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冽”一词的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结构是什么?请赐教。

汉语古文基本语法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汉语古文基本语法
&&古汉语中的一般语法,有宾语后置等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5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语言学与传播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方面
时间: 18:25:12
传播语言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中说道: 编织一张只有一个网眼的鱼网或许也能捞 到鱼,但这靠的纯粹是运气。 要想每次都捕到鱼,那就必须编织一张足 够大的网,尽管每次网到鱼的不过是一个网眼 罢了。&&&&人无法选择自然的故乡, 但你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 与书籍为伴, 让心灵在一次次的洗礼中得到升华。 —— 哈佛大学校训之一&&&&第一讲 有关传播语言学课程的阅读书目&&&&A 类 :综合类 1. 齐沪扬 著《传播语言学》,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2. 童之侠 编著 《国际传播语言学》,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3. 索燕华、纪秀生 著《传播语言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4. 余志鸿 著《传播符号学》,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 李彬 著《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6. 余志鸿 编著《符号 —— 传播的游戏规则》,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7. 李凤辉 著《语言传播人文精神的阙失与重 构》,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8. 张颂 著 《语言传播文论》,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9. 俞香顺 著《传媒 ? 语言 ? 社会》, 新华出版社, 2005年版。&&&&10. 李元授、白丁 著《新闻语言学》, 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11. 曹炜、高军 编著 《广告语言学教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年版。 13. 黄匡宇 著《电视新闻语言学》,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年版。&&&&14. 王泰兴 主编《有声传播语言应用》,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0年版。 15. 宋昭勋 著《非言语传播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B 类 :语言类 1. 徐通锵 著《语言学是什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戚雨村 编著《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3. 纪秀生、王建设 著《现代语言学通论》, 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4. 伍铁平 编著《语言学是一门领先的科学 ——论语言与语言学的重要性》,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4年版。5. 钱冠连 著《语言:人类最后的家园》, 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6. 于根元 等著《语言哲学对话》, 语文出版社,1999年版。&&&&7. 宁基 编著《行为语言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 陈忠华、韩晓玲 著《语言学与文化人类学 的边缘化及其交迭领域》,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9. 王德春 著《多角度研究语言》,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0. 〔美〕德怀特 ? 鲍林杰 著《语言要略》,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3年版。 11. 〔英〕罗宾斯著《简明语言学史》,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 齐沪扬、陈昌来 主编《应用语言学纲要》,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3. 陈建民 著《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4. 刘艳春 著 《语言交际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15.〔英〕简 ? 爱切生 著《语言的变化: 进步还是退化?》, 语文出版社,1997年版。&&&&C 类 :传播类 1.〔美〕沃纳 ? 赛佛林、小詹姆斯 ? 坦卡德 著 《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2.庄晓东 主编《文化传播:历史、理论与现实》, 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 戴元光 编著 《传播 —— 人的本能》,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4. 李珠 编著《传播与Me——推销自己的学问》,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 谭学纯 著《人与人的对话》,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6. 王怡红 著《人与人的相遇——人际传播论》, 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7. 李彬 著《传播学引论》, 新华出版社,1993年版。8. 邵培仁 著《传播学导论》, 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 张国良 主编《传播学原理》,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0. 苟志效、陈创生 著《从符号的观点看 —— 一种关于社会文化现象的符号学阐 释》,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 张咏华 著《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2. 孟建 主编《图像时代:视觉文化传播的 理论诠释》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讲 几个基本概念的认识 一、传播语言学 二、传播 三、语言&&&&一、传播语言学当今时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 科与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这种交叉与融合 催发着新兴学科不断产生,这也为许多社会现 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 传播语言学就是这样一门新兴的交叉、综合 学科。传播语言学是从语言学和传播学的学科 理论的汇合中孕育、成长起来的。&&&&传播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它是 语言学和传播学结合的产物。语言学与传播学在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方面 有许许多多的交叉情况,这充分显示了这两个 学科之间的多边亲缘关系,也反映着两者从微 观到宏观的密切联系及其必然性。 语言是构成传播内容的最为基础、最为重要 的元素;传播是体现语言及其他传播工具社会 功能的最为主要的途径。&&&&传播语言学不是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类 的语言问题,而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来探讨语言 与传播的关系,考察语言的传播功能以及语言 特性在人类传播活动中变化规律的科学。&&&&我们今天的时代,正走向高度?综合的时 代?。所谓综合,指的是本学科在两门或多门 学科的融汇、交叉、渗透、结合、碰撞当中, 产生出一个?中间地带?,这中间地带带给科 学工作者一个新的意识,即一个纵深的新意识。 而今的时代,不仅是一个?综合?的时代, 而且更是一个?应用?的时代。教育部很早就 明确提出:我们的科学研究要?稳定基础学科 规模,适当发展新兴和边缘学科,重点发展应 用学科?。因此,大力开展作为应用语言学的 分支学科——传播语言学的研究是社会发展的 必然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随着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 到来,研究人类语言符号的信息传播规律,探 索媒介语言的传播奥秘,阐明人类语言的交际 性质和发展规律已成为当代越来越重要的研究 课题,这无疑将会促进传播语言学更好、更快 地发展。同时,一个成熟的、富有应用价值的 传播语言学无疑也会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实际 需求。&&&&二、传播 ?‘什么是传播呢?’答案只需加一个字, 即‘什么都是传播’。? ?如果我们把‘衣食住行’改为‘衣食住行 传’来概括人类基本行为,就更加全面了。?&&&&传播是信息在时间或空间中的移动和变化。 第一,强调传播是信息的流动,信息是传播的 材料。(信息是用符号传递的报道,报道的内容 一般是未知的。)信息是传播行为实现的前提, 传播是信息流动的基础。 第二, 强调信息的可流动性,就是信息从甲方 (传播者)传到了乙方(受传者) 。可以说信息的流动 是传播实现的标志。 第三,强调信息的可转换性。信息可以从一种 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状态,物质信息可以变为文字 信息。信息可以转换,使得传播可以用不同的结 构、形式和媒介进行。 第四,作为信息在时间和空间的流动和变化的 传播活动,还具有时间的储存性和空间的传播性。&&&&三、语言在我国语言学界中,有关语言的定义,基本 上是围绕着本体结构和社会功能等方面来诠释 的。&&&&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 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而且语言符号 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系统联系,语言就是由词语 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 因此,从结构上把握语言的本质特征,就要 重点把握语言的符号性和系统性。&&&&从功能上看,语言有多种多样的功能,但语 言最重要的功能或者说本质功能是社会交际功 能和思维认知功能。 语言之所以产生和存在,人们之所以要用语 言,主要是因为语言具有这些本质功能,人们 需要而且可以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际,用语言 来认识世界,思考问题。