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模拟试验机可否测定金属材料金属的热膨胀系数数

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与摩擦热行为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博士论文
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与摩擦热行为研究
【摘要】:
论文选择微米级金属氧化物(ZnO、CuO、Fe3O4)无机填料改性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和滑动摩擦热效应研究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熔融共混法注塑成型制备了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PA1010)复合材料。系统考察了不同工况下,相关参数对尼龙1010以及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复合材料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自行研制了盘式可变速摩擦测热综合实验机,对金属氧化物/尼龙复合材料的表面温度场和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
1.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不仅随着金属氧化物含量的增加而得到提高,还与填料的粒径、温度条件、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有关。分析认为,实验测定的复合材料导热系数变化曲线位于Y.Agari串联模型曲线和并联曲线之间,更接近Y.Agari串联模型;而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则遵循格律乃森定律。
2.静态力学实验和动态力学分析(DMTA)表明,相对纯尼龙1010,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得到提高,但随着金属氧化物用量的增加,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力学性能存在一个最佳值。建立了极限力学性能预测模型,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由储能模量来预估极限抗压强度,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研究了不同老化程度的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的动态力学性能和老化特征,ZnO/PA1010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在老化70天内变化较小,70天后变化较大。
3.在盘式可变速摩擦测热综合试验机上,进行了不同工况下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复合材料滑动摩擦升温试验。复合材料表面温度的分布特征为中部温度最高,表面温度梯度沿径向变化较大,沿周向变化较小;相比尼龙1010,随着金属氧化物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表面的温升也逐渐增大;低转速下,尼龙1010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随着摩擦时间逐渐提高,高转速下,摩擦因数先是上升,然后逐渐趋于稳定;当摩擦温度小于复合材料的玻璃化温度gT时,摩擦因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大于gT时,摩擦因数急剧下降。
4.实验数据显示尼龙1010复合材料磨损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增大。观察摩擦副表面转移膜SEM照片,发现随着转速的不断提高,转移膜存在着一个生成(不连续)—生长(多层叠加)—成熟(均匀、致密)—破坏(熔化)过程。在较高应力作用下,因摩擦热的积聚导致尼龙1010基体的机械性能下降,同时在过高的载荷下转移膜难以形成和保持,因此磨损率较高。
5.针对目前对聚合物复合材料摩擦片三维瞬态温度场研究的薄弱环节,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中的热分析模块,模拟了“盘式制动器”瞬态温度场。在边界条件上,考虑了热流密度在径向上的变化,以及和空气的强制换热等条件,获得了匀速工况下的三维瞬态温度场和温度梯度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TB33【目录】:
Abstract7-9
Extended Abstract9-13
图清单17-24
表清单24-26
变量注释表26-28
1 绪论28-38
1.1 尼龙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28-32
1.2 复合材料摩擦磨损热动力学研究现状32-35
1.3 论文开展研究的目的、意义35-36
1.4 论文研究路线36-37
1.5 论文研究内容37-38
2 试样的选择与制备38-50
2.1 原材料的选择38-43
2.2 试样的制备43-45
2.3 讨论45-49
2.4 本章结论49-50
3 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 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50-70
3.1 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 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50-57
3.2 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 复合材料的比热容57-61
3.3 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 复合材料的热膨胀性能61-64
3.4 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 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能64-65
3.5 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 复合材料的结晶与熔融行为65-68
3.6 本章结论68-70
4 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 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70-92
4.1 引言70-72
4.2 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 复合材料的简化力学模型72-74
4.3 不同组分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74-84
4.4 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 复合材料不同温度力学特性84-87
4.5 硅烷偶联剂对ZnO/PA1010 复合材料静态力学性能的影响87-90
4.6 本章结论90-92
5 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 复合材料动态力学热分析92-108
5.1 引言92-93
5.2 不同质量分数金属氧化物/尼龙1010 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分析93-98
