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李白怎么知道那么多的?

和蟠桃叔一起读唐诗。李白、王维、我们今天该杜甫了吧……

蒙古南侵,襄阳城风雨飘摇。郭靖与杨过两代大侠面对着祖国的大好河山,心中有无限感慨。郭靖扬鞭吟道:

杨过清一清嗓子,跟着念道:

没错,这是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郭靖和杨过两代大侠不打拳不玩雕,在慷慨激昂念杜甫的诗呢。

念完了,两人还要狠狠地夸赞一番。

郭靖道:中国文士人人都会做诗,但千古只推杜甫第一,自是因他忧国爱民之故。

杨过道:“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文武虽然不同,道理却是一般的。

金庸借这二人之口,称赞杜甫乃是中国第一诗人,是为国为民的诗圣。

说杜甫之前,蟠桃叔忍不住先要多聊一会杜甫的爷爷。因为此人实在是太逗了。

杜甫的爷爷叫杜审言。因为先祖是京兆长安人,所以《唐才子传》称他为长安人——蟠桃叔觉得爷爷是咱们西安的,那孙子杜甫也是咱们西安人喽。

杜审言也是唐代诗坛一个重要人物,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来来来,酬宾大奉送一首杜审言的《春日怀归》:

心是伤归望,春归异往年。

河山鉴魏阙,桑梓忆秦川。

花杂芳园鸟,风和绿野烟。

更怀欢赏地,车马洛桥边。

桑梓就是故乡、故园的意思。看,“桑梓忆秦川”——老杜家是咱陕西的,妥妥的!

杜审言的诗多以浑厚见长,他的孙子杜甫评价他爷爷的诗,说:“吾祖诗冠古。

杜审言嘛,审言的意思就是说话小心点,不该说的别乱说。而事实上,杜审言不审言,是个口无遮拦的大嘴巴,特损。

杜审言当年与李峤、崔融、苏味道被称为“文章四友”。说到苏味道。这个名字很特别吧。他的外号也很酷,叫苏模棱。模棱两可的模棱。可见其性格。苏味道元宵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特别有名,还干了两届宰相。

杜审言的孙子是诗圣杜甫,好争气。苏味道的后代也不弱,他的十世孙就是苏东坡。

杜审言和苏味道两人曾经一起在中央工作,一次一起评阅各地官员交上来的述职报告,看完后还要给个评语——不是点个赞那么容易的,要写出文采写出水平的哦。

杜审言先写完,从办公室里跑了出来说:“苏味道要死了。”一单位的人都吓尿了,问怎么回事,杜审言说:“他要是看到了我光焰万丈的评语,就得羞愧而死。”

杜甫作诗“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爷爷自恋起来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杜审言经常说:“文章上面,屈原和宋玉给我打下手;书法一道,王羲之俯首称臣。”

蟠桃叔突然想起了到了中共大佬康生的一句话“论写字,我用脚趾夹根木棍都比郭沫若写得强。”

杜审言终于落得嘴巴惹祸,被贬官到东北看冰灯了。去了死性不改,又得罪了同僚,人家合起伙来整他,进了监狱,定了死罪。

杜审言有个儿子叫杜并,才十三,有侠气,很冲动,为父报仇,提了一把剑刺杀了一个陷害杜审言的官员。代价是,这个热血少年被那位官员的一群侍卫当场砍死。

此事震惊朝野,皆称杜并是孝子。女皇帝武则天闻知此事,特召杜审言入京师,见面一聊,挺投机,再一看诗文,好有才啊,免罪,留在京城做官吧。

不过,后来杜审言不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又犯错误被流放到越南待了好长一阵子。

杜审言病得快挂了,一些熟人过来探望,其中就有宋之问。宋之问是殿堂级别的诗人,比杜审言所瞧不起的苏味道是要高出一个段位的。

但是杜审言却对宋之问说:“我不死,你就没法出头。我一死,你就可以冒尖啦——只可惜,世上再无我这么有才华的人物啦!”

