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不同雨的类型及成因的词,说、游、写、雨。是那个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这是北宋万俟咏的一阙词,全篇写雨,却不出一个雨字,但又句句不离雨意,极尽含蓄蕴藉、深沉委婉之致。纱窗细雨,滴滴答答,总是增人凄凉况味,令人魂销肠断,想起平生的心事,幽梦难成,孤恨难平。虽是如此,但这诗词之中凄清的意境,却又总为我们所爱。
爱它的细如牛毛的淅淅沥沥,爱它的个大比豆的噼噼啪啪;
爱它润物无声的温柔细腻,爱它卷洗千山的恢弘气势;
  爱它风雨故人来的心灵慰藉,爱它阡陌别人去的寸断柔肠。
    我们爱它是因为我们曾若有若无的体验过相似感觉,然而却没有心思和时间去细细体味,只能从哪些遥远的诗词里借用,以便拷问自我,寻求自我,认识自我。
    在这一袭风雨里,有人凄怆欲绝,有人酩酊大醉,有人拍手狂笑,有人闲情逸致。不管他们如何,通过那些诗句总引得我们与之同欢同默,同哭同醉。他们通过不同情感的表达,把那些隐藏在喧嚣尘世之后的风雅一览无余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使劳顿麻木的心灵得以在其中遨游栖息,令我们在迷茫困惑时候有了一种美好的向往。那里面有爱情,亲情,友情,温情,这正是我们辛苦追寻却在现实当中很难得到的东西,所以,我们对之爱不释手。
    萧萧风雨若为情,静下心来,忘记世俗的烦扰,才能仔细品味出那一袭风雨里的温存与凄凉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一】风雨如晦:柔情少女的细腻情怀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最初读这首诗是因为《神雕侠侣》中的程英,在他见到杨过之后的夜晚情不自禁地在纸上将最后诗两句颠来倒去写了一遍又一遍,看的杨过心中砰砰乱跳不由得痴了。其实,痴的又何止杨过自己,任何人读到这里只怕都要去翻看《诗经》以求安慰心中那份被撩起的温存。        全诗以风雨起兴,三章叠加反复吟咏,起伏跌宕。风雨鸡鸣都只是为了强调环境的凄清与心中的焦急彷徨。外边风雨淅沥如一根根的尖细的针扎向心口,声声鸡鸣更是撩人心思牵人情怀。突然看见了心中久慕的男子心中怎么会不欢不喜?最难风雨故人来,何况这个冒雨前来相见的男子不是别人而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情郎?        不写等待的过程,不写相见之后的风情,只是着墨于这相见的一刹那心里微妙的反应,好似跋涉在塞北的长河大漠突然发现一朵天山雪莲的惊喜。因为有了男子的突然出现,那风的肆狂,那雨的萧索,那鸡鸣的嘶烈都已不再重要,有你就好。那时的爱情就这么单纯大方如同晴天朗日云淡风轻,没有“心悦君兮君不知”的含羞矜持,没有“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欲盖弥彰,没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怅惘无奈。女子单薄的生命,因了心中所存的这份爱情,而熬过风雨,熬过漆黑如墨的夜晚,迎来了繁花的绽放。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只是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在经历等待之后赢得一夕凄美的眷恋,世界空阔,人间痴情大多都是落的寂寞收场,白白浪费了那一场烟花。等待自古就是一件苦寂的事情,这等待的时日除了一心一意无穷已的想念再没有别的心思,而等待结束的期限又总是不知会在何时。此恨不关风与月,人间自是有情痴,有时明知等不来,却非要在尝试了绝望之后才肯放手。        南宋赵师秀有一首诗说的情形和这篇《风雨》相似,结局却敲碎了人肠: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也是在一个约好要来相会的日子里来了一阵斜风细雨,雨来水涨,池塘里的处处蛙声叫的人烦躁,路上的泥泞挡住了行人的脚步也粘固了主人期望难耐的心。这样的天气只怕那人肯定不会再来了吧,虽是肯定不会来了,却又不忍舍弃希望仍旧苦苦地等,从晓风残月等到日上三竿,从黄昏落日等到月渐西沉过了夜半,闲闷无聊只能敲打着棋盘上的棋子来缓冲孤灯落花的冷清。        等待别人的人是孤独的,因为他们找不到可以与语的人,所以才会不惜耗费青春去等,希望有一个人可走进心里聆听心中的所思所想,与自己同欢同悲。而这份凄苦在风雨之夕愈发膨胀弥漫于双眼凝望到的天地之间,如一座牢笼,冲击不开,撕扯不破,除非爱情的来临。  
  为了爱情的到来,等待亦是幸运的事。《诗经》中有一篇《静女》说的也是少女同情郎的幽会,和《风雨》不同的是,它是从男子的角度来看,别有一番风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美丽娴雅的少女和情郎相约在城头的角落里见面,爱情总是让人兴奋,所以男子早早地就来到那里等候,少女却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踟蹰”。这两句平实如话的描写,极为传神,既有女子的娇憨活泼可爱,也显出男子的钟情。爱来了,这种滋味很美丽,心里有点静,也有点煽情。见不到少女的他拿出她相赠的彤管,吹起了动情的歌声。少女听到歌声走了出来,生怕自己小小的顽皮惹来情郎的不满,所以编织了一个美丽的借口,送给情郎一件精心的礼物——荑(初生的茅草)。《诗经》里用荑对女子做了最美的描写:手如柔荑,肤如凝脂,美的惊艳。古时婚嫁,荑多是定情的信物,男子接过少女亲手采摘的嫩荑,欢喜赞叹地说:“洵美且异”。不是初生的茅草多么贵重,却因少女的情意而变得珍贵,他们的爱情也就如这春日的青荑,沐浴晨光,生生不息。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这句话年少时曾刻在别人赠送的一把折扇上,那时候还没经历人情的惨苦,还有着美好的情怀,心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隔了一年从关外归家,跋涉了千里在一个风雨之夕前去会她,让她苦等了两个多时辰,见我的到来她仍是高兴,不知她是否如《风雨》中的那个女子一样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生命欢多聚少,有些时光一旦过去,就再也不能朝朝暮暮的厮守,只能各自天涯怀着彼此相通的心意闲看风卷云舒花开叶落。可是世界上有很多事都会改变,人情的冷暖更是防不胜防,虽不至于“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那般的相互诋毁,眼睁睁地看人一步步地离去,玉壶击碎阑干拍遍到底是无能为力。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将女子心中爱情的萌动描摹的淋漓尽致,读一首好诗如同欣赏一位曼妙的女子,有时最耀人眼目的不过仅仅是明眸的微微睐动,或者如荑柔指的轻轻撩起眼角青丝时的刹那芳华。如果不是那场风雨引起了女子心中的不定,如果不是那个钟情男子冒着潇潇细雨的出现,只怕后人再也无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揣摩那不易令人觉察的情思。        这是山重水复疑无路不再奢求的时候出现的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这样的天气里,情郎即使不来也绝不会嗔怪,可是他来了,冒着雨顶着风义无反顾的来了。她没想到他竟如此情深,算是意外的惊喜。因为是意外,所以也就格外的感动。        小龙女在绝情谷底枯锁十六年后突然见到满鬓霜发的杨过,其时的心情也定是如此吧。  【本节完】
  读!    风雨,是最能表达中国文化的两样自然物。曾写过几篇,但因为太过空阔,到觉得写出实感来很难,也就罢手了。很高兴读到这些。    建议每一篇取个小标题,会更好一些!
