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经济学原理实现有效利用水资源论文 论文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我国许多城市资源严重不足,自来水供应紧张,使用经济学原理设计一个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1,该方案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2,该方案对资源配置有何影响?3,该方案对城市居民收入有何影响?
igQU88VQ93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哇咔咔.NLL笨蛋刚给我发信息找这个的答案.题目一模一样的、、、答案找到啦!不知道是否适合这个.
我国许多城市资源严重不足 自来水供应紧张 请用经济学的原理设计一种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 1: 该方案对消费者剩余有何影响?2:该方案对生产资源配置有何影响?3 该方案对地方居民收入有何影响?
1)可用提高自来水的使用价格来缓解或消除这个问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一方面,用户会减少(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可扩大自来沙丘生产或供给.这样,自来水供应紧张的局面也许可能得到缓解或消除.采取这一措施,会使用户消费者剩余减少.(2)对生产者资源配置的有利效应是节约了用水,可使之用于人们更需要的用途上,从而使水资源得到更合适更有效的使用,但这样做,也许会造成其他资源的浪费,比方说,工厂里本来用水来冷却物体,现在要改变用电来冷却,增加了对电和有关装置的需求.如果自来水价格提高过度,必然会带来更多其他资源的消耗,这是不利的一面.(3)如果城市居民收入不变,自来水的价格提高无异是降低了居民的实际收入,补救的办法,也许是给居民增加货币式资或予以价格补贴.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破解水价改革难题的经济学探析
破解水价改革难题的经济学探析
  城市供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命脉,供水价格义是城市供水的一个关键问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无偿和低价使用,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加之水浪费、水污染严重,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必须加快水价改革,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实行用水计量收费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在管理、供水、用水和排水等诸多环节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人们的节水动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关键词:水价改革;经济学分析;水资源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展加快,水资源供需矛盾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水资源无偿和低价使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低下,水浪费和水污染严重,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1]。国际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认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危机是缺水。为保障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加快推进水价等领域的改革,破解水价改革难题,以优化配置水资源,全面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一、加快水价改革的必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推进水价等领域的改革。这是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资源和土地、矿产资源分布不匹配的基本国情水情决定的;是完善水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市场在经济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和最经济的办法;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和战略举措。
  1.1水资源价格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低
  我国水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定价机制市场化程度低,影响优化配置。①在水资源取得方面,多数情况下的无偿取得和少量有偿取得并存。水资源的无偿或低价取得与终端消费的低水价,造成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高消费和浪费现象。②水资源及其产品政府定价与市场定价方式并存。我国大部分的水价还是政府定价,导致价格信号失真,影响资源优化配置。
  1.2水资源价格定价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适应
  我国水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定价机制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不适应,影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多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发展所付出的资源环境成本较高,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着多种水价,水资源产品与制成品比价关系不合理。要从根本解决问题,必须加快水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形成相对合理的水资源产品与制成品比价关系,真正体现水资源禀赋及所有者权益,合理补偿环境损害成本[2],从制度上理顺资源分配关系。
  1.3水资源价格定价机制不完善
