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换专业困难吗专业可以换吗

大学想转专业却转不了怎么办? - 知乎25被浏览21438分享邀请回答28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考上不喜欢自己大学专业怎么办?可以转专业了!
考上不喜欢自己大学专业怎么办?可以转专业了!
学生励志学习
近日,北京大学对转系政策进行调整,放宽了转专业的限制。小编发现,其实很多学校已经采取行动,放宽了转专业相关政策。大家离自己喜欢的专业又进一步啦!北京大学放宽专业转出限制记者今天从北京大学获悉,该校对转系政策进行调整,取消了一般专业申请转出人数不超过本专业年级总人数的20%、转出院系审核学生转出资格、外语专业申请转出人数不超过本专业年级总人数的10%等限制。2016年12月,北京大学通过《北京大学本科生转院(系)转专业实施办法(试行)》,对原转系(转专业)的规则进行了修订。北京大学教务部相关负责人今天表示,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选择一直是北大本科教育的重要方针,学校希望通过这些政策调整,充分激发同学们的潜能。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转专业的条件和程序要求进一步健全。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学籍注册和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通知》,各高校不得在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新生录取专业并进行学籍电子注册,尤其不得将艺术、体育类专业学生调整到普通类专业,将外国语中学推荐保送录取的学生调整到非外语类专业;已经注册学籍的,一经查实,坚决取消学籍,杜绝任何学籍学历遗留隐患。多所学校革新政策,“转专业”放宽呈普遍态势如今,各大高校都放宽了转专业的要求。但革新政策的方法却各有不同,大概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零门槛转专业”此前,浙江大学率先尝试了零门槛转专业政策,即除通过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方式入学的学生外,其他所有在校生都可以申请转专业(通过提前批入学的考生只能在该批次专业中转专业)。浙大各专业在接纳学生转入前会先扩容,除了少部分热门专业,不满额的专业将照单全收。去年,浙大更是增加了大三的转专业机会。中国农业大学也是转专业政策最宽松的学校之一,农大允许学生从第二学期起,每学期初申请转入自己心仪的专业,还可以多次申请转专业。第二类:在名额或成绩上放宽去年,复旦大学除了将各院系转入名额从10%放宽至10%~15%之外,最突出的一点,是彻底取消了申请转专业的成绩门槛。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也表示:“过去只有优秀生才享有的转专业特权已经取消。”陕西科技大学规定普通本科生入学一年后,允许在一定范围内重新选择专业。而往年只允许专业成绩排在前30%的学生转专业的浙江工业大学,从2016起也全面放开对成绩的限制。第三类:在条件或途径上放宽如长春理工大学在原来只限优秀本科生转专业的基础上,新增允许优秀新生(即获得学校优秀新生奖学金的学生)、“学科特长”新生(即高中获得全国竞赛奖或在某一学科领域具有特殊兴趣、爱好和特殊专长的学生)转专业。以上两类新生入学报到后即可申请转专业。南开大学则在入校时增加了一次新生选拔考试,通过这种途径可以直接晋升特色班。对自己专业不满意的学生可以在入学后提出申请,参加选拔考试来接近自己理想的专业,相当于刚入校就增加了一次转专业的机会。浙江工商大学允许新生报到时就互换专业,只要找到愿意互换专业的同学,同时双方父母同意,就可以转到心仪的专业就读。为了帮同学们“速配”成功,学校还在新生报到当天专门设立了“互换专业咨询点”,为想互换专业的同学提供现场咨询。调查:近八成受访者大学时想过转专业转专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及其家长特别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各大高校工作的亮点之一。个别高校甚至把允许学生转专业作为招生宣传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此吸引考生报考自己的学校,大学生转专业的需求热度由此可见一斑。学生对转专业的需求有多大?2016年9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2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0%的受访者大学时想过转专业,其中16.2%的受访者成功转了专业,32.4%的受访者想过,尝试了没有成功,30.4%的受访者想过但没尝试。大学生想要转专业的原因是什么?调查显示,60.2%的受访者表示是本专业发展前景不好,52.4%的受访者对所学专业没兴趣,38.4%的受访者是因为高考专业没选好,31.4%的受访者感觉本专业与职业规划不符,26.5%的受访者因为父母希望转专业,22.2%的受访者觉得学不好本专业,11.7%的受访者是一时冲动。专业如何“自由转”?听听老师们怎么说:政策的放宽又面临着种种问题,有学生盲目去转,既然“无限转”,转了之后不行,又再转别的,不仅扔掉了之前所学,新的学科又跟不上白白浪费了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大学时光;对于学校而言,任何教育资源、师资队伍、设备条件等毕竟有限,盲目允许学生转专业又有可能造成资源的紧缺或者浪费。专业如何“自由转”?