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原始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精神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编辑:yjbys
  论文关键词:孔子;儒家思想;当代社会
  论文摘要: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入正常的发展轨道。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儒家思想至今还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应进一步发扬光大。
  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又有切实的百姓日用,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结晶。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之,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非标准。伦理道德的规范所据,构成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
  早在公元一世纪,孔子儒家思想就传入东亚地区。先后在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产生广泛的影响。到十七、十八世纪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又影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曾掀起一股&孔子热&,当时人们就尊称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为欧洲的孔夫子。
  2l世纪的今天,人类在经过了三次工业革命的大变革和二次世界大战血的洗礼以后在思想上已经进入一个迷茫时期。在人类所面临的众多挑战中。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人类自身的道德水准,西方学者因此提出了&全球精神危论&。
  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和高度的物质文明,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其价值取向更趋于复杂和多元。人在变得更加理性的同时,也更加物欲化,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人文精神的弱化和道德的下滑。这样就迫切需要一种理论指引我们重新步人正常的发展轨道。
  儒家讲究天人合一,君子以自强不息,应该说对当今世界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就说过:&人类如果要在2l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4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那么,孔子的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呢?下文将详细阐述。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易传》中多次提及的&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
  (二)与时俱进
  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绝不是愚顽不化的人。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是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三)天人和谐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贲&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论语&述而》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说:&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包含有注重生态平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
  二、孔子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将会突飞猛进,这取决于四个有利因素:经济实力的强大、决策者的决心、大量的青年人才、良好的传统。在传统方面,杨振宁极为看重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比如,他的富民而教的主张,几乎就是我国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以实现&科教兴国&政策的古代版本。
  责任编辑:应届毕业生论文网
  再如,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则普遍被忽视,其结果是人的工具化、物化,一孔子德才兼备、德智并重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其偏。
  (二)经济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高效率、标准化。在这种体制下,人只被视为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或只是庞大而复杂的制造金钱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的生活和权利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真诚全面的关心。与此相反,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实实在在地爱人、关心人,而不仅仅是利用人、控制人。这就使得生产者在企业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企业的对内凝聚力、对外竞争力也由于生产者对&家&的忠诚奉献得以增强。用一位日本企业巨子的话说,儒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持《论语》。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在&儒商&身上表现得最为全面。其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这一切无不是孔子思想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
