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详解行测一道题多少分。如图 33题

& 已知如图1,二次函数y=ax2+4ax+34的图象交x轴于A
本题难度:0.60&&题型:综合题
已知如图1,二次函数y=ax2+4ax+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过A点的直线y=kx+3k(k)交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于另一点C(x1,y1),交y轴于M.(1)直接写出A点坐标,并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过点B作BD⊥AC交AC于D,若M(0,3)且点Q是线段DC上的一个动点,求出当△DBQ与△AOM相似时点Q的坐标;(3)设P(-1,-2),图2中连CP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另一点E(x2,y2),连AE交y轴于N,请你探究OMoON的值的变化情况,若变化,求其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其值.
来源: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中考数学一诊试卷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已知如图1,二次函数y=ax2+4ax+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过A点的直线y=kx+3k(k)交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于另一点C(x1,y1),交y轴于M.(1)直接写出A点坐标,并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过点B作BD⊥AC交AC于D,若M(0,3)且点Q是线段DC上的一个动点,求出当△DBQ与△AOM相似时点Q的坐标;(3)设P(-1,-2),图2中连CP交二次函数的图象于另一点E(x2,y2),连AE交y轴于N,请你探究OMoON的值的变化情况,若变化,求其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其值.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图象可得该函数y有最小值B、当x=-2时,函数y的值小于0C、根据图象可得a>0,b<0D、当x<-1时,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
已知二次函数y=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若y>0,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1<x<3B、-1<x<4C、x<-1或x>3D、x<-1或x>4
已知二次函数y=2x2+bx+1,当b取不同的值时,其图象构成一个“抛物线系”,如图中的实线型抛物线分别是b取三个不同的值时二次函数的图象,它们的顶点在一条抛物线上(图中虚线型抛物线),则这条虚线型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
A、y=-x2+1B、y=-2x2+1C、y=-x2+1D、y=-4x2+1
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B、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C、-1和3是方程ax2+bx+c=0(a≠0)的两个根D、函数y=ax2+bx+c(a≠0)的最小值是-4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已知如图1,二次函数y=ax2+4ax+34的图象交x轴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过A点的直线y=kx+3k(k>14)交该二次函数的图象于另一点C(x1,y1),交y轴于M.(1)直接写出A点坐标,并求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过点B作BD⊥AC交AC于D,若M(0,33)且点Q是线段DC上的一个动点,求出当△DBQ与△AOM相似时点Q的坐标;(3)设”的学库宝(http://www.xuekubao.com/)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分析】(1)由直线y=kx+3k(k>14)过点A可求出点A的坐标然后把点A的坐标代入y=ax2+4ax+34可求出a的值(2)根据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可得①∠DQB=∠OMA②∠DQB=∠A.①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可得Q点的横坐标根据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可得答案②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关于m的方程根据解方程可得m的值再根据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对应关系可得答案(3)直线PC解析式为y=ax+a-2与抛物线y=14x2+x+34联立得到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根与系数的关系知x1+x2=4a-4x1x2=11-4a根据OMOAoONOA=y1x1-xAoy2x2-xA得到OMoON=12OA2得到结果为定值
【解答】解:(1)∵直线y=kx+3k(k>14)过点A∴y=0时0=kx+3k解得:x=-3∴A(-30)把点A的坐标代入y=ax2+4ax+34得9a-12a+34=0解得:a=14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4x2+x+34(2)如图1当y=0时14x2+x+34=0解得x=-3x=-1即A(-30)B(-10).设AM的解析式为y=kx+b将A、M点的坐标代入得AM的解析式为y=3x+33.①当∠DQB=∠OMA时QB∥OMQ点的横坐标等于B点的横坐标-1当x=-1时y=23即Q(-123)②当∠DQB=∠A时设Q点的坐标为(m3m+33).AB=BQ即(m+1)2+(3m+33)2=4化简得m2+5m+6=0.解得m=-2m=-3(不符合题意舍)当m=-2时3m+33=3即Q(-23)综上所述:当△DBQ与△AOM相似时点Q的坐标(-123)(-23)(3)直线PC解析式为y=ax+a-2与抛物线y=14x2+x+34联立消去y得:x2-4(a-1)x+11-4a=0∴x1+x2=4a-4x1x2=11-4a∵OMOAoONOA=y1x1-xAoy2x2-xA=14(x1+1)(x1+3)×14(x2+1)(x2+3)(x1+3)(x2+3)=116(x1+1)(x2+1)=116(11-4a+4a-4+1)=12∴OMoON=12OA2=92.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已知如图1,二次函数y=ax2+4ax+34的图象交x轴于A”主要考察你对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二次函数综合题
一般分为这几类题目:1.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2.二次函数与相似三角形3.二次函数与图形变换4.二次函数有关的面积问题5.二次函数与圆
名师视频同步辅导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如图一道物理题,求详解_百度知道
如图一道物理题,求详解
我有更好的答案
jpg" target="_blank" title="点击查看大图"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http://f.hiphotos.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bce9a3ad5a82b2b7a7ca31c/f703918fbd9758eec482.jpg" esrc="http://f.hiphotos<a href="http.baidu.hiphotos.baidu.com/zhidao/pic/item/f703918fbd9758eec482.baidu://f
请问一下,为什么传送带的位移减去木块的位移就是划痕的长度,谢谢
传送带快,木块慢,开始时木块接触的传送带上的点A,等速时A在木块前方L处。
也就是说在木块到终点时,他可以达到传送带的速度?
