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治疗术后呃逆的治疗

顽固性呃逆怎么治.?
我想问一下.顽固性呃逆有哪些比较好的治疗方式.最好是药物治疗.病人情况是这样的.很长一段时间经常打嗝.一天有时候基本上不间断地打.平均每分钟都有好几次.并且总是睡不着.虽然感觉很累眼睛很酸但就是睡不着.脾气变得有些暴躁,思想较以前消极.目前在服用的药物有:百优解(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再普乐(奥氮平片).还有个用于吃失眠的:氯硝西洋片.服用期间基本上不再打嗝.睡眠情况也有好转.但就是总是感觉疲惫劳累,有睡意.请问是该继续服用这些药物还是说有别的更好的药物替换? 希望有好心人士能给与帮助.万分感谢!
09-08-09 &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打嗝的经历。不仅大人打嗝,小孩打嗝,甚至在妈妈腹内的胎儿也会打嗝。更有趣的是,小狗小猫也会打嗝。 打嗝虽是小事,但假如连续不停地打下去,恐怕谁也受不了。轻者影响睡眠,吃饭,工作,重的则可能使心肺原有的疾病加重,引起食管粘膜撕裂而致消化道出血…… 什麽是打嗝? 医学上称打嗝为“呃逆”。如果受到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吃进干硬食物后,都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呃逆,这不能算病,所以也不必要看医生。 为什么会打嗝呢? 在我们的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像帽子似的厚厚肌肉膜,称为膈肌,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膈肌也有神经分布和血液供应。当引起打嗝的诱因刺激传导给大脑以后,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使膈肌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于是就出现打嗝。 连续性或顽固性的呃逆,常因脑病、尿毒症、糖尿病并发酮中毒等紧急情况引起。还有许多严重疾病也可引起顽固性嗝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病情危重的人出现顽固性嗝逆,常常提示预后不良。 治疗打嗝,首先要治疗引起嗝逆的原发疾病,其次才是对症治疗。下面介绍的是一些简便而且实用的方法,能够阻断神经反射而使呃逆中止。 1、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 2、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3、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4、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 5、将混合气体装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气体中含90%氧气和10%的二氧化碳。 6、嚼服生姜片。 7、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8、柿蒂(指新鲜柿子或柿饼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两次口服,一次50毫升。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在基层医院,可采用眶上神经或双眼球按压法;颈交感神经封闭法;穴位(指足三里、内关穴)封闭法,应用的药物有维生素B1、B12,爱茂尔、阿托品等;肌肉注射尼可刹米、利他林、华蟾素等。有效的口服药物有:可待因、多虑平、心痛定、苯妥因纳、乙酰唑胺等。由于这些药物可能产生某些不良反应,所以应由医生进行操作或处方,患者自己不可贸然行之,以保证安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说起“呃逆”,也许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呃逆是膈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运动,因空气突然被吸入呼吸道内,且同时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从而产生的一种特别声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打嗝儿”。什么是呃逆  呃逆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主为特征的病症。该病有持续发作或偶然发作,有单纯性的呃逆,也有在其它疾病中出现的呃逆。现代医学称之为膈肌痉挛。它是由于某种刺激引起膈神经过度兴奋,膈肌痉挛所致。呃逆可以在多种疾病中出现,一般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呃声不断、多而短促、声音响亮的呃逆,很快会自行消失。但也有连续数小时、数星期或更长时间迁延难愈的。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多发生于某些疾病。中医认为它常常是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寒凉药物导致寒结胃中,以及恼怒抑郁,情志失和,以致肝气犯胃引起。也有少数是胃中阴液损伤,或脾胃气败所造成。自疗时应当区别对待。了解呃逆  健康人也可能发生过呃逆,其中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饱,摄入很热或很冷的食物、酒、碳酸饮料等,外界温度变化和过度吸烟也可引起。  按其发病原因可分为反射性呃逆、中枢性呃逆、代谢性呃逆和精神性呃逆四种。脑血管病所致的呃逆属中枢性呃逆。脑血管意外致脑的调节功能失常,从而出现脊髓的传导及反射功能异常,膈神经兴奋而致膈肌痉挛,表现为呃逆,多为持续性,发作时每分钟二三次或更多,且较为顽固,影响病人的饮食及睡眠,呼吸调节受到干扰,并影响脑血管病的预后。良方巧治祖国医学将呃逆分为:胃寒症,即寒邪内阻,胃气不降,治法为温中散寒;胃热症,即阳明热盛,胃火上冲,治法为清胃泄热;气滞症,即肝气犯胃,胃失通降,治法为顺气降逆;阳虚症,即脾肾阳虚,胃气失降,治法为温补脾肾,和胃降逆;阴虚症,即胃阴耗伤,气失和降,治法为养胃生津、和中降逆。