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的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引发的药害事件

您所在的位置:
中药注射剂连现不良反应事件 引发信任危机
日15:38  
瞭望 
中药注射剂连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是否会断送这一“中国首创”?
? | ?推广 |
今年2月12日,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紧急通知,停用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药品经营企业立即暂停使用、销售并封存这一企业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一经发现不良反应患者,要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并按规定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药监部门报告。
随后,黑龙江、青海、山东、河北等省开始大规模检查、召回、封存“问题”双黄连注射液。目前,双黄连事件的调查仍在进行之中,最终调查结论尚未公布。而在此前,刺五加、茵栀黄等中药注射液也曾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由于连续出现问题,人们对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产生了质疑,并由此引发了对中药注射剂的“信任危机”。
死亡病例报告公布之后
2月11日,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接到报告,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3名患者使用标识为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批号:08030,规格20毫升/支)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并有一例死亡病例报告。
加上刺五加等中药注射液发生过不良反应事件,一时间,患者谈中药注射液色变,医生开方时也不得不回避。我国双黄连粉针剂生产量最大的企业——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刘占滨说,虽然他们的产品质量没问题,但目前还是有经销商向他们提出暂停供货。本刊记者在哈尔滨市的一些药店随机走访时发现,中药注射剂虽在出售,但在货架上只占很小的比例。
很多网民直接表达出对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担心。一位北京网友在网上留言说:“中药只能喝,最好别注射,太危险!”一位江西网友说:“现在该是取消所有中药注射剂批文的时候了。如果不取消中药注射剂,以后还会发生类似的事故。”湖南长沙一位网友网上留言:“建议在对中药注射液重新进行安全核实前,停用所有中药注射液!”
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树贵说,受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的影响,许多百姓开始怀疑双黄连这种药。这一事件发生后,不仅他们这个年生产双黄连注射液上亿支的企业遭受重创,就连其他生产双黄连注射液的企业也受到严重影响。
“双黄连事件”发生后,北京市除了封存涉及问题批次的双黄连注射液外,一些医院还提醒医生慎用包括口服液等在内的全部双黄连药品。一位资深临床医生说,医生用药在权衡安全性和有效性时,安全肯定要放在首位。在双黄连事件发生后,医生用药时也不得不慎用中药。
黑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陈淑兰认为,迄今为止,任何药品都存在某种不良反应和风险,国内外、中西药均无例外。据国家药物不良反应中心统计,药物不良反应从数量及严重性看,前十位都是已经临床应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抗生素品种,但权衡利弊至今仍在应用。我们要从临床总体效果来判断药品的安全、有效性,而中药注射剂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已经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要把药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和其他原因导致的事故严格区分开来。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应关注这些事件引发的“信任危机”,尽快调查并公布事实真相。
面对“洋中药”的竞争
中药注射剂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产物,突破了中药传统给药方式。全国现有400多家企业生产109种中药注射剂,其中双黄连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均是黑龙江省自主研制的中药新剂型,同品种产量分别占国内总产量的80%和100%,在全国临床应用较广。
沈阳药科大学天然药物化学系教授吴立军告诉本刊记者,受西药研发时间长、成本高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国际资本和国外大型医药企业一方面试图与国内中药企业合作,另一方面还通过邀请国内中药科研人员赴国外参加研讨会,交流中药学术经验,重金购买中药科研成果等途径,参与中药的生产研发。如果不能有效应对当前中药行业的“信任危机”,外资可能借机加速进军我国中药产业。
据哈药集团中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英新研究员介绍,哈药集团中药二厂生产的双黄连粉针剂对流感等20余种常见病毒有明显作用,已累计生产8亿支。2008年,美国一家权威药品研发机构在我国多次考察后,明确提出希望与哈药集团共同研究开发中药注射剂。
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院长助理倪建教授说,目前“洋中药”已进入国际市场。以银杏提取物注射液为例,我国上世纪60年代即开始研发生产,但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银杏提取物注射液发展不快,却被欧洲的一家企业注册为“金纳多”品牌,目前国际市场每年100多亿元的市场份额基本被欧洲的两个国家占有,我国企业每年销售额仅有5亿元左右。一个东亚国家生产的防治心脏病类药物——“救心”,实际就是利用我国传统中药方集合而成的,但“救心”每年的出口额却相当于我国全部中药的出口额。