  我国水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定价机制不完善,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市场决定水资源及其产品价格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充分,水价改革相对滞后,水价的市场化程度不高,难以完全真实反映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一些外部成本没有内部化,难以对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和合理消费形成有力的激励约束作用。
  二、破解水价改革难题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水资源匮乏的现实不能改变,只能直面,但水资源无偿和低价使用,用水效率和效益低下,水严重浪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可以改变,也应当改变。当前,我国水资源管理中还存在水价制度不完善、政府管制过多、产权不清、外部性、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相互交织等问题,导致水资源利用中的&搭便车&或免费使用。加快水价改革,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激励生产者和消费者自觉节约和珍惜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完善水价制度约束,使欲浪费者羞于浪费、不敢浪费,并为浪费承担责任。要建立水价激励约束机制,调节供求关系,优化资源配置。
  2.1水资源价格定价机制现状
  1.目前我国商品水价格定价机制分为三类。①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规定:供水经营者通过拦、蓄、引、提等水利工程设施销售给用户的天然水(原水)价格,由供水生产成本、费用、利润和税金构成,采取统一政策、分级管理方式,区分不同情况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按供水对象一般分为农业用水价格、生活用水价格和工业用水价格。农业用水价格最低,每吨0.005元,南方一些地方还免费;生活用水主要是供应自来水公司,每吨0.1元;工业用水价格较高,达到每吨0.15元。②自来水公司供水价格。自来水公司通过自来水处理厂净化、消毒后生产出来的符合相应标准的供人们生活、生产使用的水,属于自然垄断性产业,因此其价格不可能通过竞争产生,多由政府按供水对象定价,分为居民用水、工业用水、行政事业单位用水、经营服务业用水、特种行业用水。
  2.从全国36个大中城市调查来看,生活水价平均每吨2.9元,工业水价平均每吨3.83元,行政事业用水平均每吨3.67元,经营服务业用水平均每吨4.25元,特种行业用水平均每吨14.53元[1]。③瓶(桶)装水价格。生产商通过对自然界的优质天然水进行深度加工处理,形成瓶装矿泉水、纯匪⒖笪镏仕龋鄹裢耆墒谐【龆āD壳500mL的瓶装水,一般价格为1~10元。如果将瓶装水价与城市生活水价进行对比,每吨水价格相差690~6900倍,即使刨去成本因素,也有巨大价格差异。政府定价和市场定价巨大的价格差距和扭曲状况,不仅导致许多水利工程供水单位和自来水公司的低水价和亏本经营,同时造成了极不合理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制成品价格比价关系。
  2.2水价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1.要促进生活和生产的全面节约用水、高效用水,根据经济学的需求和供给理论,就是要提高水资源价格和水商品价格,以促进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但是,长期以来,我国水资源等要素价格形成机制没有理顺,市场化程度低,行政干预多,水资源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等因素,导致水资源价格极低,供求关系无法通过价格得到正确体现,水资源产品和制成品比价关系极不合理,工农业生产方式粗放。同时,政府在是否提高水价的决策中,往往存在两个误区。
  2.一是认为水是公共产品和不可替代的资源,缺乏需求弹性,提高水价,不会有效降低水的需求。因为在市场机制下,决定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减少或增加是根据这种商品是否具有需求弹性来判断。如果商品需求缺乏弹性,则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小于价格变动的比率,价格尽管有较大的变动,但需求量的变动幅度不大[3]。
  3.二是认为提高水价会加大企业成本,抬高物价水平,增加老百姓的消费支出和用水支出,影响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这两种误区导致水价过低,水价成本还达不到按国际惯例的成本构成(资源成本、工程成本、环境成本),造成缺水严峻形势下水的严重浪费,用水效率和效益双低。水价改革存在误区的原因是忽略了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水不仅具有公共产品属性还具有私人属性。河湖水、地下水以及在城市公园、广场、道路等公共场所的用水,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属于公共产品;居民在家中使用计量收费的水,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属于私人物品。由于水价长期过低或免费,导致水的公共产品属性凸显,私人属性弱化,才被认为水缺乏需求弹性。
  4.二是水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同时还具有可重复利用性。水资源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和粮食、食用油、食盐一样,有其最低需求量,水价改革就是利用水的可重复利用性,让水的需求富有弹性,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利用水价来推动减少水的需求量。因为市场经济之所以能够使资源配置以最低成本取得最大利益,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关资源配置和生产的决策是以价格为基础的,而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是生产者、消费者和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在市场自愿交换中发现和形成的[4]。例如火力发电厂在无偿或低水价使用时,都使用一次性冷却用水。当提高水价和征收水资源费后,几乎都使用闭合多路循环冷却用水,大大降低了水的消费量,水费可能更低。