采用血府逐瘀胶囊治疗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呃逆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血府逐瘀胶囊源于清代名医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中的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是王氏诸多逐瘀汤中应用最广泛的方剂之一,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王氏认为属于血府逐瘀汤的病症有19种,其中包括呃逆。脑血管疾病并发呃逆与血瘀有密切关系,瘀血阻于胸中,气机不利,胃气上逆动膈,形成呃逆。血府逐瘀胶囊以桃仁、红花、川芎、赤勺活血化瘀;配当归、生地活血养血,祛瘀血而不伤血;柴胡、枳壳舒肝理气,使气行而血行;桔梗入肺,引药上行,牛膝破血通经,引血下行;甘草调和诸药。血府逐瘀胶囊对于脑血管病所致的呃逆疗效可靠,效果显著。  自疗注意事项:1、情绪不好会引发呃逆,呃逆经久不愈使患者焦躁烦恼,这又会加重膈肌痉挛。因此,对患者来说,保持心情舒畅,显得十分重要。2、适量生冷食品,包括生拌冷菜及水果。煎炸难消化的食品也不宜多吃。3、食量以无饱胀感为好,餐次可增加。4、刀豆、生姜、荔枝、枇杷、饴糖(麦芽糖)等食物有温胃通气止呃作用,受寒者可适量选吃。5、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误诊:患者采用民间止呃法,如惊吓法、塑料袋闷气法、眼球压迫法、麻黄素口服法等,这些治法对心脏病、高血压病、青光眼病患者有副作用,宜采取科学的方法处理。顽固性呃逆,极难忍受,可使某些原发疾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如肝硬变可诱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心衰患者使心衰加重,心肌梗塞患者使梗塞范围扩大等. 因此,设法尽快终止呃逆很重要. 本文就新治疗方法作一简要叙述.1 非药物疗法1.1 针剌疗法  取扶突穴(位于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中间,颈动脉旁缘处). 选用1.5寸毫针,局部消毒后,自扶突穴水平方向剌向颈椎,有触电样针感向肩或手放射时,留针10min. 葛书翰〔1〕用此法治疗187例顽固性呃逆,少者针剌1次,多者13次,平均6次. 结果:治愈(呃逆完全停止并观察1wk未见复发者)150例(80?2%)显效(呃逆次数较前减少2/3以上)17例(9.1%);好转(呃逆次数较前减少)15例(8.1%);无效(治疗后无变化)5例(2.6%). 攒眉、音亮穴〔2〕. 攒眉穴位于眉毛之内侧端,眶上切迹处为穴位之内起点,音亮穴位于任脉廉泉与天突两穴之中点,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的微凹处(仰卧昂首取穴). 用28号~30号1.5寸毫针从攒竹穴进针,针尖达眉中眶上裂,左手拇指压针尖,使针身紧贴眼眶,右手持针捻好36次,为一度手法. 再从阳白进一针,使针尖向下剌到眉中眶上裂与第一针相遇,左手拇指按压针尖,使针尖紧贴眶上裂,右手持针捻好36次,留针10min,如呃逆不止,二针再各行一度手法,即出针. 用相同针号从音亮穴垂直进针,快速透皮,进针后针尖略向上,缓缓进针;当针进1寸~1.2寸左右,则会引起反射性咳嗽,稍加捻转,快速出针. 此穴宜在患者血压病情稳定后使用. 如患者昏迷、输氧、插有鼻导管均不宜使用. 耳针疗法〔3〕. 取穴:耳中、胃、肝、脾、耳迷根、神门交感、皮质下. 治疗方法:在上述穴位找3个~5个敏感点行针剌,强刺激,留针约1h,或用按摩术的切按,器具点按,按揉法刺激至呃逆停止.对于顽固性者,可予坦针或压丸治疗.1.2 指压穴位疗法〔2〕 听宫穴. 双手拇指尖对准双耳屏前,颞颌关节后凹陷处,用较重指力向内下方徐徐压入,可使呃逆速止. 如效不显著,加重指力,并适当延长指压时间,至呃逆停止半分钟即止. 如有复发,重复上法仍然有效. 翳风穴:宜较重指力按压.1.3 体外肌膈起搏治疗 陈仁栋〔4〕用中山医科大学自行设计的EDP型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 原发病为上消化道出血12例,肺心病10例,脑血管病7例,风心病5例,尿毒症5例,病毒性脑炎3例,肝硬变3例,急性心肌梗塞3例,肺癌2例. 结果显效(治疗1次~2次呃逆即消失,并至出院未再复发者)40例(80%);有效(治疗后呃逆减轻或重复应用仍有效者)7例(14%);无效(治疗3次以上呃逆不减轻者)3例(6%).2 药物疗法2.1 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冯进华〔5〕报道顽固性呃逆患者12例,舌下含服消心痛5mg,30min内呃逆不止者,舌下追服5mg同时再口服5mg,呃逆重复发作者可重复使用,24h最大用量不超过60mg,首次剂量不宜大于20mg,服药后2h内呃逆仍不停止者为无效. 结果服药5mg 3min~30min呃逆停止者6例,追服5mg 3min~30min呃逆停止者4例,明显减轻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6%. 止呃逆机制可能系该药松驰平滑肌作用,解除膈肌痉挛之故.2.2  哌醋甲酯(利他林)  肌肉注射每次20mg,2h可重复注射,呃逆反复发作可重复应用.郄日升〔6〕用此法治疗顽固性呃逆74例,原发病为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尿毒症、肝硬变、风湿性心脏病、上消化道出血、肺脓肿、胃癌、胆囊炎及胆石症. 结果:显效42例(56.7%)、有效24例(32.4%),无效8例(10.8%). 马路 et al〔7〕用利他林10mg,缓慢静脉注射,治疗晚期肝硬变顽固性呃逆43例,对照组用阿托品0.5mg,缓慢静脉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其中治愈40例(93%);对照组41例中有效20例,有效率48%,治愈9例,治愈率22%. 两者有显著差异. 终止呃逆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使呼吸肌规律运动,从而使膈肌痉挛消失.2.3 尼可刹米  邓世周 et al〔8〕用尼可刹米0.375g,肌注,治疗呃逆32例. 并设胃复安0.01g,肌注,对照组.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6%,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我们遇1例颅内肿瘤并发呃逆者,用阿托品内关注射等治疗无效,后用尼可刹米0.375g,肌注15min呃逆停止. 其机制不明,可能由于该药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 使呼吸加深加快,膈肌活动度增大,达到缓解膈肌痉挛,终止呃逆作用.2.4 硝苯吡啶  为钙离子阻滞剂,可能通过舒张平滑肌解除膈肌痉挛,使呃逆消失. 