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写一篇文言文文写的是恳请皇上恩准回家

(10人评价)
7419人阅读
评价文档:
相关文档推荐
高中语文审核员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2015 年高考语文模拟新题分类汇编专题十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一)【2014·成都一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
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事母
孜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选补宣城
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
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
止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
服阕,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微禄,
私展供养。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于是养志衡
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乡邻共
之。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凡有赠遗,
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所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简文帝时为抚军,
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行。
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
何公真止足者也!”
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恆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
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
(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
【注】①默,通“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事母孜孜,朝夕色养
孜孜:勤勉
B.常患甘鲜不赡
C.服阕,乃慨然叹日
D.不营产业
8.B【解析】文言实词可将其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即将解释代入句子看看
是否说得通。多数情况下,按现代汉语的意思解释的,是错误的。B.赡:富足。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匍匐抚棺号哭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C.便为购赎
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D.率意而动
怠而欲出者
9.C【解析】四川卷文言虚词的考查,对照句出自中学教材。可根据对相对熟
悉的教材中的句子的理解,先判断出对照句中加点的虚词的含义,再代入选文
中的对应句,看看意思和用法是否相同。C.均为介词,可译为“替、给”;
A.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B.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介词,
因为;D.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承接。
1 卷中文言文画横线的甸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1)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4
(2)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4
10.(8 分)
分)(我)一下子孤独一人,不再有父母孝养(或“可以依
靠的人”),怎么能够再拿腐朽鲁钝之身去玷污清明的朝廷呢?
有人赠送(东西),(何琦)也不随便推让,只要对自己来讲有剩余,就又随即把
它们散发出去。
【解析】文言文翻译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翻译时要特别留意通假
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它们往往是采分点。(1)译
2 分,落实“茕”“怙”各
1 分。(2)译出大意
2 分,落实“遗”“苟”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属于定向筛选。回答时要根据传主的言
行概括。传主何琦孝敬母亲,节俭,乐善好施,淡泊名利,注重修身养性,都
是其品德高尚的表现。
文言文参考译文
何琦,字王伦,司空何充的堂兄,祖父何龛,是后将军,父亲何阜,是淮南内
史。何琦,十四岁丧父,悲伤哀痛,超过了应有的礼节。性情沉稳敏捷,有见
识,好古而博学,居住在宣城阳谷县,侍奉母亲孜孜不倦,早晚都是和颜悦色
地伺候。常常担心甘鲜的食物匮乏,于是出任州郡主簿,举荐孝廉,授予郎中,
后来选补为宣城泾县县令。司徒王导举荐他作参军,不就任。等到遭遇母亲去
世,居丧期间无声流泪,拄着拐杖才能起身,棺材停放在灵堂里,邻居遭遇火
灾,烟火蔓延过来,家中无人可使,实在没有办法,就只有爬到棺材前嚎啕大
哭。一会儿,风停火息,只有一间堂屋免于火灾,她他的精诚所至就是这样。
服丧期间,感慨叹息说:我出去做官的原因,不是我之所以去做官,不是说我
有一点微末的才能来逞献智谋力量,其实是图微薄的俸禄,来供养(母亲)。
一旦(我)孑然一身,没有了父母,怎么还可用愚钝之身来玷污清明的朝代呢?
于是在简陋的屋子里修养心志,不与外人交往,玩弄典籍,用弹琴读书的方式
来愉悦自己。不经营产业,节俭寡欲,与乡邻共享丰俭。乡里遭遇动乱,姐姐
沦落他家,何琦只有一个婢女,就以她赎取其姊。然而不做小的谦让,凡是有
人赠送东西,也不随便推让,只要对于自己来说有剩余,又随即把他们散发出
去。随心做事,任意举动,不占卜,也不从事什么职业。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都争招聘命,都不就任。诏书征召他做博士,又不出任。
简文帝时担任抚军,敬佩他的名望德行,又召任参军,以病为由,坚决推辞。
公车再征召他做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肯动身。由此,君子都仰慕他的
德行,没有人能使他屈从。桓温曾经登上何琦县界是的山,叹息道:此山南面
有人啊,何公真可谓知足知足的人。
何琦善于养生,到老不衰,穿粗布衣服,吃粗糙杂粮,一直以著述立说为事,
著有《三国评论》,一共撰写收录了一百多篇文章,都流传于世。死年八十二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12.【2014·成都一诊】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
8 处)(4 分)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乙希及其闻
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尽心上》)
12.(4 分)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
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答对两处给
【解析】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理解大意,在此基础上,可根据标志词辅助断句。
如“曰”“矣”“哉”等后可断开;并列结构中间可断开。此题“曰”后断开;
两个“与”前断开;“闻”“见”对举,断开。
[参考译文]
孟子说:“舜居住在深山里,与树木石头作伴,与鹿猪相处,他
区别于深山里不开化百姓的地方是很少的。(可是)等他听了一句善言,见了一
种善行,(就会立即照着去做,)像决了口的江河一般,澎湃之势没有谁能阻挡
(二)【2014·绵阳二诊】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得数贤人,不足匡勷不逮;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
失之。故非确然能辨人之泾渭,则不如不与人见。然天下无块然独处之人,势
不能不出而与人见也。士君子处此难矣哉!
南陵盛此公家故不赀,先世有义声,屋以内多藏书,外多良田。年十数龄,有
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然是时,此公但闭
户读书,固不出与人见也。后,去而之秣陵,欲尽交东南士,东南士亦愿交此
公。此公以为:“世且乱,吾当见天子,慷慨言当世事。彼经生何足语,会求
其人于屠狗间。”于是益散金结客,遂为广陵儿所绐。
是时边事急,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备公家缓急。久之,事卒不济,而金垂尽。
嗒然与世无所合,退而返邑里,邑里又嗤笑之。此公益不复事事,产益落,所
为文益不合有司尺度。侘傺无聊,不数年,病矣。
岁在辛未,予自大梁来秣陵省家大人。家大人好此公诗,语亮曰:“此间有盛
此公,工为诗,儿识之。”亮因以父命往交此公。明年,此公目病,或不能视。
予窃忧之,讽其勿读书饮酒。此公曰:“如是,不如其遂盲也!”会目病甚,
又念母老,乃别予归,意怆然,若不复与予见者。予私以为予当复见之,孰意
遂不复见耶?
此公以目久不愈,愈愤激,家益窘乏,无从得医药,于是遂长盲矣。尝以书寄
予大梁,至数千言。言 “子当不长贫贱。他日拥节江上,取道南陵,魁湖之北,
桃源之南,予墓在焉。子当为我书石曰'盛此公埋骨处’,予愿足矣!他则子之
事也,予何言。”予得其书,忽忽如失者数日,知此公将不永矣。
不数日,凶问至,予为位哭之。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
会乱甚,又不果行。乃使掾往慰盛母。掾归,为予言盛母年且八十,妻倍孝谨。
一老仆,樵以供两孀妇,糠豆不赡,裋褐不完,败屋数楹,不蔽风雨。嗟夫天
乎!孰使此公而至此极耶!予解橐金,复促掾往,赎其田之易人者,佐盛母饘
粥。市石,檄南陵令碑其墓,予自书“盛此公埋骨处”,从其生时请也。
—— (节选自清·周亮工《南陵盛此公遗稿序》,有删改)
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不出与人见也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B.遂为广陵儿所绐
C.广陵儿讽此公出家资
D.他日拥节江上
8. A【解析】此题用代入法,即将加点字的解释代入句子中,放到选文中,看
看是否讲得通。A.固:坚决。
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则不如不与人见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B.若不复与予见者
若知我不降明
C.予墓在焉
D.赎其田之易人者
亦犹今之视昔
9. A【解析】此题对照句出自教材。可先判断对照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
再代入选项另一个句子中进行比对。A.则:连词,用于假设复句后分句,表结
果,“那么”。B.若:动词,好像/代词,你。C..焉:代词,相当于之,
“那里”/语气词,无意义。D.之: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连
接主谓,取消独立性。
10.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年十数龄,有声邑里;长,肆力为古文词,虽不中有司尺度,而声名盛。
(2)会予官山东,不能即至秣陵;比至,欲省盛母,会乱甚,又不果行。
10.(1)盛此公十几岁的时候,在乡里就有名声,长大之后,努力写作具有古
风的文章,虽然其文章不符合(一些)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气却很大。
(5 分,画线处各
1 分,大意
(2)恰好当时我正在山东做官,不能够立刻赶到秣陵。等到我赶到秣陵,想去
拜见盛此公的母亲,刚好碰上时局非常动荡,又最终没有去成。(5
1 分,大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先通读全文,初步弄懂大意后,再精读划线
句子前后内容,重点研读划线的句子,在弄懂大意后,抓住关键字词,准确翻
译。两个小题的得分点分别是:(1)声、肆力、中、尺度;(2)即、比、省、
11. 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说“士君子取友岂不当自慎哉”,作者这样说的
理由是什么? (3
11.(3 分)①得数贤人,不足匡勷不逮;②得一不肖,生平德行皆失之;③盛
此公为广陵儿所绐。(3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题干引句
在选文开头,作为一篇书序,开头大多先对作者进行概括或评价。选文开头总
领全文,紧随其后对作者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借助分号,可筛选出两个答案要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点。第二段写了盛此公被广陵人所骗,对应了第一段分号后的观点,是事实论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士君子交友难道不应该谨慎吗?得几个道德学问高的人做朋友,不一定能够帮
助弥补不足、纠正过错;得一个不成材不正派的人做朋友,一辈子的德行事业
就全完了。所以如果不能正确地分辨一个人是贤还是不贤,那么就不如不跟这
个人相见。但天下没有孤独一生不与人相交往的人,按这样的情势,那么又不
能不出家门而与其他的人相见。士君子面对这样的境况,真是难啊!