据业内专家介绍,目前国外资本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已经从成品延伸到研究阶段,从中药研发开始就申请专利。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措施,再有15~20年,在我国市场上中药销售量最大的很可能是外国企业。此次双黄连事件涉及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中美合资的民营企业,美方股份占25.6%。
吴立军举例说,日本国内的民族药现有250多个处方,其中有近200个是源自中国的“汉方”,这些药品全都纳入了日本的医疗保障药品范围,而且不需要先期试验就可生产销售,因为这些药都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学军教授说,双黄连在抗病毒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经临床应用已被公认。在SARS期间,国家疾病控制中心试验验证了双黄连粉针具有明确的体外抗冠状病毒作用。
走出对中药的认识误区
面对当前中药注射剂行业的“信任危机”,受访的有关专家建议,在尽快调查并公布事实真相的同时,还要与评价抗生素不良反应一样,全面、客观、科学评价中药注射剂存在的不良反应和风险。中药注射剂是中国首创,没有国际成熟技术可借鉴,国家应坚持监督、规范、扶持并重,在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同时规范临床操作,决不能因噎废食,防止因认识误区和处理不当导致中药注射剂“消亡”。
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贾海忠说,政府部门应对中药与西药的不良反应监测记录进行准确登记并公布,对药物不良反应事件调查处理过程及时公开,并通过权威新闻媒体公布于众,增加药品安全信息的透明度。同时,要让人们全面认识中药。现在中药一出问题人们就特别敏感不敢用了,青霉素出问题人们却没有因此而不用。因为许多人认为中药“无毒、无副作用”,而青霉素的致敏性宣传则很到位,要教育人们走出对中药的认识误区。
受访的多位专家认为,药品质量出现问题、药害事件的发生是综合因素,涉及药品生产、管理、使用等各环节,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发生严重后果,甚至是恶性事故。因此,必须加强中药生产、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管理。
当前应加大监管力度,提高中药注射剂生产和销售门槛,保证中药产品质量。现行的GMP认证偏重于硬件指标,应加强对企业管理、研发等软件指标监管,对药材基地建设、企业生产环境及规模、技术装备水平、检测能力以及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设定要求并严格执行,提高中药注射剂生产企业行业标准和产品质量可控性,推进中药现代化步伐。应根据中药注射剂的特质,对运输、仓储、使用等环节的设施设备及技术要求提高门槛,严格监管。
抓紧建立国家中药注射剂基础研究机构。由于中药注射剂产业发展历史较短、企业规模不等、基础条件和技术装备参差不齐,专业性基础研究有待深入,需要加强其基础研究,完善质量标准和检测手段。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药理、配伍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加强对中药注射剂致敏性、安全性、预测性、抢救措施、联合用药等方面的研究,以加速指导和解决目前生产和临床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此外,还应尽快组织开展中药注射剂处方工艺核查。组织专家配合企业对中药注射剂进行工艺评价和论证,针对同品种不同工艺而导致不同质量的情况,逐品种推敲认定后上报管理部门审批。同时,强化临床用药规范管理。建议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医务人员用药操作规范和用药安全管理,杜绝发生扩大使用范围和适应症,不科学联合用药等现象。
刘占滨说:“中药注射剂在实际医疗中利大于弊,它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用发展的观点与办法解决。与国外企业相比,我们在中药产业发展方面有独到优势,国家应该鼓励企业加强研究,不断完善和提高产品质量,这是给我国中药产业发展提供机会。千万不要让我们已付出很大代价的中药注射剂变成外企叩开我国中药市场大门的‘金砖’。”(《瞭望》新闻周刊 高淑华 孙英威 王春雨)
更多关于“”的新闻
( 11:16:50)
( 09:24:19)
( 08:18:07)
( 15:54:00)
( 15:17:32)
( 10:43:00)
( 10:22:00)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科学应正确理解用药不良反应
[导语]近年以来,连续发生了“刺五加注射液事件”、“茵栀黄注射液事件”、“双注射液事件”、“清开灵注射剂”、“左氧氟沙星”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多起重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这是继2006年“鱼腥草
[导语]近年以来,连续发生了“刺五加注射液事件”、“茵栀黄注射液事件”、“双注射液事件”、“清开灵注射剂”、“左氧氟沙星”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多起重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这是继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暂停使用”引发医药行业阵痛后,药品不良反应再
&&& [导语]近年以来,连续发生了“刺五加注射液事件”、“茵栀黄注射液事件”、“双注射液事件”、“清开灵注射剂”、“左氧氟沙星”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等多起重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这是继2006年“鱼腥草注射液暂停使用”引发医药行业阵痛后,药品不良反应再次受到广 目前一些老百姓认为只要出现药品不良反应,不是药品质量不好,就是医生用错了药,属于事故;过去很多医生因怕承担责任,影响威信,影响医院的形象,故对不良反应隐瞒不报;药品生产企业也不愿报告,怕管理部门对企业采取措施,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多情况下是“私了”和遮掩。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管的深入开展,现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公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也更加为社会所关注。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包括普通百姓都应该科学理解用药的不良反应。