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小说,开头男主失忆的种田文是男主在网吧遇上女老师,后来有个体育的女老师姓孙,他还拜这个孙老师当师傅。

净土法门:《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讲记--学佛网
净土法门:《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讲记
& 9:39:00&&&nbsp
热度:911 &&
  (第一集)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20-015-0001  诸位同学,这一段时期有些同学,我们净宗的莲友每个月,在我们学院是每个星期,做一次「三时系念」的法事,做得都很欢喜。但是中峰禅师里面许许多多的开示不甚了解,当然就不能够随文入观。于是同学们来找我,希望把这个仪规能够讲一遍。我记得过去在新加坡曾经讲过,讲得很简单。这个集子我也是每天都在读诵。禅师开示言简意赅,确确实实就佛法而论,任何一法都能够帮助我们成无上道,因为法法都是圆满的。但是问题是要懂,懂是相当不容易的。诸位要求我也欢喜,我们利用这段时期,把这个集子在一起我们好好的来做个学习。  名题是《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我们先把「中峰」跟诸位做个介绍。中峰是人名,禅师的法名是上「明」下「本」,光明的明,本末的本,中峰是他的别号。他是杭州钱塘人,大概就是现在的杭州萧山,萧山在钱塘江的旁边。他生在宋朝的末年,长在元朝,是宋末元初的人。因此我们要把元朝也要简单的跟大家介绍一下。  中国自古以来,统治这个国家的都是汉人,汉族。其它的族群在从前都是外国,现在融合成中国这个中华民族了。中华民族里面包含五十六个不同的族群,是以汉族最大,人数最多。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清朝是满州人建立的,都是属于外族。在那个时候没有统一的时候叫外族,统一之后跟中国融成一体。所以中国本身就是个多元文化的民族,像个大冶炉一样,能包容,而且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是中国古圣先贤教诲,中华文化的成就。  蒙古那个时候他们的领袖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宋朝末年理宗,宋朝理宗皇帝景定元年,景定是年号,公元一二六0年,说这个大家就很清楚。今年公元是二千零三年,这个事情元朝蒙古建国是在一千两百六十年,当时是宋朝理宗景定元年。他就成为大汗,忽必烈成为大汗,他在开平即位。开平这个地方是在热河最北面,最北面,现在是内蒙古的地区,方位是在北京的正北,北京的北面。他也有个年号叫中统,以后改了,这是元朝的世祖皇帝,在历史上称为世祖。  距离我们民国,这是民前(从民国这一年算起,中华民国民国这一年算起),是民国前六百五十二年。民国建国今年是九十二年,你要知道这个年代,确实的年代就是六百五十二年再加九十二年,七百多年,元朝时代,七百多年了。再没有多久(宋朝末年的皇帝在位时间都很短),宋度宗咸淳七年,就是一二七一年,蒙古建国改国号为元,元朝从这一年开始。宋朝是在公元一二七六年亡国,也就是蒙古人统一全中国,统一全中国这是一二七七年,这正是中国历史上进入元朝。元世祖他的年号是至元十四年,也就是一二七七年统一中国。这一年是从民国算起,民前(民国以前)六百三十五年。这是把蒙古「元」简单的历史跟诸位做一个交代。  然后我们来介绍《系念法事》的编着人,中峰禅师。中峰禅师是宋朝理宗景定四年癸亥,癸亥我们就晓得中峰禅师是属猪的。景定四年是公元一二六三年,一二六三年十一月初二生的。我们在他的传记里面看到,他俗姓孙,母亲姓李。他母亲做了一个梦,梦到「无门开道者,持灯笼至其家」。无门开道者是个老人,手上拿着个灯笼到他家里去,第二天他就出生了。由此可知,他母亲做梦是十一月初一的事情,十一月初二她就生了这个小孩,这个小孩就是中峰禅师。传记上记载的这个事情,现在我们能相信,为什么?我们听到这种事情太多了,确实有这个事情。  这个小孩是再来人,决定不是个普通人,他的威仪相好,跟一般小孩不一样。他才会走路,这个小孩才会说话、才会走路,这是讲「才离襁褓」,就是才会说话、才会走路,他就能打坐。才会说话他就会唱梵呗。跟小朋友们在一块玩,他所玩的,仔细去观察都是佛事,像佛门里面做法会这些事情,他喜欢玩这些东西。由此可知,前世是个出家人,带着有过去生中的习气。根本没有人教他,那个时候佛法虽然是很盛行,但是这么小的小孩没有人教他,他自己就会。不但前生是出家人,前生不是凡人,如果是凡人他就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  他的本迹因缘,我们是凡夫不知道,是不是佛菩萨来应化的,很难讲。他一生大部分的时间住在天目山。天目山诸位有些同学们去过的。系念佛事,当然在天目山举行,我们相信一定得中峰大师的加持。不过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如果我们能够观想天目山,观想中峰禅师,时间跟空间没有障碍,都能得到三宝的感应,佛菩萨威神的加持。  他九岁母亲就过世了,所以他也算是一个孤儿。十五岁他就有出家的念头,但是他还有父亲。中峰禅师非常孝顺,虽然有出家的念头,但是父亲不同意,就不能随便出家。但是他在家里面,家里有佛堂,他在家里拜佛,而且燃臂。「礼佛然臂」,然臂是燃香,在臂上燃香,在家居士受菩萨戒都在手臂上燃香,出家人在头顶。「誓持五戒」。每天念《法华经》、《圆觉经》、《金刚经》,这是十几岁的时候,日夜精进,夜晚也不休息,「夜则常行」。疲倦了,用头去撞柱子,警惕自己。  我们想想看,自古以来,这是真正知道勇猛精进,这种人不多。我们看到中峰禅师没有出家之前,十几岁这个时候的行持,是不是示现给我们看的?做榜样给后学人看,给当时学佛的大众,我们现在常常讲「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给大众做榜样、做模范,真正学佛要像他这个样子。他住家靠近灵洞山,常常到山顶去坐禅。「甫冠」是二十岁,「阅传灯录」,这是禅宗的语录,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就在这本书里头。这个书的分量很大,都是讲禅宗历代他们修行、开悟、证果的记录。  过去曾经有人写了一封信,这是参禅的人,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哪一篇我记不得了。这都是初学佛的时候,我还没有出家,在忏云法师埔里茅蓬看这些书。看《印光大师文钞》,这是最初忏云法师指定我的功课。在山上我住了五个半月,我读的书就是《阿弥陀经疏钞》、《阿弥陀经圆中钞》、《阿弥陀经要解》,这是忏云法师教我好好认真去读这三样东西,而且把科判画成表解。另外就是看《印光大师文钞》。  我记得有一个人写了一封信给印光大师,说他对这个一千七百则公案,大致上他都参透了,还有几条他不了解。印祖给他回的信回得很妙,他说这一千七百则公案,如果有一条明了了,你就全明了,如果有一条没有明了,你全都没有明了。这位仁者得到印光大师这封信之后,这是如冷水浇头,醒过来了,把这个放下,不再参禅,老实念佛。诸位要知道古来祖师大德常常给我们讲「一悟一切悟」,还有一桩事情没悟,你什么都没悟;千万不要自己以为开悟了,那就真的是错了。  印祖这种当头一棒,不但打醒他,我们都提高了警觉。我们开悟了吗?没有!真的开悟了,古德讲得好,一经通一切经通。我们这个一经通了没有?如果通了,所有一切经摆在我们面前都没有障碍,那你才通了。世间一切法摆在你面前更没有障碍。世出世间法全通了,这才叫大彻大悟,这才叫大开圆解,不容易!早年黄念祖老居士很感慨的跟我谈,末法时期往后,就是从今往后,不可能。所以我们的结论,只有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只有这一条路最稳当、最可靠。中峰是禅师,宗门确确实实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看看,他教我们念佛,三时系念。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出家人看到他很有天分,这个出家人叫明山。我们看到这个名字,我们想很可能他是高峰和尚的徒弟,因为他是「明」字辈!大概就带他到天目山,去拜他的老师,他的老师是高峰妙禅师,这在禅宗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都是元朝时候的国师。  高峰禅师门槛很高,这是真正有道的高僧(我们不说得道,说有道高僧那是一切人都能肯定的),看人不一样。一看到这个年轻人特别欢喜、特别有缘,马上就想给他剃头。中峰禅师说他父亲不准他!不能够出家,心里很想出家,但是父亲在,父亲不准他出家。高峰禅师就跟他讲,你回去跟你父亲好好谈谈,希望他能够同意让你出家,这是二十出头的事情。  遇到高峰禅师之后,接受高峰禅师的指导。所以一个人的成就,世出世法都不例外,老师重要!遇到一个真正高明的老师指导,你的进步就快了。他有一天念《金刚经》,念到「荷担如来」,念到这个地方「恍然开解」,其实是恍然大悟;大悟而不是彻悟,但是对他的好处很多。「由是内外典籍,皆达其义趣」,这是悟了。内典是佛经,外典是儒家、道家、诸子百家,这些典籍都能够通达。中峰虽然悟入境界,自己非常谦虚,不以为自己是开悟了。「时年二十有四」,这一年二十四岁,「实至元丙戌岁也」,至元丙戌在公元是一二八六年。「明年从高峰剃染于师子院」,师子院是道场的名字,我们晓得他二十五岁出家的。诵《金刚经》觉悟是二十四岁,内外典籍都没有障碍了。  内外典籍,就是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常给我们讲的,世出世间法;出世间法是佛经,世间法在当时所指的就是中国的儒、道、诸子百家。他没有障碍了,二十四岁,不是迷信!真实的学问。第二年出家,拜高峰妙禅师为师父。二十六岁受戒。二十七岁这里有一段记载,「观流泉有省」,省就是觉悟。东天目山流泉很多,还有瀑布,他看瀑布、流水有觉悟,求老师给他证明。高峰妙禅师是一个真正开悟、明心见性的人,他来诱导他的学生、来帮助他。实在讲他是在将悟未悟的边缘,我们知道这个时候他二十七岁。  正在这个时候,「民间讹传」(讹传就不是真的,谣言,讹传我们今天讲谣言),谣言是什么?「官选童男女」,官府要选童男童女,但是这个事情并不是真的,有这么一个谣传。中峰就问他的老师,他说如果「忽有人来问和尚,讨童男女时,如何」。老师,外头有这个传说,如果有人来问你要童男童女,你怎么办?高峰禅师就说了,「我但度竹篦子与他」。如果真有人来了,我就送一个竹篦子给他。竹篦子我是见过,现在很少看见。是竹子做的梳头发的,但是它的齿比梳子密、很细密的,从前是梳头发的。民国到抗战时期一般农村小城市很普遍,现在看不到了;现在梳子多半是塑胶化学做的,这种竹篦子看不到了。这就是梳洗时候的工具,男女都用,女孩子用得最多。  他说有人来问我要童男童女,我就把这个给他。「师言下洞然」,中峰禅师听这个话之后,就豁然开悟了,「彻法源底」,这是大彻大悟。我们今天读这段文有没有什么悟处?不要说大悟,可能小悟也没有,好像是所问非所答。这就是老师教学的善巧方便,别人听不懂,所谓正是触动了他的禅机,打通他的穴道,「彻法源底」这一句话了不得。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晓得他二十七岁开悟,开悟之后没有人知道,只有他老师晓得,别人不晓得。所以「陆沉众中,人无知者」,在这个道场跟大家一起作务,没有人知道他开悟。  这里头说,于是「高峰书真赞付师」,高峰禅师是他的老师,写了几句话给中峰,四句话,这个四句话也都是属于禅机,我们今天看了也看不懂,他说「我相不思议,佛祖莫能视,独许不肖儿,见得半边鼻」。