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狈为奸”分别表示了自然界致命生物2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学年高一语文课件:第4专题《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必修1)
学年高一语文课件:第4专题《像山那样思考》(苏教版必修1)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苏教版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23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1.23M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我们的一切来自自然, 然而我们的回报呢? 走出文本—拷问心灵: 沙尘暴,你让我还能活多久? 干旱,你让我耐受到何时?
内蒙古四王子旗的许多牧民已搬离了原来的居所, 风沙开始掩埋这些空房。
酸雨危害的树林 水体污染 一名猎杀者正准备用铁棍杀死一头躺在冰上毫无抵抗能力的小海豹。 残忍的人类 等待猎杀的海豹 残忍的人类 加拿大育空河流域 狼群目睹着同伴 断气在人类枪下的身影 它们的眼神中 没有恐惧 只露出一股沉静 那是原野上的傲气 天生的野性 在原野还能奔跑 血液尚未流尽之时 回首凝望 无法舔舐同伴的鲜血 就带着它的灵魂浪迹天涯
在人类历史上,我们已经知道(我希望我们已经知道)任何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森林寂静无语
屏住呼吸 野兽在森林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铺路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大街变得更加热闹 孩子在大街上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建造公园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彼此变得十分相似 自己在人群中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继续相信未来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天空在静静地涌淌泪水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人还在无知地继续歌唱
小鸟在天空消失的日子 [日本]谷川俊太郎 二、阅读课文,理一理,文中分别有哪些段落写到了“狼”、“鹿”、“牛”?作者是怎样从“狼—鹿、牛—草”这条生物链引发的“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的?
文章从“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开始,经过“只有山长久的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聆听狼的嗥叫”,最后以“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作结,通过完整而严密的思路,体会了作者对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忧患意识。 三、文中“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区别?
山的思考是一种具有生态保护意义的思考,而牧牛人和猎人的思考仅限于追逐眼前的利益。 四、课文论述“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的观点,是通过叙述自己打死郊狼的故事来阐明的。但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作者则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法。 (1)该句是说山的存在很久远,所以能从更长远的利益看待问题,它能兼顾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看清狼是生物链上的重要一环。 (2)该句表达了作者对万物之间生存关系的思考,万物都是平等的,鹿和狼享有同等地位。 (3)该句形象地描写了人类破坏生态平衡的恶果,人类的未来就像河水冲刷水土一样慢慢地消失。 (4)该句是说“荒野”无人涉足,万物彼此之无间都是平等的,无高低尊卑之分。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万物,与万物和谐相处,这应是我们从荒野中获得的最大启示。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提到狼啊,我们也许都并不陌生。因为从小我们从文学作品中就接触到了很多狼的形象。那么同学们,你们谁能说一说,狼在你们心中是怎样的形象啊?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美国环保主义伦理学家利奥波德的散文作品《像山那样思考》,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记录了一只令他幡然醒悟,毕生难忘的老狼。那么这究竟是一只怎样的狼,它又能留给作者怎样的深刻体悟呢?现在,我们就来共同走进这篇课文。 像山那样思考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阅读方法。
2.了解生物知识,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3.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美和作者的美好精神境界。 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我们看到的画面上是什么动物啊?
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
狼吞虎咽 狼心狗肺
狼子野心 狼狈不堪
狼前虎后 鬼哭狼嚎
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 贬义。狼,成了“邪恶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像山那样思考》。
() 美国作家,生态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1949年,《沙乡年鉴》出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的思考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近代环保之父”—— 奥尔多·利奥波德
走进文本——理清思路:
我的思考 对人类捕杀的抗议和不满 对险恶环境的不屈服 对死去同伴的哀悼 对人类目光短浅的蔑视 对人类不能领悟内涵的悲哀 对自己和这座山都领悟到了感到骄傲 …… 一声狼嗥里透露出狼怎样的情感? 对于这声嗥叫,留意的东西有哪些? 他们分别有哪些反应?