王文兴〔9〕用该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顽固性呃逆102例,首次舌下含服硝苯吡啶0.04g,然后改为0.02gpo,2次/d. 结果治愈(服药半小时内呃逆减轻,2h内呃逆停止且不复发)94例(92.16%),有效(服药半小时内呃逆减轻,2h~1d呃逆不停止,呃逆间隔时间明显延长者)3例(2.94%),无效5例(4.90%). 使用时应卧床,严密观察血压变化,血压下降即应减少剂量或停药.2.5 华蟾素  陈次和〔10〕用华蟾素治疗顽固性呃逆25例. 华蟾素2mL~4mL,肌肉注射2次~3次/d,除癌肿患者用药1mo~4mo?外,其他病例见效后3d停药. 停药后如呃逆复发,再用药仍有效. 16例于注射后2d呃逆消失,6例注射后3d消失,3例注射4d后显著减轻. 未见不良反应. 此外,本药对肿瘤疼痛有显著减痛作用.2.6 阿托品加爱茂尔内关穴位注射 用阿托品0.2mg、爱茂尔0.5mL混合液作内关穴位注射. 方法是消毒皮肤后,垂直剌入内关穴,出现酸胀感后,回抽无血,速推药. 若效果差,6h后可在对侧内关穴重复注射. 青光眼者慎用. 李崇亮〔11〕用此法治疗13例顽固性呃逆,用药1次~2次全见效.2.7 乙酰唑胺  李裕文〔12〕用乙酰唑胺治疗顽固性呃逆. 每次0.25g~0.5g,治疗神经精神性呃逆. 10次~20次/min,持续3h至3昼夜的呃逆3例,服药5min~30min后呃逆完全停止. 推测此药治疗呃逆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系统的碳酸酐酶有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非药物疗法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1.1 针剌疗法 取扶突穴(位于喉结旁开3寸,胸锁乳突肌中间,颈动脉旁缘处). 选用1.5寸毫针,局部消毒后,自扶突穴水平方向剌向颈椎,有触电样针感向肩或手放射时,留针10min. 葛书翰〔1〕用此法治疗187例顽固性呃逆,少者针剌1次,多者13次,平均6次. 结果:治愈(呃逆完全停止并观察1wk未见复发者)150例(80?2%)显效(呃逆次数较前减少2/3以上)17例(9.1%);好转(呃逆次数较前减少)15例(8.1%);无效(治疗后无变化)5例(2.6%). 攒眉、音亮穴〔2〕. 攒眉穴位于眉毛之内侧端,眶上切迹处为穴位之内起点,音亮穴位于任脉廉泉与天突两穴之中点,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的微凹处(仰卧昂首取穴). 用28号~30号1.5寸毫针从攒竹穴进针,针尖达眉中眶上裂,左手拇指压针尖,使针身紧贴眼眶,右手持针捻好36次,为一度手法. 再从阳白进一针,使针尖向下剌到眉中眶上裂与第一针相遇,左手拇指按压针尖,使针尖紧贴眶上裂,右手持针捻好36次,留针10min,如呃逆不止,二针再各行一度手法,即出针. 用相同针号从音亮穴垂直进针,快速透皮,进针后针尖略向上,缓缓进针;当针进1寸~1.2寸左右,则会引起反射性咳嗽,稍加捻转,快速出针. 此穴宜在患者血压病情稳定后使用. 如患者昏迷、输氧、插有鼻导管均不宜使用. 耳针疗法〔3〕. 取穴:耳中、胃、肝、脾、耳迷根、神门交感、皮质下. 治疗方法:在上述穴位找3个~5个敏感点行针剌,强刺激,留针约1h,或用按摩术的切按,器具点按,按揉法刺激至呃逆停止.对于顽固性者,可予坦针或压丸治疗. 1.2 指压穴位疗法〔2〕 听宫穴. 双手拇指尖对准双耳屏前,颞颌关节后凹陷处,用较重指力向内下方徐徐压入,可使呃逆速止. 如效不显著,加重指力,并适当延长指压时间,至呃逆停止半分钟即止. 如有复发,重复上法仍然有效. 翳风穴:宜较重指力按压. 1.3 体外肌膈起搏治疗 陈仁栋〔4〕用中山医科大学自行设计的EDP型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 原发病为上消化道出血12例,肺心病10例,脑血管病7例,风心病5例,尿毒症5例,病毒性脑炎3例,肝硬变3例,急性心肌梗塞3例,肺癌2例. 结果显效(治疗1次~2次呃逆即消失,并至出院未再复发者)40例(80%);有效(治疗后呃逆减轻或重复应用仍有效者)7例(14%);无效(治疗3次以上呃逆不减轻者)3例(6%). 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 2 药物疗法 2.1 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 冯进华〔5〕报道顽固性呃逆患者12例,舌下含服消心痛5mg,30min内呃逆不止者,舌下追服5mg同时再口服5mg,呃逆重复发作者可重复使用,24h最大用量不超过60mg,首次剂量不宜大于20mg,服药后2h内呃逆仍不停止者为无效. 结果服药5mg 3min~30min呃逆停止者6例,追服5mg 3min~30min呃逆停止者4例,明显减轻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6%. 止呃逆机制可能系该药松驰平滑肌作用,解除膈肌痉挛之故.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2.2 哌醋甲酯(利他林) 肌肉注射每次20mg,2h可重复注射,呃逆反复发作可重复应用.郄日升〔6〕用此法治疗顽固性呃逆74例,原发病为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尿毒症、肝硬变、风湿性心脏病、上消化道出血、肺脓肿、胃癌、胆囊炎及胆石症. 结果:显效42例(56.7%)、有效24例(32.4%),无效8例(10.8%). 马路 et al〔7〕用利他林10mg,缓慢静脉注射,治疗晚期肝硬变顽固性呃逆43例,对照组用阿托品0.5mg,缓慢静脉注射,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其中治愈40例(93%);对照组41例中有效20例,有效率48%,治愈9例,治愈率22%. 两者有显著差异. 终止呃逆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使呼吸肌规律运动,从而使膈肌痉挛消失. 2.3 尼可刹米 邓世周 et al〔8〕用尼可刹米0.375g,肌注,治疗呃逆32例. 并设胃复安0.01g,肌注,对照组.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6%,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 我们遇1例颅内肿瘤并发呃逆者,用阿托品内关注射等治疗无效,后用尼可刹米0.375g,肌注15min呃逆停止. 其机制不明,可能由于该药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 使呼吸加深加快,膈肌活动度增大,达到缓解膈肌痉挛,终止呃逆作用. 2.4 硝苯吡啶 为钙离子阻滞剂,可能通过舒张平滑肌解除膈肌痉挛,使呃逆消失. 王文兴〔9〕用该药治疗流行性出血热顽固性呃逆102例,首次舌下含服硝苯吡啶0.04g,然后改为0.02gpo,2次/d. 