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筹一词的汉语语法词性结构是什么?请老师们赐教。

现代汉语语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现代汉语语法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7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从_被_字结构看汉语欧化语法研究.pdf
文档介绍:
????年??月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第??卷第?期???????????????????????????????????????????
从“被”字结构看汉语欧化语法研究
?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
摘要?汉语的欧化现象是鸦片战争以来英汉语言接触的产物。借助汉语语料库对“被”字结构在不同时
期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可以验证以往汉语欧化研究中对“被”字结构的各种讨论。欧化对汉
语本体带来影响?汉语语法欧化的实质就是欧洲语言形态成分在汉语中的借鉴和使用?其结果就是造成汉语中
出现了大量复杂、冗长的句子?而这种语言特点已经成为汉语的一种不得不接受的变体。
关键词?“被”字结构?欧化?变体?语言接触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汉语的欧化语法是指“在运用汉语时?因受印欧语言的影
一、引言响而产生的与印欧语言用语习惯相同或相近、与汉民族用
语习惯不同的特殊语法现象”。???汉语与英语的接触自鸦
汉英语言间大规模的接触可以追溯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片战争以来就一直存在?但相比之下英语对汉语的影响比
末期。随着日益频繁的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大量西方的思汉语对英语大得多。在这一部分里?笔者拟把汉语“被”
想和作品通过翻译引入中国。后来?在进入??世纪之际?字结构本体及欧化现象作为一个分析个案?从中观察汉语
“中国人深感现代化?其实也就是西化?的必要”。???????语法欧化的一些特点。
年以后?随着第三次翻译浪潮的兴起和白话汉语的推广??一?已有的一些研究可以反映“被”字结构欧化的
一些本国作家开始用“欧化汉语”写作。“文革”时期?情形
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中外语言文化交流不多。改革开放??“被”字结构是欧化语法研究关注的一个重点。
之后?汉语与西方语言才再次有了大规模的接触。“被”字结构在书面汉语中的滥用一直被当作欧化语法的范
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西方语言和文化对中国产生了例受到批评?王环???就曾举例说?读报时曾看到“我们被
微妙的影响?汉语语言的欧化现象由此而来。这一语言现告诉”这样别扭的话?而更符合汉语习惯的应该是“我们
象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极大兴趣?并且各持己见。发现和研听说”。“被”字结构的这种变化是典型的、极端欧化的结
究母语中的变化并探究其中的原因是很有意义的?第一次果?在很多人随意的汉语表述中就可以发现?还可以在很
对“欧化的汉语”的系统研究是??世纪??年代王力所作。多留学生特别是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的汉语表述中发现。
然而?我们发现王力之后中国大陆对欧化汉语的描述与分??“普通话中的‘被’字结构主要是用来表示不利情
析极少?相关研究大多是由台湾、香港、美国及法国学者况?发生了某种不幸的事情”。然而?“几乎所有的汉语语
所作??而近半个多世纪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汉语语言在法学家都观察到?不表示不利情况的‘被’字结构的数量
欧化现象方面产生了值得关注的变化?因此?考察这一问在增加?尤其是在现代汉语中。‘被’字结构在现代汉语
题很有意义。非不利情况下的使用明显是由于受印欧语尤其英语的影
本文试图考察汉语“被”字结构欧化的语言现象?来响”。???
分析汉语语法欧化的特点。王力???在对欧化汉语的研究中指出?在欧化汉语中?
如意的事或期望的事也都可以用作被动式?如“他被选为
二、“被”字结构本体及欧化的***会长”。依中国原来的说法?可用主动句?说成?“大家选
举他做会长”。谢耀基???认为欧化在句式运用方面?最明显
汉语的欧化既表现在词汇上?又表现在语法上。随着的就是表示被动的“被”字句被普遍使用起来?“被”字
英汉民族交往不断加深?两个民族特有的事物势必相互交句表示的也不限于不愿意或不愉快的事情。王克非???发现
流、相互渗透?因而就体现在各自的语言之中。词语的渗“英语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被动句没有科技和新闻文献中多?
透是无法回避的?而单纯词语的介入其实并不能改变语言而且因人而异”。王克非还举例?毛姆的《人性的枷锁》前
的特质?能够改变语言特质的是语法?特别是句法的欧化。??页就有???个被动句?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前??页也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魏红华????????女?四川营山人?兰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有???个被动句?平均???句?页。汉语作家中受西方语言影部文学作品是以时间顺序排列。作者的生卒年月和发表作
响较大的老舍先生其作品被动句使用的较多?《骆驼祥子》品的时间也尽可能列在表中?以显示作品的时间背景。就
全书???页中显性被动句多达???句?平均???句?页?虽然远“被”字结构的使用来看?前两部作品符合上述学者所提到
少于西方作品?却比未受西方语言影响的《红楼梦》中的的“被”字结构在古典汉语中的使用特点。而两名当代作
被动句???句???页?多了不少。他还注意到汉语作品中被家苏童与余华都出生于??世纪??年代以后?他们的作品可
动句式大多仍用于不愉快或不幸的事情?而汉语译文则不作为最新中国文学的代表。第二?表中的数字显示与王克
大受此限制。这都表明?由于翻译的影响?汉语中被动句非???的观点基本相符?即“被”字结构仍大多用于表示不愉
式的使用频率和范围都比以前扩大了。但因翻译西方语言快或不幸的意义?尽管翻译作品有所不同。第三?比起古
而使汉语中被动句式增多的现象?在后期不像早期那么典作品?现当代汉语中“被”字结构用作中性意义的情况
明显。明显增加?但这种用法现代与当代两时期之间没有明显的
??古汉语中的“被”字结构。???????????发现作为被动标差别。表示中性含义的“被”字结构常用来描写环境。例
记的“被”在宋朝理学家朱熹???????????的训言里就已如?马路的北半?被红墙外的槐林遮得很黑。?老舍《骆驼
经存在。事实上“被”字结构的这种使用还可以追溯到更祥子》?第四?汉语古典作品中确有“被”字结构用于表示
早。下例中的“被”也是作被动标记使用?是从南朝刘义有利或愉快情况的用法?因此其在现当代汉语中的使用不
庆?????????编撰的《世说新语》中选取的?比宋朝更早能看做是欧化的结果。“被邀”、“被称赞”等在李汝珍的
几百年。例如?《镜花缘》中就可以见到。而且这种用法在现当代并没有明
始作谢玄参军?颇被礼遇。显增加的现象?至少在文学作品中是这样。
这个句子中“被”在“礼遇”后?与王了一?王力???????以“被”字句为例?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同研究者
“被”字结构原来只能用于不愉快或不期望的情况的断言相对判断欧化的标准存在差距?王力和??????的标准比较宽
矛盾。下例是从同一本书中选取的?“被”字结构在此也泛?而????????的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现代汉语语法
我的图书馆
现代汉语语法
&&&&&&&&&&&&
&&&&&&&&&&&&&&&&&&&&&&&&
&&&&&&&&&&&&&&&&&&&&&&&
&&&&&& & & & & /
“”“”“”
——[]——“”——[] *
——[]——“”——[]
“”“??”“?”“”“”“”
“”“”“”“”“”“”
“”──“”──*&──*&
“”“”“”“-s”
“”→→→……
a.b.──*──*
“”“”“”
a.“”b.“”“”
&&& ()()()
→ → &→→
—— &&——
(1)(2)(3)(4)
“”(1)(2)
a.── ── ──“”“”“”b.≠ ≠ ≠“”“”“”
&&& b.[-][-]
abcd“”“”“”“”
&&“”“”“?”“”“”
“”“”?“”???
b. —— —— ? —— ! —— ! ——
(1)(2) (3)
() []&&& && ()
“”b.()[] []
&&[] [] [][] [] []“”
c.&&&&&& &&&&&
“————”
“”“”“”(“”)“──”“”
—— [ ]& &
a.——b. & c.