这是他老师写给他的,赞叹他,赞叹他的悟处,他悟什么我们不知道。我们看高峰禅师这个四句偈,我们也没有办法理解,这就是你到底是真的悟了还是没有悟。如果悟了的时候,字字句句明明了了,不悟的人跟他讲了也没有用处,这跟千七百则公案完全相同。以后有些参学的人来向高峰禅师请教,高峰禅师就叫他们,你们有什么问题去问,他的法号叫明本,你们去问他。这样一来慢慢大家就晓得了,中峰禅师确确实实有能力教导大众。  我们一定要晓得他二十七岁,年岁不很大。当时有个出家人,「淮」这是地名,「僧」是出家人,「子证」是他的名号,「尝问高峰诸弟子优劣」。我们想这一位法师,大概跟高峰妙禅师是同辈分的。有一次问他,你徒弟里头有没有优秀的?真正契入境界有见地的。高峰说「若初院主等」,这讲一般的寺庙大众,「一知半解,不道全无」,一知半解的人多数。他举了几个人,然后就说明本,他说「惟本维那」,这时大概他在寺院里担任维那。本维那。  担任维那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看到前面传记里面讲,他才会走路、才会说话,就会唱梵呗,我们想他这个梵呗前世有根基,一定唱得非常好,所以殿堂里面请他当维那。本维那,「本」就是明本维那,他说这是「竿上林新篁」,用这个例子来举的时候,好!因为天目山到处都是竹子。我一看那个地方恐怕有一百多里,一两百里全部都是竹子。「他日成材未易量也」,这个人将来前途无量,特别赞叹他。所有弟子当中,这是特别为老师器重的。  到成宗,元成宗,这是元朝第二个皇帝,是忽必烈的儿子叫铁穆耳。他做皇帝年号叫元贞,元贞元年即位,是公元一二九五年,十一月,他的师父圆寂,「将迁化」是圆寂。「以大觉属师」,大觉是寺庙,就是把道场委托给中峰禅师。「师辞推第一座祖雍主之」,他退让,自己没有做住持。到大德,一二九七年,他到金陵(南京)、安徽这一带去参学。戊戌是一二九八年,他在庐州住茅蓬。这个时候,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知名度是愈来愈高,他的智慧、道德、辩才,教化众生,来看他的人、向他讨教的人愈来愈多。  禅师喜欢清净、喜欢进修。我们看他一生的行状,他在一个地方住,时间都不长,都是在各个地方参学、住茅蓬。生活非常简单、非常朴素,你在行录里面记载的能够看得到。在癸丑一三一三年,这里头有一个因缘。我们知道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是蒙古入主中国,高官、显要都是蒙古人。从皇帝到这些地方的首长对他非常尊敬,如果不是真正的道德做不到。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来看中峰禅师,他的一生的行谊。他生在宋朝末年,一生在元朝经历五个皇帝,第一个是忽必烈,世祖,第二个是成宗铁穆耳,第三个是武宗,第四个是仁宗,第五个是英宗,经历五个皇帝。  一三一三年这是元仁宗皇帝时代,在元朝这是第四代,第四代的皇帝。这一年丞相礼请法师到他的私人住宅,我们一般讲相府,恳请中峰禅师住持灵隐禅寺。这个寺庙很有名,在杭州。诸位都知道宋朝有一个很出名的和尚,济公长老,济公长老就是灵隐寺的。这里面有很多他的古迹,在杭州可以说是第一大道场,丞相恳请他去当住持。中峰禅师辞谢了。相府也有一些高官在座,又礼请,大家统统都请,师父道德、人望在当时、当代没有人能够超过他。  一再请求随顺大众的愿望,希望他做这个道场的住持,把这个道场恢复起来,请他不要退让。他老人家就讲,讲的这一番话非常非常重要!他说住持,「夫住持者,须具三种力,庶不败事」。用现在的话来说,住持必须要有三个条件,你才能做上一个好的住持,护持正法、教化众生。哪三个条件?第一个是道力,第二个是缘力,第三个是智力,这三个条件很重要。「道体也,缘智用也」。你真的要有道!什么是道?明心见性这是道。实在讲他老人家真的是有道,三个条件他都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法?教化后世学生。他在这个地方演戏、在表演,谦虚说自己没有道、没有智。缘不能说没有,他的法缘很盛。  道是体,什么是道?在他注疏里面讲得很多!道是确确实实通达、明了诸法实相。在这个世间无论什么环境,顺境逆境、善缘恶缘,确确实实一尘不染。《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全落实了。不但世间法不染着,佛法也不染着,这是真正有道!如经论当中常常讲的随缘而不攀缘,随缘也不着随缘的相。这是头一个条件。心里头还有一丝毫妄想执着还没有能放下,不行!你怎么能领众?你自己还没有成就,你把大家往哪个地方去领?这个位子不好当,责任太重。  缘,最重要的是法缘、人缘。法缘、人缘好,办事情容易,有人帮助少操心。今天所谓是人力、财力、物力,这都是缘。你主持那么大的道场,道场里面有这么多人在一起共修,人力物力财力要有艰难,修行就有障碍。佛法里常说「法轮未转食轮先」,如果你吃都吃不饱,修道就困难了。生活苦一点没有关系,总要能够吃得饱穿得暖。衣服破旧一点没有关系,能御寒,粗茶淡饭能果腹,心安道隆。身心不安对于修行确实有妨碍,尤其是接引初机,缘很重要。处事待人接物要智慧,没有智慧就不能圆融。  你看他老人家讲的,做住持方丈要具足这三个条件。尤其道重要,道是体,缘跟智是用,「有其体而阙其用,尚可为之」。有道,缘跟智不足,还行。缺点是「化权不周,事仪不备」,教化众生不是很圆满、不是很成功,办事情秩序不完备。为什么?智不足。常常有疏漏,还能过得去,勉强!「使道体既亏,便无异无算,虽缘与智,亦奚为哉」。这是很感叹的话,如果道体没有,没有见道、没有悟道,跟无算没有两样,无异无算,算是计算。虽然你缘跟智还有一点,也没有用,没有法子补救。  换句话说,弘法利生,续佛慧命,这桩事情你做不到。如果「体用并阙,而冒焉居之,曰因曰果」,这就要负因果责任,你怕不怕因果?没有体,也没有用。缘不足,缘不足怎么办?攀缘!天天在家里动脑筋,邪知邪见,想什么方法攀缘,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起心动念无不是罪。  法缘是前世今生所结的,是自自然然而来的。如果起心动念到外面去化缘,那你就错了,道没有了。我们细心去观察中国历代祖师大德,他们建立道场教化众生,缘都是自动来的。而且怎么样?拒都拒绝不了,诚心诚意到这个地方来修布施供养,他来修福的,绝对不是把他找来的!名望,实至名归,不是像现在用种种什么方法来搞知名度,不是!修道人要这个干什么?决定不攀缘。中峰禅师,皇帝找过几次,不去!  禅师到底还是把灵隐寺这桩事情辞谢掉了。他的这番话,特别是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反省。我们自己如果是建立一个道场,你用他的标准来衡量一下,我们对于佛法、对于社会、对于众生,到底是有功还是有过。  元朝仁宗,第四个皇帝,这都是在仁宗的时代。戊午这一年,元朝仁宗,一三一八年,公元一三一八年九月,仁宗皇帝跟他附近的这些大臣说,他说听到天目山中峰和尚道行,我听了很久了。「累欲召之来」,「累」是很多次,不是一次,多次想召他进京。这些大臣都说他身体不好,「卿每谓其有疾」,身体不好,没有办法奉召。  你看看,要是一般人遇到这个事情,哪还要皇帝来召?想什么方法跟皇帝见个面!他不需要。皇帝对他的德行愈加尊重。「赐号」,就是封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这就是我们现在在题目上看到的「元故天目山佛慈圆照广慧禅师中峰和尚」,这是皇帝给他的封号。又送给他袈裟,礼物。颁赠封号,还送一份礼物给他。特别指示杭州路,元朝的制度叫做路,到明清改作省,元朝的制度,地方行政区域都称为路。这就是地方的首长,路是地方首长,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我们澳洲是州长。皇帝指示「优礼外护」,让地方官员护法,让禅师在山上安心办道。  他的故事很多,得到朝野普遍的尊敬、仰慕,来请教、来求学。这传记里面所说的句句都是真实话,他被当时帝王大臣知遇,没有人能相比。说大师常常教导学人,教导后学,「只尚言通,不求实悟」,真的,这个毛病到现在已经非常普遍。他距离我们七百多年,七百多年前佛法就衰了,真正修行的人不多了。所以他老人家非常感慨的说,无论是在家、出家,学什么?学点言语。通是通达佛法,什么通?言通。你听得多,你学得多,你会讲,不求实悟。  「常曰今之参禅不灵验者」,这是当时,当时参禅不灵。为什么不灵?他说了三条,第一个「无古人真实志气」。中峰禅师那个时代一般学佛的人,真的跟古人不一样,古人真干。但是中峰禅师那个时代的无论在家出家,要跟我们现在人比的时候,我们现在人不能跟他相比,他们比我们高明太多了,我们怎么能比得上他?从这个地方看我们就明白,真的一代不如一代。我们的老祖宗是释迦牟尼佛,我们学佛一定要向释迦牟尼佛看齐,「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你还能有一点成就。你要「取法乎下」,你还会有什么成就?现在这第一个问题,他老人家讲的「真实志气」,你是真干还是假干?这一点是灵不灵、成不成重要的关键。  第二「不把生死无常做一件大事」。真的,今天学佛,哪一个人是为生死无常来修行的?古人确是!出家修道为什么?为生死大事。现在人把这桩事情忘得干干净净,值得我们深深反省。如果我们学佛的目标要是在名闻利养、在五欲六尘,那就是古人讲的「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披毛戴角还」是不是来世?不是的。来世,来世是三途地狱。地狱的罪受满了之后,再来披毛戴角还。你要问有什么罪?破坏佛教形象,这个罪大!我们世间人做生意的说,你把他招牌砸坏了,你让社会大众对佛法丧失信心。  过去我们曾经讲过《大宝积经》里面的一分,《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也叫做《弥勒所问经》。我记得我讲过三遍,曾经在台北华藏图书馆讲过一遍。败坏佛法形象,障碍正法,你看看经上所讲的果报,那不是假话,不是吓唬人的,是真事。但是今天许许多多人胆大妄为,不知道因果可怕,造谣生事,到底存的是什么心?圣贤的教育、佛菩萨的教育只是一个慈悲!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  昨天中午我跟此地昆士兰州科技大学的校长、副校长,我们中午在一起吃饭,谈到当前教育最重要的是伦理道德的教育。伦理道德教育是什么?教人要懂得爱人,要懂得爱环境,要懂得爱一切众生,圣人的教育,爱的教育。要知道自己应当要做出牺牲奉献,为一切众生、为社会大众服务,这是现代教育里头最缺乏的,我们应当努力向这个方向去做。校长跟副校长都非常赞同,他们邀请我到学校去参观,他们这个学校有三万多学生。学佛,不学佛的人不知道了生死出三界,学佛的人要把这桩事情当作第一桩大事情来做,我们一生就为这个。  第三桩「拌舍积劫以来所习所重不下」,这一句我们换句话来讲大家就懂了:无始劫以来,这些不善的习气你放不下!这就是你参禅不灵验,你念佛不能得一心,无论修什么法门你不能成就,这三个原因。下头又说「又不具久远不退转身心」,具是具足,不具足,你没有!没有什么?没有长远心,没有不退转心。这个久远不退转心,就是勇猛精进心,你没有,所以你不能成就,病根在这个地方。  他下面又说,说得好!「毕竟病在于何,其实不识生死根本故」。真正是禅师一语道破,你不了解生死根本,所以你从来就没有认真学习过。生死根本是什么?他老人家所编着的《三时系念法事》开示里头有!第一时头一篇开示就讲得很清楚,传记里头也说到。我们把传记这个文跟《系念法事》里面的开示一对照,确实是他的口气,那个开示是他自己作的,不是别人编的。  我们把这一段文也念一念,「夫根本者,性真圆明,本无生灭去来之相」,这实在讲很不好懂。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明心见性就是法身菩萨,不是普通人。