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在台湾交流学习,如何办中国护照?

陆生在台湾
我的图书馆
陆生在台湾
【侨报记者吴雅乐26日台北专题报道】陆生来台就读迈入第二届,今年硕博士班招生情况比去年录取高出127人。学士班招生虽尚未开始,但陆联会主委、台科技大学教务长张鸿德认为,尽管学士班今年的招生情况应不会有大跃进的表现,但人数应会有所成长。
首批陆生去年9月来台就读,原本核定招收
2124名陆生来台攻读学位,总共录取1200多人,但实际注册仅928人,其中硕博士班占了400多人。张鸿德指出,对比去年的招生和报到情况,公立大
学是多数陆生的选择,今年的情况也没有太大改变,且预计5月31日正式发榜,约有把握9成以上的陆生会确认报到就读。
陆生政策太狭隘 两岸教育交流仍有瓶颈
教育交流目的在于争取一流学生,普遍认为,目前陆生政策仍太狭隘。经历第一届仓促的招生经验后,政治大学主动出击、组团到大陆宣讲,希望招到一流学生,第二届的预定录取学生素质料将比去年更出色。
“三限六不”规定中,让陆生头痛的是不能拿“国家编列预算奖学金”,在台就读的费用虽低于欧美国家,但仍高于大陆高校就读费用。台湾的公私立学校皆碍于政府无法提供奖学金补助问题,纷纷向系友或外界争取募款,以利招生。
文大史学系陆生余泽霖还认为,奖学金对陆生而言也在于荣誉的意义。
另外,陆生选择的系所方面,除了开放系所有限
外,自我选择也有倾向性。台大国企所陆生胡忆阳表示,商学院的老师看好未来两岸商业交流,非常欢迎陆生来台交流。张鸿德指出,台湾的学习风气自由,加上台
湾在电机、信息,及商业领域的表现,都是陆生优先选择科系的考虑。政大传播学院在硕博班的招生情况也算突出。
求学动机多元 陆生争取自我竞争力
赴台攻读学位的陆生动机多元,有陆生乐观看待自我未来竞争力,也有学生直言,陆生无法在台实习、打工、就业,时间上来不及返回大陆参加每年校园揽才活动,赴台就读的相关限制成了绊脚石。
来台就读的陆生中有“回头客”。政治大学新闻
系教授陈百龄提到,今年申请入学政大的陆生有一半是曾来台交换的学生。台湾大学国企所硕士班的胡忆阳表示,自己一直注意相关到台湾的就读讯息,大三来台交
换半年的生活是她大学时期印象最深刻的学习经验,因为喜欢台湾也能融入生活所以再次选择来台就读。
台湾政府的“三限六不”政策,限制陆生在台的就职可能,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指出,“缺乏实习经验”、“无法参与揽才”的政策不利陆生返乡求职。不少陆生忧虑履历评比不如同期毕业的大陆新鲜人。
两岸经验能否有效增进陆生竞争力,各有不同看法。未申请来台就读,但来台参加淡江大学“2012两岸青年领袖营”的一位陆生,正在新加坡攻读硕士,他认为无法在台学习将使陆生无法凸显自身优势。
文化大学史学系陆生、文化大学陆生联谊会会长余泽霖则认为,未来相关两岸事务机构需要两岸经验的人才,他只担心无法实习、工作外,如规定不松绑,陆生就缺少双修、辅修不同系所课程的机会,将使陆生减少就业竞争力。
胡忆阳认为,两岸经验有助丰富学习经验,求职的个人特质和所学对聘用更为重要,她更指出不少来台陆生本身在大陆就具有求职竞争力、甚至已有工作经验,他们对台大的学校排名和招牌也具备信心。
陆生积极求学 乐于融入台湾生活
赴台交换就读和攻读学位的陆生在台生活的安排大不同,对政治议题因人而异,但多能融入台湾社会,甚至留下爱情故事。其中也有学生在课堂受到冲击,甚至产生反感而向学校提出意见。
“台湾不是我的家”是一位陆生赴台求学的杂
感。两岸语言和文化虽有接近,但彼此了解过少,对交流两岸学生和老师都有所冲击。文化大学国际暨两岸事务处的谢雯涵提到,陆生曾对学校反映台湾部分老师会
在课堂上质问学生“大陆不民主、没有直选”等议题,甚至有同学取笑大陆黑心商品,这些都在教务处和老师提醒后才改善。