&&& ;;“”
1 2 3 4 5 6 7 8 9 10
&&a.─&&b.─&&c.……“”
?1.2.a. b.
…… ……────── ──────→ →
“”“”“”“”“”“”“”“”
──“”“”─ ─ ─
a.“”── ── ──── ── ──b.“( )”
a.a1.────────a2.──────b.“”
12345678910
“”“”“”“”“”“”(2)
a1.──── ── ──a2.──── ── ──a3.──── ── ──b.
——“”“”
AB─AABB“”
─ ── ─
&(2)“”“”
……b. ……c. ……d.
……; ……; ……a. …………b.
……c.…………
a1.“”“”
[] “”[] “”[] “” [] “”
a2.“”“”
“”“( )”
……(2)“”── ── ── ──“”
“”“”a.b.(2)
&&——“”
&&——“”
“”“”“”“”“”“”“” “”“”“”“”“”“” ? a.b.
&& a1.a2.b.
123“”45678
——* * * *——2
&& “”“”?
(1)“”“”
——* *——(2)
“——” “——”(2)
“”“”“”“”“”
“”“”“”“”“”“”“”“”“”
“”“”“”“”“”
1“”2“”3“”
(2)“”“”
4“”“”“ài”“”“” 4.1“” “” “” 2“”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1“”“”2“”“”3“”“”——“”
“”“”“”“”“…………”
“…………”“…………”“…………”“…………”“”“”“”“”
1“”“”“”“”“”“”“”“”“”
“”“”“”“”“”“”“”→≠
“”“”“”“”“++……”
1“”“”2“”“”3“”“”——“”
a.“”b.“”c.“”3a.b.c.
“” “”“” ≠ ≠
“”a. →“”
c.“1122”“…………”
“”“”“” d.“//”
—— “”a.“” * b.“”“” → →
1 ? ——“” ——“”2→ → →3“”
? ? “”“”“”
“”a.“”a1.a2.
a3.“”“”
→*□“”“”“” ?——b.“”b1.b2.
2“”“” “”“1”“2”a.1“”“1”
b.2“”“2”
——“” ——“”c2.
“”“”“”“”“”
1.2.3.1“”
“”“”2“”“”—— —— —— —— a.b.
(1)什么叫助词?助词的本质特征? (2)助词一般有几种?(3)汉语结构助词有哪些?(4)结构助词的三个“的”在使用上有什么差别?(5)结构助词“的”与语气词“的”有什么差别?(6)“着、了、还”在使用上有什么差异?(7)语气词“了”与动态助词“了”有什么差别?(8)现代汉语语法特点是什么?
第三章& 短语
一.定义  短语,是介于句子和词之间的语法单位,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组合方式构成的语法单位。
二.短语的种类  短语可以从内部结构和整体功能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一)结构类型  这是根据短语内部结构区分出来的类型。  1.基本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基本结构类型,指的是汉语的语句(短语和句子)基本结构方式。  基本结构类型的特点:    a.使用频率高。    b.由此造出来的语句的数量大。汉语80%以上的语句都是通过这些方式组合而成的。  汉语短语基本结构类型有以下几种。  (1)联合结构:短语内部组成成分之间具有联合关系。具体包括“AB”以及“A和B”两种模式。如:     名+名:人和马 理想和现实 北京、上海、天津    动+动:踢打 解释说明 又唱又跳    形+形:生动活泼 平凡而伟大 又快又好  (2)偏正结构:短语内部的组成部分之间有偏正关系。有“A的B”和“A地B”两种结构。如:    定+中:荷塘月色 自由的人民 文章的修改    状+中:极其关心 紧紧地搂着 十分困难         都可以 不怎么样  (3)动宾结构:短语的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动宾关系。如:    看书 来人 告诉他 坐汽车 吃快餐 回老家    写字 想家 赞成这样做 知道你来 喜欢打篮球  (4)中补结构: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补充和被补充的关系。有“AB”和“A得B”两种结构:    动+补: 说清楚 爬了起来  变得更好     形+补: 热极了  快得很  急得发火  (5)主谓结构: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主谓关系。汉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结构关系比较松散,所以,通常可以有停顿或者可以插入一个成分,这种个性往往被当做判定主谓结构的标准。即:
   按照这个标准,下边的短语都是主谓结构短语:     名+动:  老李开车 菊花盛开     名+形:  头脑清醒 身材高大     名+名:  今天星期四 明天元旦     名+主谓:&&产品样式多 他心地善良  (6)连动短语:短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有连动关系。其特点是:几个分别表示连续发生的动作行为的动词短语连用。几个连用的动词短语分别能够和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几个动词短语的顺序不能颠倒。如:    我去找他问问。     你坐我的车回家。    他拿起工具冲出门外。     老张接过自行车一溜烟跑了。  (7)兼语短语:短语内部的构成成分之间有连环套叠的关系。从本质上说,汉语的兼语短语是一种复和式,研究表明,它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因表达的需要粘和在一起的,由于两个短语的共同部分(动宾的宾和主谓的主)在粘合过程中叠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短语结构:    让他来     派他去     __     &&__      ̄ ̄    &&  ̄ ̄    动+兼+宾   动+兼+宾   2.非基本结构类型及其特点  短语的非基本结构类型,指的是短语不同于句子结构的类型。  短语的非基本结构类型的特点是:    a.是短语结构特有的。    b.大都有特定的词语作标志。  具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1)复指短语:组成成分之间在意义上有复指关系。如:    名+名:“革命”二字 大胜这孩子    代+代:他自己 我们大家    代+名:他这个人 我老家     名+代:爹妈他们 祥子你    名/代+数量:你们两个 小山和冬冬两个  (2)方位短语:X+方位词(标记)    名+方位词:院子里 大树下 村子东头    数+方位词:三十以上 三十左右     动/主谓+方位词:解放以前 开学以后 他来到这里以后  (3)能愿短语:能愿动词(标记)+X。如:    能愿+动:可以看 能听 会来    能愿+形:会好 能好 肯定坚强    能愿+能愿:可能会 应该愿意    能愿+主谓:可能他来不了 应该你去  (4)数量短语:X+量词(标志)。    指代+量词:这批 那封     数词+量词:三个 一斤   (5)介宾短语:介词(标志)+名词    介+名:在从前 往天津 被小王 把东西    介+方位短语:在改革中 在操场上 从心里    介+主谓:为身体健康 关于小王进修  (6)“的”字短语:结构助词“的”附加在一个词语之前,整体上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的现象。即:X+的(标记)。如:    代+的:你的 他的    名+的:木头的 钢铁的 石头的    动+的:吃的 玩的 工作的 写字的 干活的    形+的:大的 红的 粗壮的 聪明伶俐的 又快又好的    主谓+的:他写的 我要的 大家正在讨论的     “X+的”是汉语非名词性成分名词化的一种手段。  (7)“所”字短语:结构助词“所”附加在一个非名词性词语的前边,构成一个名词性短语的现象。即:所(标记)+X。    所见  所闻  所说  所领导  所知道  所理解  “所+X”是汉语非名词性成分名词化的手段之一。  (8)比况短语:比况助词“一样、一般、似的”附加在其他词语的后边,构成一个比况
短语,用于比喻。即:X+比况助词(标记)。如:    木头似的  铁打的一般  强盗一样
(二)短语的功能类型  短语的功能分类,实际上就是将短语和词相比,看它与汉语的哪类词功能相当,就把它归并为哪类短语。据此,汉语短语的功能类别有如下几种。  1.名词性短语:功能相当于名词的短语。即通常可以和介词构成介宾短语,经常作主语、宾语的短语。包括:  (1)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  (2)名词构成的联合短语;  (3)名量词参与构成的量词短语;  (4)复指短语;  (5)“的”字短语;  (6)“所”字短语;  (7)方位短语。  2.动词性短语:功能相当于动词的短语。即经常充当谓语或谓语中心,或者可以带宾语的短语。包括:  (1)以动词为核心的偏正短语和中补短语;  (2)由动词构成的联合短语;  (3)动宾短语;  (4)能愿短语;  (5)连动短语;  (6)兼语短语;  (7)由动词性成分作谓语的主谓短语。  3.形容词性短语:功能相当于形容词的短语。即通常可以修饰名词,或者可以作谓语或谓语核心的短语。包括:  (1)由形容词构成的联合短语;  (2)以形容词为中心的状中短语和中补短语;  (3)比况短语。  4.副词性短语:功能相当于副词(作状语),而又不能简单归入上述三种类型的短语。包括:介宾短语。
(1)短语分类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2)短语的基本机构类型有哪几种?(3)连动短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主谓短语的主要特征是什么?(5)兼语短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6)非基本结构类型的特点?(7)短语的功能类型是怎么来的?