&&&&因此,如果要给语言下定义,可以主要从结 构和功能两个方面来考察:语言是一种复杂的 符号系统,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 工具。&&&&也有学者 从工具性、符号性和信息性等语言 的基本属性角度来给语言下定义,认为 ?语 言是一种以人类的大脑为物质前提、发出的声 音为物质载体、作为思维和交际工具的符号信 息系统。? 应该说,无论是从结构和功能两方面来定义 语言,还是从工具、符号、信息三方面来定义 语言,都是比较准确地揭示了人类语言的本质, 也客观地反映了目前我国普通语言学的研究状 况。&&&&此外,我十分赞同许国璋对语言的看法。 许国璋在《许国璋论语言》一书中指出:语 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 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交流感情和传输信息 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 候,它是认知世界和描写世界的工具;当它作 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储存 文化的容器。(《中国大百科全书 ? 语言文字 卷》)&&&&关于语言概念的认识大致分析出了五种类型: 一是交际工具类,主要有?语言是思想的直 接现实?(马克思、恩格斯)、?语言是人类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二是结构系统类,主要有?语言是一种表达 观念的符号系统?(索绪尔);&&&&三是能力、行为和活动类,主要有?语言是说 本族语的人理解和构成合乎语法句子的先天能 力?(乔姆斯基)、?语言是以传达思想和感情 为目的的人类活动?(叶斯帕森);&&&&四是综合类,主要有?语言是作为人类最重 要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文化载体的、一种 复杂的开放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非体系性 特征的、处在不断从无序向有序运动过程之中 的、动态平衡的多层次的音义相结合的符号体 系?(王希杰);&&&&五是其他类,主要有?语言并非仅仅是一种 用以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是存在的住所?(海 德格尔)、?语言是人类拥有世界的唯一方式, 而世界也只有进入语言之中才成为世界?(伽 达默尔)。&&&&“语言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财富? ?语言是人进入社会的重要通行证? ?语言是人的第二外表?&&&&第三讲 语言的运用 第四讲 语言的类型(汉语如是观)&&&&第四讲 语言的类型(汉语如是观) 一、语法结构类型 二、语言亲属分类 三、语言气质风格类型&&&&一、语法结构类型 1. 孤立语(汉语) 2. 屈折语(英语) 3. 黏着语(日语) 4. 多式综合语(印第安语)&&&&孤立语: 汉语---“缺乏形态”“形态”:一个词形单位,由于它所处的位置 不同而发生变化&&&&I She 我 她love loves 爱 爱 她 我her me&&&&汉语语法的特点 “缺乏形态”----“句子成分与词类不是一一 对应的关系”----“词法与句法类型基本一致”---“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量词丰富,有语气词” 英汉对比----“像连环”、“像散沙”、“像 散文”、“像和尚”、“像吸铁石”&&&&在语言结构上,汉语没有形态变化,主要靠意合法组词造句, 西方语言是有形态变化,主要靠形合法造句(强调形态变化规则及 其系统)。比如说汉语,它不像形态语言那样追求外部的结构意义 符号形式逻辑的要求,而是着眼于内在意念、意象的把握,力求 简洁,多省略、跳跃。只要语义搭配、合乎事理就可连在一起, 而较少受形态成分的约束,像“烧火”、“晒太阳”、“吃大 碗”、“吹风”、“一匹马骑二个人”等等。这正是汉族人整体 思维制约汉语的产物。也就是说,汉语的语句,必须从句法、语 义、语境等方面联系起来作“整体”的观察,才能领会。而不能 只孤立地通过句法达到理解。像元代马致远散曲小令《天净沙· 秋 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全词只用了两个动词,前三句全部是名词, 要理解这首词就必须从整体上去“意合”。&&&&一个民族总有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人们一般认 为,西方传统思维方式以逻辑分析和推理为基础,注 重认识活动的细节;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则以直观 综合为基础,比较注重从整体方面来把握对象。譬如 说在伦理和道德观方面,中国人强调以国家、民族、 宗族和家庭为重,乡土观念浓重,提倡“父母在不远 游”、“落叶归根”等意识。在思想、行为活动和道 德准则中,群体、宗族具有至高无上的中心地位。伦 理意识在于追求尽善尽美、圣人完人,以慎言为美德。 西方社会意识则以个人为生活重心,在思想、行为和 道德准则中,个体意识具有中心地位。为人不拘一格, “四海为家”,居住迁徙广为流动;强调以子女脱离 父母独立奋斗和生活为荣,乐于谈论个人一得之见, 社会生活和个性色彩具有多元化特征。&&&&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仅表现在伦理道德、人生准则等 方面,它反映在语言上也是极其明显的。例如,在姓 名排列上,中国人一般先是宗族姓、辈份,其次才是 自己的名字,突出的是氏族整体;西方人则先是自己 的名字,再是父名或教名,然后才是族姓,突出的是 个体。在时间、地址的书写表达顺序上,中国人习惯 以年、月、日、时、分、秒为时间顺序,地址则按国、 省、市、县、街道、门牌号码的顺序排列,突出的是 整体到个别的析出关系;西方人则习惯以秒、分、时、 日、月、年为时间顺序,地址则按门牌号码、街道、 县、市、省、国家的顺序排列,突出的是个别向整体 的合成关系。?&&&&二、语言亲属分类 亲属语言是语言进一步分化的结果,凡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 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它们就是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 是从史前的原始汉藏语发展出来的,有同源关系,它们是亲属语 言。有些语言学家把类似原始汉藏语那样的语言称为“母语”或 “原始基础语”、“基础语”,而把类似汉语、藏语那样的语言 叫做“子语”。这里所说的“亲属语言”、“母语”等都只是一 种比喻的说法,和生物学中的“亲属”、“母子”等是两回事。 生物学的母子,是分开的个体,可以并存;而从原始基础语分化 来的若干种语言与母语不能并存。法、意、西、葡、罗等语言共 同来自拉丁语,英、德、荷兰、瑞典、丹麦等语言共同来自日耳 曼语,俄、保、捷、波、塞尔维亚等语言共同来自古斯拉夫语, 因此,这些语言都是亲属语言。拉丁语、日尔曼语、古斯拉夫语、 梵语则都来自原始印欧语,也是亲属语言。&&&&世界上的各种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大致可以 分为:汉藏语系、印欧语系、阿尔泰语系、乌 拉尔语系、闪‐含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 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和 南亚语系。&&&&在各个语系中,印欧语系是研究得最充分、最深入 的一个语系,甚至可以说,“语系”这个概念本身就 是在印欧语系各种语言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和发展起来 的。汉藏语系的研究还相当年轻,只是近几十年来才 有较大进展。汉藏语系究竟可以分为几个语族和语言? 现在语言学界还没有一致意见。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 一般认为除汉语外还包括侗台、苗瑶和藏缅三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在结构类型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 语法关系,而不像印欧语那样有词的内部形态变化; 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即量词。&&&&三、语言气质风格类型恩格斯:不同语言有不同的文化气质。 他说:意大利语像和风一样清新而舒畅;西 班牙语像林间的清风; 葡萄牙语宛如海边的浪涛声; 法语像小河一样发出淙淙的流水声; 荷兰语宛如烟斗里冒出的一缕浓烟,给人 以舒适安逸的感觉。&&&&罗蒙诺索夫( )《俄语语法》: 罗马皇帝五世曾说,用西班牙语跟上帝,用法 语跟朋友,用德语跟敌人,用意大利语跟女性 说话都是合适的,可是如果他娴于俄语,那么 这种语言都适合。因为在俄语中都可以找到西 班牙语的庄重、法语的生动、德语的坚强、意 大利语的柔和,此外,更有希腊语和拉丁语的 优美。 (汉语:简洁优美而富有表现力)&&&&强悍型:德语 庄重型:西班牙语 敦实型:荷兰语 活泼型:法语 娇柔型:意大利语&&&&强悍型:蒙古语 庄重型:纳西语 敦实型:藏语 活泼型:维吾尔语 娇柔型:傣语&&&&强悍型:东北话 庄重型:北京话 敦实型:山西话 活泼型:广州话 娇柔型:苏州话&&&&第五讲语言在人类传播阶段中的主导作用&&&&加拿大思想家麦克卢汉在《媒介通讯: 人体的延伸》(1964年)认为:语言 影响了传播方式;语言影响了媒介的 表现力;影响了人体的延伸。&&&&● 语言的运用延伸了人的五官和整个身 姿; ● 印刷媒介中的语言运用,延伸了人类 的耳朵; ● 电视中的语言运用,延伸了人类的眼 睛和耳朵。&&&&关于人类传播活动的几个重要阶段, 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把它们称之几次 重要的传播革命,并且还有一段很形 象的说明。他将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 历史假定为100万年,而后比作只有24 小时的一天来计算,那么在这个“传 播学时钟”上,1小时就相当于41666 年,1分钟就相当于694年,1秒钟就相 当于11.6年。&&&&●人类传播活动的第一次革命 ----- 人类语言的出现,发生在10万年前(我们以为,人类最初 的原始、零星的有声语言活动可能出现在10万 年前,而成熟的、有系统的有声分节语言的历 史可能距今仅仅只有4万年左右的历史—23 点),相当于这一天的21:36;&&&&●人类在公元前3500年的第二次传播革命中发明了文字,在“时钟”上大约为23:53(“最 后7分钟”);●在第三次传播革命中,中国人在公元620年发明了印刷术,此时约为23:59;1450年,戈 登堡发明了第一部手摇式印刷机,此时为午夜 前46秒;● 1844年,当人类进行第四次传播革命并迎来电讯传播(电波、电话、广播、电视等)的曙 光时,离午夜只差13秒;● 1946年,电脑在第五次传播革命中出现,这时离午夜仅3秒钟。&&&&?(1)语言传播阶段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可以肯定地说,人类语言的出现,即使不 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一件事,也是人类历史上 最重要、最惊天动地的大事之一。 这是因为语言的产生,是人类摆脱动物界 的决定性的一步 ,其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远 祖第一次的直立行走和离开森林。&&&&人类创造了语言,语言也成就了人类。 语言为人类进行交际与传播提供了最为得 力的工具,也为人类进行思考活动提供了前提 条件,同时也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 了有力的武器。 第一次传播革命中的语言传播,其产生过 程或许是漫长而“煞费苦心”的,但一经出现 便因其具有简便易行、内涵丰富的特点而倍受 青睐,因为它可以使个人经验和见闻为大家所 共享,使前人的文化积累为后人所继承。有论 者这样对人类语言的传播价值作了如下评价:&&&&语言第一次在人与自在世界之 间嵌入了中介物。