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原理系统里各个构成原理部分的关系是什么

当前位置: >>
园林艺术原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表现技法 1 线条图 2 水墨渲染图 3 水彩渲染图 4 钢笔徒平画 5 马克笔表现 (钢笔+马克, 淡彩+马克) 6 模型制作 7 彩铅景观表现 8 电脑绘制平面及效果图 一、 园林:广义的园林 泛指居住区、工矿区、机关学校、休疗养区等专用园林绿地及 广场街道、花园、儿童乐园、体育公园、动物园、植物园等公共使用的园林绿地而言。 狭义的园林 指公共园林而言 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利用并改造自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 栽培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工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适用、经济、美观 3 明确问题 A 园林以山、水体、职务、建筑为要素 B 园林的功能包括精神的和物质的 C 园林要有文化品位 4 相关名词 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还是人工栽植的,只需要植物这一种要素 绿化:指运用植物材料建成绿地的手段,以取得环境效应为主,包括城市园林绿化、荒山绿 化、农园林网绿化 立意:园林设计的总意图,即,造园的设计思想 造景:人为的为园林绿地创造一种既符合一定使用功能,又有一定意境的景区。 障景:园林中凡是能够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的景物的手法成为障景 生态设计:是一种取代有限的、人工的、不经济的传统设计的新途径,其目的就是要创造更 自然的景观,提倡用种群多样性结构复杂和竞争自由的植被类型 5、园林与绿地的区别:园林通常包括四要素――地貌、水体、建筑和植物,强调人的使用, 这种使用通常以观赏、游憩或居住为主。绿地则可以有多种多样的目的和功能,并只包括植 物这一要素。 二、 园林美 唯物主义的美学观:1、人的感觉是没得源泉 2、美感来源于客观世界 园林没事园林设计师在对自然美、 艺术美和生活美的高度领悟后所产生的审美意识与园林形 势的有机统一。现代园林美是――以自然美为特征的、生活没和艺术美的高度统一 (1)自然美来源于自然,任何不加入人工雕琢的自然事物(2)生活没事人们对现实生活的 需求的满足程度(3)艺术美是生活美和自然美的高度提炼 2 园林美的主要内容 (1) 山水地形美:地形改造、引水造景、地貌利用、土石假山 (2) 借用天象美:节日月淤血、云吴晓光等天象造景 (3) 再现生境美:消防自然、创造人工植物群落和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4) 建筑艺术美:园林建筑是画龙点睛之笔 (5) 工程设施美:游道廊桥、奸杀水晶、电照光影、给水排水 (6) 文化景观美:风景园林常为宗教圣地或历史古迹所在地,其中景名景序、门栏对联、 摩崖石刻、字画雕塑 (7) 色彩音响美:蓝天白云、花红柳绿、粉墙灰瓦、风声 (8) 造型艺术美:用艺术造型来表现某种精神、象征、利益、标志,以及体型、线条美。 (9) 旅游生活美 (10)联想意境美 三、 园林艺术 1 定义: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艺术 主要研究园林创作的艺术理论, 其中包括园林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园林设计的艺术构思和总 体布局,园景创作的各种手法、形势美构图远离在园林中的应用等 2 园林艺术的特点 (1) 园林艺术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 (2) 有生命的艺术 (3) 与科学相结合的艺术 (4) 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四、园林学 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将生物、环境艺术、建筑学、规范学、工程学、生态学以及心理学 有机的融合为一体,是典型的交叉学科 1、 定义: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学科 