三.短语的构成手段  汉语短语和句子的构成手段有非常一致的地方,其中,语序和添加虚词都是重要的手段。 (一)语序   可以按照词的不同排列顺序构成短语。如:    闭上眼睛 — 眼睛闭上    研究民俗 — 民俗研究    古书收购 — 收购古书
(二)添加虚词   添加虚词也可以构成不同的短语格局。  1.加不加虚词,可以构成不同的短语:    我弟弟(定中) — 我和弟弟(联合)    他奶奶(定中) — 他和奶奶(联合)  2.添加不同的虚词也可以构成不同的短语:    我的弟弟(定中)— 我和弟弟(联合)    他的奶奶(定中)— 他和奶奶(联合)   总之,汉语的语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语法手段,就是构成不同语法格局的手段。变更短语中不同的语序,添加虚词或添加不同的虚词,都可以造成不同的短语语法格局。
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一)定义  1.简单短语:指的是包括两个构成成分而只有一个结构层次的短语。例如:    我|去  学习|知识  真|本事  好|极了  工人、|农民  2.复杂短语:指的是包括三个以上构成成分而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层次的短语:    我|今天‖去     学习|语言‖知识     非常‖高兴地|说   干得|漂亮‖极了
二)短语由简到繁的手段  一般认为,汉语的复杂短语是由简单短语通过一定的方式扩展而来的。研究表明,汉语的复杂短语是由以下几种方式扩展而来的。  1.局部发达:是简单短语构成成分的某个局部由简单到复杂,从而使整个短语由短变长或者由简单到复杂。如:    A+B→(A+C)+B:英语教材→初级英语教材    A+B→A+(C+B):学习文件→学习最新文件  2.前后衔接:在一个简单短语的前边或后边加上另外一个成分,使原来的简单短语由简单变复杂或者由短变长:    A+B→C+(A+B):去北京→小往去北京    A+B→(A+B)+C:小王去→小王去北京  3.交互延展:把两个结构相同的短语中功能相同的成分合并在一起,使原来的两个较短的实体合并为一个较长的实体。如:  提高师资水平,充实教学设备→提高充实师资水平和教学设备上述过程可以形式化为:    (A+B)+(C+D)→A+C+B+D  4.连环式:把两个具有共同成分的短语连接在一起,整体上形成一个具有连环特征的结构体:    通知小王,小王来一趟。    →同志小王来一趟。  5.延伸式扩展:以简单短语内部的某个成分为中心,同时向左、右扩展,构成一个相对复杂的短语:    睡觉→足足睡了三天的觉    写信→长长地写了一封信  不能保证汉语的简单短语到复杂短语的扩展过程就只是上述几种方式,但上述几种方式至少可以说明汉语简单短语到复杂短语的扩展的过程。
(三)复杂短语的结构分析  这里的分析指的是使用层次分析进行的句法分析。这样,复杂短语的结构分析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分析的目标   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汉语的一个句法结构,通常要实现以下几个基本目标。  (1)指出分析对象的内部结构层次。  (2)找出各层次的直接结构成分。(3)标明每个层次上的两个直接结构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  上述三个目标中,(1)和(2)属于切分的问题,(3)则属于定性的问题。在汉语的句法结构的分析过程中,这两个步骤是缺一不可的。  2.分析步骤  有“从大到小”和“从小到大”的具体过程的差异。  (1)由小到大的分析过程:  a.找出一个句法结构的两个最大的构成成分,分别加上框线,并标明二者之间的语法关系。   b.分别分析这两个直接构成成分,层层二分,到词为止。如:       (2)由小到大的分析过程:  a.首先找出构成这个句法结构的各个词。  b.然后按照组合的顺序,逐步找出两个相邻的单位组成较大句法结构的过程,直到构成整个分析对象为止。同时标明各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如:       3.特殊情况的处理  层次分析在汉语句法分析中的运用是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处理的:       可以看出,层次分析对于汉语兼语短语的分析不是很灵便。
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  (一)含义  短语和词一样,也有单义和多义之分。  单义短语,指的是只具有单一含义的短语。  多义短语,是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含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含义的短语。如:    ① 咬死猎人的狗    (狗咬死了猎人/猎人的狗被咬死了)    ② 揭发强盗的儿子    (强盗的儿子被揭发/某人的儿子揭发了强盗)    ③ 帮助过她的孩子    (有个孩子帮助了她/有人帮助了她的孩子)
(二)多义的分化  多义短语所含有的多个意义往往可以通过不同的层次结构的揭示而得到分化:如果一个多义短语的多义是由于短语内部包含了不同的结构层次的原因造成的,那么,多义的分化就可以通过对这种不同结构层次的揭示而使多义得以分化。其实质是:使多义短语的每一个含义都与一个特定的结构层次相对应,即,使一种特定的结构形式表达一种语义内容,从而使形式与意义进行单一的结合。如:       下边是几个多义的短语,试用上述方法加以分化:    ① 爸爸和妈妈的学生    ② 两个工厂的领导    ③ 保护人民的战士    ④ 关于鲁迅的小说    ⑤ 新职工宿舍 
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  (一)自由短语  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的区别可以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揭示。  自由短语:指的是临时组合的,没有固定形式而且通常整体意义等于各部分意义相加之和的短语。没有固定形式,说的是结构上不具有凝固性,即内部可以插入一些别的成分,如结构助词、动态助词等等。整体意义通常等于各部分意义相加之和,说的是整体意义往往就是字面意义。比如:    写信:写过信 写了信     学习现代汉语:学习过现代汉语 学习了现代汉语   在形式上,上述两个短语内部都可以加上一个助词而不发生结构上的变化,在意义上,上述两个短语的整体意义等于各部分意义相加之和,即等于它的字面意义。 (二)固定短语  固定短语说的是结构上具有凝固性,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的短语。  所谓“结构上的凝固性”,说的是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中间不能插入别的词语,字数不能增减,各成分的排列顺序也不能随意颠倒; 而所谓“意义上的整体性”,指的是短语的意义不等于各部分意义相加之和,即整个短语的意义不等于字面意义,它是几个词作为一个整体,表达一个意义。因而,固定短语的意义往往是区别于字面意义的比喻义或者引申义。  汉语的固定短语通常有以下几种。  1.部分熟语:即熟语中的成语和惯用语。前者以四字格为常见,后者以三字格为常见:    水落石出  万流景仰  粗枝大叶  叶公好龙  (成语)    打游击  挖墙角  敲边鼓  枕边风  唱高调 (惯用语)  2.对称结构:一些结构相同、成对出现的短语组合。如:    你一言,我一语 人不知,鬼不觉     深一脚,浅一脚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3.专有名称:表示国家、机关、机构、报刊杂志名称等意义的短语。由于起指称功能的规定,也具有特定的熟语特征。如:    人民日报  新华书店  世界贸易组织     联合国安理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这些短语都完全符合固定短语结构意义两个方面的特征,都属于固定短语。
(1)短语的构成手段有几种?请举例?(2)怎样界定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3)从简单短语扩展到复杂短语的手段有几种?(4)连环式指的是什么?(5)层次分析应实现哪些目标?(6)多义短语是什么意思?(7)分化因内部结构层次不同造成的多义现象应该怎么做?(8)自由短语与固定短语应该怎样区分?(9)固定短语有几种?(10)短语和词有哪些不同点?
