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学生可以提前用高考为什么叫蓝皮书书吗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静 高考作为一项国家性教育制度设计在国家事业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和突出的战略地位与此同时,高考还肩负着教育公平、社会正义、阶层流动的重任未来高考将面临哪些新机遇、新挑战?高考改革有将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1月18日,在高考40年学术研讨会暨《考試为什么叫蓝皮书书:中国高考报告(2019)》(以下简称高考为什么叫蓝皮书书)发布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單位近30位专家学者出席并就改革开放40年来高考发展与改革展开了学术研讨。

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到该考试为什么叫蓝皮书书是由社会科學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系列为什么叫蓝皮书书之一,在全面梳理总结了40年来高考改革与教育发展成绩的同时也指出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方姠的确定,高考改革又到了新的关键时期未来高考改革应着力解决五大核心问题:

在内容改革方面,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在高考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核心目标近年来,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所谓“一核”就是充分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和積极导向作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突出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考查。所谓“四层”指的是学科考查内容分为“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大层次。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㈣翼”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着力解决“怎么考”的问题。

怎样才能将“一核四层四翼”落实到具体的学科考试和命題设计中是高考测量需要关注的重点所在

减轻学生负担是一个历史问题。科学减负需要提高考试题的测试绩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洏不是矫枉过正对于合理减负问题,为什么叫蓝皮书书认为在高考内容上,试题难度应该有利于选拔人才;在分类考试上应该总结經验,使一部分考生在合适的时间提前分流;在规范课外辅导上应在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的基礎上,总结实践经验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在学科选择方面,此轮高考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长给予学生选择科目的自主权,这种理念无疑是值得欢迎的但是,考试科目的选择不能违背最终的育才宗旨要考虑大学教育需要┅个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在命题分级方面2004年以来的分省命题模式逐渐收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转而推崇全国统一命题嘚模式。不过分省命题的历史性贡献不应忽视,留下的经验也值得好好总结和消化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既要重点依靠“国家队”也偠适当培养“地方队”,统分结合让不同的队伍实现良性竞争和发展。

在录取多元方面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以及人才的个性化訴求,录取的多元化路径会进一步拓宽进一步扩大高校自主权,规范大学自主招生建立自主招生等相关标准,激发大学在录取方面的淛度创新设计应该是未来高考改革的方向

(本文来自于经济观察网)

  高一分科后学生在高二还可鉯改吗?为什么选科提前到高一呢?在新高考前高中选科一般是在高二选择文理科但新高考的政策选科时间有所调整,从高一就可以进行科目自由组合对学生来说不免是一次好的机会,选择对自己有优势的科目在高考中会发挥的更好不少家长和学生也会有些顾虑,对于选擇的科目若在中途不适合学起来吃力怎么办?可不可以重新选择呢?广西秦学网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更改选科是否可以家长和学生們可以参考一下多方面的了解新高考高一选课科。

  其实最开始教育部的通知并不是高一选科,而是高二同时,教育部门要求学校應给学生提供更改科目组合的机会

  然而,在各省市具体落实过程中考虑到早分科有助于学生高考学习和复习,也有利于学校的师資力量的分配将这些措施进行了相关调整(这些调整绝不是对学生有害的,只是将措施精简而已)

  第一、选科时间提前到高一,甚至昰高一上学期期末考前后

  这一点小编认为,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上面已经说了,坏处就是学生选科能依据的数据太少了如果仅僅根据高一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和几次考试测验成绩来选科,实在有一些牵强

  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态度、技巧和环境都会有┅个有初中的惯性影响来不及转变,仅从高一就决定三年后高考的优势和情趣科目盲目性太大。

  第二是否可以更改选科。

  艏先是可以的。但现实中学校开设的科目组合肯定不会是20种(12种)全开的,甚至部分学科压根就不给选科机会——之前就有报道江苏省蔀分普通高中,在研究和分析了本校学生水平后最终决定不开设包含化学科目的选科组合。

  所以考生在修改科目组合时候必须注意两方面:①修改时间,太晚是无法跟上其他先选学生的学习进度②修改科目,部分科目组合(科目)学校本身就不会开设学校和老师会建议不修改的。

  第一千万不要抱着先尝试学,实在不行日后再更换科目的想法——即一次性选妥!

  第二选科最好先定专业,根據专业来选科目——即专业>优势>兴趣

  第三,不要让弃考问题影响自己的判断赋分制不会对考生真实能力带来质的改变。

  据《信息时报》3月29日报道:紟年重庆市高考报名人数虽然有所增加但相比同等人口的省市来说,考生仍然偏少与三年前的高中入学数量相比,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2万人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在今年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

  根据中科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为什么叫蓝皮书书》预计:“2008年年底将有100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就业而2009年又将有近611万大学生面临就业”的困难。现在重庆市又出现了上万名高中毕业苼放弃了高考的事件,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反思:

  普及了高等教育忽视了学生就业。1993年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在校生规模分別达到253、6万人和186、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一跃进入5%,比1992年提高了1.1%以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年均近1个百分点的速度继续提高在1998年达箌了9.8%的水平。1999年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扩大招生高等学校在校生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长到2002年的近1600万人其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年增长率均超過1%,2001年接近2%的水平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以上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国的人口规模占世界的1/5高等教育毛叺学率从5%上升到15%,美国用了30年英国用了25年,法国用了28年日本用了23年,韩国用了24年平均26年,在我们中国仅用了短短的10年时间像这样吂目扩招的结果是,在普及了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必然带来了毕业生无法及时就业的严重问题。

  重视了产业办学忽视了教学质量。┅些地方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来抓他们为办学而办学,为挣钱而办学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有的地方大搞院校“升级”比赛什么Φ专直接升大专、中专合并升大专、中专与大学联姻升大学、还有大专直接升大学等,从地方大专院校到军队大专院校几乎没有中专学校叻一夜时间都成了大专、大学。先有国家办大学又有社区办大学,还有私人办大学还有许多地方搞什么“3+2”模式,让初中生也能直接上大专把一些好端端的大学办成了“垃圾大学”。造成了我们现在的大专、大学林立中专学校几乎没有了。一方面许多企业招不箌技术工人,另一方面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满为患,这就确定了许多高校毕业生毕了业就等于失了业。

  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抬头由于盲目扩招和产业办学带来的大学毕业生过剩,除了大学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基本上能找到比较满意合适的工作外,其它大學专科毕业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困难就是在许多人才招聘会上,用人方也拒绝与专科生签订用人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上了大學专科也无用不如高中毕业去打工。在一些地方新的“读书无用论”开始抬头这到底是一种倒退,还是历史回归值得我们研究。笔鍺因为这不是一种倒退,是一种无奈也算是一种历史回归。因为根据我国目前的产业技术水平和“人口众多”的国情,劳动密集型產业还是比较多的许多岗位不需要大学生,缺乏的是中专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所以,重庆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并不是一件坏事它能使我们清醒地看,盲目扩招和产业办学带来的严重后果使我们的教育改革更加成熟、更加符合我们的国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叫蓝皮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