  欢迎新网友
    作者:深圳一石 回复日期: 12:54:42 
      读!        风雨,是最能表达中国文化的两样自然物。曾写过几篇,但因为太过空阔,到觉得写出实感来很难,也就罢手了。很高兴读到这些。        建议每一篇取个小标题,会更好一些!  ————————————————————————————————————————————————————————————————————————————————————————  每章有小标题的,您的《诗经里的植物》 我在学校图书馆找了好久 才找到的 呵呵
  【二】巴山夜雨:李商隐最大的遗憾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诗到了晚唐,已经有外界对物象的追寻转变到对内在心境的探索,由以情为文演化到以韵为文。而玉溪身处其中,又一生郁郁志不得伸怀抱不曾开,诗意最是凄迷婉转。唯有这一首,纯用白描,明净如话,找遍唐朝再也寻不到比之更加温情和暖的诗来。    读过全诗,好似看到一个痴情的男子坐在窗前看着帘外的澹澹秋水泛起连波。室内青灯如豆,他伏案写下了二十几个字给妻子当做回信:你问我何时归去,其实我早就有了归意,然而仕途漂泊,行踪不定,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哪天才能纵马归来。今晚的巴山,夜雨潇潇,涨满了秋池,我在昏黄的烛火之下,给你回信,最大的心思就是能有一天和你在西窗之畔连床夜语,一同剪去蜡烛流出的灯花,向你闲话今日的巴山秋水夜雨潇潇。    唐代诗人万千,轮到写情爱,玉溪是无可比拟的,他那些伤感凄迷,李白不会,他的深隐曲折,杜甫难能。这样的一个写情圣手,写给妻子的时候却如此吝啬不肯多费笔墨,然而,虽是简简单单的几句无聊话语,却组成了人间最温暖的情诗,胜过千行万行的浓情蜜意。一切相思尽在心底,你知我知就已足够,何必拿出来向人招摇。再美的情话,一旦出了口,都会变得太过虚假酸腻,失去了原来的真意。爱情,唯有淡,才能长久;唯有薄,才能深远,所以,明明是思念如狂却东拉西扯尽拣些没要紧的话来搪塞敷衍,剩下的所有都在不言之中。    光阴荏苒,老去的比人还快。爱情终会在不知不觉之中与亲情沦为一体,如若办不到,除了把它埋葬之外在没有别的选择。只有爱情与亲情交融之后,那时,相互之间才真正成了彼此的不可或缺,没有初见时含羞的眉来眼去,没有热恋时的你侬我侬,没有新婚时的卿卿我我,却能明明白白地感觉到那一点即通的心有灵犀和相濡以沫的坚决心意。    玉溪寄这首诗是四十左右年纪,正在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的幕府中做幕僚。早年因文才深得令狐楚的赏识,令狐楚去世之后,玉溪进士及第,王茂元爱其才华就将女儿王晏媄嫁了给他。令狐楚与王茂元分属牛李两党,牛党因玉溪娶了茂元的女儿而鄙视他背叛师门,他却又因早年曾跟随令狐楚而得到李党的排挤。所以,他只能如石缝间的纤草,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得生存,辗转于功名之外,漂泊于四海江湖,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为嘛看不了回复啊?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这样的感叹教人无话可说
  写的好~
  对于自己的境遇,在玉溪寄给当年的好友、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的一首诗中做了入木三分的刻画: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嵩云秦树,都是借代,分指洛阳与长安。说云说树,给人展现出一种弥漫缭绕的姿态,将全诗笼罩于凄婉感伤之中,打下全诗的基调。长安洛阳的距离本不甚远,却因久别离居的思念而生生拉长,所以这迢迢而来的一纸书信犹显得情真意切。信里问及近来的境况,是否别来无恙,故人安切的问候却无意间触动了心中的软肋,有无限话语只是不忍诉诸于口,都付于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的意内言外。    这两句短短十四个字,写得凝炼含蓄,将自己过去和令狐父子的关系、当前的处境心情、对方来书的内容以及自己对故交情谊的感念融汇在一起,内涵极为丰富。闲居多病,秋雨寂寥,忽而得来故人的致书问候,自然惊喜万分。不但深感对方情意的殷勤,而且引起了对美好事情的记忆:当年在洛阳。然而想到自己落寞的身世、凄寂的处境,却又深觉有愧故人的问候,增添了无穷的喟慨,欲语还休的情怀难以言尽。    这时的玉溪虽是落寞凄寂沈郎多病不胜衣,到底还有妻子的相伴和悉心照料。然而他在洛阳闲居了三年之后,谋得了一个差事,又开始在江湖漂泊。没有政治上的依靠,必定如海中浮萍,空中蔓草,在宦途的风雨里跋涉的泥泞满身,仍旧找不到一处可以暂避的荒屋野庙。    在孤苦的途中,玉溪借宿骆氏亭的时候寄给了崔雍崔衮兄弟一首诗: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雨,一直觉得蒋捷的听雨写尽了人世变幻
  作者:清阴不改10 回复日期: 23:19:19    
      眉黛青山定已无    这句该怎么理解?    =======================  
奉命删去重复帖,跟帖转移过来。
  你也来书话了。  喜欢这里的闲适。  :)
  密竹环绕,洁净无尘,澄水空阔,下笔极为简练,环境极为清幽素雅,似乎是远离了尘嚣的圣景,以为作者会在这清净的亭中悠然神会物我两忘沉沉的睡去。然而下句一转,转出人生的苦奈,作者终究不能看破俗相求得自我的超脱,只能在芸芸众生的困顿迷惘之中挣扎徘徊。这绵绵的相思,了无痕迹地将清幽景致中诗人的孤寂展现的一览无余。相思迢迢,隔着重城,既然不能自我解脱,唯有依靠外界的帮助来得到痛苦的超度。    秋阴不散,仰头望天,原来雨意渐浓已经是蒙蒙的一片,这样的物象投射在本就不够明朗的心境之上,更增其黯淡。心境的黯然,又在蒙蒙的物象抹上一层灰色。情与景,心与物浑然于一体之后,终于逼出全诗的点睛之笔——留得枯荷听雨声。这是一种狠绝,为了消磨孤寂,不惜以毒攻毒对自己的痛下杀手,其结果可想而知,痛的定是自己,而且于事无补。《东邪西毒》里欧阳锋问洪七,为了一个鸡蛋断了一根手指值得吗,洪七咧嘴一笑,虽不值得,可是心里觉着痛快。    原来,玉溪那柔弱的情怀之下有着坚韧的心境,不为功利的摧折而绵软,不为岁月的蹉跎而消磨,不为生命的颓败而失落,因了如此,身世的落寞,内心的凄寂,他可以给故人说,可以给朋友说,却不忍向妻子提及一个字。也只因如此,才能给妻子写出人间最温暖的诗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遗憾的是,这是也只能是玉溪的梦境。早在玉溪写这首诗之前王晏媄就已因病亡故,此生再也无人能和他剪灯夜语闲话巴山。何当,何当,他似乎早就有了不祥的预感,对期望中的事他早就有了几分怀疑。原来,不能共剪西窗烛的遗憾,不是一时的有感而生,而是在以后日月生活中时刻折磨他的魔咒,无论他如何的腾挪跳动都躲闪不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说的岂能是别人,分明就是自己心境的真实写照。    用情一生的玉溪,在得知妻子去世后,肯定有悼念的诗句,只是不会拿给人看,如同曹公故意把宝玉祭奠黛玉的祭文抹去,不留世间。因为那是真正的伤心之处,无法用言语诗句来表达,写出来本就已流于矫情不太真诚,若再拿给人看,流传于人间,对亡妻就更加是一种亵渎。  
  风雨有意,楼主有情:)
  那苏轼的《江城子》(悼亡妻的那首)该怎么解释呢
  品读~~~~~
  【三】清明时节:杜牧魂断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将近清明总不由自主的就想起这首诗来。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没有精警的词句,只是浓铺淡抹勾勒了一个画面,却让后人魂断了千年。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有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过后,天气渐暖,自古有“清明过后,种瓜种豆”的谚语,虽是祭先祀祖慎终追远的日子,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敦亲睦族,故而,气氛应是祥和热闹。    宋代的大儒程颢有一首《郊行即事》可见一斑: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醉,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暖日静好,风清云淡,信步漫行在芳原碧野之上遥看远处山峦如黛,春意弥漫朦胧里透出的青绿浅翠肆意地在眼中蔓延开来。兴致高展就追随着那翩翩飞红越陌度阡穿过柳丝飘摇的小巷,意趣困乏自可“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醉眠在青苔石矶。右丞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虽然适意,总觉得多了一分清冷,少了一份热闹。望着渐飘渐远的落花飞红突然感到了时间的贵重,想到了聚少离多的世事去请,不由得生出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狂放心思来,休要推辞这杯淡酒,休要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生命如同枝头的嫩蕊,清风微动就是零落飞散。这样清明的好天气,不妨尽兴游衍知道日暮西汀,踏花归去马蹄香。    还有一首《清江引》,作者是明朝的王磐,也是写清明出游,用词旖旎美若花间: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自古清明是亲近自然游山玩水的日子,如今清明已至,看着窗外的春色满园,不禁顿生感慨。然而凭栏而望却不知哪出风景最佳。有朋友告诉说晴空万里下碧绿的原野尽头,便是一处绝妙的游玩胜地。穿过蓊蓊郁郁的杨柳丛,紧收马缰,马儿一声嘶鸣,抬头望去,佳人斜倚秋千,回眸一笑,连带啼叫的黄莺、漂亮的花朵,灿烂明媚的春光似要将人迷醉。    然而就是在这个本该“佳节晴明桃李笑,暖风迟日醉梨花”的清明时节,却下起了绵绵细雨。困顿于仕路宦途的牧之,也早已不是当年哪个“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风流少年。暮春的细雨本来无情,只是因为行人的苦闷而显得纷纷扰扰,成了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其实,纷扰烦乱的岂止是充塞天地的斜风细雨,清明原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的时日;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自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    诗人心中的情绪凌乱如麻缠绕于眼前耳外的所知所闻,首句造势蓄意已足,后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自然而然地承接而来信笔写出,不费丝毫力气。