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 (一)相同点  1.结构上:汉语词和短语基本结构类型相同。  词和短语都有五种基本结构类型:
人民、伟大、语言
笔和墨、改革开放、学习讨论
皮鞋、鲜红、火车
新生活、向前发展、猛打、高举
动员、刺耳、司令
开车、干活、写信、建设国家
减少、突出、船只
打扫干净、解释清楚、说明白
春分、日食、眼红
生活快乐、青春万岁、人民幸福
  2.功能上:汉语词和短语有一定程度上的功能一致性:在很多情况下,在句子中的同一位置上,性质相同的词和短语可以相互替换: (1)名词—名词性短语:    邮递员已经走了。    送报纸的  (2)动词—动词性短语:
他哭了。    咧开大嘴哭了  (3)形容词—形容词性短语:    他(很)高兴。    高兴得手舞足蹈   通过这种替换,我们可以得到短语的功能类别。
(二)不同点  1.结构上:有两种情况。  (1)汉语词和短语非基本结构类型不同。词和短语各有自己的独特的结构类型。   a.短语独特的非基本结构类型。  在短语的各种结构类型当中,“复指”、“方位”、“能愿”、“数量”、“介宾”、“‘的’字”、“‘所’字”等等,都是汉语合成词结构中没有的。   b.汉语合成词结构中的一些有个性的结构方式。  在词的各种结构类型之中,“前缀+词根”(如“老虎、阿姨”)、“词根+后缀”(如“桌子、石头”)、“名+量”(如“船只、人口”)等,都是短语结构中所不具备的。  (2)基本结构类型相同词和短语,其结构手段也不一致: 
公路 火车 市民
提高 说明 立正
思想 语言 矛盾
我弟弟 旧图书
说清楚 打扫干净
聪明灵俐 讨论通过
我的弟弟 旧的图书
说得很清楚 打扫得真干净
聪明又伶俐讨论并通过
  这种现象表明:汉语词和短语内部组合成分之间的松紧程度不同:  词内部结构比较紧密,一般不能扩展。  短语内部结构比较松散,通常可以扩展。  2.功能上:也有几种情况。  (1)功能类别的多少不同:    a.词在功能类别上有实词和虚词之分。    b.短语功能类别少,只有相当于实词的功能类别,而没有相当于虚词的功能类别──所有的短语都可以充当句子成分。  (2)功能相当的短语和词的语法功能也有差异:
  &  &a.单独添加句调成句:  &&除了个别短语(如介词短语、“所”字短语)之外,汉语的短语大多可以后加句调构成句子,原因在于:在表义上,短语表义比较丰富,往往可以自足。  词则不然,虚词不能单独成句,实词加句调单独成句也需要特定的环境,如问答语境等等,主要原因在于,词表义比较简单,往往需要其他成分的提示、帮助。    b.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不同:  单个的动词、形容词单独充当谓语的情况有限,通常要前加状语或者后加助词“了、过”等等。如:    ① 他已经写完了。    ② 花已经红了。  不过,动词性、形容词性的短语单独充当谓语的能力就比较强。具体实例略。  单个的名词充当谓语,要受到许多限制,而同职能的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就相对自由一些:    ① *他人。 *他山东。      他山东人。    ② *它头发。      他黄头发。    动词、动词性短语充当主语的情况也是如此。  上述种种讨论都显示,汉语的词和短语有相同之处,但相异之处应该是主要的,这使得词和短语客观上分化为两种不同的语法单位。
第四章& 句子成份
一.句子成份的性质 (一)配对性  句子结构中的直接构成成分,往往是两两相对的,是同现的,相互依存的,这就是句子成分的配对性。  句子成分的配对性通常体现在,具有直接关系的句子成分之间往往是对应关系:       句子成分配对性的特点是:具有配对关系的句子成分之间是同现的,相互依存的,离开了一方,另外一方也就无所谓存在了。
这一点,在前边的“语法概说”中,已经有所表述,这里不再讨论。
 (二)应对性  句子成分的应对性,指的是某些句子成分之间可以互易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  汉语句子成分应对性通常体现在以下几种情况。  1.主—宾应对:主语、宾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如:    ① 三个人坐一条凳子。→一条凳子坐三个人。    ② 西昌通火车了。→火车通西昌了。    ③ 自古英雄出少年。→自古少年出英雄。  2.定—中应对:句子中的定语和中心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如:    ① 水汪汪的眼睛。→眼睛水汪汪的。    ② 朵朵白云,阵阵春风。→白云朵朵,春风阵阵。  3.状—中应对:句子中状语和中心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意思基本不变:    ① 你错写了几个字。→你写错了几个字。    ② 四周出奇地肃静。→四周肃静得出奇。    ③ 车子很慢很慢地开着。→车子开得很慢很慢。  4.主—谓应对:句子中的主语、谓语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如:    ① 一斤白菜三元钱。→三元钱一斤白菜。    ② 一张死契六十块大洋。→六十块大洋一张死契。  上述各种应对关系的事实都是存在的,语法研究要做的是:进一步找到上述各种易位的条件
二.主语、谓语 (一)主语的语法构成  总体上说,可以充当汉语主语的语言成分很多。在汉语的词类中,除了副词、叹词和各种虚词之外,其他各类实词和词组都可以充当主语。就此而言,汉语的“主语”似乎是比较讲究“民主”的——汉语的主语不是“名词性成分”的专利。  从具体情况来看,汉语主语通常由以下各种成分来充当。  1.名词性成分充当主语。这是汉语最为常见的主语构成形式。如:    ① 他松了一口气。    ② 小王走了。    ③ 母亲和宏儿都睡着了。    ④ 这来的便是闰土。    ⑤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2.数词、量词、数量词组作主语。如:    ① 九是三的三倍。    ② 个个是英雄。    ③ 一公斤等于二市斤。  3.处所名词、方位名词、方位词组作主语:    ① 郊外很干净。    ② 中午太热。    ③ 村子的东面是一条河。  与这类主语相配和的谓语通常是描写、判断或者说明性的。  4.动词性成分、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主语。如:    ① 去是正确的。    ② 辱骂和恐吓绝不是战斗。    ③ 写得清楚不等于写得好。    ④ 向群众宣传是对的。    ⑤ 我们讨论讨论好不好?    ⑥ 俭朴是一种美德。    ⑦ 聪明伶俐是他的天性。  5.介词短语充当主语。如:    ① 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    ② 靠西墙是一片竹林。  上边较为详尽地讨论了汉语主语的语法构成情况。之所以要如此细致地分析汉语主语的构成情况,目的还是在于提醒人们:汉语的主语不像一般人想像的那样,都是由名词性成分充当的,一些非名词性成分,甚至于个别由虚词参与构成的短语,有时也可以充当主语。隐含在这种现象背后的最为基本的原因还在于:汉语的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一种一对多的或者交叉的关系。
(1)词和短语的相同点有哪些?(2)词和短语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什么?(3)句子成分的两种特性是什么?(4)主语的语法构成说明什么问题?