鹿——死亡的警告 松林——混战与流血的预言 郊狼——得到残羹剩饭的允诺
牧牛人——银行赤字的坏兆头 猎人——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山 ——“客观地聆听”
明显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 隐藏着更深刻的含义 不能辨别其隐藏含义的人 知道这声呼唤的存在,但理解肤浅,直接
不堪造就的初学者 他们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 我 认识到山对狼有一种秘密的看法这一事实 走进文本——问题探究 1.阅读4-9节,思考:
作者对狼的看法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思考作者看法的转变经过几个过程,因为什么而转变? “我”的认识 见狼必杀 保护自然
我对狼嗥的认识是怎么转变的? 新的东西 作者在老狼的眼光中所受到的心灵的触动,是一种思想的觉醒。 …… 作者因残酷厮杀鲜活的生命而产生的良心上的愧疚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强烈意识。 狼少 鹿多 草光树死 食草动物的灭亡 山秃 沙尘暴
河水把未来冲刷大海
里去。 人们猎杀狼的后果: (从课文中寻找,自然界一旦失去了狼会怎么样呢?)
“新的东西”
狼也有其生存的权利,别人不该随便剥夺。
因感悟到了“新的东西”而引发了作者的负罪感与内疚感。
作者的这种观点是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的?
自身利益的角度、自私的、片面的、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 那么有谁与它们的思考角度不同? 山
山是怎样聆听狼嗥的?为什么?
山与生活在山上的万物并没有任何利益上的牵扯,狼也好,鹿也好,人也好,一切在山看来都是平等的。山只是静静地看着生物们的种种行为,从不插手。 人类----从眼前利益考虑 山----从生态利益考虑 主观、自私、肤浅、表面 客观、无私、深刻、长久 “人的思考”和“山的思考”有什么不同? 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涵呢?
1、保护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2、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 和谐相处。
3、饱含着生命意义和生态价值。
人并不是大自然的主人,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伦理的角度来看,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 “像山那样思考”究竟是怎样的思考?
我们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
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不至于“使河水把人类的未来冲刷到大海里去”,但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面对一座座没有狼出没的山,作者想到了什么? 1、太多的安全可能产生了长远的危险。 2、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
3 .文章末尾“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与开头相呼应,那么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含义? 狼嗥中有生态价值和生命意义的。它有存的生命意义,它同时也守护着这座山,维系着整个山的生态平衡。 山知道得与狼和谐相处,而捕杀狼带来的安全产生的是长远的危险。
万物之间都是平等的,要相互尊重。否则就会引发生态危机。狼嗥的“悲哀”就在于人类对此的不领悟,“骄傲”就在于它自己领悟到了,同时这座山也领悟到了。
自私的人类以付出生态环境恶化的代价换取所谓的物质文明,却留下一个伤痕累累的地球! 总结:
我们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和一座山同自然万物的关系并无二致。大地上的一切生命,包括那些无言的和无助的、甚至濒临绝迹的动植物,都有不可抹煞的生命与尊严、履历与故事。
芸芸众生,他们都是自然的子民,任何一个物种的灭绝都势必影响到整个生物链的平衡,都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可怕的灾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220|回复: 1
它-竟与糖尿病狼狈为奸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糖尿病与癌症狼狈为奸
糖尿病和癌症之间有一些非常接近的病理生理联系。糖尿病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较正常人偏低,因此患某些癌症几率相对高一些,多项研究显示,Ⅱ型糖尿病可改变肿瘤发生风险,并可能升高肿瘤死亡风险。
既往存在的糖尿病与肿瘤患者生存率降低、肿瘤术后死亡率升高有关,而且与糖尿病相关的并发症妨碍了医生对肿瘤的积极治疗,也会导致肿瘤所致的糖尿病治疗欠佳以及糖尿病升高感染风险等。
在调控生活方式危险因素(肥胖、低体力活动和不健康膳食)方面,Ⅱ型糖尿病与数种肿瘤存在共同之处。两者都是吃出来的病,而癌症、糖尿病等在内的90%的成年病都与饮食不当有关。
管好自己的健康,吃得科学、合理、健康,进行科学配餐和平衡膳食。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尤其是管好嘴迈开腿,是可以预防和降低患糖尿病和癌症风险。
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报告:我国有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已成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糖尿病的治疗之法就是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以及相应的药物治疗,但是糖尿病的发生往往容易引发一些并发症;I型糖尿病其发生与遗传因素关系较为密切,而且多在幼年时发病;如今糖尿病多为因“多吃少动”而致的II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之人,而在这些人群中却又多了一类并发症:癌症。癌症在中老年人中原本发生率就高,近年的研究发现患糖尿病后癌症的发病率更高了。
近年来,国内外的很多科学家将研究重点集中于研究糖尿病和癌症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具体的分子机理,那么糖尿病到底和癌症发生之间到底有何渊源,是否患糖尿病一定会引发癌症,或者说癌症患者一定会得糖尿病吗?
