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滞的子宫肌瘤的症状是怎样的症状,痰

名老中医治子宫肌瘤经验
是最常见的良性,由增生而成,其中含少量的。好发于30~50岁的妇女,尤以40~50岁发病率最高。据尸体统计,35岁以上的妇女,约有20%以上患。肌瘤可单发亦可多发。据部位可分为子宫体肌瘤及子宫颈肌瘤,按其与的关系,又可分为壁间肌瘤、粘膜下肌瘤、下肌瘤及阔肌瘤。子宫肌瘤生长过程中,可退行性变。绝经后,不再有新的肌瘤生长,原有的肌瘤可甚或消失,但如绝经后肌瘤反而增大迅速,应警惕恶性变的可能。其恶变率约为0.5%~1%,多发于绝经妇女。部分可无症状,但约有20%~50%的患者有如下临床症状:下腹部包块;异常,或过多,或,或淋漓不断;,;,;增多;部分患者可有、、史;严重者常可继发。子宫肌瘤属“”范畴。癥瘕者谓妇女下腹部包块,有形可征,有块可掬,坚硬不移。《》称为瘕聚。《素问·论》“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灵枢·》有””的记载,日:“石瘕生于胞中,客于,…皆生于女子,可导而下。”其症状描述与子宫肌瘤颇为。“瘕”之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妇人证并治》日:“妇人宿有瘕病,…主之。”隋代对癥瘕的病因进行了探讨,指出“癥瘕者,皆由不调,饮食不化,与相搏结所生也。”强调癥瘕的发生与妇女不慎摄生有密切关系。宋代出,癥瘕一病“多因失于将理,产褥不善调护,,,劳逸,饮食生冷,遂致营卫不输,新陈干忤,随经败浊,淋露凝滞为癥瘕。”对病因病机的描述更为确切。明代《校注妇人良方》、《证治准绳·女科》指出癥瘕形成与关系密切,则提出了痰瘀互结可致癥瘕的见解,清代《玉尺》更强调情志失调瘕癥瘕为病的关系。可见历代医家对癥瘕病因病机的认识,强调风冷入侵或湿邪、与气血搏结,气血运行受阻发生癥瘕;强调情志过极,郁滞,,导致“往来”,日积月累,渐以成瘕。治法上,《素问.至大论》提出“,……结者散之,,,的治疗大法。《灵枢.水胀》提出石瘕的治法“可导而下”,首先使用泻下之法。指出妇人“瘕痼害”的治法“当下其瘕”,采用缓攻之法,提出第一张治疗癥瘕的缓攻~~。另外,所制定的&虫丸、、对后世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癥瘕有深远影响。《诸病源候论》中提出“”一法可“荡涤,津润六腑……癥瘕即愈矣”。采用合治、消补结合的,以攻、消、导等法促“出”,然后以调血之。《校注妇人良方》总结前验,多采用、、、、等化瘕之药,对癥瘕的治法主张以“固为主,佐以攻伐之剂”,“当以岁月求之”,以上认识对后世采用补虚化瘀,的治法治疗癥瘕开创了先例。此外,《济阴纲目》指出治疗癥瘕应加消瘕之品,善治癥瘕者,调其气而破其血,消其食而豁其痰。”对癥瘕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思路,而善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癥瘕,并制定了许多有效的方剂,对后世影响颇广。综上所述,对癥瘕的病因病机、治疗均有较为的认识。在病因上强调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在病机上认为“瘀血内停”,是本病的病键;在治疗上,采用攻补兼施的方法,攻邪不忘。这些观点对我们认识、治疗子宫肌瘤具有现实指导意义。近年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不断深入。现代多数医家均认为“ 瘀血内停“是本病的病机关键,临床上采用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并借助各种检测手段,了瘤患者、血等方面的改变,力图进一步阐明肌瘤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1]&[2]&[3]&[4]&[5]&下一页&王云铭王氏认为癥瘕的发病特点多为不足,素体虚弱,或经产感邪,或脏腑失调,迫及冲任,冲任气血失调,阻滞而发,缠绵。