题目没这么说啊。
所以s=L我认为不对。
我的解法s与L的关系式是推出来的,并不等于L。
请问一下,您用传送带经t时的位移减去木块速度v1加速到v2的位移,如果木块速度达不到传送带速度v2就到终点了,那s传-s会不会不是划痕长L了?谢谢老师
看来我错了,没考虑到你说的这个问题。而实际情况就是你说的这一种。真是不好意思。
您求v2速度时,是算出木块位移s,再结合公式2as=v2&#178;-v1&#178;,但木块末速度达不到v2,为什么算出来的v2值是传送带的速度呢?打扰了。
这是我的错,前面己做了解释。
重解给你。
谢谢老师,清楚了。
采纳率:76%
来自团队:
=2as=2μgL
得,则; = fs
s=L简化得:v2&#178;-v1&#178:木块的终、始动能差等于摩擦力做功:0.5mv2&#178; - 0.5mv1&#178: v2=根号(2μgL+v1&#178木块在传送带上相对滑动距离L后,速度达到v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物理题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绥化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绥化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绥化市2016年中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0题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正确,选项不全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1.下列数据与事实相接近的是(  )A.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是1NB.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kg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30dm2.实验室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一束光穿透玻璃 B.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4.下列四个实验原理中,错误的是(  )A.测量运动物体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B.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是ρ= C.伏安法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原理是P=UID.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是R= 5.小萌在更换灯泡时发现灯泡上标有“220V& 40W”的字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灯泡只能在220V电压下工作B.该灯泡的实际功率是40W不变C.该灯泡每秒消耗的电能是40WD.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是40W6.如图所示,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7.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很多.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摩擦生热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摩擦起电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燃料燃烧放热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8.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消除用电安全隐患,人人有责.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9.下列物理现象或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电动机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原理制成C.照相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高压锅根据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原理制成10.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为了不影响小晶写作业,客厅里正在看电视的妈妈把音量调得很低,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音量低是指声音的      小(选填“音调”、“响度”、“音色”)12.甲图中,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直线运动,当经过磁铁附近时方向发生了改变,此现象说明力可以      ;乙图中,放有磁铁的两个小车用细线相连,剪断细线后,小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此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13.很多人喜欢将手机挂在胸前,这对身体健康很不利,因为手机发射出的      会对心脏造成影响.手机是利用电能工作的,电能属于      (选填“一次能源”、“二次能源”).14.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双手发热,这说明      可以改变手的内能,某同学用手握住棒棒冰给手降温,这是利用      的方法改变内能.(选填“做功”、“热传递”)15.现有下列物品:塑料尺、金属勺和二极管,其中用导体材料制作的是      ,用绝缘体材料制作的是      .16.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17.用5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10N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      N.将木块的三分之一切下后叠放在一起(不考虑质量损失),并拉着木块在同一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18.小悦家的电能表上标有“600revs/(kW&#8226;h)”的字样,她把家中其它用电器都与电源断开,仅让电水壶单独工作,观察到1min内电能表的表盘转过18圈,则该电水壶在1min内消耗      kW&#8226;h的电能,它的电功率为      kW.19.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电阻R的阻值为      Ω;当开关断开时,该电阻的阻值为      Ω.&20.甲、乙、丙三个通草球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已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带      电,丙球带负电或      .&2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电压表的示数将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22.将一个重240N的物体匀速推到斜面顶端,人沿斜面向上的推力为120N,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3m,上升的高度h=1.2m,则人对物体做的有用功是      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23.一个标有“6V 3W”的小灯泡接在9V的电源上,若使灯泡正常发光,应该给它串联一个      Ω的电阻.若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是3V,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      W.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24题2分,25题2分,26题5分,27题5分,28题5分,29题5分,30题6分,共30分)24.某人站在小车里,随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25.两灯均标有“6V 3W”字样,接在6V电源上,闭合开关S,两灯均发光但较暗.现给你两根导线和一只开关S′,请将开关S′接入电路.要求闭合S、S′时,只有灯L1正常发光;闭合S、断开S′时两灯又恢复到原来发光较暗的状态.&26.测量仪器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不同的测量仪器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请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是      cm.(2)写出乙图中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写出一条即可)(3)小逸同学用一架已调平的天平测量一块金属的质量为96.4g.当天平平衡时,天平右盘中共有      个砝码,丙图是该天平的标尺,则游码应调到      g的位置(只填数据,不需要在标尺上画游码位置).(4)实验室需要100g纯水,如果用丁图所示的量筒来直接盛装,则水的体积为      ml.&27.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1)最好选用      玻璃板(选填“茶色”、“无色透明”)进行实验.(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实”、“虚”)(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28.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亮找到的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1)该同学通过观察      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2)如图所示,小亮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      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以下实例中应用该结论的有      .