在此,生物谷小编整理了近年来关于研究糖尿病和癌症之间关系的一些研究报道,希望通过回顾这些研究进展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糖尿病和癌症之间的关系。
【1】Nat Genet:揭示II型糖尿病患者为何易患血癌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和癌症相关的基因异常情况在II型糖尿病患者中或更为常见。
研究发现II型糖尿病患者患癌症风险较高,尤其是像淋巴瘤或者白血病一样的血癌,这项研究揭示,一种名为同种细胞间的镶嵌事件(clonal mosaic events,CMEs)的突变或许可以部分解释II型糖尿病患者为何患癌风险较高。
CMEs是一种引发细胞额外复制或者缺失大量DNA的缺陷,其在年轻人中非常罕见,但却在老年人中常见,在超过70岁的人群中,大约50人中就有1人会发生这样的突变。本项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在来自欧洲7437名参与者的血样中寻找CMEs,结果发现其中有2208名个体为II型糖尿病患者,而且CMEs在II型糖尿病患者机体中的常见率是其它个体的4倍。
【2】Cancer:常见的糖尿病药物或可用于治疗卵巢癌
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国际杂志Cancer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梅奥诊所的研究者表示,患有卵巢癌的糖尿病病人,其服用糖尿病药物二甲双胍,或许相比没有服用该药物的患者来讲有更好的生存率,这项研究或许暗示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存在的药物来治疗某些不同的疾病或者新型疾病。
二甲双胍是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此前研究揭示其或许可以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61名服用二甲双胍的卵巢癌患者及178名不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5年后,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中,超过67%的依然存活,而未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存活率只有47%。当研究者分析了影响因子时,如患者体重、癌症的严重性、化疗类型以及手术质量,研究者发现,服用二甲双胍的病人的存活可能性是不服用药物患者的4倍。
研究者Sanjeev Kumar说,我们的研究阐述了,服用二甲双胍可以明显改善卵巢癌妇女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结果非常可喜,但是回顾性研究发现有许多影响因子并不能够很好地控制,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这项研究将会帮助研究者进行卵巢癌的潜在的临床试验。
【3】Cell:新发现或将癌症、糖尿病及肥胖一网打尽
癌症、糖尿病和多余体重有一个共同点:它们改变了细胞代谢。来自马克思普朗克免疫学和表观遗传学研究所及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科学家们与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联合解析了一个调控细胞代谢的新分子环路。这一从前未知的信号通路在hedgehog蛋白下游起作用,可不依赖胰岛素促使肌肉细胞和棕色脂肪细胞吸收糖,这些选择性激活信号通路的物质因此可被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利用他们的结果,研究人员还解释了临床上各种新抗癌药物诱导神秘的明显副作用的原因。研究发现发表在10月12日的《细胞》(Cell)杂志上。
最初Hedgehog被确定为各种生物体胚胎发育的一种重要蛋白。没有hedgehog,胚胎的生理分区会变得模糊不清。此外,hedgehog也影响复制、迁移和细胞的特化——这一过程也在癌变中起作用。在例如胰腺癌、胃癌或肠癌等各种类型的癌症中,基因突变也伴随发生。不仅如此,hedgehog还抑制了“坏”的白色脂肪组织形成。而控制体温的“好”的棕色脂肪却不受影响。
【4】糖尿病患者,警惕癌症来袭