其发病原因虽多,但主要病理环节不外两端:一为,一为血瘀。治法及方药:王氏认为法当,温通血脉,活血化瘀,结,并在桂枝丸的基础上自拟化癥,其基本组成:茯苓24g,(制)20g,桃仁15g,,桂枝,,(炮),,各9g,,三棱,莪术各12g。若患者甚,加用,,加重桂枝用量以温化消积;若脾虚,加,,以助正气;偏于则加,,小;较盛者用贝母等祛痰散结之药;瘀重加用,三棱,或,粉等以助化瘀,王氏认为三七粉有不留瘀的特点,故在治疗癥瘕所导致的时常配服三七粉。化癥消瘕汤的组方特点⒈并用,辛甘同行:的各具不同的功用。就癥瘕的治疗而言,辛,甘,温性药物为必选。辛能散能行,具有,结的,有祛瘀消症之效;药可补可缓,和中,在峻攻的药物中既能扶正,又可缓和峻烈之性;温则能通行,畅脉,寒温并用,寒可清久郁之伏火,温又可制约寒。⒉痰瘀同治,侧重:王氏认为子宫肌瘤及囊肿的病理机制多为血瘀夹痰、瘀与痰在本病之中虽有先后侧重,但病程较长,日久则互相胶结,相互为病,互为因果。⒊攻补兼施,兼治:子宫肌瘤和卵巢囊肿虽是实质性肿块,但亦往往兼有的改变,而妇科治疗中尤重视。因而王氏注重治疗当中培补脾肾,调整月经,所以方中用茯苓等健脾之药,亦可加用、等益肾补脾,经期应。[山.王云铭辨治妇科症瘕经验.安徽中院学报):23 ]&经验班氏认为,子宫肌瘤的病因以寒为主,病机以瘀着眼的观点。盖寒为,其性凝滞,寒邪客于子门,冲任气血失调,经血不畅通,最终形成瘀血,瘀停日久,结而成症。当然寒有、之分,外寒为寒邪侵袭经脉,内寒则为阳虚不振,皆可导致经脉气血通行不利,成为子宫肌瘤的致病原因。⒈论治特点班氏根据以寒为主,以瘀着眼对子宫肌瘤进行辨证论治,其治疗特点可为如下几个方面⑴温凉并用,以温为主子宫肌瘤多是寒瘀为患的病变,故治疗之时应以温性的药物为主。温开、能散、能行,有利于症块的消散。班氏还指出,子宫肌瘤瘀积日久,容易,致伏火内生,故需配以凉药,既可牵制温药之性,使之无过,又能清下焦之伏火,概之为“温凉并用,以温为主”。常用方以出入加减,其中当归甘辛温,辛温,白术苦甘温,茯苓甘淡平,苦酸微寒,甘淡寒。全方以温药、阳药为主,符合温凉并用,以温为主的原则。⑵、补化并用,以化为主子宫肌瘤既有瘀留成症的,又有久病耗血伤正的虚候,形成本虚标实的疾病。因量多损耗气血,带下淋漓损及阴津皆可致虚。立法宜,既要化瘀消结,又要益血扶正。班氏认为,要补化并用,以化为主,做到既能活血结消症,又不伤损正气,化法宜徐图缓攻,不可峻猛攻伐之品。用方常选。以四物养血活血,用赤芍加强祛瘀行滞之力,加桃仁、并入血分而逐瘀行血,为补化并用,以化为主的方剂。&⑶选用辛味,相宜五味之中,唯辛味之药能散能行,可积,行气血。故班氏选择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以辛味为主。如莪术辛苦温,以其温通,既能祛瘀,又能行气止痛;泽兰苦辛微温,亦可辛散温通,有、祛瘀散结的作用。苦辛寒,苦寒虽属阴,而辛味属阳,味辛则能散郁结而化症,为寓阳之品。此外,治疗子宫肌瘤需配用软坚药,而软坚药咸寒,组方配伍法度,即主以辛温辅以咸寒为佳,否则将会影响疗效。在咸味药中,肉从蓉甘咸温,咸平,既可软坚散结,又无凝血之弊,故班氏喜用之。⑷配用气药化滞消块班氏认为,治血先治气,方中要适当配用行气之品启动气机,使经脉畅通,血能随气而行,促使瘀积消散。常用如延胡索、甘松、郁金、玫瑰花、香附等。2辨证论治班氏非常注重病人全身状况,根据月经、带下情况,症块大小、软硬、腹痛表现,体质强弱等进行辨证,在临床上分为三种证型。⑴瘀血积结:月经量多,行经时问延长,淋漓不断,经色暗红而夹瘀块,经汛前及经期少腹、小腹疼痛剧烈,按之不减,触之有硬块,推之不移,面色晦暗,皮肤干燥,平时带下量多,其色白黄相兼,质稠臭秽,舌质暗红,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涩。拟软坚散结,破积消症法。体质壮实者,用桂枝茯苓丸加莪术、刘寄奴、猫爪草、夏枯草、土茯苓、香附、生黄芪治之。体质虚弱者用当归芍药散加鸡血藤、丹皮、莪术、夏枯草、香附、益母草治之。⑵湿热瘀结:经期前后不定,月经量多,颜色暗红兼夹瘀块,月经将行及经期腰骶与小腹胀痛,甚或灼热掣痛,按之不减,平时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濡缓或弦数。