南陵盛此公家特别富有,祖上有德义的名声,家中藏有很多书,拥有很多良田。
盛此公十几岁的时候,在乡里就有名声,长大之后,努力写作具有古风的文章,
虽然其文章不合于(一些)官吏的标准,但他的名气却很大。但这个时候,盛
此公只是闭门读书,坚决不出门与人交往。后离开南陵到了秣陵,想与所有的
东南名士结交,东南的名士们也愿意与盛此公结交。盛此公认为:“世道将乱,
我应该面见皇帝,正义凛然地发表对现在形势的看法。那些专学一经的书生哪
里值得跟他们交流,我一定会从下层社会中寻到豪杰人物。”因此盛此公越发
散发钱财,交结豪侠之人,竟然被一个广陵人欺骗。
当时边界军情紧急,那个广陵人就劝说盛此公拿出家产,预备着国家发生危急
时有急用。过了很久,事情最终不成功,但是钱财却快花完。盛此公非常沮丧,
因为与世俗不合,于是就退回乡里,乡里的人又嗤笑他。盛此公更加不再做事,
家道越来越没落,所写的文章更加跟官吏的标准不相合。失意无聊,没过多少
年,盛此公就生了重病。
辛未年,我从大梁来到秣陵探望父亲大人,父亲大人喜欢盛此公的诗,对我说:
“这个地方的盛此公诗写得很好,你去结识他。”我于是因父亲的话去与盛此
公结交。第二年,盛此公患上眼疾,有可能失明。我暗地里为此感到担忧,劝
他不要读书喝酒。盛此公说:“如果不读书喝酒,不如就让眼睛瞎了。”恰恰
盛此公这时候眼疾很严重,又惦记他的老母亲,于是告别我回南陵去,神情凄
惨,好像不再与我相见的样子。我自以为我应该会再次见到盛此公,谁想到最
后竟然真的不能再见啊!
盛此公因为眼睛一直不好,越发愤激,家境越发困窘,没钱请医生买药,于是
就瞎了。他曾经给在大梁的我寄信,信长达几千个字。信中说到:“您应该不
会一直贫贱下去,有朝一日持节江上,从南陵路过,在魁湖的北方,桃源的南
边,我的坟墓就在那里。你要替我在墓碑上写'盛此公埋骨处’。我的心愿就满
足了!其他的就是您的事了,我还说什么呢。”我得到他的信,一连几天都精
神恍惚,好像失去了什么,知道盛此公将不久于人世了。
没过多久,盛此公的死讯就传到我这里,我为他制作了灵牌,为他的去世痛哭
流涕。恰好当时我正在山东做官,不能够立刻赶到秣陵。等到我赶到秣陵,想
去拜见盛此公的母亲,刚好碰上时局动荡不安,又最终没有去成。于是派遣下
属去看望盛此公的母亲。下属回来后,对我说,盛此公的母亲要满八十岁了,
他的妻子非常孝顺。有一个老仆人,靠砍柴来供养这两个寡妇,吃穿都不充足,
几间破房子,还不能够遮风挡雨。唉!苍天啊!是谁让盛此公落到这步田地呢!
我拿出自己的钱财,又催促下属去看望盛家,把他们卖给其他人的田地赎回来,
帮衬盛家的衣食。又买石头,写信给南陵令让他为盛此公墓立碑,我自己写了
“盛此公埋骨处”几个字,遵从他生前的请求。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12.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段断句。(限
孔 子 谓 南 宫 敬 叔 曰 吾 闻 老 聃 博 学 知 古 通 礼 乐 之 原 明 道
德 之 归则 吾 师 也 今 将 往矣 敬 叔 与 俱 至 周 问 礼 于 老 聃 访 乐
于 苌 弘。
12.(4 分)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聃博学知古/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
/则吾师也/今将往矣/敬叔与俱至周/问礼于老聃/访乐于苌弘。(节选自
《孔子家语·观周》)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断句需先通读几遍,读懂大意后,再借助标志
词辅助断句。此题中的“曰”“也”“矣”后需断开;“吾”“则”前需断开。
对举的句子如“通……明……”和“问……访……”需断开。
参考译文:孔子对南宫敬叔说:“我听说老子博古通今,通晓礼乐的起源,明
白道德的归属,那么他就是我的老师,现在我要到他那里去。”南宫敬叔和孔
子一起到了周国。孔子向老子询问礼,向苌弘询问乐。
(三)【2014
年湖北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孝文八年,上怜淮南王,淮南王有子四人,皆七八岁,乃封子安为阜陵侯,子
勃为安阳侯,子赐为阳周侯,子良为东成侯。
孝文十二年,民有作歌歌淮南厉王曰:“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
兄弟二人不能相容。”上闻之,乃叹曰:“尧舜放逐骨肉,周公杀管蔡,天下
称圣。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乃徙城阳王王淮南
故地,而追尊谥淮南王为厉王,置园复如诸侯仪。
孝文十六年,徙淮南王喜复故城阳。上怜淮南厉王废法不轨,自使失国蚤死,
乃立其三子:阜陵侯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勃为衡山王,阳周侯赐为庐江王,皆
复得厉王时地,参分之。东城侯良前薨,无后也。
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大王
必欲发兵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相兵。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
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吴使者至庐江,庐江王弗应,
而往来使越。吴使者至衡山,衡山王坚守无二心。
孝景四年,吴楚已破,衡山王朝,上以为贞信,乃劳苦之曰:“南方卑湿。”
徙衡山王王济北,所以褒之。及薨,遂赐谥为贞王。庐江王边越,数使使相交,
故徙为衡山王,王江北。淮南王如故。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
天下。时时怨望厉王死,时欲畔逆,未有因也。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
善武安侯,武安侯时为太尉,乃逆王霸上,与王语曰:“方今上无太子,大王
亲高皇帝孙,行仁义,天下莫不闻。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淮
南王大喜,厚遗武安侯金财物。阴结宾客,拊循百姓,为畔逆事。
建元六年,彗星见,淮南王心怪之。或说王曰:“先吴军起时,彗星出长数尺,
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王心以为上无太子,天下有
变,诸侯并争,愈益治器械攻战具,积金钱赂遗郡国诸侯游士奇材。诸辨士为
方略者,妄作妖言,谄谀王,王喜,多赐金钱,而谋反滋甚。
淮南王有女陵,慧,有口辩。王爱陵,常多予金钱,为中诇长安,约结上左右。
元朔三年,上赐淮南王几杖,不朝。淮南王王后荼,王爱幸之。王后生太子迁,
迁取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女为妃。王谋为反具,畏太子妃知而内泄事,乃与太
子谋,令诈弗爱,三月不同席。王乃详为怒太子,闭太子使与妃同内三月,太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子终不近妃。妃求去,王乃上书谢归去之。王后荼、太子迁及女陵得爱幸王,
擅国权,侵夺民田宅,妄致系人。
(节选自《史
记·淮南衡山列传》)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徙城阳王王淮南故地
徙:谪戍,流放
B.王乃属相兵
C.乃逆王霸上
D.为中诇长安
xiòng):侦察,刺探
答案:A.徙:调动官职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刘安有谋反之心的一项是(
①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
②厚遗武安侯金财物
③愈益治器械攻战具
④诸辨士为方略者,妄作妖言
⑤迁取王皇太后外孙修成君女为妃
⑥乃与太子谋,令诈弗爱
答案:B 解析:④是诸辩士为获得金钱而故意编造荒诞的邪说;⑤太子刘迁娶
修成君女为妃并不是为了方便谋反。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淮南厉王因废弃王法图谋不轨而失国早死,但他的四个儿子却都被孝文
帝封为侯,其中三个儿子后来又被封为王。
B.“七国之乱”时,淮南王刘安想起兵响应乱军,但庐江王刘赐、衡山王刘勃
却对朝廷忠心耿耿,并无二心,所以这两人后来都得到了褒奖。
C.淮南王刘安为人儒雅,喜欢读书弹琴,不喜欢骑马放狗打猎;还暗地里做了
许多好事安抚百姓,因而“仁义”的美名传播于天下。
D.刘陵是淮南王心爱的女儿,常常从淮南王那里得到很多钱;但也因为受到宠
爱而专横跋扈,侵占百姓的田宅,甚至造成多人死亡。
答案:A 解析:B
原文:庐江王刘赐“往来使越”,且“褒之”是对衡山王刘
原文说刘安“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没有“暗地里做了许多
好事”的信息,且“行仁义,天下莫不闻”是他的好友武安侯田蚡的话;D“造
成多人死亡”无根据。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1)何者?不以私害公。天下岂以我为贪淮南王地邪?(3
(2)上以为贞信,乃劳苦之曰:“南方卑湿。”(3
(3)即宫车一日晏驾,非大王当谁立者!(3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答案:(1)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能不因私情而损害王朝的利益。天下人难道认
为我是贪图淮南王的封地吗?(前“以”后“以”“贪”各
(2)皇上认为他忠贞守信,便慰劳他说:“南方之地低洼潮湿。”(“以为”
“劳苦”“卑”各
(3)假如有一天皇上过世,不是您又该谁继位呢!”(“即”“晏驾”句意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孝文帝八年(前
172),皇上怜悯淮南王,淮南王有儿子四人,年龄都是七、
八岁,于是封其子刘安为阜陵侯,其子刘勃为安阳侯,其子刘赐为阳周侯,其
子刘良为东城侯。
孝文帝十二年(前
168),有百姓作歌歌唱淮南厉王的遭遇说:“一尺麻布,
尚可缝;一斗谷子,尚可舂(chōng)。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皇上听到后,就
叹息说:“尧舜放逐自己的家人,周公杀死管叔蔡叔,天下人称赞他们贤明。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能不因私情而损害王朝的利益。天下人难道认为我是贪图
淮南王的封地吗?”于是徙(xǐ)封城阳王刘喜去统领淮南王的故国,而谥
(shì)封已故淮南王为厉王,并按诸侯仪制为他建造了陵园。
孝文帝十六年(前
164),皇上迁淮南王刘喜复返城阳故地。皇上哀怜淮南厉
王因废弃王法图谋不轨,而自惹祸患失国早死,便封立他的三个儿子:阜陵侯
刘安为淮南王,安阳侯刘勃为衡山王,阳周侯刘赐为庐江王,他们都重获厉王
时封地,三分共享。东城侯刘良此前已死,没有后代。
孝景帝三年(前
154),吴楚七国举兵反叛,吴国使者到淮南联络,淮南王意
欲发兵响应。淮南国相说:“大王如果非要发兵响应吴王,臣愿为统军将领。”
淮南王就把军队交给了他。淮南国相得到兵权后,指挥军队据城防守叛军,不
听淮南王的命令而为朝廷效劳;朝廷也派出曲城侯蛊捷率军援救淮南:淮南国
因此得以保全。吴国使者来到庐江,庐江王不肯响应,而派人与越国联络。吴
国使者往衡山,衡山王效忠朝廷,坚守城池毫无二心。
孝景帝四年(前
153),吴楚叛军已被破败,衡山王入朝,皇上认为他忠贞守
信,便慰劳他说:“南方之地低洼潮湿。”改任衡山王掌管济水以北的地区,
以此作为褒奖。他去世后便赐封为贞王。庐江王的封地邻近越国,屡次派遣使
臣与之结交,因此被北迁为衡山王,统管长江以北地区。淮南王依然如故。
淮南王刘安的性情喜好读书弹琴,不爱射猎放狗跑马,他也想暗中做好事来安
抚百姓,流播美誉于天下。他常常怨恨厉王之死,常想反叛朝廷,但是没有机
会。到了孝武帝建元二年(前
139),淮南王入京朝见皇上。与他一向交好的
