节食、健身和很多其他事物一样,慢跑是一种新形式的资源奴役。”
  @连岳/专栏作家:“在我看来,跑步更大的收益在心理层面,每次跑步,你都打赢一个‘战胜自我、控制自我’的小小战役,我的经验是,跑过40分钟,接下来的每一秒,都想放弃,此时你得不停跟自己对话:再坚持十秒!再跑一百米!漂亮,竟然又跑了两分钟!再燃烧十卡热量吧!你听,脂肪在痛哭!”
  @克里斯托弗·麦克杜格尔/作家:“美国的长距离耐力跑运动经历过三次大起大落,每一次兴起都是在国家遭遇危机的时期......也许是因为人类心理存在着某种开关机制,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就会激活最原始的求生本能。在缓解压力和营造快感方面,跑步甚至比性更有作为。人类天生就具有奔跑的欲望,需要做的只是将它释放出来。”
  @于嘉/央视体育评论员:“有很多的人会说,你一篮球解说员就专心解说吧,还老跑什么马拉松?但我觉得正是因为我更为大家接受的身份是篮球解说员,相反我对于马拉松来说就是一个普通人,我要是能行,就代表你也行、他也行,我们大家都可以健康地跑起来。它给我加了一个标签——跑者,还是一个不算差的跑者。我觉得以我现在作为公众人物的影响力来说,我应该可以影响100万的人来了解和参与跑步,这样也算一份事业了。”
  @布鲁斯·邓恩/好莱坞演员:“我觉得跑步的华丽外衣自始至终都是一样的。跑步让人兴奋之处在于,25000人可以在同一天、同一个地方、干同一件事。马拉松非正式的那些礼节才是我最享受的。我希望别人问我的问题不是‘你的配速是多少?’,而是‘哥们儿,爽吗?’”
  @袁弘/演员:“跑步像一种世界语言。我到波士顿,突然就对这个城市有一种亲切和熟悉感。无论天亮还是天黑,从酒店的窗户看下去,总有在跑步的人。有一天收工,我突然受到感染,充满想跑的冲动,就甩开一起工作的大部队,独自跑回酒店,哇,那种感觉真的太爽了。”
  @村上春树/作家:“在某种程度上,我也许是主动地追求孤绝……这种孤绝之感,会像不时从瓶中溢出的酸一般,在不知不觉中腐蚀人的心灵,将之溶化。这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回护人的心灵,也细微却不间歇地损伤心灵的内壁。这种危险,我们大概有所体味,心知肚明。唯其如此,我才必须不间断地、物理性地运动身体,有时甚至穷尽体力,来排除身体内部负荷的孤绝感。
  作者:吴强
  来源:时尚先生(微信号:esquirecn)
  本文首发于《时尚先生》杂志2014年12月刊
私募基金基金经理:近6月收益:29.03%近1年收益:41.94%基金经理:近1年收益:29.17%今年收益:30.68%信托产品预期收益率7%投资期限24月投资起点100万元C发行,投向基础产业格上点评:预期收益率7.2%投资期限24月投资起点100万元发行,投向房地产格上点评:
根据《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四章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
格上财富谨遵《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之规定,只向特定投资者展示私募基金产品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推介建议。
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机构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阁下如有意了解或进行私募基金投资,请注册成为格上财富用户以确认您的合格投资者的条件
阁下如有意了解或进行私募基金投资,请注册
成为格上财富用户以确认您的合格投资者的条件
进行调查问卷
根据基金业协会规定,您尚未完成调查问卷
进行调查问卷
您的测评结果未满足相关规定,建议重新测评
您的专属理财顾问会给您详细解答
感谢您的垂询!稍后为您服务!
马上咨询敬请致电理财热线:400-080-5828
咨询服务(预约成功后,格上财富专业顾问将在1个工作日内与您联系)
咨询阳光私募
理财服务咨询
订阅格上财富周报
咨询信托产品
咨询私募股权
订阅格上研究报告
我愿意接受格上最新的产品和活动信息通知
风险揭示:投资有风险,当您/贵单位进行投资时,可能获得投资收益,但同时也面临着投资风险,比如资金损失风险、运营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您/贵单位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请仔细阅读相关风险揭示书和投资协议、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等文件,充分认识投资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认真考虑可能存在的各项风险因素,并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马基原理练习题11_甜梦文库
马基原理练习题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绪论一、单选题: 单选题: 1、当人类即将迈入 21 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 果位列榜首的是() A 休谟 B 爱因斯坦 C 马克思 D 康德2、马克思主义是() A 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C 革命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3、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马克思创立的学说 B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 D 正在实践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 人民大众思想的科学体系 D 革命政党思想的科学体系C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4、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 A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学说B 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创立的学说 D 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由其继承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C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5、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 A 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C 特指的马克思主义 B 从狭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D 泛指的马克思主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 A 科学技术的发展 C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 科学技术的发展 C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日益激化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机器大工业生产的发展 B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8、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主要批判地继承、吸收了哪些学说的合理思想() A 英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B 德国古典哲学、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9、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A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B 康德和黑格尔 C 康德和费尔巴哈 D 谢林和费希特10、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A 威廉?配第和亚当?斯密 C 大卫?李嘉图和西斯蒙第 11、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是() A 法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 B 英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法国的罗伯特?欧文 C 德国的罗伯特?欧文、昂利?圣西门和英国的沙尔?傅立叶 D 德国的昂利?圣西门、沙尔?傅立叶和英国的罗伯特?欧文 12、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 立了() A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 B 科学唯物主义和资本论 B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 D 亚当?斯密和凯恩斯1 C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D 科学社会主义和资本论13、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 思想史上的() A 伟大发展 B 伟大革命 C 伟大发现 D 伟大发明14、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 C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1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 A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D 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6、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A 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 致力于实现以共产党人为主体的最广大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 C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所有现实的人们的根本利益 17、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的() A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D 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8、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 A 理论品质 B 理论方式 C 实践品质 D 实践方式19、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 A 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B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C 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D 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0、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 A 最伟大最崇高的理想 C 最崇高的社会实践 B 最伟大最崇高的实践 D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1、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 A 理论联系实际 二、多选题: 多选题: 1、当人类即将迈入 21 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 果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这说明下列哪些观点是正确的: () () () () () A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错误的 B 社会主义“终结论”是错误的 C 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 B 理论联系工作 C 理论联系学习 D 理论联系思想D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E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2、当人类即将迈入 21 世纪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 果位列榜首的是马克思。