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革中发挥好工会组织的作用

去年12月30日,市总工会召开党组中心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会议要求,全市各级工会要自觉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扎实推进全会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会议强调,全市各级工会要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泛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着力提升产业工人技术技能素质,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在经济发展主战场建功立业,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要结合工会工作实际和职工队伍实际,着力做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维权服务工作,加大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工作力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让职工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责任编辑:唐依婷
·····
大连新闻24小时热点击排行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国有企业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这将与五大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为国企改革进一步细化了路径。  近年来,国有企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综合国力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国有企业产能过剩、效益偏低的问题也日益严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目前粗放的供给、无序的供给和失灵的供给转变为集约的供给、有序的供给和有效的供给,实现供给与需求的再平衡,国有企业担负着重要责任,要发挥带动作用。  推动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遵循市场规律,瘦身健体提质增效。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提质增效都是国有企业的核心工作。无论是今明两年压减央企10%左右钢铁和煤炭现有产能,还是力争实现降本增效1000亿元以上,以及压缩管理层级和法人单位,任务都十分艰巨。国有企业提质增效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进步,坚持企业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推动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是首要任务。当前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的产业结构偏重,重化工领域资产总额接近7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很重。中央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主动作为,抓好创新发展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今年以来,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其中,去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相关工作机制已经明确,政策体系已较为完善。国有企业要有序推进去产能工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任务,严控新增产能,主动承担压减任务,努力实现结构调整,细化工作方案。  推动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快解决历史遗留和企业办社会问题。完善相关政策,建立政府和国有企业合理分担成本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分离移交、重组改制、关闭撤销等方式,剥离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和所办医院、学校、社区等公共服务机构,继续推进厂办大集体改革,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实施社会化管理,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为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推动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保护好职工利益。任何改革涉及职工利益时,都要稳妥地处理好。现在企业管理者经历过几轮的市场历练,对如何处理好企业发展、员工利益和市场竞争等方面的关系,把握能力、掌控能力都在日臻成熟。保护员工利益始终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方面,多兼并重组,尽可能少破产,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方向。为配合钢铁、煤炭两大行业去产能,中央已经出台多个文件,涉及财政支持、金融支持、职工安置等方面,国有企业要落实好这些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具体工作。  “十三五”开局之年,国有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否取得实质进展,对全局具有重大意义。应该看到,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局良好,前5个月,国有企业效益尽管下降,但降幅在收窄,随着整个经济增长逐步转稳,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情况也开始逐步趋向平稳。整个下半年,国有企业都面临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矛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宏观政策主攻方向,需求侧管理是合理增长区间的托底手段,要辩证地处理好二者关系,发挥国有企业的带动作用,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核心目标,让国有企业经济结构转型再上新台阶。(经济日报评论员)
(责任编辑: HN66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