  (三)政治
  当今世界有两大显著趋势,其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人们被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地球村&中,其二是某些民族、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似乎在朝着扩大、加剧的方向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幽魂仍在四处游荡。在未来的世界中,各国应当遵循怎样的政治伦理,才能使我们这个星球平安无事?1988年,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应成为歧视和强权的现实借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也不足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元宿命。唯有彻底摒弃满怀恶意的达尔文主义的西方政治思维,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下页更精彩:1
论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相关推荐论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论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
上传于||文档简介
&&现​代​社​会​生​活​中​从​个​人​的​价​值​观​的​修​养​到​国​家​的​强​大​复​兴​,​无​时​无​处​不​在​使​用​和​彰​显​儒​家​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因​此​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在​于​其​中​的​能​够​“​古​为​今​用​”​“​亘​古​不​变​”​的​永​恒​定​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离​不​开​吸​收​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观​则​是​突​出​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仁​”​&​q​u​o​t​;​和​&​q​u​o​t​;​礼​&​q​u​o​t​;​为​做​人​的​最​高​准​则​,​以​民​为​本​关​注​个​体​的​人​格​独​立​,​主​张​直​面​现​实​,​积​极​进​取​.​济​世​救​民​,​具​有​永​恒​的​普​世​价​值​。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5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川主寺的夜晚非 鱼旅游团到达川主寺镇的时候,是下午五点多。圆脸的藏族导游普通话不太标准,他告诉大家尽量少活动,多休息,到街上买东西最好结伴。他不想听导游絮叨,拿到钥匙就进了房间。男团员是单数,他给导游提出来自己单独住,说怕影响别人。其实,他是不想让别人打扰他。这一路,他几乎不说话,大家唱歌讲笑话,他从不参与,也不笑。他不知道怎么会弄成这样。似乎所有通往未来的路都被堵死了,除了仰望天空一声接一声地叹息,他不知道该做什么,还能做什么。看到贴在旅行社门口的广告,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九寨沟,因为那美丽的水。在把两千块钱交给了旅行社后,除了几百块钱零花钱,一张身份证,一间孤单的屋子,几样家具,他在那个城市,真的是一无所有,了无牵挂了。十月末的川主寺寒气逼人,他躺在冰凉的床上,头疼欲裂。走廊里旅行团的人们笑语喧哗,他们结伴去逛街。他想起那句课文: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都没有。他把柜子里的被子也拿过来盖上,还是冷,脑后像要炸开一样,他不停地用手去敲头。有人敲门。持续的敲门声让他很烦,他起来开了门,是那个圆脸的小导游,笑眯眯站在门外:出去转转吧,现在就睡觉晚上会睡不着的。走出宾馆,他朝和主街道相反的方向走去。公路的右边有几个小饭店和小商店,左边是坡度很缓的草地。远远的,一群白羊在草地上吃草,没有一点声息。对面的山坡上,是一个藏族的小村落,五彩斑斓的经幡在微风中飘动。他在草地上躺下,身边有一簇黄色的小花,天空阴沉得叫人难过,云层从四面八方压过来,他转个身,趴在草地上。黄昏渐渐来临,他离开了。他问路边一个小店的老板娘,哪里有藏刀卖。年轻的藏族女人正在炉子上炖一锅牛肉,肉汤发出诱人的香味。她指指他来的方向,用生硬的普通话说:街上有。又指指锅里的肉:吃不吃?他摇摇头。门口一个老阿妈端坐着,沉默地望着远方。他买了一把藏刀,刚回到房间,导游又敲门,后面跟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是他们团里的。导游说:他和你一起住。男人很健谈,不停地说话,问东问西,问他头疼不,要不要喝红景天,要不要喝热茶。他一直摆弄着那把藏刀,头也不抬地说:不要。不要。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导游问他是不是买了一把藏刀,他说是。导游让他把刀交给他保管,说进景区要检查的,所有游客买的藏刀都要交给他保管。他狠狠地瞪了同屋的男人一眼,把刀从怀里掏出来,交给了导游。终于到九寨沟了。他跳下车,那对一路上叽叽喳喳的恋人跟着跳下来:大哥,我们一起走。他说不用,女孩说:导游安排的,必须结伴,要不走丢了怎么办?走吧。他远远地跟着那对年轻的恋人,他想独自走,一直走到没有人的地方去。可那对年轻的恋人似乎很听导游的话,一直在不停地回头看,看到他离得远了,就停下来等着他。每到一个景点,女孩都会发出阵阵惊呼,把那些惊艳的水指给他看,让他帮他们拍照,拉着他一起合影。到最后,女孩子干脆让他和她的男朋友一左一右拉着她的手,女孩嗲嗲地说:大哥,不行,我缺氧了,头晕,帮帮我。他只好和她的男朋友拉着她的手。他感觉她的手软软的,凉凉的,和他那个一声不吭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的女朋友一样。他扭过头看了她一眼,她咧嘴一笑,很抱歉的样子。一路走到长海,他趴在木栏杆上,呆呆地望着那一汪清澈的湖水。女孩趴在他旁边说:这里的水不能碰,都是有神性的。他暗暗冷笑。他笑女孩说的神性。神在哪里?神看得到他的苦难和绝望吗?男孩子拍拍他的肩:走吧,大哥。我们俩任重道远呢,得把这个小东西拖回去。他继续和男孩拉着女孩的手,走着看着,看着走着。#from 阅读答案 川主寺的夜晚 非 鱼来自 end#一路颠簸,一车人又回到那座让他伤心的城市。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他背起背包刚要下车,导游叫住了他,导游把那把精美的藏刀递给他:还你的藏刀。我们藏族人佩戴藏刀一是为了装饰,一是为了切牛肉羊肉。他接过刀,对年轻的圆脸导游说:谢谢。导游在他身后幽默地说:大哥,切肉的时候千万小心,别切了自己的手。他抬起手冲背后摇了摇。