  2.3水价改革与节水的关系
  水资源具有可重复利用性,就是许多用水过程中不是将水完全消耗掉,可通过一定方式收集处理后再次利用。水价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促使人们充分利用这种属性。当水价较大幅度提高时,能够促使人们加强管理,采取各种措施重复利用水,或者集中处理污水,使用再生水,使得水的实际需求量会继续下降,促进全社会的节约用水、高效用水。在生活用水领域,水价改革将促使居民将厨房用水、洗衣水和洗澡水等用水收集起来冲厕、拖地和浇花等,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用水量,同时降低消费水支出。在工业用水领域,水价改革将促使企业发生用水变革,通过技术更新、技术创新,尽可能地增加水的重复利用率,降低水的实际需求量,同时也降低生产成本。在农业用水领域,水价改革将促使农业用水实行计量用水收费,改变按亩计收的方式,使实际消费水量直接与水费挂钩,改变农业用水户用多用少一个样、没有节水动力、大水漫灌、浪费水等现象。
  三、破解水价改革难题的措施
  加快水价改革,不是简单地提高水价,而是水价有升有降,理顺水资源及其产品价格关系,疏导多年积累的价格矛盾,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地利用价格杠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价格是市场经济最核心的变量,是影响市场主体行为选择的基本约束条件,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信号,市场发现并形成价格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加快水价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水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当前,水价改革已进入&深水期&和&攻坚期&,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快自然资源及其产品价格改革和推进水、石油等领域价格改革&的要求,加快推进水价改革。同时,按照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的要求,加快制定各行各业用水定额,实行计量用水、计量收费和超额累进加价制度。还要在管理、供水、用水和排水等诸多环节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增强人们的节水动力,以抑制人们的浪费行为,推进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
  3.1推动行业用水价格改革
  用水价格改革的核心是计量收费,分类供水。因此,一是要尽快制定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各行各业的用水定额,特别是各种农作物的用水定额,用定额控制来推动总量和效率控制;二是要实行完全计量收费,改变一些地方存在的用水包月制、包费制、数户共用一个水表,以及农业用水水费实行按亩计收等计量方式,将用水量可视化;三是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也就是阶梯式水价制度。水价关系民生,要区分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对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水量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对非基本需求部分的水量价格更多由市场调节[5]。在坚持不增加多数人生活用水和多数单位用水支出的前提下,按照定额内讲公平,定额外讲效率的原则确定基本水价,建立定额内低水价、定额外高水价制度,促使用水户采用先进节水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3.2建立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
  水价改革即要尊重市场规律,让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最大程度地释放出来;同时,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履行好政府价格管理和监督职能[6],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更好地促进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首先要建立对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的有关用水总量和万元GDP耗水量的考核制度,通过层层建立节水责任制,督促政府主动节水;其次要建立政府部门对供水企业的考核激励制度,对采取节水措施,提高用水效率的企业,公共财政应给予必要的补助;再次要改变公共管网或输水渠道的漏水量全部计入供水量和供水成本的制度,以激励供水单位加强管理,减少漏水量,提高供水效率,降低供水成本[1]。
  3.3理顺水资源价格和制成品价格的关系
  我国除有三类经营商品水的单位并有多种水价外,还有直接从地下、江河和湖泊取用自然状态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国家对其征收水资源费,对不同地点的水资源标准(价格),一般从低到高分为地表水、地下水和矿泉水三种标准。对水资源费标准,一要按上述商品水水价改革的各项措施相应进行改革,如对超定额取水的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二要理顺水资源费标准和其制成品的水价关系,如提高直饮水生产商瓶(桶)装原水水资源费;三要对农业超过一定限额以上的取水要征收水资源费,改变农民无偿用水习惯,促进农民节约用水;四是将水资源费计入水资源制成品的供水成本中去,以充分反映水资源的价值及所有者权益。
  3.4推动公共场所用水价格改革
  我国还存在一些不需要私人付费的无偿用水领域,如在河道、湖泊的少量取水和城市公园、广场、道路等公共场所的用水。这些地方的水是一种公共产品,属于人们使用没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产品,用水无需付费或由国家财政、单位付费,人们浪费水的行为随处可见。如同其他公共产品在使用过程产生低效和浪费一样,对这些领域内的用水,只靠提高水价去推进节水是做不到的,这种情况就是经济学理论中的&市场失灵&[1]。对这些领域的用水可通过确立产权或者由政府加强制度建设去解决:
  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倡导节水文明,培养全民节水意识,牢固树立&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信念,养成好的节水习惯。