不过,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杨景尧认为,赴台陆生对台湾应是相对热情而有兴趣的。来自浙江财金大学、世新大学企管系的交换生傅丽,适应台湾教学上的团队报告(team work),在校选修课程满档。
两岸交流,了解彼此,形成有趣的教学环境。政治大学新闻系教授陈百龄提到,不少陆生会选修或旁听台湾学校的两岸、大陆相关课程,想了解台湾怎么看大陆议题。而文化大学史学系陆生余泽霖期待用不同的角度看台湾诠释史学方式。
来自人民大学的交换生黄彪文,在政治大学新闻所博士班就读后发现,台湾教授教学认真,不仅能替自己强化专业知识和也深化思考角度,收获超过预期,早知如此就不只想当一学期的交换生,而是“延后毕业,攻读学位也愿意”。
两岸学生在恋爱议题上也备受考验,部分短期进
修的学生怕日后距离而不敢谈恋爱,台湾政府对陆生留台结婚规定仍有诸多争议。佛光大学社会系助理教授陈忆芬分析,两岸地理距离不远,但大多禁不起远距离恋
爱考验,未分手的男生打算赴大陆发展以维系恋情,也成为高教育水平青年输出的可能。赴台留学心得多元精彩 留下历史见证
第一届陆生来台元年,55位陆生将在“大陆学生台湾梦”的征文活动中留下历史见证,文稿将于第2学期结束前印刷成书。征文发起人、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教授杨景尧认为,应为两岸开启高等教育交流留下有说服力的材料,把第一届陆生的故事面貌留给未来。
投稿者多,内容题材广泛。杨景尧表示,陆生和台湾学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不少陆生第一次离开父母;陆生笔下除了谈论学习生活、受民主影响外,也有不少人谈及青春爱情故事、台湾人情味,甚至觉得自己上辈子是台湾人。
协助征稿流程的胡忆阳,曾在淡江大学交换一学
期、现申请来台就读台湾大学国企所硕士班一年级,她表示,虽然有陆生对计划有疑惑、甚至不希望征文活动名称中称他们来台就读的故事为“台湾梦”,但大多知
道这项计划的学生仍表示支持,而且故事内容精彩多元。杨景尧认为这些学生把故事交给他是一种信任,让他感动。
讲述自己的故事外,陆生笔下的台湾观察面又广
又多元。有陆生写下“从一代女皇到夜市人生,莒光园地到霹雳布袋戏,二二八到美丽岛,雾社事件到千岛湖事件,镇澜宫到延寿宫,马偕到陈树菊,邓雨贤到胡德
夫,杨丽花到赖声川,柏杨到吴浊流,蒋渭水到傅斯年,蒋方良到周美青,王永庆到张荣发,谭信民到曾雅妮”,并形容自己愈是了解,就愈是喜欢台湾。
就学申请规定“限沿海六城市”也导致部分陆生受限无法到台湾就读,投稿人之一的厦门大学毕业生陈翠枝成为提供“被拒绝”陆生的心声代表;虽也有部分陆生临时撤稿,但也有大胆写下评论大陆异议艺术家艾未未作品的文章。杨景尧希望此书未来能在大陆出版,但他并不担心审查问题。
陆生议题激起台湾教育反思
蓝绿政治对立影响招收陆生争议,学界与陆生感到无奈。陆生甚至表示,能进大陆名牌大学的学生未必想在台上大学。台湾学界普遍支持,任何交流都有助于刺激教育学习。
“台湾人,你究竟在怕什么”,一位就读辅大的陆生对就读政策不满。绿营立委陈亭妃曾指出,陆生来台前要做思想改造,可能渗透台湾。台大国企所陆生胡忆阳对此表示,这个世代的学生叛逆、有思想,存有独立思考能力,认为这种说法多虑了。
胡忆阳更提到,大三到台湾淡江大学作交换生
时,观察到便利店内销售很好的报纸是倾绿营观点的报纸,阅读这类报纸后产生过内心冲突,尽管对某些议题的台湾观点不尽然同意,但这次回锅到台湾就读硕士学
位,心态和想法上已经更为成熟了。长年协助与推动两岸交流的世新大学附设单位管理委员会执行长文念萱表示,多推广两岸交流活动盼能弥补彼此文化了解上的不
另外,陆生来台的相关配套措施一度引起高校的
宿舍、博士生奖助金等生活、教育资源分配争执问题。政大新闻系教授陈百龄认为,这些问题不是因陆生而起,而是透过陆生引发的议题更清楚看到台湾的教育难
题。他指出,大陆博士生在大陆高校能取得国家奖学金的补助、能申请教职获得教学经历,甚至在香港都能得到高额补助,但台湾本地的博士生却少有奖助金可申