听听老师怎么说:@铁铮(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教授):一方面,一些专业对于学生也有基本的要求,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学的。因此,设定一定的转专业的门槛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一个专业定终身也是极其不合理的。所以,给学生一定的转专业的自由,是大学教育的一大进步,其步伐还可以迈得更快些。@封林(三峡大学学生处处长):作为学生,应主要根据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经济环境、行业前景等来选择专业。而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则以学生生源专业填报意向、就业前景以及学校教学资源可持续发展三方面来确立专业取舍平衡点。总的说来,学生就读大学的专业,是学生高考成绩和学校专业吸引力相互妥协的结果。同样,学生大学期间转专业也是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综合表现和学校专业实力相互妥协的结果。@苏小河(井冈山大学国交处处长、国际学院院长):为了真正发挥转专业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高校应该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规定转专业的具体条件和要求。作为学生本人,在正式提出转专业申请前,必须想明白这么几个问题,即为什么要转专业?对目标专业了解吗?转专业可能需要付出何种代价?成功转专业后该如何发展?如果没有想明白以上问题,或者转专业的动机只是厌学、人际交往或学习困难,建议还是不转的好,我们该做的应是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董竹娟(北京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如何让学院与学生双赢,可以进行几方面的努力:第一,加强新生的专业教育,增强学生专业认同感;第二,实行大类招生,在第二学年按照学生志愿、成绩等细分专业;第三,积极扶持“冷门”专业小班授课,让学生在享受高质量教学过程的同时,也能让转出学生人数较多的学院适当保留原有资源;第四,实行学分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一定程度的个性化的课程选择,满足其学科需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学生励志学习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爱学习、爱励志,我们是最棒的学生!
作者最新文章大学转专业之说--如何才能做到自由换专业
我国部分高校在过去十年间,推出了换专业政策,这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举动,也可一定程度修补高考录取时的遗憾。但到现在为止,大多实行换专业政策的高校,换专业比例最多不超过30%,只有中科大一家,号称100%可换专业。大学换专业比例有限,与学校资源有关,更受制于目前的高考录取制度。
我国高考录取时,要求考生填报具体的专业志愿,于是,在录取时,除有学校投档分之外,还有专业录取分,进校之后,学生的学籍是具体到专业的,所谓一个萝卜一个坑。学生如果要换专业,当初录取时的专业录取分,就是一大障碍。
现在有的学校突破了这一障碍,甚至可以文理科专业互转,但转专业需要学生达到一定的学习成绩要求(有的要求全系前几名)、参加转专业考试,并不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转。这甚至出现了一个特别荒谬的现象:努力学习好本专业以达到不学习本专业的目的。对此,有的专业的教授是很反对换专业这一政策的。
学生在大学里换专业,也有不少非常盲目,并不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是选一些可能“好就业”的热门专业。而这与目前实行换专业政策的高校的办学定位并不吻合——实行换专业政策的高校,都为985高校、211院校,他们的办学定位,不应该以就业为导向,而应该以能力为导向。
实现学生自由选专业,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改革现在的高考录取制度,推行学生和学校的双向多选,即一名学生可自由申请多所大学,拿到多所大学录取通知书再选择,这可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二是部分高校推行通识教育,淡化专业界限,拓宽专业面,增加选修课,减少必修课,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素质。在低年级时不分专业,到高年级才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
这同时需要大学重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目前没有选择的学习环境中,很多学校并不重视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随着学生的选择权增加,规划教育应成为大学的必修课程,要培养学生自主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另外分享两段来自高考网的文章:
转专业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