  二是完善制度,逐步确立产权,改变无偿用水现象,以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三是加强政府管理,建立严格的用水制度,对公共场所的用水也要实行计划用水、控制用水,用水量层层分解指标到责任人进行考核;同时,将更多的水由公共产品变成私人产品,从中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节水之路。四是要努力构建节水优先的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水资源&产品&废水&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水资源&产品&废水&再生水&的反馈式循环过程的转变。
  四、结语
  对于水资源这种不可替代但可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水法》规定的水价制度,一旦实施较高的水价和计量收费,加上实行严格的管理,就会改变各行各业的行为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厉行节约用水,减少浪费。既不增加过多的经济支出,也不减少人们的舒适度和经济福利,破解目前水价改革的两难困境,推进全社会节约用水,走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水资源节约的新路子。
  [1]王治.坚持节水优先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水利,-9.
  [2]新华网.为什么要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EB/OL].[].
  [3]刘海藩.领导干部西方经济学读本[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
  [4]林兆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N].光明日报,(02).
  [5]韩文秀.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N].经济日报,(04).
  [6]慎海雄.领导干部要成为驾驭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行家里手[J].t望新闻周刊,-15.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
破解水价改革难题的经济学探析相关推荐基于经济学原理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年03期
基于经济学原理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摘要】:水资源的经济学分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以水资源的主要社会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将有关经济学原理运用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面来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等问题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水价和水权的研究已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并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诸多进展。总结了经济学原理在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并对经济学原理在水资源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F124.5【正文快照】:
0引言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这使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多。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到,到2010年我国GDP总量要达到26.1万亿元人民币。但欲使我国的人均GDP在此期间达到或超过这个指标,必然要解决当前资源(水、森林、土地、石油、矿藏等)的管理和开发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贾春宁,顾培亮,鲁德福,刘欣,王娜,张雅莉;[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陈祖海,曹明宏,李国英,徐文兴;[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施冬健,张黎;[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黄奕龙,汤洁;[J];吉林地质;2001年04期
王舒曼,曲福田;[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孙雪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年03期
张文捷,付春,夏晨风;[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孔珂,解建仓,岳新利,陈鸿起;[J];水利学报;2005年04期
何静,陈锡康;[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5年05期
朱淑枝,吴能全;[J];学术研究;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戴永立,郭怀成,刘永;[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4年05期
胡振鹏;汪勤峰;张孝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王学东,王殿武,李贵宝,刘志轩;[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S1期
贾春宁,顾培亮,鲁德福,刘欣,王娜,张雅莉;[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陈守煜,马建琴,张振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贾绍凤,王国,夏军,于贵瑞,张士锋,王金霞;[J];地理学报;2003年02期
张雷,刘毅;[J];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陈祖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4期
