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尺素,寸纸,锦书,鸿雁都是对word信纸模板古代书信信的称呼吗

篇一:应用文书信的格式 应用文写作?书信 1.“应用文写作?书信”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一般书信的写作,弄清一般书信的 格式、信封的正确写法。除此之外,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 书信这一传统交流方式与现代交流方式(如电话、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相比所具有的特 殊意义和文化内涵,让学生爱上写信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书信表情达意;第二课时学习 专用书信的写作,弄清专用书信和一般书信的异同,掌握常见专用书信的写法并能在日常生 活和工作中熟练运用。 2.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导入环节可做精心的设计。如:
①故事导入用“鸿雁传书”(或飞鸽传书、青鸟传书)的故事导入书信的写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为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 汉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 苏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 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好 让苏武归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塞外,妻子王宝钏苦守 寒窑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 于平贵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 情忠贞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 前者是对国家的忠诚,后者是对感情的坚贞,这两个故事的流传,让“鸿雁”成为古代 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②问题导入现代人的交流方式有哪些? 最方便的交流方式? 最快捷的交流方式? 最简洁的交流方式? 最令人回味无穷的交流方式?――书信。 ③竞赛导入学生抢答:书信的别称(雅称)有哪些?关于书信的古典诗歌有哪些?看谁说得又快又 好。 书信的别称(雅称):鸿雁、玉札、玉函、华翰、华简、华札、手札、尺牍、尺素等。 关于书信的古典诗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 西楼”、“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青鸟 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客从远方来,赠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等。 ④歌曲导入播放李春波的歌曲《一封家书》,让学生听后用书信的格式把它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学生 在书信格式上的问题,教师补充讲解。 “亲爱的爸爸妈妈:(称呼:第一行顶格写) 你们好吗?现在工作很忙吧?身体好吗? 我现在挺好的,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我很想家。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 (正文:每段提行、空两格写) 此致敬礼!(问候语) 李春波(署名)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号(日期)⑤经典书信导入
教师展示名人经典书信,引入书信写作。 3.一般书信的写作(第一课时)
①书信的格式和信封的写法比较简单,教师可通过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提供范例、明确要求――辨析纠错、巩固知识――自主写作、形成能力
②书信写作的难点在于内容的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写作时要根据与收信人的关系 准确称呼、恰当问候;内容条理要清楚,要符合事情本身的顺序,符合收信者的阅读心理; 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字迹要清楚,不能潦草,以免造成误会和麻烦。③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书信的典故、有关书信的诗词、书信的雅称等材料,引导学生体 会书信这一传统交流方式的别样情怀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在普遍使用电话、电子邮件、手 机短信之外,也能主动运用书信表情达意。 4.专用书信写作。(第二课时)①专用书信写作的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常见专用书信的格式和内容要求,教师可各 选精当的范例让学生比较异同并模仿写作。还可以提供错误案例让学生辨析纠错从而巩固知 识要点。②本课教学应精讲多练,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和各种文体教学的需要,把训练题目 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如:结合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艺术节、体育节、学雷锋活动、 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根据应用文的特定文体格式写建议书、倡议书、表 扬信等;结合专业特点向用人单位写“求职信”或“应聘信”;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如5?12 汶川大地震)写慰问信、感谢信等。③学生写作训练时,教师应具体指导,并提供相应的范例供学生参考。