从化学药品问世以来,很多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得到有效遏制,但随之而来的药品不良反应也给人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相继发生的以“反应停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被西方人士称之为“药物公害”,使药品不良反应很快成为全球公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相比之下,沿用了几千年的中药以其安全性大受世人青睐。正当中药不断走出国门的时候,却突然引发出马兜铃酸“肾毒性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事实上,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有可能存在药品不良反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联合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该规定明确指出,药品不良反应必须兼备三个条件:一是“合格药品”;二是“正常用法用量”;三是“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判断是否属于药品不良反应,必须用上述规定去衡量。药品不良反应不一定是药品质量问题,也不一定是医疗事故。“是药三分毒”,吃药就必然伴随有不良反应。它不包括无意或故意超剂量用药引起的反应以及用药不当引起的反应。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抗药引起的双重感染、药物依赖性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药品是用于预防、、治疗疾病的特殊商品。这个特殊商品是把双刃剑,它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会给人造成一些不良反应。所以它的特殊性在于它的“风险”和“效益”并存。作为吃药的首先要明白,药物既有治疗作用,又有有害作用。简单说,一个药有两个以上作用时,其中一个起作用,另一个不用的作用也许就是副作用。比如阿托品有多个作用,用它解除消化道痉挛的作用时,造成视力模糊等就是副作用;而需要散瞳时,则用的是它视力模糊的作用。正因为用药就伴随不良反应,多吃一种药,就意味着多一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对于不良反应如何确认,如果一个病人吃了龙胆泻肝丸出现肾衰,不能说一定是龙胆泻肝丸本身有问题。这要由肾病专家来确诊,甚至做肾穿,如果从组织图片上确认了是马兜铃酸造成的肾衰,才能说是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材导致的肾衰。这样评定才是科学和严谨的。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重药理作用,药物的剂量、剂型、用药途径不同,药物的相互作用及赋形剂的影响,不同种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还有胖瘦程度、营养状况、血型、遗传因素、病理生理状况的不同以及环境因素等都会使每个人对药物反应不一样;对药物产生的敏感性不一样而产生不同的不良反应,也是一些不良反应不可预测的原因。所以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受当前医药学技术和人们认识水平限制而导致的必然现象,也是正常的。尽管新药的审批非常严格,但是它还不能够代替药品上市后的监测。根据国内外的一些报道,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在10%~20%。据统计,美国因药品不良反应而引起的死亡人数居各类死亡的第六位,位于心脏病、肿瘤、中风、肺部疾病、意外事故之后,而最近的材料显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死亡已经排到了四五位。我国发生药品不良反应死亡事件有多少,目前还没有精确的统计。世界卫生组织与美国的调查都显示,不发达国家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国外对重大药害事件都有很多报道,最严重的是“反应停”,1956年~1963年,在德国和日本等17个国家发现了1万多例“海豹儿”。我国有关耳聋的报道有很多。在我国5000万~8000万的残疾人中,听力残疾的占了大约三分之一,而这些听力残疾的人中有60%~80%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抗生素就是导致耳聋的重要药物。此外,合并用药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就越高。由药害我们可以看到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有多么重要。最重要的是防止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蔓延和重演,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风险,同时也对药品上市以后的评价、政府的监管提出科学的依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及早发现、提出预警、降低用药风险。针对药品不良反应,药监部门、和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要正确制定和修改治疗用药方案,提高合理安全用药水平,提高医疗质量,保证病人的健康。作为药品不良反应风险的管理者――医生和监督用药的药师、护士、药店营业员、用药的老百姓要将发现的不良反应通过报告系统收集起来。制药企业要密切跟踪药品不良反应,根据发现的问题修改说明书、提高产品质量、改变工艺。政府对上市药品的风险管理则主要体现在两份文件上,用质量标准控制药品的质量,通过说明书指导用药、监督用药。美国是全球药品监管最严格的国家,5年内有10种药品因严重的不良反应撤市,有的新药上市仅8个月就撤了,1999年FDA对210个化学药物说明书进行了修改。而我国很多企业对修改说明书却存在着一个误区。有的企业总是“斤斤计较”:适应症怎么去掉了一条?不良反应怎么增加了三条?就希望适应症多加几条,不良反应减少几条。而国外企业的做法是:药品说明书后面的不良反应往往有两页长,把所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都告诉用药者。综上所述,作为百姓,也应科学理解用药不良反应。一个国家对于药品安全的理解,在国家角度上表明了科技水平,也表明一个政府对公众的关注水平和服务理念,在百姓角度上则代表着社会进步的程度。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关键词】:比利时 无过错 医疗制度 【摘 要】:日比利时制定了无过错医...