糖尿病如今多哉矣,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报告:我国有糖尿病患者9240万人,已成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还有“糖耐量受损”、即空腹血糖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已经超标的人约1亿2000万,而这些人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可能发展为糖尿病患者。何以至此?据说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基因“耐饥,不耐饱”。这话说来气人,似乎中国人“该穷”似的:说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大多没吃饱饭。不过从总体上看,这话倒也是事实,体内的“节约基因”代代相传,十分活跃。这节约基因能将有限的食物,提供的有限的能量,充分地利用,稍有多余,还能贮存以作“备荒”之用,所以中国人能耐饥。但如今情况大变:中国的经济发展了,人民大众衣食无忧了,或许是对以前“没吃饱”的逆反,中国人如今对于吃是下了工夫了,不但饮食量大,而且多油腻之食。偏偏科技进步,不但体力劳动大大减少,即使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动亦被汽车、电梯、洗衣机之类代劳了。结果是能量大量地摄入,而消耗明显减少。但“节约基因”不识时务,还在努力工作,大量能量化为脂肪贮存在人体内,导致肥胖。肥胖又引发“胰岛素抵抗”,即自身的胰岛素不灵了,于是糖尿病形成,所以说中国人“不耐饱”。
糖尿病可治,治疗之法是控制饮食,增加运动以及药物治疗。如若治疗得法,血糖可以控制,病人生活、工作如常,甚至与无糖尿病之人一样可享天年。糖尿病之危害在“并发症”,即因糖尿病而引起的其他病症。糖尿病的并发症甚多,有人戏称一本《内科学》书里一半的病,都可能在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名单里找到。不过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和血管病。前者如气管炎、肺炎、膀胱炎、长疖子、生疮之类,后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梗塞、脑溢血等心脑血管病,以及由于小血管病变引起的足坏疽、眼睛里的视网膜出血等病变。其实治疗糖尿病的目的,也就在于预防这些并发症。理论上,糖尿病控制好了,便可以避免这些并发症,至少是减轻或推迟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5】糖尿病患者的肝癌发病率高达普通人的两倍
据日本NHK网站23日报道,日本医学研究调查表明,糖尿病患者患上肝癌、胰脏癌等疾病的几率高达普通人两倍。
日本糖尿病学会及日本癌学会共同委员会在日本国内进行了8项研究,共探访调查对象336000余名,而后在这8项研究的基础上探寻糖尿病与癌症发病率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关系。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癌症发病率为普通人的1.19倍。具体来看,糖尿病患者肝癌发病率高达普通人的1.97倍,胰脏癌发病率高达普通人的1.85倍,均已接近两倍;此外,糖尿病患者结肠癌发病率为普通人的1.4倍。不过,研究并未发现乳腺癌及前列腺癌发病率与糖尿病的联系。
【6】Genome Res:可以有效寻找癌症、糖尿病基因的预测模型
来自延世大学李仁锡教授,利用'机能遗传子网络'预测模型,开发的可以有效地发掘调解复杂疾患遗传子的新方法。
此次研究是通过与欧洲分子生物学研究所的Lehner博士,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Marcotte博士,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Fraser博士的国际共同研究所进行的研究,也是得到教科部及韩国研究财团的'优秀研究中心(S/ERC)育成事业'与'一半研究者支援事业'支援的随性研究。
李仁锡教授研究组利用'机能遗传子网络'的生物信息学基础预测模型,同时,通过C.&&elegans将复杂疾患的调节遗传子比原有的随意探测法或知识基础预测可以低廉有效地发掘的事实被立正。
【7】中国研究:II型糖尿病患者应额外筛查癌症风险
2013年第73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ADA2013)于6月21日~25日在美国芝加哥隆重举办。在ADA2013年会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顾云娟博士发表一篇壁报“2型糖尿病患者的癌症风险和死亡率增加:在中国上海进行的10年队列研究”,指出T2DM患者的癌症风险和死亡率增加。在治疗T2DM时应对患者进行额外的癌症筛查。以下是医脉通对相关内容的翻译整理。
研究旨在评估中国2型糖尿病(T2DM)患者癌症风险和死亡率。
研究利用上海糖尿病登记数据库和上海癌症登记及监测系统,共确认12276例T2DM患者,随访时间从2001年12月至2011年7月。利用同一地区人群作为参照,计算性别和年龄分层的标准发病率(SIR)和标准死亡率(SMR)及95%可信区间(CI)。
【8】Nat Genet:DNA缺陷或引发Ⅱ型糖尿病人具癌症风险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有一类不正常基因,总比其他健康人群,更有普遍的存在与Ⅱ型糖尿病的患者身上。