这说明下列哪些观点是错误的: () () () () () A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 B 社会主义“终结论” C 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 E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D 马克思主义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3、马克思主义() () () () () A 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B 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的产物,但没有停留于 19 世纪 D 是人类所获得的终极真理 E 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C 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4、马克思主义() () () () () A 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B 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的产物,但没有停留于 19 世纪 D 对于已经发展了 160 多年后的今天已难以适应了C 虽然产生于欧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E 即使在今天,也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5、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 () () ()A 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诸多领域 C 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D 称得上是博大精深的B 包括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 E 已难以适应发展了世界形势2 6、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 () () () A 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等诸多领域 C 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D 是人类所获得的终极真理 B 包括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 E 对当今世界仍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7、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 () ()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D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B 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 E 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C 科学社会主义8、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在 19 世纪所创造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这些优秀成果包括() () () () () A 德国古典哲学 B 法国古典经济学 C 英国古典经济学 E 德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 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9、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是因为他们在 19 世纪 40―60 年代,批判地继承了前人 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并发现了() () () () () A 历史唯物主义 B 科学唯物主义 C 劳动价值论 D 资本论 E 剩余价值学说10、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 () () () () A 它抛弃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就 B 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C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D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东西 E 它离开世界文明大道创造和发明了人类思想和文化中所没有的东西 三、判断题: 判断题: 1、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 域和各个方面。 2、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虽然诞生于 19 世纪,但没有停留于 19 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 洲,却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3、马克思主义是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不是只为哪个阶级服务的。 4、马克思主义属于社会科学,其对象是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 5、马克思主义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各自独立的。 6、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 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7、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 思想根源。 8、“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四、简答题: 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是时代的产物?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五、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 分析 1、 材料 1: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概括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说。他指出,“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这样一个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领域他 都不是浅尝辄止。” 材料 2: 一位美国网民说得好:“马克思最为精确地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运作机制,对人们了解 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世界同样有效。”3 有的参加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投票者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公 义的斗争。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 有的人说:“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运作模式作出了最好的分析。由于资本主义在 20 世纪末实际上已成为全世界 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他的思想学说对于帮助我们认识当今世界,仍极具重要意义。” 材料 3: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 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请回答: (1)材料 1 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 2 和材料 3 说明了什么? 2、 材料 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观点是否能被看做 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 “是在 19 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 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 ,这个共同点来 源于 “同一套前提” 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 , “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 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 ‘马 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 。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 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 材料 2: 1934 年, 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 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 他写了一篇题为 《我 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 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 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 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腐朽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 行积极的改造。 材料 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 “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 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 即使这点得到证明, 每个严肃的 ‘正统’ 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 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 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 ,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 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 ”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分析上述材料中的不同观点。 3、 材料 1:马克思恩格斯在 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 “不管最近 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 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 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 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 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 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 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 ‘工 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人 ” 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248~249 页) 材料 2:恩格斯在 1895 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 年革命时期,编者) 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 争的条件。 1848 年的斗争方法, 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 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参见 《马 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510 页) 材料 3:恩格斯指出: “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 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第 426 页) 材料 4: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 》一文中指出: “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 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引4 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 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 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 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人民出版社 1956 年版,第 642 页)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六、论述题: 论述题: 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在当代的适用性。 答: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在于: 首先,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并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 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这一不可克服的矛盾,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为马克 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需求,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 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再次,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对自然规律的 揭示及对新的世界观的需要,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科学基础。 (2)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适用性是: 第一,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的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实际的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人类智慧的高峰,成为时代的旗帜,指引人们在实 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第二,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 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至今仍是指导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进步人民努力奋斗的武器 强大思想。 