2、 内容:从技术园林景物开始发展到从艺术方面探讨造园理论和手法,再到现代的从工程 技术方面总结叠山理水、园林建筑、花木布置的经验 3 特点宗旨: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尽可能的争取最大限度的发挥 园林在创造生态环境、文化内涵和提供休闲游览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五、园林规划设计 包括:园林绿地规划――园林绿地设计 规划:之全面窗园的发展计划及其制作过程,规划不满足施工要求 园林规划:主要解决总体控制(规模、经济各部分之间关系) 、山水结构、功能区分、园路 系统、导游、路线组织、精淀粉及、园林建筑布局、环境熔炼及效益成果等原则问题 设计:指某项工程施工方案和计划及其制作过程,与规划相比设计是微观、具体、细线条、 小范围、大比例尺的。 规划与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规划和设计都含有谋划、筹划、计划、安排之意,在大型园林 营建过程中必须进行总体布局规划,在进行施工设计,小型工程可以合二为一。规划是设计 的前提、指导和依据;设计师规划的后续、深化、具体表现。 园林规划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 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魅力自然 环境和生活、游憩靖宇的过程 第四节 现代园林设计的趋势 一、风格趋向世界化 二、园林形式趋向自然化、生态化(城郊绿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 区、大型主题公园、观光农业园、绿化广场、景观大道) 三、园林技术趋向科技化 第二章 园林构成要素 构成园林的要素:1 地形 2 水体 3 职务 4 建筑及小品 5 道路广场 第一节 地形 一、园林地形地貌的概念 (园林绿地设计中习惯称为地形, 是测量学中的一部分, 包括山地、 丘陵、平原,也包括河流、湖泊) 二、 地形的功能作用 1 对原地形的利用与改造(地形设计中首先考虑对原地形的利用) 2 地形、排水、坡面稳定 (地形雨排水的关系,地形和排水对坡面的影响)地形:许多复 杂的坡面构成的多面体,地形起伏变化应适度,坡长应适中。 3 坡度 1%-5%的地形排水较理想,安排绝大数内容;&1%地形容易积水,地表面不稳定; 5%-10%排水良好,但安排使用地范围不大。&10%只能用于局部小范围 三、地形的骨架作用 四、地形与视线 1、平地、凸地形、凹地形 (1) 平地 特点:坡度较平缓、具有宁静的特征;放置醒目景物和色彩绚丽的片段。 造景应用:A 对水面的协调,很自然的符合外部环境 B 垂直于任何一种垂直线性的元素, 形成视线的焦点。园林中的平地大致有 草地、集散广场、交通广场、建筑用地等 (2) 凸地形 特点:视线开阔,具有延伸性空间呈发散状 造景应用:A 成为观景之 地 B、也可组织成造景之地 C、当高出景物达到一定体量时可产生一种控制感 (3) 凹地形 特点:实现通常较封闭,空间称积聚型 造景应用:A、聚集视线,可精 心布置景物 B、凹地形坡面即可观景也可布景 2、地形的挡和引 阻挡视线、人的行为、冬季寒风和噪音,单必须达到一定的体量,需权 衡经济和造景的重要性 3、地形高差和视线 高差:能引起阻挡视线和分割空间,能是被分割的空间产生对比或通 过视线的屏蔽 4、利用地形分割空间 利用地形可以有效的、自然的划分空间 5、地形的背景作用 五、园林地形设计 1、 设计和改造原则(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美观)(1)利用为主,改造为辅(2)因 : 地制宜,顺其自然(3)节约(4)符合自然规律与艺术要求 2、 园林地形设计的步骤: 准备工作 (1)园林用地及附近的地形图 (2)收集市政建设部门的道路、排水、地上地下 管线及附近主要建筑的关系资料(3)手机园林用地及附近的水纹、地质、土壤、气象等现 状和历史有关资料(4)当地施工力量 (5)现场踏勘 设计阶段: (1)施工地区等高线设计图(2)土方工程施工图(3)园路、广场、堆山、挖湖 等土方施工项目的施工断面图(4)土方量仿算表(5)工程预算表(6)说明书 第二节 水体 一、 东西方园林水景比较:1、东方园林水景重视意境、手法自然 2、西方园林水景 偏重视觉、讲究格局与气势 二、 中国园林的传统理水特色:1、引水入园、挖地成池 2、山水相依、崇尚自然 3、 ‘一池三山’已成为中国园林理水的特色 