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任1972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时,美国在对华外交上采取什么重大举措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以《大外交》分析基辛格的外交理论
  作者简介:邹德飞(1991-),女,汉族,籍贯:河北,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传媒与公共外交。 中国论文网 /6/view-7056740.htm  摘要:基辛格曾任尼克松和福特时期的国务卿,并著有诸多经典外交著作,如《大外交》《核武器与对外政策》《重建的世界》等。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在其执政期间――美苏冷战时期有所体现,并且其外交思想中所提出的均势建议,对美国现在的外交政策也有指导。本文着重分析基辛格的主要外交著作《大外交》中所蕴含的基辛格主要的外交理论。本研究可以帮助作者理解美国的外交行为,并对当今的国际局势予以分析以及为预测美国今后的外交行为做借鉴。所以,此研究是有一定的学术意义的。   关键词:基辛格;均势;国家利益   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出生于德国菲尔特市的一个犹太家庭,为逃避二战时期希特勒的迫害举家迁往纽约。于1954年完成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进入政坛。他的毕业论文《重建的世界――梅特捏、卡苏里及和平问题》被称为哈佛最长的论文。后成为美国著名的外交家,并与197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1年的时候,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了充分的准备,促进了中美邦交正常化的进程。从基辛格所出版的一系列书中,显现出了诸多个人的外交思想和外交风格,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及效用:基辛格的外交理念、基辛格对当时国际局势的分析以及基辛格外交思想对现代外交的意义。   一、基辛格的外交理念   作为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基辛格的诸多著作中都有“国家利益至上”的现实主义痕迹。他同意现实主义中对于人性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恶,人类的天性是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的利益而无法达到社会利益的平衡。这使得人类通向完美的努力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然而,“每个个人和国家对自我利益的追求,通过亚当?斯密在形容市场规律时所说的那一只‘无形的手’可以造福于全人类”。①   对国家利益的推崇,最初始于17世纪的法国枢机主教黎赛留,在三十年战争中,通过秘密资助哈布斯堡王朝的对立者,使得哈布斯堡王朝处于法国的势力包围内,法国的王权大大加强,疆域也有所扩大,并逐渐上升为欧洲的军事强国。黎赛留的观念,被基辛格在《大外交》中予以肯定:黎赛留身后二百年间,法国一直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国家,迄今也仍是国际政治上的要角。如此的成就各国少有出其右者。但他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是唯一抛弃中世纪道德及宗教束缚的政治家。②   国际关系中的各个国家,在追求各自的国家利益的过程中,自然避免不了彼此之间的冲突和较量,当意见达不成一致时,就很有可能爆发战争。战争将导致国家利益受损,国家决策者将会思考以别的方式来避免国家利益的损失。在基辛格看来,弱国之间会因“共同利益”而订立联盟,以此来对抗强国的势力。结果是强国没有能力打败弱国的同盟,而弱国同盟也会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不会发动对强国的战争,力量的均衡将使得国际环境保持稳定。   基辛格所提倡的共同利益和理想主义所提出的共同价值有所不同。威尔逊所提出的共同价值,是为了最终建立起一个国际联合体,将共同价值作为该国际联合体的行为准则,道德基础,实质上是为了借此来达成对国际社会的统治。而基辛格的共同利益中,则包含着对自身安全的忧虑和对其他国家实力的考虑,并且最终建立的也不是一个统一体,而是均衡稳定的两极对抗。基辛格指出,均势体系虽然不能避免危机甚于战争,但如能做妥善安排,其作用则在于使一国宰制他国的能力及发生冲突的规模受到限制。③   二、基辛格对当时国际局势的分析   两次世界大战,欧洲主战场的双方都损失惨重,使得自1648年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所形成的欧洲中心解体。美国和苏联,由于在战争中的获益,逐渐成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这两个超级大国,由于意识形态和社会经济的不同,在众多问题上难以达成协调。美苏两个国家都对对方的行为做出过分的举动,并且时常错误的理解对方的意图,最终导致了两者关系的恶化,冷战全面爆发。   基辛格认为,在两极对立的世界中,美苏的冲突很难使得整个国际环境稳定。一方的得必然导致另一方的失,因此竞争的双方注定要拼命为自己谋取福利,且必然造成对立一方的损失。④正如李普曼所预言的,国际危机日益转移到全球的周边地区,在这些周边地区道德议题混淆不清,对美国安全是否构成直接威胁又难以证明。美国发现自己被牵扯到盟国位于保护的地区战争中。⑤   基辛格认为,政治人物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认识国际局势,准确的分析利弊,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所在国家与其他国家建立有利的联系。这对于外交活动有借鉴意义,外交家们在进行外交活动的过程中,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一言一行都代表着本国的国家形象,所以需要细心谨慎。   三、基辛格外交思想对现代外交的意义   尽管现在冷战已经结束,世界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阶段,基辛格的外交思想仍对当今的外交行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辛格在《大外交》的结尾总结到:在新世界秩序中,美国的角色将是提供信念,让美国在不完美的世界能通过抉择的迷雾,传统的美国理想主义必须与慎重思考评估当前事实相结合,以便产生有益的美国利益的定义。⑥   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事务格局已经有所改变,之前依附于美国的众多国家,开始着眼于自己国的国家利益独立发展,为本国的安全而建构自身防御工事。原先以美国为首的局势开始向多极均势过渡。美国必须要适应这种变化,调整与国际社会中其他国家的关系。才能在新的世界秩序中继续发展。这就需要美国放弃“孤立原则”,积极加入到国际事务中,通过与多国形成多重均势来建立追求不同利益的联盟。   