第三,马克思主义关于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全球化问题、国际市场、经济周期和经济决定上层建筑等许 多具有前瞻性的论述,不断地为现实社会所证实,并继续影响着当代许多社会科学家,对当今的社会革命与社会改 革仍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2、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科学态度? 答: (1) 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即既要坚持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 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2)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两方面是统一的。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 才能更好地坚持。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3)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 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 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只有这样,才能真 正做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 3、试述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答: (1)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教条还是行动的指南,是对马克思主义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后 继者都坚决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做法,认为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是研究的方法。 (2)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必须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与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5 (3)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期,有许多艰巨的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在中国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 当作行动的指南, 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观点、 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4、试述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 答: (1)理论联系实际之所以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它来源于实践 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其次,这是由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2)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我国今天面临的最大实际,就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 们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3)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两种倾向。 5、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是实践的产物,它必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2) 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 马克思主义在回答这些课题的过程中, 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今后还将在实践中继续获得新的发展。 (3)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必须以已有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为基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前后一脉相承。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创新,是十分艰巨的工作,要有毅力, 要勇于探索,持之以恒,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单选题: 单选题: 1、世界观是() A 人们对世界的科学看法 B 人们对哲学的科学看法 D 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C 人们对整个哲学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同世界观一般是() A 统一的 3、哲学是() A 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B 不统一的 C 相反的D 矛盾的B 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C 科学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科学化、理论化的方法论 D 系统化、科学化的世界观,又是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论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D 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5、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A 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C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 6、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 唯心论 B 不可知论 C 诡辩论 D 二元论 B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D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7、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认为() A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 人们只能认识现象,不能认识本质 8、客观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 A 客观存在的 C 由神或客观精神创造出来的 B 人的意识创造的 D 由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构成的 B 世界是不可认识的 D 认识是消极被动的反映6 9、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A 万物皆备于我 B 存在就是被感知 C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 心外无物10、主、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之点是() A 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C 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 1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C 个人与群众的关系问题 1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在回答() A 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C 世界是怎样被认识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B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D 世界是怎样被改造的问题上对立的两种观点 B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D 英雄史观与群众史观的关系问题 B 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 D 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13、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种观点属于() A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C 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 14、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 真实性 B 客观性 C 物质性 D 客观实在性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D 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15、从动物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的决定性环节是() A 手脚分工 B 语言的产生 C 社会的出现 D 劳动16、劳动在人类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这是因为劳动 () A 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变化 C 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 B 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 D 使人更好地适应自然 ( ) B 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桥梁 D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17、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 A 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C 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18、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种观点是() A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唯意志主义观点 D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19、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 A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B 坚持了直观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C 坚持了抽象的能动性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D 坚持了直观的能动性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20、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意义,其表现之一是() A 体现了唯物论和自然观的统一 C 体现了唯物论和历史观的统一 B 体现了唯物论和方法论的统一 D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 )21、观念的东西对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在 A 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B 两者是根本对立的、互不相容的 D 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区别的2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这是对运动的() A 唯心主义理解 B 直观唯物主义理解 C 辩证的唯物主义理解 D 庸俗唯物主义理解23、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 ) A 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24、运动是物质的( ) A 根本属性 B 唯一特性 C 外部现象 D 内部本质 B 形而上学的观点 C 一切唯心主义的观点 D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25、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 ( )7 A 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庸俗唯物论的观点D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26、唯物辩证法认为运动是指 ( ) A 物体在空间的位置移动和数量的增减 C 宇宙间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 ) A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 ) C 在一定生产方式下活动着的人 D 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C 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 从物理运动到生物运动的转化 D 