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架空导线规定线路架设多少km,是指档距还是导线长度

低压线路的安装、运行及维护
作者:安全管理网 来源:安全管理网 点击:
 评论: 更新日期:日
1 低压线路的安装
1.1 低压线路的档距
应根据导线最低点对地面最小垂直距离、导线弧垂、导线允许应力、杆塔高度及地形特点等来确定。其档距一般采用下列数值:
城市:40m~50m
效区:40m~60m
高、低压同杆架设的线路,档距的选择应满足低压线路的技术要求。
1.2 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
应根据负载密度来确定,为了保证电压质量,减少线路损耗,供电半径不宜过大。低压线路的供电半径一般为
市区:150m~300m
郊区:不宜大于500m
1.3 低压线路的导线排列
一般多为水平方式,当低压线路为带有零线的三相四线线路时,零线要靠近电杆。如果线路的附近有建筑物,如沿街道架设的低压线路,则零线应尽量设在建筑物一侧。通常零线不应高于相线,并且同一地区的零线,其位置应该统一,以便于运行维护和检修。
低压线路的导线其相序排列一般规定如下:
1.3.1 市区沿街道架设的低压线路,导线在横担上排列是由建筑物侧向外依次为U、N、V、W相。
1.3.2 郊区沿人行道架设的低压线路,导线在横担上排列是由人行道中心方向依次为U、N、V、W相。
1.3.3 在野外架设的低压线路,导线在横担上排列是面向负载侧由左到右为U、N、V、W相。
1.3.4 单相两线架设的低压线路,导线在横担上排列是零线靠近建筑物侧。
1.4 同杆架设的低压线路
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同杆架设的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m)
1.5 低压线路导线之间的距离
该距离与档距有关,一般不应小于表2的规定。同时,靠近电杆两导线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表2 低压线路导线最小线间距离 (m)
1.6 低压线路导线截面积的选择
1.6.1 导线截面积的选择要满足经济电流和保证末端电压质量的要求,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即允许导线最小截面积)。
1.6.2低压线路零线导线截面积的选择,应按下列要求确定:
1)单相或三相线路的零线截面积必须与相线截面相同。
2)三相四线制线路的零线截面积一般与相线截面积相同,也允许使用较小截面积,但不得小于相线截面积的1/2。
3)多回线路公用同一条零线时,零线所用材料、截面积与负载最大的一回线路相线截面积相同。
从架空低压线路的电杆到用电单位建筑物外墙第一支持点之间的一段线路,称为接户线。
1.7.1接户线装设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
(1)有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
(2)对用户能保证安全供电;
(3)便于今后的运行维护和检修;
(4)节约材料、资金,做到经济合理。
对永久性的单相设备的计算负载,其电流在25A及以下时,采用单相两线进户;若计算负载电流超过25A时,应用两相三线或三相四线进户,并尽可能将负载平均分配在各相上。仅有三相设备的用户,则以三相三线制供电;若同时还装有单相设备的,应以三相四线制供电。
临时装置的计算负载电流在50A以下时,可采用单相两线进户;超过50A时,应采用三相四线进户,并尽可能将负载平均分配在各相上。
1.7.2 选择进户点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进户点应尽量靠近供电线路和用电负荷中心,与邻近房屋的进户点尽可能求得整齐。
(2)同一个单位的一个建筑物内部相连通的房屋、多层住宅的每一个单元、同一围墙内、同一用户的所有相邻独立的建筑物,只应有一个进户点。
(3)进户点的房屋应牢固、不得漏水。
(4)进户点的位置应明显易见,便于施工安装和今后的运行维修。
1.7.3 接户线的规范要求
(1)接户线应采用绝缘良好的铜芯 铝芯导线,不得使用软导线或裸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2)接户线导线截面应根据允许载流量选择,但不应小于表3的规定。
表3 低压接户线的最小允许截面
(3)接户线导线线间距离不应小于表4的规定。
表4 低压接户线的线间距离
(4)接户线的长度一般不得超过25m。超过25m时,应加设接户杆,必要时可加装拉线,不得利用树木支持接户线。沿墙敷设的接户线,档距不应大于6m;对住宅大楼沿墙敷设时,距离可酌情加大,但应用角铁铁板。