 (二)主语的语义类型  上边谈到的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要是从主语的自身来讲的:汉语的主语都是由哪些成分充当的。此外,汉语的主语还可以从它与句中动词的逻辑、语义关系上来观察。这就是主语的语义类型。  从语义的角度来看,汉语的主语总体上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施事主语:句子的主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    ① 小王已经吃完饭了。    ② 他 走了。  2.受事主语:句中主语是句中动词所表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如:    ① 信 写完了。    ② 饭 吃过了。    ③ 他被人推醒了。  3.当事主语:交际双方交谈时涉及到的第三者。如:    ① 这个学生我教过。    ② 老张这个人我听说过。  4.工具主语: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工具。如:    ① 这把刀我切过菜。    ② 那个筐子只能装菜。  5.时间、处所主语:主语表示时间、处所。如:    ① 中午太热,就不要来了。    ② 山顶上是一片树林。  通过上边的讨论,我们可以了解到:在语义上,汉语的主语不一定都是施事,受事、时间、处所、工具等等也都可以充当主语。研究汉语主语的构成,可以明确汉语主语在语法构成方面不同于其他语言的特殊性,并以此印证汉语语法的特点。
(三)谓语的语法构成  1.在通常情况下,汉语的谓语由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构成,如:    ① 他来了。    ② 我愕然了。    ③ 他能干、会说。    ④ 故乡好多了。  2.主谓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① 他神色慌张。    ② 什么事他都明白。  3.有时谓语可以是谓词性代词,如:    ① 他怎么样?    ② 他这人就这样。  4.此外,数词、量词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① 他二十三。    ② 歌声阵阵,白云朵朵。  5.有时,名词性成分也可以充当谓语:    ① 他四川人。    ② 那个人黄头发。  分析表明:汉语的谓语不都是动词、形容词性的,一些名词性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充当谓语。当然,在语法研究上,这种条件是值得研究的。
三.动语和宾语 (一)动语的语法构成  如前所述,动语是带宾语的成分,它和宾语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从可以带宾语的角度来观察、研究汉语句子成分中带宾语的成分——动语,可以发现动语在构成上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动语最常见的语法类型是动词性成分:    ① 他是矿工。    ② 我知道他来了。    ③ 桥上站着一个人。    ④ 大家学习讨论了这个问题。    ⑤ 他学会了做饭。  2.个别情况下,动词性的代词也可以带宾语:    ⑥ 我怎么他了。  从上边的讨论基本上可以看出:汉语的动语基本上是动词性的。
(二)从宾语的角度看动词的类  从带宾语的情况,可以看到动词内部的种种差异。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情况。     1.有宾动词:可以带上宾语的动词。有以下几种:  (1)单宾动词:只带一个宾语的动词。  a.体宾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如:    种庄稼 拔草 写信 穿衣服 建设国家 垄断市场  b.谓宾动词:只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    禁止吸烟 企图反抗 感觉身体不舒服    渴望自由 予以驳斥 严加防范  c.自由动词:可以带上述两种宾语的动词,又称“万能动词”。如:    喜欢:喜欢数学 喜欢小孩 (+名词性宾语)       喜欢打球 喜欢热闹 (+名词性宾语)    怕:&& 怕热 怕水 (+名词性宾语)        怕冷 怕挨打 (+名词性宾语)  (2)双宾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的动词。如:    我给他一本书。    我送你一支笔。    我借给他三十块钱。  2.无宾动词:不带宾语的动词。有两类。   (1)典型的无宾动词:不带宾语,也不能扩展。如:    病  醒  休息  出发  发抖    (2)离合词:通常不带宾语,有时可以扩展出宾语来:    睡觉→睡了一觉 革命→革他的命 上当→上了别人的当  其他还如“结婚、打仗、作主、走路”等等。
三)宾语的语法构成  汉语宾语的语法构成情况也比较复杂。  1.最常见的宾语当然是名词性的:    ① 我是教师。    ② 他写完信了。    ③ 我正在打电话。    ④ 他打了一场篮球。  2.动词、形容词性成分也可以充当宾语:    ① 他们开始行动。    ② 我学会了开车。    ③ 他认为干得不错。    ④ 自己觉得很美。    ⑤ 他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上边的讨论证明:汉语的宾语不都是名词性的,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性的。语法研究要进一步讨论的是,在何种条件之下,汉语的非名词性成分可以充当宾语。
(四)宾语的语义类型  宾语的语法构成,主要是从宾语自身来考察宾语的情况。而宾语的语义类型则是联系它与动语的关系而进行的。从这一点出发,汉语的宾语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受事宾语:宾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这是最典型的宾语,有人称为“逻辑宾语”。如:    ① 他打人。  ② 我吃饭。    ③ 小王写字。 ④ 老李打井。  2.施事宾语:宾语是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    ① 前面走过来一个人。    ② 胡同里飞出来几只燕子。  3.工具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工具,如:    ① 他在刻钢板。    ② 我用毛笔,你用钢笔。  4.处所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    我一直吃食堂。  5.原因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原因,如:    ① 他正在笑自己。    ② 他一直呆在家里养肝病。  6.目的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目的,如:    ① 他在跑调动。    ② 我去忙器材。  7.角色宾语:宾语表示句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角色,如:    ① 他唱青衣。    ② 小李踢中锋。  研究表明,汉语宾语的语义类型是非常丰富的,具体语义类型一时难以列举完毕,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汉语的宾语在语义上不都是受事。
(1)汉语谓语构成情况怎样?(2)汉语谓语构成情况体现什么原则?(3)动语和谓语什么关系?(4)汉语动语的构成情况怎样?(5)单宾动词的情况怎样?(6)无宾动词的内部情况怎样?(7)宾语从语法构成上说明什么问题?(8)宾语的语义类型根据什么划分的?
