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按领边是否相等分为什么

&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知识点 & “给你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条,一张白纸...”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给你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条,一张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板(两个),方木板等按课本要求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实验中主要步骤有:A.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至O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标度做出这个拉力F′的图示;B.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C.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大小和方向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同.D.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让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E.把白纸钉在木板上,并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让两根细绳套拴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结点);F.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以F1和F2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G.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1)将上述步骤,按实际操作的先后顺序填在下面:①&② &③ &④ &⑤ &⑥ &⑦ &.(2)在本实验中,用F表示理论合力,F′表示实验测出的合力,则下面的两个图中,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1-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山外国语学校高一(上)期中物理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给你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条,一张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板(两个),方木板等按课本要求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实验中主要步骤有:A.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至O点,记下...”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明确实验目的,以及实验所要测量的物理量,即可正确安排实验步骤,注意要符合逻辑先后顺序,同时便于操作,不能逻辑顺序颠倒.(2)F1与F2合成的理论值是由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得到的,由于误差可能不与OA共线;而F1与F2合成的实际值一定与OA共线(二力平衡),因此明确“实验值”和“实际值”的区别即可正确解答本题.(1)实验步骤本着先安装设备(或者实验器材),然后进行测量的思路进行设计,同时注意操作的先后逻辑以及简单易行的原则,由此可知该实验步骤为:E、D、B、F、A、C、G.故答案为:E、D、B、F、A、C、G.F1与F2合力的实验值是指通过实验得到值,即用一个弹簧拉绳套时测得的力的大小和方向,F′方向应该与OA在一条直线上,即而理论值(实际值)是指通过平行四边形得出的值,故F是力F1与F2组成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故A图符合实验事实.故答案为:A.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给你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条,一张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板(两个),方木板等按课本要求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实验中主要步骤有:A.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至...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给你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条,一张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板(两个),方木板等按课本要求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实验中主要步骤有:A.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至O点,记下...”主要考察你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与“给你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条,一张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板(两个),方木板等按课本要求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实验中主要步骤有:A.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至O点,记下...”相似的题目:
(1)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的原长比b的长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2)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行定则实验中:除了方木板、白纸、图钉、细线套、橡皮条、铅笔和刻度尺外,还需要的器材有:&&&&.在此实验中,假如F1的大小及方向固定不变,那么为了使橡皮条仍然伸长到O点,对F2来说,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F2可以有多个方向B.F2的方向和大小可以有多个值C.F2的方向和大小是惟一确定值D.F2的方向是惟一的,但大小可有多个值.&&&&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做法是&&&&(双项选择)砝码质量m&10-3kg弹簧总长度l&10-2m6.07.28.39.510.611.8两细绳必须等长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在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其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是:(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弹簧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达到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弹簧秤的读数F1和F2.&&&&&&(2)在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3)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两个弹簧秤拉时相同,记下此时弹簧秤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指出错在哪里?在(1)中是&&&&.在(2)中是&&&&.在(3)中是&&&&.
“给你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条,一张白纸...”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先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1)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实验数据如下表:
弹力F(N)&0.50&1.00&1.50&2.00&2.50&3.00&3.50&伸长量x(10-2m)&0.74&1.80&2.80&3.72&4.68&5.58&6.42&用作图法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N/m;(2)某次试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所示,其读数为&&&&N,同时利用(1)中结果获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N,请在答题纸上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3)由图得到F合=&&&&N.
2(Ⅰ)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该同学正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采取了下面哪种常用的研究方法&&&&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小量放大法&&&&&&&D、建立理想模型法(Ⅱ)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大小.(1)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2)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请你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作答在答题卷图上),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v轴?答:&&&&.
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的方向必须要互相垂直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③在某次实验中,如图乙所示,使C弹簧秤由图示位置开始顺时针缓慢转动,在这个过程中保持O点位置不变和B弹簧秤拉伸方向不变,则在整个过程中关于B弹簧秤的读数变化是&&&&:C弹簧秤的读数变化&&&&
该知识点易错题
1(2011o江苏)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2(Ⅰ)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该同学正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实验采取了下面哪种常用的研究方法&&&&A、控制变量法&&&&&&&B、等效替代法&&&&&C、小量放大法&&&&&&&D、建立理想模型法(Ⅱ)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接在50HZ的低压交变电源上.某同学在打出的纸带上每5点取一个计数点,共取了A、B、C、D、E、F六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四个点未画出).从每一个计数点处将纸带剪开分成五段(分别为a、b、c、d、e段),将这五段纸带由短到长紧靠但不重叠地粘在xoy坐标系中,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得到一条表示v-t关系的图线,从而求出加速度的大小.(1)从第一个计数点开始计时,为求出0.15s时刻的瞬时速度,需要测出哪一段纸带的长度?答:&&&&;(2)若测得a段纸带的长度为2.0cm,e段纸带的长度为10.0cm,则可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为&&&&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请你在xoy坐标系中用最简洁的方法作出能表示v-t关系的图线(作答在答题卷图上),并指出哪个轴相当于v轴?答:&&&&.
