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提高高中政治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率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创新高中政治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浅析高中政治课堂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对策-政治其它论文-论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
浅析高中政治课堂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对策
  一、目前高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生的培养应该突出能力的提升,在学校接受理论授课的基础上,还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否则纯粹的理论培养的只能是书呆子。高中作为文科难度系数较大的,教学难度较大,因为所占的分值也不是太高,教学上领导也不是特别重视教学的质量,在教学方式上非常的滞后,没有太多的创新,学生在课堂上也表现的兴趣较为淡薄,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课程教学重视不足,缺乏理论联系实际
  就我国目前的高考形势而言,不容乐观,面对着高考,学生普遍存在着巨大的压力,并且对于高中毕业就就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发展也是高中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些学生离开校园之后,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这也为高中的教育教学目标提供了一定的发展思路,那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用能力。针对高中政治课程来说,在具体的教学上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些教学设备的采购上,在教学的选取上,在教师队伍的配备上没有做到优化组合,不光呈现出教学经费不足,还表现在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教学器材短缺等问题,这些都直接导致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也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二)教学模式滞后,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对于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来说,目前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缺乏,在教学模式上没有自身的风格,多数都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的考虑到高中生的学情和应该采取的教材,体现不出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授课。高中政治课程教学,在目前的高中教学中还是沿用以往应试教育的思维,主要是把书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角,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很少时候进行思考,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几乎也没有互动的内容,这样教师也不能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授课内容、授课方式都是依据自己的习惯而进行选择,基本上不考虑学情。即使学生有一定的反应,教师也不会过多的注意。在开展实践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简单的把学生分成几组,至于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老师没有过多的考虑,学生在实践中的定位就是服从,他们没有思考的空间和探究的实践,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提升学生探究和实用能力的策略探究
  对于任何一门的教学来说,制定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在高中阶段,学习的目标应该更加突出学生的探究和实用能力,在课堂上强化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的优化,采取适当的教学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其中。针对高中政治的教?W,高中教师一定要搞清楚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实用能力,让学生积极的投身到实践学习上来,最终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理论学习能掌握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最终能胜任高中政治相关项目业务。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政治的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无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政治课程包含的内容也较为广泛,每一章节几乎都不是纯理论的授课,而是需要让学生掌握既定的实践能力。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定位,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学习的者、协调者与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这样绝对比教师的满堂灌和灌输教育效果来得快,来得深刻。按照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的要求,教学应该突出“教”,重在“学”,教师的教只是手段和途径,学生的“学”才是目的,教学的最终归宿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知识熏陶的基础上有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上能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对于高中政治的教学来说,教师一定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技能才能在将来的激烈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整合教学内容,优化实践教学过程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推广的今天,学以致用已经成为有效教学的基本考察内容之一,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要整合相关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能有所提升。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三维的教学目标,在关注学生知识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的基础上,突出能力目标的实现。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开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比如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翻转课堂、设问教学以及情境教学等,这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升。
  (三)学为所用,突出学生能力的提升
  高中政治的教学活动其实就是普及政治知识,提升学生的政治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能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依据学习的内容有效的开展工作或者目前能有效的使用高中政治来完成学习任务。现在的高中政治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是只会背书的背书匠,而是突出实干能力的培养。为此,课堂教学就应该把着力点放在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上,放在高中政治技能的训练上,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知高中政治的魅力,并且能运用高中政治技能来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一些事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彻底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和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突出学生能力的提升。