武安侯田蚡(fén),当时做太尉。田蚡在霸上迎侯淮南王,告诉他说:“现今
皇上没有太子,大王您是高皇帝的亲孙,施行仁义,天下无人不知。假如有一
天宫车晏驾皇上过世,不是您又该谁继位呢!”淮南王大喜,厚赠武安侯金银
钱财物品。淮南王暗中结交宾客,安抚百姓,谋划叛逆之事。
建元六年(前
135),慧星出现,淮南王心生怪异。有人劝说淮南王道:“先
前吴军起兵时,慧星出现仅长数尺,而兵战仍然血流千里。现在慧星长至满天,
天下兵战应当大兴。”淮南王心想皇上没有太子,若天下发生变故,诸侯王将
一齐争夺皇位,便更加加紧整治兵器和攻战器械,积聚黄金钱财贿赠郡守、诸
侯王、说客和有奇才的人。各位能言巧辩的人为淮南王出谋划策,都胡乱编造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荒诞的邪说,阿谀逢迎淮南王。淮南王心中十分欢喜,赏他们很多钱财,而谋
反之心更甚。
淮南王有女儿名刘陵,她聪敏,有口才。淮南王喜爱刘陵,经常多给她钱财,
让她在长安刺探朝中内情,结交皇上亲近的人。
元朔三年(前
126),皇上赏赐淮南王几案手杖,恩准他不必入京朝见。淮南
王王后名荼(tú),淮南王很宠幸她。王后生太子刘迁,刘迁娶王皇太后外孙
修成君的女儿做妃子。淮南王策划制造谋反的器具,害怕太子的妃子知道后向
朝中泄露机密,就和太子策划,让他假装不爱妃子,三个月不和她同席共寝。
于是淮南王佯装恼怒太子,把他关起来,让他和妃子同居一室三月,而太子始
终不亲近她。妃子请求离去,淮南王便上奏朝廷致歉,把她送回娘家。王后荼、
太子刘迁和女儿刘陵受淮南王宠爱,专擅国权,侵夺百姓田地房宅,任意加罪
拘捕无辜之人。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老子》
[答案] 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老
【断句译文】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
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
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
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四)【2014·新余期末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清)姚鼐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
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
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
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
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
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
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
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
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
趋时而已。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
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
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
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
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
然①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
而信也邪!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
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
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
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
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
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
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尤可畏哉!
①宴然:安闲的样子。②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
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提出了反对意见。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用商鞅成法而已
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
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10.【答案】D
【解析】易:改变。《墨子·兼爱》“既以非之,何以易之”中的“易”即
“改变”义。A
项“一”作“完全”解,可联系《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
中的“一”,义同。B
项“尚”的意思与《墨子·尚贤》“不能以尚贤事能为
政也”中的“尚”义同。C
项“劝”义同《荀子·劝学》中的“劝”义同。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秦国地形便利/因人之力而蔽之
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若属皆且为所虏
C.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均之二策
D.不亦远乎/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11.【答案】A
【解析】因:介词,凭借。B
所:所经历的人/被动。C
之:代词,他/代词,这。
D 乎:表反问语气/表揣测语气。
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
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学说,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
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
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
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
“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D.文章开头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
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12.【答案】C
【解析】此文主旨在论封建的为臣之道,但其所论不可“趋时”,“中侈君而
张吾之宠”的道理,在现代社会也可借以为鉴。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
13.(1)【答案】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那残
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
【解析】关键点:逆探、非、中、张。
(2)【答案】他认为天下人将会谅解我对于我的国君的无可奈何(或没有办法)
,而不怪罪我。
【解析】关键点: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句意。
(3)【答案】他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国方略,然而最终做法与商鞅相
同,难道那还是他本来的心志吗!
【解析】关键点:其、卒、反问语气、句意。
【参考译文】
苏轼认为李斯用荀子的学说扰乱天下,这是不正确的。秦扰乱天下的方法,不
需要等到李斯,李斯也不曾用他的学说侍奉秦国。
在秦国的中期,秦孝公即位,得到商鞅而任用他。商鞅教秦孝公焚烧《诗》
《书》,明确法家治国的理念,设置藏奸不告之罪及连坐之罪,并且禁止他国
来游以求仕进的人。凭借着秦国便利的地形,采用他的治国方法,富强了几代,
兼并了诸侯,一直到秦始皇。始皇的时候,完全采用商鞅已有的法令罢了,虽
然李斯协助他,说明使用已有法令的便利,更加促成了秦朝的混乱,然而假使
李斯不说已有法令的便利,秦始皇本来就会自己去做而不厌倦。为什么呢?秦
朝满足于刻薄寡恩并觉得严峻的刑法带来方便已经很久了,这之后世代便习以
为常,不知其弊了。李斯猜测试探秦始皇和秦二世的心,除了这不足以投合那
残暴放纵的君主而扩大自己获得的恩宠。因此他完全舍弃了自己的老师荀子的
学说,而实施了商鞅的学说;扫除去掉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先王的仁政,而
所有一切都取自恣意妄为来实施统治,焚烧《诗》《书》,坑杀有学问的人,
毁灭三代的仁政之治而崇尚督察之法来责罚众人,李斯不是实行他的学说啊,
不过时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假若他所经历正好不是秦始皇和秦二世,李斯的
治国之法将不会从商鞅之法中出来,这不是因为他要做仁爱之事,也是因为他
趋奉现实的主子罢了。
君子做官,升官不遮蔽有才能的人;小人做官,无论他们有没有学问见识,就
算学问见识很恰当的,他们看见自己的国君做事,不合常理、不讲正义,在自
己的家中痛心不已皱着眉头,却在朝堂之上夸耀、迎合君王以追求声誉,明知
他不讲正义却勉励他去做,认为天下人将原谅我对国君这样是无可奈何的,而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不会怪罪我;明知他将失去国家而去做的,是认为应该我身或许可以免于惩罚
啊。况且小人虽然明知世道将会出现混乱,然而终究不因此改变眼前的富贵,
而因为富贵的考虑,招致天下的混乱,本来就想终身安享富贵欢乐,而将祸患
留给后人,他自己却安闲得像没有制造祸患的人一般。唉!秦朝还没有灭亡李
斯先遭受五刑灭了三族,这是上天要诛杀恶人,也有一定的时候并且是报应可
况且人有做善事从别人那里接受教诲的,没听说做坏事也一定要从别人那里学
来的。荀子称颂先王并且赞扬儒学治世的功效,虽然其中有所偏失,但大体上
还是找到了太平社会的关键。而苏轼认为李斯为害天下、罪行涉及到公卿,不
也太远了吗?实行他的学说而为害秦朝的,是商鞅啊;舍弃他的学说而为害秦
朝的,是李斯啊。商君禁止游学世族的游历,而李斯劝谏秦王不要驱逐客卿,
他开始的时候采用的是不同的治国方略,然而最终做法与商鞅相同,难道那还
是他本来的心志吗!宋代的时候,王安石用平生所学,设置熙宁新法,他之后
章敦、曾布、张商英、蔡京这些人,何尝学习的是王安石的学说呢?因而认为
王安石的新政促使了宋朝的灭亡,这和李斯的事情很类似,那世俗的说法法家
的学说足以灭到别人的国家,本来也是。
我认为做臣子的善于探察他国君的隐情,一切全部从满足君王的喜好做事的人,
这样的人是最可怕的啊!