④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应及时点评或引导学生互评。 相关资料 一、书信的相关知识 (一)书信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 (二)一般书信一般由称谓、问候语、正文、结尾、署名、日期所构成。写作时条理要 清楚,要符合事情本身的顺序,符合收信者的阅读心理,这样才能表述得清楚明白,以免造 成对方的误会或疑问,达到写信的目的。写作时用词要热情、自然、贴切、有礼貌。字迹要 清楚,不能潦草,以免造成误会和麻烦。信封写作要规范,避免投递困难。 (三)专用书信是用于某种特定场合,针对某种特定事务或特殊需要的具体专门用途的 书信。专用书信有感谢信、慰问信、表扬信、申请书、倡议书等等。 1.感谢信 2.慰问信 3.表扬信 4.申请书 5.倡议书 二、关于书信的典故 飞鸽传书
2500年前,我们祖先就开始驯养信鸽。在西夏与北宋的战争中,西夏军队利用信鸽做军 事通讯。南宋初,大将曲端的军队中也使用信鸽传达消息召集军队。古代称信鸽为“飞奴”。传说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所围时,就是以信鸽传书,引来援兵脱险的。张骞、班超出使西域, 也用鸽子来与皇家传送信息。清乾隆年间,我国广东佛山地区每年5、6月份举行放鸽会,每 年都有几千只参加,赛距约400华里。当时在上海、北京等地,也有类似的赛鸽会。国外利 用信鸽传递消息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公元前530年,当时利用信鸽传送奥林匹克运动会的 成绩。
鸿雁是书信的代称,有时亦代称邮递员。何以“鸿雁”代称书信和邮递员?溯其源,汉 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单于流放北海去放羊。10年后,汉朝与匈奴和亲,但单于仍不让苏 武回汉。与苏武一起出使匈奴的常惠,把苏武的情况密告汉使,并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讲: 汉朝皇帝打猎射得一雁,雁足上绑有书信,叙说苏武在某个沼泽地带牧羊。单于听后,只有 让苏武回汉。后来,人们就用鸿雁比喻书信和传递书信的人。
另一种更为人所知所喜欢的是民间流传的故事:唐朝薛平贵远征在外,王宝钏苦守寒窑 十数年矢志不移。一日,王宝钏正挑野菜,忽闻空中鸿雁连声呼唤,遂请求代为传书于平贵 夫郎,然一时难寻笔墨,情急之下,撕下罗裙,咬破指尖,写下血泪书信,倾诉对爱情忠贞 和盼望夫妻团圆的心情。前者是对国的忠心,后者是对感情的忠贞,这两个故事的流传,让 “鸿雁”成为古代通信的使者,也让这两个故事本身成为一段千古佳话。 青鸟传书
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1999北京(二)》纪 念邮资片1套4枚,其中第三枚“情缘东方”,主图和邮资图内容一致,均为一只色彩斑斓的 飞鸟,背景为驿站和长城,表现了我国古代青鸟传书的传说。“青鸟传书”究竟来自什么典故? 追溯源头,我们还需到先秦古籍《山海经》中去寻找答案。 据《山海经》记载,青鸟共有三只,“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大黧,一名少黧,一名青鸟。 居三危之山,为西王母取食。”这三只赤首黑目,名字分别叫大黧、少黧、青鸟的神鸟,是西 王母的随从与使者,具三足,居住在三危山上,乃力大健飞之猛禽,它们不但为住在紧靠昆 仑山的玉山上的西王母觅取食物,还能飞越千山万水为西王母传递信息。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五》云:“翩翩三青鸟,毛色奇可怜。朝为王母使,暮归三危山。我欲因此鸟, 具向王母言: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 传说西王母驾临之前,总有青鸟先来传书报信。据说,西王母前往汉宫时,青鸟前去传 书,青鸟一直飞到了承华殿前。汉武帝看到这只美丽可爱的鸟儿,甚为惊奇,便问大臣东方 朔这鸟叫什么名字?是从哪里飞来的?东方朔告诉他说这只鸟叫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现 在是专门为报信而来的,西王母很快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西王母就由大黧、少黧两 只美丽的鸟儿左右扶持着,来到了殿前,汉武帝与群臣赶忙迎接西王母,热情款待。在以后的神话中,青鸟又逐渐演变成了美丽无比的百鸟之王――凤凰。美丽的青鸟,美 好的传说,引得文人墨客争相赋诗吟颂。李Z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 白有诗“愿因三青鸟,更报长相思” 、“三鸟别王母,衔书来见过”,李商隐有诗“青鸟西飞 意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韦应物有诗“欲来不来夜 未央,殿前青鸟先回翔”, 崔国辅有诗“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曹唐有诗“歌听紫鸾 犹缥缈,语来青鸟许从容”,胡曾有诗“武皇无路及昆丘,青鸟西沉陇树秋”,曾士毅有诗“幡 影不随青鸟下,洞门空闭紫霞微”,郭崇嗣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白云空锁岭头碑”,姚孟 昱有诗“穆王驭骏旧时游,青鸟书传信久幽”,杨巍有诗“青鸟已无白鸟来,汉皇空筑集灵台”, 张帮教有诗“黄竹歌堪听,青鸾信可通”, 练国士有诗“蟠桃难定朝天曰,青鸟依然入汉时”, 万象春有诗“一双青鸟归何处?