请,还要辅助教授处理不少研究项目,这事本来就该面对、改善的问题。
台湾社会有声浪反映,担心大陆人才留在台湾抢
饭碗。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王道维撰文提出,留美学生只要努力也能留在美国竞争,这也是普遍留学生的愿望之一。他认为,台湾的现行制度对人才都是以“防备”
角度设限,且没有深入问题核心改善教育,台湾人才严重流失,是台湾社会对于“人才定位”没有完整认知。
放宽“三限六不”政策 学者吁正向思考
台湾政府以“三限六不”政策为原则,订定陆生赴台就读权益,陆生质疑蓝绿政治将牺牲交流教育发展。第一届陆生赴台攻读学位已超过半年,陆生权益议题发酵,学者呼吁正向思考两岸高等教育交流。
在野人士反对陆生来台就读,自各界错综复杂的
疑虑和反浪声中,政府规定陆生在台就读需受“三限六不”原则规定,内容包括:限制采认大陆高教数量、限制来台陆生总量、限制医事学历采认;不加分优待、不
影响台湾本地招生名额、不编列奖学金、不允许在校打工、不得在台就业和不得报考公职。
相较国际招生的奖学金争取,香港、新加坡祭出
高额奖学金吸引人才,都是台湾的竞争对手。文大史学系陆生余泽霖认为陆生就读政策有相当的歧视成分,且过度保护台湾学生权益,无法申请奖学金对优秀学生来
说是“莫名其妙”的规定,加上陆生数量有限也没有特殊政治目的,质疑反对人士的对陆生的戒心过度联想。台大国企所陆生胡忆阳也认为,在台演讲的大陆民运人
士王丹质疑陆生有政治意图的说法不太正确。
马英九曾经表示,陆生来台政策已实施半年,应该可以开始进行检讨。教育部长蒋伟宁也曾表示,“三限六不”虽能有效降低社会疑虑,但也影响陆生来台意愿。
台湾大学社会系教授林国明指出,台湾许多私立大学招生不足,就是希望开放陆生就读后可以解决问题,可谓存有“经济逻辑”。外界推论,这种思考影响政府开放陆生目前攻读学士学位的选择,第1、2届仅开放私校招收大学部陆生。
学者认同两岸教育交流是趋势,政大新闻系教授陈百龄认为交流有助教育发展,且眼前来台的陆生表现优异、视野广、心胸大,尽管两岸学生彼此可能有误解和冲突,但长远而言对台湾学生应有正面影响。淡江大学大陆研究所所长张五岳认为,台湾现实政治环境下只好“先求有再求好”。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坐在台湾教室中,与当地学生一起攻读文凭,这在上个世代是无法想象的,但在现今的台湾已是习以为常的景象。究竟为何会有这样的改变?这些陆生对台湾有什么样的看法?夕阳西下,食堂中挤满学生,部分人正埋首准备学期末的最后几门考试,桌上摆满成堆的教科书;其他人已经挨过考试,正在计划如何度过假期。一部分的学生很快便要挥别校园生活,离开这所位于台北近郊的私立大学。
即将离开校园的也包括这两名20出头的女学生,她们看起来和其他学生无异。这两名学生自称黄和刘,不愿透露确切姓名。她们在赴台湾前便受到警告,不要在当地与媒体进行谈话。黄和刘来自中国大陆,以交换生的身份赴这所大学就读。
来自苏州的刘姓学生表示,她在得知能在台湾完成部分学业内容时,立刻对这项交换计划充满兴趣。
“我还蛮想去一个和自己生活的环境不太一样的地方待一段时间,台湾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四天后这两名女学生即将踏上归途。这一去可能不会再赴台湾,因为大陆民众无法随心所欲到台湾旅游、就学或工作。两岸间仍存在许多障碍和限制。刘姓学生亲身经历了两岸文化的差异:“我指的是外在,或者说外表的环境,其实还比较相似。而且作为华人文化圈,他用的语言、文字基本是一样的,所以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是在有一些制度或思想上还是有差别的。”来自中国中部的黄姓学生认为,台湾的生活基本上比大陆放松,而台湾的学生也比较悠哉:“感觉这边整体节奏会慢一点,大家过得比较舒服的感觉。我说懒散也不完全是贬义,我觉得这跟社会发展形态有关系,可能这个社会到了这个程度,学生就会有这样的一种倾向,大陆跟这边的情况则不一样。”