客观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过程28、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A 社会精英B 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29、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句话说明了 ( ) A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30、时间和空间是 ( ) A 物质的两种属性 31、空间是指 ( ) A 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 32、空间的特性是 ( ) A 一维性 B 二维性 C 三维性 D 多维性 B 运动着的物质的持续性 C 运动着的物质的顺序性 D 运动着的物质的位置 B 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整理认识材料的工具 D 感觉系列调整了的体系 B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C 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D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33、把时间和空间看成是人类感性直观中的先天形式,这是 ( )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二元论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机械唯物论观点34、能够证明时间、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的自然科学理论有 ( ) A 引力场、电磁场理论 B 原子结构学说 C 欧氏几何学 D 爱因斯坦相对论35、形而上学的“绝对时间”和“绝对空间”的错误在于否认 ( ) A 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C 时间和空间同运动着的物质相联系 B 时间空间的有限性 D 时间和空间的不变性36、古诗云: “王子去求仙,丹成入九天,洞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 ”这是用神话形式说明时间 () A 是客观的 B 是有限的 C 是可知的 D 是相对的 )37、列宁关于“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的说法( A 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C 具有唯意志主义的倾向 B 正确地指出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38、下列说法中,那一种说法指明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 人类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指导的 C 人类实践活动是有创造性的 39、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 ) A 世界是物质的 40、世界的统一性在于 ( ) A 它的存在性 41、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 ( ) 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没有反作用 C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决定物质 42、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 ( ) A 庸俗唯物论 B 辩证的唯物论 ( ) B 辩证的唯物论 C 折衷主义 D 二元论 C 机械唯物论 D 朴素唯物论 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对意识有能动作用 D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B 它的物质性 C 它的可知性 D 它的矛盾性 B 世界是精神的 C 世界是统一的 D 世界是发展的 B 人类实践活动是物质性活动 D 人类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性的43、坚持世界是多样性统一的观点是 A 形而上学唯物论 44、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A 物质性 B 客观性C 现实性D 可知性8 45、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指() A 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B 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 D 人类认识世界的客观实在性C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实在性 46、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实践是指( A 人们的一切活动 C 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 )B 人们能动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D 人们的精神活动活动47、人类实践的水平、广度、深度和发展过程,都受着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这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 具有() A 被动性 B 历史性 C 物质性 D 能动性48、人类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 A 被动性 B 历史性 C 物质性 D 能动性的49、人类实践从一开始就是社会地进行的,任何个人活动都不能离开社会的联系。实践的这种社会性决定了它的() A 被动性 B 历史性 C 物质性 D 能动性50、人类存在的方式是() A 社会活动 B 社会生产 C 社会斗争 D 社会实践51、人类社会是人们在特定的物质资料生产基础上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形成的() A 各种关系的有机系统 B 一定的社会共同体 C 经济、政治共同体 D 一定的人群共同体52、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是() A 科学的理论 B 正确的自然观 C 正确的历史观 D 正确的实践观53、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自身,形成了() A 社会的物质生活 54、全部社会生活() A 在本质上是真实的 B 在本质上是客观的 ) B 辨证否定的观点 C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D 对立统一的观点 C 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D 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B 社会的政治生活 C 社会的精神生活 D 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5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56、辩证联系的含义是 ( )A 概念之间的相互判断、推理等逻辑关系B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D 事物或现象之间界限的不确定性C 事物发展过程中直接的本质的必然的关系 57、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存在于() A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 B 各事物之间C 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D 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5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 事物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C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 事物的简单重复和循环 D 物体的位置移动和场所的变化59、唯物辩证法认为,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 ( ) A 它们出现时间的先后 B 它们在形式上是否新颖 D 人们是否认可它们C 它们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60、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 ) A 是否整体地看问题 B 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C 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1、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6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A 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63、辩证矛盾的含义是( ) B 质量互变规律 ( )D 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B 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C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 事物发展的全部内容9 A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C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冲突关系 64、辩证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是指( ) A 矛盾范畴内容的客观性与形式的主观性 C 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B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交叉关系 D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依赖关系B 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平衡性D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65、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A 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B 相互反对、相互否定 C 相互分离、相互转化 D 相互依存、相互渗透66、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 ) B 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D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A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C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67、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 ) A 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B 相互离异、相互排斥 ) 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 根据和条件的关系 C 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D 相互吸引、相互贯通68、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 A 本原和派生的关系B 主要和次要的关系69、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是() A 相互结合共同起作用的 B 各自分别起作用的 C 同一性先起作用 D 斗争性先起作用70、从哲学上讲,和谐包含着() A 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 B 对矛盾的否定或排斥 C 在排除矛盾中实现同一 D 包容万物的 “和而不同”71“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 。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A 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B 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C 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D 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72、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 C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B 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73、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A 坚持均衡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B 坚持均衡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D 坚持两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7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又注意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 制建设以及其他工作。