千载桃花空自疑”,梅询有诗“青鸾消息沉桑海,目新金鳌第 一峰”。以上这些诗作,借用的均是“青鸟传书”的典故,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青鸟已不 像《山海经》中所描述的那样是猛禽了,而是变成了三只善通人意、温和良善、体态轻盈、小巧玲珑的可爱“信使”了。确实,在古时候,人们要想与远行的亲人通信,真是万难,普通百姓几乎没有专门的通 信设备。“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寄书常不达, 况乃未休兵”??这些诗句,诉说着古人音信难通的惆怅与无奈,因此也只有将真情寄托给青 鸟,让青鸟帮自己传递吉祥、幸福、快乐的佳音,以此来抒发自己的思乡和思亲之情了。 三、书信的别称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者。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 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 的《报任安书》。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 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 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
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 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
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素
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 称。篇二:应用文格式应用文格式样本 一、请假条: 格式要求:“请假条”居中,顶格写向谁请假,并在后面写上冒号。再另起一行,开头空 两格,写谁请假、请假的原因和请假多少时间。最后,在右下方写上请假人的姓名和日期。 例如: 请假条 李老师: 今天王小华病了,头痛发烧,不能到校上课。请假一天。
家长:王小民4月10日 二、留言条: 例如: 留言条 黄老师: 您好!今天下午,我和李琴、舒晓等同学来看望您。可是不巧,您出去了。我们商量了 一下,准备明天下午放学后再来。您的学生 张虹 9月9日 三、借条、收条和领条:格式要求:借条、收条和领条,是借用或收(领)到钱物时,写给对方作为凭证的条子, 第一行,中间写“今借(或收、领)到”。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向谁借(收、领), 借(收、领)到什么东东西,数量多少。数字要大写。常用大写数字有:壹、贰、叁、肆、 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借条上一般还应写明物品什么时候归还。最后,写 上借(收、领)东西人的单位、姓名和借(收、领)东西的日期。例如: 借条 今借到学校图书馆《雷锋的故事》伍拾本,2月15日前归还。 初三(1)班图书馆管理员
1月5日 四、写通知:格式要求:一般先在第一行中间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紧急,就写“紧急通知”。第 二行空两格写通知的正文,要写清楚会议或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请谁参加,有时还要 写上应该注意什么。最后,在正文的右下方写上发通知单位的名称和日期。
通 知 3月5日(星期五)下午3时,在大礼堂举行学习雷锋诗歌朗诵会。请全体少先队员准 时参加。 少先队大队部3月1日 五、写启事: (一)拾到东西后,希望迅速找到失主,归还原物,就可以写招领启事。要写清拾到物 品的名称、时间、地点,向谁认领。为防冒领,物品的特征不要全写出来。
招领启事 我班孔成同学昨天在校内拾到钱包一只,内有人民币若干元。请失主到我班班主任刘老 师处认领。 五(3)班班委会12月8日 (二)东西丢失后,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把失物找回来,可写寻物启事。要写清丢失 物品的名称、特征和丢失的时间、地点,并写明交给谁或交到什么地方。
寻物启事 昨天课外活动时,我在操场上丢失红色笔杆的钢笔一支,谁拾到了,请交给我班刘老师。 谢谢。 五(3)班赵群12月17日 六、写信: 信一般由五部分组成:1、第一行顶格写称呼。2、第二行空两格开始写正文(写回信要 明白来信讲了哪些事,针对来信的内容一一答复)。3、正文结束部分空两格写“此致”(或祝、 祝愿),换行顶格写敬礼(或祝愿语)。(给长辈的“身体健康!”等,给同辈的“学习进步” 等。)4、右下角写上写信人的称呼和姓名。5、署名下面写上写信日期。
亲爱的舅舅: 您好! ??(正文略)。 此致(或祝、祝愿) (敬礼)身体健康! 您的外甥平平 6月10日 七、写感谢信: 感谢信是一种专用书信,人们用它来表达对关心、帮助过自己的部门和个人的感谢之情。 开头的称呼要把对方单位名称或姓名写全,署名也要写清学校班级姓名。祝颂语与一般书信 不同,必须紧紧扣住感谢来写,写出真情实感(请代表我向××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对方 的原因要写明白,叙事要求简洁明白。 感谢信 xxxx电缆有限公司于xx年x月x口在南京举行隆重开业典礼,此间收到全国各地许多 同行、用户以及外国公司的贺电、贺函和贺礼。上级机关及全国各地单位的领导,世界各地 的贵宾,国内最著名的电缆线路专家等亲临参加庆典,寄予我公司极大的希望,谨此一并致 谢,并愿一知既往与各方加强联系。进行更广泛、更友好的合作。 xxxx电缆有限公司 董事长:xxx 总经理:xxx篇二:书信例文 书信写作