张丽萍,朱钟麟,邓良基;[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4年04期
陈洪转;杨向辉;羊震;;[J];系统工程;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国先;;[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彭秀丽;;[A];湖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筹备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8年
彭秀丽;;[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万忠;杨小平;;[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柳崇健;刘英;;[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于占江;温立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天气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技术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温立成;;[A];中国水利学会2006学术年会暨2006年水文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水文水资源新技术应用)[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傑宝;[D];河海大学;2006年
王友贞;[D];河海大学;2005年
蔺海明;[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丰华丽;[D];河海大学;2002年
王顺久;[D];四川大学;2003年
马建琴;[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胡安焱;[D];长安大学;2003年
赵斌;[D];河海大学;2004年
陈祖海;[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李梅;[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丘贝;[D];湖南大学;2006年
陈华红;[D];浙江大学;2007年
段永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梁素弢;[D];河北农业大学;2005年
薛晓丹;[D];吉林大学;2005年
张小苟;[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李佳新;[D];安徽农业大学;2005年
张格铖;[D];河海大学;2005年
叶新霞;[D];河海大学;2005年
李筱琳;[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玉仙,黄义星,王丽杰;[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1期
赵建世,王忠静,翁文斌;[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高彦春;[J];地理学报;1997年02期
王浩,王建华,秦大庸,陈传友,江东,姚治君;[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1期
姜文来,武霞,林桐枫;[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2期
冯耀龙,韩文秀;[J];系统工程;1999年06期
张云刚;[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0年02期
唐德善;;[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年06期
翟金良,何岩,邓伟;[J];科技导报;2002年01期
赵丹,邵东国,刘丙军;[J];农业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士弘;[J];地理科学;1994年02期
温琰茂,柯雄侃,王峰;[J];地球科学进展;1999年01期
方必和,何雪梅;[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贾大林;[J];农业技术经济;1999年02期
周玉玺,胡继连,周霞;[J];水利发展研究;2002年05期
赵海林,赵敏,毛春梅;[J];生态经济;2003年10期
刘文强,翟青,顾树华;[J];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2001年01期
罗必良;[J];学术研究;2003年09期
刘文强,孙永广,顾树华,何建坤;[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01期
肖江文,罗云峰,赵勇,岳超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钱云;;[J];中国林业教育;2011年05期
丁玉平;李凯;;[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1期
陈蕾宇;;[J];China's Foreign T2011年16期
杨纪青;陈洪萍;袁磊;王爱国;周良金;;[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2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丽琴;;[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中国土地学会土地利用分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5年
古中博;潘克厚;;[A];2009’中国渔业经济专家论坛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吴国琛;杨荣俊;;[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鄢连和;;[A];第二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文集(药学分卷)[C];2005年