这种做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A 认识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B“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D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C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统一原理7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 A 矛盾 B 普遍矛盾 C 特殊矛盾 D 矛盾双方的又统一又斗争76、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 A 矛盾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B 矛盾体系中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C 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D 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77、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A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B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78、下列观点中反映规律的根本特点的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C 不废江河万古流 D 人定胜天79、马克思说:人在“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 观念地存在着” 。这段话说明意识活动具有() A 创造性 B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C 目的性和计划性 D 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10 80、意识既有对当前的反映,又有对过去的追溯和对未来的预测,可以超越特定时空的限制。这表明意识活动具有 () A 创造性 B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C 目的性和计划性 D 导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81、在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问题上,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 规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C 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B 规律是客观的,人是无奈的 D 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82、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说明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 A 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多选题: 多选题: 1、从世界演进的过程来看,自然界是() () () () () A 先于人类历史而存在的 B 存在于人之外并与人分离的 C 开天辟地以来就如此,始终不变的 B 通过实践这一基本途径 C 依赖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D 具有更多的创造性D 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 () () 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E 人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来源地B 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E 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C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4、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是() () () () () A 谁是唯物主义,谁是唯心主义的问题 C 谁是可知论,谁是不可知论的问题 B 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本原的问题 D 思维和存在有否同一性的问题 E 可知论是否彻底的问题5、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 () () () () A 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B 是解决其他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基础C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哲学基本派别的依据 D 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哲学观点的依据 E 是划分形而上学和辩证法两种观点的依据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 () () () () A 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 C 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B 正确地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 D 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E 抛弃了一切旧哲学7、恩格斯说: “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这说明( ) ) ) ) ( ( ( ( ) A 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C 物质范畴是具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 B 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 物质范畴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相加 E 物质不过是人的主观产物8、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 () () () A 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 B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D 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9、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 () () () () () A 总体和局部的统一 B 包含和被包含的统一 E 绝对和相对的统一 C 无限和有限的统一 C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E 体现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D 无条件和有条件的统一10、选出下列物质运动的正确的担当者 () () () () () A 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担当者 C 生命有机体是生物运动的担当者 B 电子是电运动的担当者 D 人脑是思维运动的担当者 E 分子是热运动的担当者1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 () () () () () A 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C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 人们的实践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D 脱离一定的自然环境的社会是不可能存在的E 生产力是客观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客观的物质性关系 12、人类的实践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有() () () () ()11 A 客观物质性B 自觉能动性C 社会历史性D 无限多样性E 不可预测性13、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 () () () A 生产劳动实践 B 科学实验 C 处理社会关系实践 D 艺术实践 E 教育实践14、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为() () () () () A 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 B 实践集中地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 D 人类的本质力量只有在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和确证C 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E 人类的产生、生存和活动是以实践为基本方式和标志的 15、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 () () () A 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B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C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D 自然界是构成人类社会现实性的自然基础E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影响、制约和改变着自然界1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 () () () () A 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D 实践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最后根源 B 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 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E 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17、唯物辩证法所说的联系具有() () () () () A 客观性 B 普遍性 C 描述性 D 多样性 E 形象性18、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是指() () () () () A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B 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D 联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是单一的 C 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E 人们对联系的一种普遍性的认识19、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 () () () () A 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 B 要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C 要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D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E 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联系和运动的关系是() () () () () A 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运动 C 先有事物的联系,后有事物的运动 B 离开事物的运动不可能发生联系和作用 D 运动之后才发生各种联系 E 联系是运动的担当者2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 () () () () () A 指一切运动变化 B 同一事物的不断增长 C 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过程D 指事物的一切运动过程E 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2、判断新事物的标志是() () () () () A 符合发展的前进方向的 D 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B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E 发展中应当完美无缺的 C 具有远大前途的23、对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态度,应该是() () () () () A 满腔热情支持和扶植 D 促使其日臻完善 B 为它的成长鸣锣开道 E 放开手脚任其发展 C 全面肯定,完全支持24、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这是因为() () () () () A 它具有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的新的结构和功能 B 它既批判地继承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东西,又增添了新内容 C 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的拥护 D 它抛弃了旧事物的一切,是全新的和富有创造力的东西 E 它离开了旧事物的基础,在新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25、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 () () () () A 就是对立统一 B 就是相反相成 C 是指客观存在的矛盾 E 是指事物之间的对立,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统一D 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或事物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关系12 