日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 Vol.21 No.2 P.163-166 11 (广州)了探讨1,...
日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年第23卷第9期 医学空间()10月2...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年第23卷第9期 中国研究者构建针对NG2基因的小发夹结构RNA(sh...
日 (医业网) 8 根据法国研究者的项报告,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 使用倍他米...
近日,记者从中国医院协会获悉,受卫生部委托,中国医院协会正在进行一项“医疗纠纷与...国外重大药害事件的教训
已有 1903 次阅读
|系统分类:|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教训
国外重大药害事件的教训李连达 &李贻奎 近来国外多次发生重大药害事件,性质恶劣,后果严重,触目惊心,应引以为戒。据澳大利亚《悉尼晨锋报》12月8日报道,辉瑞药厂生产的治疗帕金森病药Cabaser,近200人服用后发生不良反应,形成毒瘾及性瘾。由于药厂隐瞒不良反应,未明示这类副作用,受害者索赔。本月辉瑞与160名受害者达成共识,尚待有关部门处理。另一起更严重的药害事件是英格兰合成药物中心的制药企业生产的类固醇药物。2012年生产18000瓶,销往美国23个州、76家医疗机构,约13000人用药。由于药物污染,已有750人发生不良反应,半数以上是真菌性脑膜炎,已有64人死亡。据中国新闻网12月17日:美国检察官办公室发言人17日指出马萨诸塞州的制药企业已有14人被捕,包括2名创办人。由于药物被污染,造成真菌性脑膜炎疫情大爆发,死伤惨重。该药使用过期原料,未经妥善消毒处理,未检测药品质量,以确保药物未受污染,保证用药安全。更严重的是药厂隐瞒不良反应,伪造记录。有数名受害者及家庭提起诉讼,指控罪名还包括欺诈、销售假药等。该药厂已申请破产,吊销生产执照,并有14人被捕。还发现该药厂在2002~2003年曾因药物不良反应被投诉。2014年3月又因眼科药的问题被提诉。继而又查出本案类固醇药物污染诱发的严重药害事件。 我国有些药厂不重视安全问题,甚至隐瞒不良反应,欺骗公众,坑害病人。应从国内外一系列重大药害事件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大量药害事件表明,唯利是图,不重视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药品质量,甚至隐瞒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引起重大药害事件的主要原因。不接受教训者,必将受到更严重的教训与惩罚。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李连达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3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重大药害事件回顾 - 临床用药讨论版 - 爱爱医医学论坛
查看: 4213|回复: 0
重大药害事件回顾
阅读权限200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00多年来,国际上重大药害事件有40多起,其中“反应停事件”是最大的药物性灾难。近年来国内发生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同样发人深省。
1、& && &&&含汞的药物致肢端疼痛症:如英国婴儿用的牙粉,尿布漂洗粉中含有汞和汞化合物。1890年先后在英国发现儿童发生肢端疼痛症,还有口腔炎、牙龈肿胀、流诞、牙齿脱落、脱发等。经长期流行病学调查证明是使用含汞药物所致。
2、& && &&&氨基比林与白细胞减少症:该药是1893年合成的一种解热镇痛药。自年仅美国死于氨基比林引起白细胞减少症的就有1981人,1938年美国取消氨基比林,1982年我国淘汰氨基比林注射液及片剂。
3、& && &&&孕激素与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年,美国发现600多例女婴外生殖器男性化,流行病学调查证明系母亲怀孕期间曾用孕激素保胎所致。
4、& && &&&己烯雌酚与阴道癌:己烯雌酚广泛用于治疗先兆流产,母亲怀孕期间服用己烯雌酚可使所产女婴患阴道癌,这种不良反应往往要在几年、十几年甚至二十年后暴露,而且是在下一代身上。
5、& && &&&反应停与海豹肢畸形:反应停(沙利度胺)为抗早孕反应药,1957年首先在德国上市,曾在欧州广泛应用。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沙利度胺可致胎儿海豹肢畸形,该药在17个国家共引起海豹肢畸形1万余人。该药已禁用于抗早孕反应,只用于麻风病。
6、& && &&&非那西丁致严重肾损害:1953年非那西丁上市后,发现该药可致严重肾损害。欧州报告2000例,美国报告100例,加拿大报告45例,有几百人死于肾功能衰竭。有的病人停用8年后还可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复方阿斯匹林内含非那西丁。