5.3 尼龙复合材料动态力学性能与极限力学性能的关系98-102
5.4 尼龙1010 复合材料物理老化的动态力学性能102-106
5.5 本章结论106-108
6 滑动摩擦热效应实验研究108-126
6.1 引言108-109
6.2 盘式可变速摩擦热综合实验机的研制109-111
6.3 尼龙1010 复合材料匀速转动表面温度场分布特征111-114
6.4 尼龙1010 复合材料制动工况下的表面温度变化114-117
6.5 转速对尼龙1010 复合材料的表面温度与摩擦磨损性能影响117-122
6.6 载荷对尼龙1010 复合材料的表面温度与摩擦磨损性能影响122-124
6.7 本章结论124-126
7 滑动摩擦温度场数值分析126-138
7.1 引言126
7.2 滑动摩擦表面温度场计算模型的建立126-130
7.3 滑动摩擦表面温度场的有限元分析130-132
7.4 滑动摩擦表面温度场的数值模拟132-135
7.5 本章结论135-138
8 结论138-144
8.1 全文主要结论138-141
8.2 研究展望141-144
参考文献144-152
附录152-164
作者简历164-168
学位论文数据集168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牛景新;[D];郑州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国禄,胡芸,刘金海,李玉平,陈志云;[J];工程塑料应用;2004年09期
黄丽丹,林志勇,钱浩;[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02期
赵磊;王倩;李新法;牛明军;曲良俊;蒋爱云;陈金周;;[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05期
;[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2007年06期
李永国,何盼,郭泓;[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3年01期
闫刚;魏伯荣;杨海涛;肖琰;;[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6年03期
王云,陈宁,周燕;[J];山东陶瓷;1999年03期
梁淑华,徐磊,方亮,范志康;[J];粉末冶金技术;2003年04期
陈洁,熊翔,姚萍屏,彭剑昕;[J];粉末冶金技术;2004年04期
唐春安,傅宇方,朱万成;[J];复合材料学报;199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家俊;[D];浙江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唐旭晟;[D];福州大学;2003年
方秀苇;[D];河南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芳,张振,孙安垣;[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04期
戴芳,谈桂春,阎恒梅,孙安垣;[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04期
雷雨,万怡灶,张宗强,周福刚,王玉林;[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09期
邓琴,张广成;[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11期
张玉梅;周立斌;洪尉;张炜;吴向阳;单渊复;;[J];工程塑料应用;2005年12期
海霞;赵清香;刘民英;王玉东;杨韶辉;李磊;蒋晓举;;[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01期
孟祥艳;郑会保;魏莉萍;张霞;刘运传;;[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10期
方秀苇;李小红;徐翔民;张治军;李鹏洲;谭光营;杨金明;杨前华;;[J];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03期
戴芳;闫烨;孙安垣;;[J];工程塑料应用;2007年04期
罗璐;乔辉;孔凡涛;吴立峰;刘学习;;[J];工程塑料应用;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宋京京;邓小环;田歌;;[A];北京力学会第18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李辉;孙利平;雷龙;;[A];第八届河南省汽车工程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1年
吴鹏松;吴朝野;周东华;;[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2年会暨能源计量与节能降耗经验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赵宇;王兵;;[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赏国锋;沈国清;;[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欧阳玉平;洪添胜;文韬;孙同彪;;[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亢一澜;王怀文;;[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谢素明;李晓峰;兆文忠;李娅娜;;[A];首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05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龚友;王宪增;沈礼庆;;[A];第二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唐志平;胥建龙;;[A];计算爆炸力学进展[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琛;[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高晓阳;[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王德广;[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白会娟;[D];兰州大学;2010年
潘健怡;[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王亚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刘海锋;[D];浙江大学;2010年
祝红梅;[D];浙江大学;2009年
张春红;[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戴春皓;[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健;[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张学武;[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刘帅;[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赵永梅;[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程立;[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范子嘉;[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李果林;[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辛栋;[D];郑州大学;2010年