结果治愈(服药半小时内呃逆减轻,2h内呃逆停止且不复发)94例(92.16%),有效(服药半小时内呃逆减轻,2h~1d呃逆不停止,呃逆间隔时间明显延长者)3例(2.94%),无效5例(4.90%). 使用时应卧床,严密观察血压变化,血压下降即应减少剂量或停药. 2.5 华蟾素 陈次和〔10〕用华蟾素治疗顽固性呃逆25例. 华蟾素2mL~4mL,肌肉注射2次~3次/d,除癌肿患者用药1mo~4mo?外,其他病例见效后3d停药. 停药后如呃逆复发,再用药仍有效. 16例于注射后2d呃逆消失,6例注射后3d消失,3例注射4d后显著减轻. 未见不良反应. 此外,本药对肿瘤疼痛有显著减痛作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呃逆[编辑本段]西医.病理原因  呃逆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打嗝是因为横隔膜痉挛收缩而引起的。其实横隔膜不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块膜,而是一大块肌肉。它每次平稳地收缩,我们的肺部便吸入一口气;由于它是由脑部呼吸中枢控制,横隔膜的肌肉会有规律地活动,我们的呼吸是可以完全自主运作的,我们也不需要时常记着怎样呼吸。打嗝时,横隔肌不由自主的收缩,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我们并不清楚横膈肌为甚么会失控地自行收缩。虽然大部分打嗝现象都是短暂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续地打嗝。  【打嗝】  打嗝常常是由于饮食过饱后引起的。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胃、食管功能或器质性改变。也有外界物质,生化、物理刺激引起。比如:进入胃内的空气过多而自口腔溢出,精神神经因素(如迷走神经兴奋、幽门痉挛)、饮食习惯不良(如进食、饮水过急)、吞咽动作过多(如口涎过多或过少时)等,而胃肠神经官能  症、胃肠道慢性疾病引起胃蠕动减弱所致时则发病率频繁且治疗时不易改善。   发生打嗝时不要心焦气燥,若因过饱过急饮食造成者,数分钟内可自动缓解,因慢性病导致者在  解痉、加强胃动力治疗后也无大碍。不过不要在打嗝时服冷饮,也不要做剧烈运动。   打嗝家庭紧急处理:   (1)尽量屏气,有时可止住打嗝。   (2)让打嗝者饮少量水,尤其要在打嗝的同时咽下。   (3)婴儿打嗝时,可将婴儿抱起,用指尖在婴儿的嘴边或耳边轻轻搔痒,一般至婴儿发出笑声,打嗝即可停止。   (4)如打嗝难以止往,倘无特殊不适,也可听其自然,一般过会儿就会停止。如果长时间连续打嗝,要请医生诊治。中老年人或生病者突然打嗝连续不断,可能提示有疾患或病情恶化,需引起注意。   呃逆的急救方法:  采用深呼吸的方法  比如在进食时发生呃逆可以暂停进食,作几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时内能止住。  呃逆频繁时  可自己或请旁人用手指压迫两侧的“少商“穴。“少商“穴位于大拇指甲根部桡侧面,距指甲缘约0.6公分,在黑白肉际交界处。压迫时要用一定的力量,使患者有明显酸痛感。患者自行压迫可两手交替进行。  按摩有效治呃逆  取一根细棒,一端裹上棉花(发手边无棒,可用竹筷的细端包上棉花代替),放入患者口中,用其软端按端前软颚正中线一点,此点的位置正好在硬、软颚交界处稍后面。一般按摩一分钟就能有效地控制呃逆。  注意事项  打嗝是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横膈痉挛,同时由于喉内的声门没有充分打开而发生杂音,常常在吃饭过快、食物过热时产生。一般情况下,数分钟即可平息。  如果持续不停地连续几天打嗝儿,就可能是胃、横膈、心脏、肝脏疾病或者肿瘤的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细致的诊治。  【自我治疗小妙方】   1.干吃一匙糖   2.弯身喝水   3.憋气或吐气   4.吃饭时不说话可避免打嗝   5.憋气喝水   6.用力拉舌头   7.以棉花棒刺激上颚硬部和软部的交接处   8.咀嚼并吞咽干面包   9.双手抱膝压胸   10.憋气   11.用水嗽喉咙   12.吸吮碎冰块   13.冰敷横隔膜处   治疗方法  治疗打嗝,首先要治疗引起嗝逆的原发疾病,其次才是对症治疗。下面介绍的是一些简便而且实用的方法,能够阻断神经反射而使呃逆中止。   1、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   2、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3、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4、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   5、将混合气体装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气体中含90%氧气和10%的二氧化碳。   6、嚼服生姜片。   7、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8、柿蒂(指新鲜柿子或柿饼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两次口服,一次50毫升。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顽固性打嗝的药物治疗   所谓顽固性打嗝,是指打嗝持续数周乃至数月不止,用一般方法治疗无效者。根据国内各地的经验,现综述如下,可选用其中之一,常能取得良效。   (1)东茛菪碱。用东茛菪碱0.3~0.4毫克肌注,每6~12小时1次,直至打嗝停止。   (2)氟哌酸醇。氟哌酸醇5毫克,每日3次口服,一般2~3日见效。打嗝停止后,再服药2~3日以巩固疗效。   (3)麻黄素。用麻黄素5毫克静注,注射后通常15秒见效。   (4)华蟾素。用华蟾素2~4毫升肌注,每日2~3次。一般用药1~2次后打嗝减轻,3~4日后症状完全消失。   (5)利他林。肌注利他林20毫克,无效者2小时后再重复射。   (6)抗癫痫药。用抗癫灵100毫克、安定5毫克,每日3次口服,2周后能控制发作。   (7)吞咽烟雾法。方法:取一长圆形硬纸空盒,一端开口,用火点燃纸屑,放进纸盒内,然后使之熄灭产生烟雾,立即将纸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张口作吃食物动作,吞咽烟雾,但忌吸入烟雾。吞咽1~3分钟,打嗝即可停止。然后,用中药旋覆代赭汤合丁香散加减,每日一剂,服用2~3剂,可巩固疗效。[编辑本段]中医  以胃气不降,上冲咽喉而致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有声无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又名哕、发呃。