路上行人虽有重复的嫌疑,但口语化的表述本就是天然无饰脱口而出。“断魂”一词,更是早已用滥,可在这里恰到好处,亲切自然,没有一点的造作之态,让人觉得这本就是最理所应当的事情,若改用他词反而有斧凿痕迹。    这时的情形总令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里的林冲来,平白无辜遭人陷害,锒铛下狱,孤身一人独走在前往草料场的途中,突然下起了大雪。 “那雪下得正紧”, 和“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样,也是不加修饰,娓娓道来,境况氛围却自现眼前。牧之和林冲心中都有着复杂寒冷的情绪,能够一解烦忧与苦寒的唯有杜康。太白虽道“举杯消愁愁更愁”,但酒入愁肠,总能暖心热肺活络血脉,而微醉微醺时如羽化升仙,感知人间的冷暖也就格外明了。然而,诗人并不屑于酒后虚假的豪情,仍旧着墨于路途中的追寻与困顿。“借问酒家何处有”,既需借问,定是他乡无疑。在这样一个葬花天气,这样一个迷茫地点,四处追寻一个可以消寒避雨的处所,其落寞情怀可想而知。    对于上句的发问,诗人没有得到具体的回答,大笔一勾绘出了一幅“牧童牛背图”:牧牛归来骑在牛背之上的孩童青箬笠绿蓑衣,这令行人断魂的细雨纷纷,在他看来不过是助其玩乐的物事,心思单纯双眸明亮情怀愉悦,没有急急返家的匆忙,没有青衫湿遍的黯然,听了行人的询问,他乐于感受能够为人指点迷途的满足,遥遥地指着杏林深处隐约不现的村庄。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看似诗人找到了可以安魂休心的精神栖处,但在杏花迷漫的面纱之下却仍旧是一段遥远的距离,这距离不远不近,近在眼底却远在天边,不知能不能走得到头。    诗以全景开始,以远景结束,混然天成。开篇点出时间天气是清明时节的细雨纷纷,后边三句的断魂、借问、遥指都发展在烟雾缭绕的情韵之中,都是近景。然而结尾之时,牧童伸出手指向前方一指,又将人引到深沉阔大的境界里:前方有杏花一片,灿烂如雪,杏花之上隐隐约约挂着一幅酒招牌,而这杏花酒家依然被迷蒙的细雨所笼罩,与首句浑和如一,不留痕迹。读完四句,不容人不为之魂断。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一生落魄的人多,平生称意的人少,诗里那种无以派遣的感伤已超脱对当时天气的知觉,升华为对生命本真的体验。不如意事常八九,总有一些人一些人会突然触及自己心中最柔软的深处,那种痛那种伤无药可救,直欲狂歌乱舞才能发泄其万一。虽经人指点发誓要将那些人那些事放开忘记,重新寻求心中的净土,只是那地方忽隐忽现难以捉摸,而且发誓要忘记放开的人或事又时常相扰,前方道路定然泥泞,唯有靠心魂的坚毅与生命的执着去追寻,方能看到圣洁的仙境。  
  “发誓要忘记放开的人或事又时常相扰,前方道路定然泥泞,唯有靠心魂的坚毅与生命的执着去追寻,方能看到圣洁的仙境。”深有感触,学习了。  
  写的真好~~加油~~~
  “那雪下得正紧”, 和“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样,也是不加修饰,娓娓道来,境况氛围却自现眼前。  ——  附议氛围  于林冲,心是紧着的  于祭者,雨没有下在别处
  写的很好,坚持啊。。。。。
  写得真好
  【四】花落多少:孟浩然细腻感伤情怀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春困秋乏是古人经历了无数的冬夏方才总结出的经验,到底没有欺人。熬过了漫长阴冷的冬日,迎来大好的春光,本该四处游走踏青的时节,竟然情思困顿,朦胧迷幻起来。一觉睡去连天亮都惊不破浓浓的梦,梦里好似听到了鸟儿的啼叫之声,这声音来自天上地下,山川碧野到处弥漫。    神思恍惚之中仔细一听,啼叫欢闹的鸟儿原来不在梦里,而是真真切切地藏在窗外的碧叶青枝之间,实实在在。突然记起昨夜里似乎来了一阵斜风细雨,如烟似梦,轻轻叩打着窗棂,怪不得窗外的青枝绿叶更显的晶莹翠碧,玲珑剔透,只是不知道,满园的锦簇团花,红蕊寒心零落了多少!    这首《春晓》是浩然极为脍炙人口的一首,和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鼎足而三,是最精致的五言绝句。    浩然一生未入仕途,前半生大多隐居在家乡的鹿门山,以诗自适。襄阳鹿门山是东汉末年庞德公的隐居之地,浩然心神向往,写下一首孤寂清远的《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 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如痴如醉。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之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末二句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诗中的“幽人”既指庞公的精灵,也是诗人自己,他们早已同化为一体,不分彼此。唯有这样不食人间烟火的幽人,才能写出天然清新的《春晓》。一向狂放不羁的太白,很少对人称许,然而浩然人格的清高却赢得了他的膜拜: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诗中对浩然极为崇敬,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不但如此,浩然与之分别,太白又写诗相送: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后来,浩然出山游历长安,曾在在太学赋诗,诗中有一句“微云澹河汉,疏雨滴梧桐”,令举坐束手,王维称道。王维将浩然私邀入内署,恰逢玄宗到来,浩然隐匿床底,王维不敢隐瞒,如实告知了玄宗,玄宗亦是风雅的男子,久闻浩然的清名,将他从床底扶出,问他最满意的诗。浩然自诵平素所作,玄宗听见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怃然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浩然因此放还归家,由回到了襄阳。    襄阳的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再去京师以求仕宦,感于友人的盛情,浩然欣然答应。到了出发的那一天,碰巧有故人来访,风生笑谈,两人剧饮甚欢。朝宗久等浩然不致,派人来催促起行,浩然拂袖而起,竟斥责其送信的人来:“业已饮,遑恤他!”——我们饮酒言谈正欢,那里还顾得了其他?    浩然毕竟是襄阳的孟浩然,在红尘转过一周,又回到了出发的原点。他超脱与功利之外,不求仕宦的顺达,不求生活的宽裕,这些举手投足之间就可轻易得到的物事,对他而言,不过是一袭风烟。他所求的是对自然体验的亲切,对内心圣境的洗练,所以他看得透俗世的浮夸与浅薄,知道人生最华丽的瞬间片刻便是衰落凋残的开始。    枝头百鸟争鸣,原以为是春日最为繁闹的景致,殊不知,昨夜的一阵轻寒宿雨,早将万花飘落,飞红片片,铺了一地。青春竟这般的不耐消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对于这浅浅的一问,后世的清照作了回答: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化用偓《懒起》诗意,《懒起》是一首五言排律,最后四句写的轻巧喜人:“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和清照的词一比,仍旧黯然失色,毫不起眼。    雨疏风骤,正是暮春特点。在风雨潇潇的夜晚,独宿无聊,家国之痛不经然涌入眉头,只得借酒浇愁。清照虽是善饮,却也抵挡不住心的悲凉欲醉,三杯两盏就已经不能承受,昏昏噩噩的睡去。现实的惨痛在梦中不忍触及,所以竟睡得意外的香甜,一觉醒来,眉梢眼角还带着昨晚的酒意,一夜的雨淋风梳,院中的海棠定应是令人不堪触目,因而急急地向“卷帘”之人闻询。一个“试”字,显出了心中的不安与担忧,不忍问却又忍不住地想要知道的心思被刻画的淋漓尽致。谁知,卷帘人的回答竟出乎意料之外。她内心虽然极是渴望海棠依旧,然而,花事凋零毕竟是天道自然,奈何不得的事情,况且昨夜又添了一宿风雨,海棠花断然不会依旧了。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又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定该绿多红少,叶绿花残才是。“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是恰当,毕竟她尚未亲眼目睹那一片的残落。海棠虽好,风雨终归无情,再美再娇艳的花也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自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     清照用她特有的女子的细腻精警,阐释着她伤怀落寞的惜花情结,最后一句虽是妙到极致,但读来总有一种在歇斯底里的呐喊的感觉,不若浩然浅淡宁静。这是性情所致,浩然将生命参透,于世混不着意,深深扎根于生命的本体,所以对生活有着异样的亲切感知,超妙自得,诗情画意从笔端流出亦是清澹简朴,气息盎然。    浩然用极其简约婉转的语言,描摹出一幅流畅灵动的景致画面,韵致飘逸,意境清旷,淡而有味,浑然一体。夜来风雨,花落多少?不单是对春红零落的惋惜,更是一种对生命存在的思考与质问。    满地的残红,就像过往生活的片段,支离破碎。总有一天,我们都将老去,那逐渐斑驳凋谢的依稀往昔,才是我们真正无法割舍的缱绻情怀。    