什么是根本?根本是心性,明心见性这是根本,性真圆明。本无生灭,这个生灭去来之相,没有;不生不灭,不去不来。去来,过去未来,不但是讲时间,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现在科学逐渐逐渐发现了,钟茂森居士给我们在此地做的讲演,诸位同学都听到了,科学家发现的。  「良由不觉,瞥起妄心,迷失本源,虚受轮转」。这是讲凡夫为什么沦落到今天这个样子?一念不觉生起了无明。妄心就是无明,迷失了本源(就是本性),迷失了本性,演变成六道轮回,自作自受。所以说「迷之则生死始」,生死就开始,就有生死;悟了轮回就息了。生死轮回的真相,一句话说出来。「盖根乎迷,而本乎妄也」,根本,根是迷,迷了根本,把心性变成了妄识。  底下的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当知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五阴四大,至于动不动法,皆是生死根本」,谁知道?不是一个真修实证的人他不知道。这个事情就在眼前,一天到晚从来就没有离开。大伙跟自己都在迷惑颠倒里面过日子。迷的相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这个话我们要清楚,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五阴四大,动不动法,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很透彻,悟了就是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迷了都是生死根本。  法,给你讲没有迷悟。就像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做这个水的实验,水没有迷悟,山河大地,明暗色空,五阴等法没有迷悟。我们善意、好的能量加给它,它立刻就有反应,反应是非常的美好。我们以恶的意,恶意、恶念加给它,它的反应非常丑陋。它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那是什么?法性!法性是真性,过失是在我们自己迷。迷了之后,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变成生死根本。  所以禅师说「若不曾向真实法中脱然超悟」,这句话重要,要在真实法中,脱是解脱,超是超越,你真的悟了!「更于悟外别立生涯不存窠臼」,这就是法身菩萨,这是一真法界。但是这个地方要留意的,如果你的烦恼习气没有断干净,在这个境界里面你又起心动念。像世尊在《楞严经》上所讲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你还是不能够超越,这样你才真正体会到,为什么悟入真实境界那么样的难。我们常讲纯净纯善,这里头不能夹丝毫不净不善,丝毫不净不善都不行。  所以大师在此地劝导我们,「惟有痛以生死大事为己重任者,死尽偷心,方堪凑泊,直下傥存毫发许善恶取舍爱憎断续之见,则枝叶生矣,可不慎乎」,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毫发许,那一点点,你心里头还有那么一点点妄想分别执着,这是举例子。行善不要执着善;有过失,自己过失、或者别人过失都不能挂在心上。为什么?真性里头没有善恶,没有是非,没有邪正,没有生灭,没有来去,没有先后。「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尘埃是比喻丝毫不净不善,没有!  讲善讲恶是帮助众生回头的善巧方便,因为你给他讲真的,他不懂,他迷得太深。好了,迷了就迷来说,这就是随顺俗谛;大师这里的开示是随顺真谛。真谛是清净寂灭,俗谛里头才有是非善恶。为什么?你没有离开分别执着。没有离开分别执着,给你讲没有离开分别执着的话;离开分别执着,给你讲真话。  他是英宗癸亥年一三二三年,正好一甲子,六十一岁往生的。往生是八月十四日。他是坐着走的,他想写字的时候,坐在桌上走了,不容易!诸位要想详细了解,请看《天目中峰和尚广录》最后一卷。最后一篇是他的传记,他的同学法弟祖顺禅师写的这篇东西,诸位自己可以去看。  这两个小时我们把中峰禅师略传简简单单跟诸位介绍出。下一堂我们就正式进入《系念全集》了。  (第二集)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20-015-0002  诸位同学,请看「系念法事」的题目。题目总共有十个字,《中峰系念法事三时全集》。我用的这个本子是华藏图书馆的本子,民国七十九年十月印的这个本子。这个页数,我都是用的这个本子,有些本子跟这些页数不相同,不过大概都能找得到就是。  「中峰」是元朝明本禅师的法号,前面已经跟诸位介绍过了。这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大德,有修有证、有德有学。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他老人家一生的事迹,确实令人感到五体投地。这一位宗门的大德编着这一本系念法事,意义非常之深。告诉我们,佛法到最后一着还是要求生净土,这里面他的开示讲得非常清楚!净土法门的殊胜由此可见。又何况《华严》,这是中国历代的高僧大德公认的,是佛门第一经,圆满法轮,末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宗门最后求往生,诸位只要看《禅门日诵》就明白了。这种修行方法显示出最高的智慧。  这一本《系念法事三时全集》冥阳两利。如果把它当作经忏佛事来做,有口无心,那就错了,我们应当把它当作课诵来做。系念,罗什大师翻《佛说阿弥陀经》,他是用意译的,所以经文里面有「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过去我也曾经听到人说过,一心不乱,我们凡夫做不到,因此对这个法门生起了疑惑,不敢承当。但是《弥陀经》还有玄奘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是直译,依照梵文直译下来的。梵文里面有十方佛,罗什大师的只有六方,晓得罗什大师省略。一心不乱,在玄奘大师的本子里头是「一心系念」,如果说一心系念,这个凡夫能做到,一心不乱这水平太高了。  我们要问,罗什大师有没有把意思翻错?给诸位说没有。凡是往生的人一定要念到一心系念,临命终时弥陀来接引你,接引你的时候一定先放光。阿弥陀佛放光,佛光注照,佛光一照你的功夫就升等,从一心系念就到一心不乱,所以罗什大师也没有翻错。大师确确实实把这桩事情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念」中国这个文字是属于会意,你看上面是「今」下面是「心」,这个意思就是现在心里头有佛!心里头要有,这才叫念。不是过去有,不是未来有,「今」,现在有,这才叫念。系念,那是念念不舍。  「三时」,法事里面有第一时、第二时、第三时。在古时候的印度,把一昼夜分做昼三时、夜三时。由此可知,这个意思要是引申,就是昼夜不懈。「法」是方法,「事」是专求往生净土。现在一般来修这个法事,用的是狭义的三时。在中国,中国是把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为十二个时辰,一时就是现在的两小时。如果是帮助别人,如同本子里面所讲的亡灵,广狭两种都可以做,完全看时节因缘。  「法」,中峰国师为我们制订的这个法本,依照这个法本来修求往生的法事,求往生这桩事情。这个本子三时是完整的称之为全集。诸位看这个「集」,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会集本,这个法事是中峰国师会集的。你看里面内容有赞诵、有香赞、有赞佛偈。所以它有赞佛;它有诵经,有《弥陀经》;它有念咒,有往生咒;它有礼拜,有忏悔,有回向。修法很圆满,跟天亲菩萨《往生论》里面的义趣相同。《往生论》天亲菩萨是五念法门,他这个地方也是五念法门。净土修行是好方法,这里面有开示。这个本子我们提倡有好几年了,大家都非常熟悉,仪规的部分我们完全省略。三时里面有重复的,重复的我们讲一遍就够了,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第一段这是香赞,大师在此地为我们集结的是「戒定真香」,用这个赞。他为什么不用「炉香赞」?炉香赞是最普遍的。为什么用戒定真香?大师一生教人着重德行,他老人家住世距离我们现在七百多年了,七百多年前他就深深感到世风日下,佛门弟子(他是指出家弟子)真修的人已经少了。我们今天早晨在他的简短介绍里面,诸位听到了。所以参禅不得利益,他讲参禅为何不灵?为什么不如古人?有原因的,你要把原因找到。所以在香赞里面,我们想到他用戒定真香不是随便取的,他有很深的意思。  忏悔法贯穿全部佛法的修行,无论是宗门教下、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哪一个行门不是忏悔法!忏悔要有诚意,要有行动,不是口说说,口说说没有用处。那到底要怎么忏悔法?得依教奉行,你能把佛菩萨教导我们的,认真努力都做到,这真忏悔!我们常常在说,同学们大家在一起勉励,务必要把自己的妄想习气、分别执着放下,彻底放下,不能有丝毫夹杂,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是生死事大!无量劫来我们在六道轮回,这个问题不能解决,自己要觉悟、要明了。  好不容易,真是佛门里头常说「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一生能够遇到佛法,遇到佛法就是遇到一个机会,这个机会了生死出三界。机会遇到了不能轻易放过,一定要抓得紧紧的,在这一生当中一定要成就,不要再搞轮回了。随顺烦恼习气就是搞轮回,还依旧搞六道轮回,这是国师看到非常感叹,这是修行功夫不得力的重要因素。他老人家在一生教学当中,常常提醒「生死事大」,要把这桩事情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我们才有救。所以一开头选「戒定真香」。  你看这个名字,什么叫真香?戒跟定是真香,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就在我们这个年代,早年,不远!半个世纪以前的事情。我们没有见到,但是有许多人见到,我们听他亲自给我们讲,虚云老和尚修戒、修定,真修。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头,所以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照片,他的头发都很长。你看他头发短的,那是一年,刚刚一年剃一次,一年洗一次澡。他的衣领油垢很厚,都黑了,但是真香,一点都不难闻;这是戒定真香,身上放香气。  另外还有一位金山活佛,民国二十几年他都在。很可惜那个时候我们年岁太小,不知道。金山活佛一生都不洗澡,身上就穿那么一件衣服,衣服从来没有洗过;一生也没有洗过衣服,也没有洗过澡,身上有香气,这是戒定真香。  我们燃起这一炷香,就要想到戒,就要想到定。「香」是表法的,佛弟子无论是在家出家,供佛一定要燃香、要点灯、要供水,这是供养佛菩萨供具里头最简单的三种,其它的省略没有关系,这几乎是不能省的。香表什么?香就是表戒定,看到香、闻到香就要想到戒定。诸佛菩萨是修戒、修定成就的!今天他也是这样教导我们。  「灯」代表智慧光明,代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智慧不是自受用的,是他受用的!智慧从哪里来的?