(选填字母)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C.汽车限重&&&&&&&&&&&&&&&& 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3)接下来小亮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的操作步骤是:      .&29.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      相同.(选填“体积”、“质量”)(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来反映的.(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      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末温/℃水&200&20&6&45色拉油&200&20 &6&75(4)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加热6min水吸收的热量为      J.(5)色拉油的比热容是      J/(kg&#8226;℃).(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30.小慧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2)如表是她通过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其中第5组有明显错误,原因是      .数据序号&1&2&3&4&5&6电压U/V&0.4&0.8&1.2&1.6&2.0&2.4电流I/A&0.08&0.16&0.24&0.32&2.00&0.48(3)实验中,她所选择的变阻器是      .(选填字母)A.10Ω 0.5A&&& B.20Ω 1A&&& C.50Ω 1A&&& D.50Ω 0.5A(4)实验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的示数接近3V.导线及连接处完好,则电路发生故障的原因是      .(5)老师接下来让同学们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器材有一个电源(电压未知且恒定不变),一个量程合适的电流表,一个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请你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并用测量的物理量写出Rx的数学表达式:Rx=      .& 四、简答题(4分)31.在家庭电路中,常常需要将两根导线连接起来,而导线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这是为什么? 五、自主学习(4分)32.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我们已经学过杠杆的力臂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如果把这些知识稍加拓宽和延伸,就可尝试用新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称为力矩平衡状态.物理学中把力和力臂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力矩用M表示,即M=FL,式中L为力臂,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是牛顿&#8226;米,符号为N&#8226;m.引入力矩概念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叙述为:使杠杆沿顺时针转动的力矩与使杠杆沿逆时针转动的力矩相等.用公式表示为:M顺=M逆.(1)力矩的表达式为:M=      ,力矩的国际单位为      .(2)用垂直于门的力推门,推力F=80N,手到门轴的距离为0.3m,则F对门轴的力矩M为      N&#8226;m.(3)如图所示,一根均匀木棒OA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有一方向不变的水平力F作用于该棒的A点,使棒从竖直位置缓慢转到偏角θ<90°的某一位置(缓慢转动可视为匀速转动),设M为力F对转轴的力矩,对此过程中M和F判断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A.M不断变大,F不断变大& B.M不断变大,F不断变小C.M不断变小,F不断变大& D.M不断变小,F不断变小.& 六、综合应用(33题4分,34题6分,35题6分,共16分)33.电动玩具车质量为1kg,它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2,该车在水平地面运动时,车内电动机提供的水平动力F与速度v的关系如图所示.求:(1)玩具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该玩具车在水平地面以0.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动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34.把体积为500cm3、重为4N的小球A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球A静止时水深40cm.求:(1)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是多少?(2)小球A的密度ρA是多少?(3)小球A受到的浮力F浮是多少?(4)若取出A球,把另一个体积为600cm3、重为4.8N的木球B用细线系于容器底(如图所示),则细线受到的拉力F是多少?&3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V,R1=6Ω,R2=20Ω,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为10Ω,当电路发生变化时,各电表保持完好且不超过量程.求:(1)闭合三个开关,电压表示数不为0,电流表A1示数为0.5A时,干路电流是多少?(2)闭合S、S1,断开S2,电压表示数不为0.当R3的阻值为多大时R3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最大电功率是多少?& &
2016年黑龙江省绥化市中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8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9、10题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正确,选项不全得1分,有错误选项不得分)1.下列数据与事实相接近的是(  )A.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是1NB.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约为5kg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D.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30dm【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解:A、一个鸡蛋的重力约为0.5N,则两个鸡蛋约为1N,故A符合实际;B、一瓶普通矿泉水的质量在0.5kg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物理教材的长度约为30cm,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以免闹了笑话自己还不知道. 2.实验室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解答】解: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故A错误;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故B错误;C、温度计的玻璃泡未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故C错误;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故D正确.故选D.【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3.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A.一束光穿透玻璃 B.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C.黑板反光 D.小孔成像【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一束光穿透玻璃要经过两次折射,故A不符合题意;B、用凹透镜矫正近视眼,光线经空气射入凹透镜,再从凹透镜射入空气,经过两次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C、黑板反光是指在一定位置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其原因是黑板表面太光滑,光射到这里发生了镜面反射,反射光线朝着同一方向射出,位于反射光线方向的同学则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属于光的反射,故C符合题意;D、小孔成像,成的是物体倒立的像,像之所以是倒立的,就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4.下列四个实验原理中,错误的是(  )A.测量运动物体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B.测量固体密度的原理是ρ= C.伏安法测量用电器电功率的原理是P=UID.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是R= 【分析】根据运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固体密度的原理,伏安法测量用电器电功率、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所以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故A正确;B、测量密度的原理是依据了密度的公式ρ= ,因此只有测出质量和体积才能求出物体的密度.故B错误;C、测电功率的原理是P=UI,即用电压表测出电压,电流表测出电流,利用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求出小灯泡的电功率.