(五)【2014·吉安调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裴秀,字季彦,河东闻喜人也。秀少好学,有风操,八岁能属文。叔父徽有盛
名,宾客甚众。秀年十余岁,有诣徽者,出则过秀。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
礼,尝使进馔于客,见者皆为之起。秀母曰:“微贱如此,当应为小儿故也。”
宣氏知之,后遂止。时人为之语曰:“后进领袖有裴秀。”
渡辽将军毋丘俭尝荐秀于大将军曹爽,爽乃辟为掾,袭父爵清阳亭侯,迁黄门
侍郎。爽诛,以故吏免。顷之,为廷尉正,历文帝安东将军及卫将军司马,军
国之政,多见信纳。
帝之讨诸葛诞也,秀与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钟会以行台从,豫参谋略。魏
咸熙初,厘革宪司。时荀顗定礼仪,贾充正法律,而秀改官制焉。秀议五等之
爵,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
初,文帝未定嗣,而属意舞阳侯攸。武帝惧不得立,问秀曰:“人有相否?”
因以奇表示之。秀后言于文帝曰:“中抚军①人望既茂,天表如此,固非人臣
之相也。”由是世子乃定。
武帝既即王位,拜尚书令。时安远护军郝诩与故人书云:“与尚书令裴秀相知,
望其为益。”有司奏免秀官,诏曰:“不能使人之不加诸我,此古人所难。交
关人事,诩之罪耳,岂尚书令能防乎!其勿有所问。”司隶校尉李熹复上言,
骑都尉刘尚为尚书令裴秀占官稻田,求禁止秀。诏又以秀干翼朝政,有勋绩于
王室,不可以小疵掩大德,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
秀儒学洽闻,且留心政事。当禅代之际,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
又以职在地官,以《禹贡》山川地名从来久远,多有变易,后世说者或强牵引,
渐以暗昧。于是甄擿旧文,疑者则阙,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列,作《禹
贡地域图》十八篇,奏之,藏于秘府。
秀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在位四载,为当世名公。
服寒食散,当饮热酒而饮冷酒,泰始七年薨,时年四十八。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注】①中抚军:即晋武帝司马炎。
(选自《晋书》卷三十五o列传第五,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诣徽者,出则过秀
B.爽乃辟为掾,袭父爵清阳亭侯
C.魏咸熙初,厘革宪司
D.后世说者或强牵引,渐以暗昧
暗昧:“暧昧”,模糊不清
【解析】辟:征召。《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与此义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宣氏知之,后遂止/不知老之将至
B.爽诛,以故吏免/以吾一日长乎尔
C.由是世子乃定/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使推正尚罪而解秀禁止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解析】两个“以”都是“因为”的意思。A
之,前一个,指示代词,这件事;
后一个,用在主谓间。C
乃,前一个,副词,才;后一个,副词,竟然。D
前一个,句末语气词,后一个,兼词,于此。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裴秀“有勋绩于王室”的一组是
①微贱如此,当应为小儿故也
②军国之政,多见信纳
③由是世子乃定
④与尚书令裴秀相知,望其为益
⑤古有名而今无者,皆随事注列
⑥总纳言之要,其所裁当,礼无违者
【解析】①④⑤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秀母贱,嫡母宣氏不之礼,尝使进馔于客,见者皆为之起。
(2)武帝惧不得立,问秀曰:“人有相否?”因以奇表示之。
(3)秀创制朝仪,广陈刑政,朝廷多遵用之,以为故事。
11.(1)【答案】然而裴秀母亲出身微贱,嫡母宣氏对她无礼,曾让她给客人端
饭菜,客人见她后都站起来致礼。
【解析】得分点:贱,不之礼,使(之)进,句意。
(2)【答案】武帝担心不能够被确立为嗣子。就问裴秀说:“人有没有相貌之
说?”于是把自己奇特的相貌给他看。
【解析】得分点:立,被确立;因,于是;示,给……看;句意。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3)【答案】裴秀创建了朝廷礼仪,广泛陈述刑法政令,朝廷多遵从采用,当
【解析】得分点:陈,遵用,故事,句意。
【参考译文】
裴秀字季彦,是河东闻喜人。裴秀从小好学,有风度节操,八岁就能写文章。
他的叔父裴徽很有名望,宾客很多。裴秀十多岁时,有拜访裴徽的人,出来时
顺便拜访裴秀,然而裴秀母亲出身微贱,嫡母宣氏对她无礼,曾让她给客人端饭
菜,客人见她后都站起来致礼。裴秀的母亲说:“我这么微贱,(客人看得起)
是因为我儿子的缘故啊!”宣氏得知后,才不再这么做。当时人们都称赞他说:
“裴秀是青年中有领导才能的人。”
渡辽将军毋丘俭曾向大将军曹爽推荐裴秀,曹爽于是征召裴秀为属官,继承父
亲清阳亭侯的爵位,后升任黄门侍郎。曹爽被诛杀,裴秀因为是他的旧属被罢
官。不久,裴秀出任廷尉正,文帝时,历任安东及卫将军司马,提出的有关军
国大事的意见,多被采纳。
文帝讨伐诸葛诞时,裴秀和尚书仆射陈泰、黄门侍郎钟会都以行台的身份随从
文帝,出谋划策。魏咸熙初年,改革法制官署。当时荀顗负责修定礼仪,贾充
修定法律,裴秀负责改革官制。裴秀建议分爵位为五等,自骑督以上六百多人
当初,文帝还未定继承人时,曾有意立舞阳侯司马攸。武帝担心不能够被确立
为嗣子。就问裴秀说:“人有没有相貌之说?”于是把自己奇特的相貌给他看。
裴秀后来就对文帝说:“中抚军在世人中有德望,又有这样天生的标记,定非做
人臣的相貌啊!”从此世子才被定下来了。
武帝登王位后,授裴秀为尚书令。当时安远护军郝诩在给老朋友的信中说:
“我与尚书令裴秀相互了解,看到他谋私利。”有关官吏上奏皇帝免除裴秀的
官职。皇帝下诏说:“不能防止不加罪人,这是古人也困难的。在人际交往关
系上,郝诩是有过错的,尚书令怎能防范呢?不要过问这件事了。”司隶校尉李熹
又上奏,说骑都尉刘尚给尚书令裴秀占据官府田地,请求限制裴秀行动自由。
皇帝诏书又表示裴秀辅佐朝廷政事,于王室有功,不能因有小毛病就掩盖了大
功德,派人推究刘尚的罪责而解除对裴秀的限制。
裴秀的儒学学识深厚,见闻广博,并且关心国家大事,在禅代之时,总汇纳言
官的意见,所做的裁决,没有违背礼教之处。又因为他职务是地官,认为《禹
贡》书中的山川地名,由来已久,变化很多。后世说法中有的牵强附会,因而
逐渐令人不明白。于是裴秀甄别选取过去的文献,有疑点的就缺而不论,只有
古代名称而现在没有的,都加以注明列出。撰著《禹贡地域图》十八篇,上奏
皇帝,收藏在秘府。
裴秀创建了朝廷礼仪,广泛陈述刑法政令,朝廷多遵从采用,当作先例。他在
位四年,是当时有名的大臣。裴秀穿衣单薄吃饭不按时,该喝热酒时他喝了冷
酒,不幸于泰始七年逝世,终年四十八岁。
(六)【2014·景德镇质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荆溪集》序
予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北宋著名诗人陈师道)五字律,既又
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学之愈力,作之愈寡。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尝与林谦之屡叹之,谦之云:“择之之精①,得之之艰,又欲作之之不寡乎?”
予喟曰:“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故自淳熙丁酉(淳熙四年,公
元 1177 年)之春,上塈壬午(绍兴三十二年,公元
1162 年),止有诗五百八
十二首,其寡盖如此。
其夏之官荆溪,既抵官下,阅讼牒,理邦赋,惟朱墨之为亲,诗意时往日来于
予怀,欲作未暇也。戊戌三朝,时节赐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诗,忽若有窹,
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试令儿辈操笔,
予口占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自此,每过午,吏散庭空,即携一
便面(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
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
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也。
明年二月晦,代者至,予合符而去,试汇其稿,凡十又四月,而得诗四百九十
二首。予亦未敢出已示人也。今年备官宫府掾,故人钟君将之自淮水移书于予
曰:“荆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无难者,今难十倍不啻!子荆溪之诗,未可以
出欤?”予一笑,抄以寄之云。
淳熙丁未(淳熙十四年,公元
1187 年),庐陵杨万里廷秀序。
【注释】①指从众多流派中选择某一家或几家做学习对象,又单单学习模仿所
选对象特别擅长的一体。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止有诗五百八十二首,其寡盖如此
止:只,仅仅
B.诗意时往日来于予怀,欲作未暇也
C.试令儿辈操笔,予口占数首
口占:作诗文不打草
稿,随口而成
D.庐陵杨万里廷秀序
10.【答案】D
【解析】序:名词动用,解为“作序”。A
项“止”与《狼》“担中肉尽,止
有剩骨”中的“止”同义。B
项“暇”在现代汉语仍保留此义。C
项诗《口占一
绝》题中“口占”即用此义。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都能体现杨万里克服“诗人之病”的一组是
①学之愈力,作之愈寡
②择之之精,得之之艰
③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涣然未觉作诗之难也
④诗意时往日来于予怀,欲作未暇也
⑤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
⑥万象毕来献予诗材,盖麾之不去
11.【答案】C
【解析】①②都是“诗人之病”的表现。④句讲自己作诗曾经有灵感,只是没
有时间,与“诗人之病”无关。用排除法,可得答案。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B.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
C.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
D.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州之难
12.【答案】C
【解析】盖诗人之病,去体将有日矣。方是时,不惟未觉作诗之难,亦未觉作
州之难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人盖异病而同源也,独予乎哉!