(5)低压接户线在进线处的高度不应小于2.5m,跨越人行道和重要街道时,最低高度为3m,一般不应小于3.5m。跨越通车街道时,高度不应小于6m,在不适宜采有明线的场所,可考虑用电缆。
(6)低压接户线与上方窗户或阳台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8m;与下方窗户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0.3m;与下方阳台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与窗户或阳台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75m;与墙壁、构架的距离不应小于0.05m。
(7)低压接户线与架空线弧垂最低处之间的距离,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0.1m,与铁板、电杆、拉线等接地部分的净空距离不得小于0.05m。
(8)低压接户线不应从1kV~10kV引下线间穿过。接户线不应跨越铁路,并应尽量避免跨越房屋,如必须跨越时,与房屋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2.5m。跨越易燃屋面,如草房的接户线,禁止在易燃屋面上空装设羊角熔断器。
(9)低压接户线和广播线(或电话线)的交叉距离应不小于下列数值:接户线在上面时,应不小于0.6m;接户线在下面时,应不小于0.3m。
(10)导线水平排列时,零线要靠墙敷设;导线垂直排列时,零线应敷设在最下方。两个电源引入的接户线不宜同杆架设。
(11)不同规格、不同金属的接户线,不应在档距内连接。跨越通车道路的接户线不宜有接头,绝缘导线的接头必须用绝缘布包扎。
(12)接户线如遇有铜铝连接时,应有可靠的过渡措施,接头处应不承受拉力。
(13)在雷电活动较多的地区,应把接户线绝缘子的铁脚接地,当绝缘子被雷电击穿时,可把雷电流引入地中,防止雷电过电压沿接户线侵入屋内,以致造成人身与设备事故。
2 低压线路的运行及维护
为了确保低压线路的安全运行,应经常对低压线路进行巡视、检查。
2.1 电杆的位置是否合适,有无被车撞的可能,保护桩是否完好,标志是否清晰。
2.2 横担有无锈蚀、歪斜、扭曲变形。
2.3 导线线间距离和对地、对建筑物等交叉跨越距离是否符合规定。
2.4 导线绝缘层是否老化、损坏。
2.5 导线接头连接是否良好,有否电化学腐蚀现象。
2.6 绝缘子有无歪斜、破损,绑线有无松脱现象。
2.7进户线支持物是否牢固,有无腐朽、锈蚀、损坏等现象。
2.8 导线的驰度是否合适,有无混线、碰线、烧伤等现象。
对于在巡视检查中发现的缺陷和故障,应及时地安排处理和维修,以确保低压线路能始终在正常的状况下运行。
Tag:相关内容
特种设备热点内容
4406320667180851501214834142671398211359
特种设备推荐内容
06-1906-1806-1205-2805-2705-2205-2105-04
安全管理论坛新帖
论坛数据加载中...
 |   |   |   |   |  |   |  |  |  |  
北京东方创想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E-mail:   & & & &
&& 京公网安备(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9次下载&&|&&总30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10积分
0人评价8页
3人评价17页
0人评价68页
0人评价365页
0人评价1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下载:10积分架空线电杆的档距应该多大?
添加时间:
来源: | 阅读量:687
提示: 电杆档距的大小与架空线的电压等级以及架空线敷设的地区有关,不同电压与地区电杆档距的大小也不同。详见表8-8。 表8-8 架空线路档距 m 地区 高压 低压 城区40~50 30~45郊区50~100 40~60厂区35~50 30~40
&&& 电杆档距的大小与架空线的电压等级以及架空线敷设的地区有关,不同电压与地区电杆档距的大小也不同。详见表8-8。
&&& 表8-8&&& 架空线路档距&&& m
(责任编辑: 佚名 )
本文关键字: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艾特贸易网无关。本站大部分技术资料均为原创文章,文章仅作为读者参考使用,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若转载请注明来源:
硅砂粒度无论是尺寸、形状还...