杜审言,你这个傲娇鬼!宋之问同学脸色都变了,人家要把送来的花篮、牛奶、鸡蛋、水果统统提走啦!

杜审言因为一生疏狂,史书给他的评价是俩字:矜诞。蟠桃叔觉得杜审言有点像金庸小说里的“老顽童”周伯通,蛮可爱的。

杜甫没有见过他爷。杜审言去世四年后杜甫才降生。但杜甫还是很崇拜这个爷爷的。杜甫在儿子过生日的时候,曾无比骄傲地给儿子谈家史,话传承,说:“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杜审言把诗歌基因作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统统隔代遗传给了乖孙杜甫,这才有了后来的诗圣——我们因此原谅杜老先生一生不羁放纵爱卖嘴。

好,言归正传,说杜甫。

说杜甫,道杜甫,杜老夫子有点苦。忙忙碌碌一辈子,哎嗨呦,我的哥们呀,他没有发家呀没有致富……

一提杜甫,我们的脑海里大多会浮现出画家蒋兆和的《杜甫像》。画中的杜甫一身瘦骨,一脸孤寂,笔墨之下,萦绕苍凉。

画家蒋兆和在题款中先引了两句杜甫的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又自题了两句:“我与少陵情殊异,提笔如何画愁眉”。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杜甫像》中的杜甫其实是以画家本人做模特的,不信可以去看看蒋兆和的照片或者画像去。

该画入选中学教材,影响很大。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杜甫就应该长成这个样子——蒋兆和的嘴脸。

二零一二年起,关于杜甫的涂鸦图片在微博上疯转:脑洞大开的学生娃们打开课本纷纷为杜甫形象进行再创作,画家蒋兆和笔下的杜甫时而扛着水桶,时而弹奏吉他,时而变身福尔摩斯……这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杜甫忙不忙另说,杜甫留个我们的印象是“杜甫很穷”:“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你想吧,一个瘦老头,躲在茅草屋里,冻得瑟瑟发抖,要吃没吃,要穿没穿,苦逼极了。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那是盘踞在首都根深叶茂的显赫士族。他的祖父、父亲、叔叔以及众多亲属都是高级官员。身为高干子弟的杜甫其家庭环境可优越了。

六岁那年,杜甫小朋友在洛阳观看了一场高水准的文艺演出。一票难求,要找黄牛,因为演出的是——公孙大娘舞剑。

公孙大娘并非是个老太太,而是个花季少女。在唐朝,大娘是指家族中最大的姑娘。

孙大娘很美,是大唐国宝级的舞蹈表演艺术家。大唐的舞蹈双璧,一个是唐玄宗主创的宫廷舞蹈,羽衣霓裳舞,一个就是公孙大娘的舞剑。公孙大娘舞起剑来,剑气如虹,姿态万千。

最关键的是,公孙大娘舞剑可以激发艺术灵感。

张旭看过公孙大娘舞剑,因此而得草书之神,回去狂写疯写,后来成了草圣。

张旭有个学生叫吴道子,他看过公孙大娘舞剑,体会到了用笔之道,不练书法改画画了,回去狂画疯画,后来成了画圣。

杜甫小朋友看过公孙大娘舞剑则屁颠屁颠往家跑,跑回家就提笔刷刷刷就是一首诗,那是他的处女作,题目叫《凤凰》——我们都知道,他后来成了诗圣。

李白在诗中常以大鹏自喻,杜甫则幻想自己会是一只凤凰。凤凰代表了荣华富贵、万众瞩目的人生巅峰。

杜甫二十四岁那年参加过一次高考,好可惜,没考上,那个凤凰梦还没有一个响动。没关系,不在意,仗着家里有钱,杜甫也不复读,干脆在齐鲁燕赵间潇洒漫游。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年纪一天天大了,也不急着成家,家里催婚,杜甫就说“我还想再放荡两年”。

嗯,杜甫就是说“放荡”了哦。有诗为证:“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靑丘旁。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

穿着貂皮大衣,骑着宝马驾着鹰,太酷了。杜甫那时候是无忧无虑、富裕快活的公子哥嘛!