(2)明年二月晦,代者至,予合符而去。
(3)荆溪比易守,前日作州之无难者,今难十倍不啻!
13.(1)【答案】诗人大概缺点(不足)不同但根源却是一样的,难道只有我
是这样吗?
【解析】关键点:盖、独、反问句。
(2)【答案】第二年二月的最后一天,接替(代替)我的官员到了,我合对符
文(文书、符节、办好交接手续)离开。
【解析】关键点:明年、晦、合符。
(3)【答案】荆溪最近换了太守,你以前觉得做州官不难,现在比以前难了十
倍还不止。
【解析】关键点:比、前日、不啻。
【参考译文】
我的诗,起初学习江西诸君子,以后又向后山居士陈师道学习五言律诗,再以
后又向半山老人王安石学习七言绝句,最后才向晚唐诗人学习绝句。学得越卖
力,做的诗越少。我曾经与林谦之在一起多次为之感叹,林谦之说:“从众多
流派中选择某一家或几家做学习对象,又单单学习模仿所选对象特别擅长的一
体,要从中有所收获是很难的,想要创作的诗歌不少,可以吗?”我长叹道:
“诗人大概缺点(不足)不同但根源却是一样的,难道只有我是这样吗?”所
以自从淳熙四年春天一直向前追溯到绍兴三十二年,其间创作的诗只有五百八
十二首,数量之少原来如此。
这年夏天到荆溪为官,上任之后,读诉状,理财政,只知道亲近公文,往常时
有诗意来到心中,想写下来却没有时间。戊戌年正月初一,是朝廷规定的节假
日,少有公事,这天就写一些诗,忽然间若有所悟,于是告别唐人及王、陈、
江西诸君子等人的风格,这些都不学,之后却觉得很高兴。试着让儿辈拿起笔
来记录,我随口念了几首,觉得文思顺畅不再有以前的艰难。从此之后,每天
一过晌午,官吏散去,庭院空阔,我就携带一个遮脸的面具,步入后花园,登
上古城墙,采摘杞子菊花,攀折花草树木,大自然的一切景象全都来献给我,
成为我作诗的材料,挥之不去,前面的还没写完,后面的已到了眼前。原先所
有的疑虑完全消除,不再觉得作诗艰难了。大概诗人的毛病离开我已经有些日
子了。这个时候,我不只不觉得作诗的困难,也不觉得做州官的艰难。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第二年二月的最后一天,接替我的官员到了,我办好交接手续离开,整理在这
里写的诗稿,总共是四个月的时间,写的诗却有四百九十二首。我也不敢拿出
来给人看。今年担任公府掾,老朋友钟将之从淮水写信给我说:“荆溪最近换
了太守,你以前觉得做州官不难,现在比以前难了十倍还不止。你在荆溪写的
诗,是否可以拿出来看看呢?”我笑了笑,抄了一些寄给她。
淳熙十四年,庐陵杨万里作此序。
(七)【2014·南昌零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人。祖贵,户科给事中。父宝,永州知府。顺之生有异
禀。稍长,洽贯群籍。年三十二,举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张璁
疾翰林,出诸吉士为他曹,独欲留顺之。固辞,乃调兵部主事。引疾归。久之,
除吏部。十二年秋,诏选朝官为翰林,乃改顺之编修,校累朝实景。事将竣,
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有言顺之欲远璁者,璁发怒,拟旨以吏部主事罢归,
永不复叙。至十八年选官僚,乃起故官兼春坊右司谏。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朝
太子,复削籍归。卜筑阳羡山中,读书十余年。中外论荐,并报寝。
倭躏江南北。起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起南京兵部主事。父忧未终,不果出。
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不任战因条
上便宜九事。总督王忬以下俱贬秩。
寻命往南畿、浙江视师,与胡宗宪协谋讨贼。顺之以御贼上策,当截之海外,
纵使登陆,则内地咸受祸。乃躬泛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从者咸惊呕,顺之意气自如。倭泊崇明三沙,督舟师邀之海外。斩馘一百二十,
沉其舟十三。擢太仆少卿。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顺之闻贼犯江北,
急令总兵官卢镗拒三沙,自率副总兵刘显驰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大破之姚家荡。
贼窘,退巢庙湾。顺之薄之,杀伤相当。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
兵薄其营,以火炮攻之,不能克。三沙又屡告急,顺之乃复援三沙,督镗、显
进击,再失利。顺之愤,亲跃马布阵。贼构高楼望官军,见顺之军整,坚壁不
出。显请退师,顺之不可,持刀直前,去贼营百余步。镗、显惧失利,围要顺
之还。时盛暑,居海舟两月,遂得疾,返太仓。李遂改官南京,即擢顺之右佥
都御史,代遂巡抚。顺之疾甚,以兵事棘,不敢辞。渡江,贼己为遂等所灭。
淮、扬适大饥,条上海防善后九事。三十九年春,汛期至。力疾泛海,度焦山,
至通州卒,年五十四。讣闻,予祭葬。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节选自《明史》)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不复叙
复叙:再度任用
B.督舟师邀之海外
C.坚壁不出
D.条上海防善后九事
条:分条陈述
9.【答案】B
【解析】督:率领。应考虑与“师”一词的搭配。A
项“复”作“再”解与
《荆轲刺秦王》“乃复请之曰”中的“复”义同。C
项“壁”可联系成语“作
壁上观”中“壁”,同作“营垒”解。D
项“条”是名词用作动词。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唐顺之奋勇抗倭的一组是
①倭躏江南北。赵文华出视师,疏荐顺之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②乃躬迁海,自江阴抵蛟门大洋,一昼夜行六七百里
③宗宪言顺之权轻,乃加右通政
④顺之愤,亲跃马布阵
⑤时盛夏,居海舟两月
⑥力疾泛海,度焦山,至通州卒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⑤D.③④⑥
10.【答案】C
【解析】①赵文华推荐唐顺之,③宗宪重用唐顺之,用排除法可得答案。
1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
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B.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亦
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C.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
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D.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见兵
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解析】免丧,召为职方员外郎,进郎中。出核蓟填兵籍。还奏缺伍三万有奇,
见兵亦不任战。因条上便宜九事。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将竣,复以疾告,璁持其疏不下。
12.(1)【答案】当任务快要完工时,唐顺之又一次声称有病,想请假回家,
张璁扣下了他的请求报告,没有给以答复。
【解析】关键点:“竣”、“下”、语意。
(2)遂欲纠列围困贼,顺之以为非计,麾兵薄其营。
(2)【答案】李遂计划布置军队包围倭寇,将其困住,唐顺之则认为这样不妥,
他率领部下进攻倭寇营垒。
【解析】关键点:“列”、“薄”、语意。
(3)故事,四品但赐祭,顺之以劳得赐葬云。
(3)【答案】按照旧例,四品官员只赐予祭奠,唐顺之因为有功劳,得到恩赐
祭葬的待遇。
【解析】关键点:“故事”、“以”、语意。
【参考译文】
唐顺之,字应德,江苏武进人。祖父唐贵曾任户科给事中。父亲唐宝,做过永
州知府。唐顺之颇有天赋,从小聪明异常,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博览了众多的
文献典籍。在三十二岁时,他参加了嘉靖八年(1529)的会试,荣登榜首,以进
士资格入翰林院为庶吉士。曾为会试主考官的张璁,与翰林学士们过不去,将
诸位翰林学士调任其他部门,只想留唐顺之继续供职于翰林院。唐顺之坚决地
辞却这一特别恩惠,于是调任兵部主事。为此唐顺之称病归家休养。过了一段
时间,唐顺之被任命为吏部官员。嘉靖十二年(1533)秋天,皇帝下诏从朝臣中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选拔翰林学士,唐顺之改任翰林院编修,校订各朝实录。实录校订工作将告结
束时,他又上疏请病假,张璁将唐顺之的奏疏扣住不予发还。有人进言说唐顺
之是为了回避张璁,张璁听说大为恼火,为皇帝拟出一道圣旨,将唐顺之从吏
部主事任上罢免放归,并永不起用。直到十八年,朝廷选拔宫廷官员,才以以
前的官职起用兼任春坊右司谏。后来唐顺之与罗洪先、赵时春请求朝见皇太子,
惹恼了嘉靖皇帝,又被削职归田。从此,唐顺之在阳羡山中隐居读书十多年。
虽然朝廷内外不停地有人推荐唐顺之,但皇帝一概不予理会。
当倭寇蹂躏大江南北时,在浙江督察剿倭战事的赵文华,上疏推荐了唐顺之。
唐顺之被起用为南京兵部主事。由于父丧期限未满,唐顺之并未立即出山。丧
期结束后,朝廷召用为职方员外郎,并晋职为兵部郎中。兵部派唐顺之到蓟州
镇查核军籍情况。回京后,唐顺之上奏报告说该镇缺额三万多员,在籍兵员也
没有什么战斗力。为此,他上书提出了九条解决办法。由于唐顺之的报告,蓟
州镇总督王忄予以下诸将都受到降级处罚。
不久又派唐顺之到南京、浙江督察军务,与胡宗宪一道商议剿除海盗诸事。唐
顺之认为抵御海盗的上策是将海盗阻截在海岸线外,如果让其登上陆地,内地
就都受到祸害。于是唐顺之亲自巡视海上,从江阴抵达蛟门,一昼夜行驶六、
七百里,随从人员都惊恐呕吐,唐顺之依然精神抖擞。倭寇屯集在崇明三沙岛,
唐顺之亲自督水军邀截攻击,斩敌一百二十人,沉敌船十三艘。因战功唐顺之
升为太仆少卿。胡宗宪说唐顺之权力小,不宜于指挥战事,又加职为右通政。
唐顺之听说海寇将进犯江北,于是急令总兵官卢镗在三沙岛阻击,自己率副总
兵刘显迅速增援,与凤阳巡抚李遂合力大败海寇于姚家荡。海寇困窘,退驻庙
湾。唐顺之乘势进击,杀伤部分敌人。李遂意欲将敌人围困起来,唐顺之觉得
这不是办法,于是指挥进攻敌人营寨,用火炮攻击,但没有攻克。三沙岛的官
军又频频告急,唐顺之于是又率兵增援三沙,督率卢镗、刘显进攻,却先后两
次失利。唐顺之十分愤恨,亲自跃马布阵,海寇构筑了高高的望楼,在楼上看
见唐顺之军伍整齐,因而坚守阵地而不出战。见此情形,刘显请求退兵,唐顺
之不同意,他手提战刀,冲到距敌人营地百多米处,卢镗、刘显担心出事,坚
决要唐顺之退回。这时正值酷暑,唐顺之在海船中居留两月之久,染上了疾病,
于是返回太仓。李遂调任南京,唐顺之即升为右佥都御史,并代李遂为凤阳巡
抚。唐顺之病日益沉重,由于战事棘手,他不便辞职归养。唐顺之到达江北时,
海盗已被李遂等人剿灭。这时淮、扬二州发生了大饥荒,唐顺之因而上疏提出
了加强海防、处理善后事宜等九条措施。
嘉靖三十九年(1560)春天,汛期到了,唐顺之带病巡视海上,过焦山,至通州
病逝,时年五十四岁。讣告传到京师,皇帝令公祭安葬。按常规,四品官只赐
祭,(而不赐葬,)唐顺之因为国辛劳而死,所以得到皇帝赐葬的礼遇。
(八)【2014·赣州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并序
皇佑四年五月甲子,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文正公薨于徐州,以其
年十有二月壬申,葬于河南尹樊里之万安山下。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去之南
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居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
第一,遂中乙科,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
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
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夺贼地而耕之。又城细腰、
胡芦,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
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
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凡直公者,皆指为党,或
坐窜逐。及吕公复相,公亦再起被用,于是二公欢然相约,戮力平贼。天下之
士皆以此多二公,然朋党之论遂起而不能止。上既贤公可大用,故卒置群议而
公为人外和内刚,乐善泛爱。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