  【五】西出阳关:王摩诘一诗送千古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    不止一次的怀疑前两句和后两句是否出自同一首诗,前者似乳燕雏莺,清音袅袅,后者若黄钟大吕,黄沙滚滚,这样的两句诗怎么会出现在同一首之中,随便轻巧地组合起来就成了一幕永难淡去的场景:    渭城春天的一个清白的早晨,静静地侯在客舍,为即将远去的友人送行,一壶美酒,满是至浓至厚的惜别伤婉,几碟小菜,尽怀着离别后的殷勤和思量。男人之间的情意,虽不似恋人分离时的悱恻缠绵,但刚硬的心思却凝重得难以禁持摇摇欲落。      窗外,蒙蒙的春雨悄然而至,打在渭城的小巷,洗去了昨晚一夜小楼东风的刻痕,似乎听见被雨丝沾湿了的微微落尘在呢喃低语,向人诉说着往昔抛舍不去的记忆。过去的许多美丽故事随风拂动,摇落身旁,是雨还是分离的泪?      客舍周围春色格外清新,那远去的古道路旁,是新青的柳枝,雨水滋润下青翠欲滴的叶子妩媚了离别的惆怅,记忆也都变得潮湿。既然离别不可挽留,那就再干了这一杯酒,前方的旅途从此各自行走,通往阳关的程,道路虽广,行人虽众,茫茫大漠,你却再难找到一个旧时的相识。    这首送别的名曲,又题作《送元二使安西》,元二究竟是谁已不可知,安西也不是如今甘肃的安西县,而是唐代设立的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库车县内,从渭城到安西,长路迢迢,风光迥别。经历了安史之乱的王维已是白发垂垂的老人,对生命格外的看重,然而,友人此去千里万里,世事动荡里他能否保全的了生命,心中实在不知,就算他能够平安无事,骑马人归来,只怕那时自己坟前的杨柳已蔚然成荫,人鬼殊途了。这一场的生离竟要成为死别,如何不动情伤怀?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直接写离别之情,全部的情感都倾注在一杯淡酒之中。心中虽是有无尽言语,只是离别在即,心情纷扰杂乱,一时不知应该提起哪句,千情万意,皆付诸酒。离别时的对饮,自不同于久别重逢的痛快酣畅,不免有些苦涩酸楚。一斟一酌,当时只道是寻常,现在却竟发让人这般留恋起来。越是寻常的情状越能触动人心,紧相呼应的“西出阳关无故人”,使这杯酒饮起来愈发的沉重。那是故人的一片热烈肝肠,出去阳关向西,面对异域山川,风俗不同,语言有别,茫茫大漠杳无人烟,内心定是不尽凄凉。此时的故人之情,较之往昔,更加的弥足珍贵。    全诗语言朴实凝练,形象生动逼真,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轻愁笼罩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道出了人所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成为饯别的名曲。    同时的高适在一个大雪纷扬的日子,写下了一首与之相似却更加慷慨激昂的别离诗篇: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开篇两句写眼前的景色春用白描的手法,北风呼啸,千里黄云,隐天蔽日,长空断雁,整个世界都似处在一片昏茫黯淡之中,纷纷飘落的大雪塞满了人间,埋没了天地山川。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里,如登绝顶绝世独立俯视众生的英勇气概,风云捭阖,鱼龙惨淡,喊出了豪气干天的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送别诗中少有的豪迈。高适同一题目的另外一首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从这里可知,此时的高适仕途蹭蹬,仍在功名之外徘徊,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然而光阴的蹉跎减不了胸襟的开阔与气度的恢弘,那是人生至高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生命有着绝对的自信,所以一扫离别痴缠幽怨的老调,沦落中用各自的豪情取暖,焐热命运的慰藉,使人如闻山巅水涯的壮士长啸,英雄狂呼。    为续阿朱之命孤身独闯聚贤庄的萧峰,在前行的途中,亦是天下谁人不识君,只是那些人却不是他的知己,而是人人欲杀之而后快的复仇者,这条路走下去必定艰辛,但既然犯下了错,欠下了债,就得偿还,丢了性命也义无反顾在所不惜。萧峰不愧是金庸笔下第一英雄,聚贤庄内血战之前犹能泰然自若,他自知难逃一死,看透之后反而说不出的轻松:“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惧?”,搬出几坛好酒,满满倒了几十大碗,他端起一碗酒来,朗声说道:“这里众家英雄,多有乔峰往日旧交,今日既有见疑之意,咱们干杯绝交。哪一位朋友要杀乔某的,先来对饮一碗,从此而后,往日交情一笔勾销。我杀你不是忘恩,你杀我不算负义。天下英雄,俱为证见。”    劝君更尽一杯酒,从此萧郎是路人。此时的萧峰心中比之摩诘更为悲痛,行走江湖,靠的的交情,讲的是意气,然而,这些和胡汉恩仇相较之后,皆可视之如蝼蚁,弃之如蔽履。人情原来这样的的薄凉不牢靠,我们竟能做到决绝如此。    有多少人,我们分离过后就不再相见,当初明明约定好的来日方长,一不小心就等了一生。不是不愿相见,不是没有过想念,只是在新的环境结识了新的人,往日的情怀一点一点零星碎去,再没了当初萧萧的风雨里把酒临轩执手相看泪眼的伤别之意。    因为见惯了人情的孱弱单薄,所以摩诘才深知故人之情的贵重,西出阳关无故人,原来他心中竟是如此的害怕,害怕被故人忘却,不再记起,原本过命的交情变得形同陌路。    杨柳青青,几行清泪化作天边的细雨,在离别面前从来就没有强者:    怕伤别,人间最苦,空折杨柳无数。 刚肠对酒杯来去,浇不到辛酸处。笑未住,泪先坠,从今万里他乡路。鹧鸪声怒,况又是天边,云舒风起,落日千山暮。    休悲叹,我醉高歌君舞。往昔愧有相负,千金纵买光阴顾,能慰而今楚楚?春几度,多少梦,醒来依旧归尘土。擒龙斗虎,任骇浪吞舟,孤鸿隐没,还起当年不?    古道苍凉,蒙上朦胧的轻纱,竟然显出江南的情致,风雨淅沥,隐匿了故人远去的足迹,旧日的时光也随之而去无处可寻。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岁月的点滴敲打着人的心坎,如同雨落芭蕉,声脆荡漾。    西出阳关的人,是否听得见驼铃的叮当,那是关内故人跌宕而浸润的心境,里面满是思念的惆怅与销黯,请记住,请记住无论走多远,无论在哪里,记得回来,到什么时候也不要忘记曾经的故人。    前方的路 我们都要自己去走,分离之后,离开的人独孤一程,留下的那个又何尝不是黯然销魂,无人同伴?人到底是渺小微茫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情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得到,所以只得守候着心中那份坚持与勇敢,熬过山川的阻隔,熬过岁月的落寞,仍然笑颜如花,默默祈祷,你我都要幸勿相忘。  
  @无常09  16:55:36    “那雪下得正紧”, 和“清明时节雨纷纷”一样,也是不加修饰,娓娓道来,境况氛围却自现眼前。    ——    附议氛围    于林冲,心是紧着的    于祭者,雨没有下在别处  -----------------------------      个人觉着,两人当时境遇不同,但定是同样的落魄伤魂
  @仙仙卷  18:21:24    写得真好  -----------------------------  谢谢 希望多提宝贵意见
  @红米饭不好吃  10:41:29    .   -----------------------------  欢迎
  @红衣僧  17:06:54    写的好~   -----------------------------  谢谢
  礼尚往来
  【六】不须归去:张志和的隐逸情节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这首应该是最早的隐逸词吧。    作者张志和,字子同,号玄真子,他原有另外一个名字,叫作龟龄。父亲张游不置产业,一心好道,所以给儿子起的名字也受了影响,两个儿子分叫鹤龄、叫龟龄。龟和鹤都是寿命很长的圣物,带有吉祥的意味。    这个名字好似真的给他带来了运气,十六岁就已经明经擢第,中了进士,深受肃宗赏识,不但赐名“志和”,而且让他做了待诏翰林,算是格外的恩宠。只是不久家里亲人去世,辞官归去,再没回来。    性情高迈不羁的他,注定不能再官场宦途久住,因为那五湖的风烟才是他真正的归栖之地,生命的根土。他每日逍遥于山水风色,自称“烟波钓徒”,处江湖之远,遥看着尘世的纷争绕绕,意与白云共闲。    肃宗怀念当初那个才情少年,赐给他奴、婢各一,志和做主为他们定了终身,把他们唤作“渔童、樵青”, 情闲意适。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陆羽、裴休问他平素有何人往来,他又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这样的情致不似唐人,他应是从魏晋风流里逃逸出来的精灵。颜真卿初到湖州,约他和陆羽等人游玩,共赏湖烟。烟雨迷蒙中,志和酒酣耳热,击鼓吹笛,写下了开头那篇《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纯用白描手法,平平道来,毫不见惊奇之处,然而,极平,却不显浅薄;至淡,却不觉乏味,其中自有不尽的意趣与境界。正如那首打油诗一样:高高山上一棵槐,山下有个孙有才。有才有才干啥呢?我看槐花几时开!没有精警的句子,没有冷艳的想象,没有滚滚的气势,却气象万千,意境迷人,令人爱难释手。    不过,若仅仅如此,志和这首小令还不足以妙绝千古,最精彩最令人向往的的还在最后两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一丝斜风,一丝细雨,交织在花开的春月,心在喧嚣的尘缘中宁静,那些掠过的风景,涌动的人潮,皆在这美丽的天气沉醉。任它风絮满城,任它雨打芭蕉,任它裙湿襟凉,直是不须归去,戴一顶箬笠,着一身蓑衣,守候一川斜风细雨,瞭望漫天薄雾轻烟,桃花流水之处,山青水绿烟雨蒙。     清晨或者黄昏,在那斜风细雨的片刻光阴,静静地守五湖风烟的缱绻,在淡青色的雨和风里,给心披上一件浅碧的缕衣,不去想世情的温暖与苍凉,不再念生命的温存与忧伤,眼中的影像和容颜,唯有斜风,唯有细雨。微盍双目,灵魂入定,静听风吹过耳畔的慵懒和雨敲打空巷的飘逸,生命开始美丽惊艳。    这情形和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相似,只是,柳宗元一生傲岸,孤高的心性自然而然从诗中泄露出来,因此,他的诗寒寂冷陌,不近人情,没有志和怡然自适的温暖色调。伴着岁月的老去,人在世间积攒眷恋的事物越来越多,多到不堪他们的重负,有时不得不选择遗忘和丢弃,这样才能给流浪的心灵一个宁静的住所,不再执着于俗尘的是是和非非,让悬挂心头的遗恨在阳光底下飘然滑落。眉间心上,总要有些斜曳飘摇的美好情思才好。    这组《渔歌子》共有五首,是唐诗衍化为词的一个创举,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故能“风流千古”,享誉内外,它对词学的诞生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获得了“词祖”的殊荣。施蛰存先生曾说:“玄真子与词的关系,在其所撰渔父词五首,此唐词祖宗也。”也有人说,太白是词的生母,而志和是词的乳娘,所以后来仿作的诗人极多。    东坡的四首《渔父》词,便是其一,既有自我心境的写照,也有对己的一番嘲弄与悲悯。    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笑,轻鸥举,漠漠一江风雨。江边骑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打渔归来的渔父,将打得的鱼蟹随便吩咐旁人看理,便向江边的酒家走去,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应该不止一次的来此醉饮了,生活极是逍遥自在;醉倒之后,起身而去,迷乱恍惚之中寻觅着归去的路途,轻舟短棹,任意飘荡,醒来已是晓风残月,却一时间记不得到了何处;其实怎么会真的不知到了何处,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落花飞絮成春梦,睡眼朦胧惺忪,欲醒还醉,似醉又醒,向人间苍茫一笑,古今不过只在醒醉两端,哪里分辨的了;也许是渔父轻轻的笑声,也许是误入芦花浅处的争渡争渡,惊起了一滩鸥鹭,漠漠轻寒,带了一阵斜风细雨,已经跳出仕宦羁绊的渔父,如同鸥鹭翱举于漠漠风雨的烟浪之中,悠然自得,不急归去,而骑马奔波于宦途的官人,面对滔滔江水,踟蹰难行,只得托庇在渔父的断蓬孤舟。    