两岸间紧张的政治局势对她们的校园生活有一定影响,但并不扮演关键的角色。两名中国学生表示,在与台湾学生交流时她们绝不越过“红线”讨论政治;但通常她们根本不会遇到此类问题,因为她们的同学对统独问题毫无兴趣。
“其实好像有比较多的台湾大学生并不是很想谈政治问题。当然也有些人对政治很关注,因为我在这边生活时间比较短,所以并没有认识非常多的台湾同学。”
诸多限制使陆生却步
多年来台湾便开放中国大陆学生赴当地大学就读数月。在2008年政权交替后,国民党进一步为陆生开启赴台就学的大门。2011年起,陆生甚至能报读台湾的大学,循常规取得学位。中华民国政府扩大开放的最重要原因是希望促进两岸青年交流,避免相互产生成见。许多台湾人对政府的做法则持怀疑态度。部分人士批评,台湾的大学是想赚取陆生的学费,因目前大学数量过多,各校对于任何申请入学者都表示欢迎。其他民众则担忧陆生将抢走台湾学生的工作机会。也有人认为,政府的做法是间接促成两岸统一。为了安抚批评的声浪,中华民国政府推出一系列限制措施,限制赴台的陆生数为2000人,但第一年的招生数实际不满1000人。
台湾总统马英九表示,诸多限制是招生不足的原因,并称有关单位将松绑政策。马政府的策略将在台湾引发另一波的辩论。刘姓学生发现,台湾的媒体对于招收陆生来台的辩论比大陆媒体两极:
“因为台湾有多个政党,他会有不一样的声音,会有反对者的声音。中国也存在,但是主流媒体的声音比较强烈一些。”
这名陆生进一步表示,中国媒体有许多针对台湾的报道,内容包括台湾经济荣景不再。部分大陆评论家指出,台湾民主的“混乱”政治情势是造成经济发展放缓的主因。刘姓学生表示更了解台湾人的思维模式:
“台湾人好像自己也很困惑,首先表现在经济上,他们没有办法迅速的像几年前这样发展,台湾的发展趋于平缓。但台湾人同时有一种优越感,他们觉得虽然社会混乱,但是可以接纳不一样的声音。这本来就是一个双面性的东西,它既阻止了台湾的进步,台湾人也意识到这一点,但台湾人在骨子里面也以此为骄傲,因为这个社会的包容性会更强。”
陆生通过“生活和学习”接触台湾
黄姓陆生在台湾开了脸书账号,但很快她便必须放弃这个户口,因为脸书在中国遭到禁止。尽管如此,她仍认为一些台湾人的骄傲有些过度。
这些交换学生也曾在课堂上讨论一些在大陆被视为禁忌的话题。对陆生而言,更特殊的经验应该是台湾社会较大陆更为开放和友善:
黄姓学生说:“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我有一次去超市买鸡蛋,结果出来的时候手一抖把鸡蛋全摔在地上,当时很尴尬,地上全是蛋。我手足无措很慌张,有一个小姐掏出她折好的购物袋给我、帮助我。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交流比较丰富、顺畅,大家比较珍惜彼此的感情。”
在接纳更多大陆游客和学生的过程中,中华民国政府正是希望让大陆民众对当地留下此类的印象。至于对于台湾的看法是否有强烈改变,刘姓学生说:
“现在有很多人来台湾旅游,大陆团每天都有很多。但是他们透过旅游能真正感受到的东西有限,而且大陆对台湾的了解还算比较多,因为台湾的文化业很发达,他们有很多我们熟悉的明星,或是出产很多电视剧,大陆这边是可以看到的。交换生则是由生活和学习的方面接触台湾,和旅游或听台湾的歌和看电视剧不太一样,(看法)应该会有改变,对台湾的学术发展情况也会有了解,但是很巨大的改变则很难说。”
发表评论:
馆藏&1276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龙腾网提供快捷登录:
亲!自日起,浏览龙腾网评论区必须要,并且哦!注册即送金币!为保障帐号使用通畅,请务必填写正确的邮箱并认证!为保障您在评论区的发贴权益!可直接通过龙腾网答题得积分的任务,获得500积分!