1.矿井空气的主要成分 地面...
(1)变频运行时机械特性运行曲...
离心式压缩机由机缸、增速器...
新闻热点排行欢迎光临建类文库,如需获取更多资料请使用搜索功能。
110KV架空线路架设常见问题及处理
摘要:初步设计是工程设计的重要阶段,主要的设计原则都在初步设计中加以明确。着重对不 同的线路路径方案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佳设计方案,达成诸如线路路径协议、土 地使用、林木砍伐等相关协议。本文简要介绍 110kV 及以下架空输电线路初步设计的内容、 深度要求及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关键词:输电线路; 初步设计;水泥杆;铁塔;导线;绝缘子 1 初步设计 1.1 线路路径选择 输电线路的路径选择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社会的、经济的、环境的以及自然的因素等都对其 有重要影响,是影响输电线路投资、施工和运行是否方便的关键。因此,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应 给予高度的重视。路径选择分为图上选线和现场选线两个阶段,图上选线应做好事前准备如 搜集 1/1 万~1/5 万地形图;了解电力系统规划;城市、工矿发展、水利、铁路、高等级公路 等的规划;森林及经济作物分布;军事设施、导航台、电台、已有电力线路情况等。根据所掌 握的情况,尽量避开有影响的范围,让线路交通方便,路径最短,地形最好。 拟定若干个路径方案 或局部小方案进行比较,一般保留两个方案作为初勘方案。 1.2 导线、地线的确定 根据系统规划提供的负荷资料选定导线截面,其方法一般按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用电压损失、 电晕、机械强度及发热条件加以校验。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加上个别行业缺乏 长远规划,往往当线路一建成,很快就达到满负荷运行。因此在选择经济电流密度时,须结合当 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合理选择,有条件的情况下应适当增大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减少线路投 运后,因导线截面选择不合理,造成的超负荷运行。 超负荷运行不仅损耗高,而且导线连接点容 易发热,对运行安全造成隐患。导线类型应根据使用环境及使用条件选择,一般情况选择普通 钢芯铝绞线,对于重冰区线路可选择铝合金钢芯铝绞线,在旧线路改造为提高输送容量可考虑 采用耐热铝合金钢芯铝绞线,同时要重视铝钢截面比的选择。必要时,还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 导线确定后根据规程要求选定地线截面并确定型号。 普通地线的选择应对其进行必要 的热稳定校验,对于污秽地区宜采用锌铝合金度层钢绞线。 1.3 气象条件的确定 在进行输配电线路设计时,首先要明确当地的气象条件。气象条件应根据沿线的气象台、站 的气象资料和附近线路的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考虑。输电线路设计主要考虑下列气象条件: 1.3.1 最高温度:用于计算导线的最大弧垂,保证线路对地面及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1.3.2 最低温度:做为确定导线最大应力的基本条件; 1.3.3 最热月份的平均气温:用于验算导线的安全载流量; 1.3.4 最大风速:用于确定导线、 电杆、 拉线等受力部件的外负荷,以及验算导线与所接近的建 筑物的水平安全距离; 1.3.5 年平均气温:防震设计一般用年平均气温时导线的应力作为计算控制条件; 1.3.6 导线覆冰:用于计算导线、电杆等部件的机械强度; 1.3.7 雷电日数:用于防雷保护方面的设计考虑。 风速、 覆冰厚度和大气温度的不同取值成为气象条件组合。 