病位主要在中焦,由于胃气上逆动膈而成。可由饮食不节,胃失和降;或情志不和,肝气犯胃,或正气亏虚。耗伤中气等引起。呃逆的辨证施治,须先辨虚实寒热。常见证型有:①胃中寒滞型呃逆。证见呃声沉缓,连续不已,胃脘不舒,得热则减,舌苔白,脉迟缓。治宜温中祛寒止呃。方用丁香散。②胃火上逆型呃逆。证见呃声洪亮,烦渴便难,口臭喜冷饮,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泄热通腑止呃,方用小承气汤加味。③气逆痰阻型呃逆。证见痰涎壅盛,呃有痰声,胸胁胀闷,或恶心纳呆,舌苔腻,脉弦滑。治宜降气化痰 ,和胃止呃,方用旋覆代赫汤。④脾胃阳虚型呃逆。证见呃声低沉,气不接续,面白肢冷,舌淡脉细弱。治宜温中止呃,方用理中汤加味。⑤胃阴不足型呃逆。证见呃声短促而不连续,舌干烦渴,纳少便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和胃止呃,方用益胃汤加味。本病轻者可不治自愈。少数危重病人晚期出现呃逆者,是元气衰败,胃气将绝之征象,预后不良。  呃逆  读音:e ni  解释:喉间气逆作声。  出处:王肯堂《证治准绳》:“呃逆,即内经所谓哕也 。”  针灸主要用于治疗顽固的病理性呃逆症。现代首篇报道见于1957年[1]。呃逆症是传统的针灸适应证之一,故四十年来,针灸治疗本症的临床资料十分丰富。但针灸对这一病症治疗的日趋成熟则是在八十年代之后据。在组方取穴方法上,通过对包括辨证组方,辨病选穴及应用经验穴等的大量观察,筛选总结出多种有效穴方;穴位刺激方法,更是五花八门,常用的有体针、针灸、指针、耳针、眼针等等,均有使用,且都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另外,还报道了不少严重顽固的呃逆用针灸治愈的个别案例,亦值得重视。  当然,还必须指出的是,有关针灸治疗本症的机理研究的文章尚较罕见。[编辑本段]【中医治疗】  针灸  (一)取穴  主穴:中魁。  (二)治法  取中魁一穴,可用针刺,亦可用灸法。刺法:患者平卧,放松衣裤,局部消毒后,用28号0.5~1寸之毫针,分别于左右中魁穴同时垂直进针,针深约0.2毫米,用捻转手法,施强刺激。在进针时,嘱患者自鼻深吸气一口,再作最大限度的憋气动作。运针期间令其连续憋气3~5次即可。一旦呃逆停止,即令患者作腹式深呼吸,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或用电针仪通电30分钟,选断续波,采用患者能耐受的刺激量。灸法:适宜重症呃逆。可在中魁穴上涂少许凡士林,然后置麦粒大小艾炷点燃,连续5~7壮,每日1~2次,若灸瘢有渗液,可涂龙胆紫药水,并用消毒纱布覆盖。  (三)疗效评价  以上共治55例。50例用针刺治疗,结果49例获愈,1例无效(系原发性肝癌所致),有效率为98%[5]。5例用灸法,均为晚期肝癌患者,结果仅1例灸愈后复发,但再灸仍有效,余均有效[6]。  电针  (一)取穴  主穴:鸠尾、天鼎、膻中。  配穴:天突、列缺、足三里、内关。  (二)治法  主穴每次任选1穴,配穴可取1~2穴,配合应用。鸠尾穴,以5~6寸长之毫针,按25度角将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卧针,平透至建里或下脘穴,留针半小时。如无效,加刺天突;以 2寸毫针直刺入穴,约0.2~0.3寸深,然后将针转向下方,沿胸后壁刺1~15寸深(刺天突穴应特别注意安全,针尖忌偏向左或右),不捻转提插。嗣后接通电针仪,负极接鸠尾,正极接天突,用连续波,先予高频率(次/分)、强电流(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通电1分钟。然后将电流强度与频率调节到患者感到舒适为度,继续通电半小时。天鼎穴,可令患者仰卧,取28号2寸针,先直刺入穴位0.2寸左右,然后向天突方向透刺。当毫针刺入一定深度,触及膈神经时(此时病人可出现反射性膈肌收缩现象),于是接通电针仪(双侧天鼎)。先以连续波,高颇率及较强的电流(病人可耐受为度)刺激1分钟,随即调至病人感到舒适的低频率及较弱强度的电流。膻中穴,令患者张口作深长呼吸,针尖向上沿皮刺入穴0.3~2寸。向肘部斜刺双侧列缺穴0.2~0.5寸深,先作强刺激手法,继而按上法通电针。内关、足三里,于呃逆停止发作后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上述方法均留针15分钟,每日1次,3~5次与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29例,总有效率为88.3~97.4%[2~4]。  指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天鼎。  配穴:内关、足三里。  (二)治法  每次仅取一主穴,疗效不显时加配穴。翳风穴,以拇指指腹在耳垂根后方陷中重按至疼痛,或向下颌骨方向按压,持续约1 分钟,一次不愈,可再按数次。天鼎穴,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对准此穴(单或双侧)点按1~3分钟。攒竹穴,以两手拇指重按,其余四指紧贴率谷穴,由轻到重持续按压5~10分钟,以酸胀为度。足三里,先穴位注射0.5毫升阿托品,再在内关穴,以拇指腹按压,由轻而重,直至感到穴区酸胀发麻,每次按压5~10分钟。顽固者可按压数次。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82例,结果79例获得痊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3%[7~10]。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耳中、胃。  配穴:肝、脾、交感、神门、皮质下、肾上腺。  (二)治法  主穴必取,每次据症酌加配穴2~3个。耳中,取0.5寸毫针浅刺泻法,持续捻转或括针柄半分钟,然后透刺至胃穴,提插运针至得气后,用胶布固定埋针。根据症情,埋针1~2天。配穴可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一般双侧穴均取。  (三)疗效评价  共治109例,结果107例痊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2%[11,12]。  眼针  (一)取穴  主穴:上焦、中焦、胆胃。  (二)治法  局部消毒后,令患者闭目,术者左手压住眼球,使眼眶内皮肤绷紧,右手持32号5分针,在距眼眶边缘2分许穴区内,轻轻沿皮横刺入针,如有触电感,蚁走样上下窜动,或酸、麻、热、凉等感觉时,表明针刺得气,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疗3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病程3~10天),全部治愈。其中3次内治愈的达26例[13]。