7、& && &&&拜斯亭事件:该药是1997年上市,为降脂药。日拜耳公司宣布将该药从全球医药市场撤出,原因是该药单用或与吉非罗齐合用可引起肌无力或致死性横纹肌溶解。
8、& && &&&乙双吗啉致白血病:年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诱发白血病44例,我国2002年撤出市场。
9、& && &&&酮康唑致肝损害:酮康唑用于治疗甲癣、脚癣。年报道引起肝损害22例,死亡3例。
10、感冒通致血尿:感冒通致血尿60余例,大部份病例为儿童。
2002年有关药品安全性评价最引人注目的是激素替代疗法曾作为妇女延缓衰老、防止绝经期综合症、减少骨质疏松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近几年临床研究证实,激素替代疗法弊大于利。有增加乳腺癌和和心血管病的危险。
因此,对药物不良反应要引起高度重视。
易致药源性疾病的药物
易致药源性疾病的药物种类很多,按其发病率统计,最主要的有: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镇静安眠类。
常用药物主要不良反应
(一)& && &&&抗生素类药物不良反应
1、青霉素类:该类药在用药前需做过敏试验,有过敏史者禁用;青霉素可经乳汁使婴儿致敏,禁用于哺乳期妇女;有其他药物过敏史或过敏疾患已处于过敏状态的患者禁用。
& & 目前药房常用的口服青霉素类有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V-钾等,为繁殖期杀菌剂,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用可产生拮剂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是:
①& && &&&过敏性休克,死于休克者10万人中达1.5-2人,国内报道在73例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者中,死亡率为15.2%.过敏性休克发生极为迅速,做皮试时,注射针头尚未拔出即可发生。
②& && &&&可引起皮疹、斑丘疹、多型性红斑、水疱疹、大疱疹、剥脱性皮炎、毒性表皮坏死溶解综合症。
③& && &&&过敏性肾病、脑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等。
严重变态反应时,应予以急救,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等措施。
2、头孢类抗生素:第一代头孢包括: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 && && && && & 第二代头孢包括:头孢呋辛、头孢克洛
& && && && && & 第三代头孢包括:头孢克肟
& & 头孢类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者或过敏体质慎用,该类药对青霉素过敏者对头孢类有10%的患者过敏,应做过敏试验。
& & 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及肾功能损害,还有致畸的报道。为繁殖期杀菌剂,与大环内酯类配伍,有拮抗作用。
3、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口服主要有庆大霉素。庆大霉素不良反应主要有耳、肾毒性引起听力减退或耳聋。对肾毒性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减退,有过敏性休克的报道。庆大霉素疗程不能超过7天,由于耐药迅速增加,限制了庆大霉素的应用。该类药物可与β-内酰胺类合用,产生协同作用,若静滴时应分别给药。
4、四环素类抗生素:口服主要有四环素、土霉素、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美满霉素)。四环素类主要不良反应是:对牙齿和骨骼可使儿童牙齿染黄,抑制骨骼生长,8岁以下儿童不宜使用。禁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可致畸胎。易引起光敏感性皮炎,用药后应避免日晒。
5、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包括红霉素、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麦迪霉素、乙酰螺旋霉素、罗红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等。
&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不良反应是:本类药不宜与茶碱类配伍,因可使茶碱血药浓度异常升高,引起中毒,甚至死亡;可引起药疹及荨麻疹;可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胃痛;不宜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6、其他抗生素:克林霉素,是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骨髓炎的首选药。
