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全国新闻网站排行被封了,谁还有分享下

核心提示: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下,还是有一些平台放松把关标准,甚至故意对丑行推波助澜,为丑态提供秀场——毕竟,已经连续两次作妖的高铁“霸座”男是近期最大的热点人物之一,背后附带的流量无可估量。

  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下,还是有一些平台放松把关标准,甚至故意对丑行推波助澜,为丑态提供秀场——毕竟,已经连续两次作妖的高铁“霸座”男是近期最大的热点人物之一,背后附带的流量无可估量。

  高铁“座霸”当事人孙某第三次成为热点人物。不过,这一次与他的奇葩行为无关。

  今天,孙某在今日头条与新浪微博上的加V账户被曝光。这两个分别认证为“高铁‘座霸’事件当事人”以及“高铁霸占座位事件当事人”的账户,已经吸引了数千个粉丝的关注。孙某也积极利用这两个账户对热点事件进行“评价”,其中包括其被铁路部门列入黑名单,限制乘坐所有火车席别一事。另外,他在今日头条上,还不忘蹭热点对涉嫌性侵的某知名企业家表达“支持”。

  一个两次犯错且遭到全民批判的人物,却摇身一变成为今日头条、新浪微博等知名平台认证的“大V”;“高铁霸占座位”这一有悖于公序良俗的行为,却成为孙某值得骄傲与炫耀的身份。显然,孙某这两个加V的账户,挑战了公众对于“大V”的认知,也挑战了公序良俗的底线,更让人不得不怀疑一些平台加V审核、把关机制的标准与导向。

  毋庸置疑,每个平台自然都有自己的一整套加V审核机制,这一审核机制设计的初衷肯定也是以弘扬正能量为主。但是,点击率是万恶之源,相较于正能量,丑闻具有更强的吸睛效果。为此,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下,还是有一些平台放松把关标准,甚至故意对丑行推波助澜,为丑态提供秀场——毕竟,已经连续两次作妖的高铁“霸座”男是近期最大的热点人物之一,背后附带的流量无可估量。

  现实也证明如此——目前,孙某在今日头条上“支持”某知名企业家的发文已经收获近2万条评论。而他在新浪微博回应济南铁路局的微博已经有近3万条评论。不过,这些流量虽能提高平台的知名度,也能变现为平台换来营收。

  网络平台天然具有追逐点击率、流量的冲动,这一点无可厚非。不过,如果平台一味地博眼球,不断生产丑行、开发丑行、制造丑行甚至消费丑行,这就脱离了平台所应该守住的正常底线。平台管理者还是应该看看这些流量背后的真实民意——事实上,在数万条评论中,大部分网民并未随着平台的“审丑”导向而起舞,反而对平台的加V认证产生质疑。

  这一届的网民显然已经不再是一些平台眼中的那群以丑为美,他人越出丑“我”就越快乐的网民。一些平台“审丑”的小算盘可能早就已经过时。

  巧合的是,今天也出现了一个正面的例子,有视频网站在官微发布声明,指出攀比播放量引发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从业者以播放量为指标,扭曲了创作的初心,还为吸引眼球而低俗炒作,甚至令行业滋生出刷量等违法行为,为此将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以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类指标的内容热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显示。

  其他平台也应该好好想想,如何不再唯流量马首是瞻,沦为社会丑相的“吹鼓手”。当务之急,是明白“底线”二字怎么写。毕竟,暂时的流量变现与受众眼中的长期形象到底孰轻孰重,这是一个不难回答的问题。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24日电 (姚露)自2017年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对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ICO)开始整治后,国内相关虚项目转入到地下运作。近日,腾讯封停10余家区块链微信公众号。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大举封号,就是冲着这地下生意去的。

  8月21日晚间,一批区块链微信公众号被微信官方封停,其中包括金色财经、深链财经、火币资讯、大炮评级、币世界快讯服务、每日币读、TokenClub、吴解区块链等10余家“在业内比较出名的大号”。

  8月22日一早醒来,用户发现上述公众号的首页已经被“由用户投诉并经平台审核,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已被责令屏蔽所有内容,账号已被停止使用”这一段话取代。

  同一时间,在后台看到永久封停消息的号主们同样震惊和不解。

  刘芹(化名)是某公众号的负责人,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她对微信封号给出的理由表示不解,同时向记者展现了后台封号的相关信息,“只是一篇说ETF会对比特币有什么影响的文章。”

  她补充说,以往违规之后都有申诉渠道,这次直接连申诉按钮都没有!

