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拿美国绿卡的条件生孩子仍然是最轻松的移民方法

中国妈妈移民美国吐槽:在美国养孩子也得拼命_网易教育
中国妈妈移民美国吐槽:在美国养孩子也得拼命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美国,拼的还不只是妈,孩子的各种活动,有文明精神的,有野蛮体魄的,几乎得全家齐上阵。
网易教育讯 (来源:逃逃美学的博客)开写“逃逃美学”系列文章以来,不少读者找我吐槽,说国内压力大,孩子负担重,课内课外忙得不可开交,真想把孩子送到美国来等等。对于这类话题,我通常都会很客观地给对方分析利弊,说无论国内还是美国都存在一些问题的,但微信上的三言两语难以道清,更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嫌。所以,我觉得是时候让逃妈我自己也来吐下槽了。首先最想说的是,如果你只是想让自己在教育路上轻松一点,那千万别来,为什么?如果你不希望孩子争什么,在学校做个中等生,以后安安分分找个工作养活自己,遇到困难风险听天由命,那在哪里都一样,该学的学,该玩的玩,该睡的睡,完全没必要跑那么远找麻烦。归根到底,大家为什么会觉得压力大?还不是希望孩子以后不仅能在社会上“混”,还能“混”出点名堂吗?所以呐,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哪儿都得“拼”。未来20年,美国一半职位将被机器取代“在美国当农民也很吃香”这句话成为美国职业平等化的诠释,但在经济全球化与高科技自动化之下,美国低教育的蓝领中产阶级不断沉沦。去年牛津大学学者对美国职场作了一项研究,得出在未来二十年里,美国702种职业中47%的职位将被自动化和机器人取代的结论!就算现在,美国大学毕业生比中学毕业生的平均收入也高两倍多,所以,美国人民也不淡定了,名牌大学成为莘莘学子的必争之地。而在教育这场竞争中,亚裔是绝对的赢家。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亚裔刻进骨子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尤其是在美国高等教育费用飞涨的情况下,亚裔父母们不惜自我“牺牲”,依然在教育拼命投入。当然,这种付出是有回报的。美国人口普查局每年都会出一份全美家庭收入中位数的报告,从这个统计数据可以看到,近年来,亚裔的收入一直处于上层,超出白人将近20%。亚裔遭“逆向歧视”,竞争越演越烈但正所谓树大招风,尽管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SCA5提案(加州宪法第5号修正案,该修正案涉嫌歧视包括美国华人子女在内的亚裔平等就学权利)暂时搁置了,但是亚裔因整体优秀招来的“逆向歧视”确实存在,为了保证生源的多样性,照顾到各个民族,其实学校也不好办,总不可能藤校里全是亚裔吧?另外,大量优秀的外来留学[微博]生,也给美国的本土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而这里面最大的一支当然是来自人口基数大,且日趋强大的中国。曾经一位华人妈妈抱怨着对我说,她很看不惯帮国人在美国产子的那档子生意,因为这分明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些在美国出生的“公民”,若干年后就会和他们的孩子竞争了。可见,在美的华人孩子,压力一点也不比国内的孩子小,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在将来竞争那些Top大学的时候,所面临的选拔标准基本也是一样的。我们不只是拼妈正是这么一个特殊的亚裔群体,在美国要保持优秀,那更要拼。在美国,拼的还不只是妈,孩子的各种活动,有文明精神的,有野蛮体魄的,几乎得全家齐上阵。我们所在的达拉斯地区的小学上学时间是早上7:45到下午2:50,也许很多朋友会想,噢耶,那几乎整个下午都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玩!但其实,没几个孩子能陪你玩,尤其是上了小学之后,别说下午,周末约个party都得提前老早开始约时间,因为总有些孩子因为各种课外活动挪不出时间。我和逃爸已经很淡定了,我也从来没研究过培养孩子才艺的最佳适龄期之类,我比较相信waitfor readiness,逃逃的课外班,都起源于他自己的要求,例如学国际象棋,这是他自己的最爱;学钢琴是因为看到我和逃爸玩,自己也跃跃欲试;学网球是看到好朋友们都在打,强烈要求同往;还有最近自发要求的画画。除此之外,还有童子军,DI设计……他忙得够欢,我和逃爸也陪得够呛!