  虽然一些高校放宽了转专业的标准和门槛,但不是每一个有意向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各高校情况不同,转专业都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如学生要提出申请、要通过相关测试与面试、即使考核合格也还要受到名额限制等。
  首先是转专业要得到双方院系的同意,特别是院系和专业之间差异大的专业转起来难度大。一般而言,转入的学院要组织基础学科和专业知识的考试;在本学院内转专业,或者转入冷门专业,相对容易一些;一些比较热门的院系对转入学生的成绩要求很高,名额也少;对于文科学生转到理科或者工科专业难度会更大,反之亦然。
  其次是人数的限制。各高校对转专业的名额都是有规定的,一般控制在全年级总人数的10%—20%,有的更低。据了解,兰州大学规定各学院接收转专业人数一般控制在全年级学生总人数的5%—10%之内。所以,要转专业的学生即使考核合格,也还要面临名额的竞争。
  第三是对学生成绩的限制。在采访中,很多有转专业经历的学生都感叹:成绩好的转专业就顺利,成绩不好的一般没有机会,除非有一定的耐心和毅力。据了解,大多数高校对转专业的学生都要求成绩优秀。西北工业大学招生办的
李俊凤老师说,该校转专业有三个条件:一是第一学年学习成绩在本专业排名5%的学生可申请在全校范围内转专业;二是第一学年学习成绩在本专业排名10%%可以申请跨学院转专业,或者在所在学院范围内转。三是,文经法类学生不允许向理工科转专业,文艺特长生、体育特长生不能转专业。
  现身说法:转专业不容易
  关桂峰是兰州大学03级的学生,如今她已经顺利通过了新华社的笔试和面试,即将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她是大一下半学期从社会学转到新闻学的,可以说,在第二次选择专业后,她的表现很优秀。
  在谈到自己转专业的原因时,关桂峰说:“我高考的第一志愿就是新闻,结果被调剂到了社会学。那时候我们学校的社会学刚建立不久,师资力量、研究水平都一般,在学界影响力不足,我个人对社会学理论的学习也不是很喜欢,所以就想转专业了。”
  大一结束后,关桂峰按照学校转专业的相关规定,向两个院系提出了申请,因为成绩优秀,她的专业转得比较顺利。关桂峰以前认为,文科是有相关性的,转了专业学起来应该难度不大,但是转入新闻专业以后,她发现情况和以前的想象有差距。因为大一没学过新专业的课,所以关桂峰不但要补修大一的课,还要跟上新课进度,学习压力很大,时间不够用。另外,转了专业就换了一个新环境,如何融进去,如何与新老师和同学交往,都面临考验。
  “转专业是不换宿舍的,所以除了上课,和新专业的同学接触很少,如果自己再不主动,就很容易被孤立了。”关桂峰说,“所以转专业要谨慎,一定对困难有思想准备。不能凭一时兴起,因为理想化的愿望毕竟和现实有差距。”关桂峰劝诫说,要考虑清楚自己将来想怎么发展,是不是非转专业不可?如果你事先只是对要转入的这个专业,抱有简单的好感,而不了解它是否真的适合自己,那是十分危险的。
  相比于关桂峰来说,杨清海在转专业这条路上走的就不是平坦之路了。杨青海在高考的时候,第一志愿报的是物理学,可是进校后学的是地理信息系统,这个专业是被调剂的。
  大一入学的第二天,杨清海就去找了学校教务处负责人,提出自己要转专业,因为他的兴趣在物理。可是教务处的老师告诉他,要拿出以前物理方面的获奖证明才行。如果没有,就不能转。“我当时就有点放弃的感觉,想着自己回去好好适应吧。不过到大一结束的那个学期,我挂了两门专业课,就下决心一定要转了。”杨清海说。
  大一整整一年,杨清海几乎都在学英语和数学,还听了经济、新闻、历史等十几个院系的课。“我发现自己对文科院系的课比较感兴趣,可是这些课在考试的时候都需要大量的记忆,而我喜欢应用型的科目,经过一年听课观察,我还是决定转到物理院去。”
  “我当时在班级成绩不好,而转专业对成绩要求是比较高的,再说我校的物理院是一个很强的院系,我想,要获得成功,就只能抱着硬拼的心态去转了。”杨清海说。
  他先是找了资环院的副书记,详细问了一下转专业的流程;然后找了系主任,具体说明了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转专业的决心。系主任签字了,可是还要去找副院长签字。“我找了副院长四次,前三次他都以我学习成绩不好为由拒绝了。后来我听说他在本科生校区有课,在网上查到具体时间和地点以后,就在教师休息室等,这是第四次找他,可能是被我的诚意所打动吧,他收了我的申请资料。找物理院的领导签字同意也不是那么顺利,我记得也是找了四次。几经周折,最终还是如愿以偿了。”
  “转专业还是需要有一点的耐心和毅力的,尤其是对成绩不好的学生。”杨清海说着,无奈的笑了。
  山东大学的祝凯是从机械工程转到通信专业的。他的体验是“转专业挺麻烦的,牵扯的事挺多,所有问题都得自己去解决。光等着是没有任何用的。毕竟你比人家少学了一年的本专业课程,学业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转专业有风险,有时转专业之后的学习情况会低于预期。”他建议学生在准备转专业之前,最重要的就是学好现在专业的知识,因为许多学院都是看学生大一的成绩择优录取的。
目前,很多高校都向学生强调,想转专业,一定要对申请转入的专业确实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专长;尽可能避免转专业过程中的盲目性,对申请转入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要有详细了解,对课程的难易程度、能否跟上进度以及学习年限是否需要延长等了解清楚之后,再做出理性抉择。
原文地址:许多物含妙理_新浪博客,部分内容摘自
推荐人:流星飞雨50
祝2014级孩子都能上理想的大学!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本科读研可以换专业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