故C正确;D、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 ,即用电压表测出电压,电流表测出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计算电阻的大小.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平均速度、固体密度的测量原理,伏安法测量用电器电功率、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原理,难度不大,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5.小萌在更换灯泡时发现灯泡上标有“220V& 40W”的字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灯泡只能在220V电压下工作B.该灯泡的实际功率是40W不变C.该灯泡每秒消耗的电能是40WD.该灯泡正常发光时的功率是40W【分析】(1)用电器上标注的为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2)灯的实际功率随实际电压的变化而变化;(3)依据W=Pt分析解答;(4)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为额定功率.【解答】解:A、“220V”为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说明其工作时工作电压不能超过220V,可以小于等于220V,故A错误;B、灯的实际功率随实际电压的变化而变化,故B错误;C、若灯正常工作,则由W=Pt可得每秒钟消耗的电能为:W=40W×1s=40J,故C错误;D、灯在220V电压下正常工作,则此时发光功率为40W,故D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用电器铭牌的信息的理解,只有正常工作时才是额定状态. 6.如图所示,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1)电流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与被测用电器串联;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所测量的电流不能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2)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是:把它并联在用电器两端;必须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正接线柱与正极相连,负接线柱与负极相连);被测电压不能超过电压表所选的量程,否则会烧坏电压表.【解答】解:A、此图中是电流表,即串联在电路中,且正负接线柱是正确的,故A正确;B、此图中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所以此时将电流表并联,会发生短路,故B错误;C、此图中是电压表,应该并联在用电器两端,故C错误;D、此图中的电压表虽然并联在用电器两端,但正负接线柱接反了,故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这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必须掌握. 7.生活中能量转化的实例很多.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摩擦生热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摩擦起电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C.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D.燃料燃烧放热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各种现象的能量储存方式和转化方式.判断减小的能和获得的能分别是哪一个.【解答】解:A、摩擦生热是克服摩擦做功,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B、摩擦起电是电子的转移,可以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电动机带动水泵把水送到高处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正确;D、燃料燃烧放热是把自身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D正确.故选B.【点评】自然界中的能量都以各种形式的能储存起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8.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电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消除用电安全隐患,人人有责.关于安全用电,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分析】(1)安全用电的原则之一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总功率多大会导致家庭电路电流过大;(3)对于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金属外壳一定接地,防止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解答】解:A、水是导体,将衣服晾到电线上,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A错误;B、此时会导致插排的总功率过大,会烧毁插排,故B错误;C、家用冰箱的金属外壳要接地,防止金属外壳漏电,发生触电事故,故C正确;D、此时插头的绝缘皮已损坏,所以人容易碰到内部的电线,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故D错误;故选C.【点评】安全用电的原则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故牢记安全用电的原则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9.下列物理现象或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B.电动机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原理制成C.照相机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高压锅根据气压增大沸点升高原理制成【分析】AB、根据对发电机、电动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的了解可做出判断;C、照相机是利用了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据此判断.【解答】解:A、发电机可以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重点是通过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B、电动机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原理制成,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C、照相机是利用了物距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C错误;D、高压锅根据气压增大沸点升高的原理制成,可以更快地煮熟食物,故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发电机、电动机的了解,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以及对高压锅原理的掌握,综合性强,但都是基础知识. 10.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是(  )A.& B.& C.& D. 【分析】解答图象问题首先要明确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根据图象特点进行判断.匀速直线运动是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解答】解:由v= 可知,v一定时,s和t成正比,v不随s和t的变化而变化.所以st图象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vt图象是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选A、D.【点评】本题关键抓住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图象和速度图象的特征进行选择,不能漏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为了不影响小晶写作业,客厅里正在看电视的妈妈把音量调得很低,这是在 声源 处减弱噪声.音量低是指声音的 响度 小(选填“音调”、“响度”、“音色”)【分析】(1)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①在声源处;②在传播过程中;③在人耳处;(2)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解答】解:(1)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小明学习;(2)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把音量关小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声源;响度.【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响度在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了解情况,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 12.甲图中,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直线运动,当经过磁铁附近时方向发生了改变,此现象说明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乙图中,放有磁铁的两个小车用细线相连,剪断细线后,小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此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分析】(1)力的作用效果为: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解答】解:(1)小铁球受磁铁作用后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说明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两辆车上的N极与N极相互靠近,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剪断细线后,使两小车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两小车受到相互排斥的力.