气象条件的组合既要反映自然的 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又要考虑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既反映客观实际的危险 程度,保证线路的运行、施工、检修工作等的安全,又要考虑经济上的合理及计算上的方便。 在技术上要使线路在危险的情况下(大风、覆冰有风、低温、持续高温)能够正常运行,在断线 情况下不倒杆,事故不扩大。在内部过电压、最大风速时,导线对地不发生闪络事故,在最高温 度或覆冰时保证导线对地有足够的安全距离,在施工过程中不发生人身、设备事故。为使设 计标准化,除有特殊气象因素外应尽量采用标准气象区,同时在调查中要注意微地形、微气象 的影响。1.4 绝缘配合及防雷设计 1.4.1 绝缘配合设计 绝缘配合设计一般从设备造价、维修费和事故造成的损失三方面进行考虑,选出经济、合理 的绝缘水平。架空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需要解决。 1.4.1.1 杆塔上的绝缘配合设计:按运行电压、操作过电压、雷过电压来确定绝缘子的类型、 片数,以及在相应风速下导线对杆塔的空气间隙距离。 1.4.1.2 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间绝缘配合设计:按雷过电压确定档距中央导线与地线的空气间 隙距离。 1.4.1.3 档距中导线对地及各种被跨越物的绝缘配合设计:按操作过电压级雷过电压的要求, 确定导线对地及各种被跨越物的最小允许间隙距离。 1.4.1.4 档距中央不同相导线间的绝缘配合设计:按正常运行电压及导线震荡的情况,确定不 同相导线间的最小距离。 以上四方面,在一般的线路设计中按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进行计算即可。 1.4.2 绝缘配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4.2.1 对风速的取值。如正常工频点压:按最大风速计算;操作过电压:按最大风速的 50%计 算,但不低于 15m/s;雷电过电压:按 10 m/s 计算(气候恶劣的地方也可以用 15m/s);校验带电作 业间隙时的气象条件为:气温 15℃,风速 10 m/s。 1.4.2.2 绝缘子片数的选择一般是指悬垂绝缘子串的片数,耐张绝缘子串的片数应比垂绝缘子 串多一片。 1.4.2.3 全高超过 40 米有地线的杆塔,高度每增加 10 米,应增加一片绝缘子,此时,雷电过电压 的间隙也应相应增大。 1.4.2.4 计算导线与导线间的最小距离(即线间距离)应注区分普通挡距、大档距、大跨越的不 同,应分别选用相应公式计算。一般普通挡距指 1000m 以下档距;大档距指
米不需 要特殊考虑的档距;大跨越指跨越通航大河流、 湖泊和海峡,档距在 1000m 以上或塔高在 100m 以上,导线和杆塔需要特殊考虑的档距。 1.4.3 防雷设计 按送电线路的电压等级,通过地区雷电活动情况和已有线路运行经验来确定采用地线根数,确 定地线的保护角。架空送电线路最有效的防雷保护是采用接地的地线,并且地线的保护角越 小,其遮蔽效果越好(一般应小于 20°),对于同塔多回路线路应尽可能的采用负保护角,条件允 许应提高绝缘水平,即采用平衡高绝缘。 降低接地电阻是提高线路耐雷水平的有效手段,因此水泥电杆的地线、横担和绝缘子固定部 分,应有可靠的连接和接地,设计时应加强对土壤电阻率的实测工作,合理设计杆塔接地装置, 尽可能的降低接地电阻,这对减小线路雷击跳闸率,提高线路安全运行水平十分有意义。 对于 35kV 线路一般不沿全线架设地线,只在发电厂、 变电所进出线架设 1~2km 地线(如线路 很短宜全线架设地线)。要正确认识《设计规范》规定的 1~2km 的进线段保护距离,这是指 一般而言,不能死搬硬套。一般雷暴日超过 40 天的多雷地区,进线段应达 3km 或更长一点,并 且还要提高进线段杆塔的耐雷水平(降低接地电阻),尽量减少雷击造成的闪络。同时,也要重 视无地线的杆塔接地。无地线的水泥电杆、金属杆塔的接地电阻虽然一般不受限制,但在年 均雷暴日超过 40 天的地区,接地电阻也不宜超过 30Ω 。