李昌来;;[A];贵州发展生态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徐建民;;[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金明亮;;[A];贵州发展生态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毕秀水;;[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韩平;姜再勇;严宝玉;盛朝晖;李宏瑾;方悦平;;[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刘洋;;[A];山东省海洋经济技术研究会2005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吕瑞东;[N];吉林日报;2010年
马德明;[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沈莉;[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崔旭;[N];保定日报;2010年
姜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科技部副部长
邓楠;[N];科技日报;2000年
耿建萍;[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冯健身;[N];甘肃日报;2011年
姜琳;[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周杰;[N];国际商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强;[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言哲;[D];新疆大学;2010年
李东芳;[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池营营;[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骆毅;[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吴一萍;[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谢巍;[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魏钰;[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节能减排中的清洁技术应用分析
节能减排中的清洁技术应用分析
能源问题和气候变化问题是当今全球最引人注目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增加,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目前的能源机构正面临重大的挑战。日刚刚生效的新《节约能源法》以及之前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都将节能减排视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节能减排是一项全社会、各行业的系统工程,节能环境影响评价和公众参与有利于目标的实现。但是,更为重要的是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研发清洁能源技术、提高能源效率的清洁技术以及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实现节能减排,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阶段或者某一领域,而应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或者能源选择、能源使用以及温室气体排放的每一步。清洁技术是节能减排是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通过政策信号表明清洁技术的经济价值,指明清洁技术节能减排的优势,鼓励私人投资与清洁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来实现节能减排,而清洁技术的频繁应用必然会引起清洁技术的不断革新,优良品质清洁技术的出现可以加快节能减排。
  一、节能减排中清洁技术的界定
  清洁技术对节能减排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运用真正的清洁技术,有效的保障节能减排的效果,是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一环。为此,首先需要了解一下清洁技术的含义。
   根据美国清洁技术投资协会的定义,致力于节能减排的清洁技术主要是指适用于农业、能源和节能、制造业、交通、水资源利用、温室气体减排等领域的某类产品、服务和工艺,它们与传统技术相比,能够降低能源和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社会生活的质量。
  有关清洁发展和气候的亚太合作伙伴关系(APPCD)由澳大利亚、中国、日本、印度、朝鲜共和国和美国等六国组成,致力于创建、提升现存和新兴高效能、低成本清洁技术发展、部署和传播的环境。 2006年1月澳大利亚农业与资源经济局(ABARE)做了一个题为&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报告。报告中以列举的方式界定了解决能源需求压力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清洁技术,包括但不限于:(1)核能技术;(2)可再生能源技术;(3)高能效产品技术;(4)最终使用技术;(5)碳储藏和碳捕捉技术(CCS)。
  在节能减排过程中,从能源消耗过程的角度看,清洁技术可以渗入到以下几个阶段:(1)能源生产端需要清洁能源技术,即替代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可再生能源技术;(2)能源使用过程阶段需要提高能源效率的清洁技术,即高效能技术;(3)能源消耗末端需要二氧化碳移除技术,又称脱碳技术,以及碳储藏和碳捕捉技术。
  清洁技术就是那些研发新能源,替代以化石燃料为主导的传统能源结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防止能源浪费,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旨在实现能源安全和气候系统安全的创新技术。
  二、能源端的节能减排&&清洁能源技术
  节能减排的进程中,我们首先要切入的阶段是能源端的节能减排。&能源安全和气候系统安全是紧密相连的,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清洁能源技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能源资源,如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海洋能等,几乎不存在资源枯竭问题。此外,核能也是一种有效的能源方式,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获取方式。