实不相瞒,我们还真算是比较“放养”的了,有些朋友,随时都把孩子们排得满满的日程表带在身上,遇到预约就赶紧拿出来看能否挤出个空。更精细些的会直接送到私立学校,因为那里每个老师带的学生少,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培养。不过花费当然不菲,关于美国的公校和私校的比较是个大话题,日后可另起一篇详谈。也许有朋友会说,这些是素质教育,不像国内大家都盯着语文数学几门课的成绩排名看。我只想说,不是不看,只是时候未到,美国从高中才开始排名,平时的作业、小考,全部计分排名,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这些都是会作为以后申请大学的参考的。所以,还是那句话“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看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要求不高,在哪儿都可以学得轻松过得快乐,但如果要混得好些,追求普遍意义的成功,名校,高薪,社会地位,那么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得“蛮拼的”。
本文来源:网易教育频道综合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17:54:30&&
9407&&
&&
时间:7月21日 地点:青岛
时间:7月21日 地点:北京
时间:7月21日 地点:上海
时间:7月21日 地点:上海
时间:7月20日 地点:北京
美国移民热门项目
更多美国移民信息
美国移民相关热点
移民专题推荐美国新移民自述:在美国养孩子比国内难度大得多
我的图书馆
美国新移民自述:在美国养孩子比国内难度大得多
&&&    口述者:蔡岩  前《中国日报》记者、联合国新闻官、西岸公司创始人。2011年8月移民美国,现居硅谷  采访:范海涛  新浪驻华盛顿观察员,哥伦比亚大学口述历史专业毕业,《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作者。    我出生在杭州,大家都说杭州出美女,在这方面我不如姐姐和弟弟,不过这反倒激励我在自身修养上更加努力。我从小读书用功,1978年成为杭州外国语学校文革恢复招生后的首届学生。1985年我考入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进入英文《中国日报》从事新闻工作五年,之后在联合国驻京机构工作。1996年,加入丈夫创立的公关公司—西岸。这是中国本土最大的公关公司之一。经过几年没日没夜的创业者生活,2002年这家公司与全球巨头WPP成立合资公司。2008年底,在顺利交接工作后,我离开公司,开始体验后半生“退休”生活。  2009年,我回归家庭成为全职妈妈。大女儿小学毕业、小女儿幼儿园毕业在即,孩子们的教育成为家庭的重心。在两个女儿的成长过程中,我和老公一直遵循“快乐教育”的理念,没有奥数、没有补习班、没有考级,但内心深处,我还是很惶恐,害怕女儿们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体系下没有太多自由发展空间。  想来想去,出于对孩子教育的考虑,我于2010年开始办理EB5投资移民,第二年就获批拿到签证。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的是,投资移民除了资金准备外,最关键的其实只有两点:证明投资资金的合法性、挑选稳妥的投资项目。2011年前,投资移民从递交文件到拿到签证,办理时间平均为一年,比现在快很多。  2011年8月我们举家来到美国西海岸加州旧金山湾区,新移民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新移民最重要的两件事:房子和工作    在解决身份问题后,新移民最关键的有两件事:房子、工作。前者是大本营,后者是经济后盾。有孩子的家庭,房子选择多跟学区有关。