4、一水的诗情画意寓意人生哲理 三、 水的形式 1、 水的基本表现形式:流水、落水、静水、压力水 2、 水景的表现形态:开朗的水景、闭合的水景、幽深的水景、动态的水景 3、 水体平面形式: (1)规则式(2)自然式(3)混合式 五、水的平面限定和视线:1 由于水面只是平面上的限定,故能保证视觉上的连续性和渗透 性 2 利用水面的行为限制和视觉渗透来控制视距 3 利用水面产生的强迫视距达到突出或渲染 景物的艺术效果 4 用水面控制视距, 分割空间应考虑岸畔或水中景物的倒影, 一方面可扩大 和丰富空间,另一方面可是景物的构图更完美 六、园林理水的艺术手法 1、基本原则:以大自然的水台为蓝本来设计园林水景,得其性,仿其形、取其意 2、形、声、光、色的艺术手法(1)仿形――静态水面划分(2)借声――水声再造(3) 点色――光线折射、环境不同(4)光影 七、水的造景手法 1、基地作用 2、系带作用 3、焦点作用 4、整体水环境设计 第三节 植物 同时满足功能需要符合审美及视觉原则,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 一、 种植设计形式: 规划式种植 2、 1、 英国风景园中的自然式栽植 3、 自然是种植 4、 抽象图案式种植 二、植物的功能和作用: 1、 改善环境的生态功能:释氧、增湿、降温 2、 主景、背景和季相景色 (1)主景:要有相对稳定的形象不能偏枯偏荣(2)背景: 前后景之间既有整体感又有一定的对比和衬托,一般不宜用花色艳丽、夜色变化大的种 类(3)季相景色:是植物材料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暂时性景色,具有周期性,通常不 宜将其作为主景 3、 植物材料和视线安排:利用植物材料创作一定的视线条件,可增强空间感、提高视觉和 空间序列质感 安排视线:引导和遮挡 遮挡:全部遮挡、漏景、部分遮挡、框景 (1)全部遮挡――障景和私密性控制作用 A 障景:选用枝条稠密的灌木和小乔木分层遮 挡,切割视线、突出屏障植物的高度和恰当位置 B、私密性控制:利用阻拦人们视线高 度的植物进行对明确的限制区域的围合,将空间与其环境完全隔离开 C 二者的区别:私密性控制围合并分隔一个独立的空间,封闭所有出入空间的视线;障景则 是慎重种植植物屏障有选择的屏障视线。 私密性控制杜绝任何在封闭空间内的自由穿行; 障 景则允许在植物屏障内自由穿行 (2)漏景:采用枝叶疏密的通透植物,其后的景物隐约可见 (1) 部分遮挡:挡住不佳部分,吸收较佳部分 (2) 框景:植物以其大量叶片、树干封闭景物两旁,宜于静态观赏 4、 构成空间:由地平面、垂直面以及顶面单独或共同组成的具有是在的或暗示性的范围围 合。包括(1)开放空间:利用低矮的藤本和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界定因素,空间四周开 放、外向、无私密性 (2)半开放空间:在开放空间的一侧利用较高的植物造成方向的 封闭,具明显的方向和延伸性,用来突出主要景物的方向 (3)覆盖空间:利用浓密 树冠 (4)封闭空间:被中小型植物所封闭,常见于森林中,相当黑暗、无方向性, 具有极强的隐秘性和隔离感 (5)垂直空间 (6)与建筑结合塑造空间 (7)由植物 限定空间 5、 其他作用:丰富过渡和零碎的空间,增加尺度感,丰富建筑物立面,软化过于生硬的建 筑物轮廓作用 6、 另一角度(1)乔木――基础和主体 (2)灌木:作为低视点的平面构图要素 (3) 藤本:可作为墙面绿化、美化的作用 三、 种植设计的基本方法 1、 设计过程 (1)研究初步方案(2)选择植物(从基地所在地区的乡本植物种类为主) (3)详细种植设计 (4)种植平面及说明 2、 种植设计的生态设计:规模较大的种植设计应以生态学为原则,以地带性植被为种植设 计的理论模式;规模较小的,特别是立地条件较差的城市基地中的种植设计应以基地特 定的条件为依据 3、 基地条件和植物选择 土壤、小气候、适地适树 (1)不同的立地光照条件应分别选择喜荫、办耐荫、喜阳等职务种类(2)对多风的地区应 选神根系生长速度快的植物种类,加桩拉绳固定、挡风墙 (3)地形有利、四周遮挡气候好 ――稍耐寒植物(4)空气污染低:相应污染种类 (5)是相应 ph 植物 (6)湿地、旁边有 水――耐水植物 4、植物配置(1)首先应熟悉植物大小、色彩、质感、季相变化,同时要考虑植物配置形式 (配置形式:规则式、自然式 数量模式:孤植、对植、丛植、树群、树林、植篱、花坛 ) (2)综合考虑植物材料间的形态和生长习性,既要满足植物生长需要,又要有良好的视觉 5、种植间距:与植物的最大尺寸和成年尺寸有关,为缩短景观形成的周期可适当密植,几 年后合理疏掉。