语言的产生出于 认识世界和与他人交流的需要。 ● 首先,语言使世界成为客 体和对象,语言意味着对世界的描 述和表达,世界以语言的形式进入 我们的意识和思维中,从而成为我 们的对象。&&&&● 其次,语言意味着区分。语言从表面上看是给原始世界中的事 物贴上标签,但是语言绝非如此简 单被动。事实上正是语言对混沌的 原始世界做出区分,并使我们能够 清晰地理解这种区分。语言就像是 一幅地图,浑然一体的世界被这幅 地图所分割,并呈现在我们面前。&&&&● 最后,语言意味着建构。人类通过语言建构了一个不同于原始世界 的不可见的意义世界。像自由、平 等、幸福这些概念,如果不是由于 语言,它们永远不会存在,至少不 能够被我们清晰地理解、表达和传 播。&&&&总之, 由于有了语言,人类个体 的经验才得以交流并为集体所共享; 因为有了语言,代际之间的文化传承 才有可能延续下去并成为子孙万代的 精神财富;正是因为语言,才使人类 从心理到行为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 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加速其进化的 “核能”。语言成为轻便的达意工具, 是文字符号出现之前最便捷、最普遍、 覆盖面最广的文化传播方式。&&&&?(2)文字传播阶段??文字在人类交际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置 疑的。早在1877年,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 就在《古代社会》中强调指出:“文字的使用 是文明伊始的一个最准确的标志”,“没有文 字记载就没有历史,也就没有文明。” 后来,英国的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中,又 进一步提出以文字的使用和人口5000以上的城 市的出现、复杂的礼仪中心的形成作为文明社 会的三大标志。&&&&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最早产生的几种古 文字-----中国的甲骨文、埃及的圣书文字、苏 末人(中东地区)的楔形文字、中美洲人的玛雅 文字等,都是表意文字体系,具有“超时空” 的特点。这一特点在古时期使它在突破语言空 间限制、增加群体间的社会联系方面增强了应 用范围。 可以说,文字的发明和使用有助于社会生 产力的组织和提高、国家组织的建立和加强、 文化科学知识的交流和发展,因而也就有助于 社会走入文明时代。&&&&十取七得&&&&对汉字的评说1. 汉字的功绩 ---“活化石” ---“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培养儿童智力的魔方” 2. 汉字简化&&&&儿---儿 为---为 华---华 历---历圣---圣 爱---爱聪---聪 尘---尘&&&&小 私 出 美 喜妻 朱 酒 佛 疑(凝)&&&&文字的产生之所以能够促使人类脱离蒙昧, 跨入文明的门槛,还可以从文字产生以后所 起的巨大作用中得到说明。文字的重要作用 首先表现在它既记录了语言,又突破了语言 在时间上的局限,加强了语言符号的标志功 能,使语言得以长久保存,使社会群体的记 忆飞跃性地增长,异代人们之间的交际渠道 更加畅通。这样一来,群体的世世代代都可 以高效率地学习并利用祖祖辈辈积累起来的 丰富知识和宝贵经验,把前人创造的文明成 果变成后人生活实践的基础和发展文化的起 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字的使用大大有助 于民族文化的不断传承、不断创造、不断发 展,有助于社会全面地摆脱野蛮状态,进入 文明时期。&&&&????文字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它记录语言,使语言有 了书面语言这一新的存在形式。这对于促进语言 的发展,提高语言的效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增进了语言的抽象化程度和作为思维形 态表达形式的能力,从一个角度推动了民族的直 观思维向概念思维转化,从而有助于一个民族思 维能力的不断进步。 其次,它促使了语言语汇的积累和更新,语言成 分的加工和锤炼,语言表达方式的增加和改进, 从一个侧面推动语言向丰富、精密、规范的方向 发展,并形成富于表现力的文学语言,使文学艺 术得以发展并趋于成熟。 最后,它拓展了语言的应用范围,使之形成了历 史和科学的文献,从一个方面提高了民族文化水 平,增强了民族的历史观念、传统意识和聚合能 力。&&&&??(3)印刷传播阶段 文字产生以后,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特 别是纸的发明(中国:公元105年,蔡伦)为 印刷传播创造了必要的客观条件,而印刷术的 发明则是人类传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印刷术 “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 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语)人 类的文明发展,自从有了印刷术,一切重大的 发明和发现很少再失传。印刷的主要产品—— 书籍,被喻为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国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早期的印刷方法是把图 文刻在术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现在的木版水印画仍用 此法,统称“刻版印刷术”。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 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五世纪出现的拓印碑石等方法。 造纸和制墨等生产技术出现以后,逐渐发明了刻版印 刷术。刻版印刷在我国唐代已很盛行,并先后传至朝 鲜、日本、越南、菲律宾、伊朗等国,影响到非洲和 欧洲。公元11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印刷 术出现了许多重大的改革和发明。宋代庆历年间 (),毕昇首创泥活字版,使书籍印制更为 方便。1450年左右德人戈(谷)登堡用铅合金制成活 字版,用油墨印刷,为现代金属活字印刷术奠定了基 础。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印 刷术又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从手工操作过渡到机械 化、自动化生产外,更出现了多种多样的印刷和制版 的方法。&&&&?印刷术的发明,不仅给中国,也给欧洲和整个 世界的文明带来了曙光,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 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并引导人类传播真正步入 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印刷品的大量出 现,大大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望,推动了教育 的发展、文化的普及和科学启蒙、社会进步; 反过来,公众文化知识的提高又导致了对宗教、 科学、哲学、文学书籍等印刷媒介的更大需求, 于是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按照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 库利在《社会组织》 (1909)一书中的观点,报纸、书籍和杂志作 为新的大众媒介,它不仅消除了人们相互隔绝 的障碍,影响到社区相互作用的方式,而且推 进了社会的组织和功能的重大变化,甚至永久 地改变了那些使用者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结构。 一句话,印刷传播革命使人类社会在各个方面 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4)电讯传播阶段 如果说印刷传播阶段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 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讯传播阶段则实现了信 息的远距离瞬时传播。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梦想自己能成为“顺风耳、 千里眼”。自从美国人莫尔斯于1844年发明了 电报,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爱迪生于 1877年发明了留声机,法国人马瑞根据中国灯 影原理于1882年发明了摄影机,以及随之而来 的电影、广播、电视的相继出现,人类远距离 瞬时传播的梦想开始一步一步地实现。&&&&??以广播和电视为主体的电讯传播,不仅彻底突破了时 空限制,使信息知识传播瞬间万里,而且克服了印刷 传播中的运输等障碍,为信息知识传播开辟了一条省 钱、省力、便捷、高效的空中通道,成为成为人类传 播史上的一次重要飞跃。 电讯传播大大提高了受众人群的信息接收能力,由于 广播电视(尤其是广播)的覆盖面广、成本低廉,而 且没有接收门槛,这对缩小不同群体的信息差距具有 重大意义。现在,广播电视已成为最为普及的大众媒 体,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经济、政治、文 化以及军事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直接或间接地改 变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由此影响着世界历史 的发展进程。&&&&??(5)网络传播阶段 网络传播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方式,是一百多 年以来的电讯革命、五十多年以来的计算机革 命、二十多年以来的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PC (Personal Computer, 个人电脑)革命,以及 最终导致的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网络革命的产物。 它产生的前提就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 展和融合。其中最关键的技术是实现信息的数 字化革命,它使各种文字、声音和图像都可以 通过数字信号来存储和传输。&&&&作为以电脑为主体、以多媒体为辅助的网络传播,是被 人们称之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或“新媒体”。与其他媒体相比,网络传播的最大优 势就是其充分自由的反馈机制,以及传播者与受众之 间关系的改变、“距离感”的消失。大众传播的薄弱 环节是反馈。即媒体居于传播活动的中心,信息是由 点到面传播的,只能使用单向联系的技术,这样使受 众对传播者几乎没有充分的反馈机会。而在网络传播 中,反馈是及时而充分的,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 是一种理想的“平衡——互换”模式,原来横亘在传 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诸多距离消失了。不同国家、种族 和阶层地位的任何人,只要加入网络传播媒体就可以 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目前,网络传播仍处于迅猛发展之中。据报道,互联 网现在已经覆盖全球186个国家和地区,网上数据信 息量每月以10%的速度递增。仅以电子邮件(E-mail) 为例,每天就有1500多万人次使用互联网的E-mail信 箱发送电子邮件。 我国自从1994年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以来,网络 信息资源的发展势头也十分强劲。