一、现代书信写作 书信分为一般书信和专用书信两大类。一般书信主要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家书类书信,朋友和同事之间的问候类书信、请托类书信、规劝类书信、借贷类书信、庆贺类书信等。这类书信多用于个人和个人之间。专用书信主要有表扬信、感谢信、邀请信等。这类书信多用于单位与人、单位与单位之间。
(一)一般书信格式 一般书信由笺文、封文两部分构成。笺文即写在信笺上的文字,也就是寄信人对收信人的招呼、问候、对话、祝颂等内容。封文即写在信封上的文字,也就是收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的地址、姓名等。
1、封文的书写格式 信封分为竖式、横式两种,现在通用的横式信封。信封上应准确填写下列内容: (1)邮政编码 中国国内,除台湾省外,已经开始使用统一的邮政编码。邮政编码是由阿拉伯数字组成,用来表示邮局和它的投递区域的专用代号。目前的邮政编码由6位数字组成。例如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的邮编是130061。书写邮政编码时要注意,信封正面左上方空格内应填写收信人所在地邮政编码,而右下方的空格则是发信人所在地的邮政编码。
(2)收信人的详细地址 寄往城市家庭的,要具体写上收信人所在的省(市、自治区)、市(县)、城区、路、街(弄)和门牌号码,如果是高层建筑,还应写上室号。寄往农村家庭的,则要写出省、县、乡、村甚至街。寄往收信人工作单位的,不仅要写上收信人详细地址,还应写明单位全称和具体部门。书写地址时,可在一行内写完,也可分两行写出。在大地名和小地名、地名和号码之间,都应空开一个字的位置。 (3)收信人姓名 姓名要写完,不能省略。常见的错误写法如:“老王”、“小杨”、“董事长”。在收信人姓名后面空两个字的距离,写上“同志”、“先生”、“小姐”等字样,也可以不写。千万注意的是,信封上不要使用写信人对收信人的亲属称谓,这是因为信封主要是给投递员看的,如写上“×××伯父收”、“××爷爷收”等就有可能引起投递员的不悦。 (4)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 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必须写在信封上,因为当由于某种原因这封信不能寄达收信人时,邮局必须以此点信息退还所寄信件。“本市王寄”、“内详”之类做法绝不可取。 上述情况,主要针对邮政信件。如是托人捎带的信件,则应该在信封上方偏左的地方,视具体情况,写上“请交、面交、烦交”等字样。如捎信人熟悉收信人的地址,则不必写出收信人的地址。写信人的地址一般也省略,只写“××托、×××拜托”即可。有时,为了表示对捎信人的尊重与信任,或信件的内容一般,不涉及公私秘密者,信封以不封口为好。 2、笺文的书写格式
书信历史悠久,其格式也几经变化。今天,按通行的习惯,书信格式主要包括称呼、正文、结尾、署名、日期五个部分。
1、称呼 也称“起首语”,是对收信人的称呼。称呼要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冒号后不再写字。称呼和署名要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具体可参见第四编《应酬称谓》)称呼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1)给长辈的信 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哥、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阿姨、黄叔叔”等。 (2)给平辈的信 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如“瑞生、老纪、小邹、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 一般直接写名字,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 通常只写其姓或其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 师傅”。假如连名带姓,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 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如“XX委员会、XX公司”。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2、正文 正文通常以问候语开头。问候是一种文明礼貌行为,也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节,体现写信人对收信人的关心。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问候语之后,常有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问候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接下来便是正文的主要部分――主体文,即写信人要说的话。它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件事一段落,不要混为一谈。3、结尾 正文写完后,都要写上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作为书信的结尾。习惯上,它被称做祝颂语或致敬语,这是对收信人的一种礼貌。祝愿的话可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不要乱用。(可参见下节《常用书信用语》的“祝颂语”。) 结尾的习惯写法有两种: (1)在正文写完之后,转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换一行写“敬礼”。 (2)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安好”、“健康”、“平安”等词,一定要另起一行空两格,不得尾缀在正文之后。也可以在正文结尾下另起一行写“祝你”、“敬祝”,再空两格写上“安好”、“健康”等。