  根据源头消减原则和预防原则,在能源端有必要采用清洁能源技术进行节能减排。首先,研发清洁能源技术,可以获得替代现有能源的可再生能源。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解决了当前我国依赖能源进口的现状,能源结构得到调整。其次,研发清洁能源技术,在市场中创建了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企业,为风力、水力等占有优势的区域带来了地方经济机遇,缓解了金融危机引发的就业压力。最后,采用清洁能源技术,使用替代性低碳或无碳清洁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效遏制气候变化,缓解气候变化带来的干旱、洪水、疾病传播、沿海区域海水淹没等等自然灾害。即使在后京都协议中中国没有被纳入减排义务国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必然在不久的将来需要对京都议定书做出定量的减排承诺。清洁技术的研发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有效的低成本履约方式。
  (一)存在的问题
1.化石燃料能源的补贴
  政府对传统能源的补贴,如对石油的补贴,传统能源的价格偏低,替代性能源失去竞争力,清洁能源市场受到冷落,在运输行业、电力生产行业以及其他的能源消费行业仍然倾向传统的化石燃料。基于成本效益的比较,目前的石油补贴等不利于推进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阻碍了节能减排。
2.清洁能源原料的高关税
  有些国家为了实现本国相关产业的发展,保证能源独立,往往会通过对国外进口原料征收关税的方式保护本国的原料生产商。
  (二)促进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的策略
  在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初期,新型清洁能源的价格较高,需求不足,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影响了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这样的政策模式下所导致的结果是:廉价的传统能源比昂贵的清洁能源受欢迎,清洁技术的公私投资进入滑坡状态。新的《节约能源法》将环境治理成本计算到生产成本中,新增&激励政策&中涉及到财政、税收、价格、信贷和政府采购等刺激清洁技术投资的方式。此外,新法还鼓励在农村推广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实现节能减排,规定&国家鼓励、支持在农村大力发展沼气,推广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按照科学规划、有序开发的原则发展小型水力发电,推广节能型的农村住宅和炉灶等,鼓励利用非耕地种植能源植物,大力发展薪炭林等能源林。
  1.因地制宜
  节能减排方案的提出,为全国各地节能减排行动提供了目标指引。但是,对于不同的区域,节能减排的方式应当因地制宜。采用清洁能源技术进行节能减排,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根据不同区域占有资源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清洁能源。例如,在沿海区域,发展潮汐能技术,在农村发展沼气设计技术。
  2.清洁能源技术及其产品的税收抵免
  通过税收减免来减少与清洁能源消费相关的能源建设的税负,可以有效的刺激清洁技术的私人投资。
  3.清洁能源技术补贴政策
  能源端的节能减排,就需要改变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替代性清洁能源的使用,促进清洁技术的研发。因而要改变目前的补贴政策,首先要逐渐取消对传统化石燃料的补贴,消减人们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向清洁能源技术制造的清洁能源,与此同时,推进节能减排,普及清洁能源应用,要制定促进清洁能源技术研发政策。对清洁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产业的补贴是一个有效的选择,提供信贷优惠、税收政策以及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吸引私企对清洁能源技术研发的投资,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
 三、能源使用中的节能减排&&高效能技术
  在能源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浪费问题逐渐引起来人们的关注,在节能减排的巨大工程中,必须克服这一问题。由于社会长期以来对环境问题的忽视,企业决策往往没有将环境外部性纳入决策中,传统的市场机制也没有将为环保产品创造一个良好环境。目前用能企业所采用的设备大都没有采用任何清洁设计,高耗能,高污染。如果在能源利用过程中,采用高效能技术设计的工艺和设备,必将节省大量的能源,并减少温室气体等污染物的排放。
  能源使用过程中清洁技术节能减排是非常重要。首先,环境影响评价往往注重末端治理,忽视能源使用中的节能减排设计,并且存在落实难的问题。高效能清洁技术直接针对能源使用过程,设计在新的节能减排设备、工艺和产品中,具有超前性,消减了能源使用末端的排放,并且防止了能源浪费。其次,在能源使用中切入高效能清洁技术,符合了&三同时制度&的要求。在新设备以及传统设备改良,以及汽车等用能产品设计中,采用高效能清洁技术可以提高设备的能效,改良汽车等耗能产品的用能方式和能效。目前,欧美等国家早已开始着手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每年都有大量来自于政府、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用于清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一)存在的问题
  1.高排放技术企业的政府投资
  政府对高排放和高耗能技术的投资,使得高耗能经济持续增长。许多不良政策将能源使用阶段的清洁技术置于不利地位,有时是通过支持清洁技术的竞争技术的发展,如投资于排污技术的更新,有时是通过支持现有技术的绑定。从2001年到2006年,国内重工业历年增长率达16%。2007年上半年,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中,重工业同比增长19.5%,钢铁、有色、电力等高耗能工业同比增长18.5%。
  2.新技术投资效益的不可预见性