站长推荐 /3
权限受限的新老网友可通过参加新手问卷,补足不够的积分获得互动权限,每个用户有且仅有一次参与新手问卷的机会。
龙腾网将于公元日起,对龙腾网论坛的评论区主题采取消耗金币的方式半开放阅读。届时没有注册龙腾ID或金币不足的网友将无法查看评论区的主题;
各位龙腾网的翻译朋友们:
新的翻译勋章和等级已经制作出来了,近期,系统就会根据被首页采用的原创翻译文章数(翻译加工厂十条算一篇),自动授予不同的勋章。
另外需要女性翻译专属勋章或想保留旧版勋章的,在勋章发放后可以去意见区申请。
Powered by Discuz!X3.2
Comsenz Inc.陆生亲历台湾“大选”:真的很失望
我的图书馆
陆生亲历台湾“大选”:真的很失望
陆生亲历台湾“大选”:真的很失望
本文作者系台湾大学新闻研究所交换生
2016年台湾“选举”虽然整体选情冷淡,但蓝绿营各自在最后关头数波的环岛造势,朱蔡宋在台南上演狭路相逢的“同城拼场”戏码,以及第三势力的全面崛起,仍使得本次四年一度的政党轮替备受各界瞩目,其中就包含了“陆生”这一在台湾具有特殊身份的群体。
其实“陆生”在台湾是一个相对特殊的存在,2011年被称为陆生元年,台湾高校首次开放面向大陆招生。时至今日,作为台湾针对大陆开放高等教育市场政策的产物,陆生正在形成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对于台湾政治与社会的见识和了解比陆客更长久、更深入,而作为两岸教育交流的“试验品”,他们在台湾的处境和命运也在蓝绿党争影响下,因政策的不断轮番波动而上下浮沉。
毋庸置疑,带有“统独色彩”和“中国因素”的陆生赴台政策亦引起了2016“大选”参选人的交锋。民进党“总统”候选人蔡英文曾公开表示陆生赴台是值得继续执行的政策,未来若当选,陆生人数不会减少。国民党“参选人”朱立伦阵营、亲民党“参选人”宋楚瑜阵营表示,关键在于大陆开不开放陆生,不是蔡英文说了算。因此,对于2016年台湾“大选”,无论是初到台湾求学不久的“首观族”,还是已经历过2012年“大选”的陆生而言,他们都有话要说。
最关心蔡英文是否承认“九二共识”
对于此次台湾“大选”,我身边的陆生们纷纷表示不担心未来在台的处境,最关心的是若蔡英文上台将如何看待“九二共识”。
胡同学于2013年9月来台,目前在台湾辅仁大学法律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针对选举过后陆生的处境问题,他说“我们的处境或许会维持原样,或许会有所改善,恶化不太可能,因为陆生的处境已经不能再坏了,本身陆生来台湾就有‘三限六不’的限制,而这些限制在过去的几年里基本上一个也没有得到改善”。
陆生在台湾受到“三限六不”的限制
关于此次选举,他最关心的是若民进党执政,蔡英文未来是否会承认“九二共识”。“‘空心菜’现在就是想把这件事糊弄过去,但这个问题与陆生关系最密切,我们在台湾读书最关心的就是两岸关系是否稳定,不希望我们在台读书期间两岸关系是充满矛盾和敌对的,到时候会感觉我们‘里外不是人’,我看到有一种说法是蔡英文想在执政之后以陆生赴台、服贸通关等问题在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前提下跟大陆谈条件,但说实在的,没有‘九二共识’这些东西都过不去。”
同样谈到陆生未来如何自处的问题,已在台大电子研究所读了两年多的杨同学忧心地说道:“‘习马会’已经为两岸关系定了基调,未来若民进党上台,对于陆生的政策应该也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至多是蔡英文又在选前多开了几张空头支票而已,我最担心的是陆生可能在心理上受到影响,毕竟民进党一直秉持‘反中台独’的政治立场,未来赴台就读的陆生可能会大幅下降。”
台湾民主畸形 选举挑人不挑政策
对待台湾现行的民主政治,无论是初到台湾不久的“首次观战族”,还是已浸入台湾社会两三年的资深陆生,都表现得失望而厌恶。
2015年9月刚入辅仁大学就读资讯管理的顾同学,赴台之前对台湾的民主充满兴趣,但在亲身参与了几场‘选举’活动后,却以“恶俗”一词来评价。她说:“一场好好的‘选举’成为了蓝绿双方恶意抹黑对方的骂战,蔡英文更是在还没有搞清楚‘习马会’可能对两岸关系形成的深远影响后不经思考就开骂,指责国民党黑箱,又太喜欢为台湾的未来‘画大饼’,台湾的选举重点不是提出该如何让台湾变得更好的政策,而是看如何拉到民众的票。”