4、署名 在书信最后一行,署上写信人的姓名。署名应写在正文结尾后的右方空半行的地方。如果是写给的亲属、朋友,可加上自己的称呼,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一定要把姓与名全部写上。而在署名之后,有时还视情加上“恭呈”、“谨上”等,以示尊敬。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5、日期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有时写信人还加上自己的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6、附言 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附言有四种情况: (1)附告详细地址。初次通信或写信人的地址有变动,应把通讯处或详细地址通知对方。 (2)托带问候的话。如“请代问婶子好”。有的是别人托写信人代向收信人问候,如“姐姐附笔问安”。 (3)附件说明。信中附有照片、票据等,要加以说明。 (4)附加的话。信写完以后,发现还有内容要补充,可以加在后面。为醒目起见,常见“另”、“又”或“还有”开头。或先写附加内容,最后注明“又及”或“某某(写信人的名字)又及”作为结束。
(二)一般书信例文二、古代书信写作 简称书信为“信”,那是近代才有的事。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书写材料演变等原因,书信又有许多别名、美称,下面略举数端。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尺牍――古时书函长约一尺,故名尺牍,亦称“尺素、尺翰、尺简、尺纸、尺书”,皆泛指书信。 雁足、雁帛、雁书、鸾笺――《汉书》记载苏武故事,言苏武被拘匈奴,牧羊于北海,后来汉朝廷要求匈奴放归苏武,匈奴谎称武已死。汉使则谓单于,汉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着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泽中,单于只得放苏武归汉。于是,书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书等代名词。再如,宋时蜀地善制十色彩笺,笺上隐然有花木麟弯图案,这样,书信又多了一个别称:鸾笺。 八行书――旧时竖式信笺,多用红线划分八行,书信也别称八行书。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鸿雁――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有“双鱼”“双鲤”“鱼书”等。而且古代人还常常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书简――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
(一)格式 书信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时书信,对年长的收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用函丈、坛席……现时,一般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
1、称谓 收信人名称。 古称谓2、提称语 提称语附在称谓后面,用于提高称谓的词语,就是对收信人进行尊敬抬举的意思,如“希圣老师尊鉴、运使学士阁下、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有些提称词除提高称谓外,还有请收信人查阅此信的意思,如“赐鉴、青鉴”等。 我国传统书信中的常用提称词很多,使用时要特别注意与称谓的搭配。在礼仪简化的现代生活中,提称词常常被省略。省略提称词后,在称谓下加冒号“:”,如“希圣老师:”。
常见提称语 足下――古时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即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鉴――即古代的镜子,有审察的意思。用于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转载于: 小 龙文档 网:书信txt)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于同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 道鉴,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篇三:书信常用语 书信常用语.txt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里打转却还保持微笑。把一切平凡的事做好 既不平凡,把一切简单的事做对既不简单。书信是人们相互交往、联系的一种形式,既要讲 究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平常通信,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 自然显得高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尤其与 台、港、海外侨胞通信来往,注重通信格式和用语更显得重要。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 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 一以下。 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 分行是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二个字,述及不同内容时分几 段书写。 