Ⅱ型糖尿病患者已知存在高癌症风险,特别是像淋巴瘤和白血病这样的血癌。由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大学和法国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带领的科学家们,最近表示:一种称为“克隆马赛克事件(CMEs)”的基因,可能可以解释这一人群疾病的部分问题。
CMEs缺陷会导致某些细胞大量的DNA,出现额外拷贝或拷贝丢失。这些情况在年轻人中很少出现,但是研究发现在老年中却更普遍地显现。大至到70岁以上后,大约每50人中就有1个人出现这些突变。已在去年发表的研究表明,存在CMEs的患者,出现血癌的几率要高10倍。
此次研究发表在《自然遗传学》上,研究人员从来自欧洲遗传学研究的7,437名受试者中,观察了血液样本中的CMEs,参与者中的2,208人患有Ⅱ型糖尿病。他们发现,CMEs在Ⅱ型糖尿病人身上比健康人群高4倍。
【9】ADA 2013:甘精胰岛素不增加糖尿病患者癌症风险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公布的前瞻性随机ORIGIN试验的分支研究结果显示,在心血管风险高的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患者中,常规应用甘精胰岛素并不会增加癌症(包括胰腺癌)风险。
甘精胰岛素(Lantus)组和标准治疗组未校正的任何癌症发生率均为1.32/100人-年,癌症死亡率相似,分别为0.51/100人-年和0.54/100人-年。研究者Louise Bordeleau博士表示,每日应用甘精胰岛素持续6.2年(中位数)对癌症事件——包括任何癌症、新发或复发癌症、癌症相关死亡及各种亚型癌症——的影响是中性的。
【10】Diabetes Care: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患肺癌风险无关日 讯 /生物谷BIOON/ -- 据8月24日在线发表在Diabetes Care杂志上的一则研究证实:与早期观察性研究结论相反,服用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患肺癌的风险不会降低。
蒙特利尔犹太总医院Brielan B. Smiechowski等研究人员为了确定是否2型糖尿病使用二甲双胍与肺癌的发病率相关联,收集了115,923例服用口服降糖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在随访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虽然有1,061例患者被诊断为肺癌,但二甲双胍对肺癌症发病率没有影响。吸烟状况对此结果无明显影响。
【11】Science:新型蛋白修饰模式或在癌症,糖尿病中起作用
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的化学修饰方式,该方式影响哺乳动物细胞体内多种蛋白的功能。该修饰能够调节细胞内很多重要的细胞过程,诸如葡萄糖代谢过程等。针对该蛋白修饰的进一步的研究能够对糖尿病,癌症和其他类型疾病都有重要意义。该研究由Scripp研究中心(TSRI)科学家完成并发表在8月2日的Science杂志上。
寻找新型蛋白修饰方式
Cravatt博士实验室一直致力于研究天然化学修饰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了解的比较多的蛋白修饰诸如磷酸化,乙酰化等等。
而Cravatt博士与博士后研究员Moellering博士一起致力于研究1,3-二磷酸甘油酸(1,3-BPG)对蛋白质的影响。蛋白与1,3-BPG结合后容易与其他蛋白暂时性结合。1,3-BPG是糖酵解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
Moellering博士开始使用试管实验表明1,3-BPG与赖氨酸反应修饰GAPDH,而GAPDH是产生1,3-BPG的酶。Moellering博士称,该实验首次表明该反应确实是会出现的,因此我们开始在细胞水平研究。
【12】糖尿病患者患癌症风险更高
日本糖尿病学会和日本癌症学会日前公布的一项联合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患癌症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0%,特别是肝癌和胰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倍。专家说,预防糖尿病和癌症,人们应注意均衡饮食、运动、戒烟并节制饮酒。
日本超过15万名35岁以上的男性和18万名35岁以上的女性参与了这项调查。在10年的追踪期内,约2万名男性和1.3万名女性患癌。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患者患癌风险比普通人高20%。