周宇龙;[D];郑州大学;2010年
王会杰;[D];郑州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潘明珠;周定国;张述垠;Mosto B;[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杜仕国;[J];玻璃钢/复合材料;1996年04期
吴伟端,潘兆橹,赵煌,郭建斌;[J];电子显微学报;2001年01期
马云海,佟金;[J];电子显微学报;2002年05期
赵宇龙,苏芳,盖国胜;[J];非金属矿;2005年01期
刘新海,杨友生,沈上越,杨康平,李一波;[J];非金属矿;2005年02期
陆银平;刘钦甫;牛胜元;李靖如;;[J];非金属矿;2008年05期
陈德良,杨华明;[J];中国粉体技术;2002年02期
樊世民,杨玉芬,盖国胜,付绍云,张以河,苗赫濯;[J];复合材料学报;2005年01期
李长生;牟文斌;胡杰;冯桂双;;[J];复合材料学报;2008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韶辉;[D];郑州大学;2010年
刘新海;[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卫平;[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吴刘锁;[D];郑州大学;2009年
孙红玲;[D];郑州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盖凤云;[J];工程塑料应用;1993年02期
王有槐;[J];工程塑料应用;1993年02期
曲建俊,罗云霞,张云志,崔龙奎,高文钧,杨春风;[J];工程塑料应用;1994年03期
王玉东,赵清香,刘民英,李相魁;[J];工程塑料应用;1995年02期
李根臣,郑志才,李荣云;[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6期
刘学禄,傅世昭,王青思;[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05期
王海庆,王成国,庄光山,李丽,孙毅,姚永强;[J];工程塑料应用;2001年12期
宋波,黄锐,魏刚,郑明嘉;[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12期
张鹏远,高花,陈建峰,公延明;[J];工程塑料应用;2002年12期
孙向东,孙旭东,张慧波;[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家俊;[D];浙江大学;2001年
杜丹旭;[D];清华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磊;[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橡胶参考资料;1981年10期
НосниковА.Ф;БлохГ.А.;;[J];橡胶参考资料;1984年06期
郑衍生;[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86年03期
齐藤纯;尹恩华;;[J];低温与特气;1986年02期
叶恒强;D.J.S;[J];电子显微学报;1986年03期
顾达,朱炳根,徐延瓞;[J];化学世界;1988年12期
屈少华;;[J];襄樊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J];稀有金属快报;2008年12期
胡名志;;[J];酿酒科技;2010年07期
沈兆存;刘英军;孙亮;孙瑾;;[J];应用化工;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招柱;薛群基;沈维长;刘维民;;[A];第六届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7年
游淑洁;靳常青;陈良辰;;[A];第十四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李波;王宝明;;[A];第九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03年
耿银行;蒋家兴;赵剑曦;;[A];中国化学会第十一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张宏晔;孙振宇;谢芸;刘志敏;;[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1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匡勤;韩锡光;谢兆雄;郑兰荪;;[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8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李波;王宝明;;[A];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赵立峰;刘连池;孙淮;;[A];第九届全国计算(机)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胡忠阳;程晟;何茜;帅琴;吴超;;[A];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第十一届分析化学专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马华;程方益;李春生;杨晓婧;周艳红;陶占良;陈军;;[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磊;[N];中国电子报;2011年
刘霞;[N];科技日报;2011年
金初;[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黄堃;[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牛五;[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仲科;[N];中国化工报;2009年
黄堃;[N];大众科技报;2009年
;[N];人民日报;2001年
昆宝军;[N];大众科技报;2002年
;[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梅;[D];吉林大学;2006年
张玉文;[D];上海大学;2005年
晏成林;[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佟艳群;[D];江苏大学;2014年
黄徽;[D];苏州大学;2014年
陈琳;[D];复旦大学;2012年
苑慧萍;[D];清华大学;2010年
刘富才;[D];南开大学;2012年
王秀英;[D];吉林大学;2009年
吴健;[D];西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晓东;[D];湖南大学;2005年
王洪波;[D];四川大学;2005年
李晓莉;[D];海南大学;2013年
计亚军;[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马淑芳;[D];太原理工大学;2004年
刘健;[D];天津大学;2005年
原长洲;[D];新疆大学;2006年
张奇能;[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刘金辉;[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韩春华;[D];温州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用于Ti6Al4V表面生物活性陶瓷涂层材料的设计及制备