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 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用懿鉴、慈鉴;对于老师要用 函丈、坛席??等。现时,一般已不用了,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惠鉴,台鉴, 赐鉴,等也未尝不可。 信写好以后,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 “此致敬礼”,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 有匆促草率语“匆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 “顺颂大安”、“专此祝好”、“即问近祺”、“此请召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伫候 明教”、“盼即赐复”、“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 十种不同的套语,如:即颂、大安;顺颂、健康;此复,即请偏安;专此布达、并问好;专 此奉答,并请著安;专此布复,即请久安;敬颂、痊安;此布即颂,曼福不尽;专此布复, 顺颂时绥;此上,即颂、时绥;此复、即请俪安;专此布达,即请旅安;此布、即请冬安; 专此布达、即请冬安;专此布复,即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春绥;勿复并颂、俪祉;此复 即请俪安;此复,即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春安;专此布复,并颂时绥;专此布达,并请 日安;专此布达,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即请日安;专此布复,并请暑安;专此布复,即颂 时绥;专此布达,并颂时绥。意思尽管相同,但其在文字上却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无 一雷同。 按不同用意,分述下列各类: 启事用语 用于称谓语的下面:谨启者、敬复者。这都是比较客气的。用于较庄重和尊敬 的场合:迳启者、迳复者。兹托者、敬恳者,为表示有所请求之意。 思慕用语 多日未晤,系念殊殷。久仰大名,时深景慕。别后想念之情,无时或已。上述 种种是用于亲戚朋友之间或对未曾见过面的受信人的用语。 问候语 要注意亲切感人,忌浮泛虚华。如久未笺候,想近状佳吉。近况如何?至以为念! 病体谅已康复?敬致深切慰问之忱。 祝福语 诸事顺遂,贵体康泰。 欣慰语 高兴得很,欣慰无已。不胜欣慰,无任欢忻。 抱歉语 抱歉之至。歉疚殊深。至感不安、惭愧得很。 请求语 倘蒙照拂,铭感无已。如承俯允,无任感荷。尚乞原谅,至希查照。至祈召收, 即请哂纳。请给予批评和指教。务请没法。 访谒语 某日某时当前来聆教。日昨走访,适逢公出,未晤为怅。 邀约语 兹有要事面谈,务请拨冗来舍一叙为荷!星期日有闲,尚祈至敝处一谈。定于某 日某时在某地召开××会议,务祈准时出席为荷! 馈赠语 谨具聘仪,略申微忱。附上薄仪,聊表微意。薄具菲仪,用伸贺忱。附奉某物,藉壮行色。 盼祷语 无任盼祷。是所至盼。不胜企望。 接信语 刻接手教,敬悉一切。接奉大礼,敬悉种切。 交涉语 请即答复,勿再延宕。希速归还,幸勿再误。 声用语 未经本人同意,自属无效。如几日内未见复函,即作同意论。 上述仅作参考,如用在恰到好处,就会避免俗套,为书信润色。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对自已父母的尊称。 考妣:指父母,一般情况,在生叫父母,死后叫考妣。 泰山、泰水:旧时对岳父、岳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家兄、舍妹:对自已兄妹的雅称。 令郎:旧时对别人儿子的敬称。 东床:旧时对女婿的雅称。 内室、内人、拙荆:旧时丈夫对妻子的称谓。 夫婿、郎君:良人:旧时妻子对丈夫的称谓。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佳偶。 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 妇女称巾帼、红袖。 男子称须眉。 老师旧时称恩师、先生、夫子。 学生旧时称门生、受业。 学校旧时泛称寒窗,同学称同窗。 对自已旧时的称愚、鄙人、晚生。 夫妻一方亡故叫丧偶。父死后称先父、先严、先考;母死后称先母、先慈、先妣。同辈 加“亡”字,如亡妻、亡妹。
--------------------------------------------------------------------------------
惠书敬悉,情意拳拳。
接获手书,快慰莫名。
昨得手书,反复读之。 谕书敬读,不胜欣慰。
拳拳盛意,感莫能言。
顷接手示,甚欣甚慰。 久不通函,至以为念。
前上一函,谅已入鉴。
喜接来函,欣慰无量。 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得书之喜,旷若复面。
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表。 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 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 --------------------------------------------------------------------------------
奉读大示,向往尤深。
喜接教诲,真解矣。
大示拜读,心折殊深。 谨蒙悔语,用祛尘惑。
大作拜读,敬佩之至。
顷读惠书,如闻金石良言。 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
分手多日,别来无恙?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别后月余,殊深驰系。 一别累月,思何可支?