据我国互联网络信 息中心日发布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 月底,我国网民已达3.38亿人,中国的互联网规模稳 居世界第一。受3G业务开展的影响,我国使用手机 上网的网民已达到1.55亿,半年内增长了32.1%。数 据表明,网民购物的用户规模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扬, 达到8788万,半年增加了近1400万用户。与此同时,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依然突出。&&&&?有人认为,网络传播的出现实际上意味着一场 真正意义的文化传播的革命,标志着人类文化 “后传播”时代的到来。&&&&?? ????从人类传播活动的五个重要阶段所形成的结果看, 每一次的传播阶段不仅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传播 能力,而且从物质到精神都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 的巨大变化: 语言的使用标志着人类彻底摆脱了动物状态,为 人类进行交际与传播提供了最为得力的工具; 文字的诞生成为人类文明伊始的一个最重要的标 志,使得信息的存储和传播首次超越了时空的局 限; 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积累和传播提供了更为 可靠的保证,使人类由人际传播进入了大众传播 时代; 电讯的传播使得信息传递的效率与手段再一次发 生了质的飞跃; 网络的出现则使得地球变为一个小小的“村落”, 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数字化的信息时代。&&&&其实,把人类的传播活动严格地划分为五个前后相 继的阶段并不十分科学。它把一个有机的过程简 单化了,而且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错觉,仿佛五 个传播阶段在历史的长河中此起彼落,前仆后继 似的。事实上,这五个阶段虽然是依次出现的, 但它们的关系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的, 不是前后相续而是前后相叠。 也就是说,每个传播阶段都是从开始一直延 续到现在,比如,电讯传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 印刷传播的结束,网络传播的出现,并不意味着 电讯传播的结束,至于语言传播更是在人类传播 的其他阶段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第六讲语言在传播中的特性&&&&一、符号性(线条性、任意性、系统性) 二、概括性(一般性、模糊性、局限性) 三、社会性(后天习得性、渐变性、 全民性)&&&&二、概括性(一般性、模糊性、局限性)&&&&语言的概括性 语言(语词)是一个抽象的概括性的符号系统。 所谓概括,就是经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对同类事物抽象 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的、区别于另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但是,有了概括性的名称, 人们就能够把客观事物中特殊的东西当作普遍的、一 般的东西,把复杂的东西当作简单的东西来掌握。这 是人类语言的一大优点。 例如,现实世界里的苹果有品种、滋味、颜色、形 状、大小等差别,而语言里统统给以“苹果”一个名 称。“苹果”这个词的意义可以不管这种水果的品种、 滋味、颜色、形状、大小等种种特殊性和复杂性,而 只概括地反映所有苹果共同具有的一些特征,以便把 它和桃子、梨等其他水果区别开来。 再如“人” 。&&&&??问题一: “所有的词语都是概括的”实词 虚词 专有名词? ??&&&&??问题二: “所有的词语都是概括的”,但是概括性的词 语一旦到了语言环境中,马上就会变成具体性 的了。如: “我”;“花”;“手表”; “她在织毛衣”;&&&&语言实际上是一个“概括性”与“具体性”的统 一体。&&&&问题三: 词语的“概括性” 是有“高低” 区别的( 概 括程度的不同)—— “抽绎阶梯” 人---男人----男同学----大三男同学&&&&???????⑧运输工具 ↑ ⑦陆运工具 ↑ ⑥机动车 ↑ ⑤轿车 ↑ ④福特牌轿车 ↑ ③福克斯轿车 ↑ ②白色福克斯轿车 ↑ ①自动白色福克斯轿车抽绎程度有高低之分,抽绎的程度愈高,它与具体实际的依 存关系就愈是间接。&&&&阶梯愈是向上,被摒弃的细节就愈多,离 具体的实际就愈远,给人的感觉也就愈模糊。 在抽象阶梯的顶端,虽然可以较迅速地处理信 息,比如用“太阳系”一词,显然就比逐一列 举“太阳、地球、月亮、火星、金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并说明其相互关系 要方便得多。但语言越是抽象,就越容易误解。 比如,提到民航飞机,有的会想到波音747, 有的会想到波音734,误差还不很大;等提到 飞机时,有的就会想到战斗机,有的则会想到 运输机,这个误差就比较大了。&&&&语言的概括性与新闻语言 新闻工作者是用具体的事实说话。事实本 身就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新闻是对所发生的事 实的报道,因此它必须用具体的语言来进行描 述。就是说,新闻语言应该是实在的、具体的, 而不应是笼统的、抽象的。新闻语言的具体性, 要求新闻写作应该是:写清“新闻五要素”, 做到人格化;少用母概念,多用子概念;要描 述事实,不忘捕捉细节。&&&&?新闻要用具体的事实说话。然而,我国媒体中 却存在大量毫无质感的抽象、生硬词语和套话。 如“深入贯彻”、 “积极开展”、“大力推 进”、“在 …… 精神鼓舞下,在 …… 共同努 力下,让我们高举 …… 旗帜,开创 …… 新局 面”等等。这些抽象概括、空泛模糊的词语, 缺乏具体可感与生动的形象,给人的只有枯燥、 干巴的感觉,用这些词语堆砌起来的新闻对受 众是不会产生吸引力的。新闻应该强调的是对 新闻事件原本而具体的描述,是对新闻发生过 程的原生态的展示,绝对不能用一些概括抽象 的语言来代替具体发生的事物。&&&&问题四:语言的概括性导致了语言模糊性的出现 语言模糊性:词语界限不明 (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或所指) “所有的形容词都是模糊的” 如:“大、小”,“美、丑”,“上、 下”,“冷、热”,“南、北”;“近日”、 “相关人士”、“初步统计”等等。&&&&“副词”、“形容词”是新闻语言的天敌&&&&问题五:语言的概括性是导致“名不副实”现象 产生的根本原因“里海” “铅笔” “糖精” “无花果” “阿拉伯数字”&&&&问题六:语言概括性的局限“言不尽意” 如:什么是“好”、“红”、“幸 福”?&&&&好:优点多、使人满意; 红:像鲜血火石榴花的颜色; 幸福: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邦达列夫也曾有同感: “出色的作品留在作家的脑海里,而那些已经 写出来的,反映在纸上的东西未必能有它的一 半,色彩、气味、情调、语气、情绪都失去 了。”因此,“在创作结束时,我并没有心满 意足……因为每部作品中总要留下言不尽意的 痕迹。”&&&&的确,有关语言笨拙、乏力、“痛苦”的感受, 是每一位文学创作者都曾经有过的体验:“常 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刘禹锡)、“此中 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忽有好 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陈与义)、 “疑此江头有佳句,为君寻取却茫茫”(唐 庚);“语言不能说它不会说的事,而不会说 的事却又是我们最核心的生命本质之一,难怪 也就有了‘无语问苍天的时候’”(南方朔)&&&&“语言不是一种沟通工具,而是交流的隔膜与障 碍——一旦把脑袋里的想象与心中的感受化为 文字,就很难通过这些文字找到最初那种形象 的鲜活状态”(冯骥才)。法国象征主义诗人 马拉美更是抱怨说:“所有的语言都是缺憾不 全的……没有人能够说出保持血肉俱全的真 理……从美学的立场来说,当我想到语言无法 通过某些键匙重现事物的光辉与灵气时,我是 如何的沮丧!”高尔基在慨叹自己的写作生涯时, 也时常讲起诗人纳德松的一句话:“世界上没 有比语言的痛苦更强烈的痛苦了。”&&&&??其实,不仅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就是在人们的日常生 活里,语言的这种“痛苦”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的。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的感慨:“我真 不知该怎么说好”;“黄山之美丽神奇真是无以言 表”;“苦不堪言”、“妙不可言”等等,这一系列 表述并不能完全说是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佳所致, 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言的“无能”所造 成的,即人类没有足够的语言符号与丰富、复杂的外 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相对应。 概括性的语言,就像一张巨大但又稀疏的网,它经纬 有序地网络了整个世界,但同时也遗漏了许多旨趣和 意蕴。&&&&?语言的局限固然是困扰人类的一种客观存在,但它也 是语言自身更新与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普通语言学的 奠基人洪堡特说,语言的力量就在于有限手段的无限 运用。人类所以选择语言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恰恰在于它既能给人以必要的限制,又能给人以无限 的自由;既能给人一定的束缚,又能给人以创造的可 能。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 救”——语言所设定的界限、语言所构成的牢房,又 只有语言本身才能打破它,而且必然总是被语言本身 所打破:语言在其活生生的言说中总是有一种锐意创 新、力去陈言的冲动,而且总是有点石成金、化腐朽 为神奇的力量,因此它总是要求并且能够打破以前已 形成的界限和规定,从而使语言本身处于不断的自我 否定中,亦即不断地打破自身的规定性。正是这种既 设定界限又打破界限、既建立结构又拆除结构、既自 我肯定又自我否定的运动,使语言成了“最纯真的活 动”。&&&&?在这方面,文学家尤其是诗人利用语言并在超 越语言中做出的贡献最突出。他们“不仅有运 用而且有重铸和更新语言使之形成新的样式的 力量”,同时抱着“语不惊人死不休”、“吟 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 吟双泪流”的信念,勇敢地投入到与人类语言 的局限抗争的搏斗中,并创造出一部又一部语 言精品。&&&&?? ? ? ? ?比如说,抽象、概括性的语言不足以表达人类内心特 殊的情感时,诗人们就以形象性的表达去调动人们的 想象,来弥补自然语言在表情达意方面的缺陷。例如 同是一个“愁”字,古典诗词中却可以有不同的情绪 表现,通过不同的语言运作,进入不同的文学的可能 世界。 李煜说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愁有多少?它恰似一江的春水东流而去。 李煜又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 番滋味在心头。”“愁”似乎有了酸甜苦辣的味道; 李清照则说“唯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 愁!”这“愁”又有了重量。 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长”,这“愁” 似乎又有了长度。 秦观说:“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愁” 有了形状、大小。&&&&这些关于“愁”的表述,都是诗人微妙复杂的难 以言明的一种心境,诗人不愿沉默,不甘沉默, 他们总是力图用富有张力的语言传达出某种心 态、情绪。