意豁如也。及退而视其私,妻子仅给衣食。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
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适长山朱氏
适:往,至
B.自边制久隳
C.凡直公者,皆指为党
直:认为……有理
D.戮力平贼
戮:合,并
【解析】适:嫁。《孔雀东南飞》“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中的“适”可
项“隳”与《过秦论》“隳名城,杀豪俊”中的“隳”同义。C
“直”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D
项“戮”与《鸿门宴》“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中的“戮”同为“合、并”之义。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其年十有二月壬申
樊哙侧其盾以撞
B.而慨然有志于天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C.熟羌归业者数万户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D.公之所在,贼不敢犯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解析】A、以:介词,表时间,在/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而”或不
译。B、均为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但是”“然而”“却”。C、助词,
用在动词或短语之后,构成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或“……的人(东
西、事情)”/用在“今”“昔”等时间词后面,起补足音节的作用,有时可译
为“……时候”。D、之:结构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结构助词,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
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B.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
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C.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狄
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D.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人/外至夷
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解析】其为政,所至民多立祠画像;其行己临事,自山林处士、里闾田野之
人,外至夷狄,莫不知其名字,而乐道其事者甚众。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
⑴【答案】他侍奉皇上和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不因对自己有利或
有害而决定取舍。
【解析】关键点:“事上”、“一以”、“趋舍”、句意。
(2)自公坐吕公贬,群士大夫各持二公曲直,吕公患之。
⑵【答案】先生后来因吕公(吕夷简先生)的事情而被贬,那些士大夫们就为
范、吕两先生的谁是谁非而争个不停,吕先生担心这事。
【解析】关键点:“坐”、“曲直”、“患”、句意。
(3)丧其母时尚贫,终身非宾客食不重肉,临财好施,意豁如也。
⑶【答案】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家里还很穷,终其一生,如果不是招待宾客,
自己一天不吃两顿肉,但他对财产却还很乐意施舍,心胸非常豁达。
【解析】关键点:“食不重肉”、“临财”、“豁如”、句意。
【参考译文】
皇佑(宋仁宗年号)四年五月甲子日,资政殿学士、尚书户部侍郎、汝南人文
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在徐州逝世,同年十二月壬申日,安葬在河南尹樊里
(地名)的万安山下。
先生(范仲淹)两岁时成了孤儿(古代丧父曰孤),他的母亲贫困没有依靠,
就又嫁到长山(地名)的朱家。先生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哭着离开长
山到了南都。来到学堂,打扫了一间房子,日夜读书,他的起居饮食,别人都
受不了,但是他自己更加刻苦。过了五年,精通了六经的主旨,写文章、论述
一定以仁义为本。祥符(宋真宗年号)八年,考中进士,被礼部选拔为第一,
于是考中了乙科,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才回到长山接来并奉养老母亲。
先生年轻的时候就有高尚的节操,在富贵、贫贱、毁誉、欢戚方面没有哪一项
会让他动心的,却慷慨激昂有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志向,经常诵着这样的警句
来勉励自己:“读书人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侍奉皇上
和对待他人,完全按照自己的原则,不因对自己有利或有害而决定取舍。
先生作为将帅,主要讲究持重,不追求小的功利。在延州筑起了青涧城,开垦
营田,修复了承平、永平的废弃营寨,熟羌(少数民族)回到家乡操持旧业的
好几万户。在庆州城大顺把持要害地区,抢夺敌人的土地来耕种。又建成了细
腰城、葫芦城,于是明珠、灭臧等大的少数民族,都离开敌人为大宋效力。自
从边境的制度废弃了很久,以至于士兵和将领经常互不相识。先生于是把延州
的士卒分给六个将领,训练齐整,各路兵马都采用了先生的方法。先生所在的
地方,敌人不敢侵犯。
先生后来因吕公(吕夷简先生)的事情而被贬,那些士大夫们就为范、吕两先
生的谁是谁非而争个不停。吕先生担心这事,凡是认为范先生有理的人都被指
责为结党营私,有的官员因为这被贬黜放逐。一直到吕先生恢复宰相的职务,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而范先生也幸亏被再次起用,于是两位先生欣然来往,齐心协力讨平叛贼。全
国的读书人都因为这事很是佩服两位先生。但关于结党营私的话题,从此以后
就不断提起再也不能制止。皇上已经认为范先生有贤才可以重用,所以最终力
排众议而任用他。
先生为人,外表和气内心刚直,乐于行善,广有仁爱。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
家里还很穷,终其一生,如果不是招待宾客,自己一天不吃两顿肉,但他对财
产却还很乐意施舍,心胸非常豁达。等到他离职回家,大家看他的家财,妻儿
仅仅温饱而已。他处理政事,所到过的地方百姓大多都给他立祠画像。他的行
事,从山林处士、街巷田野之人,到外国夷狄,没有不知道他的名字的,而且
乐于谈论他的人非常多。
(九)【2014
黄冈市期末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
三槐堂铭(并序)
天可必①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
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
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
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
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
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
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
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
“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
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
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
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
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
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
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②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
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③恤厥德?
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
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注释】①必:必然的意志。②休:美好。③皇:通“遑”,闲暇。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B.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
C.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D.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9.B(略:大致,大体上。)
10.下列选项中不能都表现“天可必”这一观点的一组是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①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②仁者必有后③善恶之报,至于子孙
④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⑤天将复兴王氏也欤⑥归视其家,槐阴满庭
10.C(①是对“天可必”表示疑问,④是王公的期盼,⑥为写景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的第一段从天命有常这一角度立论,肯定了善善恶恶的因果报应,提
出了“仁者必有后”的观点,作为全文的理论基础。
B.第二段记叙了王佑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
能者的事实,说明王佑仁爱厚施、积善成德,因此才子孙多贤,福祚绵绵不绝。
C.铭文歌颂了王佑的品德和功业,同时批评了我们普通人追求名利不加强道
德修养,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的错误想法。
D.文章崇尚仁厚忠恕的德行,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显然带有惩创
人心、引为鉴诫的良苦用心。写作上叙议结合,挥洒自如。
11.B(“王佑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主要表现在第三段。)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
①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②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
③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
12.①我根据所见所闻事实考察,天是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
(3 分。句意
1 分,“考”“审”各
②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明日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不到。
(3 分。句意
1 分,“寓”“否”各
③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来继承他的家风,
我因此作铭来记叙这些事。(3
1 分,“游”“以是”各
【文言文参考译文】
  天能说有必然的意志吗?但是贤能的人不一定富贵,仁爱的人却不一定长
寿。天不能说有必然的意志吗?但是仁爱的人一定有好的后代。这两种情况那
一种是正确的说法呢?