智慧从戒定来的,因戒生定,因定开慧。  「水」是表心性。所有一切供具没有都不要紧,因为现在一般人的生活进入了工业时代,居住的房子(特别是都市)多半居住在公寓。一栋大楼几十户人家,大的有几百户人家,房子的建筑愈来愈矮了。为什么?为了节约能源。冬天有暖气,夏天有冷气,所以房子比较低,房间也比较小,为了节约能源。这么矮的房子,我们的手举起来就到天花板了,所以家庭里面要是供佛,大概都供小尊的佛像,当然不适合烧香。  烧香、油灯、蜡烛都不适合,为什么?它有油烟,油烟就会染污,房间太小。不像寺院殿堂很大,空气流通,房子高,那个没有问题。所以现在在公寓房子里头不太合适,公寓房子最好是供水,水非常重要,水代表清净平等。我们的心像水一样干净、像水一样平等,表这个意思。在一切时一切处都要保持清净平等觉,心只要清净平等自然就有智慧,觉就是智慧。  供具是表法的,水不是给佛菩萨喝的,要懂这个意思。供杯最好是用透明的,表法的意思就非常明显,杯子外面看到杯子里面的水,干净。不能供茶,茶有颜色,就不干净,要供水。所以懂得表法的意思,常常看到这杯水,就想到我的心要清净、要平等。从供水里面,要把表法的意思引申开,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看到水,你口渴的时候喝一杯水,见到水就想到「清净平等觉」。佛法教学,用这些方法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既庄严又美观,里面的意思非常丰富。  【戒定真香。】  这是在燃香的时候。  【焚起冲天上。】  这香燃起来,香烟是往上升。『冲天上』,这是希求感应,诸佛菩萨、天神都在我们上面。下面有没有?有。下面是下方世界,所以这个地方的「天上」,我们要懂得,并不代表的是上方,它也是表法的意思。就像《华严经》里面善财五十三参,善知识都是在南方,哪有这个道理!南,我们住在北半球,北半球南方属火。南方是什么?是赤道,是热带。北方是寒带,北方是水,南方是火。火象征光明,所以它那个南方不是方位,是代表光明。凡是善知识居住的地方都叫南方,方向都叫南方。凡是善知识居住的城市都叫福城。为什么?有善知识。有善知识这个地方人有福,所以叫福城,表法的意思。  因此这个地方的「天上」,不代表上方,不代表方位里面的上方,不代表这个。这是表我们最尊敬的上方,我们最尊敬的上方,表这个意思。这个上方是诸佛菩萨所在之处。诸佛菩萨东南西北上方下方,我们在《弥陀经》上念到的,统统都是,用「天上」来表我们的敬意。「焚起冲天上」,祈求感应。  【弟子虔诚。】  依照「系念法事」修行的人,我们对佛菩萨称『弟子』,佛菩萨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善知识。师、弟子之道就在『虔诚』。印光大师讲得很好,「一分诚敬则一分感应,十分诚敬你就有十分感应」。李老师当年传给我,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学习才能得到真正的利益?我们跟古人比差远了,不要跟古代,就是中峰国师,我们怎么能比得上人家?人家也是十五岁,不但是有志于学,他有志于道,比学还高一层。世出世间法,你看到传记里面所讲的,昼夜精勤!真的是经典里面所讲的勇猛精进,日夜不休息。儒释道三家典籍他都涉及,根底多么的深厚。  二十四岁他就开悟了,这个开悟虽不是彻悟,我们一般讲小悟、大悟,怎么知道是大悟?世出世间的典籍他都能够融会贯通,真正开悟。高峰妙禅师给他印证,他是二十七岁,二十五岁出家。我们没有办法跟人比!自己要知道惭愧,要知道奋发。中峰国师为我们指出,修行不得力毛病出在哪里?他说得很好,但是里头最重要的是「不知道生死事大」,这是许多因素里头最重要的,把这桩事情忽略了!所以没有古人那种真诚心在学道。这就是印光大师讲的你没有诚意,你怎么能有成就?没有诚意;不知道生死事大;再其次,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不肯放下,这是大障碍!  我常常劝勉同学,我们每个人,特别是现代人,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_痴慢,我讲这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你要不是真的放下,中峰国师说得好,不但要真放下,要放得干干净净,一丝毫都不能留,他老人家的标准在此地;只要有一丝毫,你就很难有成就。彻底放下,我们这个菩提道上才能有一些进步,这些障道的根本你不拔除,永远摒弃在佛门之外,你没进门!  我们自己真的要常常想想,天天反省,为什么放不下?要是照中峰禅师这个说法,我们换句话说,就是贪生怕死。贪生,大师的意思讲,你生不了;怕死,死你不能避免。真正肯放下,生死就了了,然后慢慢再求通达佛法。所以这「虔诚」两个字非常非常重要,你要有诚意。这个时候你点在香炉里头,香燃在香炉里头。  【k在金炉放。】  【顷刻。】  是很快。  【氤氲。】  是形容香烟弥漫。香烧起来之后,这檀香,一般都是讲檀香,香烟弥漫。  【即遍满十方。】  前面我讲的「焚起冲天上」,「天上」是『遍满十方』,所以天上是我们最尊敬的,「方」,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天上是表这个。下面这是举一个公案:  【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  耶输陀罗,释迦牟尼佛的妃子。为什么取这个?戒定。释迦牟尼佛决定要出家,他的父王跟他讲,你要给我留一个后代,你才能出家。你一出家之后,我们这个家族不就断掉了吗?释迦牟尼佛当时指着他的妃子耶输陀罗说:她已经怀孕了。耶输陀罗听了这个话吓一跳,她真的就怀孕了,六年,罗T罗出生。所以当时很多人怀疑罗T罗不是释迦牟尼佛的儿子。耶输陀罗哪有在丈夫离开六年之后,她怎么生个小孩了?所以毁谤、批评,种种谣言,非常难堪。  耶输陀罗就发誓,抱着这个小孩,如果这个小孩真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是他的儿子,我们母子俩个跳到火坑里面,应该不会烧死。她就这样做,果然在大火里面母子两个安然无事,于是大家就相信了,一切谣言也止息了。戒定真香!所以『耶输免难消灾障』。国王,他的父王也相信了;这个家族,这个王族,外面的臣民,全国看到这个情形,大家都没有话说。这是罗T罗尊者出世的一段故事。这是戒定的感应。后面这是三称: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南无』是梵语,是皈命、皈依的意思。『香云盖』是比喻香烟在空中结成宝盖。『菩萨』觉有情,『摩诃萨』是大菩萨。「香云」,香云表戒定,戒定觉悟一切有情众生,取这个意思。「香云盖」是不是菩萨?香云盖就是菩萨,只要真正能觉悟众生,众生因他而开悟,他就是菩萨。菩萨没有形相,没有一定的形相,如来也没有一定的形相;化身在有情众生,化身在无情众生,不可思议的境界。这是这一首香赞的大意。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下面的四句偈:  【觉海虚空起。娑婆业浪流。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  这个四句偈内容非常丰富。前面两句是说明宇宙生命的起源,这是迷了以后的现象。后面两句是教给我们回头是岸的方法。我们怎么样迷失了自性?『觉海虚空起』!「觉海」本来没有虚空,觉海就是性海,经论里面常讲的心性,心性就是觉海。所以这一点诸位一定要明了,自性本觉!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告诉我们,他说「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本觉就是自性,自性就是本觉。它本来就觉,从来也不迷惑。我们今天讲迷失自性,这是随凡夫的话来讲的,其实自性是真性,真性怎么会迷?迷了哪里能叫真?  这桩事情中峰大师在《系念法事》里面开示讲得很明白。开示的话虽然不多,讲得很清楚,就在迷悟。迷悟也不是真的,这愈说愈玄了。「虚空」,先有虚空,然后再有世界。有世界之后,再有众生。说有先后,实际上,生起,就是唯心所现,现起太快太快!  现代的科学家也这样说法,愈说跟佛法愈像,「一时顿现」,没有先后次第。其实先后次第,你没有办法讲先后次第,它的速度是用亿万分之一秒来讲,你怎么能够发现它有先后次第?所以大乘经上常讲一时顿现。佛在楞严会上说这桩事情,说「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当处是什么?就在现前,没有远近;没有远近就是没空间,没有先后就没有时间。时间空间都是凡夫的情执,不是事实!事实到底是什么?就是迷悟,这个地方讲觉,就是觉迷。迷是迷什么?真的,佛经上讲的形容是很有味道的,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是迷,那个一念的时间太短了。  佛在《仁王经》上讲,《仁王经》很多同学都念过。过去我们在台湾,台湾几乎每年都要做仁王法会,为国家祈福。佛在《仁王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一刹那有九百生灭,那就是念。一个生灭叫一念。我们一秒钟,弹得快,一秒钟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也就是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一秒钟。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怎么能觉察得出来?一念不觉,那个一念是一秒钟的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这个我在讲经的时候跟诸位说过,这是如来方便说,不是真实说。就是这个方便说,你已经没有办法觉察到他的速度多快了。真实说比这个还要快,比这个速度还快。  我们就不说别的,现在知道速度最快的是光速、电磁波,电磁波跟光差不多,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光的速度走一公里是三十万分之一秒。一秒钟的三十万分之一,光走一公里。那我们要问光走一公尺,光走一公分,光走一公厘,亿万分之一秒,在这个状况之下,光就不动了。  于是我们体会到佛经上所说的「清净寂灭相」,八地以上所证得的境界。你想想那个定功是多深!在他那个大定里面,光没有了,光不动了,这是觉海。可是一动,一动好了,麻烦来了,空间远近,时间先后,就从这个地方生起来,这就叫世界;世是讲时间,界是讲空间,时空就发生了。但是你必须要晓得这是幻相,《金刚经》上讲得很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你就真的看明白,真的看清楚,把事实真相看出来了。  我们今天看的是幻相,是虚幻的一种相续相。把虚幻相续相以为是真实,在这个里面起了妄想分别执着,好,这『娑婆业浪流』了。「业浪流」是什么?六道轮回!看看我们现在所住的这个环境,「娑婆世界」,三途六道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面变现出来的境界。幻相跟作梦一样,可是你这个梦是恶梦,这个恶梦又不醒,继续在做,很苦!天天在做恶梦,念念在做恶梦,无量劫来都醒不过来,愈迷愈深,愈陷愈苦。  古时候的人,真的,要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善根比我们深厚多了。为什么?妄想没有现在人这么多,好教!佛菩萨应化到这个世间来容易教,来一次,真的不少人回头。现在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来的多不多?