在此期间,他志向远大,豪情万丈,状态好极了。登上泰山如此抒怀: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到三十岁才暂时消停下来,到洛阳的首阳山下全款无按揭弄了套房子,叫陆浑山庄。然后娶了个小他十岁的漂亮媳妇。岳父姓杨,是政府高官,主管农业和财政的副部长,与世代为官的杜甫家可谓门当户对。

杜甫的老婆杨氏在杜甫的诗里多次出现。通过那些诗,我们知道杜甫的老婆有贤德,有才学,还特别喜欢下围棋。杜甫晚年在船上漂泊时候,她在纸上画棋格,与杜甫下棋解闷。

杨氏给杜甫生了四个娃:儿子叫宗文和宗武,还有一个儿子名字不可考了。有个闺女叫凤儿。杜甫给娃起名字起得好大众。宗文、宗武,是不是让你又想起《神雕侠侣》了?《神雕侠侣》里面武三通的俩儿子,一个叫敦儒,一个叫修文。

你看人家李白给娃起的名字多文艺的:老大叫李伯禽,小名明月奴;老二叫李天然,小名颇黎。

说到李白,杜甫婚后的第三年的夏天,杜甫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了——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相遇。

李白当时名气已经很大了,是神一般的存在,江湖辈分不知道比杜甫这样的诗坛小角色高了多少呢。但是,几句吟唱,几句言谈下来,就和武林高手过招一样,李白立即作出了判断——这小伙子功力了得,不是庸手,好,一起玩喽。

当时李白被唐玄宗炒了鱿鱼。唐玄宗给了李白一大笔青春损失费。李白很骄傲,没要。从长安出来,李白纵情山水,喝酒拼醉,这样才能好受一些。

李白喝醉了酒给杜甫讲了自己的传奇故事,有夸张,有渲染。李白的气场很大,杜甫一时全然着迷,被李白的诗化人格所裹卷,陶醉、崇拜、神往。

杜甫后来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描写李白的牛气冲天:“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唐玄宗想召见诗仙,李白都“不上船”。解释下,“不上船”不是真的上船。那是当时的俚语,是指敞开衣襟,坦露胸怀的意思。

杜甫低下头看看自己的衣襟,心里暗暗想:皇上如若来呼我,我是上船呢还是不上船呢?

李杜在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游山玩水吃胡辣汤。从夏天一直玩到秋天,还在当地遇到了高适。

高适也写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诗如其人,豪气——好,一起玩喽。

高适是丐帮长老,“混迹渔樵”,“狂歌草泽”。此地是他的地盘,人熟地熟,由他来做地陪,再合适不过了。

和李白和高适这段歌酒酣畅的日子,杜甫一生难忘,“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第二年后,杜甫觉得不过瘾,又跑到山东济宁与李白再次相会。

当时的杜甫背着个斗笠,瘦得要紧,李白写了一首诗调侃他,劝杜甫不要太瘦了,写诗也不要那么辛苦,伤了身体可不好哦:

瘦瘦的杜甫嘿嘿一笑,心里暖暖的。

二人一同游山玩水,寻仙访道,“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晚上睡一个被窝,白天牵着手儿到处玩耍。以至于很多年后,杜甫对李白都是念念不忘。

相别时,李白又喝大了,西望长安,感慨万千:兄弟,长安虽大,却容不下一个李白啊。

杜甫:哥,我想去长安试试。

杜甫比李白小了十一岁,杜甫属鼠,李白属牛,所以杜甫把李白叫哥。

李白拍了拍杜甫的肩膀:兄弟,我看好你哦。

当时他们都不知道这是永诀,李白在分别之际还写了“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的诗句。此后,李白和杜甫再也没有见过,相逢的金樽美酒就只能出现在梦中了。

杜甫真正的玩够了。他带着自己的凤凰梦,带着李白的那句“兄弟,我看好你哦”前往长安,求取功名。

杜甫长安熟人多。一去长安,就带着自己的诗稿去找汝阳王喝酒,约驸马郑浅喝茶。也认识王维,没事就去听他弹琴。

杜甫毕竟年轻,有时候还参加一下官二代之间聚会,喝喝花酒。不然他为啥有《陪贵公子携妓丈八沟纳凉遇雨》的诗:“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蟠桃叔觉得很亲切,因为蟠桃叔的住所就离丈八沟不远。哼,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先生,啥时候蟠桃叔也携妓去丈八沟纳凉去!