  行为的选择限定在能够实现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上,决策者在做出决策之前,必须比较采用清洁技术与保持原有设计方案的所产生的预期效用水平。只有清洁技术投资方案的预期效用相对有优势时,才会纳入决策中。企业在决定投资于节能减排的清洁技术时,要考虑清洁技术和其使用的清洁技术、清洁技术的效益回收期、交易成本等因素。高速公路、建筑设施、能源设备和传输线等基础设施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从而会绑定了其使用的能源和技术。使用清洁技术对生产、设备和能源重新设计,需要进行颠覆性的改革。相对高昂的清洁能源技术,同时伴有较长的效益回收期,从而具有很大的风险。
  3.清洁技术法律规制的不确定性
  清洁技术的法律规制和税收待遇的不可预见性,使得清洁技术投资的前景不明确。从经济学原理看,在一个没有规则秩序的社会中,人们无法有效的合作生产,也很难长期有效的合作。确定的规制具有周知性,其信号指引功能十分显著,隐含了企业采用清洁技术的法律认可度,以及违反规制时的惩戒程度。没有明确的法律信号的指引,如此高风险、高成本的投资,使得许多企业持&坐观其变&的态度,仍然投资于低风险的传统设备,延缓了清洁技术的投资,使得企业能源使用阶段的节能减排被搁置。
  (二)促进高效能技术研发的政策
  通过改变最终产品的需求,增加新技术的收益,吸引对清洁技术的公司投资,有助于将清洁技术拉入市场;而那些支持新技术研发,增强专利权保护、设置政府技术和行为标准的政策,可以推动情节技术进入市场。事实上,当投资者对清洁技术的前景产生兴趣时,大量的风险投资资金就会流入清洁技术市场中。诱导和推动的政策是保证清洁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的重要策略。
  1.执行产出排放标准
  通过设立更为严格的环境行为标准建立行政许可,明确要求各企业采用符合标准的方法和工艺进行生产,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清洁技术的研发,淘汰污染技术,进快实现节能减排。在同等条件下,资源的消耗量越高,对环境的影响越大,外部成本越高,所以应当提高资源的能效。企业使用清洁技术,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可以使用更少的原料、能源等产出同样或者更好的产品,排污少、利润高。在计算资源利用指标时,采用何种标准,对于高效能技术的研发有不同的作用。传统的&输入排放标准&是以输入到能源工厂的燃料来计算排放量,对于能源工厂能够产出多少电能和热量不予考虑,所以这一标准不能有效刺激能源效率设备的使用和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产出排放标准&可以促进清洁能源技术的使用,使得之前生产过程中浪费的热量投入生产中。
  2.设置碳税和税收优惠
  碳税(Carbon Tax)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它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希望通过削减二氧化碳排放来减缓全球变暖。碳税通过对燃煤和石油下游的汽油、航空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的比例征税来实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欧盟已经开始对那些拒签京都议定书国家的产品进口征收碳税。可以预见,在将来的国际贸易中,为契合能源需求和气候变化应对的碳税将会普及,或者说碳排放将成为国际贸易中产品市场准入的又一考量标准。因此,国内应当尽早征收碳税,追随国际贸易的潮流,对于清洁技术投资产业采用免税措施,对使用清洁技术的企业采用减税等税收优惠措施,对于高排放工业征收碳税同时征收碳税。可以有效的刺激清洁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的研发和使用,有效的应对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问题。推动企业投资于清洁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3.建立清洁技术基金
  促进清洁的高效能技术发展,政府的资金支持可以诱导私人投资。建立清洁技术公益基金是推动清洁技术节能减排的一种有效融资机制。2008年7月世界银行批准建立了两项基金&&清洁技术基金(Clean Technology Fund)和战略环境基金(Strategic Climate Fund),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帮助贫困国家适应气候变化。诸如此类的国际基金协助的例子还很多。但是,国际基金的作用还是有限,需要开发各个层面的基金来支持节能减排,促进清洁技术的研发和投资。我国应当建立清洁技术基金,致力于清洁技术的研发。清洁技术基金要解决好基金规模、来源、使用、分配和管理等问题。随着节能减排的进程,清洁技术基金的规模可作相应的调整。清洁技术基金融资主要来源于碳税征收以及碳交易市场的收益。目前。比较成功的清洁技术基金有英国的碳基金公司和加拿大的可持续发展基金。
  四、温室气体排放端的节能减排&&碳捕捉和碳储藏技术
  随着温室效应带来的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节能减排工程还应当对能源使用末端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进行处理。巴厘岛路线图和八国峰会同样对于温室气体的减排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由于节能减排是一个长期工程,化石燃料使用的消减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气候变化的迫切性需要快速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不管是技术上还是政治上都不可能摈弃作为主要能源来源的煤炭。而与此同时,我们却需要开始减少碳的排放。各国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将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从能源燃烧后排放的污染物中移除以及固定。这一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经常被采用的是碳捕捉和碳储藏(CCS),主要是将燃烧产生的CO2从工厂烟囱中分离出来,并将其注入一些特定的地层进行封存,如废弃的油井和含水层,使其无法再重新回到大气中。可以预见,CCS可以对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消减做出重要的贡献。
我来说两句 ()
节能热门下载
本月推荐下载
Copyright & 2007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手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原理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