这两项以外,我把它们都归结为事务性工作:大到办理孩子入学手续、开银行帐户、买家具、买车、考驾照、给孩子选择课余兴趣学校/课程,小到开通手机、装宽带、通水电、买房险车险医疗险、熟悉周边生活服务设施。如果英文好,上网查资料比较容易解决,英文不好,只能多靠身边的朋友,勤学好问。  我虽然衣食无忧,但到美国定居后,最常做的算术题就是美元人民币兑换。看见价签,不由自主就会对比国内价格。国内到这里买名牌的朋友都说美国商品好便宜(名牌、汽车等因为税收差别,国内外差价确有天壤之别),但坦率地说,我定居后的一段时间内,常常感觉自己很穷,大概过了一两年才适应这里的价格体系。比方说,这里雇5个半天小时工的费用,在国内差不多是住家保姆一个月的工资。  不过,我发现在美国各种事情都可以用互联网帮忙。比如craiglist提供从租房到买卖二手物品等各类信息,expedia、travelocity能帮助搞定机票酒店;学校信息要擅用学校网站……因此能用网站解决的事情,我就尽量用网站解决。    新移民的语言关:很难跨越的文化隔阂    新移民首先应对的肯定是语言关。幸运的是,我在大学是学英美文学的,此后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每天都要跟英文打交道。管理自己公司时,公司客户多是英特尔、微软、GE、福特等国际公司。我也因出差或者休假的原因多次来过美国。年,我在旧金山湾区住过将近一年。所以定居美国对我来说,虽然有安家落户的繁琐和困难,却没有太剧烈的文化和心理冲击。  不过有一点感受最深的是:虽然我学英文、用英文多年,因为不在这里土生土长,很多西方文化的精髓我都还不了解。我很少看电视、不关注政治,所以今天如果打开美国新闻频道,我有一半内容不懂。美国人用双关语开玩笑,有一些我也不能马上理解。只能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此生读书已为迟。    在美国养孩子比国内难度大的多    在湾区做两个女儿陪读的过程中,我对美国教育的感悟也越来越深。刚来时送女儿们上学,我看见小学初中的简陋校舍还是有些意外。学校没有正规大门,也没有象样的围墙、花坛。小女儿小学的操场连个正规跑道都没有,只有坑坑洼洼、时有时无的土路,比起大陆城市里的学校落后太多!后来我发现一个规律,美西的公立学校(高中除外)排名高的(教学质量好的)普遍老旧,校舍越新越气派的,一般排名反而靠后。  美国公立学校都很穷。前几年美国经济不景气,加州大幅度削减教育经费,政府拨款只能满足学校开设数学、英语等常规课程。每年家长教师委员会都需要通过筹款才能保证所有学生能有体育、艺术、音乐、计算机课程,图书馆能多日开放。  在美国养孩子的难度比在国内大得多。典型的美国家庭,老人一般不会帮忙全职带孙子孙女。美国学校下午2-3点就放学了,孩子12岁前不可以独自在家,所以,双职工家庭在时间安排上往往捉襟见肘,因此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往往有一方要有几年回归家庭。即使象我现在不工作,负责两个孩子接送、安排课外活动,自己能自由支配的高质量时间还是偏少。    陪孩子读书最好自己懂英文    2013年加州硅谷,社区图书馆门前。  孩子其实是张白纸,出国定居最初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又一次旅行,只是后来她们发现,这次外出行程特别长。现在回想,孩子们都经受过不少压力。  孩子们首先要过语言关。我们普遍听到说法是:孩子小,学得快,一两个月就适应了。其实,儿童语言分成日常用语(playground?language,直译“操场语言”,如:你今天开心吗?中饭吃什么了?)和学术用语(academic?language,即书面用语)。初学英文的孩子到美国后,一般两三个月开始说流利的英语,但这时,他们只是过了“操场语言”关。对于学术用语,孩子们需要很长时间来完善,而且来美国时年龄越大,需要补的学术语言越多。  孩子们也面临跨越文化障碍的难关。美国从小学开始就教授历史、地理、生物知识,只是一开始比较粗浅,随着年级的增高,难度逐渐增大。  大女儿是12岁小学毕业来美国的。之前她没有补习过美国地理、历史知识。13岁她在美国上8年级,有一天老师说,下周考美国50个州的地理位置和所有州府一一对应名称。