很多很多。众生好不好度?不好度。他不能回头!确确实实他不了解事实真相,他认为他所想的、他所看的都是绝对正确的。佛所讲的是迷信,哪有这种道理,哪有这些事情!他说佛迷信,他说佛不合现实。  恭惟你几句话:你们是理想主义、不切实际。这个话说得好听的。真难!真不容易!回头,没错,佛是讲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诸法平等,无有高下」,这是佛说的。但是现代人的根性,除了净土之外,不可能有成就。别说修行证果,就是明了事实真相,你去研究经教明了事实真相,还是没用处,境界转不过来!  这是老实话,也就是中峰国师所讲的,你无始劫来的妄想烦恼习气,你放不下!这句话是实话,你要能放得下,那没问题,哪个法门你都能成就;你放不下,就不能成就。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没有带业成就的,只有消业成就。你看大小乘经论里头常说的,见思烦恼消了,证阿罗汉果;尘沙烦恼消了,证菩萨的果位;无明烦恼也消了,你就成佛,没有带业的。今天你去消消看,我常讲,不要说见思烦恼,见思烦恼里头的见烦恼,这个相是最粗的了,佛讲三界八十八品。你要是有能力把它消掉,证须陀洹果,小乘初果。你试试看!所以,在末法时期,难了!  释迦牟尼佛灭度第一个一千年是正法时期,他们严持戒律,用持戒的方法能证小乘四果四向。佛灭度之后一千年,进入像法时期,持戒不能证果了,人的根性大不如从前。佛教化众生要改变方法,修定。像法时期禅定成就,像法一千年。一千年之后,众生的根性跟像法时期比,又差一大截;换句话说,修定不能成就,修定不开悟,这是晚近虚大师常说的。《影尘回忆录》是他的自传,我看过。我跟老没有缘分,没有见过面。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经,就住他的道场,九龙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是他老人家创办的。这个图书馆里头他有个小房间,我那个时候讲经就住他老人家的房间。我在这个图书馆讲过不少次的经,算是很有缘分。  他老人家曾经说过,末法时期参禅开悟的一个也没见过,不但没见过,听都没有听说过,这个话老和尚常说。参禅得禅定的他见过,听说的就更多了;参禅得禅定,没开悟。但是这个话我们要听清楚,得禅定没有开悟,他出不了六道轮回,他将来死了到哪里去?得禅定的人,生天!看他定功浅深,定功浅的没有离开欲界。我们知道欲界第三层夜摩以上,夜摩、兜率、化乐、他化这四层天都要修禅定。禅定功夫浅深不等,你生在哪一层天?但是这个禅定,说老实话都没有成就。真正禅定成就,不生欲界,生色界。四禅八定,生色界、无色界,出不了六道轮回。  禅定一定要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超越轮回了。老说(他往生的时候九十多岁)他一生当中一个都没有看到。你说这个事情多难!所以末法成就的只有净土。佛说的,佛在《大集经》里面讲的「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带业往生;但是带业,古大德说得很多,带业习种子,不带习气,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就是说带旧业,不带新业。这个事情麻烦了,我们天天在造业,所以你念佛往生没有把握。什么人有把握?不造业的人有把握。不造业的人他的业习种子没有断,那怎样不造业?  中峰国师在这个法事题目上给我们说出来,「系念」,一心系念阿弥陀佛。我的念头里头从早到晚、昼夜不断,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这个念头之外,其它什么念头都没有。这也不是个容易事情!成佛哪有那么容易?这是最容易的了。八万四千法门要是跟这个相比,这个太容易了。这个方法就是说,不管是什么念头,你要知道统统叫妄念。无论什么念头,念头起来了之后,立刻就归到阿弥陀佛去,这是古人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迷,什么念头都是迷,都是妄想。  你要转得快,不能让你的妄念相续,念头才起来,第一个念头才起来,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你只要一发现,你的念头马上转到阿弥陀佛。系念,像绳子一样把它系住,就系在阿弥陀佛那里。你要真正能做到这一点,那恭喜你,你这一生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  你们想想看虚法师常常讲的故事,他的老师谛闲法师,锅漏匠那个徒弟不就是一心系念吗?老和尚教他这个方法,他真干!老和尚教的方法不难,难在持之有恒,真干。就那么样的简单: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念。真正做到了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念累了没有关系,好好休息去,精神养足了,起来接着就念。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什么都不想了。他念了三年多,人家站着走,谛闲法师赞叹、佩服,真成功了。赞叹他:天下丛林道场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你,讲经说教的这些大法师也比不上你。什么成功的?「系念法事」,他落实,他做到了。  所以后面这两句『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末法时期只有这个办法,这是佛教导我们的,除这个办法之外,没有第二个办法。所以印光大师出现在世间,教我们修行人了生死出三界。他老人家教导的,教我们住小庙。同学共修的不要超过二十个人,有个小小的念佛堂就行了。念佛堂里头不需要任何陈设庄严,不需要。只要供一尊佛像阿弥陀佛,或者供西方三圣就可以了,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为什么?一心系念。看到佛菩萨太多了,分心。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统统以阿弥陀佛做代表,一切菩萨摩诃萨用观世音、大势至做代表,全部都念到了,十方三世一个不漏。心是定的,不散乱,精神意志集中,时间一点不浪费。  「彼岸」是觉岸,觉、迷,我们今天在迷的岸这边,诸佛菩萨在觉岸,我们今天要想破迷开悟,要想返迷归觉,极乐世界有办法。「舟」是运载的工具,「归舟」,归是回头,极乐世界有归舟。归舟就是指这个法事,你依照这个法事,等于说是你有归舟依靠。稳稳当当你坐上这个船,你就返妄归真,返迷归觉,你就又回到觉海。「极乐有归舟」!  所以,这个四句偈只有二十个字,意义深广无尽。只有返妄归真,破迷开觉是真的,这叫佛法,这是真正的佛法。把这个三时系念的宗旨,四句偈全部说出来了。我们为什么要依这个法事来修行?这说出来了,一生不退成佛的方法。我们再看下面有一段文,这段文可以说是一个祈祷文,超度的祈祷文。开头是四句:  【法王利物。悲智洪深。普遍十方。冥阳靡隔。】  『法王』是如来,在此地是指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三佛?毗卢遮那佛法身佛,阿弥陀佛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法、报、应三身,一而三,三而一,全是自性佛。  『利物』,「物」是九法界众生。他不说利人,如果利人,只说人道,不包括其它的,所以他说物。物跟众生是一个意思,范围都非常广泛。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所以众生包括,我们现在讲包括动物、包括植物、包括矿物,包括所有一切自然现象,为什么?它都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这个地方为什么不说法王利众生?因为它每句是四个字,用物就行了。诸佛如来利益一切众生,物就是一切众生,包括了情与无情。  『悲智洪深』,诸佛如来用什么利益众生?大悲大智。「洪」是大,「悲智」,我们常讲深广无际,洪是广、深,像大海一样,佛是用这个。有智没有悲心,没有慈悲心,不能利益众生;有慈悲心没有智慧也不能利益众生。「悲智」是性德,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德能。众生迷失了自性,就是把你的洪深的智慧迷了,慈悲心迷了。迷了慈悲心变成自私自利,迷了自性的智慧,我们世间人讲愚痴、糊涂;愚痴糊涂是迷了自性般若,自私自利是迷了自性慈悲。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悟什么?悟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悟自性本具的大慈大悲,我们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  『普遍十方,冥阳靡隔』,「冥阳靡隔」,靡隔就是没有障碍。「十方」,是十法界。十法界这是从全体来说的,冥阳是从我们现前处境上来讲,我们今天在阳界,我们今天想帮助的这些众生是在三恶道。我们的家亲眷属、朋友过世了,我们冥阳有隔。但是佛菩萨,冥阳他没有障碍。「靡」是不,不隔。  这个法事举行一定要有发起人,或者是我们自己主动发起。像我们现在的学院,我们学院是每个星期修一次,这是学院主动发起的。在一般都是有人启请。所以这文里头有:  【今蒙斋主。】  『斋主』是发起人,他发起一定有事,一定是为了一桩事情,他就有特别回向。但特别回向,诸位一定要知道,《地藏经》上讲得很清楚,修法的人修这个法是自利,这个功德七分之六是修法的人自己得,这些亡灵他能得到的是七分之一。这个七分之一是怎么回事情?我们要晓得。要不是为他超度这个原因,我们这一班人不修这个法事。我们修这个法事真正得利益,这个利益是因他而来的,他得这一分利益。如果我们修这个法事,在修学的人真的觉悟了,真的明了生死事大,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重要。他果然在这上面觉悟了:我一定要下决心,这一生非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那么被超度的这个亡人,他得的利益就很大。  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学,我们得多少利益,他在我们这个利益里头,只能够得到七分之一。我们得的多,他就得的多,我们得的少,他就得的少。如果我们做这个法事有口无心,敷衍塞责,什么都得不到,那他也什么都得不到,要懂这个道理。古时候也有超度的这些法事,这是现在最普遍,大家晓得的《梁皇忏》,《梁皇忏》是梁武帝。梁武帝请宝志公超度他的妃子,他的妃子堕在恶道。宝志公是观世音菩萨化身来的,修这个法事,他的妃子离开恶道,生忉利天。  比这个更早的,我们在「安世高传记」里面看到的。这是很早很早,后汉的时候,佛法传到中国来没多久,安世高超度他的同学,[共+阝]亭湖的龙王。那是用什么超度?龙王把一些信徒对它的供养全部捐献出来,安世高在现在的南昌给它建一个佛庙,用它的钱来建一个佛庙,这个佛庙做弘法利生的事业。这个功德让它立刻脱离了畜生身,生忉利天,真快、真有效。所以那龙王是斋主,《梁皇宝忏》梁武帝是斋主,为超度他的亲属、他的朋友。  【特请山僧登座。】  特地礼请,『山僧』是谦虚、谦称。  【依凭教法。】  根据、依据凭藉中峰大师编的这个方法。  【作三时系念佛事。】  这『三时系念佛事』,这个法本是中峰禅师给我们编辑的。  【乃尔亡灵。遭此胜缘。】  