合理搭配树 第四节 园林建筑及小品 使用建筑功能建筑设施:游憩设施、公用设施、管理设施 (一)游憩建筑设施:1、科普展览建筑 2、文体游乐建筑 3、游览观光建筑 4、园林建筑小 品(1、园椅、园凳、园桌 2、展览牌、宣传牌 3、景墙 4、景窗、门洞 5 栏杆 6、 花格 7、雕塑 8、花台) 一、园林建筑:构成并限制室外空间,具有其内部功能 1 建筑组群 2 单体建筑 3 建筑空间(建筑成排布置不能创造空间封闭、建筑散布布置空 间封闭感十分微弱)(1)中部开敞空间(2)定向开敞空间(3)直线型空间(4)组合线性 : 空间 设计准则:1、与主题相符 2、与环境融合 3 体现时代精神 4 体现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 (二)服务类建筑设施:包括餐厅、酒吧、茶室、小吃部、接待室、售票房等,主要划分为 1、饮食业建筑设施 2、商业性建筑设施 3、住宿建筑设施 4、摄影部、售票房 (三)公用类建筑设施:1、导游牌、路标 2、停车场、存车处 3、供电及照明 4、供水和排 水设施 5、厕所 (四)管理类建筑设施:1、大门、围墙(形式:柱墩式、牌坊式、屋宇式、门廓式、墙门 式、门楼式) 2、其他管理设施 第五节 道路广场 一、园路 1 作用:组织空间、引导游览,组织交通,提供活动场所和休息场所,构成园景 2 分类:按照性质等功能划分:主干道(&3m) 、次干道、游步道(1.2-2m) 、小径(0.8-1m) 按照路线铺装材料划分:整体路面、快料路面、碎料路面、简易路面 3 园路设置路线的几种形式 1、直线式 2、弧线式 3、盘曲式 4、经过式 5、环曲式 6 集中式 7 分歧式 8 殊途同归式 9 若隐若现式 10 障碍重重式 4、 园路艺术设计要领 1、园路要主次分明、密度得体 2、道路曲折的原则(三忌:1 曲 折过多 2、曲度半径相等 3、此路不通) 3 园路的交叉和分歧(交叉有正交和斜交两种 形式) 4 园路与建筑的联系 5 园路的适宜坡度(6%感到吃力,30%以上必须建成台 阶,12%轮椅无法上下) 6、踏步的艺术设计 7 园路路面的艺术(改进有三方面: 颜色、花纹及步行的舒适度) 在交叉处理时应注意:1、避免多条道路交叉于一点 2、两条道路成锐角斜交时,锐角不宜 过小并使两条道路的中心线教育一点上,对顶角最好相等,便于美观 3、两园路称丁字形交 叉时,交点处可设道路对景 4、道路正交时应在断头处适当的扩大做成小广场,可以避免游 人过度拥挤。 在自然式园林中如何布置踏步设计:1、园林建筑与园林接处的踏步 2、在条石的踏步两旁 嵌入一些山石 3、将踏步与山水、坐凳、树池等结合在一起组合,工人坐憩 关于路面的花纹:1、卵石花纹路 2、江南园林流行‘花街铺地’ ,比乱石铺地美观舒适 3、 预制块铺路,成本较低、花色多、可以重复使用、简练朴素 4、平板冰纹路,用青石板铺就 5、砖路,红砖、东方青砖 6、机械石块路 7、散铺砾石路 二、广场 1、 广场的功能: (1)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具有多功能的空间,常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中 心(2)组织集会、提供交通集散,也可成为车流、人流交通枢纽,有人休息场所 (3) 布置重要建筑和设施 2、 广场类型:集散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纪念广场、休息娱乐广场 3、 广场设计原则: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2)把握城市与园林空间体系分布 (3) 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性原则 (4)突出个性创造的特色原则 第六节空间 一、空间及其构成要素 1、 空间:容纳是空间的基本属性 2、 构成要素:地、顶、墙三大要素,地:空间的起点、基础。墙:因地而立,划分空间或 围合空间。顶:为了遮挡而设。 空间的存在及其特征来自形成空间的构成形式和组成形式, 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有组成因 素的某些特征。顶和墙的空投程度存在与否决定了空间的构成。 二、空间的形式 园林空间有容积空间、立体空间、以及两者相合的混合空间 1、 容积空间:基本形式是围合,空间为静态,向心的,内聚的。空间中的墙和地特征突出 2、 立体空间:基本形式是填充,空间层次丰富,有流动和散漫之感 三、空间的密闭性 空间围合质量与封闭性有关,主要反映在垂直要素的高度、密实度和连续性等方面。