杜甫在长安挺快乐的,第二年,又传来一个好消息:根据唐玄宗的指示,朝廷搞了个“大唐好人才”的超级选秀节目。

杜甫兴冲冲跑去参加海选,结果莫名其妙地被刷下来了。后来才知道,参加海选的选手全部落选,无一幸免。

“大唐好人才”的总导演是宰相李林甫。这次选秀,李林甫一个人都没录,还跑去向唐玄宗报喜:皇上太圣明了,所以民间都没有遗漏的人才——这真是我大唐之福啊!

唐玄宗感觉这个花式马屁很舒服,觉得好像真是这么回事,宣布“大唐好人才”选秀活动完美落幕。

唐玄宗和李林甫相视一笑,春风起,春潮涌。

杜甫愤愤然了:哼,一笔写不出两个甫字,李林甫这老贼怎么一点面子都不讲!

其实说起来李林甫和杜甫还有亲戚关系呢——李林甫的大女儿嫁于杜家了,夫君是杜甫堂哥杜见。

杜甫在长安一耗就是十年。开始还行,兜里有钱,万事不难。没几年,杜甫他爸过世,靠爹吃饭的杜甫家道日渐消乏,稀粥都吃不起了。

杜甫就去城外采来草药到城里摆地摊,没少和城管打游击啊。这能挣几个钱?少不了到熟人和朋友家去蹭饭。

有次去族孙杜济家蹭饭。这不是亲孙子啊,加上杜济家里也不怎么富裕,嘴上不好说什么,嫌弃却是遮掩不住的。杜济这孙子,打井水故意把水搅浑,到园中摘菜就挥刀乱砍一气——你让你爷爷杜甫多尴尬。

唉,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啊,杜甫在诗中对自己的这段穷困生活描述道:

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叩富儿们,暮随肥马尘。

残怀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在长安期间,杜甫住在长安的少陵附近。加上他本来籍贯就是长安,所以自称“少陵布衣” 、“杜陵野老” 、“杜陵野客”。你听听,布衣、野老、野客,可怜见的,反正蟠桃叔的眼泪就快掉下来了。

后人称他的这段经历是“落第高才苦长安”——没事啦,以后还要接着苦,苦呀苦呀就习惯啦!

在大首长韦见素的协调下,杜甫最终才得到一个八品官职,小科员,这时候杜甫都四十四岁了。

杜甫的命实在不好,才当了两天公务员,震惊朝野的“安史之乱”就爆发了。世道很乱,杜甫的小儿子就是在那个时候饿死的。

安史之乱第二年,潼关失守,长安危急,江南皮革厂的王八蛋老板黄鹤带着他的小姨子跑了——不不不,是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跑了。

玄宗不管这烂摊子了,太子李亨就跑到甘肃匆匆即位,是为肃宗。杜甫安顿好老婆娃,只身北上,投奔肃宗。

运气照旧不好,半道上,杜甫遇到了叛军,被押回长安。

此时,同样被俘的还有杜甫的熟人,大诗人王维。

王维官大,被严加看管,杜甫芝麻绿豆,多多少少还是有点人身自由的。他就抽空做起了战地记者,写下了《进灭残冠形势图状》等政论文章,只是可惜没有报纸能发表。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个人身困长安,杜甫想远在鄜州(陕西的富县)的老婆和孩子了。他看着八月又大又圆的月亮写下了一首《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在长安望着月亮想老婆的杜甫在诗中想象出了老婆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这首诗明白如话,深婉动人。

因为诗中“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两句,后来一些腐儒就看不下去了,觉得太香艳了,太轻浮了,太挑逗了,杜先生可是个老实正经人呀,怎么能写自己的老婆露着光胳膊?——去你妹的,人家那是夫妻恩爱,真情流露,好不好!