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二组。1、天突、内关;2、中脘、足三里。  (二)治法  药液:阿托品,1%普鲁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B6注射液。任选1种(维生素B1、B6同用)。  每次取1组穴,交替选用;亦可仅取内关或足三里。1%普鲁卡因每穴注入0.5毫升;维生素B1、B6注射液各取2毫升,予以混合,每穴2毫升;阿托品每次仅取一侧穴,每穴0.5毫克。如3小时后无效再注入另一侧穴。其余药物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38例,有效率95.8~100%[14~16]。  体针加耳针  (一)取穴  主穴:膈俞,耳中(耳穴)。  (二)治法  患者取侧卧位,膈俞穴双侧均取,医者以4根1寸毫针在该穴之上下左右约1.5cm处斜向刺入,针尖均指向穴中,施小幅度捻转手法。同时用0·5寸毫针刺一侧的耳中穴至有胀痛感。均留20分钟后出针。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本治法共治疗8例,经1~2次治疗后,均获痊愈,并随访半年均未复发[17]。  体针  (一)取穴  主穴:陷谷  (二)治法  令患者仰卧或取坐位,双侧均取,用2寸长毫针向足心方向进针1·5 寸,行大幅度捻转5分钟, 同时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屏气时间越长越好,然后慢慢呼出,留针3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重复此屏气动作,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治20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经一个疗程治疗,196例痊愈,4例显效。总有效率为100%[18]。  【主要参考文献】  [1]林英乔。腹腔手术后膈肌痉挛的针灸治疗。福建中医药):21。  [2]龙安民。针刺治疗呃逆60例疗效观察。河北中医 1987;(3):30。  [3]朱复林,等。针刺治疗顽固呃逆30例。江苏中医杂志 ):46。  [4]陈高材。通气于天针刺呃逆39例。江西中医药1986;(2):36。  [5]费文荣,等。针刺中魁穴治疗顽固性呃逆证50例。新中医):38。  [6]华延龄,等。灸中魁穴治疗呃逆五例的体会。上海针灸杂志 ):18。  [7]顾耀平。按压翳风治疗呃逆32例。浙江中医杂志 ):165。  [8]夏金陵,等。指压内关穴注足三里治呃逆。新中医 ):31。  [9]赵萌生。点天鼎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吉林中医药 1986,(4):16。  [10]龚瑞章。指压攒竹穴治疗膈肌痉挛证。浙江中医杂志 ):201。  [11]刘淑兰 。耳针治疗重症呃逆(膈肌痉挛)47例。中国针灸 ):46。  [12]聂汉云,等。耳针透刺埋针法治疗膈肌痉挛62例观察。河南中医 1986;(1):34。  [13]庞文清。眼针治疗顽固性呃逆30例。广西中医药 ):30。  [14]桂方虎,等。阿托品穴位封闭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 ):49。  [15]杨淑坤。维生素B1、B6内关穴位注射治疗呃逆48例。中西医结合杂志 ):11。  [16]叶关端。普鲁卡因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40例。上海针灸杂志 ):21。  [17]白秀玲。四针围穴法治疗呃逆。中国针灸 ):24。  [18]徐顺增。陷谷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00例。 中国针灸 ):7。  一、辨证  1、食积内停  主要表现:呃声响亮,脘腹胀满,厌食,舌苔厚腻,脉滑有力。  2、气滞  主要表现:呃逆频频,胃脘胀痛,胸胁胀满,舌苔薄,脉弦有力。  3、胃寒  主要表现:呃声沉缓有力,得温稍减,遇寒尤剧,胃脘不适,舌苔白润,脉迟。  二、治疗  主要治则为和胃降逆止呃,食积及气滞者针以泻法;胃寒者针灸并用以祛胃寒。  处方:膈俞、中脘、内关、足三里。  食积加巨阙;气滞加膻中、太冲;胃寒者加上脘。  亦可用拔火罐治疗,常用穴位有:膈俞、膈关、肝俞、中脘和乳根。  病证名。胃气冲逆而上,呃呃有声的症状。见《万病回春》卷三。一作xx、呃逆。《内经》称哕。金元时多称咳逆。又称吃逆、吃忒。俗称打咯忒。其声短促,与嗳声沉长不同。呃逆有寒热、热呃、气呃、痰呃、瘀呃、虚呃之别,亦分为外感呃逆、内伤呃逆、阳证咳逆、阴证呃逆者。详见各条。本证见于胃、膈肌痉挛和神经性呃逆,亦可见于危重病证。  玩固性打呃喝百事可乐,立竿见影(冰的好像更好),因为打呃是因为胃液里胃酸严重不足引起的,胃液缺失越严重,打呃越严重,这也是为什么人总是在饭后才引起打呃的原因;  可乐是接近于胃液(稍弱于胃酸)的强酸,可作为胃液中盐酸的代替品或稍稍稀释胃液(胃液酸度过强),对抑制打呃立杆见影。  谨发上来与我有同样毛病的朋友分享。[编辑本段]4妙法制服宝贝打嗝  刚刚出生的小宝贝,有时突然会不停地打嗝,真让妈咪着急,可又一筹莫展。这种现象民间称为“打嗝豆”,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当小宝贝不停地打嗝豆时妈咪先不要着慌,除了去除引发原因外,不妨再试试以下5个妙法——  第1妙法  如果宝贝是受凉引起的打嗝,妈咪先抱起宝贝,然后轻轻地拍拍他的小后背,再给喂上一点温热水,给胸脯或小肚子盖上保暖衣被等。  第2妙法  如果宝贝是因吃奶过急、过多或奶水凉而引起的打嗝,将小宝贝抱起后刺激其小脚底,促使小宝贝啼哭。这样,可以使小宝贝的膈肌收缩突然停止,从而止住打嗝。   第3妙法  妈咪也可将不停打嗝的小宝贝抱起来,用食指尖在宝贝的嘴边或耳边轻轻地挠痒。待小宝贝发出哭声后,打嗝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因为,嘴边的神经比较敏感,挠痒即可放松宝贝嘴边的神经,打嗝也就会消失了。   第4妙法  妈咪也可试试给小宝贝听音乐的方法,或在小宝贝打嗝时不住地用玩具逗引,以转移注意力而止住打嗝。  第5妙法  这是我老爸无意间发现的,真的挺管用,那就是喝一小口白酒,效果立竿见影!打嗝马上就会停止。  预防宝贝发生“打嗝豆”的TIPS  1.不要在小宝贝过度饥饿或哭得很凶时喂奶。  2.天气寒冷时注意给小宝贝保暖,避免身体着凉。  3.无论喂母乳还是配方奶,不要让小宝贝吃得过快或过急。  医者体会    辨别脏腑,明确病位 老年顽固性呃逆虽然病位在膈,但与胃、肠、肝、脾、肺、肾等脏腑相关。应根据其病史、临床表现等明确脏腑病变所致。一般来说,由胃、肠所致者十有七八,多由老年胃肠功能减退,失于通降,胃气上逆动膈所致。其中又有偏于胃和偏于肠之分,肠又有大小肠之别。需详察细辨,施治有别。  注重扶正,不忘祛邪 人到老年阶段,正气虚衰,脏腑功能衰退,病久常气血阴阳耗伤,常伴痰浊、瘀血等。