高度分 为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墙的世界高度和视距的比值,常用视角成高宽比 D/H 表示。绝对高度:? 四、空间处理:空间处理应从单个空间本身和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考虑,单个空间 处理时应注意空间的大小和尺度、密闭性、构成方式、构成要素的特征以及空间所表达的 意义或所具有的性格等内容。多个空间处理时应注意空间对比、渗透、序列等关系为主 1、空间的大小 视空间的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而定,大尺度的空间气势壮观、感染力强、常使人肃然起敬, 多见于宏伟自然景观和纪念性空间。小尺度空间叫亲切怡人,适合大多数的活动开展。 2、空间对比:使空间特征更加突出 3、空间序列(1)古典园林的展示序列:基本形式:起景――高潮――结束 1、两段式: 序景――起景――转折――高潮――尾景 2、三段式:序景――起景――发展――转折― ―高潮――转折――收缩――结景――尾景 (2)现代园林的展示序列:1、循环序列,园林中的环形道路所组织的游览序列,单循环序 列、 多循环序列 2、 专类序列 植物园――植物的进化区 动物园――按习性或进化区分 盆景园――盆栽花卉与树桩盆景 第三章 园林艺术构成规律 第一节 园林艺术构图的形势与风格 一、园林绿地形式 :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 (一)规则式园林 特点:1、地形地貌,平面、阶、梯 2、水体设计,轮廓、几何形体、 喷泉、主题 3、建筑布局,中轴对称、均衡设计 4、道路广场,轮廓几何形、直线、折线 5、植物设计 6 其他景物:雕塑等 (二)自然式园林 特点:1 地形地貌,利用自然 2、水体,轮廓自然的曲线,瀑布、主 题 3、建筑,不对称均衡设计,导游线 4、道路广场,自然起伏曲折 5、植物设计,不 成行列,模拟自然 (三)混合式园林 1 概念:规则式与自然式比例差不多 第二节 园林艺术构图的含义、特点 一、园林艺术构图的含义 构图时造型艺术的术语,即组合、联系和布局的意思。园林绿 地构图是工程、技术、经济可能条件下,把园林物质要素有序组合起来 二、园林绿地构图的特点 1、园林是一种立体空间艺术 2、园林艺术构图是综合的造型艺 术 3、受时间变化影响 4、受地区自然条件的制约性 三、园林绿地构图的基本要求:1 先确定主体思想,必须与园林绿地的实用功能相统一 2、 要根据工程技术、生物学要求和经济上的可能性进行构图 3、按照功能进行区分,各区要 各得其所,景色各区各有特色 4、要主次分明、主题突出 5、根据地形地貌、结合周围环 境 6、具有诗情画意,把显示美提炼为艺术美 第三节 园林艺术构图基本规律 1、多样与统一 2、协调与对比 3 对称与平衡 4、比例 与尺度 5、韵律与节奏 6、联系与分割 7、比拟与联想 一、多样统一 1、形式统一(建筑形式的统一、布局形式的统一) 2、材料的统一 3、 线条的统一 4、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二、 协调与对比 协调: 食物与现象的各个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和配合达到完美境界 分类: 1 相似协调 2 近似协调 对比: 对比是差异大的变化结果, 对比的作用是提高强调部分的视觉效果, 突出主景。 分类: 1、方面对比 2、体量对比 3、明暗对比 4 开合对比 5、虚实对比 6、形象对比 7、 材料质感对比 8、色彩对比 9、疏密对比 三、对称与平衡 均衡:1、静态均衡(对称均衡、不对称均衡) 2 动态均衡 四、比例与尺度 (一) 比例:是劲舞和景物之间,景物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大小关系 黄 金分割 1:1.618 (二)尺度:指建筑等景物的整体或局部构建鱼人所习惯的一些特定标 准尺寸作为度量大小标准 1、自然的尺度 2、超人的尺度 3、亲切的尺度 (三)比例与尺度的设计要点 1、牢记人的尺度要求 人体的平均足长和步长――台阶宽 度(30-38cm) 人体的平均肩宽――园路宽度(两人 1.2m) 人体的平均坐高与小鬼的平 均长度――园椅的设计(35-45cm) 人体的平均高度――门高(2.1m) 汽车轮距――车 行道宽度(4m) 汽车长与宽――停车场 2、建筑材料决定比例关系 3、功能与目的 决定比例尺度 4 植物配置影响比例关系 5、人工造景与自然山水的关系 6、园林分区 的比例关系 五、节奏与韵律:指艺术美表现中某一因素作用有规律的重复,有组织的变化 1、连续韵律(简单韵律) 2 渐变韵律 3、起伏韵律 4、交错韵律 5、拟态韵律 六、联系与分割 (一)联系:音功能或艺术要求将若干局部联系成整体 1、有形的联 系 2、无形的联系(景观上的相互呼应、衬托、对比) (二)分割:因功能或艺术要求将整体划分称若干局部。