我女儿对这些几乎一无所知。于是我从网上打印了美国地图,剪成拼图,每天让她练习把美国地图拼起来,又做了50州府卡片(正面州名、反面州府名)让她天天复习。一周后,她两项均顺利过关。同样,学习美国宪法时,大女儿也遇到了困难。虽然那只是短短几页,但要读懂并且透彻理解对我们大人也有一定难度。我让女儿找到中文译本对照阅读,最后也顺利过关。  我觉得把孩子连根拔起挪到一个新的语言、文化环境中,对她们是极具挑战的,所以和新移民父母聊天时,我常常对他们说要多理解孩子。刚到美国的半年到一年,孩子们其实很苦。家长要多从情绪、心理上关心疏导他们。  孩子上学的前两个月,我几乎是陪着她们一起读书的。大女儿的生物课、历史课,我都是等她放学回家,和她一起把刚学的课文逐句朗读一遍,边读边告诉她新单词,我也不懂的让她查字典,然后女儿才写作业、找答案。这样进度比较慢,有时我俩弄到很晚。但两个月后,女儿就开始独立写作业了。  陪孩子在美国上学,大人其实也有很多东西要学习。比如,每年开学第一天放学,孩子都会带回来《首日信息夹》(First?Day?Pack)。那厚厚一摞文件家长都要通读,还要根据要求填写很多表格、支票。我常常感叹:要是不懂英文,陪孩子在这里念书还真是雾里看花。    新移民访谈:    范海涛:你之前一直在大陆生活,现在选择到美国定居,有哪些文化上的冲突需要适应?  蔡岩:我感觉美国互帮互助的社区文化更浓厚,而中国文化倾向于独善其身(论到互帮互助常常发展成了拉关系)。  在美国,一些慈善机构会向家庭信箱发放收旧衣旧家居物品的传单,在指定日期收走各家留在门口的物品,这些捐赠品或直接送达受捐者,或通过Goodwill等实体店回笼现金。外出购物结帐时,商家有时会询问顾客是否愿意小额捐款(多是找零金额或一两个美金),项目从水资源保护到援助非洲五花八门。参加童子军的儿童从小就锻炼卖饼干卖饮料为慈善项目募捐。  还有各家的车库售卖,卖家会把家里闲置的商品低价贱卖,有的物品25美分或者一两个美金相当于白送。读完不要的书,美国人顺手就放进图书馆的捐书箱,图书馆标价每本一两个美金出售,回笼的现金受益图书馆,爱书的人可以廉价淘到心仪的书……  美国人从小被灌输的理念就是,今天我付出,明天我需要帮助时,大家也会伸出援助之手。所以,虽然童子军的饼干太甜很腻,大家还是乐呵呵地掏出钱包。其实美国普通家庭并不特别富有,我看过2012年的数据,49%美国人的存款不足以支付三个月开销,28%的美国人没存下一分钱,仅有十分之一的家庭存下了足以应付6个月开支的应急资金。美国百姓的消费观、金钱观确实与中国人不同,但他们更乐善好施。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看见父母这样做,他们长大自然而然也就这样做。社会象个大家庭,爱象多米诺骨牌。  相比而言,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公共参与意识较低。有些华人到了美国以后,因为语言不好、心理顾虑、对本地文化不了解等多种原因,依然长期生活在华人圈子中,社会参与度很低。万圣节发糖、圣诞节期间点灯这样的风俗,如果只作为旁观者去看,就是把别人当成了风景。  范海涛:随着来美国的时间增长,感受到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蔡岩:心境变得更平静了。美国西部除了旧金山、洛杉矶那样的大城市,基本都是乡下。人们的生活比较简单,基本都围着家庭打转。晚上六点以后,上班族基本都回各家。卡拉OK、足浴、按摩也有,但都不是常态。周末有空,一般都是家庭聚会,朋友们每人带一两个菜,吃饭聊天,男人女人孩子全在一起。美国人很多动手能力很强,家里修修补补的事一般都自己做,自己盖露台、修篱笆的也不乏其人。夫妻会共同管孩子,我到这里后突然觉得看见特别多的“奶爸”,美国男人都很习惯,好像还挺自得其乐。  范海涛:你现在平时日常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作为家长,在学校参与的活动多吗?  蔡岩:我日常时间一半分配给了孩子们。我把她们的兴趣课基本都排在周一到周五,虽然平时忙碌些,周末就可以有整块时间带她们外出参加她们感兴趣的活动,或者出行、旅游,在家的时候可以做她们喜欢的手工项目。