那对年轻的恋人在车旁等他。女孩说:大哥,再见啊。我们拜见过神了,神会保佑我们的。他走了。那对恋人,那个中年男人,还有好多刚下车的团员们,当然,还有那个年轻的藏族导游,都微笑着和他挥手告别。他弯下腰,给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匆忙离去。(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以&川主寺的夜晚&为题,讲述了一个城市旅游团去九寨沟的路上,夜宿川主寺镇的时候发生的有趣的故事。B.在川主寺镇,藏族导游告诉大家尽量少活动,到街上买东西最好结伴,说明这个地方的治安不好。C.主人公&他&在去九寨沟旅游之前,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他感到自己所有通往未来的路似乎都被堵死,只有仰天长叹了。D.同游的男人看见他买了一把藏刀,劝他喝茶他也不喝,男子怕他一时想不开出现意外,就把买刀这件事告诉了导游。E.导游说的&大哥,切肉的时候千万小心,别切了自己的手&,可以说导游看出了他是个心思很重的人,有开导他的意味。(2)小说中写到的&那对一路上叽叽喳喳的恋人&,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3)画线的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4)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从苦难和绝望中解脱出来了,还是没有解脱出来?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案(1)答C3分; E2分; D1分;答A和B不给分。(A、与标题有关的事只是故事的一部分。B、理解错误。从后文看,这一地区的人们很和善,不存在治安不好的问题。D、&男子怕他一时想不开出现意外&是一种不大准确的揣测。)(2)①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女孩在景点让&他&帮他们拍照,男孩子要求&他&帮助拖女孩子往回走,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故事的内容。②那对恋人的乐观、单纯与&他&的沉闷、呆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他在旅途中的心境。③那对恋人的乐观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有助于&他&心情的转变。(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3)①没有生息的在草地上吃草的白羊,在微风中飘动的五彩斑斓的经幡,营造出一种安静、平和的氛围,既与主人公内心的压抑、苦闷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主人公此时的心境,同时也有对主人公的内心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②一簇孤单的小花,阴沉得叫人难过的天空,从四面八方压过来的云层,又营造出一种孤独、压抑的氛围,衬托了主人公孤独、苦闷、压抑的心境。(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4)〔观点一〕&他&从苦难和绝望中解脱出来了。①从主人公&他&的行为上看,他是想用旅游来把自己从失恋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而这次旅游确实起到了解脱的作用;②从小说情节中看,导游的关心、炖肉的藏族女人对他的友好、健谈男子的关心、那对恋人对他的影响,都在感染着他;③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作者的整个安排都有利于解脱&他&的苦闷,最后一段&他&的&深深地鞠了一躬&的行为已经说明他感谢 那些影响他的人,可见他从苦难和绝望中解脱出来了。〔观点二〕& 他&没有从苦难和绝望中解脱出来。①从主人公&他&的行为看,他是封闭的,和同游的人没有什么交流,很难解开内心的疙瘩;②从小说情节中看,虽然同行的人都在有意无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但他内心的郁积太深了,觉得神也看不到&他的苦难和绝望&; ③从最后一段&他&的行为来看,他只是感谢这些对他友好的人,并没有表明他真的就从苦难和绝望中解脱出来了。(观点2分,论述合理6分;其它观点只要论述合理亦可酌情给分)小编推荐阅读答案: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阅读答案:
48小时热门浅谈儒家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谈儒家文化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道德建设,除了要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道德要求,吸取西方道德文化的精华,同时,更要注重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这一宝贵资源,从中挖掘和整理对现代社会有价值、有意义的内容。这不能不涉及到对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整体把握和评价。整个中国传统道德是指在几千年中国社会历史和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累积成并延续至今的、在社会生活中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人生态度的各种规范之总和。而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是中国传统道德的起点和一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古代与近代由于社会的稳定性,所以传统道德体现出较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近代除了多一些功利主义与重实学的因素和西学东渐后引起的些许振荡外,其道德传统基本是古代的延续;而现代道德中,则除了古、近代的道德之外,还注入了一股新的道德源流——无产阶级的革命道德。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传统道德是一个不断嬗变的过程,作为一种活的流变体,共同汇成中国传统道德发展的历史长河。古代传统道德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元典”精神和“元典”地位,对近现代道德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渗透作用。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能否发挥积极作用,是人们十分关注和最具争论的问题。对其探究,尤为必要。