26、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根本属性是() () () () () A 普遍性 B 特殊性 C 斗争性 D 稳定性 E 同一性2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 () () () A 斗争性是同一性的基础 B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C 没有矛盾的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贯通 D 没有矛盾的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斗争和排斥 E 斗争性是相对的,同一性是绝对的28、矛盾的同一性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 () () () A 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B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而各自得到发展 D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的斗争得到调和,从而推动事物发展C 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E 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的斗争激化,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 29、矛盾的斗争性对事物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是说() () () () () A 斗争本身就是发展 B 一切斗争都能推动事物发展 C 不是任何一种斗争都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E 矛盾斗争越激烈就越能推动事物的发展D 只有新事物反对旧事物的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30、矛盾普遍性的含义是() () () () () A 矛盾存在于全人类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 C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E 矛盾是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31、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指导意义是() () () () () A 科学地、深入地认识事物的基础 C 揭示事物发展的永恒性的出发点B 矛盾存在于某个事物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中 D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B 把握一切艺术形式共性的客观依据 D 反映事物的普遍本质的立足点 E 正确地解决矛盾的关键3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 () () () 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 相互联结的关系 B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E 相互转化的关系 C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33、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 () () () A 个性中包含共性 B 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D 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E 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4、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 () () () () A 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C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是不变的 B 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得到解决 D 在抓住主要矛盾时,也要注意非主要矛盾的解决E 在矛盾体系中,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处于平衡状态 35、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原理告诉我们() () () () () A 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C 矛盾的次要方面对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有影响 E 处理矛盾首先要认清并抓好矛盾的主要方面 3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对指导社会实践有重要意义,因为它是() () () () () A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B 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哲学依据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E 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锐利武器 B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认清矛盾主要方面就有利于认清矛盾的性质D 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指南 三、判断题: 判断题: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人13 与自然、人与社会既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4、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 5、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7、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8、如果人类不保持自身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那就会危及自身的生存发展。 9、正确的实践观点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人与自然统一的关键。 10、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1、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12、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四、简答题: 简答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为什么说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3、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4、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5、简述辨证的否定观。 五、材料题: 材料题: 1、材料: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中所阐述的两段话,请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对其中关于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辩证关系作出相应的分析。 “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因此商品必须全面转手。这种转 手就形成商品交换,而商品交换使商品彼此作为价值发生关系并作为价值来实现。可见,商品在能够作为使用价值 实现以前,必须先作为价值来实现。 ” “另一方面,商品在能够作为价值实现以前,必须证明自己是使用价值,因为耗费在商品上的人类劳动,只 有耗费在对别人有用的形式上,才能算数。但是,这种劳动对别人是否有用,它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别人的需要, 只有在商品交换中才能证明。(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第 103―104 页) 2、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或所掌握的哲学知识分析并阐明你的观点。 材料:今年四月十六日,美国的佛吉尼亚大学发生了一起由美籍韩国留学生制造的校院枪击事件,导致多人 死伤,引起社会极大反响。当时,美国的一些媒体对事件发生的原因作了分析报道,概括起来有两种主要观点:一 种观点认为,美籍韩国留学生心理失常是发生枪击事件的根本原因;另一种观点认为,发生枪击事件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美籍韩国留学生心理失常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更深层的原因主要是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和私人拥有枪 支现象泛滥。 3、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或所掌握的哲学知识分析并阐明你的观点。 材料:经过四个多月的层层筛选上海外国语大学国贸专业的某某好不容易成为一家跨国企业的管理培训生。 可进入了试用期之后,他才发现并不那么受器重。他说: “我每天只不过是在办公室接接电话,打打文件,跟管理 根本不搭界。 ”他本想到大公司来开开眼界,施展拳脚,岂料成了“打杂的” ,工作热情一下子没了。 4、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或所掌握的哲学知识分析并阐明你的观点。 材料:出席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 5 月 24 日晚在美国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等六 团体举行的欢迎晚宴上发表演讲时说,中国并不回避美对华货物贸易确实存在较大逆差这一客观事实。但是,人民 币汇率并非美国贸易赤字的成因,人民币大幅升值会对中国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事实是,相比 2005 年 7 月汇改以 前,人民币对美元已升值超过 8%。副总理吴仪同时指出,造成美国贸易赤字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主 要是转移性的、结构性的,即中美贸易顺差中有 85%左右来自在华经营的外资企业;也和美实施对华出口管制有14 关,即美对华高技术商品出口所占中国高技术商品进口总额的比重由 18.3%降至 9.1%,由此美对华出口至少减 少 700 多亿美元。 5、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或所掌握的哲学知识分析并阐明你的观点。 材料:在进行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副总理吴仪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国家像中国和美国这样 有着如此复杂的经贸联系。两国一方面紧密联系、相互依存,但同时,也经常出现摩擦和纠纷。” 6、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材料,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 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马克思语) ” 回答问题:请阐明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7、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材料: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 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 改变世界。(马克思语) ” 解释 改变 回答问题:请阐明上述材料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8、阅读材料,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并阐明它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材料: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 ; 祸之所伏”( 。《老子》 ) 9、阅读材料,阐明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材料:恩格斯说: “实际上,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对一切理论思维尽可以表示那么多的轻视,可是 没有理论思维,的确无法使自然界中的两件事实联系起来,或者洞察二者之间的既有的联系。 ” 10、阅读材料,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加以分析:为什么“成功模式绝不可能完全复制?” 材料:追问铜锣湾 拖欠货款、拖欠工资、拖欠电费,在声声叹息之中,位于大连市青泥洼桥商圈的铜锣湾百货闭店歇业了。叹息 之余,令人回想起了 2004 年 7 月 1 8 日铜锣湾百货开业。当时,发家深圳的铜锣湾正在全国提速扩张,集团总裁 陈智以中国 SHOPPING MALL 创建人的身份把铜锣湾模式带人了大连。对于铜锣湾的开业,曾有人认为这为大连商界 注入了南方先进经验。可经验并未展现应有的力量,反而关于其经营模式、定位、选址的疑问愈加增多,透过三大 提问点击,我们看到了铜锣湾大连之败的因由。 模式 铜锣湾把 SHOPPING MALL(大型购物中心)概念引入了中国,随着深圳铜锣湾广场的成功经营,百货、超市、运 动营\名店坊、会所、中餐厅、咖啡馆、美容院、演艺大厅等众多功能团人驻,让深圳“华强北”逐渐演变为深圳 业态最全、最繁华的黄金商圈。而后,铜锣湾利用其独特的模式在全国铺设铜锣湾广场和铜锣湾百货,目前已设有 44 个店,总营业面积 500 万平方米。可为何这一独特的模式在大连不好用? 大连市连锁企业协会秘书长赵顺称,问题出在过度超前:“铜锣湾的经营模式有着‘适度超前,引导消费’的 定律,雷同于南方店面,大连铜锣湾百货强调着休闲空间的呈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痛减了商品丰富度。”赵顺认 为,这种过多强调休闲空间的模式适于人均 GDP5O0O 美元以上的地区,而大连消费者习惯于商场的人流攒动,喜欢 柜台接柜台似密度布局。