目的 :1 遮蔽不美观的部分 2 不 同性质区域的划分 3 景观上具有独立的内容 4 艺术构图需封锁空间 5 特殊管理需要 (三)联系与分割的艺术效果(西方园林艺术冲上开敞、一览无遗,东方喜曲折、幽深、若 隐若现) 1:园林景物的体型和空间组合的联系与分割 2、立面景观上的联系与分割 七、比拟和联想 1、写意的自然山水 2、植物的人格化 3、运用建筑雕塑 4、文物古 迹 5、景色命名与题咏 第四章 风景艺术 第一节 风景:指在园林绿地中,自然的火静认为创造加工的,并以自然美为特征的,一种 供作游息欣赏的空间环境 二、风景形成具备的条件 1、本身具有可观赏的内容 2、所在的位置便于被人观赏 三、风景的特点 1、图形性 2、象征性 3、功能性 第二节 景的感受二、景的观赏 (1)观赏方式:空中旅游、乘火车观赏、乘汽车观赏、 乘船观赏、骑自行车旅游、坐缆车欣赏景色、步行游览 (2)视点:指游人所处的位置 视距:观赏点与倍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 视角:观赏者的 视线与景物在水平面上的夹角和竖向垂直夹角 视域: 指正常人的眼睛在静止时所能看到的 视场范围 (3)视点位置 观赏因视点位置高低分为平视、仰视、俯视 (4)静态观赏:固定视点、位置观赏景物 动态观赏:游人在一个景点驻足后在走向下一 个景点区时所看到的景色随着视点的移动变化着 第三节 造景 指导思想:因借自然、效法自然而又孤傲与自然。 造景艺术手法: 一、框景 1、框景:讲一个局部的景观比作一副具有画框的风景画 景框:树干、 枝条、 桥洞、门洞 2、框景的特点或作用: (1)框景将所取得景框之外的景物全部遮挡,引起观赏者的注意力 (2)景框内外有明显的差异形成对比(3)框景多采取远景或其他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丽境界 3、框景中的景物 1、园景 2、近景 4、框景位置选择 1、入口框景 2、端头框景 3、流动框景 4、镜游框景 5、模糊框景 5、 影响框景效果的因素 (1)动观和静观的因素 (2)景框、人之间的距离因素(3)园 景入框还是近景入框 二、借景 1、概念:将园内视线所及的园外景色组织到院内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 2、类型: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因地而借 3、实现借景的具体手法:1)提高视点的位置 2)借助门窗或围墙的漏窗 3)开辟透景线 三、障景:又称‘抑景’ ,在园林绿地中抑制视线、引导空间屏障景物的手法 功能:屏障 景物、改变空间、引导方向、前进方向的对景 四、对景:是指静观或东观时安排在游人正前方的一些景物,借以免除是绝种的寂寞感,凡 是与观景点相对的景成为对景 1、动观的对景 2、静观的对景 五、隔景 1、概念:凡将园林绿地分割为不同空间、不同景区的手法成为隔景 2、作用:避免各景区相互干扰、增加构图变化、隔断部分视线及游览路线 六、夹景:为了突出理想的景色,长江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形 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七、添景:没有中景、近景过渡是,为求主景或对景有丰富的层次感,加强远景‘景深’的 感染力 八、点景:创作设计园林题咏成为点景手法 第三节园林色彩构成图 (一)色彩与心理:冷色和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的物理性分类。 (二)色彩的感觉:1、温度感 2、朦胧感 3、距离感 4、重量感 5、面积感 6、兴奋感 (三)色彩的处理手法 1、单色处理:多用于主景形态、轮廓丰富,以及要求配景色彩讲 解的园林布局,给人以单纯、大方的感受。 2、多色处理:适宜大环境、小面积使用 3、 对比色处理:给人兴奋、突出运动性强 搭配形式:1、调和色处理 2、类似色渐层处理 3、多色块镶嵌处理 (四)园林空间色彩构图 1、要考虑游人的心理 2、要确定基调、主调、配调和重点色 (五)园林色彩和季相变化 1、利用气象变化的自然色彩组成景观 2、利用山石、水体和 动物、植物等的天然色彩美化环境 3、人为色彩在园林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五章 行为心理和空间设计 一、人的行为类型:1、按照社会特征分:必要性行为、自主性行为、社会性行为 2、按活动特征分:独立性行为、群体性行为 、公共性行为 3、按活动特征分:有动态和静态之分 动态行为环境的类型差异: (1)定型的动态行为表现,要求有特定环境的支持(2)非定型 的动态行为表现:休闲行为、游戏行为、半运动行为、集会行为 二、亚空间形成的理由:1、创建领域特权 2、设置视觉焦点 3、建立关联性