渔父经过一翻醉饮的升华,已是走向世俗功利之外,而骑马的官人却仍在宦途的沉浮中挣扎奔劳。红尘的羁绊唯有通过孤舟的摆渡才能得到超脱,里面有着极深的象征,那是渔父超越世俗名利羁绊之后对世人深切的悲悯情怀。这世人不只是困顿于仕路的“官人”,更是沉溺于功利的人间众相。连一国之君的李煜,对渔父超然物外的飘渺也是向往不已: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浪花有意千重雪,东陂的“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就从此而来,桃李无言一对春,是绚烂到极致的春色。此时此景,携一壶酒,拿一竿纶,世上再没有如此快活逍遥的人。一棹春风,一叶孤舟,一纶茧缕,一钓轻钩,轻浅的水渚飘荡着片片飞红,慢斟一口瓯中的薄酒,神游太虚,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这一切都开始于这首“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志和的兄长见到这首词后,生怕他“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再难见面,和了一首将志和呼唤归来:    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桧已胜攀。  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志和虽是神逸飘然,但兄长殷切的情意毕竟是感动于心,浮棹欣然归去。鹤龄在会稽城东买了块地,花竹掩映之中,为他修葺了几间茅屋供他居住。他闲来常钓鱼溪边,不置鱼钩,非是为了桃花流水的鳜鱼,只是为了享安然静卧意与神会的仙乐之福。    青蒻笠前明此事,绿蓑衣底度平生,斜风细雨,原是生命的常景,我们却少了一份恬淡的心境,不敢去细细斟酌那一番风雨的味道,在它还没到之前,就早早躲开,生怕浸润透了衣衫罗裙,所以生活失去了该有的诗情画意和眷恋情怀,一天又一天的匆忙日子里,庸庸碌碌地颓废着无聊的情绪。  
  mark  
  没人理会啊
  支持期待。
  @天风拂我  11:15:49    支持期待。  -----------------------------  马上更新
  也常诵读诗词,却很少细品意境,白读了。
  @xiaoyehehe  10:03:39    也常诵读诗词,却很少细品意境,白读了。  -----------------------------  欢迎 呵呵
  【七】前心难忘:白居易思念如狂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白居易《夜雨》    这是一首悼念初恋的诗。    居易少年时的邻家,有一个和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女子,名字曼妙,唤作湘灵。居易写过一首诗来形容赞叹她:“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姮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湘灵生于贫苦农家,早岁丧母,神情中不时显露出忧伤黯然的情色,俨然就是那个哀愁的潇湘妃子。然而,这样美丽情事必定难受天佑,得不到善终。家世不同,门第有别,爱情不过是无聊的消遣,居易看着佳人离去的背影,那是令人悲悯的精神安抚,是令人感叹的虚空解脱。    这样的别离,连哭泣都不能光明正大,其中的相思,再难言说,只能藏在各自的心底,用岁月的无情之火将它锻炼成灰不流余烬。从此的你我枯寂如夜锁深笼的孤鸟,拼尽气力才能熬去那缠绵冰冷的夜晚。河水虽浊,犹有清日,乌头虽黑,尚有白时,然而这次的别离,明知再不是后会有期,彼此也唯有甘心忍受,无可奈何。    爱过,这就够了!    爱情得不到亲人与世俗的支持,居易离开故土远游长安,去求功名。迢迢世路,孑然一身的寂寥无处排遣,只得扔向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泪眼凌寒,凝冻不流,说出环境的恶劣,黄河中的水冻得发白,千里黄云,白日昏昏。举目天寒野旷的四周,只看得见几篇瑟瑟发抖的瘦叶在风中飕飕作响,更增加了几分旅途的凄怆况味。“每经高处即回头”刻画极为细腻,将途中思念的情切,孤苦的难耐,描摹的如在目前。切身的体验不加渲染铺陈,却用最寻常最平淡的话语道来,所以格外的惊心。前两句着墨于自己的窘况,后两句话锋一转落笔在湘灵是身上,柳永“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应就是从此化来。心爱的男子离去,只剩思念的女子卷起珠帘仰望,数尽了夜里的寒星。过了夜半,还未将衿绸暖热,不是不能成眠,只是独宿空床太无意思,懒得去打理睡觉的心思。形影相吊,感念于它的不离不弃,那盏残灯通宵跳动着微弱的火头,一任蜡炬成灰,泪始干净。    岁月的侵蚀里,湘灵如一滴水般悄悄消失在居易的世界,纵然思念如狂亦不敢再去招惹那份注定无法实现的爱情。居易奔波于宦途的横逆困穷,湘灵的清雅意象虽是时刻环绕在思绪的美境,却没有与世俗决裂给她一场盛大婚礼的勇气与力量,爱已成往事,只能把回忆当做晚餐,不再纠缠。    相比于世间众相,再找不出几位比居易更为痴情的男子,就连伤心一生的容若在妻子死后不久,就已移情别恋,再多的顽艳词句换不来亡魂的容颜如玉。也许居易是为了报复母亲对他和湘灵婚事的不允,直到三十七岁那年在母亲以死相逼下,才同僚的杨汝士接了连理。只是新婚的欢愉消磨不掉对爱情埋葬的恨和憾,因为这恨和憾早已刻骨铭心,任风狂雨虐,岿然不动。    婚后的第三年,年已四十的居易仍旧未能将尘封的情事忘怀,在一个“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夜晚,隔着薄纱的窗听那雨打芭蕉的零落滴答,按捺不住心中的思念如潮,写下了感人至深的《夜雨》。    最真挚的感情只能用最直白的言语来表达,唯有如此才能动情,稍加修饰便已经失去了本来的元心,只是剩下一副堆砌的皮囊。    全诗大量重复用字,没有比喻,没有用典,也没有比兴,更没有格律的羁绊,娓娓道来,如泣如诉。心中日夜想念的女子,万水千山,搁浅在记忆的边缘,其实就是比邻而居又能如何?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那道不敢逾越的防线是比天涯还要遥远漫长的距离,所以这一切只能深深埋葬,落叶像蝴蝶一样美丽地飞起,蝴蝶像落叶一样枯萎在 梦里,我把这份情深深埋葬在心底,你可曾知道我依然每天都在思念着你?    予“人”一个“隔”字,予“事”一个“结”字,“隔”、“结”都是冰凉的字眼,却用来烘托炽烈的情感,然而,火热终究要败北与冰冷,引出肝肠绞痛的悲怆。乡远虽是不得归去,肠深虽是不得解脱,但是仍然无日不去瞻望,无夕不去思量,连用两个双重否定,足见用情至极至深,因为那个女子给了自己一生的爱情,是自己独家的记忆。    前八句全从虚处挥洒,情之为物本是虚空,难以左右,似花非花,似雾非雾,常在更深人静的时候出来缭绕,凄断人肠,到了天明破晓,一帘晓风残月,和暖的日光透过稀疏或紧密的叶,晒了一地,他也许就此消失不见,再难寻觅,来如春梦,去似朝云。    接下来的四句,只用了二十个字来描写夜雨的苍茫景致,寻常时候已是难耐,残灯暗暗,夜雨潇潇,更助不尽的凄迷,这四句不写思量,不提人事,不涉情愫,却用简洁的言语绘出许多意象。秋雨带来寒意,闪烁的残灯不会给人以温热,“苍苍”二字既是对风雨的描写,又是对此时消沉心境的揣摩,不着一字去写思念的情状,入骨的相思之意却自然流露,展览无余。    结尾一句最是悲凉,那些曾经的往事,因为太过美好,所以总不愿意忘却。然而这些美好到底是曾经的记忆,对比于失望的现实,只能更增对现实的厌卷。雨夜迷情,失魂落魄,此意何堪?沉溺于往昔毕竟不得超度现世的烦恼,无路可寻,唯有转向“佛主”乞求情救赎,在四大皆空的禅意里,将情孽从心头生生剜掘出去,对今生今世的不了之情做个了断。虽有千般万般的不舍,也只得如此!    然而,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心中的孽缘,佛主对之亦是无能为力,“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情债的困挠,必须得到平息才可安心,灵魂若受情困,脆弱的心像被无数无色无相的丝线千缠万绕,挥之不去,斩之不断。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念由心生,心由谁控?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情事多沧桑。这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情,不忍放弃,但最终还是被世俗左右。为什么不愿放弃?是什么在牵引着那颗可怜的心?情殇,真的折磨人,它清凉苦涩,它缠绕难解。一段尘封的往事,一曲喑哑的情歌,被当年痴情煽动的那缕新愁,越品,就越感内心的绵乱曲绕。    后来,居易在蒙冤被贬江州的途中,不经意间遇到了江湖漂泊的湘灵湘灵虽是经历人世沧桑,一脸的风尘,容颜早已大变,居易还是轻易地发现了隐匿在霜华之下的美丽,这是他自己都没想到的意外。几十年阔别阻隔,没能熬尽心中的那份情意,居易将湘灵揽入怀中,两人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应被旁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这首诗里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这段居易亲身经历的悲剧般的爱情为《长恨歌》打下了基础。    每个人心中总有那样一段经历,不忍从心头抹去,也不愿轻易记起,但总在最为伤婉的时刻突然涌入心头,把原本模糊黯淡的情意亲切的摆在面前,销魂不已。    
  @晨小染  21:09:20    你也来书话了。    喜欢这里的闲适。    :)  -----------------------------  是啊 氛围很好的