治宜清热燥湿,活血祛瘀。方用四妙散加凌霄花、丹皮、马鞭草、土茯苓、夏枯草、海藻之类。如湿热已退,症块未消者,改用桃红四物汤加虫类药如鳖甲、穿山甲、水蛭等消症化积.⑶气血两虚:症块日久不愈,突然阴道下血量多,或长期出血淋漓不断,血色淡而质稀,或夹小块,小腹胀痛,精神困倦,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宜“急则治其标”,先用补气摄血之法,以当归补血汤加人参、海螵蛸、艾叶炭治之。血止之后,正气渐复,再缓图化瘀散结之法,以少腹逐瘀汤加苏木、泽兰等温化消块。[卢慧玲.班秀文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湖北中医杂志 1994; 16 (107):4 ]&上一页&&[1]&[2]&[3]&[4]&[5]&下一页&朱良春经验通补兼施仿“理冲”妇瘤论治不离宗朱氏治疗子宫肌瘤善用张锡纯“理冲汤”加减,基本方:生黄芪30g,党参、生白术各15g,怀山药、鸡内金各18g,三棱、莪术各6~10g,天花粉30~60g,海藻20g,甘草6g,生贯众25g,穿山甲粉(套胶囊)4.5g,经行崩冲加花蕊石30g,且以自拟“外治妇瘤散”(由阿魏、生南星、参三七、海藻、归尾、王不留行、炒小茴组成共碾粗末,干粗末装入长15cm、宽10cm细白布袋内,干敷神阙穴偏小腹,外用绷带固定)配合内服汤药提高疗效,速其消瘤,疗效卓著。笔者历年来仿朱氏之法,验证临床,经治多例,屡屡获效。朱氏在继承张氏理冲法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其一是重用天花粉,朱氏取其通经消肿,通补俱备之性而用大剂量,临床证之对肌瘤患者偏湿热者颇能提高疗效,虚寒者亦可伍用肉桂反佐,未见副作用。其二是朱氏拟内外合治之法,提高治愈率,取“味腥气秽,善走奇经之意”,在自拟“外治妇瘤散”中用辛烈、臭秽、窜透之力极强之“阿魏”等药外敷神阙穴,配合内服气腥秽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的穿山甲直达病所,宣通脏腑,贯彻经络,散结除症。颇能提高“理冲汤”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大大缩短疗程。且对治愈子宫粘膜下及子宫浆膜下之较为难治之肌瘤另辟一途。由于外敷辛烈、臭秽、窜透之药的向内辐射,渗透,穴位刺激等作用,药物分子从俞穴循经络入血脉,直达病所,加上内服的相互作用,对肌瘤软坚消散颇能加速。笔者治粘膜下或浆膜下肌瘤剂量每加至200g以上,3天换药,冬天晚间用热水袋加温亦能提高疗效,要知干敷对皮肤者较为适应,无副作用,且均能接受。其三是治肌瘤力避化瘀动血,加重经行崩冲,慎用桃红、水蛭、地鳖虫之峻攻,喜取“反者并用,其功益烈”之对药,处方中多加海藻、甘草同用以激其溃坚,速其消瘤。笔者体会临床中所治之子宫肌瘤病例主诉中多有接触出血,子宫增大,月经来潮如崩下,必须服止血药才能缓解;或月经紊乱、量多、提前、经期延长等症,这种经行崩冲之象,用药必须化瘀不动血,故朱氏慎用桃红、水蛭、地鳖虫之属,乃防其有化瘀动血之弊朱氏常用之穿山甲、贯众、参三七均属通中有涩之品,穿山甲、贯众、参三七、花蕊石均能收缩子宫,又能止血。贯众除清热止血外《别录》言其有“破症瘕”之功,海藻功能消痰软坚。配合“外治妇瘤散”治疗各种卵巢囊肿,多收满意疗效。笔者历年来仿朱氏之法,验证临床,治愈者甚众。[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朱良春治疗妇科肿瘤的经验和特色选析~~~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30).辽宁中医杂志) :315~316 ]&沈仲理经验⒈以石瘕命名,以别于腹部其它肿块沈仲理认为其主要病机为瘀血内结胞宫。而癥瘕则包括腹部一切良、恶性肿块,其临床表现亦不尽相同。据此,以“石瘕”作为子宫肌瘤的中医诊断,病位、性质了然,似较“癥瘕”为其命名妥贴。⒉瘤非尽瘀,勿可穷尽攻瘀一途子宫肌瘤多以瘀血论治。然沈仲理认为:瘤之为患为渐生逐增,非纯瘀所积。若气血津液失运,酿生痰湿与瘀浊相聚,久则必积而为症。故治当从痰湿瘀浊全面考虑,勿可穷尽攻瘀一途。