金属基一陶瓷涂层复合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可以综合金属和陶瓷材料各自的优点。本文设计制备了一系列用于涂覆在 Ti6AI4v 基体表面的生物活性陶瓷涂层材料。在 Gomez 等人研制的生物陶瓷涂层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在系统中引入一定量的 BO部分替代SiO、CaF部分替代 CaO,达到调节陶瓷涂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及生物活性的目的。
用经验公式计算各个配方的热膨胀系数以减少试验的盲目性,采用熔融法于1350℃熔制生物陶瓷涂层材料。通过将生物活性陶瓷浸泡在 37℃的模拟体液(SBF) 中不同时间后,表面形态和组成的改变来证明陶瓷涂层材料的生物活性。运用热膨胀仪测量各个配方生物陶瓷的热膨胀系数和软化点温度,用 SEM.XRD.ICP,FTIR 和 EDS 等对生物陶瓷涂层材料的形貌、物相组成以及 SBF 浸泡后的表面形貌和成分进行表征。
试验结果表明,系统中引入 BO 能够起到调节热膨胀系数的作用,其中6P64-B5-F4 的热膨胀系数为10.1×10℃,与Ti6AI4V 的热膨胀系数最为接近;6P64-B11-F4 的热膨胀系数为8.7×10/℃,与激光氮化后的 TiN 的过渡层的热膨胀系数最为接近。CaF 的引入使生物陶瓷中出现氟磷灰石相。
模拟体液 (SBF) 浸泡 10 天后,能够在材料表面形成 HCA 层,且氟磷灰石晶粒的出现有助于提高生物陶瓷涂层材料的生物活性。
学科专业:
授予学位:
学位授予单位:
导师姓名:
学位年度: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模拟列车制动的摩擦试验机及摩擦材料的研究--《湖南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模拟列车制动的摩擦试验机及摩擦材料的研究
【摘要】: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耐磨性良好、热膨胀系数低、导热性能好等特点。采用喷射沉积工艺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制作高速列车制动盘,能有效地减轻传统刹车盘的重量,降低刹车时的闸片温升,且具有良好的制动性能。
本文结合科研项目,在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过程中,针对测定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试验机进行了分析和设计。并且初步分析了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本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在国内外相关文献查阅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已有的摩擦磨损试验机的特点及适应范围。为了能实现在实验室条件下对铝基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测试,自行设计了MM1:1000型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其机械设计、电气设计、计算机控制程序方框图、应用程序设计原理以及具备的特点如:可动态对试验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和处理,并直接在计算机上显示试验曲线。
第二部分:采用自制的制动模拟试验机MM1:1000,研究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闸片在制动过程中摩擦磨损性能。研究表明:闸片经过致密化、热处理对其摩擦磨损性能影响很大,并且不同的制动条件都会影响材料的摩擦性能。经过楔压和热压后的相同成分的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比较稳定,且耐磨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7【分类号】:TH87【目录】:
ABSTRACT6-9
第1章 绪论9-21
1.1 研究背景9-10
1.2 摩擦磨损测试设备概述10-15
1.2.1 M-200 型磨损试验机11-12
1.2.2 ML-10 型磨粒磨损试验机12
1.2.3 四球式摩擦磨损试验机12-13
1.2.4 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13
1.2.5 环-块式摩擦磨损试验机13-14
1.2.6 定速摩擦磨损试验机14
1.2.7 MPX-2000 盘销式磨擦磨损试验机14-15
1.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概述15-17
1.3.1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特点与应用现状15-16
1.3.2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16-17
1.4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干摩擦磨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现状17
1.5 铝基复合材料与半金属摩擦材料制动副的研究现状17-19
1.5.1 制动摩擦材料(闸片)的研究现状17-18
1.5.2 铝基复合材料与半金属摩擦材料配副的研究现状18-19
1.6 本文研究内容19-21
第2章 摩擦试验设备研制21-38
2.1 引言21
2.2 整体设计方案21-22
2.3 设计参数的确定22-24
2.4 机械设计24-26
2.5 电气设计26-29
2.6 程序设计29-37
2.7 本章小结37-38
第3章 复合材料的制备38-46
3.1 引言38
3.2 复合材料基体的选择38
3.3 增强颗粒的选择38-39
3.4 SiC 颗粒增强铝硅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39
3.5 致密化工艺39-41
3.6 热处理工艺41-43
3.7 SiC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分、状态、微观组织和物理性能43-44
3.7.1 SiC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成分及状态43
3.7.2 SiC 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43-44
3.7.3 SiC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44
3.8 对比材料的选择44
3.9 半金属摩擦材料的制备44-45
3.10 本章小结45-46
第4章 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46-54
4.1 引言46
4.2 速度和压力对铝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46-49
4.2.1 速度对铝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46-48
4.2.2 压力对铝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48-49
4.3 铝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表面分析49-53
4.3.1 Al-20Si/SiC 材料的磨损表面及形貌特征49-51
4.3.2 复合材料摩擦变形及磨损机理的初步探讨51-53
4.4 本章小结53-54
参考文献55-59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9-60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辉;邓建新;吴泽;艾兴;赵军;;[J];摩擦学学报;2011年04期