  【八】三更归梦:徐再思枕上十年事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水仙子,是元曲中最美的曲牌名字,它还叫作《湘妃怨》、《凌波仙》、《凌波曲》等,虽然一样的温婉动听,然而太过着落到实处,少了一份的轻盈灵动。如同冬日的雪片,纷扬在天空,朦胧似梦,一旦粘到了树木山川堆砌起来,虽是银装素裹,毕竟没有原先的美丽如愁,惹人情思。    而这首《夜雨》又是其中写的最优美伤怀的一篇,作者徐再思,字德可,浙江嘉兴人,至于他生于元朝的那一年已经难以猜测,只知道生活于1320年前后。钟嗣成的《录鬼簿》是元代戏曲史料性的著作,里面说再思性喜甜食,所以自号“甜斋”。故人好以“斋”为号,像最为有名的“聊斋”,钟嗣成也自号“丑斋”。 再思的散曲集《甜斋乐府》和贯云石的《酸斋乐府》,因两人的字号相映趣,故后人将两家散曲合辑成集,名为《酸甜乐府》,算是冷落生活中的一点温火,对于当事者虽是于事无补,在后人来看毕竟能够有些美好的想象。    无论怎样,文人生在元朝就是一件悲伤。    在那个黑白颠倒的时代,南人和知识分子不免要遭到凌辱和歧视,“八娼九儒十丐”虽嫌略有夸张,但也可以从中看出知识分子入仕的窘迫穷困。再思在宦途中奔波挣扎一生,到了只做到嘉兴路吏的官位,失落于功利的现实,却因横溢的才华而得名于后世。    这首《水仙子-夜雨》就写于他江湖宦游的时日,作为南宋遗民的亡国之恨,作为元朝落魄文人的前途无门,颇有“英雄失路”的感慨。这首作品贵在描写普通人的情感和落寞,将人生的失落与亲情相溶相化,所以怵目惊心。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渲染了感伤的情绪,使全篇弥漫着或浓或淡的哀婉与凄伤。梧桐和芭蕉都枝叶阔圆的植物,总是和离愁客思、寂寥悲伤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白居易有“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萧瑟,李商隐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凄迷;    王昌龄有“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寒寂, 杜牧之有“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冷落;  
  温庭筠有“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伤怀,李重光有“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的无奈;    苏轼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幽静, 林逋有“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落寞;    晏殊有“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付;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的缠绵,卢绛有“玉京人去秋萧索,画檐鹊起梧桐落;欹枕悄无言,月和清梦圆;背灯惟暗泣,甚处砧声急。眉黛小山攒,芭蕉生暮寒”的悱恻。    梧桐芭蕉的意象境界已被前人道尽,所以这里仅用一笔轻轻淡出,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和接下来的“三更归梦三更后”形成了鼎足对。所用量词极不寻常,给人清新的感受,宣泄出浓浓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言语虽短却有着不尽的意思,妥帖自然更无一点斧凿痕迹。    芭蕉叶上雨声多,曾经的青翠葱茏,曾经的光艳照人,曾经的朝气勃勃,曾经的美不胜收,今夜之后,都该让位给荒芜、萧瑟。那叶上的一点一滴都深深敲在心坎之上,惊起万里归家的好梦,再也难以从容睡去。    “落灯花,棋未收”,写归梦忽醒,回到了独宿客舍的现实情景,由昏暗的灯光看到凌乱的棋局,再由凌乱的棋局而想到自己的虚无的处境,怎不伤怀?这句化用宋代赵师秀的名句“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从侧面刻画思乡者梦前以棋解闷,梦后独对孤灯百无聊赖的神思与情态。     “叹新丰孤馆淹留”,联想到唐初大臣马周年轻时的窘境,他外出时曾借宿在新丰的旅舍,店主人见其穷困,供应其他客商饭食,却独不招呼他。他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这里暗示了诗人百无聊赖、备受冷落的情怀,抒发了对穷愁潦倒生活的失望与不满。    细听烟花剥落时候的炸裂之音,与窗外的雨声滴答相和,别样的伤魂。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从春到秋,不经意间就过了十个个轮回,原来岁月如此的不耐周旋。    这十年恍若一梦,一切还是原来的旧时模样,只是白发双鬓,连心都已不再年轻。一抹斜阳,万点昏鸦,流水一圈圈地环绕着古村清泠,死死不舍落日的归去。浮云欲把斜阳阻,无奈又被风吹去,这时的再思应当记起了山谷那首《虞美人》: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  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  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  平生千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纵在天涯,也还有江南的音讯,院中的寒梅一朵已经胀破花蕾,只不知是该喜该忧。春天悄悄的来袭,绿遍天涯地角,而头上的霜发却再难回转成青丝。万里的轻狂,到底为了什么?轻易间,就岁月熬干,把年少情怀荒芜。    然而,老去的不仅自己,还有江南的二老。    想得家中深夜坐,还应说著远行人,为人父母,谁不如此,儿女却未必尽职。尘世喧嚣,让人不得静坐观心,原本对之最该思量的双亲,在心头却很少泛出他们的影音。浮生里会念梦里的女子红颜,会念浮名的云烟缭乱,会念功利的现实争喧,却独独不念家中二老的平安。    是不是真要等到他们老去,老的再也无法出门翘首,再也看不见落日秋风,再也说不清絮絮叨叨的话语,再也无法清楚的算出儿女到底离去了多少时日,在外的游子才肯归来?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人总是在年华老去、潦倒他乡、沧桑落寞时,才会回首天涯。十年之间,历经多少尘事,而远在江南的二老,却总在为久客不归的游子担惊着心肠,这里侧面落笔,不说自己如何的思念,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浓烈的亲情,更加独特,深扣人心。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浮世酴釄,有不尽的羁绊。每个人都是生命久客在外的游子,独自天涯,看那小桥流水之畔的人家,听那枯藤老树之旁的昏鸦,骑着瘦马踽踽行在苍茫的古道,任西风吹断柔肠。    水影碧涵,天影烂漫,倒印着喧嚣尘上的孤雁与片云,在夜色如墨的萧萧宿雨之时,再难禁沉痛的往事。梧桐芭蕉叶上的声声淅沥,逼人直欲狂呼痛哭,撕心裂肺。幸好这不堪苦痛的生命中还有一个可以归宿的家作为温存的依靠,有了它,心中方能平宁,在哪里没有热切的欲望,没有苍凉的绝丧,不唏嘘慨叹,也不百感集心。    归家的路就在脚下,哪怕一肩风雨,亦要坚定地迈步前行,不理坎坷。即使岁月消磨了桑田沧海,纵然流光苍白了物是人非,依旧风雨兼程,让不切实际的幻想,如尘似沙的过往,都在斜风细雨中洗去,哭泣着或微笑着,回归内心的净土。          
  【九】寒雨芭蕉:汪藻展尽数尺心    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  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汪藻《即事》    雨打芭蕉,自古以来都是凄苦的意味,不堪听闻,然而汪藻这首,却有了新意。    时间已是深夏,飞红落尽,早过了伤逝感怀的暮春,绿肥红瘦,剩下的多是蔓延肥硕的枝叶。真正凄苦的时候,竟连悼花惜春的资格都没有。槐树发芽开花甚晚,而此时,槐树已是浓郁的一身。天气沉闷,燕子在枝头将着幼雏,细数逝去的日子,算着离长大的时刻还有多远。    端坐室内,有意无意地听燕子的絮语叨叨,窗外下起了雨,这雨不知是骤是缓,是大是小,只是下个不停,打在帘外的芭蕉之上,凉意袭来,透骨入心。    其实,冷的不是天气,而是自己的内心,这股寒流从心穴溢出,散入四肢,凝冻了四围的气息。芭蕉叶上无愁雨,自是多情听断肠,雨和芭蕉叶从来都是自然界的无情之物,只不过是是人自己多情的心,听出了里面本不存在的断肠声音。     “非是风动,非是旗动,是尔心动。”心动没?动了,就得认输,输了境界,输了修为。输了就要重新修练,今天也许为这动心,明天也许为那伤怀,然而,把时间和空间都延长到无限的黑白,这一切都不过是宇宙苍茫中的一粒尘埃,甚至连尘埃还来不及算上,就已全部消失。所以人生的悲欢,又怎么能不可笑?    也许是因为看得如此通透,也许是因为时间没给他来得及“碧梧偷恋小窗阴。恨芭蕉、不展寸心”的机会,笔锋一转,把神思拉到芭蕉树前,恶狠狠的指给人,看吧看吧,哪里有什么芭蕉不展丁香结?芭蕉都展开了结,你还不开心什么?    原来,时至深夏,那紧锁的丁香结已是悄然舒卷,展尽了数尺寒心。只是,芭蕉本无心,剥尽层层,内中空空,那里竟然不存一物。禅语有云“修行如剥芭蕉”,世俗的心被人间种种欲念所裹,修行便是将层层伪装脱去,找回纯真的自我。唯有彻悟尘世的一切杂念,乃后方可见性,求得正果。  
  不过,联系到汪藻的身世,这首小诗自有其背后的深意。    汪藻,字彦章,饶州德兴人,生存于南北宋更替的时代,心性耿直,对国事有着几许感痛。早年曾向江西诗牌的徐俯、韩驹学诗,因一篇《春日》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末世开始得享盛名。     一春略无十日晴,处处浮云将雨行。野田春水碧于镜,人影渡傍鸥不惊。   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茅茨烟暝客衣湿,破梦午鸡啼一声。    春日里本应风和日暖,然而这一年的却是略无十日晴明,天空的浮云携带着雨水到处  浪荡,这般的天气不由使人想起时局的惨怛,人事的困顿。野田里的积水,吞没了庄稼禾苗,湛碧如镜。尽日的漂泊,连渡旁的鸥鹭都相熟起来,看着似曾相识的江湖浪子,不惊不惧。世事即已如此,悲叹亦是无法,幸好有茅舍人家的一株桃花,似开未开,最是风情,耐不住寂寥,出篱而望,向来往的匆匆行人嫣然一笑竹篱间,见此入画景致,浮想联翩不已。然而,草屋边的烟雨靡靡,打湿了衣裳,午后的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全诗清新明快,闲情适意,原是一首难得的好诗,只是透过岁月的苍白,里面的真意已是不敢仔细推敲。    早在徽宗崇宁五年考取进士时,彦章由于跟同官舍的王黼交恶,在王黼当政之时,他便失去了出头的机缘。虽是在翰林院里以敢于上书直言而为人所称道,只不过这仍不足以使得他官运亨通。    心性孤高的男子定是不忍就此沉沦,处处仰人鼻息,神思抑郁忍之中,在那冷冷清清的翰林院里,填写了一首词牌名为《点绛唇》的小令,以寄寓自己不堪牢落的情怀:      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新月娟娟,夜色寒冷,江水宁静,朦胧如梦的山川衔涵起满天的星斗。有月有江,有山有星斗,这不过是极寻常的景物,却给人一种凄清的感受。“起来搔首”,只是一个动作,内心的沉郁便已自现,横窗的梅影清瘦,更是诗人的自许,隐约透出胸怀不平的愤懑。大好夜晚,远离了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的宴饮欢歌,独自消受,月落乌啼霜满天,突然间心头兴起了浓郁胜酒的归思。