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①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②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填字母代号)A.两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的方向必须要互相垂直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适当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③在某次实验中,如图乙所示,使C弹簧秤由图示位置开始顺时针缓慢转动,在这个过程中保持O点位置不变和B弹簧秤拉伸方向不变,则在整个过程中关于B弹簧秤的读数变化是&&&&:C弹簧秤的读数变化&&&&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给你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条,一张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板(两个),方木板等按课本要求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实验中主要步骤有:A.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至O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标度做出这个拉力F′的图示;B.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C.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大小和方向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同.D.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让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E.把白纸钉在木板上,并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让两根细绳套拴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结点);F.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以F1和F2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G.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1)将上述步骤,按实际操作的先后顺序填在下面: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2)在本实验中,用F表示理论合力,F′表示实验测出的合力,则下面的两个图中,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给你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橡皮条,一张白纸,细绳套(两个),三角板(两个),方木板等按课本要求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实验中主要步骤有:A.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至O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标度做出这个拉力F′的图示;B.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并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C.比较一下,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大小和方向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相同.D.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让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E.把白纸钉在木板上,并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让两根细绳套拴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结点);F.用铅笔和刻度尺从力的作用点(位置O)沿着两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以F1和F2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G.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1)将上述步骤,按实际操作的先后顺序填在下面: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2)在本实验中,用F表示理论合力,F′表示实验测出的合力,则下面的两个图中,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是____.”相似的习题。Hi~亲,欢迎来到题谷网,新用户注册7天内每天完成登录送积分一个,7天后赠积分33个,购买课程服务可抵相同金额现金哦~
意见详细错误描述:
教师讲解错误
错误详细描述:
当前位置:>>>
下列命题中,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菱形是正方形;④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⑤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矩形是正方形;⑥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真命题是________.(填序号)
主讲:赵秀辉
【思路分析】
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定义,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有两个方法,第一先证明这个四边形是菱形,然后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第二先证明这个四边形是矩形,然后再证明有一组邻边相等,据此解答.
【解析过程】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是真命题;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说明这个菱形也是矩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一定是正方形,是真命题;③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菱形只能证明这个四边形是菱形,不能证明正方形,是假命题;④根据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一定是正方形,是真命题;⑤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矩形只能证明这个四边形是矩形,不能证明是正方形,是假命题;⑥对角线互相平分说明这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加对角线垂直,说明是菱形,再加对角线相等,说明是矩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一定是正方形,是真命题;故本题选择①②④⑥.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判定,一般情况,证明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有两个思路,第一个思路先证明这个四边形是菱形,再证明有一个角是直角;第二个思路先证明这个四边形是矩形,然后再证明有一组邻边相等.
给视频打分
招商电话:010-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A座4层409
扫一扫有惊喜!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题谷教育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按对角边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的什么总是相等?A面积 B底 C高
女人别太假359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答案:ABC都是相等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上传时间: 17:43:26&&来源:
下列命题: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③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④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D.4 考点:命题与定理..
7.下列命题:
①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③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④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1&&&&&&&&&&&&&&&&&&&& B.2&&&&&&&&&&&&&&&&&&&& C.3&&&&&&&&&&&&&&&&&&&&&&&&&&& D.4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①进行判断;根据矩形的判定方法对②进行判断;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对③进行判断;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对④进行判断.
解答:解: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所以①正确;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②错误;
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所以③正确;
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④正确.
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阅读统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下面没有链接了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
站长QQ:&&&求证:四边形ABCD是&四边形.(1)在方框中填空,以补全已知和求证;(2)按嘉淇的想法写出证明;(3)用文字叙述所证命题的逆命题为&.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命题与定理.
(1)命题的题设为“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结论是“是平行四边形”,根据题设可得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BC=AD,AB=C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连接BD,利用SSS定理证明△ABD≌△CDB可得∠ADB=∠DBC,∠ABD=∠CDB,进而可得AB∥CD,AD∥CB,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3)把命题“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题设和结论对换可得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解:(1)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BC=AD,AB=C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证明:连接BD,在△ABD和△CDB中,,∴△ABD≌△CDB(SSS),∴∠ADB=∠DBC,∠ABD=∠CDB,∴AB∥CD,AD∥C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用文字叙述所证命题的逆命题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