葛英飞;边卫亮;傅玉灿;徐九华;张帅;;[J];工具技术;2011年08期
张俊清;周素霞;杨月;谢基龙;;[J];工程力学;2011年08期
许小静;张绪虎;王亮;李圣刚;史金靓;;[J];宇航材料工艺;2011年03期
田明;尹延国;俞建卫;解挺;焦明华;;[J];润滑与密封;2011年06期
唐群国;陈晶田;金文浩;;[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1年09期
陈登斌;赵玉涛;祝海燕;郑梦;陈刚;张钊;;[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王伟国;方前锋;高云霞;郝刚领;马文强;李卫东;;[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6期
晏华;胡志德;邱海喆;张辉;杨健健;徐世祥;;[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成钰龙;程刚;贾丹;张峰;;[J];机械传动;201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英学;李德溥;冷金凤;袁哲俊;;[A];2005年惯性器件材料与工艺学术研讨暨技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张强;武高辉;孙东立;栾伯峰;;[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张洪;吴洁君;崔岩;;[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下)——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黄大千;;[A];第六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0年
王灿;朱震刚;乐永康;张迎元;;[A];内耗与超声衰减——第五届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李建平;董晟全;郭永春;李高宏;杨忠;;[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唐群国;陈晶田;刘丽萍;贺晓峰;;[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六届全国流体传动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陈金荣;李曙;姜晓霞;李诗卓;;[A];第五届全国青年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刘传胜;范湘军;曾昭元;吴大维;叶明生;高鹏;彭友贵;;[A];'2001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杜三明;张永振;杨建恒;陈跃;;[A];2006全国摩擦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桂满昌;[N];科技日报;2001年
张永忠;[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同坤;[D];山东大学;2005年
李敦钫;[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高清平;[D];中南大学;2007年
赵金龙;[D];山东大学;2008年
莫继良;[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鲍久圣;[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张克金;[D];吉林大学;2007年
黄海;[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龚国芳;[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5年
徐丽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海洋;[D];湖南大学;2007年
李绍华;[D];山东大学;2010年
张宏敏;[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李咏梅;[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李翊;[D];湖南大学;2005年
李海丽;[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姚淑卿;[D];山东大学;2005年
鲍春平;[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李婷婷;[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田建明;[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var searchResultHtml=$("#tabSearchResult").html();
var titleThis="";
$.get("converge-by-key",
{"item_id":$(this).attr("id"), "rnd":new Date().getTime()},
function(data){
$("#convergeResult").html(titleThis+data);},
$(".converge").removeClass("selected");
$(this).addClass("selected");
$("#navigation").treeview({
persist: "location",
collapsed: true,
unique: false
$(".navBg").click(function()
var arrow = $(this).find("span.arrow");
if(arrow.hasClass("up"))
arrow.removeClass("up");
arrow.addClass("down");
else if(arrow.hasClass("down"))
arrow.removeClass("down");
arrow.addClass("up");
$(this).parent().find(".menus").toggle();
var convergedHTML="none";
var url="'"+document.location+"'";
var isKOS="false";
var isConvergeFieldStr="false";
var index=url.indexOf("simple-search");
var filed=$("#tfield1").attr("value");
if(isKOS=="true" && isConvergeFieldStr=="true" && (index!=-1) && (convergedHTML=="" || convergedHTML.indexOf("无")!=-1))
var kosAreaHTML="";
$("#list_2").html("DDC Clustering"+kosAreaHTML);
var covergeURL=document.location+"&converge=true"+"&rnd="+new Date().getTime();
var divConvergeHeightOld=$("#list_2").height();
$.get(covergeURL,
function(data){
if(data.substring(0,2)=="ok")
data=data.substring(3);
$("#list_2").html(data+kosAreaHTML);
$("#list_2").html("无"+kosAreaHTML);