杜甫是一个爱老婆,爱子女的人,在他很多诗中关于家人的句子都令人难忘。杜甫幼年失母,他的四个弟弟都是异母所生。在他的诗中也经常有对弟弟们的挂念。

当然,他的继母在他的诗中是没有出现过的。尽管如此,真切地描写亲伦之情的,在古代的中国诗人杜甫已经算是第一人了。

至德二年(公元七五七年)四月,被困两年的杜甫冒险从城西的金光门逃出长安,跑到了宝鸡投进了肃宗皇帝温暖的怀抱,被肃宗授为左拾遗,属于纪检干部。

杜甫在肃宗温暖的怀抱里还没被暖热呢,就因为替获罪的宰相房琯说了几句公道话,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山脚下的华州去做管理兵器仓库的小科员。

杜甫别别扭扭地去了。在华州,杜甫的诗中记载了两顿令人难忘的饭。

其中一顿是一个姓卫的朋友家吃的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典型的农家饭,小米饭就韭菜,又养胃又壮阳。那是春雨绵绵的晚上,杜甫吃得津津有味。

“剪春韭”是什么鬼?据说是一种烹制韭菜的方法,即将韭菜迅速放热盐水里烫个半熟捞出,再剪用剪刀剪成段投入冷水中。这样做出来的韭菜,清脆可口。你可以试试。

另一顿吃的是白米饭加生鱼片:“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香饭缘老翁。

朋友用美食温暖了杜甫的胃和心。

口腹之乐其实并不能驱散内心的苦闷。此时,他更操心的是他千里之外的李白哥哥。

听说李白跟错了人,站错了队,被流放夜郎。杜甫同情其遭遇,关切其生死,忧思拳拳,久而成梦,于是写下了《梦李白》: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其实,自从与李白哥哥相别后,杜甫一直用诗歌记录着对李白的思念。

春天,他想李白了,就写一首 《春日忆李白》。冬天,他想李白了,就写一首 《冬日有怀李白》。一天过完了,又想李白了,就写一首《天末怀李白》……

现在流传下来的杜甫写给李白或者怀念李白的诗有十二首之多,几乎全是溢美和崇拜之词。

如,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如,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如,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如,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如,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如,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

杜甫啊杜甫,你把李白哥哥都夸上天了。

于是乎,有人替杜甫抱不平了:李白啊李白,你这个令杜甫魂牵梦绕的男人啊!人家杜甫巴巴地给你写了这么多诗,你好歹也礼尚往来回复几首啊。你倒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杜甫哪里比不过汪伦了?哼,看清你了!

嗨,多少有些冤枉李白了。

唐代没有完善的民间邮寄系统,所以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大多是写给自己看看,不见得真正能送达李白的手中。更何况,李白的诗作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流传下来,也许在没有流传下来的这些诗当中就有写给杜甫的,亦未可知。

虽然,李白写给杜甫的诗歌不是很多,但是也能看到,李白对杜甫的惜别、思念之情。其中,“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与“思君若汶水”都写得很情深,也算是对杜甫的一番安慰之情哈。

好了,这个案子就这么破了吧。反正蟠桃叔坚信李白和杜甫的友谊至纯至真,牢不可破。

乾元二年(公元七五九年)夏天,关中大旱。

杜甫真背,啥都能遇上。要知道,唐代是一个温暖湿润的丰饶时代。不相信可以看看竺可桢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等著作。特别是长安所在的陕西关中地区,气候多雨而湿润,而且八水绕长安,水灾比较多,旱灾是很稀罕的。