具体而言,糖尿病患者患肝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倍,胰腺癌风险是1.9倍,大肠癌风险是1.4倍,子宫内膜癌和膀胱癌的风险也比普通人高。不过,糖尿病患者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不会上升。
【13】Nat Chem Biol:探究O-葡萄糖转移酶在癌症糖尿病等疾病中的作用
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邓迪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了人体内一种重要的酶,这种酶在癌症,老年痴呆症和糖尿病等疾病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Daan van Aalten教授和他的团队一直研究细胞中的蛋白质是如何被O-葡萄糖化学修饰调节的。该团队已经证实了O-葡萄糖转移酶(OGT)是O-葡萄糖在细胞内部运作的主调节器。癌症,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等疾病中,O-葡萄糖的水平是异常的。
van Aalten教授表示:对于保持细胞蛋白质处于健康状态,这种酶的反应是很重要的,一旦酶水平失调,我们就会患疾病。OGT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酶,没有它,细胞是不可行的,但以前并不是真的了解该酶的运作机制。现在这项新研究揭示了这种酶是如何工作的,进而可以开发抑制剂。
虽然这种蛋白质酶对人正常功能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也在癌症,糖尿病和老年痴呆症等疾病中发挥作用,如果有一个抑制剂调整酶的活性,而不是完全删除它,这样就可以探究酶在疾病进程中的作用。
【14】Sci. Transl. Med:一生免于糖尿病和癌症的新线索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Fasting Cycles Retard Growth of Tumors and Sensitize a Range of Cancer Cell Types to Chemotherapy,”,文章中,作者提出了一生免于糖尿病和癌症的新线索。
一项对采自厄瓜多尔的一个独特人群的血样本所做的新的研究阐释了为什么这些人会不得癌症及糖尿病。这一组群中有99个相互有关系的人,他们在其生长激素受体,或GHR基因中有一种变异,这种变异似乎能够保护他们不患这两种世界上最普遍的疾病。这些新的发现是研发阻断GHR以防止或减少癌症及糖尿病药物的起点。人们已知那些有GHR突变的个人在其血液中有着较低量的胰岛素,且对该控制血糖的激素比一般人要更为敏感。此外,当在应激的情况下,这些厄瓜多尔人的细胞倾向于自我毁灭,而不是积累突变和DNA的损伤——在酵母菌和小鼠中这一特征已知能够保护细胞。然而许多围绕着由突变的GHR所触发的特殊的细胞学机制问题仍然未能得到解答。为了更深地挖掘突变基因的保护性效应之后的根本原因,Valter Longo及其同事将焦点放在这些厄瓜多尔人血液中所携带的成分,特别是一种叫做IGF-1的激素蛋白。
【15】J Immunol. :科学家发现与二型糖尿病和癌症相关的炎症机制日讯 /生物谷BIOON/--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发现的一项研究揭示了一系列炎症相关疾病的表观遗传学机制。通过对炎症的反应细胞---巨噬细胞的基因表达分析,研究者发现,抑制一类特定的蛋白质可以降低由于诸如肥胖,Ⅱ型糖尿病,癌症和败血症等疾病引起的炎症反应。这项研究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Immunology,主要研究者是来自于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微生物系的药理学和医学副教授Gerald V. Denis 和他的博士Anna C. Belkina。早期研究发现了一个叫做Brd2的基因与胰岛素产生和脂肪组织的过度扩张有关。Brd2是Bromodomain Extra Terminal (BET) 家族中的一类蛋白。BET家族中的另一成员Brd4对于年轻人中常见的致命癌症有重要作用,对于HIV的复制也很重要。而这里的Brd2与Brd4高度相关。当Brd2表达水平较低时,容易导致肥胖,而当Brd2水平较高时则容易形成肥胖。
事实上,BET家族的蛋白通过表观修饰于染色质而非直接作用于DNA来控制基因表达。这样的相互作用在基因组测序或是基于DNA的基因检测中无法被探知。此外,近期的研究发现直接作用于染色质的基因调控可能是传统表观遗传学药物的靶点。
(5.65 KB, 下载次数: 0)
14:45 上传
注册:,精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基因决定健康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然界致命生物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