正因如此,他们的诗作就有了难以 穷尽的内涵,也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审美再创造 的广阔空间,引导读者去想象、去思考,去完 善。&&&&小结: 1.语言是静态的,而实际是动态的 ? 世间的万事万物,无处不在运动之中。正像切 斯所说:“不同时间的一个客体是相同的吗? 我们把这个苹果在桌上放一个月,难道它还是 同样的苹果吗?苹果10月1日跟苹果11月1日是 相同的吗?显然不是。一个月后,它的鲜艳的 果皮变成土色,并满身生了‘皱纹’,酥脆的 果肉溃烂了。因此苹果是一个过程,它不断在 量变中,一天一小变,一月一大变。自然界中 没有任何东西与刹那以前的自身是完全相同 的。”&&&&??2.语言是有限的,而实际是无限的 温德尔· 约翰逊(1972)指出,英语共有50万 到60万个单词,但它们要表述的却是几百万种 不同的事实、经验和关系。《康熙字典》中的 4.7万个字,《辞海》中9万个词和新近出版的 《汉语大词典》(正文十二卷)共收词语37.5万 余条,它们所要表述的对象也是无限的。十分 有限的语言是难以表达丰富多彩的现实和复杂 深刻的精神内容的。&&&&正是由于语言有限性的限制,普通语义学强调,你永远 也无法说出事物的全貌。他们认为,解决问题的办法 是在叙述的结尾加一个“等等”。切斯解释说:“事 件总具有无限多的特点,我们的语言需要用‘等等’ 作为警号以示它不可言尽。” 例如“桌子上放着一个苹果,我们说它是圆的, 红的,令人垂涎的;有一根果柄,上面还有一个虫 疤。……但无论如何也说不尽它的所有特点。要使语 言符合客体,就应该说‘这个苹果是圆的,甜的,等 等。’”也就是说“在每一个词句后面都要写上‘等 等’,或想到‘等等’,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它的许 多特点已被略去”。普通语义学派之所以用《等等: 普通语义学》这个名称命名语义学学刊,其用意之一 就在提醒读者,该刊远远不是智慧的全部。&&&&? ?3、语言是抽象的,而实际是具体的 语言不等于事物,“地图”地图不等于领土。 人们在使用语言代表事物时,总是对丰富多样、 具体生动的客观实际从某个角度或层面加以概 括、选取或抽绎。抽绎,被普通语义学家看作 是语言的最有用的特性之一。因为,即使是最 生动最简单的词语,也是一种对具体实际进行 的舍弃细节、提取特征的抽象。&&&&三、社会性(后天习得性、渐变性、 全民性)&&&&第七讲 语言在传播中的功能&&&&“曲别针”的作用&&&&一、交际(传播)功能 二、思维(认知)功能 三、文化功能 四、凝聚功能 五、审美功能&&&&语言的文化功能 语言是人类文化信息的重要载体&&&&在人类学家眼里,人既是“社会”的人, 又是“文化”的人。 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 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讲包括 经验、知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思想、 信仰、宗教、道德、法律、风俗、制度、教育、 语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从社会上习得 的能力与习惯。&&&&先哲:“动物,比如猫和狗,是 从它们发出的气味,或撒下的便溺 中辨认自己的来路的,而人类却是 通过语言来辨认自己的来路。”&&&&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又是文 化的一扇窗户。通过语言能折射出文 化的内涵,同时也能够窥探各式各样 的文化点滴。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 根基。&&&&语言中的文化信息透视 伽答默尔:“语言,储存传统 的水库。”&&&&吕叔湘: “古代只有‘几’,‘案’,都是很矮的, 适应席地而坐的习惯,后来坐高了,几案也不 得不加高,于是有了新的名称,最初就叫‘卓 子’(?卓’是高而直立的意思),后来才把‘卓’ 写做‘桌’。”语言文字是印证历史特殊的活的化石,是 古今社会生活的一面投影,通过词语可以印证 古代人的生活。&&&&社会中的一切“风吹草动”, 都会在语言中得到“一五一十”再 现,都有一些“蜘丝马迹”。&&&&?Eg1:汉语“炒鱿鱼” 英语“the manager gavehiman axe”&&&&?Eg2:汉语“嫂子” 英语“sisters-in-law”&&&&?Eg3:?汉语的“拿”可以细分为持(枪)、执 (剑)、秉(烛)、操(刀)、握(笔),而英语 只用hold或grasp来对译。汉语严格区 分用体力负运东西的动作,不但谈明 负运的工具和方式,而且限定负运的 事物,如荷(锄)、挑(土)、担(水)、提 (箱)、背(人)、负(重)、挎(篮)、拎(包) 等,而英语只用一个carry来统称这些 动作。&&&&? Eg4:从人名符号中了解社会历史和文化&&&&人名能为我们提供考据佐证:在农业史上 牛耕何时形成,是个颇有争议的问题,一般多 据贾思勰在《齐民要术》的观点,论定其始于 汉代。但宋代的叶梦得则提出,牛耕在春秋时 期就出现了,人名就可作为依据。例如,《左 传· 昭公元年》有太宰伯州犁,《论语》中记 载孔子的弟子有叫冉耕(字伯牛)、司马牛 (名犁)的。耕、犁作为名词用于人名,且与 牛相对,说明最晚在春秋时期牛耕就已相当普 遍了,并对牛耕、犁耕的意义有了较深的认识。 作为一家之言,春秋犁耕的这几个人名证据, 仍为农业史研究界的多数人所信从,同时也纠 正了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认为牛耕始于汉 代的观点。&&&&姓名能为我们提供历史线索:我国少数民族很 多人姓“马”“原来这与阿拉伯、波斯人名的音 译,尤其是与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 (Muhammad,阿拉伯文读Marhmmad)的音译 有关,因为“马”与“穆”音近。 另外,有些人名后来转变为地名,对这一变 化,也有助于我们考察一些历史事实的线索。如 世界上叫圣地亚哥的地名特别多,有智利首都圣 地亚哥、古巴东南岸的旅游城市圣地亚哥、多米 尼加北部城市圣地亚哥,世界上多达六、七十个。 这是什么原因?圣地亚哥是一个人的名字,根据 基督教的传说是西班牙的保护神。当年,西班牙 殖民主义者所到之处就广泛采用这个地名,目的 在于幻想得到保护神圣地亚哥的庇佑。现在看来, “圣地亚哥”成了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向外扩张的 铁证。&&&&人名能为我们提供风土人情:读过《红楼 梦》的人都会对宝玉“抓周”的情节有深刻的 印象。抓周就是让孩子在满周岁时抓去物品以 预测其志向或命运的活动。这种习俗反映到人 名中,就产生一种抓周起名法。当代著名学者 钱钟书,其“钟书”之名就是源于抓周,据说 他一周岁时,其父按当地习俗置各种物品于其 前让他随意抓去,他竟抓起一本书,于是父亲 便为之取名“钟书”(钟情于书)。而钱钟书 一生确实不负“钟书”之名,博览群书,著述 宏富,终于成为一代硕学。&&&&人名也是人们文学欣赏作品内涵的一把钥匙 《红楼梦》:焦大宝玉-黛玉-宝钗-妙玉&&&&??有学者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一位经过亡 国惨痛的文人,怀着满腔的民族仇恨,处在异 族统治之下,刀枪笔阵、禁网重重,靠着文字 绝技,写成这部奇书,而书中人物的名字则暗 喻了作者的这一思想。具体说来,书中人物, 宝玉是暗喻传国玉玺,传国玉玺的得失,即政 权的得失。 林黛玉代表明朝,薛宝钗代表清朝,林薛争取 宝玉,即是明清争夺政权,林薛之存亡,即是 明清的兴灭。&&&&??何以见得宝玉是象征国玺呢? 宝玉出世,由娘 胎带来,口中含着的那块宝玉,书中借一僧一 道说出它的来源,由鲜明莹洁的石头,怎样成 为一块美玉,那美玉的形状与上面镌刻的字 “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正是三国志孙坚传 所记汉代传国玉玺“受命于天,其寿永昌”的 异译。 宝玉爱吃女人的胭脂,就是从玉玺要印朱泥上 想出来的。再看,宝玉最亲昵的侍婢袭人的名 字,“袭人”拆开就是龙衣人。宝玉最嬖爱的 一位戏子,名叫蒋玉函,宝玉出家后,王夫人 把袭人打发回家,嫁给一位姓蒋的,巧配姻缘, 那姓蒋的正是玉函,玉玺就配上玉函了。 宝玉既是传国玉玺,所以林薛相争,就象征明 清互斗。&&&&?林黛玉、薛宝钗的别名,一称潇湘妃 子,一称蘅芜君,都显示出帝王身份。 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绛红是影射 明朝的国姓(朱),故体己的婢女叫 紫鹃,紫是朱的配色,鹃是望帝之魂。 还有,黛玉的身份是天子,故她所吃 的药丸是天王补心丹,至于黛玉代表 明朝,何以定要姓林,因为明朝姓朱, 《说文》云:“朱,赤心木,松柏 属。”朱是林木之类,故姓林。&&&&?薛宝钗怎么影射清朝,因为“钗”字拆开来是 “又金”。清朝先世本女真,国号“金”。清 初兴时,称后金,此“又金”正是后金的意思。 宝钗是金,故体己的婢女叫金莺儿,金之色白, 故宝钗姓薛,薛音同雪,暗喻白。又宝钗之兄 名蟠,蟠者,番也,从虫者,犹狄从犬,羌从 羊,正是指斥他是异族番人,又因清朝僭位, 作者不承认它是正统天子,所以宝钗之兄薛蟠 的绰号叫呆霸王。人名的暗喻居然成为了作者 抨击和讥讽丑恶、抒发胸中不平之气的艺术手 法之一。由此可见,作者对作品中的人物命名 用心多么良苦,真的让人有些匪夷所思。&&&&?Eg5:“lib运动”:Mr. Mrs Miss Msman woman heroine goddess hostess&&&&汉语:他---他(她)们夫妇、男女 吴仪(女)&&&&?Eg6:从借词(外来词)映示民族文化 间的接触与交流萨丕尔:“语言,像文化一样,很 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 种语言的人和说邻近语言的或文化上 占优势的语言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 接触。”&&&&“葡萄”、“石榴”、“菠萝”、 “苜蓿”、“玻璃”、“狮子”等 是汉代从西域借入的词;“佛”、 “菩萨”、“罗汉”、“阎罗”、 “魔”、“僧”、“尼”、“和 尚”、“塔”等是汉代以后从印度 借入的佛教用词; “胡同”、“站”、“蘑菇” 等是元代借入蒙古语的词。&&&&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到了现代, 我国和外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 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像 “拷贝”、“蒙太奇”、“马赛克”、 “霓虹灯”、“桑那浴”、“模特 儿”、“浪漫”、“沙龙”、“蛋白 质”、“基因”、“荷尔蒙”、“淋 巴”、“网吧”、“探戈”、“扑 克”、“卡拉OK”、“VCD”、“巧克 力”、“可口可乐”、“麦当劳”等 新概念、新事物大量从西方输入进来。&&&&汉语外来词一般都加上 “番”、“胡”、“洋”、“西” 等字样&&&&洋火、洋油、洋腊——洋葱&&&&从外语向汉语借词看汉民族文化对 异族的影响,例子也是很多的。 中国饮茶的习惯据说从唐朝开始 盛行,并逐渐传入其他国家。当时输 出茶叶有两个途径。一条是从我国西 北部的丝绸之路运往欧洲的,因而许 多国家采用了我国北方方言中“茶” 的译音——cha。比如俄语是чай, 意大利语是cia。另一条是厦门人把茶 运到瓜哇的万丹,然后再用荷兰船运 到欧洲诸国,厦门口语将茶叫做[te], 荷兰人也跟着读the 。因此,欧洲人 凡是喝荷兰茶的像法国、德国、英国 等都把茶叫做“thé”、“tee”和“tea”。&&&&China ---- 中国&&&&?Eg7:对应词语的感情色彩的文化差异狗: “狗眼看人低”“狗尾续貂” “蝇 营狗苟” “luck dog” “rain cats and dogs”&&&&红:汉语“先进、正义、革命”等含义 西方“低级、下流”等内容电影《红灯记》“龙”&&&&?Eg8:人名词语能为我们提供词语理据:铁观音 露马脚 中山装 有眼不识泰山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格里姆:“有一种比骨骸、武器、墓穴 更为生动的东西可以说明民族的历史 文化,那就是语言。”总之,语言作为文化信息的重要载 体,它所反映的人类历史文化是多侧 面、多角度、多方位的。语言就如同 是人类的一部大百科全书,无论你翻 阅哪一页,都能从中得到在某些方面 所得不到的文化史料。