况肌瘤积于子宫多兼崩漏下血,如以虻虫、水蛭、 虫等峻攻逐瘀,非但欲速不达,反令经量增多有动血之弊。于是窥其应用活血化瘀药物,纵然桃仁、红花之类亦尽能避之。临床用药多用蒲黄、花蕊石、水红花子、鬼箭羽等。更伍甘草、海藻,利用其相反相成的效能,从消散、软坚着手。⒊正本洁源为宗,从缓而以巧夺。沈仲理尝云:痰湿瘀浊之聚,关键在于脏腑气血转输失司,故治疗肌瘤以化瘀为主,辅以软坚消散的同时,尤须重视从整体出发,追本溯源,以正本洁源为宗。故治宜清热泄聚为先,宜滋阴降火为先。遇脾虚气陷者,则宗东垣益气升阳之旨,以党参、黄芪、升麻、柴胡升清阳以摄血,调气降浊以消瘀。遇阳虚之证,应用温药亦恰到好处。⒋术后慎防复发,须铲除病根有相当部分患者于肌瘤剔出术后再次复发。沈仲理抓住这一薄弱环节,主张术后调理以补其短,杜绝患根。沈仲理认为,由于瘀浊痰湿凝聚是形成肌瘤的主要病理产物,其主要病理变化乃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盖术后病灶虽除,其体病机尚存,故从调肝脾肾着手,则瘀浊痰湿聚生肌瘤之根可绝矣。依此理论为原则,沈氏对术后患者予以辨证论治,或健脾、疏肝、补肾,或调气血、适寒温。俾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则可降低肌瘤的复发率。[朱宝英.沈仲理诊治子宫肌瘤经验撷萃.江苏中医药2002 ;23 (4):11~12]&哈孝贤经验哈氏认为,痰浊阻滞,气血不行,可致血瘀不散;而痰致瘀,积瘀化痰,痰瘀互结,胶著不移,方是癥瘕积块的病理基础。因此,治疗必要痰瘀并重,涤痰破瘀两相兼施。如哈氏研制的“卵巢囊肿冲剂”,由穿山甲、白芥子、浙贝母、生牡蛎、海藻、三棱、莪术、水蛭、乌药等组成,功能通络涤痰,破瘀消癥。[王建玲哈孝贤教授治疗妇科病经验拾零天津中医):1~2]&尤昭玲经验尤氏认为正气虚弱是子宫肌瘤的病变基础,“血瘀胞宫、胞脉是其病变实质,气虚血瘀是子宫肌瘤的常见病机。在论治大法上应以鼓舞元气、扶正固本(改善机体基本状况、提高机体抗病力)为基础,兼重活血化瘀、理气消癥之法,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目的。以调气破血、消食豁痰为中心的“攻邪”论论治子宫肌瘤有一定的局限性,各种攻逐祛邪的方法往往损伤正气,难以持久运用,甚至导致月经过多,而加重贫血症状。尤氏临床常以自拟尤氏消瘤Ⅰ号(由黄芪、白术、莪术、茜草、山楂、鸡内金等组成)治疗,疗效显著。子宫肌瘤基本内容应包含三个方面,①补正气之不足,鼓舞元气,以御外邪;②固摄、保持正气不继续受到损害,抑制机体向虚方面发展;③固摄、局限病灶,扶正固本以利祛邪。化瘀基本内容也包含三个方面:①改善血流状态,调畅气机,从而防止正气耗损,与益气具有协同作用;②改善病灶局部瘀血状态,有利于机体清除病邪;③治邪为邪找出路,防止闭门留寇,逐邪外出,清除病灶。益气化瘀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气血关系在治则方面的一个反映。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虚则气弱,气足则血旺。因此,益气化瘀是相辅相成、标本兼治的有效法则。[王若光,等.尤昭玲教授论治子宫肌瘤的临床经验.湖南中医药导报): 19~20]&杨家林经验⒈提出多病因致病. 瘀血内阻是其病机关键杨家林认为子宫肌瘤具有多病因致病特点:①风寒湿邪入侵,阻滞冲任。②肝气郁结,气滞血瘀。③痰瘀互结,壅滞经脉。4气虚不运,瘀结胞宫。5房事不节,败精瘀血阻滞胞宫。⑥经期、产时或损伤致使瘀血停凝,日久成症。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上述因素相互交错,互为因果,最终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气血不调。氏强调瘀血内阻是发病关键,“无瘀不癥”。临床最常见的证型即是血瘀型,可伴有不同兼证,如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寒凝血瘀、痰阻血瘀等。病初多气滞、寒凝,久病多气虚、阴虚。