 (一)定语的含义  定语,是名词性偏正短语中的前附加成分。如:    ① (桌子的)材料是木头的。    ② 我喜欢(大)房间。    ③ 我想找点儿(吃的)东西。
(二)定语的构成  汉语定语的构成成分范围比较广泛,在各类实词、短语中,除了副词和“的”字短语之外,其他各类实词和短语都可以充当定语。如:    ① 他买了些新鲜水果。    ② 一连开了三天的会。    ③ 他们成为了患难与共的朋友。    ④ 正在跑过来的小女孩是他的孩子。
(三)定语的种类  定语可以从形式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1.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定语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组合式定语”和“粘合式定语”。  (1)组合式定语:直接附加在中心语之前,中间不加“的”的定语。即“定+中”。比如:    ① (他)弟弟考上清华了。    ② 我喜欢看(古代)小说。  (2)由结构助词“的”与中心语连接的定语。即:“定+的+中”。如:    ①《呐喊》是(鲁迅的)小说。    ② (黑色的)天空突然划过一道闪电。     ③ 他不太适应(北方的)气候。   2.从意义的角度来看,定语也可以区分为两个种类:“限定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  (1)限定性定语:从领属、时间、处所、范围、数量等方面对中心语加以限定的定语。在形式上,限定性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具有应对性。如:    ① (他们的)教室很大。 (领属) →*教室他们    ② (今天的)事情都做完了。 (时间) →*事情今天    ③ (中间的)商店是卖花的。 (处所) →*商店中间    ④ (所有的)报纸都卖光了。 (范围) →*报纸所有    ⑤ (十二个)月是一年。 (数量) →*月十二个   (2)描写性定语:从性质、状态、特征等方面对中心语加以描述、说明的定语。在形式上,描写性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具有应对关系。如:    ① 女孩都喜欢穿(漂亮的)衣服。 (性质) →衣服漂亮    ② 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庄稼。 (状态)→庄稼绿油油    ③ (脖子上吊着望远镜的)连长转过身来。 (特征)                  →连长脖子上吊着望远镜
此外,一些数量短语充当的定语似乎也可以看作是描写性定语:    ① 他拿出来(几件)东西。 →东西几件    ② 今天买了(两条)长裤。 →裤子两条    ③ 屋子放得下(四张)桌子。 →桌子四张  其实,将上边的两种定语——限定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加以比较,就可以发现两点:  a.在定语中,限定性定语是多数的,定语通常都必须能够对中心语进行某个方面的限定。   b.描写性定语则是定语中的少数的。况且,即使是描写性定语,也是具有限定性的:它的描写性在处于定语位置时还只是隐性的,此时,限定性才是显性的。只有它位移到中心语之后,对原中心语加以描写、说明的时候,它的描写性才得以显化。  描写性定语可以看作是定语的特殊类别。
 (四)多层定语及其顺序  1.多层定语  事物往往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规定或者说明。与此相应的是,在语法中,一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的中心语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加以限定、描写,这就形成多层定语:一个中心语之前带有多个定语的现象。  2.多层定语的顺序  语言是一种线性的序列,几个定语通常一字排开,先说的在前,后说的在后,这样,多层定语与中心语的空间距离有远有近,于是,就形成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  研究表明,汉语多层定语的一般排列顺序是:  领属词/名词 +时间/处所词+数量短语+动词性短语+形/名词性短语+粘和名词/形容词+中心语    ①(我们 今天晚上 那个 — — 歌咏) 比赛改期了。    ②(— — 未有过的 — 新的 —) 生活开始了。    ③(— — 一个 新来的 — 理科的)毕业生分来了。     ④(— 地上 两本 封面掉了的 — 中学)教材随风翻动着。    ⑤(我们 — 两位 有30年教龄的优秀的语文)教师也当上了代表。   上边的顺序是一个普通的顺序,有时,出于强调的目的,也可以打乱上述一般顺序。
五.状语   (一)状语的含义及其构成  1.含义   状语,是动词、形容词性偏正短语中的前附加成分。  2.构成   汉语的状语在构成成分上是非常广泛的,研究表明,汉语的各类实词大都可以作状语,各种短语中,除了“的”字短语之外,都可以充当状语。  (1)最常见的是副词、形容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    ① 我[马上]去。    ② 他[大度]地说。  (2)名词性成分充当状语,如:
① 他[昨天]走了。    ② 咱们[北京]见。  (3)非名词性的代词充当状语,如:    ① 他[怎么]说?    ② 他[这么/那么]说过。
(4)动词性成分作状语,如:    ① 他[感激地]看着我。    ② 事情[有计划地]进行着。  (5)数量短语充当状语,如:    ① 我[一眼]就看见了他。    ② 我曾经[多次]去过北京。    ③ 事情要[一件一件地]做。  (6)介词短语充当状语,如:    ① 我[为大家]做饭。    ② 小王[把自行车]丢了。  (7)主谓短语充当状语,如:    ① 他[表情复杂地]看着我。    ② 她正[感情丰富地]唱着一首歌。
(二)状语的位置  1.汉语的状语通常位于主、谓语之间。例略。  2.有时,也可以位于句首:    ① [昨天],我们去了郊外。    ② [在价格方面],他们也格外关照。  很显然,这种位于句首的状语是出于表述的需要,由句中前移过去的,因而,通常可以还原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①'我们[昨天]去了郊外。    ②'他们[在价格方面]也格外关照。  3.有时,状语还可以位于句子的末尾,如:    ① 他们走过来了,[悄悄地,慢慢地]。    ② 我要去广州,[今天晚上]。  这最后一种位置,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 “悄悄地,慢慢地”和“今天晚上”分别是一些独立的小句,不是倒置的状语。
三)句首状语与主语的区别  如前所述,主语是位于句首的名词性成分,而汉语某些名词性成分充当的状语也可以位于句首,那么,当:   NP[时间/处所]+VP   的时候,句首那个“NP[时间/处所]”到底是句首状语呢,还是主语? 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研究表明,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出现在句首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可以分别处理。  1.句首是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其后续成分属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这个句首时间词、处所词应该是主语:   (1)后续成分是形容词性成分。如:        (2)后续成分是名词性成分:        (3)后续成分以“是”为核心:    
2.句首是一个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其后是一个主谓短语,且句首的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可以后移到主、谓语之间,则句首的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是状语:    ① [明天],我们去春游。→我们明天去春游。    ② [今天],红旗如海,歌声如潮。→*红旗今天如海,歌声如潮。  3.句首是一个时间名词/处所名词,后边是表示“出现/消失”意义的动词,宾语表示不定指的人或物,在句首的时间词/处所词是状语。即:    [时间词/处所词]+出现、存在、消失类动词+不定指名词  例如:    ① [上午]走了一伙客人。    ② [西屋]有一张床。    ③ [台上]唱着戏。  总之,状语是汉语各种句子成分当中使用比较灵活的一个分子,其中有许多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1)定语的分类可以从哪几方面进行?(2)组合式定语和粘合式定语本质差异在哪?(3)描写性定语和限定性定语本质差异在哪?(4)定语对中心语最本质的功能是什么?(5)状语的位置有几种?(6)什么情况下会使句首状语与主语发生混淆?(7)应该怎样理解补语?