你们这些亡灵。来超度纵然是指定一个人,但是旁听的很多,没有不得利益的。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我们下一堂课从这个地方,从『乃尔亡灵』这个地方再讲起。今天就讲到此地。  (第三集)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20-015-0003  昨天讲到「觉海」偈颂后面的白文,这一段文首先说明感应的道理。这个道理很深,很不容易懂,但是它是确确实实的有其事,它有很深的理。修这个法事是有一个特别的因缘,是为超度亡人,是这一次特别因缘。而实际上这个法门确实非常殊胜,所以净宗学院每个星期大家在一起做一次,作为我们自己修学的一堂科目。中峰大师的开示非常精采,我们有机会常常读诵,随文入观,帮助我们消除业障,提高境界是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把这段文念一遍:  【法王利物。悲智洪深。普遍十方。冥阳靡隔。】  这个四句偈十六个字,昨天跟诸位说过。首先我们了解事实真相,在真相里面,空间没有远近,时间没有先后。所以我们跟诸佛菩萨,跟十法界所有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没有障碍,正是《华严经》上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有感立刻就有应。今天承蒙斋主,这是讲特别因缘,他为一桩什么样的事情,来做这个法事。  【特请山僧登座。】  『山僧』是主持法会的法师的自谦,自己谦虚的称呼。  【依凭教法。作三时系念佛事。】  昨天我们讲到此地。  【乃尔亡灵。遭此胜缘。】  叫着神灵,这是对九界众生一个通称。专门对某一个人,他是过世往生的人称『亡灵』。如果通常我们自己作为功课来修学,这是「神灵」,我们是普遍对法界虚空界一切尊神。为什么原因?求生净土。九法界这些神灵还要求生净土吗?对!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包括文殊、普贤都求生净土,你才晓得净土法门的殊胜!  九界众生他也迷惑,他不知道这桩殊胜的大事因缘,我们藉这个把讯息传给他。我们深深相信,他要得到这个讯息,过去生中都有善根,启发他的善根,他就觉悟了。这个觉悟不是明心见性,觉悟是什么?是过去生中善根发现,应该要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参与我们这个法会,就是我们大家一起来上这一堂课。『乃尔亡灵,遭此胜缘』,「遭」就是逢,我们遇到这样殊胜的法缘,这个殊胜法缘不容易遇到,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这样殊胜的法缘。  【自宜严肃威仪。】  这个『严肃威仪』,我们中国古人常讲「诚于中而形于外」。从外表「严肃威仪」就看到他内心的虔诚恭敬。只要有恭敬心,很多事情都是自自然然的,一点都不造作;也没有人教他,也没有人嘱咐他,自自然然表现那个态度就非常恭敬。这个事情我见得很多。  【来临座下。恭聆妙法。】  来参与我们这个法会,恭恭敬敬来听。这里我们要读经,《弥陀经》;听经,三时系念里面都有开示,开示非常精采,我们一起来学习。  【一心受度。】  『受度』,就是接受教诲的意思,在佛法通常都讲「度」,就是教导。为什么不用教导,要用度字?度是从果上说的,从成效上讲的;教导是因,教学。教学有没有成就?如果有了成就,这叫度。「度」原本的意思是比喻,像渡河一样,我们从这个岸渡到对岸,我要过这个河;到达对岸,这叫渡过。所以佛经上常常用这个比喻,我们现在是在迷惑的这个岸,在这一边,对面是觉悟;我要从迷度到觉,佛的教诲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帮助我们断恶为善。现在我这是在恶的这一边,我要度过到善的那一边去。所以「度」是从果上讲的,「教」是从因上讲的,度字讲得深刻、讲得圆满;「教」有的时候没有成就,度是已经拿出非常好的成绩来给你看。  要「受度」,最重要的要『一心』,「一心」你才能接受教诲,你才真正能把境界转过来。一心就是真诚,二心就不诚。从前前清曾国藩先生,实际上讲,他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喜欢读书。他在他的读书笔记里面,给「诚」下了一个定义。什么叫诚?我们中国古圣先贤对这个字很重视,无论世出世间法,有没有成就关键就在你有没有诚。什么叫做诚?曾国藩说「一念不生是谓诚」。他这个解释跟佛法里面的解说相同。一念不生,那个念是妄念,没有一个妄念;也就是说妄想分别执着这都是妄念,这个妄念统统断尽了,统统没有了,这叫诚。如果还有一念,一念喜爱的,一念_恨的,你没有放下,这个字就没有了!  人是一个好人,非常慈悲,对人、对一切众生都有爱心。他心里有一桩事情,或是贪恋,或是_恚,永远放不下,这一念把他那个「诚」破坏掉了。佛怎样教我们修诚敬?佛知道你的_恚、贪爱,是过去生中有瓜葛,不是一生一世的因缘。所以现在外国的心理医生,这是属于心病,为什么他这桩事情放不下,印象这么深?真的是念念不忘,藏在心的深处。这是修行证果的致命伤,不但不能证果,开悟都不可能。  外国的心理医生用催眠术,让他回去,回到过去世,过去一世,过去两世,过去三世。我曾经听人说,有一个催眠到很深很深的程度,他能够记得他好像是八十多世以前的事情,他说出来。八十多世距离现在差不多是三、四千年,那个时候发生的严重的打击,或者是受人陷害,或者是受人侮辱,痛不欲生。这个念头太深刻了,在阿赖耶识里面含藏这个种子。几千年之后,几十世之后,他这个种子还起现行,还起作用。你说麻烦不麻烦?通过这种方式,让他自己说出来。  现在科技发达,录音录相把它录下来,让他清醒觉悟之后,放给他自己听。他一听之后,往往这个问题马上就化解了,为什么?知道前因后果,凡事不是偶然。这个人对我好,我过去生中对他好;这个人对我不好,我过去生中对他不好,冤冤相报!这一想那又何必,算了,这个帐了了吧!结了吧!希望来生后世我们见面做好朋友、不要再做冤家、不要再做对头,就化解了。  佛有这个能力,佛能知道一切众生无量劫以前的事情。所以佛说法高明,他能把你心里面藏在最深处的业习种子,都把你挖出来。让你觉悟,让你平息自己内心里面的(现在人的话讲)矛盾、疑虑,统统都给你化解了,你的一心、你的诚敬就现前。有这个条件你可以修道了。一心受度。  下面是「炉香赞」,这是佛门里面的赞颂最普遍的。前面一开端用戒定真香,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是中峰大师有特别的用意。没有戒、没有定,修什么法门都不能得益,所以把戒定放在最前面。  「炉香赞」是属于赞颂,如果用现在一般宗教里面的术语来讲,这是祈祷的文,用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我这样一说,你们大家就很容易懂得,很容易理解。这是祈祷,希望藉这个祈祷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来「加持」这个法会;这是佛教的名称、名词,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来保佑、来协助,使我们这个活动能办得圆满成功,这个系念法事的活动。与会的大众,这个大众是九法界的众生,人人都能够得利益、得法喜。我们看这个香赞:  【炉香乍k。】  『乍』是刚刚。这是宝鼎、香炉,香刚刚烧起来,香烟弥漫。  【法界蒙熏。】  法界太大了!『法界蒙熏』是真的事实,还是在这儿夸张?前面白文里面讲的「普遍十方,冥阳靡隔」,佛在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心想就是心的波动,速度之快是无法想象的。现代物理学上讲速度最快的是光速,但是近代的物理学家知道,宇宙之间确确实实还有比光更快的速度。但是在我们太阳系里面,光的速度是最快的,一秒钟三十万公里。真正给你讲最快的,就是意识、念头。我们念头才生,波动的速度就遍虚空法界,光不能比。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心愈清净、愈定,你波动的范围就愈大。《楞严经》上讲「净极光通」,净到极处,「光」是心光,自性里面般若智慧的光明就通了!这个一通就是遍虚空法界,是真的不是假的。  现在要问了,我们凡夫俗子妄念纷飞,哪有那么大能力?这个话说的是真的,没错。但是你要晓得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各个都是「净极光通」。这好比说,他的接收的能力太大了,我们虽然放射的讯息达不到他那边,但是他接收的能力可以接收到我们这里,这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在这里起心动念,纵然夹杂着妄想、夹杂着恶业,他还能接收到,他接收的能力是遍虚空法界。所以「法界蒙熏」是真的,不是假的。  【诸佛海会悉遥闻。】  包括法身菩萨。『遥闻』这是我们凡夫的观念,「很遥远你就闻到了」。而在他的境界里面没有远近,这一点我们学佛不可以不知道。明心见性,见性之后,空间、时间都没有了,都归一了。我们觉得很遥远,他如同目前,就在眼前。  【随处结祥云。】  『随处结祥云』,是应。下面:  【诚意方殷。】  『诚意方殷』是众生能感。众生要有诚意,殷勤的诚意,你才能够借着炉香,炉香是表法,表我们这一点诚意,「乍k」、「方殷」。你看它这个香应,「随处」这是诸佛应,「结祥云」这是器世间应,这个味道很浓很浓。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随处跟我起感应道交;「结祥云」是讲器世间、无情的世间。这桩事情现在日本科学家江本胜在实验室里面证明了,水结晶现成美丽的图案,那就是「结祥云」。爱心、感谢,善意、善行,能令天地万物回应最美的结晶,这就是「祥云」的意思。  【诸佛现全身。】  『诸佛』这里面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众多的诸佛如来,第二个意思包括了法身菩萨,圆教初住以上都是分证即佛。从圆教初住到等觉、到妙觉,这四十二个位次统统是「诸佛」。江味农居士注解《金刚经》,「诸佛」他老人家就是这样解释的;这四十二位诸佛。在这个地方两个意思都通。横的来说一切诸佛菩萨,竖的来说四十二位诸佛,这是佛来感应,智正觉世间。诸佛里面还有一个意思,三身诸佛,法身、报身、应化身。这讲得很齐全,统统都现全身,是真的现身,不是假的。你要是通达晓了,明白知道,感应不可思议。如果你不能够通达明了,你只有唱这个赞子,念这个文而已,你入不了境界,真实的受用你得不到。后面这是佛号:  【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  这不是「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云来集』。诸佛菩萨无量无边像云一样,都往这个道场集中,从十方而来。这个名号要三称,表示我们殷勤恳切的启请,三请。但是念这一句,最后一句「云来集」上通常都加两个字「海会」,「南无海会云来集菩萨摩诃萨」。前面两句就「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到第三句讲「海会云来集菩萨摩诃萨」。这通常是大型法会里面所用的祈祷的赞颂。所以,诸位要记住,就是所有一切赞颂都是宗教里面所讲的祈祷,像赞美诗、赞美诗歌一样,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梵呗、赞颂。  在前面的一首香赞里面,我们曾经提到耶输陀罗的一段公案,我是很简单的跟诸位做了个介绍。就是耶输陀罗是释迦牟尼佛的妃子,她遭难。