相关文章列表: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2061443",
container: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中国校外教育》2013年05期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新方法、新目标、新要求正逐步呈现出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新课程教学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向每一堂课要质量、要效率已经成为了我们最迫在眉睫需要解决好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效率阐述自己的看法。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33.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蕾;;[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林长汉;;[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05期
徐超鹏;;[J];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李芙蓉;;[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5期
黄穗;;[J];才智;2011年24期
李雅;;[J];教师;2011年24期
任清林;;[J];学周刊;2011年01期
马会芳;;[J];学周刊;2011年22期
高连华;;[J];学周刊;2011年22期
程传刚;;[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海燕;;[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美术专辑)[C];2006年
林钰婵;;[A];信息技术环境构建与教学应用[C];2009年
卢小娟;;[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杨梅;余玲;;[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姚佩芬;;[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魏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陈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薛宗双;;[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薛宗双;;[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天津卷)[C];2010年
吴胜涛;;[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刘志雄 汕尾城区职业技术学校;[N];汕尾日报;2011年
林广静;[N];吉林日报;2011年
连志刚;[N];中山日报;2009年
商丘市第十四中学
葛翠丽;[N];商丘日报;2010年
郁南县西江中学
黄结梅;[N];学知报;2011年
万载县株潭中学
何贵容;[N];宜春日报;2011年
李雪林;[N];文汇报;2009年
记者 肖小明 通讯员 廖岩水;[N];团结报;2009年
重庆忠县新生初级中学
彭善辉;[N];学知报;2011年
郑岚;[N];内蒙古日报(汉);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裴思怡;[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张秋莲;[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张洁;[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桂红;[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罗匀;[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袁圣东;[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邓丽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王垚;[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李国英;[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柴秀萍;[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占据整个课堂角色的局面,对推进新课程改革起着重要作用。但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能。本文拟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高中思想政治&&
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在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倡导三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政治课日常教学中采用较多的一种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单位,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集体教学中教师垄断整体课堂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轻松的学习环境,其实质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意义、操作方法和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使课堂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没有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反而使得教学过程混乱,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政治教师都要面对并不得不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存在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很多政治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也仍有不少教师在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和问题,笔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组不科学
小组是合作学习的载体,教学设计的完成,教学目的的实现,都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完成。小组分组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常用的分组就是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人小组。这样的分组虽然方便,但由于学生性格不同,基础不同,组内成员不能在能力、性格、学习成绩方面实现很好的互补,进而影响高效合作学习的开展。很容易导致冷场的请况。
2、问题设计不合理
在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理念,不管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就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进行小组合作,一节课从头到尾所有的问题都让学生讨论,原本只要通过简单地讲授就可以让学生获得的一般性知识,却费时又费力地在小组反复讨论交流,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且导致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时间。虽然说独立思考并不排斥学生间的合作互助,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倘若没有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急于合作,必定影响思维的主动性,进而影响思维能力的提高,没有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合作学习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其实在教学中,并不是全部问题都需要合作学习,如太过于简单的问题,没有讨论价值的,学生一看就知道答案的就没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又如,过于复杂或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远,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也不适合合作学习。因此,问题的设计是否适合学生实际,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3、规则不明,缺乏监控