战乱加旱灾,富庶的关中也没余粮了。杜甫一家断炊了。人挪活,树挪死,实在不行咱们逃荒去吧。

公职也不要了,杜甫带着妻儿几经辗转,去了成都。因为他的发小严武当时在成都做官。投奔过去好歹有口饭吃。

就这样,因为一场旱灾,致使杜甫从此永远地远离了帝都长安。

到了成都,没有麻辣烫,没有龙门阵,啥子都没有,一穷二白的。杜甫一家人自力更生,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容身的草堂。

日子再苦,情趣还是有的,杜甫跟好几位地方官员朋友索要了树苗来美化庭院,有桃树、有绵竹、有桤木、有青松……

杜甫是浣花溪迎来的第一位大诗人。当然,以后它还将接纳女诗人薛涛。后文再细说吧。

杜甫来投靠严武,按理说两个人应该相亲相爱,但是两个人其实八字不契合,三观不统一:杜甫看不惯严武的奢侈,严武看不惯杜甫的迂腐。

一次杜甫喝醉了,借着酒性呵斥严武:“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

严挺之是严武的老爹。严挺之官做的挺大,但是一生都很节俭,死了都是薄葬。

严武听到这话气得脸色都变了,杜甫一看玩大了,马上嬉皮笑脸地指着自己的鼻子说:“嘻嘻,我是杜审言那怪老头的孙子。”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啊。

杜甫在四川堪称是教科书式的穷,一到夏蚕结茧的时节,杜甫就拉着儿子一路鞠躬: “行行好,给个蚕茧吧。”

你是不是在惊呼:行乞?

可以想象,杜甫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众筹不能算行乞。读书人的事,能算行乞么?”

杜老夫子,别解释了。我们都知道这五、六年间你的日子苦。

他此时的诗记录了一切:“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还有更惨的“痴儿不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东门”——他家揭不开锅了,正在长身体的儿子饿了就吵着要饭吃,在门外哭嚎。

到了秋天,杜甫的茅屋被风雨所坏,饥儿老妻,彻夜难眠,这就有了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你们在语文课本里读过吧——“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饿的实在没有办法,杜甫只好拉下面子,给彭州刺史高适写信乞讨——哦,不,众筹:

百年已过半,秋至转饥寒。

为问彭州牧,何时救急难?

对,这彭州刺史高适就是当年和自己一起陪着李白哥哥玩耍的高适哥哥哦,现在人家已经发达了。

高适从百里之外送米来接济他,杜甫有诗为证:“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莫愁前路无知己,谢谢高哥你的米。

家里有粮,心里不慌,杜甫在成都的日子,也就美好起来,巴适起来了。

杜甫有空了就出门到江边散散步,看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心里挺美。

杜甫写完诗歌,在窗前闲坐看风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也让他心里挺美。

杜甫时常在家招待邻居来喝喝小酒,“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心里当然挺美的。

杜老夫子,你这样就对了,借用香港TVB的电视剧经典台词就是:“做人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开心。”

成都一住四年,严武去世,杜甫就离开了,去了夔州(奉节),投奔于夔州政界一把手柏茂林。

柏茂林挺够意思,杜甫在夔州为公家代管公田一百顷,自己也租了一些公田,买了四十亩果园,还雇了几个长工呢——生活有点小滋润了。

在当地,杜甫作为文艺界的老同志还经常参加一些官员的宴会,席间可以吟吟诗嘛。有次,他就在一次宴会上观赏到了李十二娘舞剑器。

在烛光剑影里,一时间,杜甫有些恍惚,联想到了自己六岁时在洛阳看公孙大娘舞剑的情形。那时候他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小公子,是大唐事业的接班人,那时候他还写下了一首寄托了光荣与梦想的《凤凰诗》。

舞毕,杜甫上前拱手相问:敢问姑娘,所师为谁?