&&&&练习 一:填空略见一()、高屋建()、迫不()待、 直()了当、草()人命、不()之论、 鳞次()比、当()不让、破()沉舟、 一()莫展、韬光养()、目不() 接、休()与共、()之不恭、 ()路褴褛、&&&&二、猜猜看漂亮 经常 结束 商人 两口子 人民币为何以“圆”为单位&&&&第七讲 一、交际(传播)功能 二、思维(认知)功能 三、文化功能 四、凝聚功能 五、审美功能&&&&语言的凝聚功能 ——语言忠诚 民族,是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 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的人的共同体。人类社会是由各个不同的民族构成的,同 一民族的成员之间,有一种时代相传的在长期 历史中形成的特殊的情感,即民族感情。&&&&民族感情的形成有许多因素,入共同的地域、共 同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共同的的文化等等,但 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语言。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使用约80种语言,仅 其中的汉语,就分成北方、吴、赣、湘、粤、闽、客 家等多种大方言,每种大方言下又分为若干次方言, 次方言下又有无数种土语。语言是维系民族文化的一条重要纽带。&&&&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心理常常要靠语言来联系, 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特点或交流也要靠语言 来体现或沟通,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特 征,人们特别把自己从小跟父母学习来的语言 叫做“母语”。&&&&每一个民族的人都具有一种独特的对于母语的深 沉真挚的热爱之情。据报载,定居东亚的12万东干人,他们的语 言仍然顽强地保留着汉语的特征。130多年来,他 们没有忘记中华文化,仍在使用当年山西和甘肃 通行的北方方言。为了继承自己的母语,他们创 造了用斯拉夫字母拼写中国官话的文字。用这个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字创作文学作品,出版书籍 报刊,发行小学中学全套课本。他们的日常用语, 还用“皇帝”称呼首相、总统,用“衙门”称呼 政府和警察,学校仍叫“学堂”。&&&&语言的民族情感在文化中主要表:1.语言的“表现欲”,即强烈的用自己 的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愿望。&&&&一个人生下来就处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当 中,接下来便会开始学习和运用本民 族的语言,以致得心应手。对于身处 不同民族文化环境中的人,只要有机 会、有条件,他便会被一种潜意识所 支配,自然而然地用自己最熟悉的母 语来表情达意。&&&&2. “知音感”。处于其他民族语言环境之中,长期听不到 自己的民族语言,总有一种客居他乡的孤寂之 感,但一旦听到有人说起自己自幼熟悉的母语, 便会产生一种亲切感,孤寂的情感顿然消失, 如同一下子遇到了了解、熟悉自己的亲朋好友, 尽管两人可能素昧平生。这一切都是民族语言 所产生的语言情感所作用的结果。&&&&3.“传承欲”。 某一民族的人自己已经习惯使用母语,他 们也希望下一代人也掌握和使用自己同样的母 语,为的是更好地传承本民族的文化。&&&&客家话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格言:“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由于语言和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因而每一个民族都有一种特殊的忠于自己民族 语言的始终不渝的感情。 19世纪法国小说家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 一课》以生动的文学形式描写了这种坚贞不渝 的感情。 在普法战争中,占领者使用最为毒辣的手 段:消灭法兰西民族的语言。&&&&主人公小弗朗茨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表现出前 所未有的肃静、安静。而他们的老师哈迈尔先 生,在结束40年教学生涯、告别祖国语言的最 后一课上,“竟穿着他那件绿色长礼服……那 是只有上级来校视察,或是学期终了的日子才 穿戴的东西。”接着哈迈尔就谈到法兰西语言。 他说:“这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也是最清楚、最健康的语言;应该在我 们自己人中间保住它,永远不可把它 忘掉,因为,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 时候,只要好好保持住它的语言,就 好像掌握了牢房的钥匙。”&&&&语言是民族文化的命脉,是民族文化的凝聚剂, 同时,它也是民族的象征。国家亡了可以复国, 但语言灭了这个民族就永远不在世界上找到地 位。犹太民族在历史上遭受了这么多年的苦难,现在 仍然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并且拥有者自己多彩灿烂的 民族文化,这一切与犹太人一直捍卫着民族语言有着 极为密切的关系。相反,吉普赛人(Gypsies)在世 界各地到处流荡,找不到自己生存的盘地,或许就是 因为他们没有保留住自己的语言。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凝聚的保障,这 种保障是不可或缺的。&&&&语言与国际政治 Eg1“巴基斯坦立国”Eg2“加拿大‘魁北克省闹独立’”Eg3“香港回归后的语言立法与中英谈判”&&&&第八讲非语言符号的传播价值&&&&什么是非语言符号? 非语言符号就是指在人类传播 过程中除语言、文字之外,能够传 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其它所有交际 的方式和行为。&&&&传播 实际就是语言与非语言的传播过程语言 + 非语言 = 传播方式&&&&一、非语言符号的种类●三分法:体语、视觉性的非语言符号、听觉性的非语言 符号。●四分法:与身体相关的非语言传播、副语言、距离、环 境与空间观、时间观。 ●五分法:外貌与衣着、表情与眼神、姿态与动作、触摸 行为、空间与距离。●七分法:身体动作、触摸、外表与饰品、副语言、空间语、 时间语、环境因素。&&&&?《参考消息》日登载了《第一印象 好坏从何而来》的一篇文章,文章认为,在与 人初次交谈时,人们从对方那里所获取的信息 很少来自其口头语言,人们的第一印象大多是 通过动作、姿态、外貌、目光和表情等非语言 方式来树立。文章指出,给人留下不好印象的人,通常也不具 备良好的交际能力。首要问题是,我们必须具有 清楚的自我认识。聪明人能发现自己给人印象不 佳,继而反省自身,并及时改正。我们可以在自 己面前摆放一面镜子,然后像戏剧导演一样观察 自己的表情是否过于僵硬,笑容是否令人不快; 或者将自己的行为动作拍摄下来,以便观察自身 缺点。?&&&&文章还引述西班牙心理学教授玛丽 亚·多洛雷丝·阿维亚的话说:“较 之口头语言,非口头语言能为我们提 供更多信息。例如衣着和体味能显示 一个人的性格。” ? 因此,我们在与人初次交谈时应该重 视彼此的非语言符号表达。?&&&&几种与人际传播有密切联系的非语言符号 1. 微笑&&&&有位散文诗的作者就这样诠释“微笑”: “虽然我们容貌不一,但微笑是一样的; 尽管我们各有所思,但微笑是统一的。 多点微笑,我们的生活由此将充满无穷 的乐趣与喜悦。男士彬彬有礼的微笑, 令人惬意怡然;风度翩翩的微笑,令人 醉至心扉。女士莞尔一笑,如出水芙蓉, 不加雕饰却也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 美好的画面就在你一笑的瞬间。”&&&&??微笑是一个人的魅力开关。面带微笑,说明你 心情愉快,充满信心,乐观向上,善待人生; 面带微笑,反映你心底坦荡,善良友好,待人 真心平和;面带微笑,更能创造一种人际交往 的和谐融洽的气氛,让人们倍感亲切和温暖。 真正的微笑应该是发自于内心,自然地流露。 没有雕饰或做作的微笑才具有感染力,才能被 看作是“参与社交的通行证”。 当然,微笑也应依据交际环境、传播对象和信 息内容的不同,恰当地把握微笑的“浓度”和 “笑态”。&&&&2.眼神眼神也称目光,它是人们内心情感 的自然流露,是人类 五感(视觉、听 觉、嗅觉、味觉、肤觉)之中最敏感 的领域。&&&&事实上,眼神的传播总是被看成是人 的行为表现。彼此眼神的注视可以强 化人的判断,或增加对方的信心;回 避的眼神可能含有否认和不接受的意 味。 ? 总之,眼神所能表达的内容有时并不 比舌头所能表达的内容少,而且并不 需要翻词典,人们就能够从眼神的话 语中了解心灵的世界。?&&&&3.握手 握手作为人际交往中使用最多的一种 见面致意或道别的礼节,是人类在长期 交往中逐渐形成的礼仪习惯。&&&&心理语言专家认为,通过握手能判断人的性格。 ●在陌生人中,主动伸出手的人性格坚定、热情、或者 有丰富的人际关系经验; ●性格支配欲强的人会让自己手心朝下压在别人的手上, 这种握手方式在1960年肯尼迪与尼克松竞选美国总统 时的电视辩论上,帮助肯尼迪树立了一个年轻、有力 的形象,而被压在下面的尼克松则成了牺牲品; ●手心湿漉漉的人,性格可能不会轻松,容易感到焦虑、 紧张,有一定的压力; ●性格粗犷、豪放,甚至莽撞的人,会过度地握住别人 的手,像要把人的骨头都捏碎; ●当你伸出手来对方却没有反应的人,可能不懂礼仪, 或者有意冷淡,或者是性格极端封闭和内向。&&&&??加拿大形象设计师凯伦告诫人们:“握手是一 门有趣的艺术,它让我们在瞬间产生种种推测 和判断。握手的信息是无言的,但它却是丰富 和微妙的。握手是如此的感性,它在对方开口 之前,让我们感受到他的内心活动。” 确实如此,通常一个积极、有力、得体的握手, 会表达出你友好的态度和可信度,也表现出你 对别人的重视与尊重。一个冷漠、僵硬、漫不 经心的握手,立刻会传送出许多不利于你的信 息,让你无法用语言来弥补。&&&&[美]英格丽· 张的《握手的经济效益》,文载 《读者》2009年第2期。“死鱼般的” 握手&&&&4.表情 表情是表现在面部上的思想感情,它 是人类最富有表现力的一种非语言行为。&&&&5.手势与姿态 手势是在语言交流中使用较多、运用 极便捷的一种无声姿势。&&&&?许多人说话常辅之以手势,甚至有人把手势看 成是“口语表达中的第二语言”。 鲁道夫· 阿恩海姆把手势比喻成“在空气中画 出的‘画’”。为更好地发挥手势在交际中的 作用,人们在运用手势时应做到:适合语境、 恰当得体、协调一致、自然优雅。?&&&&6.沉默 ? 一个恰当的沉默,就意味着是在恰如 其分的说话。&&&&“人立足于沉默时,人就更能进入世界和事 物的观察中去,发现‘大音希声’的智 慧。每次沉默,都有言词的意味,都有 人说出的某些东西;每次言说,都有语 言对沉默的起始等候。没有沉默,人的 言说就会缺少深入的机会,就会缺少足 够的震撼力量。”&&&&沉默可以帮助人们从语流的停顿、放慢速度、保持适当 安静中,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为了表示自己强大有力、豁达大度及观点的无可辩驳; ●为了在对喋喋不休中寻找有效反击的弱点和漏洞; ●为了在沉默中诱出对方行动的真正意图; ●为了掩盖随之而来的更大的行动; ● 由于自己对某个问题缺乏研究和了解; ●由于某个事件的发生是出乎意料之外,或者是突发性的, 一时拿不出应变的措施和方法; ●为了推卸责任,避免麻烦; ●不是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情。&&&&总之,沉默就像一个传播活动中的缓冲体和 减压阀,它可以使传播留有可进可退的余地,保 持可伸可缩的弹性,可以使你免入陷阱,摆脱尴 尬的局面,可以使你临危不惧,顺利度过交际的 难关。◆当然,人们也不等一味地沉默,不该沉默 的时候是一定要说话的,否则也会造成交流的障 碍。&&&&7.倾听有研究者称,人们花在传播的 总的时间里,45%的时间是听, 30%的时间是说,16%的时间是 读,只有9%的时间是写。&&&&?在传播理论中,听和倾听有着本质的 分别:“听”一般指的是一个人生理的、感官 的自然接受过程,即人们所说的“听 力”。而“倾听”则是一种有意识的 听,是用心的听,渴望的听。&&&&?俄国有位作家说,人类 “ 需要的不是 会看,而是善于看见;不是会听,而 是善于听见。”可以断然地说,没有心灵感受的“倾 听” ,一切听都是“白听”。?&&&&★积极地倾听有利于传播的顺利进行; ★有利于信息的准确接收; ★有利于及时对传者的信息作出反馈; ★有利于让我们懂得关注他人; ★有利于博得传者的好感;&&&&正像有学者描述的那样: “倾听是一份美好关系的赠礼。 