孩子小时候的眼界会决定他们成年后能走多远。陪伴她们的时光是快乐的,也是值得的。  今年年初,我认领了小女儿小学一年一度的“步行马拉松”大型募捐活动(Walk-a-thon),与另一个妈妈共同主持这个为期半年的项目,通过组织孩子们参与,鼓励家长捐款,筹得款项用于补贴政府拨款不足时的学校所需开支。我们为学校成功募集到超过10万美金的捐款。我也通过这个活动,对美国小学的教育体系有了近距离的观察和更深的认识。  在美国,大人、孩子做义工几乎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有些朋友即使全职上班,也坚持抽空在社区做义工。  范海涛:对美国教育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美国学校的学业真的轻松吗?  蔡岩:来美国之前听很多人说美国的孩子上学就是玩。两年观察下来,这里孩子的学业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繁重起来。  我感觉美国学校一是注重通过有趣、接近孩子思维特点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小学课程中有很多手工项目配合教学内容,比如让孩子们用纸、曲别针做挂件,学习重量平衡;又如中学提供测试网站,让孩子们认识自己获取知识的方式是听觉型、视觉性、动态型还是混合型,然后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有效学习。  另外,学校鼓励孩子探索、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从小学起,孩子们就被鼓励多方尝试,筛选自己的兴趣,中学进一步发展兴趣,为未来的大学专业选择、毕业后择业打基础。学校设立的选修课甚至有烹饪、木工、缝纫这样的课程。在我大女儿高一入学的家长会上,学校专门放了一段上届毕业生做的视频,讲述他们在学校开展的各种兴趣活动。老师最后总结说:知识会遗忘,爱好伴终生。让我感慨良多。  美国学校也比较注重孩子自学能力的培养,而且学校有系统的方法落实这点。比如,大女儿上高一后,数学老师引入了“翻转教室”(flippedclassroom)的方法,即学生在家自学课程视频,第二天用课堂时间写作业、讨论或由老师答疑、归纳重点。这个方法旨在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自觉性,为一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从小学三年级起,学校每年会给每个学生发一本日程计划本(planner),让他们自己记录每天的各项作业,回家对照完成。  我觉得这些理念和方法,国内学校近年或多或少都有引入,只是我的孩子们现在不在大陆上学,而我对中国教育体系的印象都定格在20多年前。  范海涛:可以谈谈移民的优缺点吗?移民之后是否有过后悔的时刻??在什么样的时刻会后悔?  蔡岩:我这个人想法比较直接单纯,想好了就去做,做了无论成败都不后悔。移民无非就是另一段人生经历,在这里你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另外一个民族、另外一个文化。  当然得失总是相伴。来这里后远离亲人。一年最多只能回家一趟看妈妈,每次时间也很短。自己能为国内做事的时间也少之又少。我和几个朋友加上我们的孩子四年前开始捐助河北赤城的贫困小学,从物资捐赠,到与学校师生联欢、到由我们的孩子们给赤城孩子讲课,到今年暑假为25位当地学生做5天的夏令营,并给200多名当地教师做了一场培训。由于远在国外,我和两个女儿只能利用暑假有限的时间去现场。不过我们都尽力而为。  范海涛:对未来想移民的家庭一些建议?  蔡妍:我算是个新移民。我觉得,主观为了丰富自己的视野和经历,客观上为了贡献身边社区,我们应该尽力走进美国人的生活。通过做义工、与本地人交流沟通,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作为新移民,我们的心态要从“我是来这里消费的”(我来到这儿)尽快转变成“我是来这里贡献的”(我在这儿),心态由被动的“守”变主动的“攻”。