  此前,一个“三点钟”公众号倒下去,还有另一个区块链公众号站起来。这次金色财经等倒下,会是区块链自媒体的又一次转折点吗?

  大号的缓兵之计和备案

  在一个被封的微信号用户群内,大家不断地询问封号原因,管理员偶尔冒泡出来解释,“所有区块链号都暂停服务了”、“现在能用的都是个人号”、“我们正在组织团队处理恢复”。

  然而实际上,这次并不是“全行业”封号,只是部分封号,也不是所谓的针对公司运营号,像同时被封的“吴解区块链”就是标榜的个人运营。号主们只是暂行缓兵之计。

  记者观察到,此次封停似乎只针对公众号,金色财经、深链财经等小程序仍然正常运行。为此,各公众号也都迅速启动了备用方案,比如启动备用小号、转移用户至小程序或者社群。

  记者所在的某社群,管理员则是不时地在群里转发课程链接,群成员可直接进入链接进行听课。在此之前,用户们都是在微信公众号里“上课”的。

  封停原因?涉嫌发ICO信息

  10余家大号被封之后,区块链圈内外都在猜测背后的原因。

  而腾讯随后也做了进一步解释:涉嫌发布ICO和虚拟货币交易炒作信息,永久封停!

  刘芹自认为,本次封号的主体都是业内口碑不错的公众号,它们内容也相对客观,没做过坑人的事。

  对于封号背后的真实原因,近日,火币集团副总裁翁晓奇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就目前被关停的范围来看,基本是行业比较有影响的大号,可能内容部分涉及ICO的评论都纳入考察对象,之后按照关键词做一个权重排行,把头部的大号关停了。

  值得一提的是,火币集团旗下的“火币网资讯”也被封号了。

  另外,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些由媒体孵化出来的区块链号,还有那些科普类的公众号几乎都避开了雷区,从微信官方给出来的封号信息来看,我猜想可能是因为这些号(封停的号)被判定涉及到ICO了。”

  2017年8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场所清理整顿的通知》,将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交易场所的清理整治纳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明确代币发行融资活动涉嫌金融违法犯罪活动,要求对代币发行融资活动进行清理整顿。

  这在圈内被称为 “94风波”。

  而在微信封杀部分区块链自媒体公众号之前,一些地方金融办也进一步划清了区块链和金融的界限。

  北京市朝阳区金融社会风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8月17日向商场、酒店、宾馆、写字楼下发《关于禁止承办虚拟币推介活动的通知》。

  江苏省金融办则全面梳理省内各类金融风险,向13个设区市政府分别发函,提示包括特定风险点在内的风险,督促逐一建档、逐项处置。虚拟货币、ICO、校园贷在整治范围之内。

  实际上,“94”政策之后,大量交易平台纷纷移至海外躲避监管,继续“割韭菜”。而一批扎根在国内的区块链“媒体”则成为区块链的狂欢之地。

  “区块链行业就是被一些胡搞的人给玩坏了,让整个行业口碑都变得特别差,让行业外的人听见区块链就觉得是一帮骗子。”刘芹认为,自己的号被突然封杀,完全是给那些“胡搞的人”背锅。

  今年3月,曾有业内的一场对骂揭穿了彼时大多数区块链的骗局,认为“投机和忽悠才能成功”。这场骂战,也被称作区块链的第一次“清洗”。

  而现在,胡搞之人是谁?大家都不愿意说通透。实际上,多位号主都再三拒绝中新网记者的采访,原因是“不想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出风头”。

  他们都在担心,说错了话就是下一个被清理的对象。

  据国内多家权威媒体报道,下一步相关部门将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清理整顿措施,维护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

  具体而言,对124家服务器设在境外,但实质面向境内居民提供交易服务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网站采取必要管控措施;加强对新摸排的境内ICO及虚拟货币交易相关网站、公众号等处置;从支付结算端入手持续加强清理整顿力度,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严格落实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相关业务的要求。(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新闻网站排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