⒉病程缠绵,因果转化,属沉疴痼疾认为子宫肌瘤病变发展过程中,往往因果转化,虚实夹杂。形成因果交织,恶性循环,是妇科临床沉疴痼疾之一。⒊针对主证,照顾兼证,合理选药氏提出治疗当针对病机,以活血化瘀、破积消症为主.注意标本同治攻补兼施固护正气。即以化瘀软坚消块为主,佐以扶正之剂,使化瘀消瘤不伤气血。新病体实,宜用攻破;中期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宜攻补兼施;若久病不愈,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宜以扶正为主,待正气渐复再议攻伐。临床上,瘀血内阻有气滞血瘀、寒凝血瘀、阴虚火旺肝郁、痰瘀互结等不同证型,治疗当区别对待。由于无瘀不成症,故围绕血瘀主证在破血逐瘀的同时,对兼有气滞者,当辅以理气行滞;兼寒者,辅以温经散寒、温通血脉;兼热者,辅以养阴清热或泻下逐瘀;痰瘀互结者,辅以化痰消积,软坚散结。另外,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常见的阴道出血和腹前症状,要选用不同的止血药和止痛药。氏的用药经验是:止血时以化瘀止血药为首选,如炒蒲黄、茜草、二七、血余炭、益母草等;血热者加清热凉血止血药如炒贯众、旱莲草、生地、炒地榆、炒槐花、大蓟、小蓟、侧柏叶、黄芩、山栀子气虚者加益气药以益气摄血如党参、黄芪、太子参等;血寒者加温经止血药如炮姜炭、炒艾叶、炒荆芥、补肾脂等。不宜过早使用收涩止血或炭类止血药以防留瘀腹痛主要用活血镇痛药如元胡、乳香、没药、当归、川芍、鸡血藤、丹参、五灵脂及行气止痛药木香、香附、姜黄、槟榔、积壳等。根据体质,或健脾和胃,或补肾益精,或益气养阴,以扶正培本,达养正积自除之效。可选用四君、异功、六君、寿胎、八珍、五子、左归、六味等方。⒋掌握时机,顾及经事、年龄、体质氏认为,子宫肌瘤病机复杂,要寻机而治,攻补得法,重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首先要顾及经事。根据不同病机或佐以清热凉血摄冲,或佐以益气化瘀摄冲。平时冲脉气盛,可活血化瘀、破积消为主,兼平肌清热。经后,根据阴血耗损情况,在消结的同时,佐以养肝肾补阴血。总之,经期重在祛瘀止血不忘消瘤,平时重在活血消瘤兼顾气血。其次,要顾及年龄、体质强弱。青壮年期宜攻为主,力求消瘤。更年前期前后,肾水己亏,肝火偏叶,加之病久体虚,不耐攻伐,当遵“五句经水未断者,应断其经水,结自缩”的原则,促进绝绝,减少经量,缩短经期,不可强求消瘤。⒌活血化瘀药的用药经验活血化瘀药按作用强弱分三类:和血类如当归、丹皮、丹参、生地黄、赤芍、鸡血藤等.代表方四物汤;活血类如川芎、蒲黄、红花、刘寄奴、五灵脂、郁金、三七、姜黄、益母草、泽兰、苏木、牛膝、延胡索、乳香、没药、王不留行、紫崴等,代表方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破血类药包括大黄、水蛭,虻虫、三棱、莪术、血竭、桃仁、干漆、土鳖虫、蛴螬等,代表方如大黄 虫丸。氏认为其中以破血类祛瘀力量最强,且可消 症,因此以大黄蛰虫丸为基础,酌加软坚散结之牡蛎活血通瘀之蒲黄等组成宫瘤清胶囊(批准文号:( 98)卫药准字7 158号)。⒍对经期是否暂停消癥问题的看法不必硬性规定对经期出血势急量多者,可暂停攻伐一、二日,待血量减少后继续消不必禁忌。[朱丽红,李世梅 邵文彬 杨家林教授论治子宫肌瘤的思想中医研究2002;15(l):6~8]&上一页&&[1]&[2]&[3]&[4]&[5]&下一页&于己百经验⒈子宫肌瘤属“癥”病,气滞血瘀久积成。⒉癥为血积,须攻破化瘀软坚是大法。3方选桂枝茯苓丸随证加减。于氏指出,桂枝茯苓丸原方由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等5味药物各等分为末。炼蜜为丸而成。药味不多,制方精当。[张士卿,等.于己百教授治疗子宫肌瘤经验谈.中国农村医学):51~52]&蔡小荪经验蔡氏认为桂枝茯苓丸本方毕竟是活血化瘀之剂,并无安胎作用。妊娠并有癥痼而下血的病例用本方治疗的绝少。蔡氏认为肌瘤的成因,不外六淫之邪乘经产之虚侵袭胞宫、胞络,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和、冲任损伤,以致气滞血瘀,血结胞宫,积久而成。