“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在课堂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教室里马上就会出现一片热烈讨论的场面。但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有的小组两三个人同时抢着发言,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小组始终只有一两个人发言,其他人一言不发;有的小组互相推辞,谁也不发言;有的小组借讨论的机会闲聊与题目无关的话题、说笑或者干别的事。究竟原因,主要是缺乏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规则,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指导知识和技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处于缺乏监控、自由放任的状态。在教学中,合作时间的多少对小组合作学习是否高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安排的时间太短,学生通常还没有完全进入状态就结束了。有的教师安排学生合作时间太长,学生说说笑笑,浪费时间,这些都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性产生了负面影响。
4、对合作学习的评价不准确
评价是合作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无评价标准、标准是否全面准确等,都会影响最终的合作学习效果。如果在合作学习中没有评价标准,教师则无法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作出调整;若没有全面的评价标准而评价不准确,就不能激发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合作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所以,为了确保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制订好全面的评价标准。根据笔者的观察,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视对学生所在小组的评价,我们经常听到老师说:“你说的真好”,“你的见解很不错”,“你太聪明了”。这样的表扬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也不符合合作学习的评价标准。二是偏重于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很容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二、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相应的对策:
1、寻求科学的分组结构&
分好学习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合作学习小组一般采取组内异质,但组间同质的原则,也就是说小组内学生是有差异的,而在班级的小组之间基本上是相似的。根据学生的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等差异来合理组合,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发挥独特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做到扬长避短、人尽其才,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互补共效。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分组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要了解他们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以及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等,调查了解的方法,可采用问卷、测验、谈话、看学习档案等形式,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组,并分别提出适当的教学目标。如果是一个全新的集体,教师对学生以及学生之间还缺乏基本的了解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评述或者用以前的成绩作参照进行初步分组。经过一定时间的了解之后,再根据小组协作的不同阶段重新分组。&&总之&,应根据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按照“互补互助、协调和谐”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我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先让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因为学生往往比老师更了解同学和自己。他们知道谁的组织能力强,谁的口头表达能力强,谁的观察能力强,谁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和谁组合更具有互补性等等。然后,在征得小组成员及本人的同意后,再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适当调整小组成员,这样既强调集体智慧,又突出个人能力,一支更高效、更团结的合作学习小组就组成了!在小组的数量、规模和成员的分工上我是这样操作的,&把全班分为ABCD四大组,大组主要任务是进行课后合作学习,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和检查作业等,每大组再分三个小组如A1A2A3、B1B2B3诸如此类等等。小组一般也4—6人为好,先根据能力由老师暂定一名小组长,再由小组长对本组人员进行分工:如记录员、资料员、联络员、报告员、纪律员等。总之,每个成员必须明确各自所担任的角色,明白该为小组做什么,当然,各成员的分工并不是固定的,角色要经常轮换,这样做能让学生认识到各个角色的责任以及存在的意义,从中体会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的道理。
2、精心设计合作问题
思想政治课选择什么内容、设计什么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是一个关系到合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问题。一个好的设问,胜过十个完美的答案。合作是从问题开始的,又是以问题的解决而结束。合作问题如果不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将无法调动学生的合作欲望,不能激发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合作目标如果不明确,学生将会无的放矢。因此,问题设计是否合理,是合作学习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并不是任何内容,任何环节都能采用合作学习的。如果问题太简单,没有探究和讨论的价值,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若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合作学习也就流于形式。因此,教师要选准合作学习的内容,精心设计合作的问题。一般来说,思想政治课中应围绕贴近生活、贴近热点、贴近学生的重点疑难问题来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设计合作问题:
第一,贴近生活实际,设计带有实践性的问题。
合作学习也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贴近生活,能点燃学生的“兴奋点”。政治课理论性较强,如果将生活实践与教材的内容相联系,避免由教师的单纯讲解而导致枯燥乏味的说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的继承》一课。合作的任务是,介绍我国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根据以上任务,把全班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学生进行合作,具体包括确定主题,搜集材料,整合材料,课堂呈现和讲解等。这些由学生自己分工,在课外完成。在课堂上,每个组的成果以课件的形式呈现,并有学生同步讲解。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大家在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组的劳动成果时,也给自己带来了成就感。
第二, 贴近社会热点,设计带有挑战性的问题。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大部分学生都关注社会热点,但他们很大可能只停留于表面的了解。如果我们能在教学过程中掺杂对热点的讨论,可以深化学生对社会热点的理解。用课本知识解释社会现象,既可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上《多变的价格》一课时,我设计了一系列合作探究的问题:
(1)“豆你玩,蒜你狠,辣翻天,糖高宗,姜你军”你知道这些词的意思吗?
(2)这些词语背后是更多的无奈和调侃,价格变化对我们生活有什么影响?