《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教学标准一、课程简介 1.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中文名称 适用专业 总学时 先修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园林艺术原理园林工程 (理论:36 ...《2014《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平时作业_其它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园林植物景观序列的季相与色彩布局2014《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平时作业 1.怎样体现园林...《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或评分要点第一章 绪论 一.选择题: 1.( D ) 2.( D ) 3.( B ) 4.( B ) 5.( B ) 6.( A ) 7.( B...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本科)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5年四川农大平时作业 《园林史及园林艺术原理》平时作业一、简答题(每题 20 分,共 100 分) 1.简述...园林艺术原理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园林艺术原理 1、 风景定义及特点。 2、 风景被感知的两个系统。 3、 观赏点及观赏视距定义。 4、 观赏视距的...园林艺术原理笔记_艺术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园林艺术原理的上课笔记绪论 园林学的基本概念 一 园林的概念西晋 张翰《杂诗》 “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 北魏 杨炫之...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原理第一章:园林、园林艺术与园林设计 一、园林定义: 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应用工程技术、 艺术手段, 通过地形或进一步的筑山理水、 叠石、种植...河南农业大学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试卷(B 卷)答案题号 分数 总分 学号 得分 评卷人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园林美:是指在特定的环境...风景园林艺术原理_林学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风景园林艺术原理考试必备 《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是高等院校风景园林、园林专业的专业课、基础课,是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河南农业大学 《园林艺术原理》考试试卷( A 卷)答案题号 分数 总分 学号 得分...3. 园林流派:许多不同造园家的不同作品,有一个大致统一的整体风格,这种相对的...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钢琴的构成及发声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