海天在望,不尽依依。
别后萦思,愁肠日转。 离别情怀,今犹耿耿。
别来良久,甚以为怀。
近况如何,念念。 前上一函,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
--------------------------------------------------------------------------------
春寒料峭,善自珍重。
阳春三月,燕语雕梁,想必心旷神怡! 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K? 春光明媚,想必合家安康。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 赤日炎炎,万请珍重。
渐入严寒,伏福躬无恙。 入秋顿凉,幸自摄卫。
汗暑无常,伏维珍重自爱。
--------------------------------------------------------------------------------
敝寓均安,可释远念。
阖寓无恙,请释悬念。 贱体初安,承问极感。 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
微恙已愈,顽健如往日,免念。
--------------------------------------------------------------------------------
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喜闻...... ,由衷快慰,匆致此函,诚表贺意。
--------------------------------------------------------------------------------
惠书敬悉,甚感盛意,迟复为歉。音问久疏,抱歉良深。
久未通函,甚歉。
草率书此,祈恕不恭。
匆此先复,余后再禀。
特此致候,不胜依依。 临书仓卒,不尽欲言。
谨申数字,用展寸诚。
书不尽意,余言后续。 诸不具陈。谨申微意。
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日来事忙,恕不多谈。 专此奉复辟。
手此奉复。 敬候回谕。
1)书信的格式和用语 中国是礼仪之邦,文化历史悠久,人们相互通信来往,一向注重格式和用语。通信既要讲究 修辞、文法,又要讲究文明礼节、礼貌。如果能够熟练使用书信的格式、用语,自然显得高 雅、生动、鲜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书信的格式一般要注意地位、抬头、分行、称谓、结尾。所谓地位,即收信人姓名称谓写于 起首顶头第一行。发信人的署名在全张信笺的二分之一以下。抬头是指旧式书信,对年长的 受信人空一格或另起一行,以示尊敬。目前已不太用了。但和一些老先生的来往书信还是十 分讲究的。分行是在信中为避免杂乱无章而采用的分段陈述。每段开始前空一到二个字,述 及不同内容时,分几段书写。称谓,不同身份有不同的用语。如对于父母用膝下、膝前;对 于长辈用尊前、尊右、前鉴、钧鉴、侍右;对于平辈用台启、大鉴、惠鉴、台右;对于妇女 用懿鉴签、慈鉴;对于老师要用函丈、坛席等等。现时多以同志、先生等作为尊称,如加上 惠鉴、台鉴、赐鉴,也都未尝不可。 当你写好信以后,应加上结尾语,俗称“关门”。有如“即问近好”、“敬颂钧安”、“敬祝健康”, 以及较古朴形式的春安、冬安、日棋、刻祉??在社交上用“专颂台安”。另有匆促草率语“匆 匆不一”、“草草不尽”、“不尽欲言”、“恕不多写”等。用于祝福问安的有“顺颂大安”、“专 此祝好”、“即问近棋”、“此请召绥”等。请教用语有“乞复候教”、“仁候明教”、“盼中赐教”、 “尚希裁答”、“敬祈示知”等。结尾语要根据书信内容,运用自如。 按书信用语的不同用意,可分以下类别:
开头语喜接来函,不胜欢慰。顷接手示,甚欣甚慰。顷接手示,如见故人。得书之 喜,旷若复面。久不通函,至以为念。前上一函,谅已入鉴。顷奉惠函,谨悉一切。惠书敬 悉,情意拳拳。昨得手书,反复读之,拳拳盛意,感莫能言。数奉手书,热挚之情,溢于言 表。棒读惠书,欣慰无量。顷奉手教,敬悉康和,至为欣慰。久未闻消息,唯愿一切康适。 手书已接多日,今兹略闲,率写数语。不日前曾奉一函,意其已抵左右。顷接手教,敬悉一 切。接奉大札,敬悉种切。思念语分手多日,别来无恙?别后月余,殊深驰系。一别累月,思何可支?久疏通问, 渴望殊深。别后萦思,愁肠日转。离情别怀,今犹耿耿。故园念切,梦寐神驰。心路咫尺, 瞻言甚慨。岁月不居,时节如流。鸿雁传书,千里咫尺。海天在望,不尽依依。相距尚远, 不能聚首。转托文墨,时通消息。别来良久,甚以为怀。何日重逢,登高延企。前上一函, 谅达雅鉴,迄今未见复音,念与时积。近况若何,念念。握别以来,深感寂寞。久疏问候, 多多见谅。何时获得晤叙机会,不胜企望之至。久疏问候,想必一切佳胜?多日末晤,系念殊 殷。久仰大名,时深景慕。 钦佩语奉读大示,向往尤深。大示拜读,心折殊深。大作拜读,敬佩之至。久钦鸿 才,时怀渴想。德宏才羡,屡屡怀慕。喜接诲教,真解蒙矣。谨蒙诲语,用祛尘惑。顷读惠 书,如闻金玉良言。蒙惠书并赐大着,拜服之至。
问候语春寒料峭,善自珍重,春雨霏霏,思绪绵绵,近况如何?阳春三月,燕语雕梁, 想必心旷神怕!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游?春光明媚,想 必合家安康。时欲入夏,愿自保重。赤日炎炎,万请珍重。炎暑日蒸,千万珍爱。兹际炎暑, 好自为之。盛暑之后,继以炎秋,务望珍摄为盼。入秋顿凉,幸自摄卫。秋色宜人,望养志 和神。秋高气爽,希善自为乐。秋雨绵绵,万请自爱。秋风萧萧,至祈摄卫。秋风多厉,为 国珍摄。近日天寒,谅已早自卫摄。渐入严寒,伏维自爱。日来寒威愈烈,伏维福恙躬无。 严风极冷,请厚自珍爱。近来寒暑不常,恳祈珍重自爱。气候多变,希自珍卫。近来天气变 化无常,请多珍重。值此盛夏之际,未知起居如何,请对身体多加珍重。近日天气渐渐寒冷, 希望你多加保重。 问病语大示细读,尊蒜极念。闻君欠安,甚为悬念。闻病甚念,务请安心静养。顷闻您卧 病数日,心甚念之。闻您抱恙,不胜悬念。知尊恙复发,甚念甚念。尊恙已有起色,甚以为 慰。尊恙愈否?念念。尊蒜大愈否?望珍摄自重。贵体新痊,诸唯珍重。前遇来函,知尊恙已 痊可。重病新愈,望多休息。欣闻贵体康复,至为慰藉。
自述语贱躯如常,眷属安健,聊可告慰。合家老小安好如常,请勿念为要。幸寓中 均平善,勿念可也。阖寓无恙,请释悬念。惟寓中均平善,可请勿念。我微恙已愈,现顽健 仍如往日,免念。偶然微恙,幸近已痊愈,希勿念为幸。日前患病,现已复原。贱体初安, 承问极感。大示读悉,奖饰过分,实不敢当。
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谨以至诚,恭贺你们??。”欣闻??,匆 致上函,诚表贺意。喜闻??,由衷快慰,遥祝前程似锦。谨具刀笔书遏,恭贺嘉事吉礼。 顷闻喜讯,再祝鸿图大展。祝新婚忽鸣燕贺;且祝新僖。顷闻吉音,欣逢嘉礼。附呈微物,聊佐喜仪,勿弃是幸。 欣闻足下花烛筵开,奉呈薄礼。谨呈不腆之仪,聊以志喜。得悉你俩有情终成眷属,至为快 慰。欣闻你们喜结良缘,无限欣慰。喜闻足下燕尔新婚,特申祝贺。顷悉你合卺之喜,谨祝 幸福,白头偕老。恭贺你们喜结百年之好。
祝生育弄璋之喜,可庆可贺。弄瓦之庆,遥以致贺。闻育祥麟,谨此恭贺。弄璋之 喜,符君宿愿,谨以为祝。闻尊夫妇喜添千金,热忱致贺。谨祝母子平安无盖,望代致拳拳。
祝寿遥祝寿比南山,福如东海。恭贺延年寿千秋。心祷口祝,皆贺高寿。谨祝寿比 南山,健康长寿。喜贸福寿双全,恭祝合家安好,寿星高照。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尺素重重封锦字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