/*if(data.indexOf("无")!=-1)
$("#list_2").height(20);
$("#list_2").width("auto");
var divConvergeHeightNew=$("#list_2").height();
var heightDiff=200-divConvergeHeightO
if(divConvergeHeightNew>=200)
$("#tdConverge").height(200);
$("#LeftPane").height($("#LeftPane").height()+heightDiff);
$("#RightPane").height($("#LeftPane").height());
$("#MySplitter").height($("#LeftPane").height());
$(".vsplitbar").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LeftPane").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RightPane").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document.getElementById("MySplitter").style.height=$("#LeftPane").height();
alert(document.getElementById("MySplitter").style.height);
$(".converge").css("cursor","pointer");
$(".converge").css("color","#1F5B97");
$(".converge").mouseover(function(){
$(this).addClass("over");
}).mouseout(function(){
$(this).removeClass("over");})
$(".converge").click(function(){
//$("#tabNav").css("display","none");
$("#tabSearchResult").css("display","none");
$("#convergeResult").html("");
var searchResultHtml=$("#tabSearchResult").html();
var titleThis="";
$.get("converge-by-key",
{"item_id":$(this).attr("id"), "rnd":new Date().getTime()},
function(data){
$("#convergeResult").html(titleThis+data);},
$(".converge").removeClass("selected");
$(this).addClass("selected");
$("#navigation").treeview({
persist: "location",
collapsed: true,
unique: false
题名: 电子封装中的不流动芯下材料力学性能和封装可靠性的研究
学位类别: 博士
授予单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授予地点: 北京
学位专业: 固体力学
中文摘要: 可控坍塌芯片互连(C4)技术可以实现高速、高密度、小外形的封装,因此日渐得到关注和发展。本文针对发展新一代c4技术所面临的不流动芯下材料的机械性能问题,采用具有不同填充颗粒含量的不流动芯下材料,通过对材料的机械性能的测试和分析以及有限元模拟,初步揭示了不流动芯下材料变形行为的特点,填充颗粒含量对芯下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以及芯下材料机械性能和芯下材料工艺导致的颗粒沉积对封装可靠性的影响。首先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热一力学分析仪(TMA)上对材料的固条件、热膨胀系数、玻璃化转变温度进行了测试,接着又在六轴微型试验机上对材料在不同温度和应变率下的应力一应变行为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用材料的固化条件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可以满足不流动芯下材料的性能要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高于芯下材料理想的热膨胀系数值,材料中填充颗粒含量、温度、应变率等对材料的应力一应变行为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芯下材料中填充颗粒含量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对不同颗粒含量材料在各测试温度和应变率下的杨氏模量、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各测试条件下,芯下材料的杨氏模量基本随着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升高;温度较低时,材料的屈服强度随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但是,较高温度时,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随着颗粒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为理解芯下材料的屈服强度和流动应力随着颗粒含量非单调变化的行为,采用广义Eshelby等效夹杂法对含颗粒试样在单轴拉伸时试样内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并用纳米硬度计对材料纳米尺度的性能进行了测量。应力分析的结果表明,不流动芯下材料的SiO2填充颗粒的加入会在基体里引起应力集中,应力集中系数随着颗粒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试样内的应力集中有使材料屈服强度降低的趋势。纳米硬度计的测试结果表明,芯~卜材料内形成了性能介于颗粒Z基体之间的界面相,界面相的形成有使芯下材料屈服强度提高的趋势。芯下材料屈服强度随着填充颗粒含量的非单调的变化是应力集中和界面效应藕合作用的结果。温度和应变率是影响芯下材料机械性能的重要因素。为刻画温度和应变率的效应,采用Pe化yna模型描述材料的应力一应变行为。结果表明,Per叮na模型可以拟合材料应变率相关的应力一应变行为,描述不流动芯下材料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基本趋势,对材料在测试范围外的行为给出较合理的预测,并且Perzyna模型可以很方便地用于ABAQUS中,这将易于工业应用。最后,采用商用有限元程序AB AQus分析了芯下材料机械性能和芯下材料工艺导致的填充颗粒沉积对C4封装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芯片/基板的缝隙中填入芯下材料可以显著延长可控坍塌倒装封装焊点的热疲劳寿命,提高封装可靠性,可控坍塌倒装封装焊点的热疲劳寿命随着芯下材料中填充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增长;芯下材料中填充颗粒在C4封装基板侧的沉积将导致封装焊点的热疲劳寿命缩短,而颗粒在芯片侧的沉积则可使焊点的热疲劳寿命稍稍延长。
语种: 中文
URI标识: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Google Scholar
CSDL cross search
Related Copyright Policies
Social Bookmarking
Items in 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属材料热膨胀系数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