此时如呃逆反复不愈则当注意辨其虚实。若辨证以虚为主时,治疗上当注重扶正,补益脏腑气血阴阳,不可徒使降气止呃之品,因此种呃逆是由于机体的虚衰不足而影响了胃的和降功能所致。临床上常见慢性胃肠病者多气阴不足或脾胃虚寒,患慢性肝病者多肝肾阴虚或脾肾亏虚,患慢性肾病者多脾肾阳虚或气阴两虚,当细辨,用相应扶正之法,并佐以祛邪降逆之品,方可取得速效。[编辑本段]癌症呃逆偏方  [1] 处方1   [组成] 平呃益胃茶丸(含枫斗石斛、芦根、党参、旋覆花、沉香曲、竹茹各10%,白术8%,制半夏7%,守宫、生地榆各9%,洋金花1%,青茶6%)。   [制用法] 用平呃益胃茶丸(将上药共研为极细末,制成丸剂,每丸4.5g)2丸/日,开水浸泡20分钟后,少量频服。   [疗效] 应用平呃益胃茶丸治疗癌症呃逆58例,完全缓解45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治程中未见不良反应。   处方2   [组成] 旋覆花(包)、姜半夏各20g,代赭石、生龙骨、煅牡蛎(均先煎)、柿蒂各50g,党参30g,大枣15g,生姜3片。   [加减] 舌红无苔者,加乌梅、赤芍。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15分钟后,含漱服用,每日1剂,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   [疗效] 据报道,运用旋覆代赭汤加味治疗中晚期肿瘤顽固性呃逆125例,用3~5剂后,全部获得治愈。   处方3   [组成] 厚朴、橘皮、半夏、白芍各l0g,甘草、木香各6g,草豆蔻、干姜各9g,茯苓12g。   [制用法] 儿童剂量酌减,每日1剂,水煎服。与对照组24例,均西医常规治疗。   [疗效] 用上药治疗腹部手术后腹胀呃逆(均肿瘤术后)50例,其中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两组分别显效(症状消失)20,15例;有效6,4例;无效5例(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7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处方4   [组成] 橘皮、竹茹、党参、茯苓、麦冬各15g,半夏9g,枇杷叶12g,大枣6枚,生姜、甘草各6g。   [加减] 肝癌者,酌加柴胡、绵茵陈、郁金;肺癌者,加桑白皮、黄芩;胃癌者,加败酱草、鱼腥草;食管癌者,加郁金、丹参。随症加减。   [制用法] 治疗组23例,将上药水煎服,每日l剂,分3次内服。对照组27例,用654—2 lOmg/次,3次/日,口服。两组均西医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用&10日后观察效果。   [疗效] 采用上药治疗中晚期癌症呃逆50例(其中治疗组23例,对照组27例),两组分别显效(呃逆止,停药后,无复发)13,6例;有效6,7例;无效4,14例;总有效率为83%,4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见不良反应10例。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IH)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患的患者,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加之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IH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下面仅对近年来IH的治疗作一综述,以便于我们临床治疗时依据病情选用或参考。1一般疗法1.1深吸气后屏气法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1.2按压双眼球法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1.3按压眶上神经法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1.4(吞)吸食烟雾法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吞烟时间1~2分钟。或者选用干净的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1.5牵舌法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3~1/2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此法可重复操作。2封闭疗法2.1膈神经阻滞疗法此方法要求术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并掌握正确的穿刺部位,严格掌握用药浓度及剂量,并作好处理病情变化的准备,以单侧阻滞为宜。谢昌厚等[1]主张作双侧阻滞效果更可靠。2.2颈椎横突旁封闭疗法向第3、4、5颈椎横突穿刺注入药物后通过扩散作用到膈神经的组成支第3~5颈神经,扰乱呃逆反射弧的形成,减弱膈肌运动,打断其恶性循环,增强自身调节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裴爱珍等[2]在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引起的IH时分别按压双侧内关穴,先左侧,后右侧,同时观察呃逆有无减少或消失。选择按压有效的同侧行颈椎旁注射,可获得较满意效果。3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自1988年谢秉煦等[3]发明体外膈肌起搏器以来,该仪器在用于呼吸衰竭的抢救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膈肌康复治疗的同时,也不断用于IH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膈肌起搏器治疗呃逆的机制是它产生的电脉冲刺激胸锁乳突肌外缘的膈神经,干扰膈肌异常兴奋性收缩的反射弧,从而恢复其正常的节律,达到治疗目的。4西药治疗4.1调节电解质药物文献报道患者电解质紊乱,特别是伴有低血钠、低血钙、低血镁、低血钾等,经补充电解质后呃逆得到终止或明显缓解。低血钠致呃的机理不明,但IH的发生与血钠降低有着密切的关系[4];低血钙、镁时神经纤维和骨骼肌的应激性增高,即阈值降低。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神经2肌肉应激性增高的表现,加上一些患者进食少和长时间卧床,胃排空减弱和胃液潴留,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从而导致IH的发生[5,6]。