“对于铜锣湾的面积牺牲,大荐人并不领情”。 定位 青春、时尚是铜锣湾百货的主题,它的定位是:针对 l8 岁至 25 岁年轻消费者,放弃成熟装、家居类商品经 营,而以化妆品、男女服装、靴鞋等商品为主。为了引得目标客群的注目,铜锣湾利用其在深圳成功的文化营销, 曾经分别请来李湘、潘美辰、老狼等明星大腕来助兴,可得到的只是如风来去的一时“冲动”。对于大连,为何铜 锣湾的定位不能流行?15 “时尚绝不只是停留在年轻客群”,赵顺对记者说,在大连,铜锣湾所定位的年龄层消费能力不足,他们更 适合于低价的时尚,在铜锣湾百货,得不到低价满足。而在深圳,年轻人比例很高,也有着良好的消费能力。因此, 针对他们的文化营销能够形成消费渗透,而在大连,却不能带来销售力。 选址 虽位居青泥洼桥商圈, 但却因为一街之隔, 不能进入核心, 按照商界定律, 铜锣湾百货的位置只算“虚商圈”, 这也注定了铜锣湾的选址失败。 接受采访的商业经营者对此有着共同的声音: 铜锣湾的位置确实并无优势, 虚商圈的位处需要其利用特色弥补, 形成对核心商圈的错位补充,可铜锣湾在登场之时,就未明确“位置”。记者想起这样一个细节。开业之初,铜锣 湾曾推行这样一个活动:“凭借其他商场会员卡,可免费办理铜锣湾会员卡。”这一“树敌”的行动引发了竞争对 手的反感。而招商之中,与核心商圈品牌的重叠也限制了消费者跨过一街的脚步。业内认为,珠三角特色服装、商 品应是铜锣湾错位补充的特色,利用全国店网优势,把全国 40 多个店的特色融人,才能改变“虚商圈”的劣势。 南方经验不服大连水土 面对于铜锣湾百货的暂时歇业,令人联想到了去年年底撤资大连的银泰百货。可以说,二者有着共同的炫目一 一出身于南方,并在南方商业地盘展现龙头地位。二者也有着共同的遭遇一一本意以大连为进军北方市场桥头堡, 却因经营不善纷纷折戟。此外,来自于南方的家居连锁品牌好百年在大连的经营也并不十分理想。 一个问题很轻易地提了出来:为何始自南方的商业旋风刮到大连就不够炫了?采访之后,记者得到了这样的答 案: 几大南方商业品牌确实有经营很成功的, 进军大连时, 他们带来这些“成功经验”, 并抱有自豪感地全盘运用。 可遗憾的是,“成功”对于北方大连完全不适用:管理不接口、经营方式不接口、商品结构不接口一一“成功”形 成更多的是这些副作用。 最终,我们得到这样一个结论:成功模式绝不可能完全复制。 六、论述题: 论述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不依 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 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 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 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世界的物质统 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 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 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 的胜利。 2、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矛盾的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概括了个性 中的共同本质,而不是包括个性的全部内容;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定场合为共性的东西,另一场合就 可能是个性的东西,反之亦然。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我国的社会主义 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同时又要从我国特殊的国情出发,去探索有自己 特色的建设和发展道路。在这里,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把个性与共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16 3、什么是度?试论述“适度”原则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 度是事物质和量的统一, 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 范围或幅度。 事物度的两端的界限叫关节点或临界点。 关节点是一定质的事物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的最高界限和最低界限。事物的量在度的范围内变化,事物不会发 生质变,量变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会发生质变。事物度的原理,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注意“适度”的原则, 也就是要注意“分寸” ,掌握“火候” ,把握“界限”“过度”和“不及”都是没有掌握好度的表现。俗话说,过犹 。 不及,就是这个道理。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基本建设的规模和速度,必须和国力相适应,符合适度原则,才能收到好的经济效益,使 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如果基本建设不量力而行,其规模和速度超过了国家财力、物力的可能,违背适度 原则,这就冒进了,反而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如果国家财力、物力许可,不去积极地争取实现应有的建设规模 和速度,没有达到应有的度,这就保守了,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4、运用辩证的否定观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答:辩证否定观的内容是: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4)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辩证的否定作为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 ,即既克服又保留。就是说,新事物既克服了旧 事物中消极的因素,又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所以,在对待传统文化问题上,要采取既批判又继承的态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我们必须继承这份文化遗产,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当然这种继承只能是 有批判的继承,批判和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做到“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 。既要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 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全盘肯定传统文化的复古主义。 同样,对待外来文化,要采取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地借鉴和吸收的态度。在对外开放中,要积极吸收外国 文明中的一切优秀成果。但是,也决不能认为,外国的东西一切都好,不加分析地借鉴,全盘肯定,照抄照搬。我 们既要吸收世界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要批判和抵制外国资产阶级腐朽的、没落的东西;既要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 外的狭隘民族主义,又要反对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5、论述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辨证关系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 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 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 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 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 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 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 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 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反对 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 造性的机械论,才能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7 一、单选题: 单选题: 1、认识的主体是指() A 感性存在的人 C 现实存在的个人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D 实践所指向的人2、认识的客体是指( ) A 客观物质世界 B 客观事物 C 客观自然界 D 主体实践所指向的客观对象3、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 A 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B 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 C 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D 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4、主体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 A 主体认识客体,客体得到改造的过程 B 主体摆脱客体的制约,实现自身价值 D 主体为了满足客体的需要,实现客体的价值 ) C 矛盾的观点 D 普遍联系的观点C 主体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实践的观点6、恩格斯说: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段话阐明() A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B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7、生产实践的巨大发展, “不但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 而且自身也提供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实验手段,并 使新的工具的设计成为可能。可以说,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才成为可能。 ”这段论述表明() A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8、人类获得知识的途径是( A 只要参加实践 ) C 既要参加实践又要认真读书 D 依靠灵感和机遇 B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B 只要刻苦读书 )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 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C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B 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D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10、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一般反映论的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 D 客观反映论的观点11、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 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C 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1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脱离() A 实践活动 B 辩证法 C 反映论 D 实践和辩证法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反映具体的特点是() A 摹写性和深刻性 B 创造性和新颖性 C 新颖性和深刻性 D 摹写性和创造性14、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 ,这就是() A 认识真理的辩证途径 B 直观真理的辩证途径 C 认识客观实在的客观途径 D 直观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15、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 A 内部联系 B 本质联系 C 全部联系 D 外部联系16、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A 概念、判断、推理 17、感性认识的特点是() A 概念、判断、推理 B 感觉、知觉、表象 C 抽象性、间接性 D 形象性、直接性 B 感觉、知觉、表象 C 抽象性、间接性 D 形象性、直接性18、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 A 表面联系 B 本质联系 C 直观联系 D 外部联系18 19、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 A 概念、判断、推理 20、理性认知的特点是() A 概念、判断、推理 B 感觉、知觉、表象 C 抽象性、间接性 D 形象性、直接性 B 感觉、知觉、表象 C 抽象性、间接性 D 形象性、直接性21、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因为() A 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都根源于实践 C 没有感性认识就不会有理性认识 22、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 A 认识论的辩证法 B 认识论的唯物论 C 认识论的唯理论 D 认识论的经验论 B 理性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 D 