李十二娘答曰:我是公孙大娘弟子也。

杜甫闻之心中一荡,这一荡就荡出一首千古佳句来:

这首诗气势雄浑,沉郁悲壮,借公孙大娘而追忆起了那盛唐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杜甫乐极悲来,联想到自己晚景落寞,而自己的凤凰梦已经不知不觉中早已不在了——他只能给自己的爱女起名叫做凤儿,聊以慰藉。

他的心中一定时时飘来了一首这样的歌:“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小鸟飞去无影踪,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别的那样呦,别的那样呦,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

有一句话叫“文章憎命达”,“诗穷而后工”,还有一句话叫“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其实,在这一时期,杜甫的诗歌创作开挂了,高潮了。成都四年,夔州两年,不仅诗作数量大,而且质量高,他的很多重量级的作品都是在此期间完成的。比如《春夜喜雨》、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比如《蜀相》、比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比如《登岳阳楼》……

其中的千古绝唱《登高》被后人誉为“七律之首”:

这时候的杜甫已经悄然练成了震古烁今的绝世武功,只是因为躲在蜀地,没有去华山论剑而不能扬名立万,所以江湖上欠他一个“诗圣”的名号。

其实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如今有多牛逼。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寻思着啥时候带着老婆孩子回洛阳他们的陆浑山庄去,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下棋、写诗、面对大海,春暖花开。

这时,大唐通讯社发来一条特大喜讯:在我大唐皇帝陛下的英明领导下,李光弼元帅、郭子仪元帅率领大唐威武之师成功收复河南河北广大沦陷区,东都洛阳广大群众锣鼓喧天喜迎解放!

杜甫闻之,欢喜地又哭又笑又唱又跳又写诗:

杜甫在“便下襄阳向洛阳”一句后自注云:“余田园在东京。”

没落贵族嘛,到底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人家在洛阳有产业的。回回回,回洛阳,喝胡辣汤!

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又漂泊到岳阳,他没有想到这一段水路竟然走走停停,几年的光阴全在这船上。

到最后,由于局势有变,不但不能北归洛阳,还被迫更往南行去投靠亲戚了。

船上度日的杜甫把自己比喻成了一只盘旋在天宇而无处落脚的沙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过耒阳途中,遇江水暴涨,杜甫的船被困于洞庭湖畔,五日未食。

当地县令和杜甫多少有点渊源,就下了个单,让外卖小哥送来了美酒和牛肉。

杜甫狂吃啊。用郭德纲相声里的话就是:甩开腮帮子,撩开后槽牙。饭菜如长江流水,似风卷残云,就跟倒土箱子里似的……

然后,然后——然后,老夫子当晚便驾鹤西去了。时年五十八岁。

疑问:杜甫是撑死的吗?

其实,杜甫是糖尿病患者。他在诗中说自己“我多长卿病”。汉朝的司马相如字长卿,患有消渴症,古人便以“长卿病”代指消渴症,也就是现代医学所称的糖尿病。

作为糖尿病患者,杜甫居然很喜欢喝甘蔗汁,出游还带着大瓶甘蔗汁随时饮用——甘蔗汁!血糖能降下来才怪。

糖尿病令杜甫痛苦不堪,他在诗中多次描述了自己的病情,如 “闭目逾十旬,大江不止渴”“病渴身何在,春生力无更”,这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杜甫生命最后一餐,牛肉和白酒,加上暴饮暴食,势必胰腺超负,引发酮症酸中毒了。

杜甫这一生,真的很忙。终日奔波苦,一日不得闲。

杜甫死了,终于可以歇歇了。

杜甫死了,他的诗歌也随之沉寂。

你如果有兴趣,去翻翻当时唐人编的诗歌集、名人录、作家大全之类,根本就没有杜甫的名字。当时最著名的《国秀集》《丹阳集》《中兴间气集》《河岳英灵集》这几个集子都不收杜甫的诗。连什么李嶷、阎防这些三流诗人都选上了,就是没有杜甫。

过了好多年,有半个多世纪,盛唐已逝,时入中唐。

有一天,当时的诗坛大人物元稹无意中踅摸到了一本杜甫的诗集,随手一翻却如翻江倒海。他激动得不能自抑,马上要找杜甫喝酒。一打听,杜甫都死了很多年了,就替杜甫写了一篇超高评价的墓志铭,以此致敬。

元稹还忍不住写信告诉好友白居易:古往今来的诗人,我看没有一个能比得过一个叫杜甫的。

到底是知音,白居易的回复是热烈的:同意,同意,我觉得他的诗肯定会火得不得了!