心态发生改变,选择的做事方式就会不同,感受也会不同。  对于移民的孩子父母,我想说:放松一些,好吗?我发现华人到美国后,把应试体制下的紧张情绪也越来越多带到美国。越是好的学区华人越多(现金购买、强竞争逼走老美),导致这些年美国学校的竞争态势也愈演愈烈。努力学习没错,但学习如果只为一味竞争,感觉就变了味。我们从中国教育体制下走出来的父母,即使让孩子学乐器、学跳舞,很多人心里想的也是如何用这些技能去做赢得竞争的砝码,而不是这些兴趣爱好,对孩子的一生的幸福快乐有什么帮助。  我观察在美国上一所大学其实是比较容易的,藤校也不是一生成功的独木桥。很多大学综合排名不高,但有一些有特色的专业也很有竞争力。如果我们的着眼点是希望孩子毕业后找到自己喜欢从事的职业,那么我们在考核学校的时候,思路可以宽很多。  范海涛:以后会在美国一直居住下去?  蔡岩:因为学习英美文学的缘故,我从小就梦想到世界各地“流浪”。我不是那种有长远规划的人,所以办理移民之前,从未计划过要定居国外。老公是一个比较有战略、有“大”想法的人,就像工作中他设定策略、我落实执行那样,我们的移民也是按此模式进行的。即使到今天,我也还不确定自己是否会长期定居美国。等孩子们上大学之后,我可能还会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去世界各地“流浪”。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已注销])
(你也来网上冲浪)
(acaaaaaaat)
(魔法少女毕福剑)
第三方登录:为什么明星都喜欢去美国生孩子?现在生个美国娃还靠谱么?
47岁的伊能静6月28日(美国洛杉矶时间6月27日晚间)又在美国加州平安产下一女,小名为小米粒。
微薄还晒出了宝宝刚吃完奶的照片
不过,伊能静来美生产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02年,她也曾大着肚子飞来洛杉矶,产下与前夫庾澄庆的儿子小哈利。
明星热爱赴美生子
远赴海外生子,在明星堆里屡见不鲜:章子怡的女儿出生在美国,姚明的女儿在美国出生;王宝强的女儿在美国生;柴静董卿也在美国生娃……林志颖的儿子Kimi也是美国出生的小“ABC”。
章子怡在南加州产下一女
女星章子怡12月27日在南加州(洛杉矶)产下一女。微博上大家也传翻了,纷纷恭喜汪峰迎来第三个女儿,其中最为经典的段子是:“恭喜汪峰终于上头条,三个老婆三个女儿!”
她生产的医院,橙县新港滩的HOAG也跟着在华人圈中火了起来。这家医院虽然设立不久,却是南加州最好的医院之一,拥有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优美的医疗环境,当然也有昂贵的医疗费用,被当地称为贵族医院。这也吸引了众多名流大腕来此生产,如当年“贝嫂”维多利亚生小七,还有国内女演员戚薇生lucky都是在这里。
明星爸爸林志颖选择把kimi生在了加州
2009年,34岁的昔日偶像小旋风林志颖和24岁知名度不高的女模陈若仪订婚。日,陈若仪在美国加州长老医院为林志颖生下儿子Kimi:小小志。Kimi因出境真人秀《爸爸去哪儿了》第一季而一炮而红。這麼小就这么帅了,长大了可还得了!
老早就当爹的王宝强选择把二闺女生在美国
因《士兵突击》、《泰囧》等影视剧窜红,堪称屌丝最佳励志代言人的男星王宝强,同样豪气地生了个美国闺女。在2010年,先与校花娇妻生了个国产儿子后,2012年,也许是为了避免二胎罚款,王宝强选择让老婆赴美生娃。
表现一直很爱国的柴静,也生了个美国娃
著名的央视最穷的“爱国”女主播、柴静!2013年初,柴静新书《看见》发布会上,十几个男神级主持人
蓝颜男闺蜜为其站台宣传,让人无法不感叹女神的魅力。随后,柴静便淡出人们的视线...2014年春节刚过,女神神秘的回来了,从美国,还抱了个娃。一时间,舆论哗然,反对和支持的声音充斥在各大媒体。有人说“一个母亲,总是想给自己家娃最好的有啥不对”,也有人说“我不否定她的观点,我只否定她说一套做一套的人格”。
甚至逼得连国家卫计委的官员都被迫出来发声。
为啥都想生个美国娃?