故答案为: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相互.【点评】本题利用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知识,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13.很多人喜欢将手机挂在胸前,这对身体健康很不利,因为手机发射出的 电磁波 会对心脏造成影响.手机是利用电能工作的,电能属于 二次能源 (选填“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分析】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得的是一次能源,需要消耗一次能源来获得的是二次能源.【解答】解: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电磁波会对人体有一定的辐射影响,所以对身体健康不利.电能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得,而是需要消耗其它的一次能源来获得,所以电能属二次能源.故答案为:电磁波;二次能源.【点评】了解手机所发射电磁波对人的影响,知道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的概念,可顺利做出解答. 14.学校举办春季运动会,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双手发热,这说明 做功 可以改变手的内能,某同学用手握住棒棒冰给手降温,这是利用 热传递 的方法改变内能.(选填“做功”、“热传递”)【分析】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的主要区别是:做功是能量的转化,而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解答】解:参加拔河比赛的同学双手发热,是克服摩擦做功,机械能可以转化为手的内能,此过程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某同学用手握住棒棒冰给手降温,热量可以通过热传递的方式转移到棒棒冰上,从而改变了手的内能,使手变凉;故答案为:做功;热传递.【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分析解答,注意二者的实质不同,但效果相同. 15.现有下列物品:塑料尺、金属勺和二极管,其中用导体材料制作的是 金属勺 ,用绝缘体材料制作的是 塑料尺 .【分析】容易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根据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金属勺容易导电,所以是导体;塑料尺不容易导电,所以是绝缘体;二极管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所以是半导体;故答案为:金属勺;塑料尺.【点评】对于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的记忆,不要死记硬背,要根据生活中哪些地面用什么导体来导电,用什么绝缘体来绝缘等. 16.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 闭合 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 切割磁感线运动 .【分析】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所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方向有关,故据电磁感应的定义去分析判断即可解决该题.【解答】解: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故答案为:闭合;切割磁感线运动.【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电磁感应现象的概念,属于识记性内容,是一道基础题. 17.用5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10N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 5 N.将木块的三分之一切下后叠放在一起(不考虑质量损失),并拉着木块在同一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 不变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分析】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知道拉力也就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跟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解答】解: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是5N,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为5N;将木块的三分之一切下后叠放在一起(不考虑质量损失),此时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则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5N不变.故答案为:5;不变.【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摩擦力大小的判断、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易出错. 18.小悦家的电能表上标有“600revs/(kW&#8226;h)”的字样,她把家中其它用电器都与电源断开,仅让电水壶单独工作,观察到1min内电能表的表盘转过18圈,则该电水壶在1min内消耗 0.03 kW&#8226;h的电能,它的电功率为 1.8 kW.【分析】600revs/(kW&#8226;h)表示的是电路中每消耗1kW&#8226;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r,或者表示电能表每转1r,电路中消耗 kW&#8226;h的电能,据此求出转盘转18r电路中消耗的电能,然后根据P= 求出用电器的功率.【解答】解:转盘转动18转消耗电能:W= kW&#8226;h=0.03kW&#8226;h,用电器的功率:P= = =1.8kW.故答案为:0.03;1.8.【点评】本题考查电功和电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重点是理解电能表参数的物理意义,解题过程中还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9.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则电阻R的阻值为 20 Ω;当开关断开时,该电阻的阻值为 20 Ω.&【分析】知道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阻值,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不随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中电流的改变而改变.【解答】解: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阻的阻值:R= = =20Ω;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不随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中电流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当开关断开时,该电阻的阻值仍为20Ω.故答案为:20;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欧姆定律和电阻是导体属性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20.甲、乙、丙三个通草球静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已知甲球带正电,则乙球带 正 电,丙球带负电或 不带电 .&【分析】(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排斥的带有同种电荷,吸引的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解答】解:甲、乙相互排斥,说明甲、乙一定带同种电荷,甲带正电,则乙一定也带正电;丙、乙相互吸引,说明并带负电或乙不带电.故答案为:正;不带电.【点评】带电体吸引不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吸引可能带异种电荷,其中之一带电.注意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的情况. 2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将 减小 ,电压表的示数将 不变 .(选填“增大”、“减小”、“不变”)&【分析】由图知,S闭合时R与L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电源电压;S断开时,只有L连入电路中.由此根据并联电路特点分析判断电表示数变化情况.【解答】解:由图知,电压表测电源电压,且电源电压不变,所以开关S由闭合到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将不变;S闭合时,R与L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干路电流等于R与L的电流之和;S断开时,只有L连入电路中,电流表测L支路的电流;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所以S断开后通过L的电流不变,由于L支路的电流小于干路电流,所以电流表示数减小.故答案为:减小;不变.【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关键是正确分析开关在不同状态下电路的结构. 22.