这个故事我们不要细讲,细讲会耽误很长的时间,诸位要多了解一些,你看《经律异相》上有,《法苑珠林》上更详细,好像有三种讲法。耶输陀罗为什么遭难?罗T罗尊者为什么在他母亲怀孕六年才生他?都有因果!经里面有详细说明。查经很麻烦,要查好几部经,古人已经把这个事情,工作做得很好了,就是把各种经里面这些公案因缘,他都把它抄在一起,编成一本类书,现在人叫佛学辞典。古人编的叫《经律异相》、叫《法苑珠林》,诸位可以做参考。再看下面这一段白文,这个白文都是属于祈祷文:  【此一瓣香。】  这个香是形式上的香,我们烧檀香,把檀香劈成一片一片的、一瓣一瓣的。代表什么?代表我们的心香,代表我们虔诚礼敬的一片心,所以这是一瓣心香。下面全讲的都是心香的话,决不是物质上的香。  【根蟠劫外。】  『劫』是时间,这是从比喻上说。檀香是旃檀树,用这个比喻我们的法身,我们的法身是旃檀树。这一片香是我们的心香,法身『根蟠劫外』,「劫」是时间,这一句话说的意思是超越时间。  【枝播尘寰。】  『尘寰』是讲的空间,虚空法界。这八个字,意思就是说超时间、超空间,超越时间跟空间只有真心。不是真心、不是本性,都没有办法超越。  【不经天地以生成。】  它不是天地所生的。不是天地所生的,它从哪里来的?这是自性本来具足。这句话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了,这香是什么香?真性之香,心性的真香。我们用这个来供佛。那我们要问,佛是什么?下头又说我们用心性的真香来修供养。  【岂属阴阳而造化。】  『造』是造作,『化』是变化。『岂属阴阳而造化』意思是说这个香是永恒不变。永恒不变是真的;会随着阴阳造作变化,那不是真的,不是真心。诸位想想看,他怎么会没有感应!我们烧这一片檀香,这片檀香是假的、是幻化的、不是真的,它有生灭;藉这个来表我们心性的真香,永恒不变,不生不灭。香是性德,光是自性本具的智慧,所以常常连在一起,「香光庄严」。现在:  【k向炉中。】  这个炉也是表法的。这一片香燃在香炉里头,香是我们的性德。炉是什么?炉就是法界!密宗里头用曼达拉,曼达拉就代表法界。在显教里面就是用香炉,表法界。供养遍法界虚空界。  【专伸供养。】  供养的对象,这里讲得清楚了:  【常住三宝。刹海万灵。】  全包括了。『常住三宝』是智正觉世间,『刹海万灵』就是我们讲的有情世间跟器世间;遍法界虚空界统统供养到了,一个都不漏。我们唱这个赞,做这个祈祷,你有没有这个心?古德常常给我们讲「随文入观」,随着这个经文,你的心量就变化了,跟经文上讲的完全一样,那个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你不懂这个意思,你跟着唱,唱了没意思,只是口善,不能相应,一定要懂得意思。常常唱诵,常常念着,就自自然然变成自己的心行。我用我的智慧,我用我的戒定,我用我的性德,念念不忘普遍供养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上面是诸佛如来,下面到地狱众生,有情无情统统供养;树木花草、山河大地统统都包括在里头,「刹海万灵」。下面是特别指的:  【极乐导师。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  特别指西方极乐世界,前面普遍统统都供养到了,特别提到,是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用什么来求?用我这个普遍供养来求。为什么?弥陀如是供养,观音势至如是供养,我今天也做如是供养,往生极乐世界条件具足。你没有这个条件,你想生极乐世界是打妄想!不具备条件。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来看,前面祈祷的这一篇文。我们把这个文念一遍:  【此一瓣香。根蟠劫外。枝播尘寰。不经天地以生成。岂属阴阳而造化。k向炉中。专伸供养。常住三宝。刹海万灵。】  这几句非常非常重要,决定不是说只念念这个文就行了。文跟自己的心一定要完全相应,这是感应的真因。为什么会有感应?真因在此地,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由此可知,真正觉悟的人,真正明白的人,他确确实实跟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的,念念不离,念念没有隔碍。他的感应是跟法界虚空界,上自诸佛如来,下至地狱众生,情与无情(无情是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包括所有一切自然现象,现在科学家所讲的宇宙之间的物理现象),统统包括在其中。  诚意!我们讲的真诚心普遍,清净心普遍,平等心普遍,正觉心普遍,慈悲心普遍,能感!法界里面三种世间,「智正觉世间」是佛菩萨,有情众生「有情世间」,无情的「器世间」,三种世间(就是整个宇宙)都有应。我们一念感,整个宇宙统统都有应,不可思议!我们拿这个来回向,回向就是这个文后面:  【极乐导师。阿弥陀佛。观音势至。清净海众。】  这就是专指,因为我们这一堂功课所修的就是求生净土,就是求的亲近『弥陀』,亲近『观音势至』,亲近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切大众,我们要不是一个纯净纯善的心行,不能起感应。所以这心里头不能有丝毫夹杂,那就错了。必须心里头(最重要的)没有一个怨恨的人,没有一桩怨恨的事;有一桩就是夹杂,就把你的纯净纯善破坏了。一定要知道放下,不放下是害了自己,害了自性,害了你的真心。自性迷了,真心虚妄了,就是你夹杂着这一个妄念。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妄念,这个妄念造成的伤害,世出世间没有任何事情能跟它相比,才知道这桩事情的严重性。末后这两句总结:  【悉仗真香。普同供养。】  这个『真香』是性德的香光;『普同供养』,这是修德,与性德相应。在一切供养当中,佛给我们讲,法供养第一,这是属于法供养,我们今天修法供养;就是《普贤行愿品》里面教导我们的「如教修行供养」。佛是怎么样教给我们,我们怎样学习,把佛教导我们的统统做到,这就是供养。看看这一段祈祷文里面所叙述的,都是佛陀平常在经论里面的教诲。我们学习了,念念不忘,念念落实,契入境界。「普同供养」。后面这三称: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这跟前面意思一样,念这个名号要懂得名号的意思。『香云盖菩萨摩诃萨』,这是一切菩萨的通称,不是专指哪一位,或者是专指哪一个群体,我们现在人讲团体。它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菩萨摩诃萨都包括在其中,都是属于「香云盖」。这是法事等于说前面的一段祈祷文,也是法事的序分。  下面就正式入到三时系念法事了。三时系念是有三时,第一时、第二时、第三时。这个三时诸位一定要晓得,是以「持名念佛」为主。但是每一时的法事一开端先念经,大师给我们选择的是《佛说阿弥陀经》,先念经;然后念咒,「往生咒」,念咒。后面有听经,这讲开示,开示里头字字句句都是经文,我们现在所说的「会集」;会集佛陀在经论里面最重要、最精采的开示。提醒我们,让我们时时刻刻不忘,一起来学习。在念经之前,首先要念三句: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南无』是皈命的意思,皈依的意思,礼敬的意思,至诚恭敬。『莲池海会』就是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会是永恒不散的会;要用佛法的术语来讲,就是不生不灭的会。「莲池」,真的,佛在经上跟我们介绍的宝池德水,这个池是众宝所成,池的底不是泥沙是金沙,佛给我们介绍的。这池里面遍开着莲花,莲花从哪里来的?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堂前面的莲池就生一朵莲花。莲花上面还有他的名字,不会错!莲花是这么来的,妙极了。  如果你要是退心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意愿没有了,莲花就枯死,莲花就没有了。极乐世界可以说所有一切的花草树木,情与无情,都是不生不灭的,在西方极乐世界唯一能看到有生灭的相,就是莲池里头的莲花,莲花真的是有生有灭。这个人一念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莲池里头长一朵花出来,退了心,退了心莲花就没有了。只有这一桩事情在极乐世界看到生灭相。如果你发心,发心很真切,修行很勇猛,你的花长得很快,光色佳好。如果你修行里面夹杂着很多,你的光采不好,好像很多颜色混合在一起,莲花也不大。  总而言之,专修净业的人,一切不夹杂的人,这个莲花长得又快、又好、又大。将来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拿这个花来接引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是不是生到极乐世界,到莲花里头变了一个小孩的样子?给诸位说不是的。如果要是变成小孩的样子,慢慢再长大,那西方极乐世界有生老病死。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种样子,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形状就是永远的、固定的,化生!相好光明,跟佛差不多。  世尊在《无量寿经》上跟我们介绍过,阿弥陀佛四十八愿里面也说得很清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体质都是金刚紫磨真金色身,金刚不坏身。相貌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止!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劣应身,在我们这个世间说的;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到那个地方去就是这个身。但是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阿弥陀佛接引你往生,莲花化生,你在这个莲花里面,因为你带业,所以莲花没开,这带业。  回向偈子里面我们常常看到,也是心里头的祈求,「花开见佛悟无生」。由此可知,这一句话不是随便说的,什么时候花开?证得无生法忍的时候,花开了。无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菩萨所证得;七地菩萨证的是下品无生法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由此可知,你在莲花上证得这个果位,花就开了,「花开见佛悟无生」。由此可知,如果不是真正证得七地,花没有开。那花没有开,在花里面是不是很孤独?不是的,花里头有世界,什么世界?极乐世界。  花里头是极乐世界,花外面也是极乐世界;花里面的极乐世界不小,花外面极乐世界不大,内外是一不是二。阿弥陀佛,观音势至都在花里头教你,海会大众也在这个花里头。你觉得这个奇怪,一点都不奇怪,为什么?你在《华严》上看到比这个更希奇的。《华严》是怎么说?微尘里面有世界,一一微尘,我们这个身体不知道有多少微尘。佛法里面讲微尘是讲基本的物质,现在科学里面讲基本的物质是什么,原子、电子、粒子。现在比粒子分得还小的都发现了,好像名字叫夸克,比粒子还小;佛经上讲微尘。微尘里头有世界,世界多大?跟我们现在感官上世界是完全相同。  所以佛常常讲毛孔、毛端,佛在毛端里面转大法轮;转大法轮是开大法会,亿万菩萨在一起听佛讲经说法。在哪里?在一毛端。毛端没有放大,大会没有缩小。自性里头没有大小,没有长短,没有前后,没有远近。