基辛格认为,美国和欧洲有同样的价值观念,对于人权的强调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利益层面,美国和欧洲有相似的国家利益,所以应该共同打造世界多元化均势的格局。美国可以在这种格局中依旧以其经济、文化的优势居于主要位置,而欧洲也可以从这种格局中获得相应的利益,多元化均势对于双方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而另一个外交的重点,基辛格认为应在于亚洲。这在现在美国的外交政策中也有诸多体现。亚洲国家凭借自身的优势,近些年来发展迅速,逐渐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提升。美国若想维持一种美国主导的均势,就要积极调整和亚洲的关系。亚洲没有集体安全的体制,成员国彼此之间又有差异,相互竞争,所以,所谓的军事共同体在亚洲的意义有限。   无论如何,美国要想依旧屹立在世界的前端,基辛格认为,就要运用《大外交》中所提到的“俾斯麦模式”,与多重国家建立多重联盟。通过对不同的国家的不同政策,构建一张庞大的外交网络。这对于当今的美国外交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对于整个国际局势的形成,也有借鉴意义。多重均势下的世界,也算是美国对构建新的国际秩序的一种尝试。(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   参考文献:   [1]金灿荣,《与基辛格》,《美国研究》1997(4),同时也是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中译本《大外交》的序言   [2]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2001,第57页   [3]王福春,《基辛格的外交思想述评》,《国际政治研究》,2001(3)   [4]佟心平,《基辛格的外交理论――评基辛格的》,《外交学院学报》1999(3)   [5]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2001,第446页   [6]基辛格,《大外交》,海南出版社,2001,第807页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浓缩新加坡首任总理李光耀四十年国家治理经...
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6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精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3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下载当当读书APP,免费阅读万本电子书。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知识点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6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 (4分)&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甘肃省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依据材料中“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总结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是:新中国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第二小问结合结合所学知识,面对美国的封锁、敌对,中国外交上选择“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第三小问结合20世纪40、50年代的国际背景进行分析,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不同,美中两国处于敌对状态。(2)依据材料二中“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的战略意图是化解战略包围的威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过程进行答题:乒乓外交、基辛格访华、尼克松访华。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考察你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成就
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相似的题目:
右图中所示人物是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他当选的时候中国外交部发了贺电。那么在联合国历史上,中国是什么时候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0年1971年1972年1973年
杜勒斯在1958年说,“如果给予中国共产党政权这样的承认,那对于远东各非共产党国家的政府的生存几乎是致命的打击。……那会使它们在远东威信和影响大大增加”。美国的这一对华政策破产的标志是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基辛格秘密访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上海公报》的发表
法新社评述说:“改变世界的一周”应该是“改变尼克松的一周”。开罗《金字塔报》评论说:“西方帝国封锁新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这是针对苏联第一个与中国建交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日正式建交中美正式建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6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 (4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副国务卿韦伯、国务卿艾奇逊先后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没有作出“接受国际义务”的诺言,美国政府暂时不能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二战后的时局)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说:“一个国家,不在美国领导的阵营内,便在苏联的阵营内,任何中间道路的幻想都是不明智的。”美苏对抗的格局使中国没有中间道路可以选择。——谢益显《中国当代外交史》材料二 1969年,毛(中国)的外交政策走到了一个转折点。毛给当时的四位解放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了《三国演义》中(一本当时的禁书,但他们肯定毛熟读过“三分天下”)的典故,建议与当时的头号敌人美国打开关系。……在中国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冲突中,毛和他的最高同僚们用围棋的概念化解了战略包围的威胁。