蔡氏擅长以桂枝茯苓丸化裁,活血化瘀、消坚散结治疗子宫肌瘤,效果颇佳。子宫肌瘤在治疗中,蔡氏临床上分经间期和月经期两步治疗。经间期:于经净后,治以桂枝茯苓方(云茯苓12g,桂枝3g,赤芍、丹皮、桃仁各l0g)。体质虚弱者,则再加党参以扶正祛邪。子宫肌瘤之部分患者往往经量偏多或妄行,该方应 在经净后服,3个月为1疗程。此外临诊时应结合.患者素体强弱、病邪轻重,随症加减。早期患者一般 体质较盛,宜攻为主。后期因长期出血,导致气血两亏,则可加扶正化瘀的药物,如党参、黄芪、黄精等,不宜急于求成。更年期前后患有子宫肌瘤者,应断其经水,促使肌瘤 自消。蔡氏每选用苦参、寒水石、夏枯草平肝清热,消瘤防癌。月经期:子宫肌瘤可出现出血过多,状似崩漏,蔡氏强调此时不能单纯固涩止 血,宜“求因为主,止血为辅”,子宫肌瘤月经期药用补气养血、化瘀调经:炒潞党l0g,炒白术12g,炒当归12g,大生地l0g,川芎6g,白芍l0g,补益肝肾用杜仲,12g,川断12g,覆盆子12g;出血甚者加三七末2g,气滞加香附6g,腹痛加延胡索10g,血竭6g,寒凝加艾叶;气虚加党参15g,生黄芪l0g。值得一提的是蔡氏重用生蒲黄可达30至60g,取其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之功,化瘀而止血,通利而固摄。[叶玉妹.蔡小荪活用桂枝茯苓方治疗妇科癥瘕经验.中医文献杂志):36~38]&上一页&&[1]&[2]&[3]&[4]&[5]&下一页&石景亮经验石氏认为肝在子宫肌瘤发病机制上起重要作用,调肝至为重要,认为对其可根据月经周期的特点进行调治可获良好的临床疗效。辨治经验⒈经前辨治:治宜调气血,和冲任。方用逍遥散合四物汤加减,药用:柴胡,当归,赤白芍,川芎,茯苓,郁金,制香附,丹皮,栀子,橘核,青陈皮。⒉经期辨治:祛瘀生新,补消兼施,不宜攻伐。方用束胎丸合胶艾四物汤加减,药用:川芎,墨旱莲,贯众,花蕊石,三七参,生龙骨,生牡蛎"⒊经后辨治:临床分为4型辨证施治:⑴肝郁气滞:治宜舒肝理气,化瘀消癥。方用柴胡舒肝汤加味。药用:柴胡,赤芍,枳实,制香附,川芎,丹皮,栀子,橘核,丹参,夏枯草,莪术,生牡蛎,王不留行,青皮,陈皮若肝郁化火者,可用一贯煎加味;⑵气滞血瘀:治宜破血消坚,理气化滞。方用桂枝茯苓丸加味。药用:桂枝,桃仁,赤芍,丹皮,王不留行,海藻,鳖甲,生牡蛎,夏枯草,当归, 丹参,莪术,三棱,柴胡,浙贝母,半夏。如患者病程长,出血多,随血耗而见有气虚者,可用理冲汤加减;⑶痰湿瘀阻:治宜燥湿化痰,化瘀消癥。方用苍附导痰汤加减。药用:苍术,制香附,茯苓,半夏,浙贝母,僵蚕,枳壳,大黄,莪术,三棱,土茯苓,生牡蛎,生薏苡仁,败酱草;⑷湿热下注: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用薏仁连翘败酱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药用:生薏苡仁,连翘,金银花,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墓头回,桃仁,赤芍,制乳没,忍冬藤,红藤,川楝子,延胡索,防风,柴胡。[石显方,等.石景亮治疗子宫肌瘤的经验.辽宁中医杂志):]上一页&&[1]&[2]&[3]&[4]&[5]&
馆藏&10467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女性气滞血瘀怎么调理_养生人群_养生之道网
///文章正文
女性气滞血瘀怎么调理
养生之道网导读:女性气滞血瘀怎么调理?月经来潮时,经常会伴随各种身体不适,其中以疼痛最多见,这多因气血不和、气滞血瘀所致,除感觉疼痛外,还会有小腹坠胀之感,严重的会影响正常工作生活,那么女性气滞血瘀怎么调理呢?
如何判断?
偏重于气滞:胸闷喜叹息,两胁、胃、腹胀痛,嗳气,咽部如有异物梗阻,,忧郁寡欢,心胸狭窄,情绪波动时易腹痛腹泻,女性乳房、,舌色暗,脉弦等。
偏重于血瘀:口唇爪甲紫暗,皮肤青紫斑或粗糙,局部刺痛或绞痛固定不移,或触及肿块,面部色素沉着,眼圈黑,黄褐斑、女性痛经,经色紫暗夹有血块,或闭经,舌紫暗或有青紫斑点,舌下静脉郁血,脉涩等。
女性气滞血瘀怎么调理?