(3)面对价格上涨,你认为应该怎么办?(提示:从个人,企业,国家三个角度考虑)
这样设计的挑战性在于,学生平时对价格的知识都是零散的,感性的,不全面的,但对于这问题又是好奇的。通过合作,可以集中集体的智慧,把答案组织得尽量全面、理性,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三,整合教材,挖掘主题。
教材只是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在需要重新整合,从而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重新整合的方式包括文章结构重组和教学内容模块(单元)重组。文章结构重组是指思想政治课程教材很多章节对具体概念、观点、原理、规律的论述都是先结论后事例,采用演绎法。我们可以颠倒顺序,引导学生先质疑结论,就事例开展小组讨论或交流实践,然后概括,得出结论,采用归纳法。这样的好处在于不会强加于学生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一步步得出结论,是生成的知识。特别是哲学的观点、原理,看似高深难懂,但事实都源于生活实践,要让学生真正感到生活实践中处处有哲学,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还有就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必修内容主要包括思想政治1(生活)、思想政治2(政治生活)、思想政治3(文化生活)、思想政治4(生活与)等几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单元模块。若能就模块与模块之间、模块内部各单元章节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如知识内容的层进关系或横向联系等)选择主题,既能承上启下,又能起到巩固知识、温故知新的作用。如以“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制完善”为专题进行小组讨论,可引导学生对上述几个单元模块的知识内容展开学习交流。
&&3、调控合作过程,提升合作质量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的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如目标的设置,任务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展开与对学生学习的评估等。但是,要使合作学习的质量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仅仅依靠教师事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都会有生成性问题,不可能都是教师事先预设好的,要求教师有教育智慧和教学机智,处理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否则就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必须对各合作小组的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如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对小组成员任务不清时,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一时受阻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干预和指导;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验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除了这些,还可能出现别的情况,比如说一些学生不愿意参加小组活动,经常缺席;少数人学习讨论,多数人游离于小组之外;小组讨论的声音过大影响其它小组;等等。当然,这些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教师应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并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慢慢引导他们融入小组学习。&教师还要合理安排学生合作学习活动的时间。有的老师提出问题后,只给学生三、两分钟,甚至不足一分钟时间让学生去合作、去讨论与研究,自己还不时地在一旁提醒学生“快点、快点,时间不多了”。往往是学生刚刚进入角色,其思维刚刚展开,还来不及把自己的想法、创意阐述、表现出来,教师一声令下,使“合作”&草草收场。当然,课堂教学是要受时间的限制,不可能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空间,但是我想既然安排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就应该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合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就有充分的估计和安排,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践情况灵活安排。一般说来,一堂安排分组学习2—4次为宜,每次活动时间控制在7—15分钟之间。
4、科学、客观的进行评价。
对学生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要尽量做到科学、客观。科学、客观的评价一是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技能的掌握状况进行及时调整,二是可以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以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与竞争意识。对学生进行表扬时,一定要恰到好处,切忌不论学生表现如何都进行大夸特夸,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和表现兴趣,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当学生做得不到位时,教师要指出不足的地方,并耐心指导,切不可挖苦讽刺,伤害学生的自尊。&思想政治课程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评价不以区分评价对象的优良程度为目的,不重在对被评对象进行分等鉴定。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教师对合作小组学习表现的评价。主要包括合作小组在课堂上对所讨论、交流问题的掌握程度(如对相关概念、原理、观点的理解和运用);合作小组在课前搜集的资料及其质量;课前设计的合作方案、探究计划情况等。教师在课堂上对此进行评价时,可在黑板评分栏内给出公正的评价分值,对富有创意或超额完成任务的小组,适当加分。(2)合作小组对本小组成员学习表现的评价,主要由检查者(组长、记录员)根据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如代表小组回答问题、搜集资料或制定探究计划等),并依据老师对小组的评价给予相应的分值。(3)合作小组对小组成员作业的评价。这里的“作业”,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延续,包括课后训练、探究报告、心得体会、社会调查实践等。合作小组的检查者可以根据教师的批改情况,对完成作业者给予一定的分值。对不完成(或完成不佳)者扣减相应的分值。到了期末,教师对整个班级合作小组的上述三种评价分值计算出平均分,并以平均分为标准评定出全班所有学生各个评价项目的分值。&合作学习的成绩评价应该注意点面结合,小组成绩不能等同于个人成绩,两者应该分开评价并分开奖励。比如可以设立最佳合作小组奖作为对合作任务完成出色的小组的奖励,这项荣誉为该合作小组的全体组员享有。对于个人,可以设立最佳表现奖、优秀个人奖等单项奖作为对个体的奖励。另外,还要注意结果与过程相结合,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着眼于过程,而对个人的评价应比较偏重于结果。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灵活把握,在兼顾公平和效益的原则下,最大程度地调动每一个学习小组和个体成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做好小组成绩评价的关键。
以上是笔者对高中思想政治课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肤浅看法,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难题,这有待于广大政治教师进一步地去完善和发展。但我们深信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就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就能极大地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合作学习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附:参考文献
《合作学习》 郑金洲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合作学习》马兰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施》王坦著 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版
《合作教学的基本理念》王坦《中国教育报》 日
《合作学习导论》王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黎奇&&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导向型自主学习的基本原理与教学策略》 李晓华
何巧艳&&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广东肇庆中学优质学科建设总课题
《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教学研究》&&
子课题成员:黄成国
已投稿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