——基辛格《论中国》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借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的外交选择,分析影响此时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6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欲与美国“打开关系”的战略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打开关系”的史实。 (4分)”相似的习题。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及实践,政治学,国际政治,社会科学,社会学,社会学理论,政治,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博士后论文,精品文档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基辛格的外交思想及实践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您所在的位置: >>
解密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如何了解中国人独特思维来源: 时间: 08:58 星期二 作者:巩琳萌
《论中国》,亨利·基辛格著,中信出版社出版。
基辛格以一个资深外交家和历史学者的视野,在新著《论中国》中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及近代盛衰做出独特的诠释——
基辛格的新著《论中国》,洋洋洒洒600多页,十八章加上前言、后记,既有对中国的历史追忆,更有对中国的现实叙述和未来展望。基辛格是外交战略家,全书的主体内容是讲述1949年之后中美两国领导人之间的相互交往,诸如新中国的一边倒外交政策、抗美援朝、中美建交、台海危机等重大外交事件。
基辛格以自身的经历评述这些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在诸多此类论述的基础上再次熟料新炒。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论中国》的新颖和精华之处并不在此,而在书的首尾两端。看书,尤其是看宏篇巨幅的书,能细嚼慢咽、字斟句酌地品味当然最好,但如果不得不厚书薄看的话,更值得关注的地方往往是书的首尾。首是全书的开始,要有吸引人的立意;尾是全书的终结,要有精粹的结论。就思想的深刻性来说,《论中国》一书可谓虎头豹尾,其中基辛格关于中国特殊性的观点及论述更是精华之所在。基辛格笔下的中国特殊性,与美国的不同,其他国家也不能相比,人们难以轻易理解,其特殊性体现在历史文化战略等众多方面。
关于历史的特殊性,基辛格认为中国的历史传承是那样久远厚重,历史基因是那样根深蒂固,以致中国人经常从历史角度考虑问题
基辛格认为,中国的特殊性首先是历史极其悠久。中国是世界历史最为悠久的几个国家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然而中国的历史之长,好像是一个没有时间起点的永恒的自然现象。黄帝是传说中的华夏始祖,而那时中国已经存在了。当时中国正处于一种秩序混乱之中,各个部落互相残杀,黄帝平定四方而称帝,但他只是重建而不是创建中国。中国似乎永远都存在着,只需不断统一和复兴,不需创建。自公元前200多年秦实现统一之后,尽管经历过不断的分分合合,但中国基本上形成了大一统的格局,并一直延续至今。中国的历史传承是那样久远厚重,中国的历史基因是那样根深蒂固,以致中国领导人经常从历史角度考虑问题。在基辛格看来,毛泽东居然会用一千多年前的历史事件所体现的战略思想来指点国家大事,这在哪个国家都是很少见的。中国人可以从数千年历史中获取启发,美国人只有两个多世纪历史可供借鉴,中美之间必然存在着微妙而深刻的差别。
基辛格认为中国的天下观颇为独特。古代中国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没有与另一个有相当成就的文明社会有过深度交往
对于中华文化,基辛格认为,中国悠久的历史凝炼了特殊的文化。孔子被看作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鼻祖,但孔子宣称他没有创立新的礼教,而只是复归在动乱年代中丢失的旧礼。西方人将历史视为一个通往现代化的不断提高的进程,而中国的传统却大相径庭。中国强调在衰败和复兴之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中国文化经受住了几千年自然灾害和内乱外患的考验,绵延不断而成为世界文明的奇迹。对内,中华文化成为中国文明和合法性的象征。中国历史上风云变幻中的各类政权,都部分或全部皈依中华文化,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性。对外,中华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天下观。古代中国将自己视为世界的中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万国来朝学习中国文化,是顺从天意的自然法则。在中国强盛时期的几千年之中,从未主动与其他幅员一样辽阔、历史同样悠久的国家或文明打过交道。中国作为一个社会,没有与另一个有相当成就的文明社会有过深度交往。中国没有跨海殖民,甚至对海外疆土不屑一顾。郑和下西洋没有任何领土征服的雄心,没有得到实际的殖民地和资源,只是扩大中国的影响,展示中国的软实力。历史上强盛的中国也像现今的美国一样,在世界上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中国并不像美国那样试图把自己的价值观推广到全世界。中国不对外输出观念,但欢迎他人前来学习。
基辛格从围棋文化、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探微中国人独特的战略思维模式
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中蕴藏着丰富而特殊的大国战略。基辛格从围棋文化、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探微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尤其是中国注重相对优势、注重谋略、着眼长远的战略。基辛格用围棋与国际象棋比较中国与西方战略的不同。国际象棋是重心论和决胜论,在棋盘中展开厮杀以决出生死。围棋则是战略包围的艺术,在此消彼长中争取相对优势。《孙子兵法》一直是中国军事理论的中心思想。孙子区别于西方战略家的最重要一点,就是强调心理和政治因素大于军事因素。中国从秦朝的统一到清朝的覆灭,一直是亚洲体系的中心。历史上中国自认为是中央之国,东亚的体系是朝贡体系,而不是欧洲民族国家兴起之后的国际体系。中国一直以长远眼光看待历史,遇事三思而行。中国式的思维非常善于战略规划,即制定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朝着那个方向迈进。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强调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甚至需要几十代人的努力,基辛格对此非常感叹:经计算从孔夫子到现在为止也就70多代!