1、如果经期有胀痛感,表明气滞。刺痛明显,多为血瘀。感觉绞痛,可能是寒凉所致的血瘀。
2、对付气滞血瘀痛经,中医多采取之方,如桃仁、红花、没药等。其中,没药由于兼有止痛作用,效果可能比前两者更好。
3、无论是哪种情况导致的痛经,都应该先咨询中医师再对证用药,不可自己随便使用。如确认是因气滞引起痛经,有些人可服用逍遥丸。
4、在补肾的基础上通过活血化瘀来缓解不适,例如用山楂、玫瑰等中药代茶饮。
5、痛经时,建议用生姜红糖熬水喝,并注意多休息,避免着急、生气、大怒等情绪,更不要贪凉。
6、中药调理也应坚持一定周期,一般3个月以上才见效,不要随意中断调理。
7、柴胡、香附、郁金、当归、川芎、红花、薤白、枳壳、桃仁、参三七、银杏叶等行气、活血药,有助于改善气滞血瘀体质。
8、着名的理气、活血化瘀方剂如、、失笑散,应根据气滞血瘀部位不同灵活选用。
9、中成药麝香保心丸、,可用于心血管瘀阻初起,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服用。
04/0104/0104/0104/0104/0104/0103/2803/2803/2803/28
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
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
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
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04/06
养生之道网清明节养生专题,为您详细介绍清明节习俗、清明节吃什么、清明节食疗养生、清明节饮食禁忌等与清明节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想要了解更多的与清明节有关的饮食养生知识,请关注养生之道网清明节养生专题。...中医能否治愈子宫肌瘤
发布时间:&&&来源:&&&
  中药治疗子宫肌瘤以化瘀消为主,辩证论治,灵活运用。方药有桂枝茯苓丸加味,或自拟或单用软坚散结的方药等。部分学者结合女性周期,分段施治, 攻补各有侧重, 非经期以“攻”为主,寓补于攻;经期以摄血治标为先,辅以化瘀调经。目前成药主要为口服制剂。  治疗途径有内服、外敷、灌肠、针灸等,主张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两类,即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西医一般对肌瘤较大、无生育要求的妇女,大多数都做了手术,但有部分患者肌瘤较小、有生育要求的或手术后复发的仍愿意采用中药保守治疗。  大量临床与实验研究表明,运用中医中药辩证施治,既能明显改善症状,甚至使肌瘤消散,又不影响生育,有其独特效果。现就中医药治疗子宫肌瘤情况概述如下。  1 辨证论治  临床上主要分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阴虚血瘀、肾虚血瘀、寒凝血滞、痰瘀互结等。  疗法一般在化瘀消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疏肝理气、补气行血、养阴清热、益肾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活血等法。消治疗常选择的药物有三棱、莪术、鬼箭羽、穿山甲、橘核、荔枝核、山慈菇、海藻、昆布、鸡内金、夏枯草、水蛭、石见穿等。  1.1 气滞血瘀型 有以桂枝茯苓丸加味,也有在上述消药中合用柴胡、郁金、川芎等。刘宪鸣选用自拟消汤(青皮、枳实、台乌、海藻、昆布、夏枯草、三棱、莪术、鸡内金、党参、黄芪、甘草)治疗辩证属本型子宫肌瘤者53例,治愈37 例,显效7例,有效4 例,无效5 例,愈显率83%。  1.2 气虚血瘀型 在化瘀消药中,常加用党参、黄芪、白术以扶正消。  1.3 阴虚血瘀型 焦颖艳等以滋阴软坚为主、消化瘀为辅治法,以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泽泻、茯苓、水蛭、鳖甲、昆布、黄药子、白芥子等),有明显疗效。  1.4 肾虚血瘀型 王丹等观察到本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肾虚症,自拟补肾活血化瘀散结消积丸(桃红四物汤加淫羊藿、补骨脂、穿山甲),治疗32 例,结果痊愈7 例,有效19 例,无效6 例,总有效率81.3%。  1.5 寒凝血滞 痰瘀互结型 杨家林分别治以桂枝茯苓丸和开郁二陈汤合消瘰丸,前者重在温通经脉、温化寒湿,后者则以化痰理气消见长。  2 专方治疗  杨淮等  以少腹逐瘀汤加减,药用:小茴香、干姜、赤芍、五灵脂、川芎、没药(醋制)、蒲黄(包煎)、延胡索、当归、肉桂。  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少腹灼热者,去干姜、肉桂,加黄柏、败酱草、丹皮;少腹冷痛甚者加附子(先煎);  积块较大者,加牡蛎、制鳖甲;  气滞者加香附、乌药。  治疗37例,治愈30 例,有效3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89.2%。  刘耕野  自拟清热燥湿、养血和血、调理冲任佐以消之虫四物汤加减(虫、生地、白芍、当归、川芎、黄芩、黄连),  阴虚者加玄参、麦冬、旱莲草;  肾虚者加续断、菟丝子、熟地;血热重、  出血多者,去当归、川芎,加地骨皮、青蒿、乌贼骨;  出血不止者加侧柏炭、棕榈炭、阿胶珠;  头晕头痛,肝旺明显者加桑叶、菊花、女贞子;  脾虚者加太子参、白术、淮山药;  湿热下注者加瞿麦、龙胆草、车前子;气滞疼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治疗45 例,总有效率90.1%。  刘兴明  以抵挡汤加味(水蛭、虻虫、桃仁、大黄、红花、川楝子),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肾虚者加川断、桑寄生;  白带多者加炒白术、茯苓;  血虚者加当归、熟地、白芍,治疗28例,治愈19 例,显效7 例,有效2 例。  