1.5 杆塔和基础型式 1.5.1 杆塔设计 在工程设计中,一般应尽量选用典型设计或经过施工、运行考验过的成熟杆塔型式。对新型 杆塔的设计,需要充分研究设计理由,一般经过科学试验后再选用。 杆塔型式的选择确定,要结 合导线选型,线路通过地区的地质、气象情况以及运行单位的运行经验等来合理选择确定。 杆塔高度的确定要根据具体线路是否有林木跨越要求和经济指标等确定。 现代电力系统对安 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杆塔的使用上应适当留有裕度。 1.5.2 基础设计 基础型式的选择要按照全线地形、地质、水文等情况,以及基础受力条件,来确定基础型式。 钢筋混凝土杆和铁塔的基础按其受力型式划分,可分为:上拔、下压类基础和倾覆类基础。前 者主要承受上拔力和下压力,如电杆的拉线盘、 底盘,均属于这种基础;后者主要承受倾覆力矩, 如卡盘,就属于这种基础。铁塔基础一般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立柱式基础,特殊情况采用灌注 桩基础。 1.6 通信保护设计 电力线路与通信线交叉跨越时,其交叉角应符合“线路设计规程”规定,跨越Ⅰ级通信线路时, 交叉角应不小于 45°;跨越Ⅱ级通信线时,交叉角应不小于 30°;跨越Ⅲ级通信线时不作规定。 1.7 初步设计应提供图纸资料 初步设计应提供设计说明书、线路路径方案图、变电所进出线平面图、导线力学特性表、地 线力学特性表、绝缘子串及金具组装一览图、接地装置图、杆塔形式一览图、基础形式一览 图;设备材料估算表;岩土工程报告;水文气象报告(必要时);概算书。 2110kV 输电线路工程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2.1 设计中应注意线路相位的对应,尤其是 T 接线路,一定要调查清楚原线路起止端的相位情 况及线路中是否有相位改变的情况;另外是不同的用电系统相连接时一定要注意相位的变化, 可能和电力系统的习惯不一致,如铁路牵引变。 2.2 线路导线排列方式改变的地方,如水平变垂直排列,三角变垂直排列等,必须要校验线间距 离是否满足绝缘配合的要求。一旦发生电气距离不够的问题,解决起来将十分困难。同时要 注意防止 35kV 架空线变电站进出线档终端杆塔比变电站构架高出太多的情况,这往往会导致 中导线对塔身电气距离不够。 2.3 加强初步设计的野外踏勘工作,设计人员一定要亲临现场, 对输电线路沿线地质、地貌、 水文等情况详细勘测,即看即记,不能过后补记。 2.4 当使用的耐张转角塔为船型横担,当转角度数大于 50 度时应校验边导线对横担的电气距离是否满足要求。 2.5 “T”接的输电线路,需设计出该“T”接点采用的杆型,并应具体说明连接布置方法。 2.6 当高差很大时,一般不要采用干字型耐张转角塔,容易发生杆塔跳线对塔身距离不够的问 题,如确需采用须进行校验;耐张塔一定要提供挂板火曲度数;采用的塔型为杯型或猫型塔还 需校验中导线对瓶口的电气距离。 2.7 耐张塔前后侧挂有不同型号导线时,注意导线产生的张力差是否影响杆塔,特别是拉线耐 张水泥杆应进行特殊处理。 2.8 严格执行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违反基建程序,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 的“三边”工程。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 110kV 及以下输电线路初步设计过程及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介绍, 内容包括:线路路径选择、导线形式选择、地线型式选择、气象条件确定、绝缘配合及防雷 设计、杆塔型式选择、杆塔基础设计、通信保护设计及初步设计应提供图纸资料,并就一些 设计中容易发生的问题进行了介绍,供同行参考。 参考资料:/qita/0_2.html
PPT制作技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低压架空导线安全规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