一、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内涵与基本精神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不仅包括作为主干和核心的儒家道德,也包括道家、法家、墨家及佛教等的道德内容。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组成部分都发生了演变,相互吸收、渗透,彼此交融。特别是儒家,吸取了不少道、佛、墨、法各家的思想因素。比如,道家视“道”为最高范畴,其伦理精神讲求“柔弱”、“处下”、“不争”。汉代以后的儒学思想家,特别是宋儒学者,受其思想影响,出入于佛、老之间;中国的士大夫们更是接受了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形成了顺则为仕、逆者归隐的人生处世哲学。墨家讲求功利、尚贤、节用、非攻等思想,也以不同方式溶合到儒家思想之中。南宋的陈亮、叶适,清初的颜元、李塨都宣扬功利主义,与墨家的功利观有一致内容,可以说是墨家思想影响的具体表现。法家讲法、术、势结合的政治策略,在中国历代统治者那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而法家的崇君权、重法治、贵功利、尚强力的思想,在伦理道德上的意义与价值是注重实用性,这对儒家的注重现实性恰好是一种补充与强化。在中国思想领域中,义利之辨,王霸之辨、德力之辨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时有肯定法家思想的观点显露其间。法家倡导的赖力而生、而争的积极进取精神和独立自主意识,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中占有一席之地,与儒家的道德自觉精神、墨家的兼爱互利精神、道家的逍遥自由精神、佛教的忍让求善精神形成相辅相成的态势。所以应该说,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是经过了儒、道、墨、法、佛的相互吸取、融合而形成的一个道德综合体。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是从古代传流道德的具体内容中抽象、概括出来,能够体现古代传统道德的核心和一般特点的东西。就其特点来说,它是相对稳定、深入人心和起主导作用的。相对于传统道德的具体原则与规范来说,它是抽象、一般性和共性。具体说来,其最基本的核心精神是“和”,即讲求人际关系的和谐、统一,协调。探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应把一般性和特殊性结合起来。所谓一般性,是指人类一切道德产生与形成的共同基础。所谓特殊性,是指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产生的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和哲学文化传统。首先,人类自身矛盾应成为探讨中国古代传统道德基本精神的出发点之一。这是其一般性与共性。众所周知,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总和,其本质内容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的根基和立足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换句话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受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制约。人本于自然,但又高于自然,人与自然矛盾的核心与焦点集中在人自身,它在人类个体身上表现为个体的生存需求(自然性)与个体适应生存需求的能力(社会性、能动性)之间的矛盾。个体生存需求包括获取自然物质之利和避除自然物质之害两个最基本方面。在此基础上,还有生殖、安全、交往、精神等需求。个体能力是个体甚于自然需求而在自然环境中寻求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它具有体力的和智力的两个方面。个体的生存、安全、交往等需求是不断增长变化的,个体既有的能力,是在以往满足个体这些需求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因此,个体既有的能力与其不断增长的需要总是处于既适应、平衡,又不适应、不平衡的矛盾关系中。而不适应,不平衡构成个体生命过程的根本矛盾,推动生命过程不断完善化和向前发展。正是由于人类个体自身的根本矛盾,使个体间必然结成相互联系。而且在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之初,由于人类面临着自然的严重威胁,人与自然的矛盾极为突出,所以人与人必须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彼此和谐才能共同对付自然的威胁与压力,维持生存。所以讲求人际和谐,这不仅是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所独有的,也是人类一切道德的最根本的共同精神。因此,从人类自身矛盾出发还不足以说明中国古代传统道德之特殊性,对传统道德何以构成“和谐”为基调的特色,应进一步从其他方面予以说明。其次,中国古代社会特殊的经济政治结构是形成中国古代传统道德基本精神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处于半封闭大陆型地理环境条件下,农耕经济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它“并不仅仅是以农业生产为界限,而是包含着手工业、商业等多方面的经济成份”,〔1 〕从而使自己始终保持着一定的再生能力。正由于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人们有一种自我中心、安土重迁、求稳务实的文化心理特征,而农耕经济的多元结构同时也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格。这种文化性格反映在伦理道德方面,表现为不同伦理道德观念在对立差别中形成一种统一和谐。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说,中国古代是以家族为本位、家国同构的宗法社会。先民们生活在一个相当狭小而又孤立的环境中,主要以家庭及村落为中心,而村落多半就是一个家族。进入文明社会之时,统治者利用国家政权的强制力量,用宗法、血缘的纽带将家和国联系起来。家庭成了国家的缩影,国家则是家庭的扩大。〔2〕在这种家庭为本位、 家国同构的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必然打上家庭、家族的烙印。而以家族为中心的伦理,特别注重的是“情”,与“和”。“和”生于“情”,这是维系伦理关系的核心。所以,家庭、家族中的这种“和”、和谐的伦理道德规范也就直接发散、辐射到社会生活中,理所当然地成为社会伦理生活的普遍原则。孔子的“和为贵”,调和守中思想便是其理论反映。