周留勇等  认为本病形成后既有气血瘀滞,阻于胞宫之实证,又有气血亏虚、脾胃虚弱之虚证,因此,主张其治疗除了要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还需要健脾和胃以养气血,用自拟中药微调三号合桂枝茯苓丸(党参、白术、茯苓、炙枇杷叶、猪苓、薏苡仁、半夏、陈皮、桂枝、丹皮、桃仁、芍药),治疗40 例,总有效率为95.0%。  3 成药治疗  目前,治疗子宫肌瘤的成药有丸剂、片剂、胶囊、口服液等不同剂型,桂枝茯苓丸、大黄虫丸是常用成药。  国内用于治疗子宫肌瘤的准字号中成药有桂枝茯苓胶囊、宫瘤清胶囊等。  临床中梁玉瑛等  自制疏肝活血、软坚散结之软坚散结冲剂治疗42 例,治愈3 例,显效22例,有效15 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24%。苏旭春等 以自制子胞康胶囊1 号、2号分别于行经前7天及经后口服,治疗本病50 例,痊愈16 例,显效23 例,有效7 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92%。马哲等[12]以龙血竭胶囊治疗本病36例,其中显效29例,有效5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94.3%。赵柳霞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子宫肌瘤,与米非司酮对比,对缩小瘤体、减少经量疗效明显,且毒副作用少。  4 结合周期 分段施治  子宫肌瘤的论治尚需顾及经期与非经期(经前、经后),攻补各有侧重。非经期以“攻”为主,寓补于攻;出血期以摄血治标为先,辅以化瘀调经。  陈艳等经期治疗以安宫止血丸(南沙参、太子参、党参、白术、枳壳、益母草、生贯众、煅龙牡等)益气缩宫,祛瘀止血;  非经期以肌瘤内消丸(瓦楞子、鬼箭羽、急性子、生牡蛎、制鳖甲、荔枝核、生首乌、黄芪、远志、川牛膝等)散结消,活血调经,兼以益气养血。  王风岭经期治疗以益气活血、化瘀止血为主,以益气化瘀方为基本方;非经期治疗以活血祛瘀、化痰散结为主,以活血化瘀消方为基本方,治疗子宫肌瘤30例,治愈10 例,好转17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0.0%。  5 内外合治  近年来,不少人采用针灸、灌肠、外敷等对本病做了探索性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  温秉强针刺天枢穴治疗子宫肌瘤36例,其中11例痊愈,16例明显好转,6例症状略有减轻,3例无效。  裴磊以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子宫肌瘤24例,取穴以气海、大赫、气穴、子宫为主穴,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血海、太冲为配穴,同时配合疏肝散结类中药,结果:治愈5 例,显效9 例,有效6 例,无效4例。  冯泽芳以自制活血化滞消瘤汤加减(三棱、莪术、元胡、田七粉(冲)、皂刺、五灵脂、白芷、红藤、半枝莲、败酱草、连翘、赤芍、荔枝核、牡蛎)口服加灌肠,同时药渣再加入芒硝、食盐、酒、醋炒热后热敷,治疗本病98例,治愈27 例,有效66 例,无效5 例,总有效率达94.6%。  孙淑芳等以自制内服方(当归、丹参、桃仁、红花、制鳖甲、益母草、紫草、熟地、巴戟天、黄芪、炙甘草),灌肠方(桃仁、红花、三棱、莪术、蜈蚣、皂刺、桂枝、木香、槟榔),外敷药(红藤、鸡血藤、昆布、五灵脂、牡蛎、桃仁、红花),配合治疗子宫肌瘤74例,治愈12 例,显效37 例,有效22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95.94%。  6 小 结  目前,子宫肌瘤的治疗仍较棘手,人们试图寻找既能缓解症状,甚至使肌瘤消散,又能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法,而传统中医药无疑独具优势。但有些时候,单用中医治疗效果不佳,如子宫肌瘤过大(超过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或有明显压迫症状,黏膜下肌瘤出血、坏死、感染,伴重度贫血者,可结合其他方法(传统手术、腹腔镜、介入、高强度聚焦超声等)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更好,治愈率更高。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子宫肌瘤在医学上又叫做子宫平滑肌瘤,它是作为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一般是因子宫平滑肌感染所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早治疗。那么,患有子宫肌瘤的孕妇要流产吗?...
对于子宫肌瘤这种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的疾病,在生活之中做好有效的预防其实是很有必要的,好的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自己患病的,这就涉及到好的预防方法都有什么,下面主要给大...
如果女性晚上睡得不好,或者太晚才睡觉,都很容易导致内分泌出现失调的症状,中华康网专家指出,这部分女性一定要特别注意子宫肌瘤,因为在内分泌失调以后,女性很容易就会...
子宫肌瘤的出现,严重影响到女性的身心健康,所以及时检查是很重要的事情,针对于检查子宫肌瘤的费用问题,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子宫肌瘤没有明显症状,很容易和其他疾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子宫肌瘤的症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