六.补语 (一)补语的语法构成  从总体上说,汉语的补语在语法构成上,也是比较丰富的。一般认为,除了名词、代词、数词、量词、“的”字短语之外,其它的汉语词、短语都可以充当补语。研究表明,汉语的补语构成起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形容词性成分充当补语。如:    ① 太阳映&红&了大地。 (形容词)    ② 他们干得&又快又好&。(形容词性短语)  2.动词性成分充当补语:    ① 他站&起来&了。(动词)    ② 他说得&有道理&。(动词性短语)  3.数量短语充当补语:    ① 武汉我去过&一趟&。    ② 这种事我经历过&一次&。  4.主谓短语作补语:    ① 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② 小李讲得&唾沫四溅&。
(二)补语的语义类型  汉语补语的语义类型是根据补语与中心语的语义关系来确定的。由此出发,汉语补语的语义类型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的补语。如:    ① 这句话听&懂&了。    ② 家具修&好&了。  2.程度补语:表示动作行为及性状的程度的补语。如:    ① 他气&极&了。    ② 病好了&一些&。    ③ 好得&很&。  3.趋向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的补语。如:    ① 他走&过去&了。    ② 他拿&来&一支笔。  4.数量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数量的补语。如:    ① 他又看了&一遍&。    ② 他被人踢了&一脚&。  5.可能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可能与否的补语。如:    ① 这件事做&不得&。    ② 饭还吃&得饱&。  6.时间、处所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处所的补语,如:    ① 他已经走到&操场上&。    ② 把这个拿回&办公室&。    ③ 鲁迅生于&一八八一年&。    ④ 他讲了&五个小时&。
(三)宾语、补语的顺序  宾语和补语都是位于谓语核心之后的成分,即:      V+〈R〉+O  因而它们的排列顺序可能不止一种。总体上说,汉语的宾语和补语的顺序有以下几种。  1.(动+宾)+补,如:    ① 我找了他几次。→我(找了+他)+几次。    ② 你拿一本书来。→你(拿+一本书)+来。   2.(中+补)+宾,如:    ① 他叫来三个农民。→他(叫+来)+三个农民。    ② 我送去几封信。→我(送+去)+几封信。  3.[(中+补)+宾]+补,如:    ① 我们走回家去。→我们[(走+回)+家]+去。    ② 他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他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
(四)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  如前所述,补语和宾语都是位于动词核心之后的成分,而且,宾语和补语都可以是由一个数量成分充当。这样,有时,位于动词之后的成分如果是一个数量成分,那么它到底是一个数量宾语,还是一个数量补语:    动词性成分+数量成分(宾语/补语?)  就需要进行界定。具体的界定方式有以下几种。  1.看数量短语中量词的性质:如果是一个名量词,这个数量短语通常是一个宾语;如果是一个动量词,这个数量短语通常是一个补语:    ① 这类书我看过三次。(三次,动量词,补语)    ② 这类书我看过三本。(三次,名量词,宾语)  2.看数量短语之后是否可以补出与量词相应的名词。如:    ① 我瞄准靶子,打了一枪。      →我瞄准靶子,打了一枪+ 。 (一枪,动量词作补语)    ② 我瞄准靶子,打了一发。      →我瞄准靶子,打了一发+子弹。(一发,名量词作宾语)  3.看谓语核心动词的性质:如果谓语核心动词是一个非动作动词,其后边的数量短语一律是宾语而不会是补语——补语是对动作行为的量进行补充的。如:    ① 三次变成了两次。    ② 总共有四次。    ③ 这是四个,不是五个。    ④ 不像十六米。
七.中心语 (一)中心语及其种类  1.中心语:偏正短语中的核心成分。  2.宏观上的偏正短语分为定中短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所以,与之相应的中心语也应该有三种:定语的中心语、状语的中心语和补语的中心语。 (二)定语的中心语  1.通常由名词性成分充当:    ① 春天的阳光很亮。    ② 我的书和笔都丢了。    ③ 他是一个好人。    ④ 我只要这一个。  2.也有由非名词性成分充当的:    ① 孩子的离家出走是他没有想到的。    ② 作品表述语言的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③ 其他人还要去门外迎接外宾的到来。  可见,以往关于“定语是名词性成分的修饰语”的说法是有局限的,汉语定语的中心语不仅仅是名词性成分,一些非名词性成分也可以充当定语中心语。 (三)状语中心语  1.状语中心语通常由非名词性成分充当:    ① 他[经常]来。    ② 地上[很]干净。    ③ 他[总是]又说又笑。    ④ 他[确实]精力充沛。  2.有时,可以是名词性成分。如:    ① 他[已经]六十三岁了。    ② 这些[正好]十八斤。    ③ 你[都]大学生了,要注意卫生。    ④ 明天[就]春节了。 (四)补语中心语  1.汉语的补语中心语通常由单个的动词、形容词充当:    ① 他笑得很开心。    ② 北京的冬天冷极了。  2.有时,也可以是一个动词、形容词性短语:    ① 他机智勇敢得很。    ② 每个人拿出一个笔记本来!  研究表明,汉语的补语中心语通常是一个简单的形式:以一个动词或形容词为常。
八.独立语 (一)含义  独立语,是在句子中不参与句子主体结构组合但具有特定语用价值的成分。因其不参与句子主体结构组合,所以又被称为“外围成分”、“超结构成分”或“游离成分”等等。比如:    ① 老王,你过来!    ② 据说,你要走了?  例中的“老王”、“据说”都属于独立成分。 (二)种类  汉语的独立语按其性质可以分别为四种:插入语、呼应语、感叹语和象声语。  1.插入语:又叫“插说”。指的是句中帮助表达某种附加意思的独立语。常见的也有四种。  (1)提醒性的:作用是引起对方的注意。如:    ① 那片柿子树,你瞧,多么好看!    ② 我这身体,大家知道,没问题。  其他还如 “你看、请看、你想、你注意、告诉你”等等。  (2)按注性的:对正文起注释、补充作用,或者帮助正文表达某种语气的插入语。如:    ① 你,看样子,有三十了吧?    ② 说真的,你那两手就不错。  类似的还如“依我看、可惜的是、遗憾的是、说老实话、不瞒你说、充其量、包括…、即…”等等。  (3)引述性的:表示消息来源的插入语。如:    ① 听说,现在有人正在搬东西。    ② 在南宋,据说,有许多书是用活字印刷的。  与此相同的还有“相传、据…讲、据…消息”等等。  (4)关联性的:用于上下文之间,表示某种联系。如:    ① 总之,这件事是做不得的。    ② 反之,就会犯错误。   其他还如“再说、换句话说、这就是说、换言之”等等。   总体上说,插入语是汉语各种独立语中比较复杂的一种。  2.呼应语:用于招呼别的人或物,或者用于应答别人的独立语。如:    ① 小王,你来一下! (呼)    ② 哎,这就来了! (应)  3.用来表达强烈感情和语气的独立语。如:    ① 噢,是牛奶! (叹词)    ② 对对,是三个! (肯定独立语)    ③ 不,他没来! (否定独立语)  4.象声语:摹拟自然界声响的独立语。如:    ① “啪——啪——”就是两枪。    ② “呼——呼——”,风刮个不停。 (三)特点  通过上边的讨论可以看到,汉语独立语总体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通常与别的成分用标点隔开。  (2)出现位置有一定的灵活性,有的可以分别出现在句首、句中、句尾,有的可以分别出现在上述三个位置中的两个。如上述①中的“老王”还可以出现在句尾:    ①'你过来,老王! 相应的,②中的“据说”也可以有另外不同的出现位置:    ②'你,据说,要走了?    ③'你要走了,据说?  其实,这也正是“独立”含义的本质所在。  上边讨论的是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要明确汉语各种配对关系的句子成分的个性,相互之间的句法、语义联系。  二.要明确汉语各种句子成分在句法构成和语义个性方面的不同与西方语言的种种个性特征。  三.明确汉语各种有纠葛的句子成分之间的种种现象,以及具体的界定方式、方法。
1 2345“”6789
2.① ?② ?