解读当代中国的崛起需要观照历史的特殊性
基辛格认为,解读当代中国的崛起需要观照历史的特殊性。历史的经验是,中国强盛时会镇抚四邻,衰微时则以拖待变,争取时间以凭借历史文化的沉淀而恢复自己的大国地位。过去中国的实力比较弱,因而不得不在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三角关系中斡旋。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深知中国国情,反复强调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发展自己。中国的改革不是追求乌托邦式的愿景,而是建设包含有儒家内涵的全面小康社会。当今中国日渐强盛,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最多的外汇储备。中国已有足够自信,可以按照实际力量而非长远潜力、最终战略角色来实施外交政策。然而,中国所主张的目标是防御性的,是按照自己的步骤来解决国内问题,不试图改变他国的信仰,不对海外推行本国的现行体制。
《论中国》的落脚点仍是为当今的中美关系建言献策
基辛格作为外交战略家,《论中国》的落脚点仍是为当今的中美关系谏言献策。中国的大国崛起必定影响世界格局。对此有些议论认为,中国与美国避免不了与生俱来的冲突,21世纪将是中美之间一场马拉松式的世纪对决。基辛格用德国崛起、一战爆发的情形来类比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担忧。但基辛格认为,历史不会重演。中国面临如此庞大的国内任务,不太可能轻易、更别说主动投身于战略对抗或追求世界主导地位。基辛格表示,中美合作关系对世界稳定与和平至关重要,美国与中国之所以彼此需要,是因为两国都太大,不可能被他人主导;太特殊,不可能被转化;太相互依赖,承受不起彼此孤立。中美关系不必也不应成为零和博弈。中美关系应是共同进化,而不仅仅是伙伴关系。这意味着两国都应从本国需要出发,在可能的领域进行合作,并通过调整两国的关系来尽可能减少冲突。基辛格对中美未来复杂关系的远见,尽显老骥伏枥的担当精神。
《论中国》折射了基辛格从政、从学乃至从商的底色
书如其人,全面而深刻地了解《论中国》,不能不谈及基辛格的人生。基辛格1923年生于德国犹太家庭,少年时举家逃难来到美国,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哈佛大学著名教授。1969年至1977年,基辛格在尼克松和福特政府先后担任国家安全顾问和国务卿,其间于197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基辛格身份复杂,既是外交战略家,又是著名学者,还是成功商人。《论中国》一书中折射了这些经历的影子。书中老练世故的阐述,书中推崇的均势外交,都是基辛格从政、从学乃至从商的底色。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基辛格过去40多年中先后70次来到中国,其中50次是官方访问,20次是私人访问,曾5次见过毛泽东,15次见过邓小平。基辛格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毫无疑问,基辛格是个知华派。基辛格颇为深情地写道,“我日益钦佩中国人民,钦佩他们的坚忍不拔、含蓄缜密、家庭意识和他们展现出的中国文化”。但是我们更要注意到,如同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序言中所写的,他“终生都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反思如何缔造和平”,“我并非总认同中国人的观点,但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观点,因为中国将在21世纪的世界中发挥重大的作用”。(陶文昭/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学院教授)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共条评论&&
版权声明:尚一网是常德日报社在互联网上授权发布尚一网、《常德日报》、《常德晚报》新闻的唯一合法媒体,欢迎有互联网新闻发布资质的网站转载,但务必标明出处“尚一网”和作者姓名;常德范围内网站若要转载,必须与本网签订协议。如若违反,尚一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转载要求:转载之图片、文件,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
【论坛排行】
【博客排行】
【图片新闻】
Copyright (C) 2011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尚一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柳叶路常德日报社 邮编:415000 邮箱: cdyee@vip.163.com
湘ICP备号-1 互联网备案单位编号:09
国家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证号: 许可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