我与你的心灵是被倾听打开的。没有 倾听在场,人的言说就会枯竭,即使 说过,声音之后,留下来的仍是一片 话语的废墟。言说没有倾听的现时在 位,心的在位,说还有什么意思! ”&&&&8.类语言类似于语言,但又没有确切语言 意义的声音现象,也有人把它称之为 “副语言”中的一种类型。&&&&?类语言主要包括声音要素(如音色、 音高、语速、语调等)和功能性发声 (如叹息、咳嗽、哭笑声等)两大类。&&&&?语速,是影响我们语言传播效果的一种重要的 类语言。在日常交际会话中,不受特殊心理活 动和情感影响时的语速称为正常语速,而超常 语速则是指受某种特殊心理或某种强烈情感的 支配而产生的特快或特慢的语速。 就汉语的情况来说,正常语速每分钟应是230 个音节左右,较慢语速在每分钟170个音节左 右,较快语速在每分钟350个音节左右。选择 不同的语速还与传播信息的内容有关,?&&&&9.空间与距离 人际传播大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内进行的。?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霍尔博士,长期以来积极 研究人类对周围空间的反应,即人们是如何利 用空间距离传递有关信息的。他在《无声的语 言》一书中认为:“空间的变化会赋予交流某 种格调,对其加以强调,有时甚至会否定言词 所表达的内容。空间也会说话。”&&&&亲密空间:0~46厘米 熟人空间:46厘米~1.2米 社交空间:1.2~3.6米 公共空间:3.6米到目光所及&&&&10.仪表与服饰仪表即是一个人的外表,包括 仪容、风度、穿着等,是给他人外 在的、感官上的第一印象。&&&&服饰的作用?是用来“扬美” 的&&&&服饰的是用来“扬美”的&&&&小结:非语言符号的优缺点◆非语言符号给人的印象更深刻,有助于传达真 诚、信任等语言所达不到的效果; ◆它们能够传达更微妙的言下之意; ◆辅佐完善有声语言的表达; ◆非语言有助于我们洞察他人的真实情感。&&&&■可能会泄露我们的秘密; ■很容易被误解; ■它们的含义因不同的文化背景而不同; ■它们可能需要长时间的重复进行才能被人 所理解;&&&&二、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功能 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常常处在非语言符号的 包围之中,甚至有时这种“包围”还会起到非 凡的传播功效。Eg:福特(Ford)的故事&&&&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传播中有不可忽视的功能:“信息总效果 =7%词语 + 38%语音 + 55%面部表情。&&&&公式说明了,人类境遇中所产生 许多的,有时是大部分的意义 是在借助或不借助言语的情况 下,通过触摸、目光、发音的 细微差别或面部表情来表达的。 人们从认识到分手,同时使用 各种感官:不但注意斟酌词句, 也注意话语的停顿和语调,服 饰和仪表,目光的流盼和面部 表情。&&&&非语言符号传播功能的主要表现1.有助于了解所发讯息的真实感受、判断其真 实性,从而对传播效果得出客观结论。 心理学家: “他的说话也许是谎言,但是他的 身体不能说谎。”&&&&2.有助于辅佐语言完成交际任务人们也经常把非语言符号称其为人际传播的 “补充物”、“完善物”和“近似于语言的手 段”。&&&&3.有助于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Eg: 闻一多先生在《最后的演讲》中谈到反动派杀 害李公朴先生时,激愤地用手敲击桌子。&&&&4.有助于借用某种“形象方式”融入主体的经 验 世界,构成一种社会性的暗示&&&&5.有助于人们察颜观色,搜寻到一些意想不到 的“情报”每一种动作都在传递关于人体运动 的心理状态和生理状态的信息。 “一个懂得人体语言并善于应用人体语 言的人,如果能将他所了解的姿势同 周围人的感情联系起来,他将永远比 对方胜过一筹,处于主动地位。”&&&&6.有助于消解语言的局限 “一幅画胜过千言万语”Eg:《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非语言符号有诸多作用,但也要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决不能犯 “以貌取 人”的错误。&&&&三、非语言符号的传播特性主要有:1.真实性 2.多维性 3.潜意识性 4.依存性 5.适合性 6.文化性 7.共通性&&&&第九讲 语言在多领域中的传播形态一、新闻语言 二、广告语言 三、播音语言 四、主持语言 五、采访语言 六、网络语言 七、文学语言&&&&一、新闻和新闻语言1. 新闻是什么?我国新闻界比较公认的是陆定一对新闻的概括,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 报道”。这个定义概括了新闻的四个本质特征:① 真实性。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② 时效性。“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③ 公开性。事实本身不是新闻,报道出去才是新闻。 ④统一性(主客观)。事实是客观存在的;报道, 是一种主观性很强的活动。人们一般讲的“新闻用事 实说话”中,“用事实”是客观的,“说话”是主观 的。&&&&2. 新闻语言(主要指的是消息)是“通过 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 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 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 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 素。&&&&3. 新闻语言的基本要求李元授、白丁先生在《新闻语言学》一书 中概括:“新闻语言是为新闻采集、制作和传 播的目的、要求、内容服务而形成的,是为新 闻的特性决定的:新闻的客观性,要求新闻语 言应该是准确的,平实的;新闻的时空性,要 求新闻语言应该是简明的,便捷的;新闻的群 众性,要求新闻语言应该是通俗的,易懂的; 新闻的敏感性,要求新闻语言应该是锐利的, 鲜活的。”&&&&新闻语言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准确性 (2)简洁性 (3)具体性 (4)通俗性 (5)生动性 (6)时代性&&&&(1)准确性 ? 真实客观是新闻的生命,那么,新闻语言就应 当做到准确、公正地地反映客观事实,即不仅 意味着排斥彻头彻尾的面壁虚构,而且还意味 着恰如其分地根据事实再现事实,一是一,二 是二,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更不能似是而非、 模棱两可。比如说,同样是报道“瀑布景观”, 庐山的瀑布“秀丽峭拔”,九寨沟的瀑布“绚 丽多姿”,长白山的瀑布“飘逸高峻”,雁荡 山的瀑布“劲挺矫健”,黄果树的瀑布“粗犷 雄浑”,如果把这些代表不同瀑布特征的词语 张冠李戴,就不能向受众传达一个准确而真实 的信息。&&&&西方记者对新闻语言准确性的把握一向比 较出色。例如,一则消息的原文是:“一名91 岁的高龄老妇今天成了一件抢劫案的受害者”, 改为“一名91岁高龄老妇今天在回家路上被抢 去钱包,内有642美元”。理由是“受害者” 三字不准确,很容易被理解为受伤或被杀,修 改后的语言报道,就免去了读者许多的疑虑, 比较真实、准确地报道了事实。&&&&??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不仅要求对客观事实 的报道要准确、真实,而且,要在报道中对客 观事实的叙述必须采用一种非个人化的方式, 用梵· 迪克的话说,“新闻报道是新闻事实的 非个人化表达”,因为“新闻不是某一个人单 独写作而成,而是私营或公立的制度化组织制 作表述的产品。——?我’只能以不偏不倚的 旁观者、调停者的身份出现。” 使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重要性。&&&&(2)简洁性 简洁明快是新闻语言的重要特点。新闻语 言要像打电报那样字斟句酌,要写得短而精。 一条新闻往往是三言两语,勾勒情形(貌); 寥寥数笔,透出理据(神)。让受众在尽量短 的时间内知晓尽可能多的信息。 如,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 胜利南渡长江》的报道,全文加上标点还不到 200字,但却有声有色,为读者提供了一幅清晰 的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波澜壮阔的“渡江 图”,堪称简洁的典范。&&&&新闻语言要简洁,还必须多用短句,不用 长句,宁用简单句,不用复合句。短句、简单 句,由于修饰成分少,字数少,就显得简炼, 干脆利落,用来论事说理,直截了当,写起来 也相当快速。这种短句,宜于新闻,使其写得 明了而简洁。例如下则《陕西米脂县谷子又丰 收》的新闻稿:“陕西米脂县谷子连年丰收, 群众家家打年糕,户户做米酒,高高兴兴度春 节。社员们纷纷要求向党中央报喜,说今年过 了个美年。”句句简短,琅琅上口,寥寥数语 就把米脂县丰收的相关内容描述得明了清楚。&&&&(3)具体性 新闻工作者则是用具体的事实说话。事实本身 就是具体存在的事物。新闻是对所发生的事实的报 道,因此它必须用具体的语言来进行描述。就是说, 新闻语言应该是实在的、具体的,而不应是笼统的、 抽象的。 新闻语言的具体性,要求新闻写作应该是:写 清“新闻五要素”,做到人格化;少用母概念,多 用子概念;要描述事实,不忘捕捉细节。《李敖拟 今秋访大陆》的新闻报道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4)通俗性 新闻语言通俗性的要求,是由新闻的接收 对象——受众的广泛性所决定的。新闻的受众 受教育程度、文化素养高低不一,千差万别, 新闻语言只有做到了通俗易懂,才能吸引和服 务尽可能多的大众,才有媒体存在的基础。 新闻语言如果用语艰涩,用大量的倒装句、 复合句缠绕新闻事实,在行文中,大量引经据 典,就会造成新闻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失去读 者。 一篇新闻报道,明白如话,用语大众化, 看的人多,传播的面就广,从而起到良好的宣 传效果。&&&&“出色的记者,决不会卖弄自己语言的高深, 他总是尽量把话说得通俗明白。即便是报道一 些专业性很强的东西,也会努力避免使用专业 术语,而改用大众熟悉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内容。 这样,你的文字对广大读者来说就有了亲和力, 他们不仅会关注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方面的新 闻,同时,也会对其他领域、其他方面的信息 发生浓厚兴趣。”&&&&(5)生动性通俗是新闻语言的基调,但通俗并不等于 平庸和浅陋,并不等于干巴巴而毫无生气。新 闻语言在注重通俗的同时,还要追求生动。因 为新闻报道若想达到吸引人、打动人的目的, 新闻语言就必须要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比如说,在新闻写作过程中,要尽量使用形象 化、有感染力的语句。&&&&?如在一篇关于“乡村气象哨”的报道中,记者 这些人被称作“刺探老天爷‘情报’的人”, 这一形象的比喻,容易给人留下生动的印象。 再如,中国前些年有10亿人口,这“10亿”的 概念确实太抽象。有个记者这样表述“10亿” 的概念:“如果10亿人都来玩老鹰捉小鸡,从 头至尾可绕地球25圈;如果把10亿人的出生证 叠起来,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这样给人的 印象就清晰、生动多了。&&&&要多用动词、用好动词,是新闻报道容易 产生生动画面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对于记者来说,新闻报道实际就是用语言 在绘画,这些语言应该像剪贴画一样,不断地 在受众的脑海里翻页。&&&&(6)时代性 新闻语言生命力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要有时 代气息。因为这种语言是社会语汇最直接、最 真实、最迅速、最广泛的反映,说它“领导时 代新潮流”也不为过。