3.① ② 4.① ②
“”“”“”“”“”
2.1│ │2 │ │
3.① ?② ?③
“”“”“”
2.① []② []
①“”①②
()1.① ‖② ‖
① [……]② [……]
① ‖ ② ‖—
① ‖② ‖③ ‖
① ‖② ‖
① ‖② ‖
3.“”“”
&&─ &─ &&─ ─& ─ &─
“”“”1“”“” * * *
a1() *b1()*a1'() b1'()a2() *b2()*a2'() b2'()a3() *b3()*a3'() b3'()①
4.“”“”“” ① ‖② ‖a.“”b.;
“”① ② “”[1]→()()→()()[2]→()()→()()
①“”②“”③ “”④ “”
①②“”“”⑤ ⑥
3.(1)“”“”“”
① ② “”“”
(2)“”“” “”
3“”“” “”
① “”② “”
4.① 2② 2
123456121712289
“”“”“”
① →② →③ →
(3)① []② []
3.(1)() (2)() (3)() (4)()
(1)“”1“”“”① ② (2)“”1“”“”① ②
(3)“”1“”“”① ②
(4)“”1“”“”① ②
3.“”(1)(2)“”“”
(1)1“”“”① →→
② →→① ② &
→*① →② →③ *④ *①②③④
()1.① ② ③
“”“”“”“”“”“”“”“”“”“”“”“”“”“”“”“”
“”“”“”“”
b.b1.“”“”“”“”“”
[1]“”“”④ “”“”“”“”“” ⑤ ⑥ ⑦
b2.“”“”
b.b1.“”“”
“”② “”
b3.“”“”
“2”① “”②
()“”1.“” “”“”
(1)“”12(2)(2)≠“”A(3)“”
“”“”“”“”
“”(1)“” ①
→(3)“”“”①
→ (4)“”①
→“”“”“”“”“”“”“”3.“”“”NP2VPNP3(1)NP2NP2NP2“”“”①
[]② []③ []④ [] (2)VP“”“”NP2VP
“”(3)NP3“”NP2NP3a.NP3NP2① ② b.NP3NP2① ② c.NP3NP2V① ② “”“”“”“”d.NP2V① ② e.NP3NP2① ② 4.“”“”“”(1)“”“”“”NP2 ① “”“”“”② “”“”“”(2)“”“”22①
22→2→5.“”(1)NP2“”NP2NP2①
“”“”② “”“”③
“”“”(2)“”“”①
→ “”“”“”
1“”2“”3“”4“”5“”6“”
()“”1.“”“”“”“”①
&& ② 2.“”“”“”“”(1)“”① →② →① →② →(2)“”“”“”“”“”“”“”① “”“”② “”“”“”“”“”“”① ② ③
①“”“”“”②“” ③“”(3)“”“”① →② →“”3.“”“” (1)“”“”① ② “”③ “”(2)“”“”“”① ② ③ “”(3)“…………”“…………”“”① ② (4)“…………”“”① “”② “”“”① ② 4.“”“”12“”(1)1“”“”① ② (2)“”“”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a.“”① ② “”b.“”“”① ②
(3)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①②③“”“” ④⑤⑥“”“”“”“”5.“”“”“”“”“”① ② “”“”
()“”1.“”1“”“”“”a.b.?c.?——(2)“”“”“”“”“”“”“”“”2.“”“”“”(1)12“”a.1=2
d.12“”“”
“”“” ≠e.
c.“”“”
(3)()a.──“”“”
()“”1.“”(1)“”a.“”“”“” “”“”“”“”“”b.“”“”“”(2)“”“”“”①
② 2.“”“”“”“”“”“”“”(1)“”“”12a.① ②
b.① ② (2)“”“”11① ②
“”① ② “”“”① “”② “”“”“”① ② (3)“”“”“”① ② “”“”“”“”“”“12”(4)“”“”“”a.“”①
② b.……“”① ② c.①
② ③ “” “”“”“”“”(5)“”“”① ②
“”“”“”
()“”1.“”“”(1)“”“”“”“”“”(2)“”“”“”① “”?② “”“”“”2.“”(1)“”“”“”a.
d.→→→→(2)a.“”──“‘’”
“”“”②
3.“”“”“”“”“”(1)“”“”① ② (2)“”“”① ② “”“”(3)“”“”① ② (4)“”“”① ② “”“”“”
1“”2“”3“”4“”
()1.(1)①(2)a.① [ ]②
①[ ]“”“”②b.①“[ ]”②“”3a.① ② ③ ④ b.① ② c.① ② ③ ④ d.① ② 2.(1)“”(2)a.
b.① 9:30②
③ ④ c.① ② d.① ② ③ ④ e.① ② ③ ④()1. ①
③ ?④ ⑤ “”2.“”“”“”“”“”3.①
()1.—— ——①
①②2.“”“”“”① []② [][]3.→→ →
第六章 歧义分析
[]①②[]①②
① zhì② zhōng
① ?zhǎngcháng ②
qilaiqilái ④
4.1——≠2——① →→② →→
12123① →
“”① → → ② → →
11“122”112① → →② → → ① → →“”② →→
1“12”12① →→② → →
“”“”2.①
“”“”3.①
① “”?② “”?
① [ ]“”“” ?② [ ]“”“” ?
“”① “”?② “”?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1.122.——?3.
…… →…… →……
123456“……”“……”7
1.2.1 ——2 ——3 ——
3.1a.b.“”“”“”“”c.“”“”
2a.b.c.c1:
3a.b.123……c.c1.→
c2.←[]←[]
1.2./ ① ② ③
④ ⑤ ①② ③④⑤
3.—————……4.
b.“”“”“”
“”“”“……”“……”“”“”“”“”
1.2.“”“”1
3.1——[] [][] []
“”“”“”“”“”“”“”“”“”
“”“”“”“”“”“”“” “”“”“”
4“”“”a.“”“”b.“”“”b1.“”“”
?≠b2.“”“”≠4.“”“”“”
1“A…B”“…”2“A…B”“A…B”345“A…B”“A…B”
1.2.“”“”3.12
“”“”“”“”“”
b.c.c1.——“”——c2. “”“”“”① →② →“”① →② →c3.“”“”“”→?① ——→——② ——“”“”*→*“”“”“”“”“”2a.b.
c.d.“”“”“”“”“”“”“”“”3a.b.
c.“”“”“”“”d.“”“”“”“”d1.d2.“”“”“”
1.1“”23“”“‖”
2.“”“”12
2.1 a.AB “A……B”b.“……”c.“……”d.“……”e.“”“”f.“……”a.“”b.“”c.“”d.“”e.“”
1975“”“”
1.“A……B”“A……B”“”
3.1“”“”2a.“”“”b.……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汉语语法结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