4.2肌松药①巴氯芬(baclofen商品名脊舒),为神经性传导抑制剂γ氨基丁酸(GABA)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的GABA受体,其抗呃逆的作用机制未明。陈协辉等[7]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对神经传导抑制作用,从而缓解平滑肌、膈肌痉挛使呃逆停止;另一方面它可能通过对中枢的镇静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而制止呃逆发作。用法:每次10mg,每日2次,口服;最大剂量为15mg,每日3次。陈协辉等应用总有效率98%。②盐酸乙呱立松片(商品名妙纳)是一种新型肌肉松弛剂,范丽静等[8]认为其止呃机制为:一方面作用于脊髓,抑制脊髓反射;另一方面作用于γ运动神经元减轻脊索的灵敏度,从而阻断其反射弧,缓解膈肌痉挛,减少痉挛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的进一步刺激;并作用于血管平滑肌,改善血流。用法:60mg口服或胃管注入,每天3次,饭后服用。4.3抗精神病药①氟哌啶醇5mg静脉滴注或肌注1~2次/d,好转后改为口服维持。②氯丙嗪25~50mg,每天3次口服,但此法在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血管病者应慎用。氟哌啶醇和氯丙嗪抗呃逆的作用可能与其阻断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抑制膈神经的兴奋性有关。4.4抗抑郁药①多虑平25~50mg,每日3次口服。其抗呃逆的机理可能是一方面通过其中枢及周围抗胆碱作用,另一方面通过中枢镇静作用达到抑制呃逆中枢停止呃逆的作用。②阿米替林30mg,每日3次口服。4.5中枢兴奋药①利他林10~20mg肌注,反复发作者可重复注射。其终止呃逆的机理可能是通过中枢内脏神经的调节作用,亦或使膈神经过度兴奋而达到抑制状态。②尼可刹米0.375g肌注,止呃机理不明,可能是该药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使呼吸加深加快,膈肌活动度增大,达到缓解膈肌痉挛终止呃逆。4.6钙离子拮抗剂①硝苯地平10~20mg舌下含服或吞服,每日3次,一天总量不宜超过60mg。②盐酸氟桂嗪10mg,每天2~3次,口服,待呃逆停止后改为每天1次口服巩固治疗。③尼莫地平舌下含服及口服治疗顽固性呃逆也取得了较好疗效。4.7麻醉剂①利多卡因50~100mg持续静滴,每天2~3次,可用1~7天,但应注意心律监护。其止呃机理可能为调节植物神经或反馈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而抑制膈神经。②磷酸可待因30mg口服,止呃机理可能是抑制中枢神经,减弱膈神经的过度反应,同时直接抑制或松弛膈神经。4.8抗胆碱药①安坦又称苯海索,是中枢性抗胆碱药,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震颤麻痹。用于治疗本病每次4mg,每日3次口服,用药2~3天。②东莨菪碱0.3mg肌注或阿托品等药物肌注。4.9抗癫药①丙戊酸钠用量:每次0.2g,每天3~4次,逐步加量,直至控制发作。张敬军等[9]认为丙戊酸钠治疗呃逆的有效剂量个体差异很大,获得满意疗效的剂量为0.6~2.0g/d。②苯妥英钠每次0.1g,每天3次,以中枢性呃逆效果较佳。4.10抗肿瘤药华蟾素每次2~4ml肌注,每日2次,或静脉滴注,每次10~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其止呃机制不详,可能与直接或间接抑制呃逆中枢有关。4.11止吐药①恩丹西酮是一种高选择性52HT3受体拮抗剂,常用于化疗所致呕吐的防治,王钟杰等[10]用其来治疗本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认为其止呃机制为抑制中枢神经与周围神经的52HT3的释放,使原本兴奋的膈神经达到抑制状态,解除膈肌痉挛。②胃复安多用来作穴位注射。4.12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0.25~0.5g/次,每天3次,其止呃机理可能与抑制神经系统的碳酸酐酶有关。4.13其他药物其他如地巴唑、麻黄素、丙咪嗪、维生素B1、B6(穴位注射)等均有文献报道用来治疗顽固性呃逆,并取得了较好疗效。5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应在辨证的基础上,分清寒热虚实及兼症,治以和胃、降逆、平呃为主,兼以补虚攻实、温寒清热、活血化瘀、疏肝解郁等。以下是几种有代表性的方剂:①旋覆代赭汤加减,②丁香柿蒂汤加减;⑧血府逐瘀汤加减;④左莲饮(王行宽教授经验方:苏叶4~5g,吴萸3~4g,黄连2~3g,百合10g,沸水泡服,频频饮服),刘玉铉[11]用此方治疗本病106例,总有效率96.2%。此方尤适用于肝胃不和所致呃逆者。6经穴疗法6.1单穴文献报道采取单独针刺翳风、陷谷、百会、中魁、睛明、水沟、天鼎、人迎等穴治疗本病,均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宋立富等[12]观察发现脑血管疾病和外科术后合并呃逆的临床控制率显著高于消化系统疾病引起的呃逆。6.2鼻针采用鼻针针刺鼻穴的胃穴[13]或胸点[14]治疗本病,具有感应强烈、取穴少、方便、治愈率高等优点,对于病程短的患者疗效甚佳。6.3穴位点压临床上采用穴位点压治疗本病也取得了较好疗效。常用穴位和有效点有:止呃穴(相当于攒竹与睛明穴连线的眶上缘上)、内关、足三里、攒竹、睛明、翳风、天突等。6.4水针(穴位注射)常选用内关、足三里、膈俞、中脘、膻中、天突、翳风等穴中的一到多个穴位,选用注射药物有维生素B1、B6、K3、胃复安、氯丙嗪、异丙嗪等。6.5辨证组穴常取内关、天突、足三里、膈俞、中脘为主穴,随症加穴。此外,耳针、指针、灸法等在治疗本上也获得了明显的疗效。总之,顽固性呃逆的发病机制到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各种治疗的作用机制也缺乏大规模、专门的实验研究。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治疗效果不一,患病个体差异较大,一些疗法尚待进一步验证。因此,我们在治疗本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积极治疗原发病,寻找致病原因。②针对不同个体,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③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疗法结合治疗,优势互补,迅速有效地制止呃逆发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