关注到杜甫的不仅仅是元白二公,当时的另一位诗坛大佬韩愈则把杜甫和李白并列,写诗告诉他的小兄弟: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呀,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两把火,熊熊火光照亮了我。

韩愈的这个小兄弟叫张籍,就是写“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那位啦!

张籍一读杜甫的诗,太崇拜了。他把杜甫的诗稿烧成灰,再拌上蜂蜜,每天有滋有味地喝上那么一杯蟠酱——蟠桃叔香辣酱!

哎呀,不好意思,最近忙着推广蟠酱,一时糊涂,插错广告了,应该是——“蜂蜜杜甫茶”。

喝了“蜂蜜杜甫茶”的张籍感觉非常良好:我的肝肠从此变成杜甫原装的啦!

晚唐的诗人韦庄是长安人,杜甫的老乡,也是杜甫的粉丝,他找到了成都杜甫当年住过的草堂,修缮后挂上了“杜甫故居”的牌子。从此成都多了一个旅游景点。

这些诗坛名家接力赛似的力推杜甫,从唐到宋,从明到清,千百年来,其势不衰。去你的《国秀集》,去你的《丹阳集》,现在请翻看最牛逼的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杜甫的诗选得最多!

杜甫生前也就是诗坛的一个死跑龙套的(咦,跑龙套的前为什么要加一个死字?)他死后逆袭成功,终成不可替代的一代宗师——来来来,请出杜老夫子酷酷地摆个造型。

杜甫的名字永远和他的李白哥哥的名字日月同辉地排在了一起——没错,“唐诗”有另一个名字,那就叫“李杜”!

哈哈哈,如果喜欢,请您继续阅读“蟠桃叔读唐诗”的其他内容:

照例发个最近刻的桃核吧。这是给北京的铁兄刻的。哈哈哈。望喜欢。

翻看古人的画像,特别是唐朝之前的文人,大多数文人都是腰佩宝剑。老师说,真正的文武双全之人,上马能御敌,下马能治国,可是,这样的人才却不是随处可见。在历史上,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自称怀才不遇,却在其自我标榜的领域里被同龄人甩了好几条街,比如说诗仙。

唐朝之后的文人,把太多的情怀寄托在李白身上了,除了这些人的文人情怀之外,李白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大V,要不他也不会成为“诗百篇”的诗仙。与杜甫的现实主义风格不同,李白大多表达的是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怀,说白了就是推销自己。推销什么呢?当然是“学好文武艺,货予帝王家”的那一套了。李白的诗,大家都见识过了,那李白的武功呢?

李白喜欢成为一名侠客,他在《》里写道“十步杀一人,”;《赠从兄襄阳少府皓》一诗,留下了“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的诗句;“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出自李白的《白马篇》。乍一看,李白的江湖生活还挺丰富的,活脱脱的江湖大侠风范。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剧《》,里面就有李白的戏份,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影视剧中看到李白,原来他还真是个剑客啊!上大学的时候,有同学说李白是当时唐朝排名第二的剑客,据说第一是他的师父。

李白的诗写得那么好,武功又这么厉害,怎么就不给他封个一官半职的,也好让他为大唐盛世锦上添花啊。于是,我翻阅书籍,想找点什么来批一下那个皇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李白哪是什么剑客啊!他的一首《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彻底暴露了李白的真实武功水平。

原来年轻时的李白,曾经混迹于市井之间,也是个斗鸡赌博之徒。有一次在,因斗鸡得罪了人,被大群流氓混混围追堵截,也没有见他使出“”的绝招来,危难之际,他的好朋友陆调冲出人群,及时报官搬来救兵才算是把他解救出来。

都说要“为贤者隐,为尊者讳”,关于的武功水平,我看就讨论到这儿吧,说多了的话,影响他在一些人心目中的形象。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白喜欢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