理性认识还有缺陷和不足23、强调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因为() A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根源于实践 C 离开理性认识就不会有感性认识 B 理性认识把握事物本质,可以指导实践 D 感性认识没有把握事物本质,不能指导实践24、强调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 A 认识论的辩证法 B 认识论的唯物论 C 认识论的唯理论 D 认识论的经验论2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 A 抽象思维 B 辩证思维 C 正确认识 D 社会实践26、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必须具备() A 善于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C 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和辩证思维方法 27、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进程是() A 积极能动的过程 28、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 A 感觉、知觉、表象等意识形式 C 感性和直观等意识形式 B 概念、判断、推理等意识形式 B 消极被动的过程 C 完全自发的过程 D 主观随意的过程 B 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的积累 D 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虚心请教别人D 情感、意志、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29、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能力() A 起消极作用 B 起积极作用 C 不起作用 D 有的起积极作用,有的起消极作用30、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它的作用在于() A 能改造世界和检验理论 B 能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C 能认识实践和指导实践 D 能认识世界和检验理论 )31、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这一思想体现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是( A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 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B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D 理论来源于实践32、下列情况哪个是实现由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A 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 C 坚持理想与现实相结合的原则 B 严格按照正确理论办事D 坚持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33、下列情况哪个是实现由理论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A 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B 严格按照正确理论办事 ) C 理想与现实要相结合 D 要实现集体领导34、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A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感性认识 B 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两次飞跃 C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地一次完成 35、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 A 人们的认识欲望是无止境的 C 事物的本质是深刻的 36、真理是() B 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度的 D 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D 主客观条件限制和物质世界的无限性19 A 在现有知识条件下的正确认识 C 客观规律 37、真理的内容是( )B 永恒不变的正确认识D 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A 以个人的意志去为转移的 C 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B 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 D 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38、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这表明真理的() A 正确性 B 科学性 C 一元性 D 客观性39、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 A 正确性 B 科学性 C 一元性 ) D 机械论 D 真实性40、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上的(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C 形而上学4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 A 不变性、永恒性 B 无条件性、无限性 C 唯一性、不变性 D 根本性、无限性42、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 A 可变性、多元性 B 有条件性、有限性 ) C 防止相对主义 ) D 防止绝对主义 C 暂时性、多样性 D 不稳定性、多变性43、承认我们的一切知识具有相对性,就会( A 陷入诡辩论 B 导致怀疑主义44、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种观点是( A 相对主义 B 绝对主义 C 唯心主义D 辩证唯物主义45、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 是否承认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C 是否承认真理的辩证法 46、绝对性真理和相对性真理是( A 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C 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 B 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 D 是否承认物质世界的可知性B 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D 任何一个真理都具有的两种属性 ) D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47、 “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这种观点是(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唯物主义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48、真理和谬误互相贯通的含义是( A 真理中包含着谬误B 两者互为因果 )C 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互相转化D 两者没有确定的界限49、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 A 多数人的意志 B 先进思想C 社会实践D 逻辑推理50、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实践自身的特点而言,因为() A 它是对人类有用的活动 C 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 B 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 D 它是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51、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 A 每个人的实践都不相同 C 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B 实践对真理的检验都具有历史性 D 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52、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反映实践对象的客观规律和本质的正确认识,是实践的() A 唯一尺度 B 价值尺度 C 真理尺度 D 客观尺度53、人们在实践中所必须遵循的、以满足人们需要为内容的、特定的实践目标,是实践的() A 唯一尺度 B 价值尺度 C 真理尺度 D 客观尺度54、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 A 利益范畴 B 利害范畴 C 有效范畴 D 价值范畴55、揭示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的范畴,是()20 A 利益范畴 56、价值评价是(B 利害范畴 )C 有效范畴D 价值范畴A 感性的认识活动 C 理性的认识活动B 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 D 关于对象的属性和规律的认识活动57、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的不同之一在于() A 前者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后者以客体本身状况为反映内容 B 前者以客体本身状况为反映内容,后者以价值关系为反映内容 C 前者获得的是感性认识,后者获得的是理性认识 D 前者获得的是理性认识,后者获得的是感性认识58、评价性的认识与知识性的认识在认识结果上的不同在于() A 前者依主体的具体特点而转移,后者不依主体的具体特点而转移 C 前者获得的是非理性的,后者获得的是理性的 59、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 A 相关的正确的知识性认识 C 相关的主体的具体特点 B 相关的主体及其需要 D 相关的主体的客观状态 B 前者具有主观性,后者具有客观性D 前者获得的是理性的,后者获得的是非理性的60、对于任何价值评价的主体而言,正确的价值评价只能是() A 与主体及其需要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C 与主体的客观状态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61、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着() A 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C 消极的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B 积极的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D 合乎主体所要求的作用 B 与主体的具体特点相符合的价值评价 D 与人民、人类整体的利益相一致的价值评价62、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作为人们对价值现象的认识,它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 值。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 A 制约功能 B 导向功能 C 激励功能 D 引领功能63、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 A 制约功能 B 导向功能 C 激励功能 D 引领功能64、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它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朝着满足主体需要的方向行进。这体现了价值评价的 () A 制约功能 B 导向功能 C 激励功能 D 促进功能65、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价值本质的认识以及对人和事物的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的观点的体系。它与世界 观和人生观是() A 完全相同的 B 完全不同的 C 一致的 D 不一致的66、在实践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要求,对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促进作用的价值观,是() A 革命阶级的价值观 B 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 C 对人民有用的价值观 D 正确的价值观67、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 A 探索精神和诚实精神 二、多选题: 多选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认识的客体的有() () () () () A 人认识到的自然界 D 人们读书的书籍 B 人尚未观察到的星球 E 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 C 社会现实中的事件 B 精益求精的精神和献身精神 C 务实精神和奋斗精神 D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2、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关系是() () () () () A 书本知识是源,实践经验是流 C 书本知识重要,实践经验不重要 B 书本知识可靠,实践经验不可靠 D 书本知识是流,实践经验是源 E 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都重要3、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表现在() () () () () A 它们的共同基础归根到底发源于实践 B 前者是源,后者是流21 C 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D 前者是科学的,后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阶级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