众所周知,美国是“落地公民权”,只要在美国领土出生的宝宝,即可以获得美国国籍,成为美国公民。拥有美国籍的宝宝,无论国内还是国外,长大以后无疑多了一重选择,未来的路不会走得太艰辛,此外,美国宝宝的美国公民身份还可享受全球180多个国家的潜在免签待遇。宝宝长大后,父母可以依亲不受配额限制拿下绿卡,移居美国养老,看病不需要花钱,享受美国的医疗白卡及其他社会福利,安度晚年。这也是越来越多政府官员,白领阶层,包括明星等条件优异的人群,还是选择拥有美籍宝宝的理由。
【普通人的理由】
1.拥有美国国籍
2.可享有就读公立小学至高中免学费
3.全球180多个邦交国免签证
4.拥有社会安全卡、享有各种社会福利措施及医疗设备
5.公立大学、研究所学费只要外国学生的1/10,更容易进入世界知名大学
6.孩子年满21岁,父母可以申请依亲,拥有绿卡
7.若政局不稳,美国公民可享有美国政府保护撤离
8.可申请美国公民才能享有的奖学金
9.合法留在美国工作
【普通人的结论】
以北京外地生源为例,孩子没有北京户口,上学的择校费不会少,最近两年的高考移民们要从外地办到北京没有十二十万也不成,更别说去美国读硕士一年就要30-40万的费用,这样算下来,接受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尤其可以逃避国内竞争激烈的高考,听起来真是件不错的事情,这笔教育投资不但值,而且比抢银行都值啊。
思前想后,最终决定,为了下一代,拼了!!
美国总统即将换届,来美国生个美国娃还靠谱么?
在美国新总统竞选中,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川普公布的其移民政策文件,声称要改革美国移民制度,保护南方边境,要终止“出生公民权”和递解在美所有无证件移民。他所宣传的对移民政策的改革不免引发中国人的担忧,来美生子成为美国公民的梦想就此要破灭了吗?
据侨报报道,共和党总统参选人川普公布的其移民政策文件,声称要改革美国移民制度,保护南方边境,要终止“出生公民权”和递解在美所有无证件移民。这是他就如何处理关键的政策问题提供迄今最为详尽的蓝图。
普言论发表后获得大多数共和党其他总统参选人的支持,加州共和党籍参议员维特(David
Vitter)曾提出一项修正案,他主张在美国出生的孩子,只有在父母一方为美国公民或合法永久居民,或曾为美国服过兵役的情况下,才能被认定是美国公民。据分析,如果该议案付诸实施,不仅中国来美旅游的产妇,就是在美留学或临时工作签证持有者生下的孩子,都不可能获得美国国籍,更不要说那些没有身份的非法移民了。
但也有大量专家学者对川普言论持反对态度。反对派观点为:若川普的政策成为现实,将在美国永久地形成一个群体的下层民众,他们将被迫在美国社会边缘化,他们的非法身份还将代代传承。大量非法移民无法获得健保等基本权益,容易受到凌辱和虐待。美国在人道方面将为此付出惨痛代价。
但稍微了解一些美国法律的人都知道,修改美国宪法或者宪法修正案非常困难。根据美国宪法,修改宪法或宪法修正案需要有国会参、众两院2/3多数票的支持,还要得到3/4的州的认可,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而且,迄今为止,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非法移民在美国出生的子女自动取得公民资格的争议从未作过裁决,国会也一直回避对有关提案进行表决。因此有评论认为,对一个移民国家来说,要彻底改变当年先贤认同和宪法确立的国籍出生地原则,短时期内是很难的。
想生美国宝宝的家庭抓紧来吧!
(来源于:网络)
免责声明:旭飞移民所推送的资讯,除了原创文章之外,其余均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望谅解。如原作者看到,请第一时间在公众号留言,我们会在后续文章中声明,如觉侵权,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谢谢合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移民美国的好处和坏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