& & 克林霉素禁用于1月龄以下的婴儿,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有消化道反应,恶心、呕吐、舌炎、肛门瘙痒、腹泻,长期使用可引起伪腹性肠炎,出现腹泻应立即停药,必要时用万古霉素治疗;可引起过敏反应,皮疹、荨麻疹、多型性红斑等不良反应。该类药物不可与β-内酯胺类抗生素配伍,会产生拮抗作用。
7、磺胺类药物:该类药物有磺胺甲基异噁唑、柳氮磺吡啶,泻痢停、头孢氨苄甲氧苄啶等。四环素类为速效抑菌剂,磺胺类药为慢效抑菌剂,两类合用可产生相加作用。
主要不良反应常见的有皮疹,严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渗出性多形红斑;可出现结晶尿、蛋白尿、尿闭,使用时需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嘱患者多饮水;老年患者、肾功能不良、脱水、少尿者不宜使用;新生儿、早产儿及分娩前期孕妇禁用。少数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极少数可出现严重的致死性急性溶血性贫血。此反应多见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遗传性缺陷者,有磺胺过敏及肝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8、喹诺酮类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有:影响软骨发育,孕妇及未成年儿童不宜使用,可诱发癫痫,引起睡眠不良、头痛、头晕、血尿。喹诺酮类抑制茶碱代谢,与茶碱合用,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而出现茶碱毒性反应,应慎用。
9、硝基呋喃类:该类药物有呋喃妥因及呋喃唑酮。主要不良反应是皮疹,先天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用药后可发生溶血性贫血。
10、硝咪唑类:该类药物有甲硝唑、替硝唑。主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恶心、厌食、腹泻、口腔金属味,服用甲硝唑可引起肾炎。该类药禁用于血液病患者及孕妇,可致畸致癌,可诱发白色念珠菌感染,故禁用于白色念珠菌感染的患者。
11、抗真菌类药:该类药物有制霉菌素、酮康唑、咪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本类药特均有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及肝损害。酮康唑有引起暴发性肝炎而死亡,还可引起男性乳房增生、阳痿、精子减少,女性月经紊乱。禁用于孕妇及肝功能有损害者。
12、抗病毒类药物:该类药物主要有阿昔洛韦、利巴韦林、金刚烷胺、吗啉胍。抗病毒类药有较强的致畸作用,禁用于孕妇和准备怀孕者。金刚烷胺还禁用于有癫痫史者。尤其是利巴韦林,停用4周尚不能从体内清除。
(二)& && &&&解热镇痛及抗炎类药物不良反应
1、& && &&&解热镇痛类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安乃近、二氟尼柳。
本类药物水杨酸类:①阿司匹林对胃有剌激作用,破坏胃粘膜屏障引起胃出血,甚至穿孔。②阿司匹林对有鼻息肉、鼻窦炎、萎缩性鼻炎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诱发哮喘,临床上把鼻息肉-阿司匹林-过敏性哮喘称之阿司匹林三联症。当出现阿司匹林哮喘时,应立即吸氧,静滴糖皮质激素和氨茶碱,数小时内即可缓解。③对动脉硬化同时伴有血压过高者使用阿司匹林,应防脑出血。④12岁以下儿童不能把阿司匹林作为解热药。⑤阿司匹林有致畸,孕妇禁用。⑥阿司匹林不宜与卡托普利等末尾带“普利”的抗高血压药物合用,合用可降低降压药的降压效应。⑦阿司匹林与利尿剂螺内酯或速尿合用,使利尿作用减弱、肾毒性增加、血中尿酸浓度升高而诱发痛风病。苯胺类如对乙酰氨基酚服用过量急性中毒可致肝坏死;非那西丁长期服用可引起肾乳头坏死和间质性肾炎;吡唑酮类如安乃近除对胃肠道有刺激外,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2、& && &&&非甾体抗炎类,主要有吲哚美辛(消炎痛)、吡罗昔康(炎痛喜康)、双氯芬酸钠、萘普生、萘丁美酮、布洛芬、芬布芬等。
该类药物均有胃肠道刺激症状,长期服用可诱发消化性溃疡、胃出血甚至穿孔。可引起耳鸣、视物模糊、血尿、阳痿、大疱疹等,有肝肾损害或溃疡病史者慎用,孕妇避免使用。
(三)& && &&&镇静催眠类药物不良反应
本类药物有:佐匹克隆(吡嗪哌酯),不良反应有口苦口干、肌无力、健忘、易怒好斗、精神错乱。长期服用突然停药可有戒断现象,过量可致昏迷,禁用于呼吸功能不全者以及15岁以下儿童,服用时严禁饮酒。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药物不良反应上报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