在以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发展中,由于中国社会特殊的以家庭为中心、家国同构的社会结构和封建专制政治体制的强化,使得这种讲求和谐、一致的精神得以弘扬和发展,进而成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之核心和基本精神。正如台湾著名学者韦正通先生所指出的那样:“和,是由一种特殊的社会格局造成的,假如我们的祖先不是长期生活在家族中心和没有陌生人的小世界里,这种伦理特色是无从产生的”。〔3〕再次,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也决定和影响着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基本精神。“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之一。它既是对天人关系问题的一种基本表达,也是传统哲学所要达到的一种理想境界。所谓“天”,在中国古代有具体的天、上帝或最高的神,自然界三种含义。在“天人合一”中的天指自然。〔4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人与自然界作了区分,但他们并未将二者割裂,而是意识引人的活动受自然制约,自然的力量在总体上比人的力量更强,这就有董仲舒的“天人之际合二为一”、“人副天数”和张载的“天人分一”说;然而,人在自然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与自然的协调。荀子的“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5 〕的思想就表现了这一点。“天人合一”论把自然、社会和人视为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这种统一是通过自然人化、社会化和人、社会自然化达到的。这种“合一”不是简单的、无差别的同一,而是包含着差别或对立的统一。正由于在哲学思维上求和谐、求统一,因而在伦理道德上,也形成了讲求人际关系和谐的原始道德精神。中国古代基本的人际关系即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每伦都有自己特殊的规范与要求,彼此都有序而统一,共同维系着人际关系的和谐。所以,古代伦理的和谐精神,不是无差别的一致,而是以差别和多样性为前提的统一,是“和”而不同。由此可见,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和”的基本精神,不仅是基于人类自身的矛盾这一共性,也是由中国特有的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和内在的文化哲学精神影响和决定的,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特性。就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许许多多具体规范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其最终目的和理想境界无一不是求得人际关系的和谐或人与自然的平衡、协调、统一。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基本原则最具特色的“仁”的思想,就体现了重和谐的内在精神。“仁”的主要含义,一是重视人的内心修养,二是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同情人、关心人,以这样的基本态度对待人,必然形成一种和谐的关系。由于中国社会、中华民族以家族为中心、为本位,所以仁爱情神的最原始体现是在家族及家族成员中。它强调的具体内容就是以孝悌为根本,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种家族成员的和谐相处,推而广之,在朋友之间是“朋友有信”的准则,在社会国家范围内便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怀与理想。在此基础上“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作为价值理想而被推崇。“和”的基本精神,主张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必然意味着个人观念或权益的部分让流或放弃,而顺同于每个人均能认同接受的观念或权益,这也即为群体观念的产生。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特别是儒家道德,强调个人在实现自我时,也应尊重他人自我实现的愿望,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强调“修己以安人”。这就使个体超越自我而指向对群体的认同。因此,道德上的完善最终是为了实现社会价值(群体的稳定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境界,就是一个“和”字,一个“公”字。如果没有人际和谐。都是你争我夺,就不会有克己奉公,也就不会有大同的理想境界。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许多具体范畴,如诚信、孝、悌、仁义礼智、律己修身、以义制利,天下为公、自强不息等等,也都是以人际和谐为最终伦理目的的。而传统思想中涉及道德问题的义利之辨、德力之辨、群己之辨及王霸之辨,无一不是强调矛盾的和谐统一。只是在矛盾对立而无法实现其统一时,仁义、道德、群体、王道才作为主导的价值趋向显示其作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传统道德的“和谐”侧重讲的是人与人及社会的和谐。这种和谐是通过个人对自我的克制、自省、“不敢为天下先”,对他人的温良、恭让、顺从,对“天命”、“大人”、“君子”的畏惧,及对家、国的绝对服从实现的,因而是一种不讲主体能动性、独立性的被动的、封闭的、消弭矛盾的静态和谐,而不是一种主动的、开放的、积极解决矛盾的动态和谐。它把个人消弭在家庭、家族、国家之中,消弭在君权、父权、夫权之下,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中需要剔除。中国传统文化讲“天人合一”,在注重人与人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协调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正是这一点,在现代生态伦理学中显示出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为人所关注。传统道德的重和谐思想,在现代应给新的意义。这就是不仅讲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和”而非“同”,它不是使人匍匐于自然的淫威之下,归顺于自然;也不是使人凌驾于自然之上,任意妄为,使自然屈服,而是讲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这才是真正的“和”的境界。
第一页1&&&
我有话要说……
欢迎,&&&已有0条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