我们是最近这几年天天在读《华严》,对于佛这些说法,我们听得耳熟了,已经不感觉得奇怪。有一部分人能接受,你能接受证明你的心量慢慢拓开了。这个事情如果难懂,是真难懂,我们从比喻当中能够体会到。佛在经典里面比喻用得最多的是「梦幻泡影」,梦幻泡影四桩事情以「梦」为主,「幻泡影」是附带说的。  我们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中的境界,你说是大,是小?梦中境界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说,是阿赖耶里面一个种子起现行;记住,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多大?现在科学家所讲的,我听了点头,有点道理。科学家讲宇宙的起源,他说从一点突然之间「爆炸」变现出宇宙。我听了,「爆炸」这个不是事实真相,你说从「一点」里面突然之间变现出来的,这是真的。这一点多大?科学家他们计算认为,用我们的头发,把头发切断,看头发的直径,头发的直径那就很小了。他说那一点多大?在这一个头发的断层直径里面,可以排上一百亿个,那么小的东西,可以排列成一百亿。现境界,叫「一时顿现」。这个可以解释作我们的梦境。  我们每天晚上都在作梦,梦境现相怎么现的?就是阿赖耶识里头的种子。这个种子几乎是没有形相的,不但是肉眼看不见,显微镜也看不见。科学家他怎么说出来的?他是从数学理论上推算出来。根本,现在科学技术还做不到,还没有办法发现这个。但是这个说法使我们想到经上讲的,阿赖耶识里头含藏的种子,这个种子没有形相,如果有形相,佛讲尽虚空都容纳不下。它确实存在,每一个种子都可以一时顿现,现出境界,所以境界没有大小。  什么能入,入这个境界?《华严经》前面我们读过了,普贤菩萨能入。普贤菩萨实际上就是说等觉菩萨能入,普贤是等觉。哪一个等觉菩萨不修普贤行?所以普贤不是一个人,文殊也不是一个人,观音势至,只要是等觉菩萨,我们都可以把他看成同一个人。不同的名号是代表他不同的智慧、能力,实际上智慧能力他都是圆满的,代表圆满里面的某一部分,是这个意思。等觉菩萨能入无量无边的世界,世界是重重无尽,不可思议。  莲池里头的莲花,就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是「大如车轮」,那不是芥菜子,不是一微尘。我们从这个里面就明了,一个莲花是一个世界,他在里面修行,他在里面活动,他在莲花里面每天也是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没有障碍。西方极乐世界跟华藏一样,不但一样,实在讲它是华藏的核心,华藏里头最精采、最精华的一部分;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它的作用不可思议。到花开见佛,花开之后,那是什么境界?阿弥陀佛的实报庄严土!这你就晓得,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花都没有开,花开了之后是实报庄严土。  《观无量寿佛经》上讲得很清楚,凡圣同居土往生的,在莲花里头要多久花才开?十二劫。十二劫,我们听起来这时间太长了!实际上你要想一想,佛在大经上讲的,从你证得圆教初住菩萨那一天起,这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从这一天起,在华藏世界修行,修满了四十一个位次,最后证得妙觉位,要用多少时间?经上常讲三大阿僧只劫!  三大阿僧只劫,在西方极乐世界十二劫,你才晓得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的速度是多快!他方佛国要修三大阿僧只劫,在西方极乐世界十二劫,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所以,十方菩萨哪一个不想知道这个法门?哪一个人不想学这个法门?确实各人缘不相同,真的有许许多多的菩萨不知道。善导大师所说的「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今天能遇到这样殊胜的法缘,不是简单事情。西方极乐是不思议的境界,决定不能怀疑,你这一怀疑,这一生这个机会错过了。  释迦牟尼佛在三经里头为我们所介绍的西方极乐世界是哪一个净土?给我们所介绍的全是凡圣同居土。《弥陀经》上讲的凡圣同居土,《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都是介绍这个。凡圣同居土这样殊胜,再往上去那还需要说吗?学佛的人舍弥陀净土去修其它的法门,不但是难,实实在在是李老师说的话,他在《无量寿经》注解里头讲的,他不是愚痴就是迷惑,「非愚即迷」。舍弃这个在我们这一生非常可能成就的,他把这个舍弃,你说多可惜!  莲池德水是自性变现的,唯心所现;海会大众没有例外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阿弥陀佛是自性弥陀,所以中峰禅师在后面开示里面讲,「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极乐,极乐即此方」,这个话说得太深太深,但是是事实真相,一点都不假。一般人学佛,把自己跟佛一分为二,佛不是我,我不是佛。把我们现在生活的环境跟极乐世界也一分为二,极乐不是我们娑婆,娑婆不是极乐。你看看中峰禅师他能把它合而为一。  为什么相不一样?相不一样是从心想生;因为你想的不一样,相就不一样。如果你的想法、看法一样,相就一样。我们今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确确实实跟西方极乐世界人不一样。他们的心纯净纯善,我们的心不净不善,纵然说净,净里头夹杂着不净,说善,夹杂着不善,就这不一样!于是境界给你的回应就不一样。  江本胜博士在书里头说,他这么多年来,天天在看水的结晶,像雪花一样,从来没有看到两个结晶是相同的。冬天雪花结晶亦复如是,你在显微镜底下看,决定没有相同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什么人看所有一切结晶是相同的?大乘经上讲佛佛道同,我想成了佛之后,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也断尽了;换句话说,妄想分别执着一丝一毫都不夹杂,他看宇宙之间所有现象决定是相同的。十地菩萨、等觉菩萨看这一切境界,非常相似、非常接近,细看还是不相同。何况六道凡夫!当然不会相同。我一个人看这个结晶也不会相同,为什么?前念跟后念不一样。如来果地上念头没有了,前念跟后念是一样的。此佛跟彼佛是一样的,他都没有念头,他们的看法完全相同,他们看的是念念相同。  诸位一定要晓得,宇宙间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是刹那生灭,这是实相!不生不灭的只是性,自性是不生不灭的。性是什么?中峰大师在此地讲的「灵知」,他讲心。心,他说三种,一个是「肉团心」,这是一切众生都有的。第二个「缘虑心」,就是打妄想的心,妄想分别执着,妄心!人人都有,不一样。「灵知心」是一样的,灵知心是真心,真心不生不灭。  「灵、知」,《楞严经》上讲得比较详细一点,它讲四个字「见、闻、觉、知」;中峰禅师把「见闻觉」用一个「灵」来代表。灵知,这是真心,虚空法界是它变现的,所以虚空法界当然具足见闻觉知。心是能变,万法是所变,古人用「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的本质、金的特性哪一个器里头没有?当然有,统统具足,决定没有一丝毫欠缺的。从这个比喻我们就能够想到,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万事万物都有灵知。  现在我跟江本胜博士已经有联系了,他也非常欢迎我到日本去参观他的实验室,他也想了解华严境界。我会请他再做广泛的试验,来探测宇宙所有一切万物都有灵知,所有一切万物都是活的,没有一样是死的,统统具足见闻觉知。我们要想自己生活好,环境好,不是做不到,而且很容易做到,怎样做法?善意、善心,所有境界都变善,山河大地充满了灵气。为什么会有灾难?心不善。心里面充满了自私自利,充满了贪_痴慢,起心动念损人利己,这个把所有一切万物的反应统统变坏了。美好的反应就是美好的图案,你在显微镜底下看到了,不好的心情,不好的意念,这个反应就很难看!  所以,极乐世界是自己清净心、善意美意变现出来的;我们娑婆世界是染污的心,是恶意恶念变现出来。一切万物它本身没有念头,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它只有灵知,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有情众生有妄想分别执着,无情众生随着你的意思转。所以「境随心转」,这佛经上常说,这是一个根本的原理原则。我们可以把娑婆世界改造成极乐世界,你只要真正懂得这个原理原则,对这个原理原则深信不疑。从什么地方下手?从你的善意上下手,你的意念,把所有一切恶的意念、恶的思想,全部把它改正过来,改成善意,改成美意,这个世界就美好、就美善。「莲池海会」!  『佛菩萨』,就不必再解释了。所以,这一句里头的含义,诸位想想深广无尽。我们天天在这里讲,讲一百年也讲不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第四集)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20-015-0004  诸位同学,请看第一时法事。前面三称「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这已经跟诸位介绍了。下面这一大段就是诵经,诵《佛说阿弥陀经》。这也要把整个经文跟诸位做一个简略的介绍,因为是系念里面的法事,我们把《弥陀经》的玄义就省略掉了。但是它前面有经题,经题总得要说一说。  这一部经本来的经名,在经典里头讲得很清楚,叫《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这是这一部经原本的名称,这个名称是世尊为我们说出来的。从这个经题里面,我们能够看出这部经典的义趣。「称赞」有能称赞,有所称赞。能称赞的是「一切诸佛」,不是别人,真正不可思议;所称赞的就是「不可思议功德」。「功」就是「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德」就是「带业往生,顿超圆证」。我们在这个地方要略略的解释一下。一切诸佛,这是讲到十方三世,一尊佛都没有缺少。不是一尊佛赞叹、几尊佛赞叹,不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赞叹。另外一个意思,四十一位分证佛也赞叹,这是引申的意思,这个意思是真的,不是假的。  法身菩萨他们观机的能力,智慧、德能、神通很接近如来。他接引一切众生,都有能力看到这个人的古往今生,看到他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为什么能看到?因为见性的人时间空间没有了。空间没有了,没有远近;时间没有了,没有过去现在未来。纵然是过去久远劫之前也如同眼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知道这个人过去生生世世他曾经学过什么,现在遇到了,教他修学的法门,跟他过去所修学的相应,他学起来很有兴趣,感到不困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最经典的男主重生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