将一个重240N的物体匀速推到斜面顶端,人沿斜面向上的推力为120N,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3m,上升的高度h=1.2m,则人对物体做的有用功是 288 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80% .&【分析】(1)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利用W=Gh计算拉力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所做的功是总功,利用W=Fs计算拉力所做的功;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解答】解:(1)因为G=240N,h=1.2m,所以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是有用功:W有=Gh=240N×1.2m=288J;(2)F=120N,s=3m,拉力做的功:W总=Fs=120N×3m=360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η= ×100%= ×100%=80%.故答案为:288;80%.【点评】此题考查了功的计算与斜面的机械效率,同时也明确了斜面也是一种省力的机械,任何机械省力但不省功. 23.一个标有“6V 3W”的小灯泡接在9V的电源上,若使灯泡正常发光,应该给它串联一个 6 Ω的电阻.若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是3V,则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 0.75 W.【分析】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和P=UI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求出串联电阻的阻值;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灯泡的电阻,再根据P= 求出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是3V时的实际功率.【解答】解: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UL=6V,功率PL=3W,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电阻R两端的电压:UR=U总UL=9V6V=3V,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由P=UI可得,灯泡L正常发光时的电流:I=IL= = =0.5A,由I= 可得,电阻R的阻值:R= = =6Ω;灯泡的电阻:RL= = =12Ω,小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是3V时的实际功率:PL′= = =0.75W.故答案为:6;0.75.【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要注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压和额定电压相等.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24题2分,25题2分,26题5分,27题5分,28题5分,29题5分,30题6分,共30分)24.某人站在小车里,随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画出人的受力示意图.&【分析】本题的关键先分析出人受到几个力,再根据人站在水平地面上处于静止状态判断几个力的大小关系,最后正确画出受力示意图.【解答】解:人站在小车里,随小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重力G和支持力F,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从重心竖直向下画,支持力从重心竖直向上画,标出字母符号,注意两条线段长度要相等,如图所示:&【点评】作力的示意图,要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是平衡力的长度要相等. 25.两灯均标有“6V 3W”字样,接在6V电源上,闭合开关S,两灯均发光但较暗.现给你两根导线和一只开关S′,请将开关S′接入电路.要求闭合S、S′时,只有灯L1正常发光;闭合S、断开S′时两灯又恢复到原来发光较暗的状态.&【分析】灯泡正常发光时,灯泡的实际电压等于灯泡的额定电压;根据题意可知,灯泡的额定电压与电源电压相等,因此要使一个灯泡正常发光,必须将另一个灯泡短路,故将开关S′与L2并联.【解答】解:使开关S′与L2并联;如下图所示:&【点评】本题考查串并联电路的设计,关键明确灯泡正常发光时,其实际电压等于额定电压. 26.测量仪器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不同的测量仪器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方法.请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刻度尺的测量结果是 1.60 cm.(2)写出乙图中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写出一条即可)(3)小逸同学用一架已调平的天平测量一块金属的质量为96.4g.当天平平衡时,天平右盘中共有 4 个砝码,丙图是该天平的标尺,则游码应调到 1.4 g的位置(只填数据,不需要在标尺上画游码位置).(4)实验室需要100g纯水,如果用丁图所示的量筒来直接盛装,则水的体积为 100 ml.&【分析】(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要看清使用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3)金属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砝码的质量分别是50g、20g、20g、5g,游码是1.4g.(4)根据V= 算出水的体积.【解答】解:(1)由图甲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0.00cm对齐,右侧与1.6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60cm;(2)弹簧测力计读数时要看清使用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3)金属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当金属的质量为96.4g,砝码的质量分别50g、20g、20g、5g,游码是1.4g;(4)根据V= = =100cm3.故答案为:(1)1.60;(2)实验前观察量程和分度值;(3)4;1.4;(4)100.【点评】本题考查了刻度尺、弹簧测力计、天平、量筒的使用,是一道基础题,学生易于解答. 27.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高为7cm.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1)最好选用 茶色 玻璃板(选填“茶色”、“无色透明”)进行实验.(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 像与物大小关系 .(3)在利用蜡烛B确定出蜡烛A成像的位置后,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A的像.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 像.(选填“实”、“虚”)(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他在镜中所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5 m;当他远离平面镜时,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分析】(1)无色玻璃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玻璃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不会出现在光屏上.(4)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③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像与物体相对于平面镜对称.来解答此题.【解答】解:(1)无色透明玻璃板透光性太强,容易受到玻璃另一侧物体的干扰.茶色玻璃板透光性较差,成像主观感觉比无色玻璃好得多,故应选择茶色玻璃板.(2)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受虚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4)由平面镜成的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人离镜5m,像离镜也应是5m;又因为不论物离镜远还是近,像与物大小都相同,当人远离镜子时,像的大小是不变的.故答案为:(1)茶色;(2)像与物大小关系;(3)虚;(4)5;不变.【点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在近年中考题中较为热点.重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的考查,这些题往往有规律可循. 28.老师要求同学们用身边的物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亮找到的器材有海绵和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1)该同学通过观察 海绵的凹陷程度 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2)如图所示,小亮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上,其目的是控制 压力 大小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 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以下实例中应用该结论的有 AD .(选填字母)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 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C.汽车限重&&&&&&&&&&&&&&&& 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3)接下来小亮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他的操作步骤是: 把左侧瓶中倒出一些水后,倒立在海绵上,并与右侧瓶子的作用效果相比较 .