  我听说包申胥说过:“人的意志可以胜过天,天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
力。”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天的意志完全表现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
为天是不可捉摸的。善良的人因此而倦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可以长
寿,孔子、颜回却遭受困厄,这都是天还没有表现出他的意志来的缘故。松柏
生长在山林中,开始时,被蓬蒿围困,遭牛羊践踏,但最终经过四季而长青,
历经千年而不凋零,这就是天的意志。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到子孙后代才
表现出来,天的意志可以说是由来久远的。我根据所见所闻的事实考察,天是
有必然的意志,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必然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他们大量行善施德却没有得到
善报,但此后他的子孙却能够与遵守祖宗法度的太平盛世的君主共同享受天下
之福。已故兵部侍郎晋国公王佑,在后汉后周期间就已名声显扬,先后侍奉过
太祖、太宗两朝,能文能武,忠孝品德高尚,天下人都希望他能出任宰相,但
是最终由于他性情正直而不为当世所容。他曾经亲手在庭院种了三棵槐树,说:
“我的子孙将来一定有做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果然在宋真宗景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德、祥符年间当了宰相。那时正值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享受了荣华
富贵十八年。今天把东西存在别人家中,明日去取,有可能取到,也有可能取
不到。而晋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能得到上天的回报。几十年后他得到了上天
的回报,就象手持契约,亲手交割一样。我因此知道天确实可以说有必然的意
  我没有赶上看到魏国公,却见到了他的儿子懿敏公。他常常对仁宗皇帝直
言极谏,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这种爵位还不足以和他的德行相称。
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贤能之士呢?世人有将
晋国公与李栖筠相比的,他们杰出的才能、正直的气质确实不相上下。李栖筠
之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差不多,但在忠信仁厚方面,
却赶不上魏国公父子。由此看来,王氏的福份大概还没有完结吧。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和我有交往,他崇尚道德而又善作文章,来继承他的家
风,我因此作铭来记叙这些事。铭文是:
  啊,多么美好!魏国公的功业,和槐树一起萌生。辛勤地培植,必定经过
一代才能成长。辅佐真宗,天下安宁。回到家中一看,槐树掩映庭院。我们这
些普通人,早晨不考虑晚上,只要有好时机,就会追求名利,哪里还有时间修
养自己的道德。只希望有侥幸的运气,不种植就能收获。如果没有那些君子,
国家怎么成为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居住的地方,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
是王家德行的标志。啊,多么美好!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
琬承命上疏曰:“芟秽弭难,臣职是掌。自臣奉辞汉中,已经六年,臣既
暗弱,加婴疾痰,规方无成,夙夜忧惨。今魏跨带九州根蒂滋蔓平除未易若东
西并力首尾掎角虽未能速得如志且当分裂蚕食,先摧其支党。然吴期二三,连
不克果,俯仰惟艰,实忘寝食。”
13.今魏跨带九州/ 根蒂滋蔓/ 平除未易/ 若东西并力/ 首尾掎角/ 虽未能速
得如志/ 且当分裂蚕食(错断两处扣
1 分,多断
1 分,扣完为止,3
译文:蒋琬接受大家意见上疏后主说:“ 消灭曹魏平息国难,这是为臣我的职
责。自为臣奉命屯守汉中, 已过六年, 为臣既蠢愚不明,又身患多病, 规划
方略不得实现, 昼夜担心忧虑不安。如今曹魏跨据九州之地, 根深蒂固,平
靖清除他们很不容易。如果吴蜀东西合力,首尾成犄角之势,虽说不见得就能
迅速实现成功的志愿, 尚且可以对魏国进行分割蚕食,先翦除它的枝叶羽翼。
然而吴国约定出兵时间一再拖迟,几次不能实现, 确实左右为难, 令人寝食
(十)[2014·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
2 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戏弄。父高称曰:“吾儿云间鹤,其兴吾
门乎!”亲丧,哀毁如成人,有致赙者,悉辞之。及葬,礼皆中节。服除,游
太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调开化令,有政声,召赴都堂审察,时宰不悦,处
以监当,改秩,知平江府常熟县。朱勔父冲倚势暴横,光械治其家僮。冲怒,
风部使者移令吴江,光不为屈。改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建炎三年,车驾自临安移跸建康,除知宣州。时范琼将过军,光先入视事,琼
至则开门延劳,留三日而去,无敢哗者。光以宣密迩行都,乃缮城池,聚兵粮,
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谓之义社。择其健武者,统以土豪,得保甲万余,号
“精拣军”。又栅险要二十三所谨戍之,厘城止为十地分,分巡内外,昼则自
便,夜则守城,有警则战。苗租岁输邑者,悉命输郡。初欢言不便,及守城之
日,赡军养民,迄赖以济。事闻,授管内安抚,许便宜从事,进直龙图阁。
溃将邵青自真州拥舟数百艘,剽当涂、芜湖两邑间,光招谕之,遗米二千斛。
青喜,谓使者曰:“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于是秋
毫无犯。他日,舟过繁昌,或绐之曰:“宣境也。”乃掠北岸而去。
时秦桧初定和议,将揭榜,欲籍光名镇压。上意不欲用光,桧言:“光有人望,
若同押榜,浮议自息。”遂用之。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
虏奸计,隳平时大节。光本意谓但可因和而为自治之计。既而桧议彻淮南守备,
夺诸将兵权,光极言戎狄狼子野心,和不可恃,备不可彻。桧恶之。桧以亲党
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光于榻前面折之,又与桧语难上前,因曰:“观桧之意,
是欲壅蔽陛下耳目,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不可不察。”桧大怒,明日,光丐
去。高宗曰:“卿昨面叱秦桧,举措如古人。朕退而叹息,方寄卿以腹心,何
乃引去?”光曰:“臣与宰相争论,不可留。”章九上,乃除资政殿学士、知
绍兴府,改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十一年冬,中丞万俟禼论光阴怀怨望,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越四
年,移琼州。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吕愿中又
告光与胡铨诗赋倡和,讥讪朝政,移昌化军。论文考史,怡然自适。年逾八十,
笔力精健。又三年,始以郊恩,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至江州而卒。孝宗
即位,复资政殿学士,赐谥庄简。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4.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籍六邑之民,保伍相比
B.和不可恃,备不可彻
C.光于榻前面折之
D.中丞万俟禼论光阴怀怨望
4.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折”指使受挫、指
摘的意思。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兴吾门乎
择其健武者
B.有致赙者,悉辞之
及守城之日
C.统以土豪
D.朕退而叹息
至江州而卒
5.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D
项,都是连词,表
项,①副词,推测语气,多与句尾语气词配合使用,可译为大概、恐
怕。②代词,其中的。B
项,①代词,它。②助词,的。C
项,①介词,用。
②连词,因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年少时就知礼知节,考取功名后更是不畏权贵。他先后触怒了朱冲、秦
桧等人,后来屡遭告发而被贬谪,直至死前才复官任左朝奉大夫。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B.李光在担任宣州知州时,将应该按年交到县里的苗租全都送到州里。开始人
们纷纷指责不方便,最终却依靠这项措施补充了赡养军民的开销。
C.李光对邵青招抚劝说,并送给他粮食,邵青很高兴。后来邵青的船队经过繁
昌时,有人骗他是在李光管辖的宣州境内,他就沿着北岸离开了。
D.秦桧在张榜公告时借助李光的名望来压制人们对和谈的非议,李光发现真相
后极力陈述戎狄的狼子野心,与秦桧在皇帝面前辩论,秦桧很生气。
6.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根据选文第