台湾民主政治的不完善和“弊端”不仅集中反映在选举期间,亦反映在平时的政策实践。来台一年多的曹同学指出:“总的来讲,他们的民主有些过头,民众的话语权过于强烈,导致真正正确的事情长时间无法实施,我听说台北修第一条地铁的时候,民众以耽误出行、影响休息的理由强烈反对,在所谓民主的呼声下地铁一直都没有建成。但当第一条地铁修成后,大家都觉得非常便利,又都说要修,这样台北才迅速有了现在的地铁网络。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该考虑民众的声音,但不应该完全受制于人民,而这也影响到了台湾‘选举’,各党派拉选票是为了当选,而不是为了让台湾更好。比如蔡英文呼吁要给老人提供福利保障,但台湾经济增长持续下滑,这样的政策必会让政府负担过重,影响台湾经济的发展。”
台湾反核大游行
长期关注台湾政治与“选举”的辅仁大学胡同学更是尖锐地指出:“台湾的民主畸形限制了民众的视野和关怀。选举期间民众本身不是很关注具体的政策,而都在关注竞选者的个人形象和道德瑕疵,比如核能这个重要的问题在几次‘总统候选人’政见会和电视辩论中都没有成为重要的议题,对于政策的讨论往往都被束缚到无休止的意识形态的讨论中,这也是国民党‘总统候选人’朱立伦虽然提出了高瞻远瞩的施政方针,却无法提振选情的原因。”
在现行台湾民主制度下,陆生健保可能遥遥无期
受限于“三限六不”的政策,在台陆生长期不能享有与外籍生、侨生相同的健保待遇,而只能购买高价的商业保险,健保问题成为陆生受歧视的重要标签。
事实上,近年来关于陆生纳入台湾“国民”健保的议题已沸声台媒,也作为“立法案”送入台湾“立法院”审查,但均无疾而终,这与台湾现行民主体制的症候不无关联。辅仁大学的胡同学愤怒地说:“台湾不成熟的民主制度使得陆生的很多权益没有办法得到保障,去年12月国民党党团推出了关于陆生纳入健保的法案,事前我们都觉得这次肯定能过,一是已经接近选举,二是已经炒作了好久,没什么好争论的了,第三是民进党作为最大反对党是不反对的。当时国民党是‘立法院’的第一大党,但是这个法案居然被一个在‘立法院’只有三席的台联党挡回去了,在民进党作为最大反对党不阻挡的情况下还通过不了,显然台湾的民主是有问题的,这是非常荒谬而不可思议的!”
11月18日,国民党“立院”党团由“中央政策会”执行长赖士葆、书记长林德福、副书记长王育敏和“立委”吴育升在党团办公室召开“蔡英文看人给人权 陆配陆生无人权”记者会
“在所有华人社会中,台湾的民主较为先行,有其做得好的地方,但台湾的民主在制度设计上还有很多需要进步的空间,”长期关注陆生权益及台湾政治政策的资深陆生林楠说,“台湾的民主很容易把单纯的事情民粹化,只要与大陆交流相关,就会以简单粗暴的逻辑来思考该问题,在这样的机制下,一些涉及到陆生很合理的基本诉求也会被‘统独议题’绑架,很难得到权益保障,相关法规的修订也很难有理性讨论的空间。”
关于此次选举,他最关心的是一旦民进党在“立法院”的席次不能单独过半,如要跟即将取代台联党、在“立法院”中扮演极端台独的时代力量党结合才能过半时,未来可能所有关于陆生权益改善的法案都不能通过,时代力量或在政党协商中诉诸媒体操作杯葛法案。他说:“对民主社会来说,任何极端立场都是值得警惕的,但民进党为了自身利益扶植这种极端势力,这是很可怕的地方,也可能会极大伤害台湾现有的民主成果”。
现在选举结果出来了,虽然这样的局面没有出现,但有台联党作梗的恶劣先例在前,“时代力量”依葫芦画瓢恐怕也并非难事。
这次有幸在台湾做交换生期间亲历“总统大选”,也算是“见证历史”。对于大陆一些年轻人来说,台湾的“选举”制度曾是他们敬仰的模范,然而在台湾呆久了才会明白,所谓的“民主”、“选举”已经被畸化,台湾政坛早已乌烟瘴气。
对于一个想要最终在台湾获取学位并返陆就业的陆生而言,两年至四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他们只要负担得起相对于台湾学生两倍的学费,并且尽量不生病,不谈政治,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但是对于另一些陆生而言,他们自觉应为捣毁两岸之“墙”尽一份力,既然他们的命运和处境不可选择地要在台湾政局的变动中浮沉,他们的声音就需要被人听到,也必须被人听到。
发表评论:
馆藏&54157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大陆的大学尽管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我真的很不赞同陆生去台湾念大学。首先台湾的大学在大陆社会认可度不高,即使是最有名的顶尖的台大、交通、政大等,别说是跟北大清华相比,就是跟大陆的中山、川大、厦大、山大等这些排名在10—20名之间的高校比,也不存在优势,这个优势其实更多讲的是社会认可度。台湾顶尖的台大、交大、清大这类高校,如果在大陆高校中要排一个知名度和接受度的话,只能排大陆高校中的20—30名之间,其他台湾高校的排名更不用讲的,基本上最好的排名就在50名左右,可能是东吴、中央这类高校,剩余的那些大部分私立高校,一百以外去找排名吧。  除非陆生本身大陆念的是更逊一些的学校,然后到台湾去念个交通、政大什么的研究生,但我们大陆社会普遍讲究的是你本科读的是什么学校,而不是你的最高学历是什么学校,比如说,如果你本科念的是大陆的广西大学,即使你到国外念哈佛、耶鲁的研究生,回到国内,人们还是会问你本科读的是哪所大学,所以,哪怕你头上戴着的是哈佛耶鲁的光环,大陆社会还是更看重你本科的“底子”,所以,台湾的台大、交大更不在话下了。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我都不赞同陆生去台湾念大学,比如台湾对陆生这个限制那个限制让人感觉到的不够平等和尊重,相对台生在大陆念高校,尤其是可以去念北大、清华这些顶尖高校,总让人感觉这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等,而且台湾“开放”给陆生的高校,看看,都是一些三四流的那种在台湾存在严重生源荒的大学,这给人一种为了不让学校因为学生太少而倒闭而不得不去大陆招生的感觉,而我们的高校尤其是顶尖的高校,对内招生分数如此之高即便挤破头也挤不进来,可台湾学生却不用考或者只需要一个很低的分数就可以轻易进来了,这让大陆人民情何以堪?还有些人认为陆生到台湾读大学持“高度战略眼光”,认为是有一些政治上的考量,这些人到台湾后将来可以把台湾的什么什么“带”回中国,可以为国家制定对台“政治”多了一些臂膀,这个理由我觉得太好笑和牵强。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 更多
  +1  大陆学生去湾湾费用其实不低的,去湾湾读大学真心不划算。。。  当然冲着专业兴趣去的没话讲,就像还有人去泰国留学一样。
  都是被洗脑害的。
  如果你从国外念个哈佛大学的博士回来,大陆人十个起码有九个会问你在大陆本科读的是什么学校,如果你回答念的仍然是北大、清华或者其他排名50名之内的高校,基本上大家还是会点头赞许,如果是排名50-100之内的本科学校,大家会不置可否,如果是100名之外,对不起,你这个哈佛大学 的光环,在大陆人们的心目当中还是要打----折------的~!!!!!  如果一个哈佛大学的博士开口只谈学历是“哈佛毕业”而闭口不谈在大陆本科读的是什么学校,在我们这里会被认为是“虚伪”,装大尾巴狼
  说实话台湾的教育水准越来越低了,有点跟不上节奏了。台湾所谓的名牌大学有点名过其实了。
  @王美妍   那如果高中毕业直接读剑桥麻省理工的本科,然后回来呢?  昨天报道一个女学霸被剑桥录取
  哥哥姐姐好
  有留学念头的,学习顶尖的都去了美欧奥日等发达国家,有钱去镀金的也基本是这些地方。至于去台湾的,本身学习不顶尖,经济不算好,同语言,有民主,有明星,就冲这三点去的吧。中国人这么多,不在乎去台湾那点,而且是自己的选择,不管好坏,自己承受。  
  作者:ParkJunYoung 时间: 14:05:00   @王美妍   那如果高中毕业直接读剑桥麻省理工的本科,然后回来呢?  昨天报道一个女学霸被剑桥录取   ------  这个另当别论,但在大陆很多人心中,尤其是老一辈,认为没有经过大陆残酷激烈高考经历的人,对于这些没在大陆读本科而直接从国外名牌高校毕业出来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一种心理上的疑惑,当然年轻一辈可能会更容易接受
  比如讲,我看台湾超级电视台那个《金头脑》节目,“我的梦中情人”周容宇竞然跑去台湾修读英语,还有一个浙江来的女生跑去台湾修读表演,我虽然不是专家,但至少知道英文、表演这两专业,应该是大陆比台湾更有优势吧
  我们会当面赞扬一个哈佛大学的博士生:啊,真棒好,你真了不起!  回过头去一般都会这么讲:他国内本科念的是某某学校(一所二三流甚至不入流的高校)而已。
  @王美妍 8楼