同时,新闻报道的时效 性与新鲜感,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通过有时代 气息,包括社会上最新流行的一些语言传递出 来。 所以,作为一个新闻记者,既应该保持对 新鲜事物的敏感,也应该保持对新鲜语言的敏 感,要及时发觉他的细微变化,反映他的细微 变化,要与时俱进。&&&&二、广告语言1. 广告及其特征 关于广告概念的界定:广告不仅是 一种经济活动,它更是一种信息传播 活动;不仅是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桥 梁,它更是促进市场流通活跃的一种 传播手段;不仅是对消费起到广而告 之的宣传目的,它更是劝使消费者进 行购买行动的宣传策略。&&&&广告特征: 第一,广告传播在形式上是一种引人入 胜的艺术。 第二,广告在本质上是一种对受众行为 的操纵。 第三,广告传播在方式上是提供一种反 复刺激。&&&&2.广告语言的界定 于根元先生最近在《广告语言概论》中认 为:“广告语言是广告成品中用于传播广告信 息的语言,是介绍商品或者服务的特点的个性 化的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和有声语言。” 该界定不仅简洁易记,而且内容概括得比 较精当,既突出了“商品或者服务的特点”, 又突出了“个性化的语言”,同时还排除了广 告的动态过程,即不包括广告策划书、广告调 查报告、广告总结等动态过程中使用的语言。&&&&3. 广告和广告语言的基本要求国际广告协会曾提出“优秀广告”的五条原则: ① 广告必须显示独创、革新的精神。 ② 广告必须列出商品或服务的真正优点。 ③ 广告必须要有明确的承诺。 ④ 广告必须给消费公众一种愉悦情感。 ⑤ 广告必须有一种潜在的推动力量。&&&&广告语言应具备下列基本要求: ● 广告语言要简约凝炼 广告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也显示,少于6 个字的广告记忆率为34%,而多于6个,尤其 是多于12个字以上的广告,受众的记忆率仅为 13%。这一统计结果表明,减少广告识记材料 数量是增强广告记忆的有效方法。&&&&?成功的广告语言一向是以短小精悍、简约凝炼著称。 美国在征兵时,用过一则广告语:“美国需要你”, 精练朴实到极点,却字字重逾千斤,直指人心,唤起 公民对国家的责任感,同时又有一种备受重视的自尊 感又如: “海尔:中国造” (海尔家用电器) “妈妈我要喝” (娃哈哈果奶) “不要太潇洒!” (杉杉西服) “农夫山泉,有点甜” (农夫山泉纯净水) “新鲜佳雪 ,新鲜人”(佳雪净白洗面乳) “生活有你,更精彩”(柏丽斯洗发露) “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电子产品)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百度网站广告)&&&&● 广告语言要优美蕴藉独特的意境与情致是以语言魅力的充分发挥 为基础的,优美的语言可以构成优美纯净、柔情 脉脉等格调,有时还造成悬念以加强“磁性”, 构建小品故事而使人流连忘返。 例如“柔柔的风,甜甜的梦”(某电风扇) 有 一种美好享受之感,“春季给您带来沉醉,夏季 给你带来欣慰,秋季给你带来甜美,冬季给你带 来回味”(新飞电冰箱)宛若一首抒情的小诗,而 “妈妈,我又梦见了村边的小溪,梦见了奶奶, 梦见了你。妈妈,我给你捎去一样好东西。威力 牌洗衣机一一献给母亲的爱!”(威力牌洗衣机)再配 上疲惫的的母亲看到女儿呈上的礼物露出欣慰的 笑容这一动人画面,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温馨亲切 的人生故事。&&&&● 广告语言要输入情感 广告就是包装了情感的最赤裸的欲望。现代广告传播, 十分重视以充满情感的语言来表达广告的诉求意愿。 如“南方黑芝麻糊”的食品广告语言“一缕浓香,一 缕温情”,就是以怀旧情感为文化背景, 从而获得 了成功。 还有美加净护手霜的广告语“小时候,妈妈的手最温 柔”,胜过无数对产品的介绍,勾起了每个儿女对 母亲浓浓的情意。 “成长只有一次”( 雀巢儿童成长奶粉广告)摸准了 家长希望孩子快快长大的心理,并顺应产品的功能, 抒发了广告主对消费者的感情表达:为了孩子,千 万不要错过时机。&&&&“幸运蓝宝石——一‘表’深情!”(蓝宝石手 表广告)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幽兰色的光芒, 增添了些许情趣;冠以“幸运”说到了人的精 神需求,巧妙地抒发了消费者喜爱的情感; “一‘表’深情”又把商品的情感作用移植到 人际感情的交流上去。以上这些商品广告语言 都蕴含着温馨的体贴,诉诸于消费者的情感, 能容易激起人们的共鸣,促使大家的购买欲望。&&&&● 广告语言要新颖别致??广告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创造性”,西方称之为 “原创性”。广告大师威廉· 伯恩巴克说过:广告上最 重要的东西就是独创性与新奇性,这样才有力量来和 今日世界上一切惊天动地的新闻事件以及一切暴乱相 竞争。 广告要为大众所接受,所认同,并留下深刻印象,只 有标新立异,出奇制胜,匠心独运才能增强广告语言 的信息刺激。例如,台湾空调广告语“本产品在各地 的维修工人是最寂寞的”,广告着眼点新颖、奇特、 构思巧妙,用维修工人的“寂寞”衬托出产品的质地 优良。&&&&广告语言的新颖性也意味着超越习惯和常 规。威力洗衣机的“够威够力”广告语,虽不 合语法规则,却很有表现力,洗衣机的“威力” 凸显,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只有构思的奇妙、叙述的不同凡响,广告用语才能最 大限度地发挥广告的效力。“力波啤酒,喜欢上海的 理由”的广告用语,成为2001年上海滩渗透力最强的 一支民谣,引发了人们广泛的共鸣。整篇广告语是这 样表述的:“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带着我所有 的情怀;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在永远的纯真年 代。追过港台同胞,迷上过老外;自己当明星,感觉 也不坏;成功的滋味,自己最明白。上海让我越看越 爱。好日子,好时代,我在上海,力波也在!” 该广告歌通过一个在上海“长大成人”的年轻人的见 闻和经历,点出“力波”始终在上海人的生活中,与 上海共同成长发展。广告在唤起消费者对“力波”普 遍认同的同时,塑造了年轻、充满活力的品牌新形象。 广告语言运用广告歌曲形式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广 告歌词引发上海大众对自己和城市的成长情怀,充分 体现了广告语言的新颖智慧和别具匠心。&&&&● 广告语言要突出品牌形象如,农夫山泉广告“农夫山泉有点甜”抓住 消费者心理,以“甜”字生动凸现了农夫山泉 清冽纯净的独特口感和卓越的品质,表达出回 归自然的感受,以自然、生命、健康的品牌定 位使水的价值在消费者心中得到认可,在众多 矿泉水广告中别立新宗。&&&&海尔在中国家电工业走向成熟的时候,果断地打 出“中国造”的旗号,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就 广告语——“海尔:中国造”本身而言,妙就 妙在一个“中国”和一个“造”字上,简洁有 力,底气十足。 雀巢咖啡广告之所以获得极大成功,关键一点就 是它把享用雀巢咖啡所有的好处浓缩成一句大 白话:味道好极了! 这句广告语一出台,便 不胫而走,在全国打响。&&&&● 广告语言要设置悬念赵本山曾为一种止泻药做的广告就是提问法悬念 设置的典型。他首先提出问题:“得了痢疾拉肚子怎 么办?”然后“郑重告诫”:“别看广告!”接着众人发 出“看什么?”的疑问, 激起观众的探究心理。最后赵 本山一脸理所当然的样子,揭开谜底:“看疗效!” 引来众人期待的关键在于“看疗效”中的“看” 字。 “看什么?”期待的搭配对象往往是具体的人或事 物,可回答的搭配对象“疗效”却是抽象的事物,给 人一种错位的感觉,难怪引起人们一阵笑声。这句出 乎人们意料的“看疗效”恰恰凸现了这则广告所要达 到的效果——本产品疗效显著 。&&&&● 广告语言要情景交融例如,春兰宁静空调的广告画面是被一滴水激起 的一圈圈波光纹形成的涟漪,上面还有一滴水滴正在 下落。中国自古就有诸如“鸟鸣山更幽”的以声衬静 的描写手法。这则广告就是在诉求一种宁静氛围。我 们似乎听到了滴水之声,同时感受到一份宁静。我们 再看广告的语言——“微不足道的一声,足以影响 ‘春兰’所创造的宁静。1995年隆重推出新一代宁静 空调。”该广告语言向人们表明,这滴水之声竟打破 了“春兰”所创造的宁静,同时更加强调了春兰空调 的噪音之低,远在这种微声之下。此外,广告还指明 隆重推出的是新一代宁静空调。&&&&● 广告语言要有本土化意识 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各民族群体在信息传播的 过程中都有其心理的接近性和排他性。广告语 言要利用各民族不同的文化特色,寻求各民族 群体的心理接近点,回避排他性,将本民族的 文化色彩与诉求群体的民族特色相融合,体现 出独具特色的“本土化意识”。例如,日本丰 田汽车的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车到山前 必有路,有路就有丰田车”,就是在打人中国 市场时,结合中国消费者对俗语的理解和习惯 运用,以及求好求吉祥的心态而创作的。时至 今日仍在沿用,可见其融合之态。&&&&?法国“人头马”白兰地的广告,十分注意针对 不同国度的受众采取不同的策略。在欧美国家 采用了“干邑艺术,似火浓情”的广告语,运 用了比喻和拟人相结合的手法,融商业推销和 艺术审美于一体,给消费者以明确的信息。而 且,“似火浓情”这样的隐喻也符合欧美文化 开放、浪漫的风格。但是对于东方市场,特别 是华人市场,“人头马”使用了它的“本土化” 的广告宣传策略,打出了“人头马一开,好事 自然来”的著名广告语,强调吉祥如意的文化 品位,应和了中国人重“喜庆”的文化心理, 与广告受众形成了良性互动,达到了文化“共 鸣”。&&&&● 广告语言要幽默诙谐例如,“聪明不必绝顶”(上海美加净颐发灵)的 广告语,轻松幽默,让人忍俊不禁。广告语一方面像 老朋友样戏谐你“不要太聪明了”,这里就隐含着对 你的赞赏。另一方面又一本正经地作神秘状地对你说: 你不用耽心聪明人会脱发,哪怕脱得一根不剩。这里 又隐含着对你的安慰:我有颐发灵,你不会秃顶的。 还有像“实不相瞒,天仙稗电扇的名气是‘吹’出来 的”, “不打不相识”(德国一打字机)以及“葛朗 台笑了!精掐细算,吝啬如葛朗台者,也要笑了” (数码时代广场房产广告)等广告语言,都是通过幽 默诙谐特的质来达到促销目的。&&&&三、播音语言??播音是播音员运用有声语言 ,通过广播、电 视传媒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它属于一种创 造性的活动。 播音是广播电视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 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播音在广播 电视节目中发挥着“传播前沿”、“中介工序” 和“联系纽带”的作用。&&&&?播音语言的特点:规范性——语言规范、清晰顺畅; 庄重性——真实可信、落落大方; 鼓动性——情真意挚、爱憎分明; 时代感——胸襟开阔、新鲜跳脱; 分寸感——准确恰当、不瘟不火; 亲切感——恳切谦和、息息相通。??? ? ? ?&&&&?播音语言的表达包括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两种: 播音语言表达的内部技巧主要有:情景再现、 内在语和对象感。 播音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主要有:停连、重音、 语气和节奏。??&&&&四、主持语言节目主持人是作为“以有声语言为主干、 ‘出头露面’驾驭节目进程的人” 。&&&&节目主持人语言的特点: 1.亲切自然口语化 2.坦率真挚情感化 3.独具魅力个性化 4.诙谐幽默趣味化 5.言语组织艺术化&&&&????言语组织艺术化 白岩松对语言艺术化的表达,颇有“语不惊人 死不休”的执著。十五大召开前夕,《焦点访 谈》播出了专题片《中国之路· 海纳百川》。 海风吹来,龙的传人当然不会弱不禁风。中国 引进资 金,也在引进竞争;引进朋友,也在 引进对手。当古老的大门终于对外开启的时候, 它的含义,绝不仅仅是对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语语法结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