“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这个结尾看似是前面喝酒话题的延续,然而辞浅意深,颇耐咀嚼。用语一气驱使,旋折而下,繁音促节,余音不尽!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无可厚非,旁人也没有多少余话可说。只是后来有人觉得这词不大好理解,便先后前去问询:“你词中的‘归兴浓于酒’,何以定然要在‘乱鸦啼后’?”心中正有无穷失落的他,竟连头也不抬地回答:“无奈这一队畜生在那里聒噪个不停!”来的人识趣地笑了笑,不再说话,大家怕自己惹上麻烦,从此不敢在与彦章来往。    好个炎凉的人情世事。    命运虽是不可预知,但它毕竟总在变化,万事都有个转机。不过,这个转折彦章未必愿意经受,他心中所想,只怕是宁可一生就此消沉,也不要眼睁睁的看着他一步步的来临,却又无能为力。1127年,宋室南渡,年近半百的彦章承受着亡国的惨痛出知徽州,已是君临天下的高宗对他颇为赏识,数次提拔,但他仍然不得不屈身侍人,因为那时还有一个秦桧。    彦章不满于帝国的摇落和秦桧的奸诈,在一次的宴席之上,想起当年所写的《点绛唇》,遂命人在酒宴上演唱起来。露骨的嘲笑与讽刺,必然招来恶毒的嫉恨与报复。不久,秦桧唆使朝臣弹劾彦章,将之贬到远离京城的永州。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理虽如此,终究不过是困顿于途的人发牢骚的借口,而说这样话的时候,心中所想的也定然不是今后如何的独善其身,而是怎样才能够再起东山。    谪官永州的彦章亦是如此,“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在那片苦风楚雨之中,白费了些许气力,耿性忠烈,肝胆似铁又能怎样,还不是一样无人待见!    江山本是他宋家的江山,彦章心肠虽热,到了也只能作为一个局外之人,冷眼旁观,或体味身为一个孤臣的悲哀,或享受一个平民的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院中的芭蕉,纵然展尽了心结,雨声敲打,依然动人魂魄。    浮生余年里,也许会像杜牧之那样,“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为的是聆听点滴之声,赢得归乡的好梦,然而,好梦还是不回去的好,若是梦中归去,觉来免不了又是一场肺腑的翻动;也许可以听闻寒雨滴上芭蕉,参禅入定,在觉后悟的生命的真谛,原来“浮生不定若飘蓬”的江湖狼迹不过是一场梦的虚无。    风儿飘,雨儿扬。风吹回好梦,雨滴损柔肠。风萧萧梧叶中,雨点点芭蕉上。风雨相留添悲怆,雨和风卷起凄凉。风雨儿怎当?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    当无名的烦恼来袭,失意与彷徨灼烧每一根脆弱的神经,若守住一颗宁静的心,烦恼将不复存在。每个人的面前,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崎岖但充满希望,却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走的到尽头。     
  【十】动如参商:杜子美人生不相见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杜甫《赠卫八处士》  对于交朋友,李白这样的男子,是不适合的。    他心胸通透,将人情世故看得明白晓畅,万事都不留滞于怀,任你思念成疾,他依旧在山川岁月里逍遥快活,“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的世外仙源,才是他在人间的天地。    伤心千年的离别,在太白眼中亦是兴高采烈的事情。别人送他,他写诗相赠,“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传唱经久不衰的名句里有几分是他惜别的情?他送别人更是逸兴遄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境界美极,只是没有别离的伤感。故人离去的惆怅如习习春风,拂过心思,雁渡寒潭,不留痕影,转过身去,仍旧沉醉在他的千顷月色之中。    别后的岁月中,那些世俗的故人,他来不及想念,相逢固然欢喜,永世再不相见也没有为之忧愁的必要。比之于杜甫,太白对故人的情感实在吝啬的多。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一句话,道尽人世的悲哀。    世间还有何等的感情能凄怆过此?而我们除了悲恸,无能为力,避无可避。    远古的时侯,有一个部落的首领高辛氏,也叫帝喾,有两个好斗的儿子:阏伯,实沈。如《大话西游》中青霞紫霞姊妹,也许因为前世的相斗,恩怨太深,上天安排他们成了兄弟,企图化解他们之间的恩怨纠缠,可是,适得其反,兄弟二人斗的更加狠恶起来。帝喾一怒之下,把实沈送到大夏,立为参神,主参星;把阏伯送到了商丘,主商星。从此,两兄弟便永不相见:商星升起,参星则落,若是参星升起,商星则又落去。不知他们在前往各自领地的时刻,有没有后悔往常的相斗,像紫霞在与牛魔王王成亲前,想到这辈子就青霞一个姐姐一样,想到这辈子也就这一个兄弟。    此出彼没,永不相见,故人之间虽没有如此沉重的仇恨,只是命运无常,牵动世间的悲欢,却不得不承受着动如参商的离别。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古今离情,多是契阔千里。所以,煞然间的别后重逢才尤其的令人兴奋喟叹:今天是什么样的好日子,你我竟能在春雨缠绵的夜色之中,共此烛光?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别离的时间太过长久,连重逢都不敢轻易相信。    借着微光,依稀认得出旧时的神情模样,却忍不住又要感喟岁月的无情。这一世的光阴总觉过得太快,白云苍狗,天际流光。年少时的草草一别,想不到竟要耗费二十年的相思,才能换取再次的相遇。不管多久,重逢了终究是美好的事情,只是这么漫长的道路不是每个人都能等的下去,访旧半为鬼,怎们能不让人凄然断肠?    二十年后的重逢,最惊心动魄的就是各自容颜的改变,眼前白发霜鬓的老翁,怎么也不能和模糊记忆中的那个一袭青衫的故人相螯合,只得从往事中慢慢寻找旧日的默契。故人的到来显然也使主人格外的欣慰和高兴,冒着夜雨剪割来春日的新韭,备下了饭菜。激动于故人的神情和重逢的难求,因起酒来,不再慢斟细酌的相劝,独自先干了十觞。虽然“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但故人相对,仍旧渴饮的异常痛快,十大觞酒亦是不醉。    这样的友情,触手可及,却因不知珍惜,只能流水逝去。有多少人,在离别的时候,说着要联系,要再见。然而,转过身后,各自天涯,一个向左,一个向右,都倔强着不肯回头。没有相遇的机会,想形同陌路都无法办到。    参商无法重逢,而你我却可以相遇,为什么却又不见?    是害怕场面的尴尬,还是惊愕再浓厚的情怀都有淡去的一天,还是恐惧岁月的流逝在每个人身上划下的刻痕?    命运的安排虽难左右,人生的路途却能自己走出。不管朋友待己若何,子美都将故人之情看得极重。明知太白是放浪形骸的男子,理会不到故人的怀念,子美还是一遍一遍的思量:“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这其中,最痴心妄想的应是《梦李白》二首了: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 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 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 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 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 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 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 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 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 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死别已吞声, 生别常恻恻”,开头两句,极为震撼人心。人生在世,说来说去,总逃不过四个字。不是悲欢离合,便是曲终人散,不是爱恨情愁,便是生离死别。此时太白流放夜郎已被赦还,杜甫不知,以为他仍流落于江南的瘴疠之地,相思成梦。“故人入我梦, 明我长相忆”,不说自己梦见,反道太白为慰痴心,前来入梦。然而记起太白的年岁与环境的惨烈,路远难测,只怕回来的不是太白的生魂。魂魄归去,月色落满屋梁,太白的容颜依稀还在,凝神细辩,才知是一种朦胧到底错觉。结尾之处又是一转,既有对故人命运的殷忧,也有对太白的称许与崇敬。    此后接连数夜,又出现了类似的梦境,于是,子美有了下篇的咏叹。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不过是子美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通过动作外貌的描绘揭示心心理,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在目前。现实的残酷给子美重重的打击,世无黑白,哪里还有什么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可言。“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全诗在沉痛的嗟叹中落下帷幕,不但包含着对太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切同情,也包含着自己的不尽伤心。    只是,对于杜甫的思念,太白始终未提一字,他们也再未相见。    幸好子美不只太白一个故人,他还有严武,有高适,有这个不知姓名的卫八处士。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也许是他在乱离的世界中,见识了太多轻薄浮夸的交情,所以对故人才如此的珍重。也正因此,在阔别了二十年后,仍能记得年少时的相知,在一个风间细雨的夜里安享“夜雨剪春韭”的深情与厚意。    虽然过了这一晚,明天又要隔了山水万千,世事两茫茫,但也应该庆幸,自己到底是不是一无所有地走过。  
  虽然过了这一晚,明天又要隔了山水万千,世事两茫茫,但也应该庆幸,自己到底是不是一无所有地走过。  
  顶~~~~~~~~~~
  值得深味。  推荐。
  @无常09  20:43:25    值得深味。    推荐。  -----------------------------  谢谢无常
  没想到会被书话推荐 小小自豪一下
  没想到会被书话推荐 小小自豪一下
  洼人马甲?呵呵,顶起支持!