&【分析】(1)压力作用效果用物体形变大小来反映.(2)(3)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就要保证受力面积一定;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就要保证压力的大小一定.据此可总结结论并判断其应用实例.同时也可以根据控制变量法设计出新的探究方案.【解答】解:(1)该同学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这是转换法的运用.(2)将两瓶完全相同的矿泉水分别正立和倒立放在海绵,这样可以控制压力相同,改变受力面积的大小.从该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A.菜刀要经常磨一磨,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符合题意;B.书包要用宽的背带,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不合题意;C.汽车限重,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减小对路面的压强,不合题意;D.啄木鸟有个坚硬而细长的喙,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符合题意.故选AD.(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应控制受力面积相同,只改变压力的大小,故他的操作步骤是:把左侧瓶中倒出一些水后,倒立在海绵上,并与右侧瓶子的作用效果相比较.故答案为:(1)海绵的凹陷程度;(2)压力;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AD;(3)把左侧瓶中倒出一些水后,倒立在海绵上,并与右侧瓶子的作用效果相比较.【点评】掌握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和转化法,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9.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色拉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 质量 相同.(选填“体积”、“质量”)(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 加热时间 来反映的.(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 温度 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物质&质量/g&初始温度/℃&加热时间/min&末温/℃水&200&20&6&45色拉油&200&20&6&75(4)根据表中数据算出加热6min水吸收的热量为 2.1×104 J.(5)色拉油的比热容是 1.9×103 J/(kg&#8226;℃).(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分析】(1)比较水和色拉油的吸热能力,要控制水与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等;(2)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体现出来;(3)由Q=cm△t可知,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越高,比热容越小;(4)根据Q=cm△t求出水吸收的热量;(5)已知色拉油与水加热的时间相同,因此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Q=cm△t的变形公式求出色拉油的比热容.【解答】解:(1)为了便于比较水和色拉油吸热能力的强弱,实验除让水和色拉油的初温相同外,实验前还必须控制水和色拉油的质量相同;(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3)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液体的温度.实验中,我们控制水和牛奶的质量相同且吸收的热量也相同,所以我们是通过比较温度的变化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加热6min水的温度变化量为△t=45℃20℃=25℃;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4.2×103J/(kg&#8226;℃)×0.2kg×25℃=2.1×104J;(5)因为加热6min水和色拉油吸收的热量相等,因此由Q=cm△t可得:c= = =1.9×103J/(kg&#8226;℃).故答案为:(1)质量;(2)加热时间;(3)温度;(4)2.1×104;(5)1.9×103.【点评】解决此题要学会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把吸收的热量转化为通电时间的长短,考查了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和理解,是中考中常见的题目. 30.小慧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甲图中的电路连接完整.(2)如表是她通过实验得到的几组数据,其中第5组有明显错误,原因是 电流表量程弄错了 .数据序号&1&2&3&4&5&6电压U/V&0.4&0.8&1.2&1.6&2.0&2.4电流I/A&0.08&0.16&0.24&0.32&2.00&0.48(3)实验中,她所选择的变阻器是 C .(选填字母)A.10Ω 0.5A&&& B.20Ω 1A&&& C.50Ω 1A&&& D.50Ω 0.5A(4)实验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的示数几乎为零,电压表的示数接近3V.导线及连接处完好,则电路发生故障的原因是 定值电阻断路 .(5)老师接下来让同学们用如图乙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器材有一个电源(电压未知且恒定不变),一个量程合适的电流表,一个最大阻值为R0的滑动变阻器.请你写出简要的操作步骤及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再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b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 .并用测量的物理量写出Rx的数学表达式:Rx= Rx=  .&【分析】(1)在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电流表的位置、接法、量程选择和电流方向;滑动变阻器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与定值电阻串联.(2)对电流表读数时,要先确定其量程与分度值,然后再读数.(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实验中的最小电流,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欧姆定律求出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即可确定滑动变阻器的规格.(4)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某处断路;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据此判断电路故障所在.(5)根据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0和最大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即可求出被测电阻的阻值.【解答】解:(1)将开关的右接线柱与电流表“0.6”接线柱相连,如下图所示:&(2)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数据2A错误,这是由于读数时没有注意观察电流表量程造成的,电流表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指针指在相同位置时,大量程是小量程的5倍,实验时使用的是小量程,电流表示数应该是0.4A,但读数时按大量程读数,造成了错误.(3)实验中的最小电流I=0.08A,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阻值最大,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所以,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滑=UUR=3V1V=2V,由I= 可得,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R滑= = =25Ω,故AB错误;由于D选项中的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较小,因此选择50Ω 1A的滑动变阻器,故选C;(4)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某处断路;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因此电路故障为定值电阻断路;(5)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再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b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因为电源电压不变,因此I1Rx=I2(Rx+R0),则Rx= = .故答案为:(2)电流表量程弄错了;(3)C;(4)定值电阻断路;(5)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再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b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Rx= .【点评】本题考查了连接实物电路图、故障分析、电表读数、欧姆定律的应用以及实验步骤设计等问题,难度较大,但需认真、细心分析. 四、简答题(4分)31.在家庭电路中,常常需要将两根导线连接起来,而导线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这是为什么?