四段,李光是在秦桧任命亲党郑亿年做资政殿学士后,与秦桧在皇帝面前辩论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我官军也,所过皆以盗贼见遇,独李公不疑我。(3
(2)同郡杨炜上光书,责以附时相取尊官,堕黠虏奸计,隳平时大节。(4
(3)居琼州八年,仲子孟坚坐陆升之诬以私撰国史,狱成。(3
7.【答案】(1)我们是官军,所经之地都像对待盗贼一样对待我,只有李光不
怀疑我。(3
分)(2)同郡人杨炜上书李光,指责他借依附权相谋取高官,中了
狡猾的敌人的奸议,毁掉了平日的气节。(4
分)(3)住在琼州八年,次子李孟
坚因被陆升之诬告为私撰国史而获罪,被定案。(3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重要语句的能力。(1)注意得分点关键:“所过”
“见遇”“疑”;(2)注意得分点关键:“附时”“堕”“黠”“大节”;
(3)注意得分点关键:“诬”“以”“狱成”。
[文言参考译文]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童年时就不好玩耍,他的父李高称赞说:“我的儿子
是云间的飞鹤,将要使我家门兴旺。”父亲去世,他悲哀得像成人一样,有人送来
财物,他都谢绝了。到下葬时,礼节非常合乎法度。守丧期满,进入太学,考中崇
宁五年进士。调任开化令,施政有声望,朝廷召他到都堂考察,当时宰相不喜欢
他,任命他为监当,变更官职,做了平江府常熟县知县。朱勔的父亲朱冲倚仗权
势横行无度,李光捆绑了他的家僮治罪。朱冲很生气,讽劝部使者改调他到吴江,
李光不因此而屈服。改任京东西学事司管勾文字。
建炎三年,皇帝从临安移驾到建康,授任他为宣州知州。当时范琼将要率军经过,
李光先入州处理政事,范琼到了就打开城门慰劳,留住三天后离去,没有敢哗变的。
李光认为宣州离行都最近,于是修理城池,积聚军粮,登记地方百姓,按保伍分编,
称为义社。选择其中健壮的人,用土豪来统率,得到保甲一万多人,号称“精拣军”
。又在二十三处险要之地设立兵营谨慎戍守,把全城分为十处地方,分别巡逻内
外,白天自由行动,晚上守城,有敌情就参战。苗租按年交县的,都送到州里。当
初人们纷纷指责不方便,到守城时,赡养军民的花费,最终靠此来补充。政事传到
朝廷,被任命为管内安抚,允许他见机行事,晋升为直龙图阁。
溃将邵青从真州率数百艘舰船,在当涂、芜湖两县之间剽掠,李光招抚劝说他,送
给他二千斛大米。邵青非常高兴,对使者说:“我们是官军,所经之地都像对待盗
贼一样对待我,只有李光不怀疑我。”于是秋毫无犯。后来,船队经过繁昌,有人
骗他说:“这是宣州境内。”于是沿北岸离去。
当时秦桧开始倡议和议,准备张榜告示,打算借李光的名望来压制民心。皇上本
意不想用李光,秦桧说:“李光有名望,如果一起签名,议论就会自动停息。”于
是用了李光。同郡人杨炜上书李光,指责他借依附权相谋取高官,中了狡猾的敌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人的奸议,毁掉了平日的气节。李光本意认为只是可以趁和议之机作自治的打算。
后来秦桧建议撤掉河南守备,夺去诸将兵权,李光极力陈述戎狄的狼子野心,和谈
不可依恃,守备不能撤除。秦桧憎恶他。秦桧任命亲党郑亿年为资政殿学士,李
光在皇上面前当面反对。又与秦桧在皇上面前辩论,于是说:“看秦桧的心意,是
想堵塞蒙蔽陛下的耳目,盗弄国权,心怀奸恶,贻误国家,不能不明察。”秦桧大
怒。第二天,李光请求离职。高宗说“:你昨天当面斥责秦桧,举动像古人。我退
朝后叹息,正要寄心腹于你,为什么要辞职呢?”李光说:“我与宰相争论,不可留
任。”九次上章请求,于是被授任为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改任提举临安洞霄
十一年冬天,御史中丞万俟禼指责李光暗怀怨恨,贬职为建宁军节度副使,安置在
藤州。过了四年,移置琼州。住在琼州八年,次子李孟坚因为被陆升之诬告为私
撰国史,被定案;吕愿中又告发李光与胡铨诗赋唱和,讥谤朝政,调至昌化军。
他议论文章考证历史,怡然自得。年过八十,笔力精健。又过了三年,才因为郊祭
之恩,复官任左朝奉大夫,任其自便居住。到江州去世。孝宗即位后,追任为资政
殿学士,赐谥号为“庄简”。
(十一)[2014·安徽安庆、宿州、亳州三市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博尔术,阿儿剌氏。父纳忽阿儿阑,与烈祖神元皇帝接境,敦睦邻好。博尔术
志意沉雄,善战知兵,事太祖,共履艰危,义均同气,征伐四出,无往不从。
时诸部未宁,博尔术每警夜,帝寝必安枕。语及政要,或至达旦。君臣之契,
犹鱼水也。
初,要儿斤部卒盗牧马,博尔术与往追之,时年十三,知众寡不敌,乃出奇从
旁夹击之,盗舍所掠去。即战于大赤兀里,两军相接,下令殊死战,跬步勿退。
博尔术系马于腰,跽而引满,分寸不离故处,太祖嘉其勇胆。又尝溃围于怯列,
太祖失马,博尔术拥帝累骑饵驰,顿止中野。会天雨雪,失牙帐所在,卧草泽
中,与木华黎张毡裘以蔽帝,通夕植立,足迹不移,及旦,雪深数尺,遂免于
难。篾里期之战,亦以风雪迷阵,再入敌中,求太祖不见,急趋辎重,则帝已
还卧憩车中,闻博尔术至,曰:“聪天赞我也。”
丙寅岁,太祖即皇帝位,君臣之分益密,尝从容谓博尔术及木华黎曰:“今国
内平定,多汝等之力,我之与汝,犹车之有辕,身之有臂,汝等宜体此勿替。”
遂以博尔术及木华黎为左右万户,各以其属翊卫,位在诸将上。
皇子察哈台出镇西域,有旨从博尔术受教,博尔术教以人生经涉险阻,必获善
地,所过无轻舍止。太祖谓皇子曰:“朕之教汝,亦不逾是。”未几,赐广平
路户一亡七千三百有奇为分地。
以老病薨,太祖痛悼之,谥武忠。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敦睦邻好
B.盗舍所掠去
C.君臣之契
D.赐广平路户一万七千三百有奇为分地
4. 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舍”是放弃、舍弃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木华黎张毡裘以蔽帝
乐琴书以消优
B.朕之教汝,亦不逾是
凌万顷之茫然
C.与烈祖神元皇帝接境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乃出奇从旁夹击之
今其智乃反不髓及
5.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A.连词,表目的关系,
译为“来”。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介词,跟
/动词,给。D.连词,于是,就/副词,竟,表转折。
6.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年博尔术沉着勇敢,灵活用兵,从要儿斤部族士兵手中夺回被盗的牧马。
B.怯列一战中,博尔术与木华黎一起张开毛毡皮裘掩蔽太祖,三人幸免于难。
C.篾里期之战,博尔术深入敌阵救护太祖,受到太祖高度褒奖。
D.博尔术受命教导皇子察哈台,太祖对博尔术的方法非常认同。
6.C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的能力。博尔术再入
敌阵,但无法找到铁木真。于是急令搬走辎重,发现铁木真已经返回卧憩车当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博尔术系马于腰,跽而引满,分寸不离故处,太祖嘉其勇胆。
(2)今国内平定,多汝等之力,我之与汝,犹车之有辕,身之有错,汝等宜体
7. 【答案】(1)博尔术将马绳系在自己腰上,跪在地上拉弓至满,寸步不离
所守位置,太祖赞许他勇敢。(2)如今国家内部平稳安定,多是因为你们的力
量,我与你们关系,就像马车有辕,身体有臂,你们应该体谅我的心意,千万
不要懈怠。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重要语句的能力。(1)注意得分点关键:“于”
1 分,“跽”1
分,“引”1
分, “嘉”1
1 分。(2)注意得分点关
键:“国内”1
分, “犹”1
分,“体”1
分,“替”1
[文言参考译文]
博尔术,姓阿儿剌氏。父名纳忽阿儿阑,领地跟烈祖神元皇帝接壤,亲善睦邻
友好。博尔术志意深沉雄健,勇敢善战,熟知兵法,跟随太祖,与太祖艰危与
共,情义相投,有如同胞兄弟,征伐四方,无往不从。那时蒙古诸部尚未统一,
博尔术每夜警卫在身边,让太祖能安心休息。两人谈论政事,有时竟通宵达旦,
君臣情投意合,有如鱼水。
当初,要儿斤部族士兵来偷盗牧马,博尔术带兵奋力追捕,当时年仅十三岁,
知道寡不敌众,于是出奇兵从两旁夹击,盗马贼丢弃所偷马匹逃走。后与要儿
斤部战于大赤兀里,两军相接,博尔术下令殊死战斗,半步也不准退让,博尔
术将马绳系在自己腰上,跪在地上拉弓至满,寸步不离所守位置,太祖赞许他
气勇胆烈。曾经在怯列之战突破包围时,太祖丢失战马,博尔术抱拥太祖共骑
一马奔跑,在中野停留休息。正好赶上天降雨雪,又丢失了安设帐篷的地方,
于是夜里躺在草丛中。博尔术与木华黎张开毡裘为太祖挡风遮雪。他们两人通
宵伫立一旁,寸步不移,到第二天清晨,大雪深数尺,于是太祖幸免于难。在
篾里期的战斗中,也因为大风雪迷失阵地,博尔术两次杀入敌军中,寻找太祖
却都没有找见,于是急令搬走辎重,这时才发现太祖已经返还在车中躺着休息。
太祖听见博尔术到了,连声说:“这真是老天帮助我啊。”
中国现代教育网
www.30edu.com
全国最大教师交流平台
丙寅年,太祖登基即位,君臣关系更加密切,太祖曾冷静地对博尔术及木华黎
说:“如今国家内部平稳安定,都是依靠你们的力量,我与你们关系,就像马
车有辕,身体有臂,你们应该体谅我的心意,千万不要懈怠。”于是以博尔术
和木华黎为左右万户侯,各自率部属辅佐太祖,地位在诸将之上。
皇子察哈台出任西域地方长官,太祖下令他跟随博尔术接受教诲。博尔术以人
生经历险阻来教导皇子,一定会得到好地方,所经过的地方,不要轻易舍弃。
太祖对皇子说:“我教育你,也不超过这些。”不久,赏赐广平路一万七千三
百多户为博尔术分封土地。
后来博尔术因为年老病逝,太祖沉痛地哀悼他,谥号武忠。
(十二) 【2014·邵阳联考一】文言文阅读(22
分。其中选择题
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一篇文言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