  @清扬婉兮阿湄  21:09:11    洼人马甲?呵呵,顶起支持!   -----------------------------  呵呵 多谢支持,吁 小声点,别让人知道
  【十一】梦后楼台:晏小山独立落花前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萍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    总觉得小山才是宋朝最晶莹剔透的男子,如晋时金陵的王谢子弟,芝兰玉树,气秀韵胜,资质天然,是旁人学不来的。    柳永一生江湖浪荡,似狂似狷,没有小山的神秀;欧阳总是给后人一副老气横秋的模样,不如小山的俊俏年少;东坡心胸阔达,若天外之人,却又少了一份至情至性;淮海一味自伤,凄厉幽怨,更不比得小山的风流疏宕。    父亲晏殊做了三十年的太平宰相,小山自然沾了不少光华,生于“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富贵温柔之乡”,十七年如丝如帛的绝好时光里,唿哨而来的都是“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的琳琅岁月。     青春好过,繁华易凋。1055年,晏殊撒手人寰,晏府从此江河日下,小山的命运开始滑落。    幸好滑落的只是命运,不是人生。命运多舛,依旧可以走出鲜活的人生。    父亲虽亡,但他生前的人情还在,出自其门的欧阳修、范仲淹、韩琦,在庙堂之上皆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小山若肯依附,宦途定应顺风顺水。小山到底不是等闲的男子,令天下多少寒士引颈的人脉,他却轻描淡写地一弃了之。父亲生前一次又一次地哀叹“无可奈何花落去”,但他却没有心思去理会那似曾相似的归燕。    已是当朝文坛领袖的东坡,久问小山之名,素来仰慕,因了鲁直去见他。小山向鲁直说了一句不冷不热的话:“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当今政事堂中那些大臣,有半数都曾受我父亲的提拔,是吾家洒旧客,连他们都不愿相见,何况你们——洒脱磊落如此,令鲁直青眼有加,东坡知了亦是叹惋。    这样的男子,如不避刀枪的金蚕宝甲,质地精良,色泽光润,在现世的风雨中,虽濡湿了表层,却浸淫不到内里。    只是,小山前世的记忆过于美好,以至于今生一再的去追思悼念,念着念着心就伤透,成了千古的伤心人。他不是吊唁逝去的荣华,而是实在想不透,美好的事物怎会凋谢的如此之快!那些个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能掩卷怃然,感光阴的容易迁逝,叹境缘的虚无缥缈。    这些失意的无奈,只能借酒来浇。再好的酒量,也禁不住心的憔悴。酒不醉人人自醉的佳境,有时候却是别样的伤心不奈。梦后的楼台,高锁着寂寞的梧桐,是否有月弯如钩,已是难以记起,浓睡渐消残酒,清醒之后,低垂的帘幕被风掀起,招摇着撩人的情思。披衣起身,来到杨柳池塘淡淡风的梨花庭院,是“去年春恨却来时”恰巧赶上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还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凄迷景致引起了去年的春恨?    这都怪那无赖的东风,将花吹开唤醒之后,又将艳粉娇红吹落满地,最可恶是碧楼的帘影,竟连些许的闲愁都遮蔽不下,要之何用?    无论是“还似去年今日意”,还是“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因错管春残事而费泪的到处登临,终究挡不住流年逝水。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落花,微雨,原本是极美的景色。然而,开了满树的繁花,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却仍旧压不住一场微雨。直直地摆在人的面前,不露一点心思痕迹,却明明白白传递着美丽的情愁。情自无限,愁又不尽,穿越千年的雾霾尘埃,至今仍打动着人心。    在这场黯然销魂里,来了去年的春恨,春恨为谁,词的下片作了回答。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既是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根由。    那时的你我,还都年少。    再孤高自负的人也会有一两个至交好友,可以在凄风苦雨中温暖熨帖苍凉的情怀。小山虽是狂放,却也不吝啬交友,所以时常往来于沈廉叔、陈君龙的家舍,沉缅酒中,观舞听歌。宴席之间,听腻了陈熟的滥调,小山不觉技痒,按曲填词,挥毫而就之后,交给歌女习唱。    曾经的相国公子,而今的落拓词人,虽然失落于功利的现实,却更让女子惑于他周身散发出来的忧郁而诗意的气质,如同坠至尘间的磁石,具有强劲的吸引而无需解释。这些女子中,最令小山着意的是分别叫做苹、鸿、云、莲的四位绰约少女:    小梅枝上东君信,雪后花期近。南枝开尽北枝开,长被陇头游子、寄春来。   年年衣袖年年泪,总为今朝意。问谁同是忆花人,赚得小鸿眉黛、也低颦。  《虞美人 小鸿》    秋风不似春风好,一夜金英老。更谁来凭曲阑干,惟有雁边斜月、照关山。  双星旧约年年在。笑尽人情改。有期无定是无期。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  《虞美人 小云》    梅蕊新妆桂叶眉。小莲风韵出瑶池。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  伤别易,恨欢迟。惜无红锦为裁诗。行人莫便消魂去,汉渚星桥尚有期。  《鹧鸪天 小莲》    初见小苹时的形象,一直萦绕在小山心头。    她轻盈的如燕,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重的“心”字,羞涩地接过小山填好的词曲,拢着琵琶,慢捻轻挑,“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弹者脉脉含情,听者更是知音沉醉,舞低了杨柳楼心的明月,歌尽了桃花扇底的轻风。    初见倾心,这一刻好似地久天长。    然而不久,廉叔便即过世,君龙也卧病不起,小莲、小鸿、小苹、小云流落江湖,不知去向。此后的小山,在现实的山河之内再找不出一片可以栖心的乐土。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原来情思旖旎的背后,是“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的不安与惊怔。万事都随流水,春梦秋云,聚散的竟这么轻而易举,连风吹雨打都是徒劳。这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似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事情怀,已再不是从前。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在?在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不舍,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小山词的意境,可以用他自己的语句来概括,“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心境悲凉,只得时刻惦念着过往的美好,从回忆中找寻对现实的安慰,暖热处世的情意,然后拈花微笑,直面惨淡苍白的人生。    静安的《人间词话》里说:“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架子野、方回,未足抗衡淮海也。”实在偏见的很,小山伤感中仍见豪迈,凄凉更中有温暖,虽与少游的凄厉幽远大相径庭,却是一般的伤心千古。    到底鲁直才是小山的知己,话也说的明白透彻:    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现世的女子,碰见了这样男子,就赶快嫁了吧!    
  马甲啊:)
  @深圳一石  20:57:31    马甲啊:)   -----------------------------  嗯 问好一石,多多指教啊
  呵呵,留名看有没有“莫听穿林打叶声”。
  @霍小凉  16:28:41    呵呵,留名看有没有“莫听穿林打叶声”。   -----------------------------  会有的 问好
  【十二】哪堪屈指:柳耆卿抱影无眠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鸣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柳永《戚氏》    词到了耆卿这里,才显得蔚为壮观起来。    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都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十七首、三首和十三首慢词,慢词占他们各自词作总数的比例依旧很小,然而,耆卿一人就创作了八十七首慢词和一百二十五首长调。耆卿的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慢词抑或长调和小令的区别,除了字数的差异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不同,那就是慢词读起来声调舒缓,宛转悠扬。而得其极致者,非耆卿莫可。    读耆卿的词,如江河直下,总能荡气回肠,把人心往死里伤,却不赚人一滴清泪。    不知道该怎样去描述这个男子,甚至也找不到一个贴切的词去形容他。他似乎厌倦了红尘,却又一个心思的在世俗的功利中纠结;他有拿至尊玩笑的狂放,又似乎难以忍受浮光掠影背后的萧瑟与沧桑;流连于秦楼楚馆,看似红颜消沉,却始终放不下心中对人生的执着。    姑且叫做浪子吧。
    一弹剑,晓行夜宿,吟一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才子佳人,自是白衣的卿相。    却是个浪子,仕途不顺,奉旨填词于红尘紫陌,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只是,真的甘心就这样沉溺下去么?    时间已是秋天的暮晚,一霎儿的微雨在院中抛洒,如撕扯不开的愁绪。这庭轩定不是红砖碧瓦的深宅,不然,看不到天边的归雁。井边的梧叶被细雨滴的凌乱,烟雨迷离,连傲霜的秋菊都已不堪忍受,萧索稀疏的不成样子。    还好,这雨下的时间不长。    耆卿总爱写雨过天晴之后的情与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与别绪;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是故乡飘渺,妆楼颙望的归思难收;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是故人何在烟水茫茫的立尽斜阳黯然相望;    “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是谙尽宦游滋味的恹恹病绪。    “断云残雨,洒微凉、生轩户”,是好天良夜里无端惹起的万种风情。    只是这次,心思太过汹涌,所有的愁和恨,竟一起迸流而来,迅速淹没,心如风化的石头,一片一片地开始剥落,意念成灰,残了满地。浓重的思绪,别的言语无法企及,只能用“凄然”两字了之。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阑久,望着江关,无论是凄然而笑,还是凄然下泪,只怕都是一样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飞云黯淡夕阳闲,勾画雨后初晴的晚景,极为传神。因是雨后,飞云带着湿意,夕阳安闲,瑟瑟地所在云后,余晖难透,所以暗暗的一团,似在那里涂了层厚厚的油墨。“悲哉!秋之为气也”,这般的景状,应和当时宋玉所见相同吧。只是现在,登山临水都已经轻易不敢,怕惹起平生难捱的心事,一场消黯,永日无言。    是谁说的登临不用恨落晖?轻抛了绣阁,雁字难逢,等闲又度去了锦瑟年华,怎么能够不恨?远道迢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雨的类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