【分析】由焦耳定律知道,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电阻大小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导线连接处与其他导线串联在电路中,通电时间是相同的,而导线连接处电阻比较大,由焦耳定律可知电阻大的产生的热量越多,据此分析.【解答】解:在家庭电路中,导线相互连接处因接触不良,该处的电阻较大,因为导线连接处与导线串联在电路中,所以通过的电流相等、通电时间相等,由Q=I2Rt可知连接处产生的热量较多,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焦耳定律及应用的了解和掌握,知道导线和导线的连接处为串联(电流相等)是本题的关键. 五、自主学习(4分)32.仔细阅读材料,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我们已经学过杠杆的力臂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如果把这些知识稍加拓宽和延伸,就可尝试用新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称为力矩平衡状态.物理学中把力和力臂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力矩用M表示,即M=FL,式中L为力臂,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矩的单位是牛顿&#8226;米,符号为N&#8226;m.引入力矩概念后,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叙述为:使杠杆沿顺时针转动的力矩与使杠杆沿逆时针转动的力矩相等.用公式表示为:M顺=M逆.(1)力矩的表达式为:M= FL ,力矩的国际单位为 N&#8226;m .(2)用垂直于门的力推门,推力F=80N,手到门轴的距离为0.3m,则F对门轴的力矩M为 24 N&#8226;m.(3)如图所示,一根均匀木棒OA可绕过O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有一方向不变的水平力F作用于该棒的A点,使棒从竖直位置缓慢转到偏角θ<90°的某一位置(缓慢转动可视为匀速转动),设M为力F对转轴的力矩,对此过程中M和F判断正确的是 A .(选填字母)A.M不断变大,F不断变大& B.M不断变大,F不断变小C.M不断变小,F不断变大& D.M不断变小,F不断变小.&【分析】(1)由材料提供的信息可得力矩的表达式和力矩的国际单位;(2)用垂直于门的力推门,推力的力臂等于手到门轴的距离,利用M=FL求推力F对门轴的力矩;(3)木棒从竖直位置缓慢地转到偏角为θ的过程中,以O点为转轴,水平力F的力矩与重力的力矩平衡.重力的力臂增大,其力矩增大,根据力矩平衡条件分析力F对转轴的力矩的变化情况.力F对转轴的力臂减小,再由力矩M=FL,分析力F的变化.【解答】解:(1)由材料提供的信息可知,力矩的表达式为:M=FL,力矩的国际单位为N&#8226;m;(2)用垂直于门的力推门,推力的力臂等于手到门轴的距离,L=0.3m,推力F对门轴的力矩M=FL=80N×0.3m=24N&#8226;m;(3)以O点为转轴,重力的力臂增大,其力矩增大,根据力矩平衡条件可知,水平力F的力矩与重力的力矩平衡,则力F对转轴的力矩M不断变大.力F对转轴的力臂L减小,由力矩M=FL,分析可知,F不断变大,故A正确.故答案为:(1)FL;N&#8226;m;(2)24;(3)A.【点评】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涉及到高中的“力矩”问题,属于与高中“挂钩”的题目,关键是从题目中得到有用信息并加以利用.六、综合应用(33题4分,34题6分,35题6分,共16分)33.电动玩具车质量为1kg,它与水平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0cm2,该车在水平地面运动时,车内电动机提供的水平动力F与速度v的关系如图所示.求:(1)玩具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2)该玩具车在水平地面以0.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水平动力做功的功率是多少?&【分析】(1)玩具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根据p= 求出压强;(2)根据图象读出该玩具车在水平地面以0.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牵引力F,再根据P= = =Fv求出功率.【解答】解:(1)玩具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F=G=mg=1kg×10N/kg=10N,玩具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5000Pa;(2)根据图象可知该玩具车在水平地面以0.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牵引力F′=50N,水平动力做功的功率P= = =F′v=50N×0.3m/s=15W.答:(1)玩具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5000Pa;(2)水平动力做功的功率是15W.【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重力、压强、功率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图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4.把体积为500cm3、重为4N的小球A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球A静止时水深40cm.求:(1)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是多少?(2)小球A的密度ρA是多少?(3)小球A受到的浮力F浮是多少?(4)若取出A球,把另一个体积为600cm3、重为4.8N的木球B用细线系于容器底(如图所示),则细线受到的拉力F是多少?&【分析】(1)已知水的深度和密度,利用p=ρ水gh计算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2)利用G=mg求出小球的质量,再利用ρ= 计算小球A的密度;(3)比较小球和水的密度,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小球在水中的状态,然后利用物体漂浮条件计算浮力大小;(4)由图知,木球B浸没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其自身体积,利用F浮=ρ水gV排求出木球所受浮力,然后对木球进行受力分析,利用力的合成计算拉力大小.【解答】解:(1)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0.4m=4×103Pa;(2)小球A的质量:mA= = =0.4kg,小球A的密度:ρA= = =0.8×103kg/m3;(3)因为ρA<ρ水,所以小球A将上浮最终漂浮在水面上,球A静止时,其受到的浮力:F浮=GA=4N;(4)木球B浸没在水中,则V排=VB=600cm3=600×106m3,木球B所受浮力:F浮B=ρ水gV排=1.0×103kg/m3×10N/kg×600×106m3=6N,木球B受向下的重力、向下的拉力和向上的浮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得:GB+F拉=F浮B,则拉力:F拉=F浮BGB=6N4.8N=1.2N.答:(1)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是4×103Pa;(2)小球A的密度ρA是0.8×103kg/m3;(3)小球A受到的浮力F浮是4N;(4)细线受到的拉力F是1.2N.【点评】此题是一道力学综合题,考查液体压强、密度、重力、浮力的计算,涉及到物体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应用等,关键是通过比较小球和水的密度,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小球在水中的状态. 3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为6V,R1=6Ω,R2=20Ω,滑动变阻器R3的最大阻值为10Ω,当电路发生变化时,各电表保持完好且不超过量程.求:(1)闭合三个开关,电压表示数不为0,电流表A1示数为0.5A时,干路电流是多少?(2)闭合S、S1,断开S2,电压表示数不为0.当R3的阻值为多大时R3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最大电功率是多少?&【分析】(1)闭合三个开关,R1与R2并联后与R3串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并联电路两端电压,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通过R2的电流,利用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求出电流表的示数;(2)闭合S、S1,断开S2时,R1与R3串联,根据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根据P=I2R表示出R3消耗的电功率,利用数学变形判断出R3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时的阻值,进一步求出其大小.【解答】解:(1)闭合三个开关,R1与R2并联后与R3串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由I= 可得,并联部分两端的电压:U并=I1R1=0.5A×6Ω=3V,此时通过R2的电流:I2= = =0.15A,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电流表的示数:I=I1+I2=0.5A+0.15A=0.65A;(2)闭合S、S1,断开S2时,R1与R3串联,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 ,R3消耗的电功率:P3=(I′)2R3=( )2R3= = = = ,当R3=R1=6Ω时,R3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则P3大= = =1.5W.答:(1)闭合三个开关,电流表A1示数为0.5A时,干路电流是0.65A;(2)闭合S、S1,断开S2,当R3的阻值为6Ω时R3消耗的电功率最大,最大电功率是1.5W.【点评】本题考查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电功率公式的应用,会判断滑动变阻器消耗电功率的最大值是关键.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J.cO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人是一道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