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2020小康社会的标准三个特征

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7月2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等的结合上进行思考,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上来思考”,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科学判断。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标定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

科学标定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是正确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的出发点与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在“7·26”重要讲话中指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空间,也具有特定的历史局限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从总体上考察,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为此,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但“行百里者半九十”,离成功距离越近,越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对于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社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更好实现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重要指南。

根据阶段特点确定发展思路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不同的问题和任务。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根据时代的变化提出新思路,制定新战略,采取新举措,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经验。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这个目标已经如期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立足中国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居于引领地位。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为让13亿多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正在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日益显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应认识和把握这些新的变化,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就能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涵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正如一棵大树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一样,天下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深刻表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并不是世界各国现代化道路上唯一正确选择。中国承认和尊重世界的多元性和多样性,并矢志不渝地坚持从本国的历史与现实出发,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也让世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真实、立体、全面。近年来,中国努力把本国利益同各国共同利益结合起来,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中国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等,始终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共同发展道路,继续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自身发展经验和机遇同世界各国分享,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便车”“顺风车”,实现共同发展,使得中国方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与认可,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展示了新的图景。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当地20世纪结束的时候,我国已经胜利的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中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增强,人们以往世世代代渴望实现的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21世纪前50年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根据...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从中国实际出发,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当地20世纪结束的时候,我国已经胜利的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中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标,综合国力有了很大增强,人们以往世世代代渴望实现的温饱问题已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21世纪前50年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思想和十五大关于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展望,十六大深刻分析了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科学作出了新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勾画了宏伟蓝图,围绕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也有利于展示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这对于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加快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仅仅处于小康社会的起点,与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相当的距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的祖国必将更加繁荣富强,人民的生活必将更加幸福美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这是一个振奋人心,鼓舞斗志的奋斗目标。7. 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我们党在全面正确地分析国际、国内有利和不利诸方面条件的基础上,清醒的把握战略全局和战略机遇中提出的,符合时代潮流特征,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当人类步入21世纪时,我们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周围一切都处在激励的大变动中,节奏明显加快,许多过去从来没有遇到过的新问题层出不穷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人们原来没有料想到的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发生,这种变化,远远超过人类经历过的以往任何一个世纪,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紧迫感。稍放松一点,就会落后于时代。我国的发展是在世界范围激励竟争的大趋势下进行的。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还在深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带动的科技进步,正以令人吃惊的速度,日新月异地突飞猛进。科技成果商品化的周期大大缩短。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各国之间在经济实力、国防实力、民族凝聚力等综合国力上进行空前未有的激烈竟争。在这场竟争中,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防和周边环境总体上是相对有利的,国际上虽天并不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并有所发展,恐怖主义成为国际安全的重要威胁,社会生活中种种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但和平和发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防环境与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从国内看,经过新时期23年特别近13年的顽强奋斗,我们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二步目标。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向温饱向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市场供求关系实现了由全面短缺向结构性过剩的历史性变化,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突破。对外经济关系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向全面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上述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有利条件,加上党人所向,人心所向,决定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紧紧抓住新世纪头20年,这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21世纪头20年这个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过程中承上启下的战略发展阶段,必须把“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于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贯彻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十六大指明了在这一发展阶段的战略主题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思想是: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战略方针是: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的力量,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战略目标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例2000年翻两翻,人均达到3000美元。20年内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向更加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要求逐步扭转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首先在区域内部缩小差距,走向共同富裕。特别要通过改革使社会成员平等地享受社会资源,尤其是在教育和就业方面,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强调了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益,努力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既顺乎民意,又合乎时代潮流,为全党全社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面建设小康是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从温饱到小康是一个历史性跨越,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也是历史性跨越,都是现代化必经的历史阶段,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现实落脚点。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终都是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上。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障。我们党立足于现代化建设的成就,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实在在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就能切实巩固执政地位。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的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5个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来自“时代先锋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0小康社会的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