14:14  作者:ParkJunYoung 时间: 14:05:00  @王美妍  那如果高中毕业直接读剑桥麻省理工的本科,然后回来呢?  昨天报道一个女学霸被剑桥录取  ------  这个另当别论,但在大陆很多人心中,尤其是老一辈,认为没有经过大陆残酷激烈高考经历的人,对于这些没在大陆读本科而直接从国外名牌高校毕业出来的人,多多少少会有一种心理上的疑惑,当然年轻一辈可能会更容易接受  ------------------------------  现在有保送,自主招生,奥赛等多种方式考上大学,也不都是高考了。  很多优秀的高中毕业生,直接到牛津剑桥哈佛麻省理工读本科,然后继续升学读研。  另外你说的哈佛博士,在录取时都筛选过了,大陆学生一般都是很好的大学毕业才能进去。
  @王美妍   台湾大学招生的大陆研究生,本科都毕业于985高校,很多浙大厦大的学生
  @ParkJunYoung 12楼
15:39:00  @王美妍  台湾大学招生的大陆研究生,本科都毕业于985高校,很多浙大厦大的学生  -----------------------------  那也 就是顶尖的几所学校还是社科类专业的,否则谁去台湾
  @王美妍 3楼
13:56:00  如果你从国外念个哈佛大学的博士回来,大陆人十个起码有九个会问你在大陆本科读的是什么学校,如果你回答念的仍然是北大、清华或者其他排名50名之内的高校,基本上大家还是会点头赞许,如果是排名50-100之内的本科学校,大家会不置可否,如果是100名之外,对不起,你这个哈佛大学 的光环,在大陆人们的心目当中还是要打----折------的~!!!!!  如果一个哈佛大学的博士开口只谈学历是“哈佛毕业”而闭口不谈在大陆本......  -----------------------------  你那是扯,虽然有这样的,但不是大部分,一个亮眼学校的硕士博士能遮住一切
  出来工作几年不再崇拜啥高学历而更崇拜有经济头脑的那些鸟人,不知道这算不算拜金主义!  
  @王美妍 3楼
13:56:00  如果你从国外念个哈佛大学的博士回来,大陆人十个起码有九个会问你在大陆本科读的是什么学校,如果你回答念的仍然是北大、清华或者其他排名50名之内的高校,基本上大家还是会点头赞许,如果是排名50-100之内的本科学校,大家会不置可否,如果是100名之外,对不起,你这个哈佛大学 的光环,在大陆人们的心目当中还是要打----折------的~!!!!!  如果一个哈佛大学的博士开口只谈学历是“哈佛毕业”而闭口不谈在大陆本......  -----------------------------  大陆管这个叫,查底,用人单位经常要查底。看看本科是哪读的。
  主要是去福村学怎么占领立法院,包围警察局,  学好了回大陆跟白狼做生意。
  主要是促进年青一代的交流和了解,毕竟将来他们要一起打交道  
  @王美妍   頂你 我也不贊同  
  @王美妍   实际上目前中国大陆与台湾是政治上是“敌对”的,其中必然夹杂着许多是是非非,在这种状况下,去台湾上学确属盲目、轻率......  有句话讲: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美妍好久不见啊,台版的南宁三杰之一,呵呵,肥酥说你是人妖呢,快叫上小秋和阿靓砍死他~~
  去台湾上学基本没出路,你的学历在大陆没优势,你的人脉没有建立起来,你有一帮在大陆上大学的同学,跟你有一帮在台湾上大学的同学比起来,哪个有优势?谁会去台湾工作啊?再有公务员这个工作选项也是彻底卡死了,根本不可能了,然后你还很可能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被国安单位挂了号,台海一旦有事,你就算一个被监控的对象了,你说你图个啥?就为了7分可以有个大学上,付出这些冤不冤啊?
  读大学唯一好处大概就是练习演讲了,用各种语言演讲.俗称不怯场,也就是乖乖做偶像.谁敢上台就骂观众是傻逼的,那一定是玩摇滚的.能激怒观众的是等待被处决的死囚犯!鲁迅就这么干过.能让观众自己骂自己的,天,一定是耶稣!怪不得那么多人没自我.2333
  @王美妍 除了不是亲生的谁愿意把自己小孩送到那个被人歧视的地方?
  @王美妍 楼主说的有一定道理!
  @王美妍
13:45:00  大陆的大学尽管自身也存在很多问题,但我真的很不赞同陆生去台湾念大学。首先台湾的大学在大陆社会认可度不高,即使是最有名的顶尖的台大、交通、政大等,别说是跟北大清华相比,就是跟大陆的中山、川大、厦大、山大等这些排名在10—20名之间的高校比,也不存在优势,这个优势其实更多讲的是社会认可度。台湾顶尖的台大、交大、清大这类高校,如果在大陆高校中要排一个知名度和接受度的话,只能排大陆高校中的20—30名之间  —————————————————  广西大学也是211名校,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